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第一章电与磁

1.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造成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一:可能是通电后导线产生的热量使空气对流引起。

猜想二:可能是通电后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引起。

(1)小柯看到小磁针偏转,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他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一,下列方案可行的是(可多选)。

①将整个装置放在玻璃箱中进行实验

②将小磁针罩在烧杯中,导线置于烧杯上方并平行于小磁针进行实验

③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3)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的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制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请回答: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的不同,来判断;要改变通电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可以通过来实现。

(2)通过比较或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这一条件。

4.小明设计了一个道路限载报警器(图甲),R0是变阻器,R是压敏电阻。R的电阻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关系如图乙。当超载车辆通过压敏电阻时,限载报警器就会报警。

(1)调试好电路,闭合开关S1和S2,当超载车辆通过时,限载报警器会(填“灯亮”、“铃响”)

(2)一般交通主干道的抗压能力比村道路要强得多。若把村道路限载报警器应用到主干道,就要适当调高报警的限载重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把变阻器R0的滑片适当左移

B.把电源1的电压适当增大

C.把弹簧AB的A端适当左移

D.把电磁铁C适当右移

5.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

电流。”小明和芳芳根据课本中的描述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请回答:

(1)小明同学提出了“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有关”的猜想。实验的主要步骤(已作简化)如下:

连接电路,使导体慢速和快速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大小。

实验结果:快速切割时电流表读数大,慢速切割时电流表读数小。

实验结论:。

(2)芳芳同学思考:线圈的一边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与单根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她做了如下实验来验证:

a.先用大约25圈的漆包线圈的一条边框较快地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b.然后用单根导线以相同的速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你认为两次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程度()

A.a较大B.b较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

(3)实验过程中小明与芳芳又用线圈和条形磁铁来做实验(如图所示),发现灵敏电流针指针发生偏转。你认为在此实验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请你总结一下:

①;②。

(4)请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当把条形磁铁往上拔出时,灵敏电流针的指针()

A.不会偏转

B.偏转且方向与插入时相同

C.偏转且方向与插入时相反

6.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扬声器结构时,发现扬声器中有一个环形磁体,他们不知道环形磁体的磁极

分布情况,于是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磁极呈横向分布(如图甲所示,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

猜想2:磁极呈纵向分布(如图乙所示,上部为N极,下部为S极)。

猜想3:磁极呈上中下分布(如图丙所示,上、下部为N极,中部为S极)。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3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2)为了验证其他猜想,他们用细线将环形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如图丁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是错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剩下的一个猜想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主要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简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4)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中子数为。

(5)按现在对原子、分子的认识,你认为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用下划线划出,并在下方加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8.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

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那些感想?。(答一点即可);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一种),其阳离子是;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5)第9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SiF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

10.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

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右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21·世纪*教育网

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 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

一块白磷(其着火点是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

棒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www-2-1-cnjy-com

③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

放出大量的热。(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来源:21cnj*y.co*m】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

1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铭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她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2)小铭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

请你替小铭同学填写空格:

甲中观察到的火焰的颜色是。

乙中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3)小铭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12.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c中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c所示),结果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3.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①所示实验装置。

(1)小明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能用D收集的原因是。

(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小玲应选择制取甲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序号)。若用如图②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填“a”或“b”)端进入。

(3)小丁同学向盛有5%双氧水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未见木条复燃。你认为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要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对该实验做怎样的改进?_________ 。

14.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律。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否定B、C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

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探究课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

用浓NaOH溶液。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假设】可能饱和石灰水与CO2反应有明显现象,而NaOH溶液与CO2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但是饱和石灰水的吸收效果没有浓的NaOH溶液好。

【探究准备】集气瓶2个,针筒2只,气球2个,玻璃管2根,饱和石灰水,浓的NaOH溶液若干。

【探究过程】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收集证据】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是石灰水和CO2反应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填“甲”或“乙”)。

【探究结果】饱和石灰水与CO2反应有明显现象,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而NaOH溶液与CO2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但是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在吸收CO2时,浓的NaOH溶液吸收的CO2更多,吸收效果更好,所以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进一步思考】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探

究过程如图,请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

(1)写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如果该研究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

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甲、乙两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

②再将甲、乙两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5小时;

③从甲、乙装置中的植物上各取一片叶;

④分别对叶片进行脱色、碘液处理,观察。其现象为:甲装置的叶片不呈蓝色,乙装置的叶片呈

蓝色。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该实验提出探究问题:?

