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草药高值化利用课程论文

中草药高值化利用课程论文

中草药高值化利用课程论文
中草药高值化利用课程论文

中草药资源高值化利用

课程论文

中草药药膳四季养生

摘要:我国传统的中医药膳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药膳的真正含义及如何更好地达到对人身的养生保健作用等方面,尚需提高人们对药膳的理性认识。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之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

关键字:药膳、中药养生、养生理论、四季不同

院系: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园林三班

姓名:X

学号:20134173XXXX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所以,我认为“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科学三餐”,这是人类健康长寿的三大法宝。这也是该论文所探讨的内容及意义。

本论文是对前人经验的一些体验以及我由此引发的一些看法和个人见解。重在讲述药膳在四个不同的季节,各种身体状况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不同状态进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膳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良好的养护。

不同的药膳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功效,例如夏天常喝绿豆汤可以清热解暑,但在冬季如果常喝绿豆汤则会使脾胃受寒。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季节合理的食用药膳。

四季滋补药膳的运用原则:

1、四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的气候存在着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周期变化,并且由此导致万物的变化,呈现生、长、收、藏的规律,同时也影响着人体,使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变化节律。

2、气候异常的变化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四季气候的异常变化致使各种病原的状况的不同,因而其所发生的病证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如:春多风病、肝病;夏多暑病、心病;长夏多湿病、脾病;秋多温燥、肺病;冬多寒病、肾病。总之,人体的生理活动一般来说,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改变的,在疾病发生过程中,也受季节变化而有影响。

3、滋补药膳配伍原则。药膳运用原则是辨证施治,依据中医药理论必须“组药有方,方必依法,定法有理,理必有据”,不仅用药如此,在食物选择上也是如此,必须运用辨证的方法和论治原则,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选药组方或选食配膳,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以,根据季节的不同,我们选择的药膳也要有所改变。

春季。气候特点:气候温和,万物生长向上,五脏属肝,需要升补。气候异常,常发生风病,肝病等证。

祖国医学认为,春季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营养学家认为,以下几种人适宜于在春天进补:中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体形孱瘦者;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春天气候变化大,受凉后易反复感冒者;过去在春天有哮喘发作史,而现在尚未发作者;到黄梅天容易饗嫦者,或到夏天有夏季低热者。凡属上述情况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以防病治病。具有这种作用的食物有:荠麦、薏仁等谷类,豆浆、赤豆等豆类,橘子包括金橘、苹果等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切忌食用太甜、油炸、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品,以免损伤胃肠功能。滋补药食品选择:以性质平和不滋腻之滋补药为主,如首乌、桑椹、女贞子等。亦可以泄为补,肝主疏泄,多选用疏肝解郁之品,食物如动物肝脏等。常用药膳:如:首乌肝片。

夏季。气候特点:气候炎热,人体喜凉,五脏属心,需要凉补。长夏多湿。气候异常,常发生暑病、心病,长夏多发湿病、脾病等证。

炎热的夏季,是人体消耗最大的季节。在高温环境生活和工作,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代谢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时,人体对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补充营养应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如可适当多吃些凉拌菜、咸鸭蛋、咸鸡蛋、松花蛋、豆制品、芝麻酱、绿豆、新鲜蔬菜、水果等。此外,在制做菜肴时,适量加点醋,不仅可增加风味,而且有保护维生素C及杀菌和增加食欲的功效。而具有清热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苋菜、莼菜、马兰头、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菜瓜、西瓜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番茄和西瓜,夏季多食既可生津止渴,又有滋养作用。此外,还应选食小米、豆类、瘦猪肉、动物肝脏、蛋黄、红枣、香菇、紫菜、梨等,以补充丢失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秋季。气候特点:气候凉爽,五脏属肺,需要平补。由于秋燥,使人体津液亏损,而表现少津的症状,常发病为肺病、秋燥等证。

秋天,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因此,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营养基础,以增强体内应变能力,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食具有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银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镁、钙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可用水浸泡发后,煮烂,加糖服食,对治疗和预防"秋燥"有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秋季滋补药食品选择:以滋阴润燥功效的药物,如百合、玉竹、沙参、麦冬之类,食物如动物肺脏、鸡等。常用药膳:例:沙参心肺汤、参麦团鱼等。

