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笔记03

心理学笔记03

心理学笔记03
心理学笔记03

华南师大实验心理学笔记

用书:《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绪论

&1.观察与实验

一.实验的意义

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

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

大小,重量,形状

质地,etc

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

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

1.自变量——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

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

被试变量(一般是用选择的方法)

2.因变量——测量(包括计数)

3.干扰变量(或称控制变量)也包括刺激变量,被试变量。

三.思考

1.学习以后,再现之前,插入学习材料的多少与原来学习材料的遗忘情况之间的关系。

2.对外语单词每次记多少个(自变量)比较合适,测验做对的题数(因变量)。

3.视力(自变量)对字词再认(因变量)再认的影响

4.男女生(性别自~)对计算机爱好差异(程度因~)

5.小学生可否学代数年龄(小学生/中学生自~)(学会/学不会因~)

6.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不培养自~)(成绩因~)

7.说出变量控制上的问题

(i) 一学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组用PC机,一组用Apple机结论:用计算机好。X.因为是在比较不同的机型。

(ii) 一老是用计算机辅助口算数学。一节课后测验,发现用计算机的学生的成绩高于不用计算机的学生。(智商,水平,性别,年龄都一样)

结论:用计算机好 X.(因为情绪变量设有控制)用CIA,兴奋。

&2.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

一.问题的选定

从某理论,从生活经验

二.选定实验目的

检验何种自变量与何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程序)

egI)A~B 对照(两组)

(ii)ANA (一组)

方法一——N(新方法)——方法——

(iii)ANNAAN…随机(一组)

四.(被试)选择对象

五.时间,地点,人员,材料

&3.实验报告的写法

一.题目

二.关键词 3~5个

三.引言。

从前的实验。引用的话。

自己的目的,原实验有何矛盾,问题。

四.方法

五.结果(不下结论)统计检验,有无显著性差异(也可能有引用,要注明)

六.讨论(自由发挥)

七.结论强调结果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原始数据,资料)

带有统计编号意义的用阿拉伯数字(年月日,时间也是)约数用中文(不要顿号),个位数也常用中文,文献中,古籍——中文,现代——数字

万,亿,兆可压缩—— eg:1.2亿 3千”X”

第二章反应时

&1一般问题

一.人差方程

A-B=0.5

二.反应时没有反应的时间(又叫反应潜伏期)

三.唐德斯,反应时A,B,C

图(略)

四.反应时的测定

&2.减法反应时

一.减法反应时的定义

任务一与任务二只差一个要研究的环节,两反应时相减得到的结果即要研究的环节的反应时。二.应用举例

1.心理旋转

2.实验:图(略)

&3.加法反应时(附加因素法)

首先,S.Sternberg的实验

图(略)

第三章心理物理法

&1.阈限及其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

50%刺激系列,反应系列(一般,刺激系列(范)

&2.三种心理物理法(古典)

一化法(极限法)

转折点:两次不同连续反应相应刺激的算术平均数。

注:

(i) 起点随机

(ii) 渐增渐减随机

(p98书)

二.恒定刺激法——特点: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

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直线内插法:以刺激为横坐标,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为纵坐标。纵轴50%处画水平线。

对差别阈限:比较刺激为横坐标。对差别阈限,以判断次数%为纵坐标,画“+”,及“-”曲线2条。

练习:

1.标准刺激=100 (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比例“-”比例

85 0.10 .90

90 .20 .80

95 .30 .70

100 .50 .50

105 .70 .30

110 .80 .20

115 .90 .10

DLu=Lu- St

DLl=St-Ll

&3.心理量表法

函数关系

称名量表-学号顺序量表-第一名,第二名

一.顺序量表——eg高高质量的比较)

反映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但画不出图

1.等级排列法(同时呈现刺激)

理论上不能加减求平均。但马马虎虎在操作上可以使用

2.对偶比较法

单循环双循环

(5队10场)(5队20场,分主客场)