(2)步骤①的目的是。

(3)如果在步骤③后迅速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入甲装置,蜡烛将很快熄灭,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要。

(4)若用图中的甲装置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要散失水分,则需做的改动是。

①去掉外面的广口瓶②移去氢氧化钠溶液③去掉一部分叶片

18.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请回答:

(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2)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子,放入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4)实验结果:变蓝的是装置内的叶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5)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

19.如图为环境因素对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图,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是在绿色植物细胞的中进行的,合成的有机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来自。

(2)由图可知,在℃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较高。

(3)当光照强度为A时,10 ℃与28 ℃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则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4)分析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强度受温度和等因素的影响。

20.我们可以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图甲A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B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黑暗时,图甲A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_______ 、______ 等。

(3)甲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A处CO2含量下降。光照强度与A处CO2含量的关系如

图乙所示,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丙所示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都会使空气变污浊”。根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他们查

阅的有关数据如表一:

表一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相同温度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支玻璃瓶中的温度,并记录如表二:

表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3)该实验中,照射相同时间,根据表一中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其他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5)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____ (写出一点即可)。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

22.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土壤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

①取足量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

②将上述三种土壤分装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

植物,相同时间间隔浇等量的水。将花盆放在窗台上,使其照到阳光,但不被雨水淋到,每天观察植物的情况并作观察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栽培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目的是_________ 。

(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其好处

在于。

(3)实验结果是种植在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这是因为该土

壤。

(4)你认为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3.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株2.3千克的柳枝栽培在装有90.8千克土壤的有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0.1千克。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不能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

B.选用薄荷苗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C.进行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偶然性

D.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以减少干扰

(2)分析伍德沃德的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有关。

(3)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伍德沃德的实验不能证明植物质量的增加与大气成分中的密切相关。

24.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

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污染。(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25.植物的根能不断地向土壤深处生长,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植物根生长的部位在哪儿。

(1)如图甲是兴趣小组通过(填“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到的根尖结构。他们认为,根尖是植物根生长的部位,因为根尖结构中的区能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细胞,区又能迅速使细胞生长,将植物根推向土壤深处。

(2)植物根的其他部位是否也能生长呢?兴趣小组对此展开实验探究,他们利用图乙所示植物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一棵长势良好的植物,剪去所有的根尖,将根放在含有营养液的烧杯中培养,观察植物根的生长状况。

方案二:取一棵长势良好的植物,将部分根剪去根尖,另一部分保留根尖,将根放在含有营养液的烧杯中培养,观察植物根的生长状况。

方案三:取两棵长势相同的植物,一棵剪去所有根尖,另一棵保留根尖,将两棵植物的根放在含相同营养液的两只烧杯中培养,观察两棵植物根的生长状况。

以上三种实验设计方案中,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理由是。26.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某同学为了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分成两等份。一份营养液直接加入甲烧杯中,另一份通过雾化方式加入乙烧杯中。

步骤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甲在实验中起作用。

(2)如果气雾能解决空气供应问题,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3)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参考答案

1.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②③增大导线中的电流(或增加干电池的节数、用多根直导线等)

2.左大头针换成小磁针(或者用细铁屑)

按本题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于一定的位置,首先放入大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记录数量;再放入小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记录数量,两者进行比较

3.磁性强弱移动变阻器滑片a、b a、c b、c 电流大小相同

4.(1)磁力;(2)电流(磁场)

5.(1)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有关;(2)A;(3)磁性强弱;线圈匝数;(4)C;

6.(1)一个磁体只可能有两个磁极;(2)1;(3)小磁针;将小磁针置于环形磁体周围不同位置,并重复多次;观察小磁针稳定后两极的指向情况,从而判断出环形磁体的磁极分布

7.(2)α粒子通过原子内的空隙;

(3)α粒子撞击了原子核被弹回;

(4)79;118;

(5)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为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

改正: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6)a、b、d;

8.(1)C;B;(2)B;(3)D;(4)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9.(1)B;(2)钠、Na+;(3)NaCl、离子;(4)d

10.(1)先降低后升高;(2)c-a=5(b-a);

11.点燃蓝紫色P2O5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的局部污染

1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减小污染(或更环保)