冬季。气候特点:气候寒冷,阳气深藏,五脏属肾。寒邪易伤肾阳,需要温补。

滋补药食品选择:常选用滋腻性较强的甘温药物,如鹿茸、菟丝子、巴戟天、当归、熟地之类。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生姜等。常用药膳:如:当归羊肉汤等。延年益寿药膳是选用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中药,配合一定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此类药膳具有调整阴阳、补养气血、健脾益气、滋肾填精等功效。可降低胆固醇,维护血管的弹性,调节血压,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参考文献:

1、《闲话养生――中医速成与保健》作者: 肖庆斌, 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6年10月

2、《10-80岁滋补药膳(营养与保健系列)》作者:徐彗茵,陆仁萍,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5月

3、《中医药膳学》作者:谭兴贵,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作者:孟景春,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中医药膳学》作者:谭兴贵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年1月

6、《中华药膳大宝典出版社》作者:吴家镜,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06年11月

诗词鉴赏论文

浅谈诗词之美 论文序号:80 姓名:陈恩燃 院系:会计学院会计三班 诗宋词,中华民族之瑰宝也!古往今来,多少大诗人,大词人用了无数传颂不衰的诗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美的空间。诗词在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诗词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我看来。诗词美的审美体验就是诗词对人的情感的一种激发过程。当人们与诗词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融合的时候,诗词中的体验也就给予了人最真实的感受。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作品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可见人们对美的体验带有主观性,而同文学作品一样,诗词的来源的现实,只不过是经过了提炼,使得人们对其有了更深的体会。 诗词的美体现在句子的凝炼,体现在思想的深度上。意境之美,哲思之美,自然之美,声音之美,语言之美等等。数不胜数的美在诗词中可以体现出来。 意境之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便以简洁但意味深长的诗句来体现他的那种意境。而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用了三句诗词来表达三种意境,从而说明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为“无言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种境界,三句诗词,这是多么简练的概括。仅仅用了三句便将创业时的无人理解,创业中的劳苦,创业成功的喜悦写了出来。而且不仅仅于此,其实不论是在创业,还是做学问,还是其他的,都可以用这来形容。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李煜的诗词中充满了泪水,而他最高的艺术成就恰恰就是他在国破家灭之后取得的。“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最后的词中,到处都充满了伤感。优美的句子,体现出的却是他的绝望。正如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哲思之美。我想,李商隐的诗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点,特别的他的《无题》系列,在艺术上,在思想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常用来歌颂老师辛苦工作,表现一种奉献的精神,我想是再贴切不过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的表现了恋人之间那种默契和爱意。而在《登乐游原》中更是一句千古绝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种艺术哲思,虽经千年而不变色,人们总能够从中得到共鸣。一种悠远的,更加接近于本质的东西从人们的内心中分离出来。而苏轼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毛泽东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也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气势,也很有哲理。正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经历了长期的军事斗争,写出来的诗词也分外的有气势,有分量。“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自然之美。借景抒情,是一种常用的诗词表现手法,写景的诗句也是很多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认为都是写得非常好的。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充满了恢宏的气势。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中医药膳学论文

浅谈中医药膳 中华药膳--这枝医苑奇葩,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发展成像今天这样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作方法的一门学问。“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春秋战国是药膳的萌芽时期,《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药膳经历代医家的整理、收集,逐渐发展成今天这样内容丰富,疗效肯定,影响深远的保健方法。现代营养学的研究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药膳正走上中西医结合的良好发展之路,必将对百姓健康和生活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共同孕育的一枝奇葩,既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又是防病治病之有效措施,故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模式的改变以及受到“回归大自然”思想的影响,药膳这种药食结合、养疗一体的传统医疗保健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国药膳学的。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药膳研究培训机构、药膳餐厅纷纷建立,部分医院、康复中心相继成立了药膳食疗科,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多。但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作为一门性学科,药膳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其应用价值也远未得到应有的体现。就以下几方面来讨论: 1 加强基础研究,深化药膳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基础研究,药膳也不例外。药膳是以食物和中药材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兼具药物防病治病和食品营养保健双重作用的食品,其配伍、组方和运用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防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其加工制作过程则需要以烹饪理论为依据。所以,如果脱离了中医理论和烹饪理论的指导,药膳的发展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为了强化基础研究,促进药膳理论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培养药膳研究的专门人才,促进学科的独立发展。 2 提倡学科分化,培养专门人才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为世人叹为观止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药食同源,药膳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烹饪技艺相结合形成的专门学科,是中医学和烹饪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结合、共同孕育的产物。药膳学综合了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体系,其加工制作方法源于烹饪技艺,两者缺一不可。 药膳学的渊源和特点决定了药膳学科的从业人员必须既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

