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资本运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自然成为一国金融工作的重点所在。这对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发展,不断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经历了50多年的改革、发展、探索,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与“三农”经济发展的互动下,形成了目前的基本格局。现在可把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分为正规金融体系和非正规金融体系两个部分。正规金融体系由各类经过法定程序建立的金融机构组成,非正规金融体系缺乏稳定的组织载体(或组织中介),常以多种(非正式契约关系的)民间融资形式构成。

(一)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的发展与改革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作为合作性金融机构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此外,农村邮政储蓄也是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根据国际经验和理论界的研究,在当代各国经济金融体制中,只有同时存在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金融体系才是协调与均衡的,才是稳定和有效的。在渐进式改革框架下,政策性金融的存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否则,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金融体系就将会是扭曲的、非均衡的、不稳定的和低效的。而一个功能完备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应当包括四个部分,即开发性金融、支持性政策金融、补偿性政策金融和福利性政策金融。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的经营管理改革,应该吸取十几年经营发展中的教训,这就是防止“两个失灵”——“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遵循“政府信用、市场运作、国家目标”这一经营原则。

(二)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现状与趋势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的。关于非正规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已有的文献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与清晰的界定,但大都从法律特征和金融监管的角度,将其称为民间借贷、草根金融、非正式金融、非正规金融、体制外金融,或者称其为地下金融、灰色金融、高利贷等莫衷一是。而在国外的文献中,多称其为“非正规金融”,意指那些没有被中央银行或政府监管部门所控制的金融活动。从融资活动来看,它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直接、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本文所指农村非正规金融属于“灰色”部分的民间金融活动,是属于虽然为现行法律法规所不容,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经改造后可能取得合法资格的金融活动,其主要组织形式包括农村合作基金会、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典当业信用、民间集资、民间贴现和其他民间借贷组织(如金融服务公司、财务服务公司、股份基金会等)。

1、农村合作基金会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主体,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其经营资本主要依赖于农户的资金注入,其经营组织由国家农业部管辖。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正式金融体制安排下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大多数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最终发展都违背了合作基金的互助宗旨,把农村合作基金会变成了办理存贷业务的第二个农村信用社。由于普遍的高息吸存和内部管理混乱,农村合作基金会很快出现了大面积的兑付风险,1999年被国家明令清理关闭。2004年后非正规合作金融组织在有关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下,又以试点的方式重新出现。

2、民间借贷,除农村合作基金会外,非正规金融体系主要由亲友之问的个人借贷行为、个人和企业团体间的直接借款行为、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高利贷、各种合会、私人钱庄等组成。私人间借贷是非正规金融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灵活、方便、数额小、范围广、总体规模大、利率水平差别较大。私人间借贷一部分是发生在亲友间的救急性借贷,是非盈利的,另一部分发生在非亲友间,不仅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利息往往高于银行同档次利率3~4倍。

3、小额信贷也叫团体借贷,最初是专门针对穷人的一种贷款方式。

4、互联性交易,是指信贷交易活动与其他市场交易活动,如劳动、土地、农产品市场活动等联系在一起的交易。

5、合会是一种基于血缘、地缘关系的带有互助、合作性质的直接融资形式。合会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标会、轮会、摇会、抬会等。

农民借款大部分是民间私人借贷即在亲戚友邻间解决,来自农村信用社的借款比例未超过20%。这主要是由于农民贷款分散、规模小、交易成本高以及风险大,在商业化经营原则下,农村信用社主要选择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以获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当制度性金融机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时,农民便转向借款灵活、手续简便的民间借贷。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突出的问题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三农”发展对金融支持的要求相比,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状况已经成为“瓶颈”:从整体上看,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机构单一化、垄断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且提供的金融服务比较单一,覆盖面低;农业投入资金短缺;金融市场机制扭曲、金融生态环境不良,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机制僵化,金融服务滞后于“三农”的实际金融需求

现有金融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农”的发展,但其在贷款期限、额度、方式上还不能根据当地资金需求实际,适时满足“三农”需要。比如,信贷结构不适应新型农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大量商业性金融机构分支、网点从农村撤出,即使中国农业银行也只能支持农村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工程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而无法满足广大的农村中小型建设项目和中小型企业的产业化经营;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只面向部分国有粮棉油收购企业,大量中小粮棉油收购和加工企业是被忽略的;剩下的就是农村信用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胡绍山

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一个弱质产业,这种二重性凸显了依托金融平台解决农业产业瓶颈问题的重要性,而这又必须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前提和保障。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在当前经济发展变革的背景下,如何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 金融体系 协调发展

304Ec on om ic Vis ion2014.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