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实验室安全使用指南

医学实验室安全使用指南

医学实验室安全使用指南
医学实验室安全使用指南

CNAS-GL10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fety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Laboratory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月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本文件是基于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GB19489:2004《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适用于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而制定的通用指南。医学实验室根据其活动范围,可能仅需满足本指南的部分内容。国家对医学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相关法规、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本指南的目的在于帮助申请质量和能力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准备和符合与其工作范围相关的安全要求;评审员也可依据此文件理解医学实验室应满足的安全要求。本文件并不代替GB19781:2005(idt 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

1风险程度分级

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4级。

1.1风险等级I (低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1.2风险等级Ⅱ (中等个体风险,有限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1.3风险等级 III (高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1.4风险等级Ⅳ (高个体风险,高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以上所列的生物因子风险程度分级仅考虑了生物因子对个体风险和群体风险的特性,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管理分类不同;为控制特定的生物危害,国家、地区可提高对特定生物因子的防护等级。

2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2.1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4级,1级防护水平最低,4级防护水平最高。。

2.2以BSL-1、BSL-2、BSL-3、BSL-4表示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以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动物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2.3应依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生物危害分类名录,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3 风险评估

3.1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应进行生物风险程度评估。生物风险程度评估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生物因子的种类(已知的、未知的、基因修饰的或未知传染性的生物材料)、来源、传染性、致病性、传播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感染剂量、浓度、动物实验数据、预防和治疗、降低风险的措施及风险再评估、危害发生的应急措施等。

3.2应事先对所有拟从事活动的生物风险进行评估,还应对化学、辐射、电气、火灾、自然灾害、恶意使用等的风险进行评估。

3.3风险程度评估应由适当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操作规范应以风险评估的数据为依据。

3.4风险评估报告应得到所在机构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批准;对未列入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生物因子的风险评估报告应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4 实验室设计要求

4.1实验室的设计应保证对技术区域中生物、化学、辐射和物理危害的防护水平控制在经过评估的相应风险程度,为关联的办公区和临近的公共空间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及防止风险进入周围社区。

4.2实验室的每个出口和入口应可分辨,应设紧急出口并有标记以和普通出口区别;通向出口的走廊和通道应无障碍。

4.3房间内的门按需要安装门锁;正当操作高危险样本时应有进入限制。

4.4存放高危险样本、培养物、化学试剂或供应品,应采取其他的保安措施,如可锁闭的门、可锁闭的冷冻箱、特殊人员的进入限制等。

4.5应评估生物材料、样本、药品、化学品和机密资料被偷盗和被不正当使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其发生。

4.6应有专门设计以确保存储、转运、收集、处理和处置危险物料的安全。

4.7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内环境应符合工作要求和有关要求。

5.医学实验室设施要求

5.1实验室门应有可视窗、带锁并可自动关闭,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逃生。

5.2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5.3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5.4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应分开放置。

5.5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不应铺设地毯。

5.6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5.7实验室中的橱柜和实验台应牢固;橱柜、实验台的选择与放置应便于清洁。

5.8实验室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

5.9可利用自然通风;实验室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可防蚊虫的纱窗。

5.10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5.11以风险评估为依据,至少应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它适当的消毒设备。

5.12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米内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设应急喷淋装置;至少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简易洗眼装置。

5.13若操作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柜。

5.14若使用高毒性、放射性等物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5.15实验室入口处应有生物防护级别标示;适用时,还应有毒性、放射性等危害标示。

5.16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示。

5.17实验室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应急撤离路线标示。

5.18实验室入口处应标明所从事的生物因子、负责人、紧急联系电话。

5.19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设置物品存储间。

5.20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物品、休息及饮食条件。

5.22有生物气溶胶感染或扩散风险的操作的实验室工作区应配备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

5.23在风险评估和确保HEPA功能正常的基础上,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可以在室内循环;但实验室应设换气装置。

5.24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

5.25利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实验室,其设计和功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GB19489)的要求。

6. 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

6.1管理责任

6.1.1实验室所在的机构应设立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咨询、指导、评估、监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事宜。

6.1.2实验室管理层应对所有员工、实验室来访者和环境的安全负责,最终责任由实验室负责人承担。

6.1.3实验室负责人应负责制定规定和程序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并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

6.1.4实验室管理层应负责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实施、维持及改进,包括:

a)管理层为实验室所有人员提供履行其职责所需的适当权力和资源;

b)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

c)规定所有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

d)由熟悉相关活动的目的、程序和结果评价的有能力人员,依据实验

室所有人员的经验和职责对其进行适当培训和相应监督;

e)指定一名安全主管(或其他称谓),赋予其职责和权力以监督所有活

动遵守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安全主管应直接向对实验室政策和资源决策的管理层报告;

f)应确定每项活动的项目负责人,其负责制定并向实验室管理层提交

活动计划、风险评估报告、安全及应急措施、项目组人员培训及健康监督计划、安全保障及资源要求;

g)指定所有关键职能的代理人。

6.1.5实验室安全主管协助管理层负责实验室的所有安全事宜。安全主管应制定、动态维持和监督有效的实验室安全计划。实验室安全计划应包括(但不限于):

a)实验室及工作详细说明和介绍;

b)人员教育及培训计划;

c)演习计划;

d)设施设备维护计划;

e)监督计划;

f)安全检查计划;

g)风险评估/风险再评估计划;

h)人员健康监督及免疫计划;

i)审核计划;

j)持续改进计划,包括不断完善良好安全工作规范。

6.1.6实验室安全主管应有权阻止不安全的活动。

6.1.7实验室安全主管应至少是所在机构生物安全委员会有职权的成员。

6.1.8实验室员工(包括来访人员)应被告知并理解实验室内所有的风险。

6.1.9实验室员工(包括来访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定。

6.2安全管理体系

6.2.1政策、过程、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应文件化并传达至所有相关人员。实验室管理层应保证这些文件易于理解并可实施。

6.2.2安全管理体系文件通常包括管理手册、工作程序、说明及操作规程、记录等文件,应有供现场工作人员快速使用的安全手册。

6.2.3安全管理手册应对组织结构、人员岗位及职责、安全及安保要求、安全管理体系、体系文件架构等进行规定和描述。安全要求不能低于国家、地方相关规定、标准的要求。安全管理手册应明确规定管理层人员的角色和责任,包括确保实验室所有人员遵循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责任。