美术鉴赏论文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美术鉴赏》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我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班级: 1008班 姓名:李俊国 学号: 201046910814 老师:梁艳 2011年10月25日

浅谈我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摘要:作为从小学起就喜欢美术课的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将来要成为一名大画家。由于个人原因和家庭原因吧,最终没能报成艺术生,没能继续学习、研究美术,自己长期以来的梦想也就此破灭,如今成为了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一普通本科生,但我要说,我对美术的热爱依然不减。本学期很庆幸进修了梁老师的美术鉴赏,经过九周课程的学习,我对美术又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感悟。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不是我一普通本科生就能说得了的,在此,我仅对中国山水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我国民族文化所特有的,它不以简单或直接再现自然景观为目的,而是通过画作展现画家的宇宙观和审美趋向。其中不仅包含画家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艺术修养,更是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借助笔墨这种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加以表达的结果。它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就是所谓的“似与不似之间”,这与以再现自然景观为目的的西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欣赏中国山水画,不能简单的以“像不像”为准则,而是要求欣赏者有比较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艺术方面的修养。有人说,欣赏一幅山水画,犹如读一本书,得理解作者所要讲的意义所在,了解作品构成的元素,笔墨韵致,才能从赏心悦目中品味其中奥妙。我很是赞同这种说法,欣赏一幅山水画,必须要细读,读出它的韵味,读出它的深意。 怎样欣赏中国山水画?人常说,画要赏心悦目才是,这话也对,但也不完全对。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自身文化修养问题了,也就是看一个人对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认识、认知、涵养之程度。不是说,非得文人墨客才能为之,山野渔樵就不可以为的,而是因人素质而异,质地之美、至善者多在凡尘山野也。内在的素质是可以弥补文饰的不足,这也就是返璞归真。中国山水画自古就有“密体”与“疏体”之分。所谓“密体”山水指这一画体所特有的工整细润的笔法,与写意的“疏体”山水相较,呈现出精工细丽的审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姓名:刘曙辉学号:5801308021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优秀文化数不胜数,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医药博大精深的理论流传到今天仍然深受人们认可,常年作为国人看 病就医的首选,它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粹的传承和发扬。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因其源自天然,毒副作用小,而具有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综合作用。近年来,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潮流兴起传统天然药物日益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产业前景,已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什么是中药现代化 将中药的使用从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与现代药学技术相接轨,这个说法说要比中药现代化更准确一些。 中医药现代化必须走系统医学的道路。也就是说,必须彻底摆脱西医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在系统论指导下的医学研究,才是中医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医现代化走中西方思维方式互补之路。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西方人惯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即将整个世界(包括人自身在内)作为一种外在的对象进行研究,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截然分开,相互对立(即主体和客体呈二元性)。 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中药发展提高到现代化中药;具体地说,中药现代化来源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依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符合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这个过程,就是中药现代化。其具体内容包括:中药理论现代化、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的现代化、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中药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和提高中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

古典诗词鉴赏 ——走近时代造就的才女 屈原在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无数风流人物所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深深震撼着后人。在古典诗词的赏析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慢慢积累,斟酌古代诗人的用词技巧,联系当时的生活背景,国家,仕途命运,品析诗词中所寄予的情怀。古典诗词之所以散发着无穷的诱惑力,很大程度上正源自古代文人用笔的高超,以及对现实生活、仕途、国家命运的深刻品寓。 高中时代,忙于备战高考,少有时间品读李清照的作品,泛读中感受到她的情怀,婉转缠绵的笔作,内心世界的强大,婉约派的巅峰之作深深地打动着我。老师在课堂上也曾赏析了李清照的词并分析了她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遭遇。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词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给人一种莫名的安静的感觉,或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或沉重忧虑、沉郁感伤,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引起历代文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显得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特有的心理出发,挑选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用女性独有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更加别有风致,独树一帜。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巨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人称"易安体"。 下面就赏析其《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 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词的整体把握】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

