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拟写标题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拟写标题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拟写标题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拟写标题

考点5 拟写标题

考点针对训练

五、议论文阅读(6分)

________

①古希腊哲学家狄奥金尼斯曾在大白天提着灯笼在雅典的市集上“找人”,他不停地问:“人啊,你在哪里?”可是,那个真正的人他一个也没有找到。

②每个人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当一个人的缺点太明显时,那么他就偏离了正常人的轨道。比如,他很固执。当他放不下一些矛盾、是非的时候,那么他就会在矛盾或是非中横冲直撞,而被伤得体无完肤甚至丢掉性命。每个这样的缺点都具有这么大的爆破力。

③只有把自己做好了,才能在遇到任何意外时,坦然待之。《鲁滨逊漂流记》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遇到了不测,船被掀翻,只有他自己幸存了下来,并且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但是他却在那里生存下来了,建造了住所,找到了食物,圈养了羊群,开垦了土地,还救了一个野人当助手。28年后,他最后离开那里,回到了英国。

④在那样的情形下,他能够活下来,真是奇迹,生命的力量多么强大,这样精彩的人生,就是他最美的远方。如果他没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那么他就可能活不下来,遑论抵达什么远方了。就是说,这样的人之所以能抵达他的远方,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做得足够强大。

⑤诗人艾青说:“到世界上来,首先我们是人,再呢,我们写着诗。”著名作家贾平凹对他女儿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他们一致认为:先把自己做好,你才有自己真正的发展,才有你那梦想的远方。这就像盖房子一样,只有先把地基打好了,你才能在上面盖房子,如果地基牢固可以盖多层的房子,如果地基不牢,那么在上面盖一层也会很快倒塌。当年,大诗人苏东坡要是没有把自己做好,那么他就会在某一次的被贬谪中丢失性命。可是,他在那样恶劣的际遇中,不仅没有死去,反而活得更加潇洒、豁达。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了楷模。

⑥哲学家叔本华说:“才华,只有展露得恰到好处,让众人叫好那才叫优势,才可以为我所用。不然会遭人嫉妒愤恨,除了招来祸事又能给你带来什么呢?”就是说,你再有才华,如果没有一定的思想境界,那么你的才华也不会发出明亮的光泽,只能变得黯淡无光。这样的人,没有花团锦簇的远方。

⑦有句话叫“花香自有蝴蝶来”。人也是如此,自己做好了,帮助你的人也多了,这样,你的力量将会变得更加强大。显然,你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相反,如果你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那么很多人都会对你敬而远之,时间久了,你就会变成孤家寡人。可见,做好自己,种种美好都会奔你而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 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 结合文章分析,为什么“那个真正的人他一个也没有找到”?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2分)

参考答案

考点5 拟写标题

考点针对训练

五、(6分)1. (2分)做好自己,你才有美丽的远方。

2. (2分)举例论证,通过鲁滨逊的故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到达远方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3. (2分)每个人都存在缺点,明显的缺点会让人偏离正常人的轨道。只有做好自己,使自己足够强大的人,才算“真正的人”。

2019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2019中考语文热点话题 议论文 考点一:寻找或提炼论点。 常考题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题技巧: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考点二:论点的提出方法及作用 常考题型:本文开头引用名言或某个故事或某种生活现象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议论文常见开头的形式及作用 总体上说,议论文开头提出论点的方式分为两大类: 直接式,即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间接式,从故事、名言、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等引出论点。考试时基本上是考查间接提出中心论点的作用。基本作用分析如下: ①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论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常考) ②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常考) ③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常考) ④用生动的比喻引出论点,作用:引出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了解) ⑤用设问提出问题,作用:引出论点(或论题);引起读者思考。(了解) 考点三:归纳概括论据及作用 常考题型:某段举了那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它们的的作用都是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概括论据的基本模式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考点四:补充论据。 常考题型:结合平时的积累,请你再举一个例子或名言来证明作者的某个观点。

