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地理新课标全国卷

2012地理新课标全国卷

2012地理新课标全国卷
2012地理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答案】1.B 2.A 3.D

【解析】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3. 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综合评析】 1.B2.A3.D[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了解和掌握。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粮食增长不可能是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我国科技发展快,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粮食在2004年以来连续增长主要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进程更快。太湖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其城市化进程快、水平高,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高品粮生产比重下降,城郊农业发展迅速,花卉、蔬菜、禽畜等产业发展快。河南省与黑龙江省相比,最主要的原因是黑龙江省人口少,所以粮食商品率高。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 地

D 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4.D 5.C

【解析】第4、5题,考查曲线判读和湖泊的作用。从图b可以看出,甲水文站的洪峰流量高于乙水文站,并且洪峰在乙之前,说明洪水从甲流到乙被湖泊分流了,故第四题选D (④地),第5题选C (湖泊分流)。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流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综合评析】4.D5.C[解析] 本题组主要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补给等有关知识。要看好图中的信息,水文站能测得该站以上河段水文的有关数据,甲水文站先测到径流量最大值,若暴雨发生在①地、②地或③地,均不可能在甲水文站测到流量峰值,所以第4题选D。河流与湖泊水体之间有互补关系,湖泊可以调节洪峰,因而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第5题选湖泊分流。

读图2 ,完成6~7题 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答案】A

【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臵、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根据图示的纬度可判断甲、乙城市均位于我国大陆,且大致同纬度,排除法即可判断甲、乙两城市气温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形。图中给出的纬线为33°N,应联想到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的经纬度:(32°~34°N、100°~112°E ),结合图中的经度可以判断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1月北下的寒冷气流受到秦岭阻挡,使得汉水谷地气温高于同纬度黄海平原地区;夏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

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C

【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比例尺中国流域(区域)经纬网(秦淮线:32°N到34°N之间)等相关定位及气候地形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秦岭以南,乙地位于淮河以北,故选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本题要了解我国重要的地形区分界线的经纬度,如秦岭(32°~34°N、100°~112°E )

、巫山(30°N~32°N),南岭(24°N~26°N,110°~116°E)等。

【综合评析】6.A7.C[解析] 本题组主要是对中国的气候、地形区的考查。通过图中经纬度位置、城市、河流、铁路等有关信息可以确定图示的区域位置。结合影响我国气温分布及变化的因素,地形对两城市的冬季气温影响大。甲、乙两城市纬度相近,但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由于北部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而乙位于黄淮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大。所以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答案】8.C 9.B

【解析】第8、9题考查曲线判读、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T1到T2剩余劳动力大减,人均工资猛增,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低于乙类企业(甲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乙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这证明该地区在T1到T2阶段经历了产业升级,故第8题选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故第9题选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考点定位】该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和气温。

【综合评析】8.C9.B[解析] 第8题,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人均工资不断增加,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也在不断增加。T0年该区域大量剩余劳动力,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也最低,说明工业基础薄弱;T0—T1年人均工资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工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T1—T2年,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低于实际人均工资,实际人均工资快速上升,则说明甲类企业面临被淘汰,该区域企业经历产业结构调整;T2年以后实际人均工资趋于稳定,且低于乙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工业生产没有衰退。

第9题,根据上题可知,乙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低于乙类企业,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高,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早晚不能确定。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答案】10.D 11.C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第10题,因为山峰周边的等高线为500米(等高距为100),故推出Q西侧的等高线为400米,所以该题选D(420米)。(如下图)

第11题,瀑布落差为72,即瀑布海拔在228--300之间,桥的海拔在200--228之间,山峰580,相减,落差为352-380之间。故该题选C(360米)

【考点定位】该组考查等值线(等高线)图判断应用。

【商榷】这组等高线题的亮点是由河流信息确定了河两岸等高线的对称规律,由瀑布高差确定了河流的海拔高度范围。但出题者却忽略了特殊等高线这个重要问题,这组等高线如果确定为下图,则两题的答案都