中药药膳学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班级:11级动植物检疫1班 姓名:余佳慧 学号:201141632307 课程论文题目:茄子的药膳作用 课程名称:中药药膳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3年12月18日

茄子的药膳作用 摘要:当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的质量,而健康首当其冲。药膳与食疗用自然的方式既给予人健康,又很少负作用,必将赢得人们的青睐。本文旨在介绍药膳以及茄子的药膳作用。 关键词:生活水平药膳茄子的药膳作用 前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对于如何让人持久而精神充沛地投入工作与学习,许多营养顾问和医学专家指出:用全面而合理的膳食,来保证人体内的营养均衡,这是简便且行之有效的良策。 一、中药药膳 中药药膳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辩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 二、中国药膳的特点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

《美术鉴赏》论文要求

玉林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写作要求 按照学校的相关考试要求,本学期《美术鉴赏》课的考试采取撰写论文的方式,于12月12日晚(最后一节课)直接打印好交给任课教师。具体规定和要求如下: 一、写作要求: 1.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 2.论文提交日期:12月12日晚(最后一节课)未提交论文者以缺考论处。 3.论文选题:可以是老师给出的参考选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拟题目。 4.论文要求独立完成,不得在网上下载、抄袭,不得跑题。文章雷同的按不及格论处;未按要求的扣分。 5.论文撰写格式: (1)可用电脑打印,要求用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字符跨度15磅,行间跨度17磅。(须有论文封面) (2)可手写,要求用标准方格稿纸,字迹工整。(须有论文封面) (3)论文必须有封面,封面内容包括:论文题目、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提交日期等(封面格式见附件)。 正文内容格式要求如下:正文中要求写出具体标题(提纲),各层次标题顺序按一、(一)、1、(1)等编排。 “参考文献”的格式:请依次注明著者、著作(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报刊)名、出版时间、版次及页数。如: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肖建国:《审执关系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 网上参考资料格式:请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网址,下载时间。如:王岩:《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探析》,,下载日期:2005年4月19日。 二、论文评分标准: 论文以百分制计分,评分标准如下: 1.100-91分:(1)论点正确,有独特见解;(2)论据充分,紧密联系实际,条理性强;(3)论证严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4)文字精练,有一定文采,语句流畅;(5)格式规范,版面工整。 2.81-90分:(1)论点正确,有一定见解;(2)论据较充分,联系实际;(3)论证合

浅谈中药现代化

浅谈中药现代化

浅谈中药现代化 姓名:刘瑞奇学号:580131109 摘要:近年来,随着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中医药是中国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为了始终要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先进的医药发展年代不被淘汰,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发掘中医药宝库,实现重要的现代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中药现代化的含义谈起,讲述中药发展的现状、现代化的必要性及途径。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含义现状必要性及意义途径 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中华民族在无数次瘟疫侵袭下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上千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态医学的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中医药学符合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中医药学的历史与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同样悠久,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客观存在。西医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传人中国已有100多年,其显著的普遍性作用已成共识。两者各具比较优势,因此,党中央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明确了“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中西医疗体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正确方针,并在1982年将“发展传统医学”写入《宪法》第21条。但长期以来,中央的方针和宪法的精神并未得到认真执行,在具体的法律与政策、行政管理与国家投资、科研支持与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日益下降,作用日益衰微,目前实际已处于困境。 当今世界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寻找天然药物的呼声日渐高涨,而中药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逐渐开始接受天然复方药物,这给我过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然而,目前重要的状况不容乐观,不仅在与国外天然药物的竞争中传统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而且中药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挑战。为了振兴中医药事业,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行中药现代化是必要的发展趋势。 任德权说,中药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会不断发展和扬弃。从《内经》到《神农本草》,到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进程。时至今日,社会已发生巨大变化,中药不能固步自封,现代化是必由之路。不搞现代化就