6.2.4工作程序至少应明确规定实施具体安全要求的责任部门、责任范围、工作流程及责任人、任务安排及对操作人员能力的要求、与其它责任部门的关系、应使用的工作文件等。工作程序应满足实验室实施所有的安全要求和管理要求。

6.2.5说明及操作规程应详细说明设施、设备、操作的功能、危险因子、防护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应急措施等。

6.2.6应指导所有人员使用和应用安全管理手册和所有涉及的文件,及其实施要求。

6.2.7安全主管应在其权力和职责内维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现行有效。

6.2.8根据需要和使用方便,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可以体现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

6.2.9实验室应制定政策,规定实验室安全相关文件和记录的保留时间。保存期限应符合国家、地方法规或标准的要求。

6.2.10应按ISO15189的要求对文件进行控制。

6.2.11实验室应有机制和程序识别、纠正不符合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工作行为,并持续改进。

6.2.12实验室安全应列入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

6.2.13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按国家、地方的要求及时报告。

7.员工、程序、文件、检查和记录

7.1医疗机构内部应指定一位安全主管有助于实验室管理安全事务。

7.2实验室的程序应包括所有相关危险的详细说明,如何冒最低的风险实施其工作和如何处理危险性事故。

负责工作区活动的管理责任人应每年对这些程序至少评审和更新一次。

应制定包括危险信息系统在内的书面计划。

7.3工作区内应具有一份方便使用的安全手册,并应向所有职员宣读。应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制定。

7.4安全手册及其程序应每年检查和更新。

7.5实验室内应具备其他信息来源(作为安全手册的一部分或独立部分),如关于所有化学和生物因子的MSDS,和其他参考物包括教材、法律和规定。

7.6安全计划应由实验室管理层每年定期审核和检查。

7.7这些审核和检查结果应该以文件证明并采取相应措施。

7.8工作区应至少每年由安全主管和/或安全委员会进行调查或检查。

7.9安全检查应确保火灾的紧急装置、报警器和疏散方法均便于使用和正常工

作。

7.10安全检查应确保具有危险漏出防泄漏系统的程序和原料或必要的仪器可利用,并以有效次序排列(如,个人防护设备和衣物,漏出工具包、吸收材料、紧急花洒、洗眼台)。

7.11安全检查应保证正确放置(贮存)可燃性和易燃材料。

7.12安全检查应保证有正确的排污和清理过程。

8.危险标识

8.1实验室应使用警告标志和标签明确识别危险区和所存在的一定的危险(如,致癌物质、生物危险、放射性、易燃和有毒材料)。这些可用于门、走廊和通往危险地区的楼梯,装有血液或其他传染物的冰柜,贮物柜和容器,废弃容器和尖锐的处理容器。

8.2实验室人员应持有一份所有危险材料和所有危险物理因子的目录清单,并有一份当前所有危险物品的材料安全数据单(MSDS)。

8.3应向所有合同员工(非永久性员工和其他工作人员)明确他们可能遇到的危险。

9.职业性疾病、伤害和不利事件报告/记录

9.1实验室应具有实验室意外事故的报告程序。

9.2报告应将所有事故归档并应详细描述事故。(有关人员、环境、时间和地点,预防建议和措施)。

9.3若有可能,事故报告应由实验室管理层,安全主管和安全委员会检查,确保采取避免再发生的补救方法。

9.4实验室应具有文件法规处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和结核病的职业性暴露。

10.培 训

10.1实验室应保证关于工作实践的工作人员安全培训计划的实施。

10.2所有工作人员应在安全处理、使用和处置利器方面接受培训。

10.3直接接触体液的实验室人员应意识到潜在的危险性和预防措施,包括与传染途径和传染因子的流行病学如HIV和病毒性肝炎有关的安全问题。

10.4首次穿着或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衣服之前,应提供有关此物品的保护、使

用和限制性的培训,并日后定期培训。

10.5医疗机构应每三年对已培训过处理和运输危险物品的员工重新验证资格。

11.个人责任和安全工作条例

11.1工作人员应一贯执行标准/广泛认可的预防措施,或其他安全程序以保证保护自身、合作伙伴、患者和暴露危险源的公众。

11.2工作场所内(标本存放和处理处)不应有食物和饮料,只能在指定地区(如指定存放、准备和消费食物的饭厅)。

11.3食物不应存放在血液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的材料存放处,应适当对冰柜标签表明其用途。

11.4应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吸烟。

11.5实验室工作区内应禁止使用化妆品(手霜除外)和处理隐形眼镜。

11.6长发应稳固地束在后面,或使用一次性发套,使头发远离物质和运转的设备(蓄须男性应遵守相同的预防措施)。

12.7如果有被设备卷入或被可感染性物质或化学品污染的任何危险,在实验室工作区内不应佩带珠宝和宽松的衣物(如领带)。

11.8个人物品不应放在可能发生污染的实验室区域。

11.9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来访者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前后、离开实验室前、进食或吸烟前、接触每一患者前后应立即洗手。

11.10专用洗手槽应设在靠近出口的处理生物材料的地方,最好是使用脚、膝盖或自动控制。

11.11应为那些对特定成份过敏或反应的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手部清洁产品。

11.12禁止使用口吸吸液。

11.13所有样本、质控材料、生物源性校准液、培养物和废弃物应假定含有活性病原体,应以安全方式处理。

11.14应鼓励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接受免疫预防其可能被接触的生物体感染(如B型肝炎病毒),并保持免疫记录。

11.15利器,包括用过的针头不应折断、折弯、损坏、重新戴套或被动戴套。

11.16丢弃的利器应立即放入耐扎容器中。

11.17所有离心机应该有封闭的盖子,旋转时不能掀开。管口应正确盖上,如果离心机设有转头,应使用离心套管。

11.18所有进行涡流搅拌的样本应置于有盖容器内。

11.19标本应以确保承运人员、公众和接收实验室的安全的方式运送,并遵守法规要求(危险物品运输法规)。

12.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12.1实验室应为员工、患者和来访者提供合适的防护衣物作为必要的安全防护(例如,大衣、长罩衣、手套、护目镜、口罩、外衣、面罩)。

12.2应更换防护服以确保清洁,如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立即更换。

12.3污染的防护服应于适当标记的防漏袋中放置并搬运,应对其适当洗涤以确保去除化学及生物污染。

12.4离开实验室区域之前应脱去防护服。当职责需要采血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外出实验室接触患者时,应穿清洁的外衣和长罩衣。