二.等距量表

1.感觉等距法(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

2.差别阈限法(为了保持最小可觉差(主观增量恒定),比较刺激的物理强度也必须根据韦伯比例作相应增加。)

三.比例量表。

1.分段法。注:每个实验只选定一个比例进行比较。

2.数量估计法。

&5.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定律

一.对数定律(费希约定律)

韦伯定律K=△I/I

二.幂(指数)定律

史蒂文斯:S=bIa

不管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依什么定律。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这是肯定的。第四章现代心理物理学

&1.信号检测论

一.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缺陷: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

二.信号检测论的由来:在测定感受性上,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开来。

三.决策标准 p114(图)

四.术语

先定概率:在呈现刺激钱,主试要先告诉被试SN和N各自出现的概率

N——“噪音”刺激,SN——信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同时呈现

P(Y/SN)——击中 P(N/N)——正确否定

P(Y/N)——虚报 P(N/SN)——漏报

五. SDT指标

1.辨别力

2.似然比(p116)

六.信号检测实验

1.有无法以先定概率控制被试的判断标准

(p125) ROC 曲线对角线:一点没有辨别力

越远离对角线:辨别力越好

2.评价法由被试按1~5个等级自己控制判断标准。

P.S

标准,纵线高度 (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basic程序由程序得出的两个Z相减,(注正负号)则可得到d.

10.input “单测还是双测,1-单,2-双”;a

30.input“上策概率=”;Q——Q:概率

50.IF a=1 than 80

70.Q=Q/2

80.if Q<>.5 than 110

90 u=0

100 goto 190

110 y=-log(4*Q*(1-Q))

120 z1=11111.6936233982E-12*Y+……..

150 if Q<.5 than 170

160 U=-U

170 if U=1 than 190

180 Q=2*Q

190 ?”U(“;Ql”)=”;U

U相当于平时用到的Z

&2.信息论与心理学

一.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1.信息

通过一定物质或能量形式而存在的。作用:使从未知到已知;不确定到确定

2.信息量

单位:2择1~1bit

4择1~2bit

8择1~3bit

3.信息沉余度。

冗余度:1-实际信息量/最大可能信息量

二.信息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1.反应时与信息量

RT=Alog(n+1)

图(略)

第五章感觉

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温度觉,痛觉——肤觉,外部)(平衡觉,运动觉,机体——内部)

新生儿:味觉比嗅觉好,听觉——惊跳反应。

&1.视觉

一.可见光

波长:380~760毫微米

紫外线~紫红外线~红

波长~色调

振幅~明度

纯度~饱和度

反射系数决定反射后亮还是暗

二视觉系统

光线~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枕叶

白天:视锥集中的中央凹最清楚

晚上:用视杆看(斜眼看)

三.视觉实验

1.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加法混合 R+G+B=W

颜料混合:减法混合黄+紫+青=黑

CIE系统:

前提:任何光,都是由一定比例的绿,红,蓝构成(红:X,绿:Y,蓝:Z)x,y,z:匹配某颜色的X,Y,Z三刺激值的比例。

X比例: x=x/(x+y+z)

Y比例: y=y/(x+y+z)

Z比例: z=z/(x+y+z)

X+y+z=1

2.暗适应

感觉阈限,感受性,宏观,视锥对它敏感视杆不敏感

暗适应的生理机制

瞳孔扩大,直径2mm~8mm;视紫红质,视紫蓝质的化学作用。

明适应(相对暗适应),明适应快,只需几秒钟。

3.时间视敏度(光的闪烁)

闪光融合频率。CFF(一般,50Hz时,不再有闪烁感)

