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现阶段,初中作文教学正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在新理念的滋润之下,逐步走向了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轨道。由此,我想到以前的作文教学情况。教师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受、应付,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偶有一些佳作崭露头角,也给人一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感觉。学生缺乏独特视角和独特见解,用的是别人的思想、经验,“吃的是别人嚼过的馍”。这种作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兴趣,扼制了学生个性与想象力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1)应试教育最严重的弊端就是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过分强调共性,以考分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比较稳定的

本质特性。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人与人的基本素质是相同或相近的,这是人的共性,但由于每个人在先天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必定会具备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新理念的最基本的要求。(2)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实际利益的制约,使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难以推陈出新,也就很难有创造性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作能力,是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能力、创造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表现。

那么,当前怎样在新理念支配下进行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打破常规,还作文课堂教学一片湛蓝的天空。

一、选好例文,指导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独创。

好的例文是独创的前提,它能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作文该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样做比任何解释和讲解都清楚。大诗人托夫?莱蒙青少年时期写的诗中,许多就是普希金诗句的简单改写,但这种模仿并不影响他在十四五岁就写出许多别具一格、想象独特的抒情短诗。

运用例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些写作技巧和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独创。例文的选择是有讲究的,例文的题目可以和学生的作文题目相似,但不能相同;尽可能把学生的作文当例文,这样学生会感到亲切,容易接受;作家的例文也可以多提供几篇,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从而了解作家文章的风格及语言特点,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个性想象力。一旦这种想象力形成,学生就会观察到老师观察不到的东西,想到老师想不到的问题,甚至在遣词造句上也会出现不少奇迹。

二、开设情境作文课,审美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情境作文训练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的。其核心是观察情境教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其操作过程可以分为四步:(1)创设情境(音乐渲染、实物演示、角色表演、语言描述等)。(2)观察情境(指导学生选取观察目标、安排观察顺序、激发学生想象等)。(3)审美体验(感知美的表象,领悟美的实质)。(4)开阔思路(启发学生拟题、列提纲等)。情境作文的特色是创设情境,适合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观察体验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产生丰富的想象。这种训练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审美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想象力,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兴趣,增强自信,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事物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直接的学习动机。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其自我表现欲、好奇心、好胜心,通过观察活动、写作竞赛、表扬成功、向优秀期刊荐稿等方面,增强其写作兴趣。自信心可以在学习中加以培养,及时给学生以肯定和表扬,进而诱发学生主动性和自信心的确立,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情绪,形成良好的个性,唤起他们生活的热情,更会孕育新一轮的创造激情。

四、采用启发式作文指导,提高自由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自由写作的本领,启发式指导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作文应观点新、角度新、材料新、构思巧。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还必须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框框,争取“自由”。这种“自由”,包括“精神的自由”和“笔墨的自由”。所谓“精神的自由”,就是要求学生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所谓“笔墨的自由”,指学生的写作内容是广泛的,不受限制的;文章的形式是开放的,不受约束的。不要用一些机械化的作文牵着学生走,应该让学生全神贯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墨去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

对于同一个作文题目,学生愿意怎样写、写什么,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不要强求一律。更不能以所谓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作文同其他作业相比,它所要求的智力活动无疑要复杂得多,教师的启发指导应以“求异”为主,鼓励学生在文章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尽量“求异”,发挥自己的创见。

启发式指导,教师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只要认真发现,学生习作中总有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正是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想象的结果。

总之,教师应当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上发挥聪明才智的春天,唯其如此,中学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呈现万紫千红的绚丽景象。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浅谈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浅谈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归根结底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上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乐读好记。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