12.5不用时,应将防护服挂在出口附近专用的衣钩上,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加热制备和明火。

12.6应更换防护服以确保清洁,如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立即更换。

12.7当样本或试剂可能发生漏出,挡溅板或类似装置应可供使用。如果可能产生有关气溶胶的感染,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

12.8在处理危险材料时应有经过核准的安全眼镜、面部防护罩或其他的眼部面部保护可供使用。隐形眼镜不能防溅并可能受到实验室化学物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危险区域不应配戴隐形眼镜。

12.9实验室应提供未扑粉的手套和/或可替代材料供(例如对天然橡胶、滑石、淀粉或乙烯基)过敏和有其他反应的工作人员使用。

12.10鞋应不露出脚趾,鞋底防滑。

12.11面具或个人呼吸器应正确使用。

12.12呼吸器应根据制造商建议的方法或相关标准选择、使用、保养及做适当的检验。

13.急救和紧急措施

13.1应保证安排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必要时提供急救服务。

13.2急救要求应该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急救箱应至少每年检查四次(每一

季度)。

13.3每层都应设有至少两个出口,并安装紧急灯指引患者和工作人员到达疏散通道。

13.4应制定并传达紧急撤离的行动计划(包括出口通道)。

13.5紧急撤离计划中应考虑到协助残疾人员、患者和来访人员。

14.良好的内务管理

14.1应指定实验室人员监督内务行为。

14.2实验室工作区应时刻保持整洁有序。

14.3出口和出口通道不应有障碍物或阻塞(如垃圾、供应物、设备或家具)。

14.4出口和出口通道应安装照明的应急灯和出口标志。

14.5失火的逃生通道应修建良好、有效利用。

14.6所有用于处理污染性材料的设备和工作表面在每班工作结束、有任何漏出或发生了其他污染时应使用适当的试剂清洁和消毒。

14.7应制定在发生漏出后或修理之前对每件设备去污染、清洁和消毒专用方案。

14.8危险材料的处理过程应由相关法规特别指定。

14.9非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内务活动应只限于清除无危险的废品,或适当标签和包装的危险废弃品,并定期清洁地面、墙壁和天花板。

14.10对于废弃的病原体因子和所有可能受到生物风险三级预防措施要求的组织污染材料,应采用适当的高压蒸汽灭菌。

14.11实验室高压消毒应作为有效的杀菌过程。对高压消毒的每一个周期应监控确保必要的压强和温度及周期的时间长度。有效杀菌应根据使用生物指标检验进行操作。

15.气溶胶、生物安全柜及化学安全罩

15.1实验室工作行为的设计和执行应能减少人员接触化学或生物源性有害气溶胶。

15.2实验室处理二级风险因子时应在入口处标明生物危险标志,工作表面应是平滑防渗透材料,应使用自动关闭的门和高压灭菌。

15.3应有生物安全柜用以处理高传染性的样本。

15.4如果实验室员工接触1、2级风险的样本,则生物安全柜内的空气只有在排

放前通过高效离子过滤器才可以再循环,如果工作涉及3级或以上风险等级的微生物培养物,则禁止将空气再循环。某些领域内,要求双重HEPA过滤器。 15.5生物安全柜和化学安全罩应由有资格的人员安装并每年验证。

15.6应经常监测生物安全柜以确保其设计性能,应保存检查记录和任何功能性测试结果,在生物安全柜上有作为检查证明的验证标签。

15.7所用生物安全柜的放置、设计和类型应符合安全工作所要求的风险防护等级。

15.8生物安全柜和化学安全罩的使用方式应避免降低其功能,通风应符合微生物和/或化学的风险等级。

15.9当发生大量漏出或气体凝固事件时(如涂片制备和/或血浆或血液的培养基,降解和匀化),所有样本的操作或处理应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16.化学品安全(包括气体和液态氮)

16.1在所有实验室中,对化学品的存放、处理、使用及处置的规定和程序均应符合良好化学实验室行为标准。

16.2每样物质的相关性质和危险性应标志在每个容器上。

16.3对于化学危险品应具有化学卫生计划(监测和记录维护)。

16.4酸和碱类的危险液体应正确储存。

16.5大的容器应安全存放在靠近地面的位置,且高度应保证取用安全及符合人类工效学。

16.6应安装保险装置(如:护链和搁板支架)作为危险液体的容器和气瓶。 16.7含有易燃压缩气体的气瓶应根据防火和保险条例存放。气瓶的阀门在不使用的时候应关闭。

16.8含有易燃压缩气体的气瓶应根据防火和保险条例存放。气瓶的阀门在不使用的时候应关闭。

16.9洗眼台应位于使用酸、苛性碱、腐蚀剂和其他危险化学物品附近的地方。应每周测试确保其功能正常和保存文件。

16.10应有紧急淋浴可供使用并安装在使用苛性碱和腐蚀性化学品附近的地方,定期检查并保存记录。

16.11应提供适当的化学品漏出处理方法,包括培养物、漏出污染和适合化学物

使用的吸附材料。

16.12应对所有使用的化学物品具有明确的安全处理过程。

16.13应有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计划的年度总结评估。

17.放射安全

17.1在批准使用放射性核素之前,实验室负责人应对拟使用的理由、限度和地点进行评估。

17.2实验室应保存放射性核素的获取、使用和处置的足够记录。所有放射性化学品的存放应安全及保险。

17.3所有操作或接触放射性核素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放射性基础及相关技术和放射性防护的指导及培训,并应遵守放射性安全规定和程序。

17.4含有易燃压缩气体的气瓶应根据防火和保险条例存放。气瓶的阀门在不使用的时候应关闭。

17.5应显示适当的经批准的警告和禁止标志。

17.6程序应详细说明安全处置不用的放射性材料、与放射性材料相混合的或受其污染之材料的方法。

17.7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实验室应向管理部门征询有关放射性防护规范和法律要求的建议。

17.8所有实验室设计和设备标准,应制定适当的措施以保证遵照执行。

17.9实验室应任命一名放射防护安全员,其应与管理部门联系。

17.10实验室应任命若干放射防护监督员监督与电离辐射有关的行为。

17.11应制定系统性监督计划以保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及经常性监督,并保持监督记录。

17.12应制定并实施常规清洁和去污染方案。

17.13应定期评审放射性核素的使用情况,经常监督工作行为并按管理部门和放射防护安全员的要求进行改进。应记录补救措施或程序性变化并按法规或地方规定所要求的期限保存。