影响CFF的因素:亮度(L),面积(A),(网膜)部位

CFF=klogL+C CFF=klogA+C

以上公式只表示关系,非直线性,公式不确定。其他因素:年龄,缺氧。。。

4.(i)视觉的空间累积作用

Ricco 定律:EC=KAL K-常数能量,标志视觉绝对阈限

(ii)视觉的时间累积作用

Bunson-Roscoe 定律

Ec=A.L.T ——光照的持续时间

&2.听觉

一.听觉刺激

声波振动频率≈20~22000 Hz

物理量——心理量

频率~音高(音调)

振幅~响度

纯度~音色

语音中:元音——多为乐音,辅音——为噪音

二.响度单位:分贝 dB

1. 参照标准:Po=0.0002 达因/平方厘米

耳能听到的最小音响的压强

0分贝,有声音,刚好能听到

2.等响曲线(p193)

曲线上每个点表示一种声音,强度不同,但人可以感觉到其响度相同,“0”曲线即各种频率的绝对阈限。(以某一频率(eg:1000Hz)为基准,规定下人感觉到的分贝数“相当于1000Hz的XX分贝”。)

3.声强的差别阈限:(△E/E)

4.听觉的疲劳与适应

(i)TTS(暂时阈移) 疲劳:阈限上升

(ii)听适应

三.音高

1.音高量表。两分法

2.音高和强度的关系(P185)

对低音,强度↑,音高↓

对高音,强度↑,音高↑

3.掩蔽现象

(i) 纯音掩蔽

(ii) 噪音掩蔽

(iii) 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四.(p189)听力图

五听觉定向

图(略)

&3.其他感觉

一.肤觉

1.触觉

毛发触觉计

被动触觉的阈限

舌尖2;指尖3;指背;前臂腹侧8;手背12;小腿16;腹26;前臂背侧33;腰48;足撑后部250

2.皮肤语言

3.温度觉

二.味觉

做味觉实验:

1.慢饮法

2.滴下法

三.嗅觉

1.冲淡法

2.套管式嗅觉计(书上错)

3.压力嗅觉计

4.喷射式嗅觉计

5.流速嗅觉计

第六章知觉与注意

注意:本章节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内容,考试不会涉及,还是以教科书为主。

&1.注意的学说

一. Broadbent 理论

图(略)

二. Trersman 理论

图(略)

&2.特征整合论

知觉过程:早期潜注意阶段:自动的,平行的加工

后期特征整合结果:系列加工。

得到freefloating特征的办法:在极短时间内看一些东西——注意的过载。

看一些东西的同时,呈现另一些刺激——注意的分散

一.错觉性结合实验

存在的问题:

(1)记忆错误的作用——可用再认法避免或减少

(2)言语编码错误的可能——用反应按钮“是/否”(3)有反应的定势的可能(因被试经验而产生)

实验一.字母错觉实验(略)

实验二.图形错觉实验(略)

实验三.字词错觉

二.非对称性搜索

1.有无特征

2.“一”和“多”

3.政协特征标准和偏离特哼

4.封闭和开放特征

&3.知觉

模版匹配说——不灵活

特征检测说

图(略)

是非题10’

填空题30’

问答题15’*4 (后半部分)

&4.错觉

第七章记忆

本章节非常重要,必考。

关于记忆得实验及计算机程序

一.材料呈现

1.全部呈现法

以所花时间,遍数为指标

2.提示法

3.对偶联合法

预期法。

学习测验法——计算机上都可以实现

二.记忆效果检查

1.再认法。

保持量=对-错/对+错×100%

2.节省法eg: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信号检测论

4.重建法

公式用“等级相关”

5.反应时法

速度,准确性权衡情况下才可用反应时作指标。一.瞬时记忆

二.短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3.知识的提取

——语义记忆

一.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

(Tulving提出)

情节:当时发生的事情 eg:学九九乘法标时发生的一些事——奖惩

语义:学到的阿知识本身 eg:对九九乘法表的记忆

二.语义记忆的层次网络学说

1. Colling & QuiUian

2. 实验证明这一学说

问三个层次的问题,eg:“金丝鸟会不会唱?” ——假设 0水平

“金丝鸟会不会飞”——1水平

“金丝鸟有没有皮肤?”——2水平

图(略) but:实验实施重,为防止被试找到规律,问题不能设计得都是肯定回答。

3.批评:

若用“鲨鱼会动(move,not swim)”

“鱼。。。。。”

“动物。。。”

三个句子反应时相同,与理论会不符合

三.语义记忆得特征比较理论(Smith,shoben,Rips 提出)

定义性特征最关键得特征

描述性特征不太关键的特征

eg: 鸟麻雀

定义性:有翅膀,有羽毛,有生命有翅膀,有羽毛,有生命,灰褐色

描述行:会飞(抽象的概念描述行特征较少)会飞,体积小,有窝

提取时,与概念的所有描述性特征比较,符合多的既“是”,符合少既“不是”,不多不少,则比较“定义性特征”。

Eg1)“一些椅子是桌子”(错)

“一些椅子是岩石”(错)

按特征比较理论,把椅子与桌子的所有描述性特正比,较接近;所以再比较“定义性~”,确定答案;而椅子岩石第一阶段既可否定。句(1)——RT长(2)——RT短。而实际上,句(1)——短,句(2)——长

&4.启动效应与内隐记忆(重要)

一.启动效应

1.问题的起源:艾宾浩斯那个年代。

将重学法研究得到的关于记忆的结论称为第三类记忆。比较第三类记忆与前两类的区别。

2.直接启动与间接启动

直接启动:测验前看几个单词,测验时看到见过的单词——既“直接启动”,就导致反应时减短。间接启动:测验前看几个单词,测验时看到与见过的单词有联系的——既“间接启动”,也导致反应时减短。

3.启动效应的测定方法:

(1) 如前eg中。既“知觉辨认”法

(2) “词干补笔”法。

见过几个单词的认,eg:看过printer.

再填:pr——时,易填printer.

再见过的,eg:填pr____,一般不太会填printer.

其他“补笔”,eg:p-I-t-r

二.实验性分离现象

第三类记忆(启动效应)与再认,再现是否一个性质,用同样的系统?

1.健忘症病人的实验型的分离现象

自觉记忆(再认,再现)不自觉记忆(启动效应)

控制组自由记忆再认模糊与辨认词干补笔

(一般病人) 55% 75% 45% 69%

病人 44% 45% 47% 58%

(健忘症)

不自觉记忆情况下,健忘症病人的结果与自觉记忆情况下不同。——这就叫“实验性分离现象”逻辑,推测两种记忆系统可能不同。

实验2

Graf(1984)

组别/任务自由回忆线索回忆词干补笔

控制组 0.37 0.69 0.49

健忘病人 0.15 0.58 0.57

2.正常人的实验型分离现象

图(略)

三.理论

1.Tulving

长时记忆等于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启动效应知觉表征:(主要用知觉符号)。

2.Squive

情节记忆

陈述记忆:

语义记忆

记忆:

技巧,技能

简单的条件反射

程序记忆

启动效应

其他

3.Roediger.

认为:记忆系统只有一个,但认知程序不同。——“传输适当认知程序”。

既:自觉记忆——对概念驱动测验能较好地传输信息

不自觉记忆——对材料驱动测验能

(1)(学习)加工与提取有好地一致性保证了记忆效果好

(2)提取过程不同,获盖也不同

(3)自觉记忆要求概念驱动过程。

(4)不自觉记忆要求知觉过程。

呈现给被试各种组合(符合与不符合),告之是否符合语法。注:框架图不给被试。然后,一组被试死记硬背;另一组找规律(总结框架)——两种学习方法。

学习后给测验,发现:机械识记胜于理解识记。机械识记的一组,脑中有一种“启动效应”,称

为“内隐记忆”或“内隐学习”。比如:母语学习。不强调语法,也一样可以说得正确。

&5.记忆的场合依存性和状态依存性

一.场合依存性

图(略)