中医药养生论文

中医药养生论文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医养生学论文 【摘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本文阐述了不同体质的养成、变化和养生原则,并根据自身属于气虚体质的特点,从自己本身的饮食、生活和药理保健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民以食为天药食同源无为而治 【正文】 名以食为天:从古至今,关于饮食的话题和食材的研究一向被人所津津乐道,也因此探究出了不少由饮食入手的养生之道。饮食搭配和调养得当,可以充分地补充我们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饮食是人赖以生存之本,合理地调配饮食,才能固气养精,供给五脏六腑的正常运作,长期合理的饮食规划,从长远看来对身体的衰老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从饮食的过程来说,饮食要“定时”,即三餐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能使脾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养分。在学习和工作中忙碌的我们常常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或是畏寒索性睡过了早餐的时间,三餐的时间也比较随性,无规律可言,长此以往会损害营养的吸收效率和消化的程度,对身体的损害是可观的。 饮食也要“定量”。看见喜爱的食物就多食甚至到饱胀的程度,不喜欢就少食,这样的偏食和过量饮食都是不对的。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超负荷地工作,使胃壁变薄,胃粘膜受到损伤。《内经·素问》中提到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正是这个道理。 饮食也不可过于追求速度。饮食应当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和工作再忙碌,我们也不应该牺牲饮食的时间来增加工作效率,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反效果。 同时,饮食也提倡“专致”。也就是说饮食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许多人以为这么做是节省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其实不然。饮食的过程中血液大量回流到消化道以促进吸收,脑部的血液供给就相应减少了。边饮食边工作,不仅此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影响了肠胃的运作,可谓得不偿失。 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阳气聚敛之时,故调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

药膳饮食在北方的发展分析

药膳饮食在北方的发展分析 药膳是药材与食材通过科学搭配形成的有益于养生的美食,色香味与药效的合理配搭,让药膳具有了广阔的市场。使用药膳,既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药膳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的药膳市场的发展受到其本身的社会认知度低、制作费时、利润较薄等限制因素的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收到了很大的局限。今后的发展中,如何调整药膳的推广,如何提升大众对药膳的认知,是今后药膳发展的重点。笔者结合北方地区药膳的发展进行探究,通过揭示其发展现状,指出今后药膳的营销拓宽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作为饮食、营养、保健和长寿相结合的药膳,它是中国药膳文化的结晶,并积淀了几千年。经过二千年的传统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药膳疗法经历了几千年。近年来,对药膳的研究逐渐增多,有一批相关的研究作品不断涌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原因,笔者展开了对这一课题的探究。 以上文章很有见地,从不同角度、以新的视野对药膳的运用做了分析,代表了最近以来学界的最新研究情况,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以上研究背景下,笔者紧抓这一研究本体,就其实质进行探究,部分做到了独辟蹊径,希望在这一新的视角上有新的发现。 (二)研究目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药膳饮食在北方地区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供大家参考。笔者在全面梳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作为分析探究的切入点,从而更鲜明准确的揭示这个研究课题的本质,更明晰的揭示今后研究的方向。 从写作意义层面上讲,笔者的写作着眼于药膳饮食在北方地区地发展进行研究,着力于理论探究,希望更客观直观的呈现这个论题最前沿的内容,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最为直接地现实意义。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为本主题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使整个研究更进步更客观。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 ———《清明上河图》 摘要:《清明上河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该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张择端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