17.14放射性废物应有标识并存放于专用的安全且防辐射的储存库。在每个包装上应清楚地标明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储存及处置应遵守法规和地方规定。 17.15在使用紫外线和激光光源的场所,应由具有充分的个人防护装备的人员在标示区域内使用。这些光源只应用于其设计目的。应显示适当经批准的标志,并

为安全使用设备提供培训。

17.16应对微波设备定期检查、监测和保养以确保维持其性能及安全性标准。

17.17应贴有标志警示微波对配带起搏器者造成影响。

18.防火安全

18.1消防安全计划应包括:紧急过程、报警、指定监督人员执行防火安全职责、对所有职员的指导、消防演习、危险控制、建立安全维护,消防设备关闭时可选择的其他防护措施,消防紧急系统示意图。

18.2应安装火警系统。

18.3应定期检测消防报警系统,保证其功能正常和员工熟悉其用法。

18.4应在使用或存放可燃气体或液体的所有实验室区内,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

18.5易燃结构的建筑应提供洒水装置系统。

18.6应安放便携式灭火器,使其显而易见并方便取用。

18.7便携式灭火器应每个月检查,并标有维护和补充的日期、维修机构和签字。应保存维护记录。

18.8应具有灭火喷洒工具。

18.9所有人员每年应至少参加一次消防演习。

18.10实验室应遵守消防部门实施的检查命令,其目的是评估防火安全。

18.11应指定主要的消防出口通道,并有标示和保持干净。

18.12工作区内的易燃液体应保存在安全的密封容器内以防止漏出。

18.13存放可燃性液体应尽可能少,除使用时均应盖好。

18.14应依据地区法规(由级别和不同种类决定)存放易燃液体。应只有极少量的易燃液体保存在实验室的技术区内。

18.15冷藏的可燃性液体只应存放在“防爆”冰箱中。

18.16在存放可燃气体的地方,应安装防爆灯和防爆开关。

18.17可燃性液体和气体应远离热源和打火源,包括电机和阳光直射。

18.18应使用便携安全容器存放、转运和分配可燃性液体。

18.19应在专为此用的储存室或化学排烟罩内将易燃性液体从储存罐中倒入或转移至小容器中。如果是金属容器应接地良好。

19.电气设备

19.1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适当的安全要求。只允许有资格的人员从事电气设备和电器工作,禁止开展未经授权的工作。

19.2为确保安全,某些设备应连接备用电源。

19.3新的、改装过的或修理过的电气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应经过检查和保存文件证明。

19.4电气设备使用人员应接受正确操作的培训,操作方式应不降低电气安全性。

19.5电气设备使用人员应定期检查可能引起电气故障的设备破损。

19.6应至少每年对电源插座进行电流、接地和极性检查。

19.7应有足够的电源接口可避免使用多插头接口。

19.8电线和插头应定期检查并更换损坏或磨损的设备。

19.9如果导电液体意外洒到设备上,应将设备与电源断开并小心使设备干燥。在未经有资格的人员同意前,不应重新启用。

20.样本的运送

20.1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如实验室安全员)应负责向为实验室提交样本的所有部门提供适当的指南和说明。

20.2所有样本应以防止污染工作人员、患者或环境的方式运送到实验室。

20.3样本应置于被批准的、安全的、防漏的容器中运送。

20.4样本在机构所属建筑物内运输应遵守该机构的安全运送规定。样本运送到机构外部应遵守现行的有关运输感染性和其他生物源性材料的法规。

20.5样本、培养物和其他生物材料在实验室间或其他机构间的运送方式应符合机构的安全规定。应符合国际和国家关于道路、铁路和水路运输危险材料的法规。

20.6按国家或国际标准认为是危险的材料拟通过国内或国际空运时,应按现行国家或国际法规或要求的规定包装、标记并提交文件资料。

21.废弃物处置

21.1所有危险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本和培养物)应严格符合国家、地区法规和地方法律,收集、分离、包装、标签(例如,生物危险废弃物)、记录及处理。

21.2所有不再需要的样本、培养物和其他生物材料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

的和有标记的用于处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

21.3生物废弃物容器的装量不应超过其设计量。

21.4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应直接弃置于耐扎的容器内。 21.5废弃物处理人员应经过适当培训采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理废弃物。

21.6废弃物应每天至少处置一次。

21.7所有弃置的实验室微生物标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物在从实验室区取走之前,应达到生物学安全要求。

21.8高压消毒器应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目录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1) 目录 (2) 第一部分基本规范 (3) 进入规定 (3) 人员防护 (3) 实验室工作区 (4) 生物安全管理 (4) 第二部分实验室技术 (5) 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5)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5) 血清的分离 (5) 离心机的使用 (5) 冰箱与冰柜的维护和使用 (6) 装有冻干物质安瓿的开启 (6) 第三部分消毒和灭菌 (7) 一、定义 (7) 二、化学杀菌剂 (7) 氯(次氯酸钠) (7) 二氯异氰尿酸钠 (8) 氯胺 (8) 甲醛 (8) 戊二醛 (8) 酚类化合物 (9) 季铵盐类化合物 (9) 乙醇 (9) 碘和碘伏 (10) 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 (10) 三、清除局部环境的污染 (10) 四、洗手/清除手部污染 (10) 五、高压灭菌 (10) 高压灭菌参数 (11) 高压灭菌器的装载 (11) 高压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 (11) 附录1 (12) 设备的安全性 (12) 表A1-1 可能产生危害的仪器设备及其操作 (12) 表A1-2 仪器设备相关事故的原因 (13) 表A1-3 生物安全设备 (14) 表A1-4 个体防护装备 (15) 附录2 (16) 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标准管理规程 (16)

第一部分基本规范 根据感染性微生物的相对危害程度(危险度2级,病原体能够对人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本实验室为基础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进入规定 1、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图1)。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图1张贴于实验室门上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人员防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

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

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试行) 为加强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高医学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对人类血液、体液、组织标本开展临床检验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检验科。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颁布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临床检验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设置独立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3.对重点环节,以及影响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预防控制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污染物外泄及医院感染; 6.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诊断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病理检查病例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7.对设置的试剂、仪器耗材、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四)财务部门要对实验室业务费用和检验项目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调控措施。 (五)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临床实验室安全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保障工作人员、病人和进入临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保证仪器设备、有毒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和条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3. 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5 .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6. 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按医疗垃圾处理。7 .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8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扩散。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10.对剧毒化学药品,压力设备和贵重仪器责任到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1.保证实验室电、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炉时一定要有人看守。使用电高压消毒锅时,一定要遵守操作程