把上述环境场合称为“物理复现”

把想象的环境称为“想象复现”(想象学习时的场合,有助于测验成绩提高)

二.状态依存性

情绪状态对学习的影响

第八章思维

&1.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

对事务间接的概括性的反应

思维是复杂的多侧面的过程,主要是内在的过程。用符合表征来加工,由外部事件引起,作用在于产生和控制外显行为。

二.思维的分类:

1.动作思维(实践性思维)

2.形象思维每一种思维本身也在发展

3.抽象思维高级的思维形式对低级的也有指导。

根据目的性:分:

1.上升性思维(从个别时间中找普遍规律)

2.求解思维

3.决策性思维

动物有否思维看对思维的定义的严格程度(对概括水平的要求)

&2.推理

一.形式逻辑推理

1.具体性作用:把S→狗

把P→猫

2.气象效应。“所有的”引起的效应

3.对逻辑术语的理解

Ericson 由属于,画集合图。

4.条件推理

“if…then…”

给出推理,让被试判断是否永远正确,是否有时正确,是否永不正确。推理包括顺向和逆向两种5.命题验证与假设检验

(1)卡片选择问题

E K 4 7

“元音字母反面是偶数“被试来验证,但只能翻两张翻E和7。

可说明验证假设时是否有定势

(2)。。。

二.自然推理:——质的估计

1.典型特征的作用

eg:工程师律师 PI认为杰克是工程师

组(1)70 30 .70 >90

组(2)30 70 .30 >90

无显著差异,因为被试不太考虑基础比率,而着重于典型特征。

图(略)

可能性与相似度相关系数:0.97

可能性与%相关系数:-.65

说明判断可能不太考虑基础比率

2.易提取性

3.问题形式

二种问法:问法一方案1:200人得数

方案2:600人中,1/3概率全部得救

600人中,2/3全部死亡(概率)

问法二方案1:400人死亡

方案2:0人死亡1/3概率

全部死亡2/3概率

三.自然推理——数量估计

1.易计算性

2.评价与预测

若是一种向50%方向的回归,因为没有效度,没有区分性。

Eg:假定有十个学生,要求被试以某一指标,对他们以后学习成绩的情况作预测。

被试组1指标:百分等级→平均分

组2 注意力测验百分等→(同上)

组3 幽默感(等级分算)→(同上)

&3.概念形成

一.概述

1.什么是概念?

逻辑学上,是一种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心理学上,是一种分类的原则,根据它来对事物分门别类。

有的概念用处延来解释。

2.什么是概念形式。

定义上,原则形式的过程(依赖于正例)

过程上,舍弃非本质特征,提取本质特征

3.研究方法

(1)刺激材料

人工概念(1920 Hull)——可以消除知识经验的影响

(2)实验范式

主动型(如上,被试从主试回答中进行)

被动型(主试告诉被试那些卡片是。。。,或不是)

eg:主动型实验中的记录表。

图(略)

二.有关概念形式的实验研究

(一)概念形成的策略

三.概念形成的机制

1.假设检验说

被试形成概念时,运用策产生假设,寻求刺激来验证假设。

2.Kellog的实验,要求被试在下一次假设提出时,回忆上一次假设,刺激。。。结果,假设的回忆最差,说明假设检验说有漏洞

Reber(人工语法)

Kellog:

50道乘法(心算)→分散注意

30张脸谱

→测试测脸谱60张:30张旧,30张新结果不错用内隐学习来解释

样例学习说

概念形成中,记住一具体的例子(自然概念)

Rosch提出

&4.问题解决(这里是需要思维过程的问题)

一.问题的岁那个组成,起始状态,目标状态,操作(往往还要尝试错误)

河内塔(汉诺塔)

二.问题解决的模式

1.针对人工问题的研究

(1)状态动作模式,分支多花时多,分支少,花时少,恢复原来情况(不愿意),难。(2)问题分解模式

2.Greeno 问题分类

(1)归纳结构问题

eg:狼,狗=虎?