人教版中考 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

人教版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二) 一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孩子主,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例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话做了,做完就走了。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象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的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头,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扑克着碗口粗的树木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了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下面不能表现种树老人精神品质的是( )(不只一项) A.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 B.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C.“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D.前二十年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 E.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F.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G.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 2.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记叙采用了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照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什么是“新工匠” 吴晓波 ①家用菜刀有两大品牌,张小泉和双立人。 ②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六十六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它所在的索林根小城地处德国西部,是欧洲不锈钢技术的发源地,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四项大奖,是如假包换的德国百年品牌。 ③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视之为“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而双立人则百般求变,不锈钢技术不断选代,生产工艺全面创新,款式、门类更是层出不穷。 ④在今天的商店里,张小泉菜刀的价格是双立人菜刀的二十分之一,至于销量和销售区域,差距更大。 ⑤我们要找的“新工匠”,应该是双立人,而不是张小泉。中国不乏匠人,但却缺乏“新工匠”。全国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摊开来,家家都有一个与传承和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可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究之根源,正是有新旧之别。譬如张小泉和双立人,它们在百年前能各自崛起,都因为它们的工匠对当时的锻铸技术实现了突破,他们所生产的菜刀锋利轻快、造型时尚,他们的风格被固化为传统而得以流传。 ⑥但是,时间会消磨一切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演进,技术被再次突破,审美被超越,甚至、用的场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后世的匠人抱守古人而不思进取,则传统成为物锁,古人成为沉重的十字架。 ⑦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回到传统,一味地向前辈致敬,而是从传统出发,让上帝先“死掉”再复活,在当代的审美和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理由。 ⑧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出过一本名为《匠人》的专著,他对匠人的解读是“通过制造的物品去了解自身,体现时代的生活品质和审美特征”,在他看来,“制造就是思考”。 ⑨也就是说,“新工匠”能够脱颖而出,其决定性的能力来自于他的思考力,即他对本专业的专注、对技术的敏感以及对当代审美趣味的掌握和扬弃。 (有删改)(1)在作者看来,中国的“匠人”与“新工匠”的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论证方法,第⑧段画线句则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 (3)细读第⑥段,说说“一切的价值”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新工匠”的思考力包括哪三个因素? 【答案】(1)“匠人”受传统束缚,亦步亦趋,不思创新。而“新工匠”求新求变,勇于创新,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008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必备技巧与应试策略-中考状

2008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必备技巧与应试策略-中考状 D

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考点之四、含义作用题型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类型2]、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类型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考点之五、结构层次 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 对策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2、概括层意的方法(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考点之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 [考查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对策:了解内容概括方法:①文章标题法;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一线串珠法④六要素法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如何找中心论点