氧气(空气)放热水+钾―→氢气+氢氧化钾

13.催化作用B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AC(或AE) b

双氧水浓度偏低或试管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等

增大双氧水浓度或将所得气体干燥

14.(1)B装置内发生的反应属于物理变化;C装置内产生的气体会逸出到空气中;

(2)①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变大;

②气球变大后,受到空气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导致天平称量反应后物质质量

的读数偏小

15.Ca(OH)2+CO2===CaCO3↓+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现象明显气球膨大乙

虽然从化学反应的质量比看,Ca(OH)2吸收的CO2更多,但由于Ca(OH)2是微溶的,而NaOH 是易溶的,所以浓NaOH溶液的浓度远比饱和石灰水浓,因而吸收效果更好

16.(1)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2)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3)保证绿色植物只发生呼吸作用或者避免植物发生光合作用;

(4)①B中不出现浑浊;D中出现浑浊;

(5)鼓入空气的时间不够;D中石灰水的浓度太小,C中绿色植物的量太少;C装置的玻璃罩漏光;

17.(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3)消耗氧气(或吸收氧气)

(4)②

18.淀粉二氧化碳酒精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材料产物

19.叶绿体太阳光28 温度光照强度

20.大于植物的呼吸作用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

增强植物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21.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集满

开始一段时间内,甲瓶比乙瓶升温快,最后两瓶温度趋于一致

两种气体的比热不同(或瓶中气体的质量不同)

该实验没有模拟地球的生态系统(或实验使用了纯净的CO2)

22.(1)控制植物种类相同,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2)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3)壤土类;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4)壤土类适合植物的生长;

23.BCD 土壤二氧化碳

24.水土大气植树造林

25.显微镜分生伸长三有对照

26.对照植物生长正常呼吸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四)

教科版三年级下期末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四)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一) 1、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同点是()。(多选题) A.无论寿命长短,都会死亡 B.动物都会通过繁殖的方法让自己的种类得以延续 C.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一生长发育一繁殖一死亡”四个阶段 2、从表中信息也可以看出,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不同的是()。(多选题) A.出生方式不同,有胎生和卵生之分 B.生长发育过程不同,有的会变态,有的不会变态 C.寿命的长短不同 3、从图表中判断,人的一生特征与_____更相似。 4、生命是有周期的。 (1)你想对动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二)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的柱状图。 1、从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地区一天中铅笔影子最长的时间大约是_____;铅笔影子最短的时间大约是______。 2、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怎么变化的?

实验探究题(三) A B C 1、物体在A、B、C三个斜面上的运动速度按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A>B>C ②C>B>A ③B>A>C 2、增加斜面的坡度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加小木块 B.减少小木块 C.往里推动小木块 3、立方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的可能是() ①A ②B ③C 4、小球在A、B、C三个斜面上的运动方式() ①始终不变②A是不动,B和C是滑动③A是不动,B是滑动,C是滚动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探究题(四) 根据提示,写出方向。 (1)一个人面向东,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2)一个人面向南,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3)一个人面向西,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题(含答案)

一、单选选择题(以下每题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3分,共36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答题栏内。) 1.下列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C.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D.推着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2.某段时间内,一辆赛车在水平赛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赛车对赛道的压力与赛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赛车对赛道的压力与赛道对赛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赛车一定不受摩擦力 D.赛车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正在激烈地酣战中!下列关于踢足球时发生的情景解释错误的是() A.带球时,足球在脚与地面之间穿梭──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顶球时,球在空中划出弧线──球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状态 C.传球时,足球从一个队员传到另一个队员──足球具有惯性 D.踢球时,足球凹陷变形──足球具有了弹性势能 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A.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B.甲的重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 C.拉力F甲做的功一定大于拉力F乙做的功 D.拉力F甲的功率一定大于拉力F乙的功率

6.下列物体只具有动能的是() A.被运动员举着不动的杠铃 B.沿坡路向上行驶的汽车 C.在水平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D.在树上荡来荡去的猴子 7.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A.加速助跑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C.起跳后升空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经过最高点时的机械能等于起跳时的机械能 8.在研究液面下深度为h处的液体压强时,可以设想这里有一个水平面放置的“平面”,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如图所示,设“平面”的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用压强公式就能求出该处的压强。若减小所选“平面”的面积S,该处的液体压强将如何变化?() A.增大 B.减小C.不变 D.无法判断 9.两人搬重物锻炼身体,大人采用图甲方式将重物搬上高台,小孩采用图乙方式将同样的重物运送到同一高台。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人克服重力做功较多 B.两人做同样多的有用功 C.小孩做功的功率要大些 D.甲、乙两种情况下的机械效率一样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探究题知识点总结