找出相同点,不同点,→“比较”过程。

(2)转换问题 eg:汉诺题

通过操作,把起始状态变成目标状态

(1)(2)都称作“手段——目的分析”

(3)排列问题

eg→2upzle→puzzle

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专家与新手

棋子排列

(hi(1981)的实验

专家物理学教授;新手:刚开始学物理的人

要求对题目分类

结果:新手根据图的相似程度分类旋转问题

(既根据题目的表面特征分类)斜面问题

专家根据用到的定律,方法分类:能量守恒

牛顿第二定律

专家喜欢顺向思维——working forward

新午喜欢用逆向思维——working backward

&5.想象与创造

一.想象

1.什么是想象?

无向性思维~有向性思维

被动推理~主动推理

2.测量研究

Singer&Mccraven(1961)

240个美国人,96%,每人每天都有想象活动

想象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表象,且与计划(尤其是人际关系的计划)有关。

Singer&Antrobus(1972)

29个分量表——作因素分需,再对被试分组

结果负疚——烦躁型

焦虑——错乱型

沉思型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想象有差异

黑人意大利人爱尔兰人日耳曼人

多少

Kripke Sonnenshein(1975)

想象频率与时间关系,每隔90分钟出现一次高潮想象的作用:

计划功能;提醒功能;保持警惕

3.实验研究

(1)任务要求(高,低)

信号检测任务——自变量

与任务无关的思维作为想象的证据——因变量

→结论:任务要求越高,无关思维越少。

图(略)

(2)“坏消息”效应。Antrobus,Singer,Gveenberg.

坏消息可以激发想象

(3)应激效应

正常组

应激组

用备电影增强应激性

再做信号检测任务→结果,应激组有“侵入性思维”(不由自主要区想刚力片中的镜头,自己想摆脱它也不能)

侵入性思维的特点(I)不随意(意识)性

(II)难以摆脱

(III)应该摆脱

(IV)同一念头,重复出现

二.创造

实验研究少,测验量表研究则较多

1.创造性个体研究

Ann Roe(1952)

64名优秀美国科学家(文理都有)——智力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交谈。。。

第九章情绪

情绪的生理指标

一.皮肤电

皮肤温度

二.血管容积,脉搏率

三.呼吸

P.S紧张焦虑情况下,口干舌燥——交感神经兴奋

四.脑电

a——清醒,要静

B——动脑子

表情量表

情绪的理论

James

阿诺德认知

图(略)

人悲伤的时候效率也高,为什么?

因为背上水平不同于动机水平(激动水平)

第十章动作机能

练习曲线

高原现象

言语机能(p368)

思维,言语

言语活动是意识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说语言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言语——皮亚杰相互作用论:

(i) 言语是思维的工具。(抽象思维中)

(ii) 言语的发展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iii) 思维对言语也是有作用的

思维的发展也推动言语的发展eg:语法学习有助于学好语言

汉语特点(p374)

思维与言语(p378)

可见言语,语图仪(P381)(可以不看)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新编心理学_重点笔记