序,以防爆炸。下班前一定要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注 意防盗。 12.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 的环境中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水灾和爆炸等事 件的发生。 13.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以外事故,如发生医疗暴露等事件,要 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应急处理方法处理,不得延误。 14.保护好防火设施,保持走廊通道畅通,便于火警时人员安全撤离。

实验室安全手册

实验室安全手册 一、一般安全守则 1.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各类记录。 2.保证实验室观察窗的可视性,门口需张贴安全信息牌, 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3.保持实验室整洁和地面干燥,及时清理废旧物品,保 持消防通道通畅,便于开、关电源及防护用品、消防器材 等的取用。 4.实验中人员不得脱岗,进行危险实验时需有2人同时在 场。 5.进入实验室应了解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应急方式,采取 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6.实验人员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使用前,应 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及完好性等,熟悉其使用、维护 和保养方法。 7.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食、使用燃烧型蚊香、睡觉等, 禁止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在实验室内追逐、打闹。 8.对于特殊岗位和特种设备,需经过相应的培训,持证上 岗。 9.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临时离开实验室,应随手锁 门;最后离开实验室,应关闭水、电、气、门窗等。 10.仪器设备不得开机过夜,如确有需要,必须采取必要 的预防措施。特别要注意空调、电脑、饮水机等也不得开 机过夜。 1 1.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生实验室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 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二、消防安全 (一)常见隐患 1.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存放与使用不规范; 2.消防通道不畅、废旧物品未及时清理; 3.用电不规范,随意使用明火; 4.实验室建设和改造不符合消防要求。 (二)火灾的扑救

1.救火原则及器械使用 1.1救火原则。扑救初期火灾时,应立即大声呼叫,组织人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扑救,同时立即报警。扑救时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1.2灭火器的使用 拉开保险插销握住皮管,将喷嘴对准火苗根部用力握下手压柄喷射 注:除酸碱式灭火器外,其他灭火器使用时不能颠倒,也不能横卧,否则灭火剂不会喷出。 1.3消防栓的使用 2.逃生自救 熟悉实验室的逃生路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平时积极参与应急逃生预演,将会事半功倍。 2.1应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千万不要相互拥挤、乱 冲乱窜,应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 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2.2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湿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 离。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 本制度规定了XX医院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划分、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关键事项考核说明等,以达到此项工作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之目的。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医院检验科、理化实验室、病理科和输血科等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标准化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生物安全: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生物安全是指“避免由于对具有感染力的有机体或遗传改良有机体的研究和商品化生产而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带来的风险”。 本办法中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包括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和化学危险品安全等管理工作。 4 职责 4.1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4.1.1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为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4.1.2 负责审批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提交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4.1.3 负责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4.1.4 负责对医院发生的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和隐患的处理决策。 4.2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4.2.1 负责统筹、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4.2.2 负责依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具体组织制定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编写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4.2.3 负责实验室各类手册、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的评价和审核。 4.2.4 负责检查和考核实验室各项安全制度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落实情况;

4.2.5 负责组织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小组反映的重大安全问题和隐患的 处理和解决;并对各实验室上报的重大安全问题及隐患及时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 4.3 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小组职责 4.3.1 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小组组长为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4.3.2 负责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安全手册的培训工作; 4.3.3 负责检查、督导本实验室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安全手册的落实工作; 4.3.4 负责本实验室员工生物安全相关考核工作; 4.5.5. 负责处理本实验室发现的一般性安全问题,对检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并检查整改落实的情况。 4.6.6 负责对重大安全问题及隐患及时向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 5.工作程序 5.1 制定或修订文件 5.1.1 每年12月初,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组织委员会成员,参照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标准及医院实际情况,提出制定或修订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年度工作计划和生物安全手册的计划; 5.1.2 委员会办公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定或修订工作,并报送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5.1.3 审核批准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办公室秘书负责将文件下发至各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小组。 5.2 培训 5.2.1 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监督小组收到文件后,立即组织本实验室员工学习、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5.2.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在文件发出后两周内,检查文件的培训效果。 5.3 实施 5.3.1 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监督小组在日常工作中依照《生物安全手册》要求,督导员工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5.3.1.1 及时发现工作中遇到的常规性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组织相关人员讨

医学实验室安全

CNAS-GL14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fety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Laboratory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本文件是基于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适用于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而制定的通用指南。医学实验室根据其活动范围,可能仅需满足本指南的部分内容。国家对医学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相关法规、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本指南的目的在于帮助申请质量和能力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准备和符合与其工作范围相关的安全要求;评审员也可依据此文件理解医学实验室应满足的安全要求。本文件并不代替GB19781:2005(idt 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 1风险程度分级 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4级。 1.1风险等级I(低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1.2风险等级Ⅱ(中等个体风险,有限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1.3风险等级III(高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1.4风险等级Ⅳ(高个体风险,高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以上所列的生物因子风险程度分级仅考虑了生物因子对个体风险和群体风险的特性,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管理分类不同;为控制特定的生物危害,国家、地区可提高对特定生物因子的防护等级。 2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2.1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 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与标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作一简要叙述,供大家参考。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 xx年11月12日, __发布第424号 __令,公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条例分为七章:总则、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感染控制、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72条。 该条例颁布后,农业部和卫生部相继出台了配套文件。 农业部文件包括《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卫生部文件包括《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可感染人类 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380号 __令)已于xx年6月4日 __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条例分总则、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 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57条。 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 活动。根据条例规定,任何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卫生部颁布实施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xx年8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医疗废物专用

实验室安全手册模板

实验室安全手册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规定 1、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牢记的安全规定 ( 1) 熟悉所使用的化学物质的特性和潜在危害。 ( 2) 检查设备的性能, 充分考虑到使用设备的局限性。 ( 3) 工作中碰到疑问及时请教导师或其它专家, 不得盲目操作。 ( 4) 不得在实验室储藏食品、饮食、抽烟。不得将家属、小孩及亲友带进化学实验室。 ( 5) 接触危险品时必须穿工作服, 戴防护镜, 穿不露脚趾的满口鞋, 长发必须束起。 ( 6) 熟悉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离路线和紧急疏散方法, 清楚灭火器材、紧急淋浴地点的位置。铭记急救电话。 ( 7) 保持实验室门和走道畅通, 最小化存放实验室的试剂数量, 未经允许严禁储存剧毒药品。 ( 8) 实验必须在合适的通风柜内进行, 密封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进行。 ( 9) 离开实验室前须洗手, 不可穿着实验室服装和戴手套进入清洁场所, 如餐厅和图书馆等。