探究类: 测量类: (1)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1)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2)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3)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探究导体上的电流和导体电压的关系。 (5)探究导体上的电流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1、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 (1)电路图: (2)记录数据: (3)实验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电 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表达式:U 总=U 1+U 2+… (实验要进行多次测量,灯泡要求换用不同规格,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探究并联电路电压关系: (1)电路图: (2)记录数据: (3)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 表达式:U 总=U 1=U 2=… (实验要进行多次测量,灯泡要求换用不同规格,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3、测量小灯泡、定值电阻的电阻:

(2)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原理:R=U/I 方法:伏安法 (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①数据表格 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灯丝中电流越大,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 (灯泡电阻随灯泡两端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 过灯泡的电流,以便多测几组数据,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灯丝电阻不能求平均值: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而改变,不是因为实验误差造成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4)测量未知定值电阻 ①数据表格 ②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跟通入电流的多少,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所以定值电阻取平均值。 ③取平均值的目的:取平均值,使实验结论 更具有普遍性,减少误差。 ④哪个测定值电阻的图像?哪个是测灯泡的图像?从各自的图像得到什么信息? 甲是测定值电阻,乙是测灯泡电阻 甲: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跟电流、电压大小无关。 乙: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 ⑤哪个实验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的是什么?哪个不能,为什么? 测定值电阻可以求平均值,目的是减小误差。 测灯泡电阻不能求平均值,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而改变,不是因为实验误差造成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4、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_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__问题详解

1、探究实验题: (1)是获取科学知识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A、调查 B、分类 C、实验探究 D、观察 (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发现生活现象:夏天馒头或面包保存不当很容易长霉菌,在冬天或在冰箱里的馒头或面包比较不容易长霉菌。 ①提出问题:霉菌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 ③设计对照实验:一组是温暖潮湿,另一对照组是潮湿 ④实验结论:。 2、请你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原因。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置实验:先在甲乙两块萎蔫的萝卜中间挖洞,然后,往甲洞倒入蒸馏水,往乙洞倒入20%的食盐水,经过30分钟后测得甲洞的蒸馏水减少,乙洞的食盐水增多了。设计的变量的值是 和。 (4)得出结论:。 3、将饱满、活力旺盛的玉米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两组种子所处温度、空气条件相同,甲组种在肥沃、潮湿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潮湿的土壤中,你认为两组种子是否会同时萌发 __________。而若将空瘪或煮熟玉米粒种在上述两种环境中,你认为会不会萌发__________。该探究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界条件是适量(一定的)________,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4、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___ ____ ,乙组_____ __。 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 甲组植株________ _ ,乙组植株________ _。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免费专享]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电和磁 1、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几段后,每段磁体上仍然都有N、S极;而且两磁极的磁性最强; 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3、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点小磁针才N极所指的方向。磁体周围磁 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4、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 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电能生磁。 7、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线上的各点为圆心 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面与导线垂直。 8、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关系可 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9、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否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11 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转 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了。 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部件,它使直流电 动机的线圈能不停的转动。 14、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动力设备。 1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元。

八年级物理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1、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 力)()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推力 C、重力、摩擦力、冲力 D、重力、摩擦力、推力 2、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 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 3、用手握住酒瓶,使其瓶口朝上竖直静止在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D.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增大 4、小欣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静止时水面相平 B.锅铲柄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刀刃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D.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5、如图所示的薄壁容器,底面积为100厘米2,装了重25牛的水后,水面距容器底部20厘米,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为() A.25牛、2.5×103帕,B.25牛、2.5帕 C.2×105牛、2×103帕D.20牛、2×103帕 6、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 cm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

