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冬季怎样养好育成猪?

冬季怎样养好育成猪?

冬季怎样养好育成猪?
由于冬季保温和通风难以协调(学养猪加右边的扣)因此猪舍内H2S、CO2、NH3等有害气体以及各种病原体增多(学养猪加右边的扣)导致舍内空气质量恶劣。育成猪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容易产生生长速度降低、消瘦、疾病。只有做好改善环境、供给充分营养、生物保健、合理消毒才能提高猪的体质、增强免疫力(学养猪加右边的扣)提高效益。
建立猪舍舒适环境体系
温度调控
猪在低温条件下(学养猪加右上角的扣)要维持体温(学养猪加右上角的扣)只有增加采食量(学养猪加右上角的扣)才能不断增加体热(学养猪加右上角的扣)以适应低温环境,但同时在消耗大量饲料。比如由于北方冬季气温最低可达-12℃左右,由于外部环境与猪舍内进行热交换,导致舍内温度降低,当温度降到猪只下限临界温度时,每下降1℃增重减少11~30g,饲料多消耗10~30g。有资料显示75kg体重活猪从最适宜温度15~20℃降到5℃或0℃采食量分别增加20%和35%,而日增重则从800g减至530g和540g,因此冬季要根据猪只体重合理调节温度,达到最适宜生长条件,研究表明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5~23℃,11~45kg活重的猪最适宜的温度是21℃,45~100kg的猪需18℃。通过舍内保温和增温两种方式可提高舍内温度,保温的方式封闭门窗和地窗、单列式猪舍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墙体加宽,屋顶用保温材料(泡沬板或苇薄、4cm厚草泥、瓦)设计;增温可采取加大饲养密度、提供暖气、热风炉等措施。
湿度调控
舍内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湿度大小对增重影响不在,然而湿度与温度共同关联对猪只产生影响,封闭猪舍由于在冬季容易产生低温高湿现象,导致猪体温热量加剧散发,饲料消耗增加,日增重减少。
H2S、CO2、NH3等有害气体调控
由于冬季需要保温,空气不流通,猪只呼吸、粪尿、饲料等分解产生的NH3、H2S、CO2不能正常排出导致舍内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增加。NH3正常浓度每立方米不能超过20~30ml,超过此指标则饲料利用率降低,日增重减少甚至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神经系统麻痹,甚至死亡。H2S浓度每立方米不能超过10ml,否则影响猪只呼吸中枢,窒息死亡。CO2浓度每立方米不超过2000mg,否则引起缺氧,导致食欲减退。通过及时清理圈内和污水道中粪尿、阳光充足且无风情况下开窗通风以及屋顶设置分布合理排气口可大量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
建立全价营养日粮饲喂体系
在低温环境下,甲状腺分泌加强以促进胃肠蠕动,但造成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短和消化率低,但是育肥猪需要不断地增加

机体热量,以维持体温,因此必须增加猪只采食量和饲料中能量的含量,使所得营养补偿体温的消耗,提高猪只体质。提高猪只采食量首先要控制好饲料的粉碎细度,30kg以下的肉猪,颗粒直径在0.5~1mm,30kg以上,颗粒直径以2~3mm为宜,过细的粉料粘于舌上较难咽下,过粗的粉料则不易消化,造成浪费,将湿粉料加工成颗粒饲料可将饲料转化率从3.09降到2.98,节省饲料3.69%。其次在饲喂方式方面可采取自由采食,相对于限量饲喂日增重高背膘厚,可增加猪只的采食量,提高对温度变化适应力。冬季将饲料中麸皮降低2%,用大豆油代替可增加饲料中的能量
提高群体免疫力,加强生物安全体系
冬季猪舍内门窗关闭,通风不畅,同时北方舍内干燥,容易在饲喂、清扫圈舍、猪运动中产生大量尘埃,而其所携带的病毒、细菌经过猪的呼吸进入体内,容易造成各种疾病的发生,比如呼吸道疾病、传染性胃炎、流行性腹泻、口蹄疫、流感等。通过疫苗预防和药物保健双管齐下可减少疾病的发生。选用气喘病疫苗和饲料中添加土霉素、TMP或枝原净、金霉素结合能有效控制气喘病的发生;每年10月份注射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价苗和饲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