如何归纳中心论点 一、中心论点的概念: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它要求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注意:要与论题区分开来。论题是指议论的话题,往往是一个短语结构,它是构成论点的基本要素。而论点是对论题的一个明确的判断,必须是一个观点正确、鲜明的完整的句子,能够统摄全文。 练习:判断下列文章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为什么? 《谈骨气》《怀疑与学问》 《俭以养德》《交友之道》 《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二、出现位置: 一般出现在文章题目(论点式题目),或文章第一段,或文章结尾一段。少部分在文章中间,或需要归纳概括。 三、中心论点的形式要求: 1. 完整的句子; 2. 有明确的判断; 3. 不能用疑问句(反问句要改成陈述句); 4. 不能用比喻、拟人; 5. 不能用否定句; 6. 往往有明确的主语。 注意:正确运用标题确立中心论点! 1. 中心论点是在论题的基础上形成的; 2. 如是疑问句,问题答案往往是中心论点; 3. 如是比喻句,本体句往往是中心论点; 4. 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论题,揭示两者关系的语句往往是中心论点。 练习:判断下列标题,哪些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哪些不能?说明理由。 《论读书》《幸福究竟是什么》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要拒绝句号》 《学贵质疑》《独立与合作》 《学会谅解》 ◆课堂演练◆ 1. 依据下列材料,提炼观点。 在一次医学会议上,德国医学教授费尔,为了驳斥科赫为代表的“单单是病原微生物就足以引起疾病”的错误观点,在激烈的辩论中,当众把含有大量霍乱菌的水喝下去,果然没有得病。 本段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胜于雄辩。 2. 下面三个论据,可以用来证明同一个论点,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这一论点。 论据一:若有恒,何须三更起、半夜眠;更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注: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论据二:爱迪生说过:“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 论据三:巴尔扎克每天坚持用十六七个小时写作,不肯有丝毫懈怠,一生留下了94部小说。 提炼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做事要有恒心。 3. 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 一名高考落榜的高中毕业生,来到武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中当保姆。她除了干家务外,还利用空余时间向两位老人学习日语。两年后,她考取了留日公费生,东渡日本深造。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高伟,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请分点概括回答。 (3)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老人与海》表明经典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 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 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和一副对联(或对偶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忍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而是缺少了诸葛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1)核心人物(2)核心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8.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的来历(背景、遭遇、境况等),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写……作铺垫。 9.语言特色? 写作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 什么表现手法+怎样写+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 (1)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象征、烘托、对比、讽刺、渲染、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 修辞方法及作用 什么修辞+怎样写+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①过去在部队时,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也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责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 ②有一次跟团旅游被关在一个景区,导游伙同景区商场的经理,非让我们买东西不可,可是东西又不好又贵,大家都不肯买。现场气氛僵持不下,表面的和气快维持不住了。商场经理背后的大门紧闭,没有人能飞出去。终于团里一个有钱的游客,说她要买这买那,她其实什么都不缺,但显然是为了给大伙解围,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也是有面子的事。 ③我们中国人,大多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面子固然重要,然而里子方面,有时却注意不够。我认为: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④康紅雷导演跟我说过一件事:拍《青衣》剧组解散之后,演员各奔东西,潘虹老师的房间里,她穿过的戏服全部自费干洗后,整洁地挂在房间里。她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⑤我还认识一个摄影助理,他说有一次拍周润发的广告,那时周润发的名气如日中天,男人们都想在现实生活中学他燃烧美元点烟的镜头。所以现场他被团团图住,纷纷让他签名。摄影助理实在小得放在哪里都是透明的,没有半个人注意到他。他只是站在一边默默看着,默默工作,直到所有的拍摄工作全部结束。周润发却主动向他走了过来,与他拍了合影。这也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⑥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北京郊区开青年作家的会议,结束时许多代表陆续走了。宾馆服务员问我,你们真的是作家吗?我说是。她说为什么客房里的公物一点都不爱惜,摔坏了玻璃杯也不赔,还用床单擦鞋。而且打了长途电话不付费,查到房间说人早走了。我听了无言以对。再如有些美女在外面绝对光鲜靚丽,但是住的地方有可能脏乱到下不去脚。或者,私下里张口就是瞎话,颇为不堪。这些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儿就没里子。 ⑦名人也罢,普通人也罢,面对他人和面对自己时都要展现我们的面子和里子。过分追求鲜衣怒马、锦上添花、煊赫恭敬,不但容易丧失意志、流于平庸浅薄,弄不好还会丢人破财、触犯法律。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认真充实美化自己的内在,才能得到恒久不衰的尊重和认可,支撑起真正的面子。 ⑧最近买过两件衣服,我都是一眼看中了里子才喜欢的。而以往买衣服首先当然看样式,然后是质地,最后是手工和细节,但这两件衣服的里子都十分惊艳。看不到的地方尚且如此精致,看得到的地方大体可以放心了吧! ⑨做人也一样,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李传鹏选自《新民晚报》2017年12月20日)(1)说一说文章开头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谈谈你对“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这句话的理解。 (3)④—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本文论证思路。 (5)根据本文的观点,说一说以下三则材料,哪一则不能论证这一观点?为什么? 【材料一】西南政法大学大四女生谢仁慈,在车祸中失去了左腿,但她没有因为残疾失去

最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写给母亲》 写给母亲 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哆哆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闹醒,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