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 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 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7、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试比较A 、B 、C 、D 四点液体的压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P P P P A B C D <<= B 、P P P P A B C D <=> C 、P P P P A B C D <<< D 、P P P P A B C D >>> 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9、用手握住酱油瓶,瓶子没有下滑,是因为 ( ) A.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 B.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 C.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平衡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对 10.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在图中,A 、B 是一个连通器的两个上端开口,当用一个管子沿B 开口吹气时,A 开口一端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1、寒冷的冬天,在茶杯中倒上大半杯开水后拧紧杯盖,往往过一会儿后就发现杯盖很难打开,这是由于杯内大量水蒸气发生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内外气体压力差 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进而增大了盖与杯之间摩擦力原因. 12.当马拉着载有1000kg 货物的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 ,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 ,方向是________;若雪橇上的货物卸下了500kg ,马拉雪橇仍是匀速行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将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 13、吊车以2m/s 的速度将重物1×105 匀速向上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 若钢索改为以3m/s 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此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 14、打开自来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2所示的玻璃管,在A 、B 、C 三处,水的流速较大的是 处,压强较小的是 处(选填“ A”“B”或“C”)。 如图3所示,是喷雾器的原理示意图,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 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液体就沿细管上升,从管口中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实验专题复习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训练 实验一: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 1.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物重跟质量的比值,再回答 下列问题: (1)把表格中空项填上,计 算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 大小跟它的质量成关系, 物重跟质量的比等于 N/ ㎏. (2)若用符号G表示物重,m表示质量,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则 G= . 实验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如图,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图中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选填“相等”或“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处释放.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 的有关. (3)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选填“快”或“慢”).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实验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同的两个力作用时,小车是否处于静止来探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哪些条 件. (1)向两吊盘中加砝码,当两盘中的砝码质量(选填“相等”或 “不相等”)时,小车静止. (2)保持两吊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松手 后,小车会转动,直到两边的拉线.(3)如果将两边的吊盘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车,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足这一条件而设计的一个步骤. (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方 向,且作用在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 实验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如图a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研究对 象 钩码只 数 质量 m/kg 物重 G/N 物重跟质量的比g/N(N?kg- 1) 钩码 1 2 3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第一章电与磁 1.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造成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一:可能是通电后导线产生的热量使空气对流引起。 猜想二:可能是通电后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引起。 (1)小柯看到小磁针偏转,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他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一,下列方案可行的是(可多选)。 ①将整个装置放在玻璃箱中进行实验 ②将小磁针罩在烧杯中,导线置于烧杯上方并平行于小磁针进行实验 ③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3)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通电螺线管中有无铁芯无铁芯有铁芯 线圈匝数50匝50匝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安)0.8 1.2 1.5 0.8 1.2 1.5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0 0 0 3 5 8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教学方案】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科学方法。 2.举例说明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事物或过程这一科学方法。 2.了解模型的各种不同类型及作用。 3.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水的状态变化,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1.随身听、饮料罐。 2.地球仪图片、细胞模式图图片、眼球模型图片、水分子模型图片等。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谈话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引入 1.观察与思考。(展示一部随身听给学生看) 师:请大家看一下这部随身听,你能告诉老师如何使用它吗?假如你要在巴黎都市购买一套住房,你会去销售大厅看什么?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这部随身听上并没有汉字,而且你也没有看过说明书,你是怎么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呢?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机身上的符号,特别是按键上的符号)。师:我们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那么假如你要在巴黎都市购买一套住房,你会去销售大厅看什么? 生:回答问题(楼房沙盘)。 2.讲述。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有时我们也会用到模型来表示事物。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二、模型 1.列举。 师:在生活中,我们曾听说过“模型”这个词。例如我们常见的地球仪、动物细胞模式图等。请你说说什么是模型,并列举几个模型的例子。 生:(学生回答:航模、船模、宇宙飞船模型、建筑模型等)。 2.提问。 师: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用过哪些模型呢?(地球仪、细胞模型、眼球模型、皮肤模型、水分子模型等。(注:老师可以下载这些模型的图片并播放。) 师:我们为什么要用地球仪和植物细胞模式图呢?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类训练:实验探究题(5)教师版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类训练:实验探究题(5)教师版 一、实验探究题 1.2019年春节起,常州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启了龙城环保新时代。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型酸雨,酸雨的pH (填序号)。 A.小于5.6 B.等于7 C.大于7 【答案】(1)C; (2)可吸入颗粒物; (3)S+2KNO3+3C K2S+N2↑+3CO2↑;硫酸;A。 【解析】【解答】解:(1)图C标志白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K2S+N2↑+3CO2↑。 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为玩具小风扇里的小直流电动机。 (1)小明同学将电池接到该直流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转动起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小明将电池反向接到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______(选填:原方向旋转、不转动、反向旋转)。 (2)学习了电磁感应知识后,小明同学想到:“直流电动机线圈转动时也切割了磁感线,那么线圈中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于是小明将一个小灯泡连在直流电动机两端,用手搓动转轴,发现小灯并未发光。小红同学认为,这说明直流电动机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你是否同意小红的看法:______;若小明要继续研究,应该使用什么仪器比较妥当:______。 【答案】(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反向旋转;(2)不同意;灵敏电流表。【解析】解:(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线圈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所以将电池反向接到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反向旋转; (2)用手搓动电动机的转轴,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因此在线圈中也产生感应电流,但小灯泡需要较大的电流才能工作,应该用灵敏电流表代替小灯泡。 故答案为:(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反向旋转;(2)不同意;灵敏电流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 一、磁现象: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1、磁性:能够吸引、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2、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3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 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 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 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3、电磁铁 A、定义: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来调节,磁场方向由电流方向来控制, C、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分为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 电话: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发电机),电流沿着导线流入对方听筒,听筒又把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铁转化成声音信号(电动机)。 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则受力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同时改变,则受力方向将不变。 2、应用——直流电动机 ①构造:线圈(转子)、磁铁(定子)、换向器、电刷; ②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③能量转换: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④平衡位置:线圈处于平衡位置(线圈面与磁感线垂直)时受平衡力作用。 ⑤换向器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通过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保证线圈持续转动。 六、电磁感应(磁生电): 1、物理学史:该现象1831年被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试题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试题想要学好物理,就要培养学习兴趣,勤于动脑筋思考,下面是查字典物理网给大家准备的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试题,希望大家好好努力。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试题 一.力和运动 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下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 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 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