( 10) 试剂溢出应立即清除。如溢出物有剧毒气体挥发, 当时无法处理, 必须及时疏散人员并封闭现场, 立即报告导师和安全部门。 ( 11) 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无堆积, 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实验台面, 一般在下班前或完成某个特定实验后进行。 ( 12) 做实验期间严禁脱岗。晚上、节假日做某些危险实验的室内应有二人以上, 方可实验。 ( 13) 及时按规定处理废弃化学品( 包括化学废弃物、过期化合物、生物废弃物) , 送往指定地点。 ( 14) 实验室及禁烟区内禁止吸烟。严禁违章使用明火。 2、化学品的储藏、保管规定 ( 1) 所有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贴上清晰永久标签, 以标明内容及其潜在危险。 ( 2) 所有化学药品都应具备物品安全数据清单( MSDS) 。 ( 3) 对于在储藏过程中不稳定或形成过氧化物的化学药品加注特别标记。 ( 4) 化学药品应该储藏在合适的高度, 通风橱内不得储存化学药品。 ( 5) 装有腐蚀性液体容器的储藏位置应当尽可能低, 并加垫收集盘。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9330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制度。 一、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三、健康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十、医疗废弃物处理程序 十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一、目的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

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二、范围 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 1、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四、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⑴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⑵患发热性疾病

浅析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问题

浅析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问题 摘要实验室作为医学院校教学及科学研究开展的重要场所,在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产出及促进医学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其正常运作避不开实验室安全 问题。实验室安全是一个常被提及却又极易忽视的问题。初进实验室的学生或研 究人员在各种警告之下会格外小心,久而久之却“习惯成自然”,对此类问题置若 罔闻或敷衍了事。近年来,集中地暴露出一系列实验室安全事故,开展实验室安 全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实验室安全 一、医学实验室安全现状及隐患 医学实验室内普遍存在易燃易爆物品种类多、仪器设备多、实验内容及实验 项目多、实验人员流动大、危险品量少易忽视、安全制度难落实等现象,医学实 验室中潜在的危险主要为: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触电、腐蚀、中毒、感染、辐射等。如:在使用乙醚等有可能产生过氧化物的试剂时,产生的过氧化物导致 发生爆炸;玻璃仪器高压灭菌时操作不当导致温度骤变发生玻璃炸裂;实验操作 时出现人员病原菌感染;病毒泄露造成工作人员感染,甚至发生利用有毒试剂投 毒等[1]。这些事故不仅仅是实验室内部的问题,同样涉及到环境安全(如有害物、气体等的泄漏、排放)、社会安全(如危险品的逸出、丢失等)及生态平衡(如 外来物种的逃逸等)。因此,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性不可忽视,如果防范不力,轻 则对实验室人员造成伤害,重则因传染性微生物外泄等原因殃及社会,造成传染 病流行,甚至可能发生生物灾难[2]。 二、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1. 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多数实验室是靠高年级的研究生兼做实验 室管理,但人员流动大,当经验积累得差不多了,他们也该毕业了,新进学生又 要从头学起。多数实验室里是科研人员、研究生兼任管理工作,没有专门的实验 室管理人员。他们既不具备管理的时间,也没有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其后果往 往是管理工作一片混乱。国内实验室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便不排除管理体制缺陷的 原因。 2.科研人员实验室安全意识淡漠科研单位的一线科研人员主要由硕士、 博士、博士后和技术员等组成,他们是各种科学实验的主要完成者,受过专业、 系统的科研专业知识培训,对技术环节比较精通,但他们的安全防护知识却很有限,甚至局限于来自实验室前辈或同学相互间的简单传授和自身操作实践。他们 往往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意识较为淡漠, 甚至有部分人员 抱着“事故不会发生在我头上”、“安全是安全员的事,与我无关”等观念。 3.实验室安全教育缺失实验室安全意识是专业医学科研知识之外,研究人 员所应具备的科学素质。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科研人员可能因为多种原因,没有 受到正规、标准化的安全教育。这种情况是极其危险的,实验者容易在完全不自 知的情况下陷于安全事故中[3]。安全教育的缺失是管理者的失职,也是造成科研 人员安全意识淡漠的缘由。 4.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这些文字制度几乎可见于所有实验室的墙壁,但多流于形式。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 安排上也折射出我国某些实验室管理水平不高。另一种现象也可见到:中国典型 特征“人治”,实验室管理的宗旨是自觉,看的是成员品行。如:学生自觉,老师 就省事儿,学生不自觉,老师觉着不顺眼就抓一抓,但是每个实验室梯队肯定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1 目的 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使之有效运行,明确相关部门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责,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 3 组织机构 生物安全管理实行中心主任责任制。 中心主任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同时委派一名中心副主任具体主管;成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相关科室的主任应对所辖科室的生物安全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科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科室或具体项目的运行管理;各级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本手册,并在相关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在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办公室、质管办等管理部门对责任范围内的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保障。实验室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监督员。 中心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框见图1.1-001。 4 各部门或人员职责 4.1 中心主任 ①对生物安全负总责; ②负责建立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 ③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④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手册。 4.2 生物安全领导小组 ①负责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②督导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

③组织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认定、危害评估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④负责领导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 ⑤协调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 ⑥负责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操作技术指南及规范性技术文件并定期进行评价和更新; ⑦提供生物安全相关技术和政策咨询; ⑧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相关的技术文件。 4.3 检验科负责人 ①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 ②组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的宣贯; ③组织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 ④决定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⑤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出现的违规活动并有权停止实验; ⑥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 ⑦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理并向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4.4 实验室技术人员及实验活动辅助人员 ①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按规定接受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 ②按要求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做好实验记录; ③按规程进行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紧急处理; ④发现生物安全隐患或发生事故及时向有关上级报告; ⑤参与相关工作的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事故认定与处置。 4.5 安全监督员 ①有权力监督实验室制度、操作规程的实施,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或安全隐患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纠正; ②对于发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向实验室主任报告或直接向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③做好监督记录。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 1、目的为了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秩序良好的实验室环境,达到“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目的,特制订本实验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规定适用于进入实验室内所有人员。 3、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负责公司新产品研发实验、调试、验证和测试等研发任务。 3.1实验室负责人 3.1.1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组织安排测试任务顺利进行; 3.1.2负责管理实验室业务流程,指导分析人员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项分析工作; 3.1.3负责实验室质量控制,维护实验室质量体系,审核、监控测试数据和结果; 3.1.4负责实验室安全检查与突发事件处理; 3.1.5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日常卫生,有权安排本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实验室日常卫生制度。 3.1.6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和台帐建档工作; 3.1.7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期间核查和周期检定; 3.1.8负责仪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使用和检验标识的管理; 4、实验室管理办法 4.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法规和公司有关制度,确保安全文明从事研发工作。