最新50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最新50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1、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不速之客 ?在乡村,许多人家都把车停在屋外的车道上,我和丈夫乔恩则喜欢把车停在车库里。我猜那个男孩的想法是:这户人家屋外没车,里面的人肯定外出了。 ?那天,乔恩和我恰好呆在家里,与我俩在一起的还有我家那条懒惰的猎犬艾德。最初是艾德觉察到了什么,而后乔恩和我听到厨房里有动静。我俩满腹狐疑地互相看了一眼,接着听到脚步声从厨房里传出,随后穿过起居室,进入靠南的一个小房间。我和乔恩正坐在那个房间里看报纸。猛然间,我俩与那名不速之客打了个照面。这是一名八九岁的小男孩,瘦瘦的,一头浅黄色头发。他显然没料到我们会在屋里,一时目瞪口呆。 ?“啊,我……我没有……”他支支吾吾地说。 ?乔恩问他:“你在找什么?” ?“我在……我没……我进来是想看看时间的。哎,请问几点了?” ?乔恩回答:“9点30分。可你总是这样不敲门就进人家的屋吗?” ?“我以为屋里没人。我想知道是什么时间,因为……我想回家,我得走了。” ?他不安地看着我俩,同时试探性地一点点往后退,似乎怕乔恩冲过去把他揪住。我和乔恩只是坐在那里瞅着他,后来听到他走出起居室,出了屋门之后将门关上了。 ?与乔恩谈起这个年幼的不速之客,我说:“如果他是想偷什么东西的话,这儿可没他感兴趣的。哎呀,我有一美元硬币放在厨房冰箱上,”我走进厨房。“唉,那一美元不见了。这可不行。咱们受到了侵犯,以后在家时,要不要把门锁起来?现在我们怎么办?要不要跟警察说一声?” ?“就因为那小男孩?没什么。他准是附近哪个农庄的孩子,没必要追究,”乔恩宽慰我,“我小时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是非好坏。要知道,大人讲的那一套对是对,但孩子没亲身经历过就不会留下印象。我觉得这个男孩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见过像他那样害怕的。” ⑴但我总不能释怀,心想以后一定留意着那男孩。 ⑵几周后的一个早晨,有车子停在我家门外的车道上,一名陌生女子下车向我家走来。 ⑶“有一只狗在我家农场附近转悠,我怕它是无人要的野狗,也许会伤人,想射杀它。可我儿子告诉我,他知道这只狗是你们家的,而且性情温和,所以我们把它带回给你们。”她冲我说道。 ⑷车后门打开了,一个男孩牵着艾德走了出来。浅黄色的头发,瘦瘦的身材,正是拿走一美元硬币的那个小男孩。此刻他在笑吟吟地看着我。 ⑸我感到有些意外,走近小男孩,我说:“谢谢你。”“哦,我该谢谢你们。”小男孩微笑着说道,一边向我主动伸过手来。我连忙握住他的小手,忽然感觉有什么硬邦邦的东西塞到了我的手心。还没等我完全反应过来,他已迅速跑回车内,挥手向我告别。 ⑹看着手心那枚锃亮的一美元硬币,我感到有些歉疚。我想,虽然我不知他的姓名,他也不晓得我叫什么,但我们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了点有价值的东西。 1.“不速之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不速之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乔恩为什么决定不去追究小男孩的偷窃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小男孩有哪些优点?请至少说出两条来,并简要说明他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⑹段说“我感到有些歉疚”,为什么“我”感到有些歉疚?

2019-202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7分) 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 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 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 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 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 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 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 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 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 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 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 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4分) 6.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分) 7.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 8.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2分) 9.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 〔一〕(17分) 5 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4分)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三)(10篇含答案)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三)(10篇含答案) 一、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分) 2.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 一、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在文中即用来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1)对论点的要求: ①正确②鲜明(2)论点的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论据。在文中即用来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有两种形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两者要区分一下: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就是事实论据。 3、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在文中即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⑴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经过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比喻说理):用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④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确立正确的论点。在文中突出强调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⑵论证的方式:立论和驳论 ①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驳论:批驳错误和反动的观点,从反面确立自己的正确论点。驳论的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二)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三)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密、准确、鲜明、概括。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①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 ②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 ③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 ④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