有问题了:图示中没有完整画出Q点、山峰周围的等高线,也没有文字说明,出现了答案不能确定的问题。

【综合评析】10.D11.C[解析] 本题是对地图知识的考查。该图为等高线地图,依据图中的信息,等高距为100米,结合所学的等高线知识推断出Q地左边(离Q地最近)的等高线数值为400米,所以第10题选D。山峰海拔为580米,桥梁附近河岸所在地的海拔在200米~300米,且桥梁上游河段瀑布落差为72米,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360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臵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

材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答案】

⑴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⑵(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⑶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解析】(1)“限制红木原料出口”一是有利于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二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材料中说明“越南规定红木原料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因此可以推断“初加工”可以提供原材料的附加值,增加收入,同时也扩大了就业。

(2)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原料(燃料)、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及政策等。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优势一是靠近越南红木原料产地;二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三是材料中“红木家具广受人民的喜欢”,说明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四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位于国界线,且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第(3)问工业集聚的原因应从节省运费、共享基础设施及加强企业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实现规模效益等方面回答。

【综合评析】该题难度适宜,关键抓住材料中提供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结合书上所学的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

(1)根据材料信息“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年近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的提示,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从而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红木加工企业增多,为越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同时也对越南的红木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2)工业的区位件主要从交通、市场、原材料、工业基础、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凭祥靠近红木资源丰富的越南,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凭祥,交通便利,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市场广阔,凭祥是中越边境较大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因而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

(3)凭祥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接近家具厂,节省运输费用,有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工业企业集聚,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产生规模效益。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

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

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意(10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

⑴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⑵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⑶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解析】

(1)根据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岸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气候干旱。(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沿岸地区芦笋种植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再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

(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农作物的用水来源。

【综合评析】(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以及提取图文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图中的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特征,分析出该地气温高,蒸发旺盛,又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所以干旱。(2)题中说到当地降水量约50毫米,说明气候非常干旱;再结合题中信息东部山地有积雪冰川分布,可分析出当地发展芦笋种植的用水来源。(3)本题为开放性的题目。主要是掌握评价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评价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某地农业活动的影响。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⑴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⑵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解析】

(1)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则为飓风。

(2)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为检测与预报、应急预案、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回答,属于较容易题。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御措施。

【综合评析】(1)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则为飓风。(2)此问不难,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从监测与预报、应急预案、工程性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回答。

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到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

⑴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⑵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解析】

(1)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上海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特点,从而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可知,上海饮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远离城区,说明原来的水源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黄浦江到长江,水源地河流流量不断变大,说明上海市需水量不断增加。(2)由第1问可知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保护城市水源地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管理等方面来考虑。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水资源的利于和保护问题。

【综合评析】(1)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特点,从而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远离城区,说明原来的水源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黄浦江到长江,水源地的河流流量不断变大,说明上海市需水量不断增加。

(2)由第(1)题可知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管理等方面来考虑。

【地理部分试卷总评】

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较高的试题。客观选择题,命题紧抓地理学科本身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数考查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能力。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以区域地理位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评析精选:难度有所下降,却又不失新意

云南地理教材单独采用鲁教版,且作为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满疑虑与期待,从考生走出考场面带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文科综合试题是平和、习惯的试题。从地理科看,试题不偏、不怪、不难,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地理。试题集中考查了工业、农业、气候、河流、等高线、自然灾害、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水源等问题。中等难度题较多,没有特别难的题,试题整体难度比2011年的新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皆有所下降,但试题依然需要学生利用储备知识进行思维判断,虽然有的内容多年考,但依然有新意,也有较好的区分度。

地理试题分四组设11个选择题共44分;分两组各设3个问答题共46分;选做题10分,从“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选做其一。

选择题第一组,以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中,耕地不断被挤占,但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为材料背景,考查粮食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生产下降的基地、商品率高的基地。该组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有整体认识,如果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把握扎实,该组3个小题即可轻松过关。

选择题第二组,试题提供“流域水系分布图”和“暴雨前后水文站观测的流量变化曲线图”,要求分析局地暴雨可能出现的位臵,并认识湖泊的调节作用。试题图文简洁清晰,学生平时熟悉,但要做好该题需要理解河流的补给与流量的关系,更需要注意观察好地图,注意试题中两图的联系,关注湖泊的调峰作用。虽然试题不难,但该题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试题摒去了死记硬背能得分的局面,倡导所学知识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选择题第三组,试题提供汉水谷地,黄淮平原的局部区域图,设问其中两城市位臵及1月、7月气温状况,实质是考查空间区域定位、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受地形的影响。该组题的第6题学生可能会很纠结,难道试题有错吗?四个答案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