确的?答:。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2.某同学想将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改为密度秤。他的操作如下: ①先将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再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 ②在塑料杯中装满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 ③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再在塑料杯中装满待测液体,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 则杯中水的质量为kg,待测液体的密度为kg/m3,他设计的密度秤的量程为0~ kg/m3.(g取10N/kg) 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测量对象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Nkg-1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练习11.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共10题.

11.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共10题 一、实验题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①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把质量分布均匀杠杆的______ 作为支点. ②如图甲所示是已经平衡的杠杆,若在两侧的钩码下再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 会失去平衡,那么以下做法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左侧的钩码下再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B.右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 C.左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 ③小明改用弹簧测力汁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____ 1N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每个钩码重0. 5N) 【答案】中点 C 大于 2.小红所在小组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①实稔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 调(填“左”或“右,直 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加减钩码也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试卷 第I页,总8页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在右边的刀点挂 ___ 个相同的钩码。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 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_____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答案】右便于测量力臂 3 逆时针转动 3.美裕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进行以下的操作:

(1)实验前,她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右端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o (2)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3)杠杆平衡后,美裕在如图甲所示的4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占位置挂上 _____________个钩码,使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 (4)如果再在刀、占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__________ 端将会下沉。此后,美 裕又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斜向下拉,清在图中画出拉力花及该拉 力的力臂若每个钩码重I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 ____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答案)