简述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摘要101 邝荣初5801310012 摘要:本文从中药现代化的含义谈起,依次讲述了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途径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含义意义途径创新技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和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和辩证施治的规律及历代治疗经验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经加工成的剂型。由于它确有疗效,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当今世界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寻找天然药物的呼声日渐高涨,而中药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同时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难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费用越来越高,一些国家正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始了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逐渐开始接受天然复方药物,这给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目前中药的状况不容乐观,不仅在与国外天然药物的竞争中传统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而且中药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挑战。为了振兴中医药事业,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发掘中医药宝库,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中药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和生产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闸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产业化),并能为国际市场接受,具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制剂(国际化)。 一、中药现代化的含义 中药现代化不是中药西制中西药的区别不在于制作方法,而在于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换言之,中药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和使用的,并非把膏、丹、丸、散改成片剂、胶囊就是中药现代化了。有人把传统中药膏、丹、丸、散的剂型变成片剂、胶囊等新剂型说成是中药西制 这完全是误解。片剂、胶囊只是制药技术和剂型发展的一种形式,与中药或西药的内涵无关。西药可以制成的剂型中药同样可以做。也就是说,中药现代化并不是中药西制。 中医药现代化包括以下含义: 1.保持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征、特色和优势,体现继承、移植、创新相结合的思想,实现对传统的超越;2.进行现代语言的表述和现代科学的阐述,具有时代特征;3.具有现代科学品格,形成中医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的开放系统,实现多学科兼容,在确定自我主体的前提下,进行宏观和微观、传统与现代的渗透与互补,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中医药;4.实现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整合、更新,构建严谨的方法学体系,形成科学模式,建立中医学自身标准系统;5.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认知系统与理论事实;6.走向世界的“双相接轨”能力增强;7.能在实践中不断纠正、改善自我, 使之成为动态发展的科学体系, 具有明确的自身学科前沿;8.中医药研究开发与产业现代化,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体系。总之 中药现代化是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把具有疗效的中草药用科学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古典诗词鉴赏 ——走近时代造就的才女 屈原在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无数风流人物所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深深震撼着后人。在古典诗词的赏析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慢慢积累,斟酌古代诗人的用词技巧,联系当时的生活背景,国家,仕途命运,品析诗词中所寄予的情怀。古典诗词之所以散发着无穷的诱惑力,很大程度上正源自古代文人用笔的高超,以及对现实生活、仕途、国家命运的深刻品寓。 高中时代,忙于备战高考,少有时间品读李清照的作品,泛读中感受到她的情怀,婉转缠绵的笔作,内心世界的强大,婉约派的巅峰之作深深地打动着我。老师在课堂上也曾赏析了李清照的词并分析了她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遭遇。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词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给人一种莫名的安静的感觉,或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或沉重忧虑、沉郁感伤,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引起历代文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显得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特有的心理出发,挑选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用女性独有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更加别有风致,独树一帜。其文

世中联药膳专业委员会简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 简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4月3日经中国民政部批准,正式登记注册准予成立(民政登[2008]第1083号)。她是世界中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目前世界上药膳养生领域内唯一的、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性学术团体。现将该专业委员会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工作基础 1.目前,我们拥有创办两个药膳研究会的基础,即“国际(香港)药膳食疗学会”和“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 “国际(香港)药膳食疗学会”是在香港注册,包括亚太地区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学术组织,于2002年在香港成立。现有分会45个,其中海外13个,国内32个,共有会员1800余人。学会总部设香港,学会常设机构设长沙,挂靠湖南中医药大学,由学校提供办公和办学场地,与“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合署办公。执行主席和秘书长分别由湖南中医药大学谭兴贵教授、潘远根教授担任,主持学会日常事务。会员单位涵盖中国大陆30余个省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意大利等国。 “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创办于1999年,至今仍在积极从事各项研究工作。本学会的领导成员同时又是“国际(香港)药膳食疗学会”的核心成员。 2.学会自创办以来,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召开了五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东方食疗与保健》和《东方药膳》两份会刊,主编了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二本,《中医药膳学》、《中医养生保健研究》,出版药膳食疗专著100余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等,已成为国内和亚太地区很有影响和具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学会。 3.拥有国内知名药膳食疗养生方面的专家教授群体 如孟仲法、翁维健、周文泉、窦国祥、彭铭泉、叶锦先、王世民、王者悦、谭兴贵、赵霖等100余人。 因此,我们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实力雄厚和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业绩 1.主编两本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 《中医药膳学》:为全国高等中医药本科统编教材,由谭兴贵教授担任主编,已于2002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并用于教学。

美术鉴赏论文作业——清明上河图[1]

美术鉴赏——《清明上河图》 宋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给人以比较软弱之感,但它的经济文化却是一片繁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相比于前朝有了更大的发展,而这一时期的画坛出现了一代佳作,那就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典型的风俗画,因而饱含风俗画反映城乡生活、思想、感情与审美时尚的特点,把视野从描绘贵族仙佛的领域扩大到城乡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并在深入观察了解对象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刻画,把宋代风俗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以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河沿岸的风光。画卷分为三段:首段为市郊风景,田野、树木、村落等点出了清明的特定时节,中断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手工业和商贸活动,后段位市区街景,接到纵横交错,人流汹涌,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