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写熟悉的景物作好铺垫。2、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为了让学生能多读书,读好书,我班成立了小小读书角,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到学校图书室借书,到阅览室看报刊杂志等,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早读时间和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国文化经典、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故事》、《郑渊洁童话故事》等;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的阅读。这样一股浓厚的读书氛围就逐步形成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要学会做读书笔记,扩大知识面,从中获取并积累作文材料。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而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人们常说:“最好的记忆不如烂笔头”。通过写日记,学生就可以把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教以来,对于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教学的内容及方法至今还是很模糊的。近日重新翻开了新课标,认真研读了作文教学目标,有了点新的认识。 《课程标准》总目标第8条关于作文的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第一学段写话标准: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习作标准: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第三学段习作标准: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写作提出新的标准,新的要求。现在的作文大多是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让学生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可恰恰是这种情况,却让学生无从下手,即使写出文章也是大而空,一到作文课,同学们便抓耳挠腮,不知从那落笔。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中学的语文老师转变观念,更新旧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作材料的东西。可因为初中生的学习时间很紧,所以每次轮到我上语文课,我都会提前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站在走廊上,观察校园的景色,看天空的云彩变化,看校园里学生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叙述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叙述,我自己则会把头脑中出现的精彩语句说给他们,他们总是微笑的说:“老师,我们写作文有内容了。”校园的花池里有一棵白玉兰,一到春天,一树洁白无暇的玉兰花便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天,我和同学们在走廊聊天,看着满树的白花,心里升起指导学生写作的冲动,我问一位爱好写作的女同学:“你觉得玉兰花美吗?”“当然。”“那你觉得它美在哪?”她不回答,我接着问:“玉兰花色单一,也没香气,它那点值得我们喜欢?”这时围在身边的其他同学发话了:“老师,白玉

兰默默无闻,象我们的老师。”“老师,它就象我们班的张娜娜,整天就一件衣服,可她作为班长,却为我们班做了很多事。”我没有多说话。接着就上课了。到第二天的作文课,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同学都一气呵成,李亚丹就以《校园有棵白玉兰》为题,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文中她把张娜娜同学比作圣洁的玉兰花,写出了娜娜虽然家境贫穷却毫不屈服,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却以乐观而坚强的态度在继续着自己的学业,在管好班级的同时取得了全级第一的好成绩。文章构思新颖,主题突出。其他同学也举一反三,写出了优美,真实感人的好文章。就这样日积月累,同学们的日记本写满了,对写作也不再害怕,写作的兴趣也空前高涨了。 第二,在学习优秀文章的同时给同学们指点写作技巧,让他们学以致用。 前几天学习《项链》一课,文章曲折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同学们,课后的写作训练中要求写200的项链后传,同学们有点不乐意,他们都想发挥想象,写一篇自己的小说。于是,我给他们提出文章值得借鉴的几点:要运用伏笔,要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文章结构要跌宕起伏。于是同学门纷纷动笔,写出了好多值得一读的小说。其实,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有特色的,所以我们老师不能为讲课文而讲课文,而要把文章的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善于抛砖引玉。 同学们虽然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可有时候也会遇到不知从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已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改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使教师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改的实施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改变教师权威形象,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努力构建体现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在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

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据报载,我国小中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作文障碍。更为严峻的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几千年文明史的大中国至今尚无一位本国籍作家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以至于近期一部,《作文三步法》,引起许多家长和学生抢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改革作文教学呢,笔者作出以下思考。 一、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称为“写作”,这正体现了小学阶段学生作文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些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现代作文教学的新理念。要把作文教好,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并把它落实到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去。 二、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如今,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强调学生的写作欲望,这点更具有现实意义。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同样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怎么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呢?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换句话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本源。写学生喜闻乐见的,写学生心里向往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创作欲望,进行对写作充满信心。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积累,如何启发学生勤于练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文实践活动中获取作文知识,提高作文能力。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表达的需要,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把“乐于表达”与“学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难点在如何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一是要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二是要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心理负担;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这往往是学生最高兴做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我修改、可以让学生相互修改、还可以师生共同修改。 三、作文应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是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学生因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性格爱好不同,写出的相关作文应该是各式各样的。但如今他们写出的“可爱的家乡”却是大同小异,习作中的主人公也毫无个性可言,好人好事叙述的也是不看也知。这就说明现在许多小学生作文没有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是人云亦云,如反映家乡的变化全部都写

新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永清三小郜凤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难点,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作了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无内容可写,勉强写下了也显得干巴巴的,表述不够具体。学生由此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对作文毫无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敢于写,乐于写,作文水平才有可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了第三学段,才过渡到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开始进行作文教学时,就应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写作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结合第一学段进行说话、写话训练,逐步实现向中年级成篇作文过渡。布置写作任务前,应精心设计好写作前的铺垫,适当降低作文难度。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应及时鼓励,可采用上台读作文,在表扬栏中展示优秀习作,利用“高分制”激励等方式表扬他们,夸奖