新编心理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 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 ②(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至此,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6.反射分作: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眨眼、膝跳、呕吐等)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操作性条件反射 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 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独有的。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描述: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观察和了解。 注:描述要客观,必须忠实于可观察到的信息 2.解释:寻求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或行为。 注:解释要合理,谨慎地超越被观察到的现象。 3.预测:是对某种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4.控制: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或者影响它的形式、强度、发生率等。 二、心理学简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适应环境 科学和技术 寻求生存的意义哲学和宗教 2. 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当代心理学流派: 结构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因果性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其结论必须建立在依靠科学方法收集和处理的证据基础之上。 科学的方法包括一整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 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发现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有方向地严格控制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特定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出现,从而研究心理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测验法 ⑴作业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质量对其特 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能力测验学绩测验 ⑵自陈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些自我评估的题目,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情况对 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学与教 二、核心:学习心理 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 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 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 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影响身心因素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一直觉得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灵魂的学问。现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本文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 以前我对心理学一直抱着厌恶的态度,觉得心理学很枯燥无趣。但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心理学与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说过: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整个心理学界无人可比。他撰写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和社会心理学教材都无一例外极为畅销。 从内容上看,该书既包含传统的主题同时又与时俱进。这本教科书包括序幕,共有19章,其内容依次为心理学的故事、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神经科学与行为、行为的天性与教养、人的发展、感觉、短觉、意识状态、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智力、动机与工作、情绪、压力与健康、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而且还阐述了大量的心理学应用的内容;不仅阐述了普通心理学的传统主题,而且还反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传统主

题的新的发展趋势。与第6版相比较,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新增了进化论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这本书不仅对于大家了解人“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书中的内容非常的丰富饱满。在此,只截取片段分享: 1、“你永远无法预言某一个人会如何行事,但却可以对人的一般行为做出精确的判断。个体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 2、解释分为不同层面,“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为不同的学科只是屈服了人类的软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神学 3、价值观—需求利益—态度—认知—行动,是相互影响的,这对影响力研究有重大的启发。 4、社会心理学研究要区分好“相关”与“因果”的关系。推理要有确凿的逻辑性。 5、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并非天生理性。人具有很多弱点。 6、社会冲突性的根源与和解的方式。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必然有深刻的影响。 7、物质主义的富裕并无代表着幸福。人的幸福感是与人们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比较倾向紧密联系的。金钱既能增

朱莹 实验心理学笔记

北大朱滢《实验心理学》教材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l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l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l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l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心理学笔记(完美版)

张厚桀版《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领会】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二、心理学的分支 【领会】 心理学理论领域: 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 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领会】 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

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求适应群体)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实验室实验可能获得较精准的研究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条件限制)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应用】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概念 【识记】 意识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无意识 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 【领会】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4)睡眠状态: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17.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 1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0.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1.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传授者。 22.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心理测量法。 2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 24. 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亲和挫折。 25.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C、A、B、D、B 26. 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7. 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28. 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需要。 29. 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30. 动作系统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连锁式结构。 31. 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客观性原则。 32.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33.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积累作用论。 34. 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费斯廷格 35.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保健激励因素。 36.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37. 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经济型。 38.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型。

学校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部分学校心理学的背景与框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学校心理学家工作领域主要是小学生也包括部分非教育系统 学校心理学家的服务对象为在校学生(主要是5-18岁)及其教师、家长 学校心理学家的工作重点是问题学生 学校心理学的服务内容包括: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诊断性评价、行为矫正、学习指导、职业指导 学校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徐光兴,2000):发展性心理辅导、预防性心理辅导、治疗性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学的特点: 1)实用性/应用性:理论的应用性很强、直接的心理学服务 2)综合性:多学科渗透 3)职业性:有专职工作人员;要求执照开业,并遵守职业法规;有酬劳动。 学校心理学家的角色与职能:测评、咨询、干预。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一)国外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 西方三大社会问题:犯罪、毒品、家庭破裂 日本学生三大问题:学校恐怖症、压力症等问题严重;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欺侮问题;校园暴力。 (二)我国开展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新旧体制转化、应试教育、离婚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当、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社会问题——犯罪率上升、自杀、吸烟吸毒、网瘾。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计算机普及、溺爱、升学压力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学校心理自行事业的发展促进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推广,学校心理学家已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主力军。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危机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为了给儿童青少年提供具体的、高质量的服务,学校心理学家一方面要深入实际,凭借临床的敏锐以发现、解决学生的问题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他们还要从事课题研究,运用研究的智慧以提高服务的科学性。 学校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应用性课题。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 ·离异子女心理特点及其良好适应性的研究 ·问题儿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学习困难、学校恐惧症 ·青少年抽烟问题的探究 ·青少年上网成瘾、自杀、接触毒品、性问题等等。