八年级科学(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C-12 O-16 Na-23 H-1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选项属于符号的是( ) 2. 生活中常接触到“加铁酱油”、“高钙牛奶”等用品,铁、钙指的是(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单质 3.世界首个铟金属交易中心已在我国成立并开业。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 为115,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A .49 B .18 C .66 D .115 4. 三聚磷酸钠(Na 5P 3O 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 5P 3O 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4 C .+5 D .+6 5.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涤成分,关于过氧化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7.有一条酸河,经分析发现是由于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 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 H 2O +7O 2=2 FeSO 4 +2 H 2 SO 4据则R 的化学式为( ) A. FeS B. Fe 2 S 3 C. FeO D. FeS 2 8.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 )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 .①②⑤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⑤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10.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B .危险标志 C .细胞结构图 D .甲烷分子 A .眼球结构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训练 实验一: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 1.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物重跟质量的比值,再回答下列问题: (1)把表格中空项填上,计算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关系,物重跟质量的比等于 N/㎏. (2)若用符号G 表示物重,m 表示质量,g 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则G= . 实验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如图,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图中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选填“相等”或“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 处释放.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 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 的 有关. (3)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选填“快”或“慢”).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实验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同的两个力作用时,小车是否处于静止来探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向两吊盘中加砝码,当两盘中的砝码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 小车静止. (2)保持两吊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会转 动,直到两边的拉线 . (3)如果将两边的吊盘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车,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足 这一条件而设计的一个步骤. (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 、方向 ,且作用在 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1、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思路: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的是小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 (1)通过甲和丁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2)通过比较甲和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3)在本实验中,小明采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 2、将一个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试分析实验的结果。 (1)分析比较图甲、乙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_______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分析比较图甲、丁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题(1)、(2)、(3)中的结论可得出一个总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小明同学做“研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关系”的实验记录数据: 拉力F/N 0 0.5 1.0 1.5 2.0 2.5 3.0 4.0 弹簧长度 2 3 4 6 7 8 8 L/cm (1)请帮小明同学填写漏掉的数据(填在表格中) (2)由数据可知,弹簧的原长L0是 cm; (3)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5)小明作出了如图所示的三个F﹣L图象,其中图是正确的。

八下科学实验探究及答案.doc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我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探究。现请 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雪:在试管中加入2印1,蒸馅水,用一?支玻璃导管插入水中吹气,结果未发现明显的现象, 但小雪去请教老师后知道它们也发生了反应,只是现象不明显。那么小雪方案中的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1): 小宁:在试管中加入2mL 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试管中的溶液吹气,产生的现象是: 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⑶。 [解释与结论] 根据他们的方案和实验,小宁的结论为:⑷。 2.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 止 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⑴右图A 仪器的名称是,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 是 O (2) 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 不超过其容积的%o 现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 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该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究其中的奥妙。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O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 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为°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3) 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点即可)。 3. 根据下列数据及实验装置图(所有夹持仪器均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在铜片上,A 和C 为白磷;B 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 加热,最先发生燃烧的 是 ;一定不会发生燃烧的是 。(填字母) 物质 着火点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 白磷 40° C 5OO°C 红磷 240° C 41条兰匚 炳沙 (写出一 C 热水 B 、. . 铜片 (2)将一支装满氧气的试管倒扣在(1)中“一定不会燃烧”的物 质 上面,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式 O 4.根据下图所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浙教版初二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氦-He 锰-Mn 金-Au 铝-A l 氯-C l 硅-Si 铁-Fe H -氢 C -碳 N -氮 O -氧 Na -钠 Mg -镁 P -磷 S -硫 K -钾 Ca -钙 Cu - 铜 Zn -锌 Hg -汞 I - 碘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H 2O 二氧化碳-CO 2 氢氧化钠—NaOH 氧化铜-CuO 硫-S 一氧化氮-NO 氧化铝-A l 2O 3 五氧化二磷-P 2O 5 氯化氢-HC l 氯气-- C l 2 硫化氢-H 2S 氧化钠-Na 2O 氧化镁-MgO 氖气-Ne 金刚石 -C 过氧化氢-H 2O 2 二氧化硫-SO 2 氧化钙-CaO 碳酸钙-- CaCO 3 硝酸根离子 NO 3-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 4-甲烷 Fe 2O 3-三氧化二铁 Na 2S -硫化钠 FeCl 3 -三氯 化铁 (氧化铁) Fe 3O 4-四氧化三铁 ZnO -氧化锌 NaCl -氯化钠 MgCl 2-二氯 化镁 KCl -氯化钾 CaCl 2-二氯化钙 CuSO 4-硫酸铜 K 2MnO 4—锰 酸钾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看懂、理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100% 3.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 ×100%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如:求88克CO 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 五: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一种.. 微粒;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质子数(带正电)=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后附答案)

究问题.如图所示的是小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3)在本实验中,小明采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 2、将一个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F=F>F,使其发生如图所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小明同学做“研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关系”的实验记录数据:

4、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下表。(1)在图16中画出弹簧伸长L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2分)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 8、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_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 “大于 测力计的示数。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16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9、如图所示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小桌,砝码,海绵.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1)我们是根据海绵的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甲、乙两图说明: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丙、丁两图说明: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0、小李同学利用如图18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小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表明其气密性差。小李调节好压强计后,U 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其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小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_______。 11、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 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P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