他们,使他们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丰富。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如果他们不断得到肯定,就会不断地增强自信,不断地期待有下一次的成功。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 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及时组织交流,在同学们的互动中感受和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二、融入生活,明确作文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作文变成生活的需要。即要求作文有阅读对象,有明确的交际目的。要使学生的表达有对象,有需要,不要让作文仅仅是学生应付老师的一种作业。我们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做到平时积蓄充实,习作时就不会感到难了。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写成长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等练习把作文变为有趣的活动,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 在三年级,我就要求学生写自传,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在作文课上,我给学生的要求是:我们进入了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也许有人担心没有内容写。其实,你一点儿也不用担心。这样吧,让我们开展一个活动: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只要你积极参与,动手动脑,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 的唯一标准。 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 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给学生独立 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1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 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 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 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 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 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 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 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 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 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写作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过程,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小学生作文难写,老师怕改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小学作文是锻炼学生想象力,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对此,老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创新,以最轻松、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完成小学阶段作文的学习,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分析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有了一些改变,对学生作文写作的要求较之于以前也不一样了,总体而言,其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作文立足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在形成写作氛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况,他们的思维不断地与有的认识发生冲突,在不断地预测未知,不断地提炼着自己的东西,这其间必然会产生新的内容,呈现出新的认识,通过对小学作文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轻松的气氛给力学生作文的灵感。作文教改还给了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在快乐作文中给学生设置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以上黑板写写画画,可以动手作实验,可以随便地互相讨论,甚至可以眺望窗外的景色,总之,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

愉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全身心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从而调动起兴奋情绪,引起写作冲动。 最后,新课标下的作文向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作文教学严肃认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坐端正,不讲话”,已是传统的课堂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周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当前作文教学模式却不然,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需要无拘无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二、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要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特点,要求学生善于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 湖林中心小学陈毅武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断调试和完善。 课程改革必然带来教学观的根本转变。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将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维的体验性、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因此,值得强调的是,新教学观不是对传统教学观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新教学观也不是对现代教学观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而是对其进行科学的吸纳、调整与重构。根据时代发展之需、学生身心发展之需,对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加以综观与统整,是新教学观得以建构的科学机制。 在这一科学机制作用下,新教学观得以确立,其要义在于“教师与学生都构成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只有当两者科学认同各自角色并充分履行各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时,教学才能取得最大收益。在此基础上,教学应注重在诸多充满矛盾的范畴之间,以具体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其价值认定上的平衡。一些充满矛盾的概念、要素、现象、形态、策略,诸如交往互动与独立探究、体验与接受、过程与结论、生活与课堂、知识与经验、分科与综合、个性与群性等,比之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受到学界以及实践工作者的关注。也可以说,对上述矛盾的理论探讨、价值统整及实践尝试,正是新教学观逐步确立的表征。其主要内容包括: 教学方式上以合作探究为主。所谓合作,就是指要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往的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对课堂教学拥有“绝对”的权利。而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过去教材的代言人、掌握知识的权威、课堂的掌控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探究活动的帮助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由原来的权威转为指导者和参与者。而所谓探究,是指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过程,或者无意义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自主批判、反思的过程,一个生成、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所谓教学内容,不仅仅包括教材内容,也包括教师已经占有的知识和经验,还包括图书馆、因特网以及校园、社区中充足的教学资源。 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变。班级授课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着眼教学实际情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特点,灵活学则教学组织形式,已成为教学之需。班级授课、小组合作与个别辅导的参差互用、结合使用,充分发挥了教学组织形式应有的教学效能,位学生个体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更为充裕的时空条件;课堂座位的多变组合、教学情境的全新设计、与社区和大自然的实地接触,无一不为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教学管理更加民主。教师更加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师爱具体表现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用爱与美对学生进行感化与陶冶,师生之间的平等已经构成了创设民主教学环境的基础。 教学手段多样化综合。电影、电视、投影仪、幻灯片以及因特网等信息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 有不少学生,甚至连有些老师都很怕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有“头痛”之感。作文真的就那么难吗?不,作文原本就是轻松快乐的!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乐于作文的情感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 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 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 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 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 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会写”的目标。 二、注意平时生活的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来源。”一个会写文章的人首先是有较强观察能力 的人。指导他们进行“有意观察”,用“有意”的机制激发观察事物的能动性,就能使他们眼前 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下面以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为例,谈谈我的见解。 1、播放春天到来时百花齐放、风和日丽或细雨如丝、游人如织等录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 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景物的特点,师导入:“谁能说说春天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畅谈所见所感) 2、启发学生选好观察对象,进行较为全面、细致地观察,发现特点。 A、学生讨论。 B、汇报交流 确定观察对象:一所庭院、一座小花园、一片草地、一处田野、一片池塘、一条小河、一棵树、一株花草 明确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灵去感受;既要注意整体,也要注意 局部:既要注意形状,又要注意颜色、气味等。 C、讨论观察结果用什么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可以用摄像机拍摄、画画、录像、出手抄报、主持采访……从而开拓了 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为作文储备素材。(时间为7天) 三、突出真情实感,适当想象。 1、启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生活有情文有情,心中有感,就有说话的愿望。小学教师应引 导学生解放心灵,开拓思想,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而现在 小学生的程式化、成人化、政治化现象相当普遍,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童韵 的作品却廖若星辰。因此,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 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教师在教学中少一点形式束缚,多一些个性表达,舍弃虚伪造作,唤回真我。只有这样,在作文中,我们才会发现一个又一个“亮点”。 2、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的想象仿佛是童话中的宝库,丰 富而神奇。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那我们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呢?如