4.2实验室出口、走廊是安全通道,任何时候应保持畅通。实验室配置的灭火器、消防砂、消防水带等供消防使用,任何部门或个人不能随便移动或挪作它用。 4.3实验室要保持整洁、安静,物品摆设要整齐、规范、科学,做好四防、五关、一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关门、窗,水、电、气;查仪器设备)。 4.4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安排,采取必要安全措施,保证人身及仪器设备的安全。 4.5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关、使用和移动实验室中的任何设备。 4.6对于有规定的预热时间的仪器设备,使用设备的人员必须提前预热登记。 4.7不得将与实验无关人员带入实验室。 4.8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 5、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5.1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根据本实验室情况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及防火、防盗管理制度,实验室内部人员要严格执行。进入实验室的外来人员都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的规章制度。 5.2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参加实验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实验仪器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熟悉各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3所有药品、试剂都有指定位置,药品、试剂使用和购买后要放入指定位置,各种药品、试剂要有正确清晰的标签,包括名称、浓度、规格等,按正确方法取用。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SICOLAB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SICOLAB 1 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危害来源 1.1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在采集标本时操作不当,病人身上所带病原体可能传播给标本采集人员造成感染;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标本外溢、喷洒、容器破裂等,不仅会使标本运送人员感染,也有可能污染环境,形成潜在的污染源。 1.2 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是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最重要环节,除了已知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外,许多微生物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而发生传播。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标本,还可通过某些实验室操作,如针刺、刀片、破试管、玻璃割伤等途径发生接触感染。1984年美国报道了首例由针刺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医务人员,随后不断有报道。据统计,在所有因实验室事故引起的获得性感染中,针刺伤占25%,切割伤占16%。另外,由于一次性手套的破裂,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也可能发生感染。 1.3 实验后标本的处理实验完成后,废弃的标本、试验器材、培养基等各种物品,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造成二次污染。 2 医院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1 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树立生物安全意识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和教育理念的落后,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过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对某职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该校医学检验专业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圍、哪些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这些知识的认知率极低,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所有进实验室工作、实习或进修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以及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教育,让广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专业人才及为重要。 2.2 规范实验室建设,配备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004年,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别发布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这两个规范性文件对实验室建筑、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

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国邦)

实验室安全手册 一、实验室应急应变指南 1. 着火 对于金属钠、氢钠等遇湿易燃物品着火严禁用水灭火,宜使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灭火,并紧急撤离离着火源近的其他易燃物品。 2. 烫伤 实验过程中发生被蒸汽开水等高温烫伤,需立即远离高温热源,并使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并通知安环科。 3. 化学品溅到身上 对于遇湿易燃物品如金属钠用干净抹布抹去然后用白油清洗、对于其他相关化学品根据遇水不会产生强化学反应的物品需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去就医。 4. 触电 进入实验室实验时必须首先熟悉实验室总电源开关,一旦发生触电事故,需立即脱离电源,对于严重者需立即切断实验室总电源进行施救,并通知安环科。 二、实验室操作及防护规范 (一)仪器设备的使用 1、玻璃仪器 正确的使用各种玻璃仪器对于减少人员伤害事故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中不允许使用破损的玻璃仪器。对于不能修复的玻璃仪器,应当按照废物处理。在修复玻璃仪器前应清除其中所残留的化学药品。实验室人员在使用各种玻璃器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橡皮塞或橡皮管上安装玻璃管时,应戴防护手套。先将玻璃管的两端用火烧光滑,并用水或油脂涂在接口处作润滑剂。对粘结在一起的玻璃仪器,不要试图用力拉,以免伤手。 (2)杜瓦瓶外面应该包上一层胶带或其他保护层以防破碎时玻璃屑飞溅。玻璃蒸馏柱也应有类似的保护层。使用玻璃仪器进行非常压(高于大气压或低于大气压)操作时,应当在保护挡板后进行。

(3)破碎玻璃应放入专门的垃圾桶。破碎玻璃在放入垃圾桶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4)在进行减压蒸馏时,应当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如有机玻璃挡板) ,可以防止玻璃器皿发生爆炸或破裂而造成人员伤害。 (5)不要将加热的器皿放在过冷的台面上,以防止温度急剧变化而引起玻璃仪器破碎。 (6)使用玻璃瓶加热时严禁密封,需有放空口,人在实验室时不得正对着放空口。 (7)对于易燃液体使用玻璃仪器进行升温加热实验时需注意防止仪器碎裂着火。 2、旋转蒸发仪 旋转蒸发仪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使用旋转蒸发仪应注意下列事项: (1)旋转蒸发仪适用的压力一般为10~30mmHg。 (2)旋转蒸发仪各个连接部分都应用专用夹子固定。 (3)旋转蒸发仪烧瓶中的溶剂容量不能超过一半。 (4)旋转蒸发仪必须以适当的速度旋转。 3、天平 天平刻度要校正,并记录,天平的托盘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洁,避免残留物污染。 4、真空泵 真空泵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一般用于过滤、蒸馏和真空干燥。常用的真空泵有三种:空气泵、油泵、循环水泵、水泵和油泵可抽到20~100mmHg,高真空油泵可抽到0.001~5mmHg。 (1)油泵前必须接冷阱。 (2)循环水泵中的水必须经常更换,以免残留的溶剂被马达花引爆。 (3)使用完前蒸馏液先降温,再缓慢放气,达到平衡后再关闭。 (4)油泵必须经常换油。 (5)油泵上的排气口上要接橡皮管并通到通风橱内。 5、通风橱 通风橱的作用是保护实验室人员远离有毒有害气体,但也不能排出所有毒气。(1)化学药品和实验仪器不能在出口处摆放。