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

浅析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

浅析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宇宙观,;,,文化,;,,科学,;,,中西医结合 摘要:针对中医是否应该现代化、中医应该如何现代化的问题从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对中医现代化进行思考,并对中西医结合中应该遵守的原则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现代化不仅没有必要性,而且缺乏可行性,对两种医学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两者在临床实践这个层面的结合。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宇宙观;文化;科学;中西医结合 关于是否应该废除中医、中医是否应该现代化、中医应该如何现代化的争论可以追溯到清末维新变法时期。随着争论的继续,到建国前后,要求用西方科学的方法对中医进行改良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争论的热点也逐渐由要不要废除中医转变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到底应该怎样走的问题上面。在这种形势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要求对中医进行改造的政治背景下,国内对中医进行了大量的现代化研究,而研究方法正是民国年间丁福保等人提出的中医科学化的方法。回顾几十年来中医现代化所走的道路,可以发现,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中医与西医之间的鸿沟随着研究的深入似乎越来越明显,几乎所有关于中医的验证性研究所得到的结果都是令人沮丧的,中医理论的内核始终未被真正触及,它依然是毫不妥协地、倔强地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本色〔1〕。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站在与几十年前不同的视角对近现代关于中医现代化的争论以及几十年来中医现代化的实践进行一个探讨,或许对于中医今后的发展会有所助益。中医为什么要现代化、中医为什么能现代化?回答不外乎:中医缺乏科学性,应该用现代科学对其进行改造;中医晦涩难懂,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中医固步自封,发展缓慢,应该给其加入现代科学的因素进而加快发展。中西医两者研究对象相同,可以用西方科学的方法对中医进行解释。笔者从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两方面针对以上观点发表一下自己的肤浅看法。 1中医现代化确有必要吗? 1.1中医的科学性中医现代化最主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中医学缺乏科学性,应该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改造。”香港肾科专家陈文岩在20010303《信报》上曾有以下论述:“病不因人分黑白,岂能脏腑有西中”,进而断言“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言下之意就是“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种同时符合科学却又相互矛盾的医学,既然西医是科学的,那么中医必然是不科学的”。中医究竟科学吗?这是一个被反复讨论过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中医是否科学似乎并不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在现代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保障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重任就是完全由中医来承担的,因此,中医的有效性是勿庸置疑的,完全没有必要由现代科学的理论来验证其“科学性”。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在西方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学是极少数仍然被广泛认可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传统医学领域更是一支独秀。这是为什么呢?临床疗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命题。中医学的价值决不在于她是否能用现代科学解释,而在于她的治疗价值。“有为才能有位”,我们现在对中医进行研究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她的临床疗效上,而不是对西方科学的刻意迎合。如果非要推敲中医是否科学的话,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回答下面的一个问题,即“什么是科学?世界上是否只有一种科学(世界上是否只有一种医学)”?首先我们看什么是科学。“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但由于科学本身受到哲学、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影响,因此,其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所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一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更深入的思考可以发现,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体系具有其局限性,它的发展离不开在一定宇宙观指导下形成的哲学方法(除了宇宙观以外,哲学方法的形成还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族性格、