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要达到让学生能写、喜欢写的目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我们还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触景生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教师要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给予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充满信心、充满激情,自觉地进行构思和写作。 一、学习新理念,更新老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在语文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认识在充分的讨论中提升,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因此,作文教学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老观念,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周边的环境、周围的人、身边的事,让他们议一议、写一写,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文字,最后到写一篇作文。当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观察那些体现着时代的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人和事,引导他们去写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篇章,使作文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注重生活在教育中的作

用,推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育人观,主张“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作文是社会、生活在学生心中的影像,深入地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就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就是学生创作的源泉。 学生最熟悉的环境是学校和家及附近,经常接触的人是教师、同学、亲人,学生每天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都可以成为他们写作的素材。学生可以写同学、写教师,可以写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事,可以写花、草、树木等。要让小学生留心观察一个人或一件事,教师需做足功课,具体指导。例如,我们让学生观察他比较要好的一位朋友,可以指导学生了解下面的信息:朋友多大年龄?身高和体重多少?朋友的五官怎样?朋友每天能按时来学校吗?放学后做什么?朋友作业按时完成吗?完成得好不好?朋友和同学们玩吗?喜欢玩什么?玩得开心吗?朋友有礼貌吗?帮助过别人吗?他帮别人做什么?……当然,了解得越细越好。以上问题找到答案后,还要指导学生把问题和答案以“我的好朋友”为题记到笔记本上,为以后写以“我的好朋友”为题的命题作文做准备。又如,我们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学校时,让学生去了解:学校有做多少学生?面积有多少?教师有多少?各班教室有什么?学校宣传板报有什么?树木花草有什么特点?上课时怎样?活动时怎样?教师、学生在做什么?让学生以“我可爱的母校”为题,把问题和答案记下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基础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实行一段时间了,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成了教改的主 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扎扎实实地练好基础作文,轻轻松松 地发展好快乐作文,实实在在地运用好生活作文,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 一、基础作文 基础作文是写好各种作文的前提。譬如树木,需要先有庞大的树根,方可长成茂密的大树; 否则,只会长成孱弱的小苗,轻易地被狂风刮起。所以,踏踏实实地练好基础作文十分必要。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这 样,我们更要在作文教学中把握好方向,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辨清潮流,去 粗存精,不要为五颜六色的外表、一无所用的空喊、瞬息即变的流风所迷惑、支配或左右。 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走好符合认知、发展和写作规律的道路;老老实实地让学生感受生活、 认知生活、总结生活,因为这是写作的源泉;老老实实地让学生完成应该背诵的基本文段或 文章,因为这是写作的积累;老老实实地让学生练习基本的写人写物写景写事写感情写思想 的方法并不断地强化巩固,因为这是写作的基本架势;老老实实地写好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因为这是写作的起跑线。其次,要多方面搜集素材。我们的课本是个宝藏,就地 取材,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现实生活是一个万花筒,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最有写 作潜力的,我们一定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去,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 材料;阅读也是很重要的材料来源,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除此之外, 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就像我们学习芭蕾舞,首先要学会走路,哪怕走得摇摇晃晃并不好看,但没有这个环节,何来高雅的芭蕾舞?基础作文写好了, 写好快乐作文就有了可能。 二、快乐作文 快乐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快乐地作文、快乐地观察、快乐地思考、快乐地联想、快乐地想象、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联系、快乐地交流……以达到快乐地进步的目的。快乐作文,有两点很重要:快乐地联想与想象、有法度。要快乐地联想、快乐地想象,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 意创设快乐情境,设置快乐话题,调动快乐思维;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畅 所欲言,快乐地说我所想,快乐地发我所思;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乐 思考、易接受的话题;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乐观地生活、乐观地思考、乐观地学习,培养学 生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拓思想,进行创新教学。 比如: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是“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组委会对其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 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 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就此组织学生展开快乐的讨论: 围绕“坚韧”可以说: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锲而不舍搞研究,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没有坚韧,行吗?要知道,峰高无坦途。 围绕“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看你下不下功夫、是不是愿 意付出! 围绕“诚信”可以说:科学是最讲诚信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相比之下,现在一些大学教授抄 论文、造假,就没有诚信可言了。老袁几十年亲自下田搞研究,四十多年如一日,应该是诚 信的典范了。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何不同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何不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问、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而设计确定。新课程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它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有以下不同: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 1、以教定学。 以往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以本为本。 教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好多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3、教路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4、学法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5、目标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 6、评价单一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训思路初探 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训思路初探教案教学设计五河县二实小单付辉 【内容提要】本文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所阐述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的作文训练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的作文训练思路。以下对这个思路进行具体地论述。 【】作文训练注重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