医学实验室安全使用指南

CNAS-GL10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fety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Laboratory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月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本文件是基于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GB19489:2004《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适用于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而制定的通用指南。医学实验室根据其活动范围,可能仅需满足本指南的部分内容。国家对医学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相关法规、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本指南的目的在于帮助申请质量和能力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准备和符合与其工作范围相关的安全要求;评审员也可依据此文件理解医学实验室应满足的安全要求。本文件并不代替GB19781:2005(idt 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 1风险程度分级 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4级。 1.1风险等级I (低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1.2风险等级Ⅱ (中等个体风险,有限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1.3风险等级 III (高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1.4风险等级Ⅳ (高个体风险,高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以上所列的生物因子风险程度分级仅考虑了生物因子对个体风险和群体风险的特性,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管理分类不同;为控制特定的生物危害,国家、地区可提高对特定生物因子的防护等级。 2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2.1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4级,1级防护水平最低,4级防护水平最高。。

医院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总则

医院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总则 1.目的:根据《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IS015190: 2003,IDT)《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卫生部行业执行标准WS233—2002)、《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4年)和《医疗机构废弃物处理办法》,特制订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总则。该总则的目的是在合理可行的情况下确保工作人员、实习生(包括见习生)、进修生、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及访客在检验科内的健康及安全。 2.范围:检验科。 3.定义:实验室安全是指在实验室中,经常与毒性很强、有腐蚀性、易燃烧和具有爆炸性的化学药品直接接触,常常使用易碎的玻璃和瓷质器皿,水、电等高温电热设备的环境下进行着的工作,以及在以微生物为对象的实验工作中,预防生物危害,保障操作对象、操作者和环境的安全。 4.权责:检验科主任为实验安全管理小组组长,为实验室安全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检验科实验室安全运行和监督管理。 5.制度内容 5.1实验室安全管理内涵 5.1.1验科工作人员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5.1.2医学生物实验室出入管理规定。 5.1.3检验科消毒管理办法。

5.14检验科废弃标本及容器的消毒处理。 5.1.5强传染性标本采集、运输、处理与保存指导原则。 5.1.6疑似SARS病毒、结核杆菌等强致病性病原菌标本检测时消毒灭菌及防护。 5.1.7检验科锐器使用管理办法。 5.1.8菊(毒)种安全管理办法。 5.1.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5.1.10检验科事故应急处理规程。 5.1.11作人员实验室安全防护培训办法。 5.1.12医疗废物处理规程。 5.2实验室安全管理监督检查 5.2.1实验室安全管理组成员必须每季度一次巡查各实验室,确保实验室使用者遵守安全守则及保持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5.2.2消防器材按规定放置,不得挪用。实验室安全管理组成员必须每季度一次检查有无乱接电线等隐患,配合医院保卫科对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专业实验室主任作为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监督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定期检查消防器具的摆放和期效,保障消防出口的通畅,并做登记备案。检验科内须配备各类防护设备,并保证能有效使用。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人员准入管理:为确保实验室和个人安全,实验室安装门禁。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允许进入者,需接受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指引,注意安全、避免生物污染,必要时穿上干净的防护服。人员

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1.实验过程中的人身保护 2.实验室用电安全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安全 3.化学废液、废物的处理方法 4.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 5.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 6.实验室消防安全 7.实验室其它方面的安全 8.紧急应变程序 附录: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暂行) 1、实验过程的人身保护 何人不得在实验室穿拖鞋,实验过程中长发应当束起。 2、实验室用电安全 害: 电击会导致伤害,甚至死亡; 3、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安全 4、化学废液、废物的处理方法 过期的、不知名的固体化学药品也要妥善保存,交由学校统一处理;严格遵守《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暂行)》处理废液。5、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 6、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 每种气瓶都要有专用的减压阀,氧气和可燃气体的减压阀不能互用;瓶阀或减压阀泄露时不得继续使用; a.将房门关闭,尽快到容易获救的地方; b.坐在窗口旁呼吸新鲜空气; c.向窗外设法求救,但不可试图从窗门跳下求生。 8、实验室其他方面的安全 9、紧急应变程序 附录: 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试行)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main1330\displayinfo.htm发布时间:2014-11-26 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止实验室废弃物污染校园环境、危害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实行学校、院系二级单位共同管理。 第二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是学校实验室废弃物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全校各单位教学、科研、生产所产生的各类实验废弃物分类贮存进行监督管理,配合环保部门对危险化学品废物进行集中处理,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处理次数。 第三条产生实验室废弃物的院、系由单位安全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危险化学品废物的处理工作,同时负责组织本单位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收集、存放场地和相应设施,以及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理。

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

1、[判断题]电气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气爆炸伤人。(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2、[判断题]抗菌剂不能够杀死微生物,只能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3、[判断题]创造安全、卫生的实验室工作环境,仅仅是实验工作人员的责任。(分值1.0) 你的答案:错误 4、[判断题]饮水加热器、灭菌锅等可以无水干烧。(分值1.0) 你的答案:错误 5、[判断题]接触化学危险品、剧毒以及致病微生物等的仪器设备和器皿,必须有明确醒目的标记。使用后及时清洁,特别是维修保养或移至到其他场地前,必须进行彻底的净化。(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6、[判断题]教师应学习研究有关实验室安全的知识,同时在理论教学和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教会学生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相互救援、安全撤离。(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7、[判断题]发生各类案件时应立即报案,妥善保护案发现场,若有人受伤,在救人时应尽可能记住现场破坏前的情况(如手机拍照等)。(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8、[判断题]正在进行实验时,可带着防护手套接听电话。(分值1.0) 你的答案:错误 9、[判断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火灾、爆炸、中毒、灼伤、病原微生物感染、辐照和机电伤人等。(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10、[判断题]高校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操作不慎、粗心大意、设施老化、缺少防护设施等。(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11、[判断题]要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做到地面、桌面、设备三整洁,减少安全隐患。(分值1.0)你的答案:正确 12、[判断题]学生、新员工进实验室之前要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学习与工作;学生要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分值1.0) 你的答案:正确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检验科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安全管理流程: 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 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1.3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但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自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长身的工作服(白大褂)并佩 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 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1.6 鞋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1.7 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 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8 眼睛冲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1.9 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 1.10 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一次性注射器上 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1 工作环境 1.11.1 “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