古诗词鉴赏论文

浅析王昌龄《闺怨》 诗歌从形成之初到后来的一路发展其题材一直不拘形式,纷繁多样。闺怨诗就是其中一株奇葩,千百年来这类题材的诗一直层出不穷,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大放异彩。这类诗或寄托着闺妇对出外宦游的郎君的牵挂,或对行军打仗多年却杳无音信的夫君的担忧,或是闺中寂寞凄清之情的排遣。无疑,王昌龄的这首《闺怨》是这类诗的代表。《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的主旨一开始就在题目中点出:开篇就表明这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诗。当然,如果只靠开篇点题这个常用诗歌创作技巧的话,这首诗也算不上什么佳作。下面慢慢道来。只看前两句的话有些令人诧异,因为诗中写着少妇没有忧愁啊,她悉心打扮登上翠楼观赏春景,观赏着这个朝气蓬勃,万物复苏能令人心中萌发出生机,兴起对未来美好憧憬之意的季节之景。其实不然,因为诗题已经暗示了奠定了这首诗的基调,所以很让我们产生疑问,迫切想知道这首绝句的后两句内容。果然,后两句笔锋忽然一转将诗的基调一下拉到主题上了。“忽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少妇在楼上欣赏着春日之景:楼下不远处烟笼杨柳,莺啼鹊鸣之声不时入耳,堤上碧草凄凄,不少情侣骑马踏青打此而过。是啊,又是一年春游时,此情此景,让少妇忽然想起了往年郎君与自己一起郊游嬉戏的场景,往事不自觉地一一呈现在脑海中……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怀念的时光啊!可惜如今只剩我一人独倚翠楼,夫君一去不觉已经三年了,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他现在是不是也在和我一样触景伤情呢?他是否感受到了千里之外我对他的思念呢?想起当时临行时我对他的嘱咐:“大男儿当志立四方。只盼早日博得功名归来.愿君不负我。”如今他音书未寄,也不知道是否他赢得了功名,对当初的爱情还是否那般坚贞不渝呢?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劝他去寻求功名了…… 诗中以一个“忽”字将女主人公内心表露无疑。她原本以为自己对夫君的思念已慢慢淡去。在这个春日灿烂的日子,兴致勃勃的登楼望景。纵是寻常的杨柳之景也让让她勾起了回忆,使得她本来压抑着的对夫君的思念之情一下子涌出……原来自己对夫君一直惦记牵挂着,那份思念从未淡去。可是如今却……悔恨自己当初劝夫君“觅封侯”。这个“忽”字表明女主人公对夫君的想念并非偶然,而是内心一直有这个想法但被压抑着,如今触景伤情爆发出来了,这也使得前三句与最后一句的衔接不显得那么突兀,使得最后一句的点题是情理之中的,表现出了少妇对出门在外的夫君的深切思念和对当初劝夫君去寻求功名的悔恨。 这首闺怨诗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突破一般这类诗的写法(从头到尾都是闺怨之词),诗前两句却说少妇是“不知愁”的,她精心打扮了一番登上翠楼赏春。不过后两句却出卖了她内心的情感,她不是真的不知愁,她只是将这份情埋在了心底到现在而触发出来,她的这种闺怨来的更加深沉,更加真切,而是使得这种“怨”并不空洞,更不是无病呻吟。可以说诗的前两句看似是简单地交代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其实是为后句睹景伤情埋下了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能思考,思考能带给我们科技,而更重要的,思考也带给了我们艺术,艺术赋予了我们生活魅力,抒发了我们心中的情感,传递了我们心中的思想。而艺术有很多种,看到的图画,听到的音乐,读到的文字,等等,而眼看,实际上是了解万物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作为一名大学生,不得不说我对艺术的了解实在是太贫乏了,所以选课之初,趁着这个机会,选了这门中国美术鉴赏,希望我对艺术能有体会了解。 中国美术的确很特别,其表现主要在于线条,在于布局,在于意境,这恐怕是其他所偶国家所不能比的,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也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例如,甘肃出土的魏晋墓室彩绘砖上,《出行图》《屠牛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都能表达出了墓室画家的一种精神志向。在《屠牛图》图中,牛眼和人的衣服都是红色的,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把整幅图点染得意趣盎然、活泼生动。除此之外,这幅图更是表现出了民生疾苦。因为在古代是不允许随便杀牛的,而图中的人杀的恰恰又是一只瘦骨幼牛,可见当时生存环境的艰苦,充分表现出了笔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一种心中的怨恨之情。而在《出行图》中,更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讽刺了官僚主义,他呼吁劳动人民觉醒。 又如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吐蕃势力强势,唐太宗会见松赞干布的场景被阎立本用画笔记录了下来,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 还如,在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中,将晋武帝司马炎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肥硕的身躯,凶险耿直的眼神,充满杀气的目光,张牙舞爪的造型,都让我们跟恶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出名的伪君子,尤其是晚年的司马炎,颓废无比,不理朝政,沉于女色,使朝政紊乱,庸臣当道,种下“八王之乱”祸根。而阎立本的这一幅画,精妙绝伦地刻画出晋武帝司马炎的形象,起到了讽刺的效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中国美术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