见的。针对上述弊端,笔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这一部分,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其写作训练形式有:1。情节扩展式。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与有关背景资料,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对该诗的扩写。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创新写作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情节收缩式。对篇幅长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缩写。如缩写《小英雄雨来》、《牛郎织女》等文。 3。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二十年后的桑娜一家》;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局,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根据

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解读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解读教学 石文莉曹会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照搬教参“定论”,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教师、学生、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 语文大多具有文学性。文学语言是一种描述性语言,往往有“烟笼寒水月笼纱”的朦胧意蕴,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由于读者时代、经历、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然成多元的解读。有人说“文学是狡黠的情人,话不说透,让你自个猜测,他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文学作品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多元解读教学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人才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转变,是用反思和质疑的眼光和心态来与语文教学作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学术精神,这种精神意味着关怀,意味着责任感,也意味着发展。多元解读不限于纯粹的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多元解读具体包括五种内涵:民主平等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多元解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革命,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伦理、教学思维等方面均有革

命的建树。虽然多元解读教学成为普遍的教学形式还为时尚早,但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新的教学精神应是无可争议的。多元解读教学是一次历史性的革命性的变化,是师生关系的人性化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讲解,学生只能重复教师的具有权威性的内容。相反,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展开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在对话中,无论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任何一方都应积极地时刻保持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本文主要想谈谈如何用多元解读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教材处理中的多元解读。 老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而是组织者、促进者、评判者、牵线人,教材处理也是如此。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教材处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艺,是一门学问。在教材处理时,不要静态地、机械地对课文进行肢解似的处理,而是要用动态的、机智的、艺术的眼光巧妙灵活地提炼和组合教材,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并实现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从以下角度对教材进行处理:1、就课文某个方面的内容,用规定的句式组织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说话活动,在众说纷纭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2、用不同的调动手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层次的教学问题,在逐层深入之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欣赏课文; 3、用探究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究、交流、讨论中解读文本。

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有着许多新时代的特点,与之相关紧密的小学作文教学必然也要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无不体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让学生有命题的自主权 统一命题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它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学生发扬主动性的一面。统一命题的考试,弊病很多,为了应付考试,师生不得不一起猜题、押题,平日的作文训练也就必然呆板,走进了程式化的死胡同,它就像一个套子套住学生的手脚硬往僵化的路上拖。学生不能自由地说他想说的话,不能随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不能由衷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那么一篇文章就产生了。”在实践中,老师们在作文命题上开始创造了多种形式:只出一个题材范围,提示写作的方向;出半个题目,任学生自由填后半题;或毫无限定,让学生自拟题目等等。目的都是一样的:给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使作文能逐渐达到叶老所说的那种境界。命题作文不是唯一的训

练方式,甚至不是一个好方式;为了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必须把命题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是作文命题方式的新理念。 二、让学生自己学会作文过渡 阅读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文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若只着眼于“教会”学生作文,老师必定详细指导,甚至包办代替;或替学生选好一篇范文,然后带领学生亦步亦趋地手把手地向范文靠拢。这样,虽然也可能写出一两篇好文章,但不利于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于是,培养学生“自求了解、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作文路子就是我们老师尝试的新方法,目的是要千方百计地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让他们从“要我写”进步到“我要写”的境界,做写作的主人。从作文训练实践中,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出发,从“教会”向“学会”过渡,继而又向“会学”转化,这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 三、提倡口头作文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口头表达的意思不必通过书面即可直接进入电脑储存、处理与输出,书面文字不再是唯一能远距离交流的手段;口头交流在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即兴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