实验心理学笔记上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产生于1879年三个代表性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第二节科学方法的两个标志:经验观察;自我校正 1经验观察的角度:实验心理学要达到科学方法的标准,就必须发展出一套有效且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其 他因素的影响。必须回答“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这两大课题。 (2)自我校正方面:实验心理学能否自我校正?如果从实验法得来的结论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法(也即通过其他实验)来进一步巩固证实,或与之相反地反驳质疑,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实验心理学具备了自我校正的能力。 非科学方法有哪些:权威、注意凝视、先验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1、观察法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属于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类型: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是指深入地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调查研究是采用问卷或量表对某种现象进行大范围取样研究的方法。 2、相关研究法能够描述事物间共同变化的关系,但还是不能确定相互关联的事物孰为因果,其指标叫做相关系数(r)。(1)优点: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2)缺点:其一,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其二,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3、实验法(一)什么是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心 理学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实验假设和推论;实验变量;实验控制 观察法有三种:自然观察、个案观察法、调查研究法 相关研究的改进:交叉—滞后法 实验研究的原则:(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保证被试推出的自由;(3)保证被试避免受到伤害;(4)保密的原则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确定课题,选择被试;(2)确定实验控制;(3)数据整合;(4)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实验研究的变量 变量:指在数量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变量是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相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额外变量控制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变量。 实验的三个要素:假设、变量和控制一、变量:实验的基本特征二、自变量 自变量的分类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 (二)对在变量的操纵(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1972年提出,指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的定 义。(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三、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 (一)因变量的分类对因变量测量的指标 (1)客观指标:反应的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应的正确性;反应标准;反应的难度 (2)主观指标:被试的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是对自己心理活动过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他对主试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的 记录)。 (二)对因变量的控制1、反应控制:目的: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维度上,主要通过指导语来实现。指导语:是心理学实验中主试给被试交待任务时所说的话。指导语的要求:内容确定;指导语要完全;简单明确;指导语要标准化。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反应指标选择的标准:有效性(最重要),客观性,数量化。 3、避免量程限制影响有效性的典型情况: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它们统称天地效应。 天地效应: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而使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者是最低端,从而使指标有效性遭受损失。 四、控制变量(一)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 1、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2、要求特征:被试自发的对主 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方式进行反应。我们把这种称为要求特征。 额外变量的控制事前控制:1、排除法2、恒定法3、匹配法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 事后控制:5、统计控制方法(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数据,分别加权等)。 第二节实验研究的设计 实验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自变量和因变量;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处理水平;3、如何将被试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就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需要与动机; 能力与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与动机就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就是说脑就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与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她的需要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与思维萌芽(灵长类)三个阶 段。 12.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就是心理的源泉与内容(狼孩)。客观现 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就是社会的产物,就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就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与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就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 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与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与铁钦纳就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 的机能作用。创始人就是杜威与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就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分之 与。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与无意识。她把人的心理 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罗杰斯与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与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32.神经元就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与功能单位。 33.神经元就是由细胞体、树突与轴突组成的。 34.反射就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35.把反射活动的结构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 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实质心理客观现实的反映 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冯特)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詹姆士)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科勒)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主义(奥地利佛洛依德)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现代认知心???????????????????????????????? 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瑞士皮亚杰) ??????????????????????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共性心理(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注意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1、心理活动(心理现象)个性心理倾向性(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 2?????????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着 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 3、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她的著作《论灵魂》中就各种心理想象进行了阐述,该书也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了。

?????????????注意感觉 知觉第二章 认识过程观察(思维的知觉)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分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活动的间心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影响因素:被知觉之一。对象的特品质?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有无坚定目的、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分配 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活动成为了一套同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 统的调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