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的确,从常理分析该题,严格的讲应该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A、B和C、D中皆应该必有其一个是正确的。然而材料没有提供具体的气温状况,只能运用推理,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两城市7月温差小,难以确定高低,而冬季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北有秦岭挡寒风,比开阔的黄淮平原气温要高,是可以推理的。高考考的是思维、推理,同时也离不开技巧和经验,该组题如果考生先做第7题,首先确定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汉水谷地、黄淮平原,再做第6题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同一组题的背景资料是相同的。

选择题第四组,试题以某区域剩余劳动力、两类企业人均工资的变化图为资料,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发展、产业转移相关知识。该题关注区域发展与生产力配臵,利用图中要素的变化,较好地糅合了新教材的新知识,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而不是机械记忆。利用图表资料进行人文地理知识的考查,应该是高考的主旋律,结合教材关心身边的地理事物,多参与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活动是提高解该类题的途径之一。

选择题第五组,试题以几乎年年考的等高线作为压轴题,的确需要有创意。求海拔、算高差,这样的知识点一般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学得很扎实,但该题需要结合实际,利用所给资料,灵活处理。利用河流两侧等高线高程对称相等的原理;注意利用试题给出的瀑布高差参与计算即可选出正确答案。如果学生平时只是机械的背记公式,这个题就会很迷茫。

综合题切题容易,下笔顺手,但要答全稍有难度。非选择题36题以我国进口越南红木,在凭祥聚集了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图文资料,设立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家具生产相关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三个问题,共22分。该题主要考查工业生产的相关知识,试题中规中矩,相关内容在教材中讲解多,相关练习学生做过不少,无非是换一下背景而已,虽然拿满分不容易但得分应该高。这样的题需要平时的训练,注意从问题的面上找点,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学会迁移运用。

非选择题37题配以秘鲁沿海区域图,以生长期耗水量较大芦笋为背景,设臵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三个问题,共24分。该题第一小题与今年云南省统测题中考过的一题非常相似,云南考生应该很好发挥。该题学生空间定位好,熟悉纬度位臵、大气运动、洋流等影响气候的因素,展开即可全面解答,第2、第3题结合题目顺势答即可,该题难度不大,高分甚至满分应该不少。

选做题,【旅游地理】要求回答甘肃西部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和为保护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自然灾害与防治】考查美国飓风、地震灾害;【环境保护】考上海水源地变化的原因和保护水源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三个选考模块难度相近,各设两问,题目设问明确,注重基础,学生无论平时选哪一个模块都没有大的差别,较好的体现了公平性。

该试题只要高考评分细则没有大的变化,整体成绩应该比去年高。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中连续两年没

有出现地球运动的相关试题,应该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变化,说明地理试题将会摒去一些难、偏、怪的题目。而人文地理比重增加,与社会和生活相关的内容增多,体现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地理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现实价值,反映了新课改思想,但试题也传承了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地理审题能力考查,重地理空间定位、重区位分析的传统要求。通过新课改的高考试题映射,我觉得面对高考最好的资料就是新教材,最好的练习题就是高考题,最好的备考方向就要看高考试题变化方向。

(该文应昆明《都市时报》约稿6月9日14:00交稿,当天印刷,第一次给报纸写稿,竟然因时间耽误让编辑等着我写,好在编辑水平高,帮我快速修改送审。该文是我交的未改动之初稿,错误难免,引用请注明出处)

从今年的高考题来看,明年高三复习要注意些什么?

今年的高考已经过去了,从今年的新课标文综卷的出题情况来看,下一届高三复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我先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以后复习地球运动再也不挖深了。连续3年没考充分说明高考在弱化这部分知识,过去高三复习我们会放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搞地球地图,学生痛苦,我讲题更痛苦。以后地球运动不加深,但是地图部分知识,特别是等值线绝对是重点复习。

第二,还是要从基础抓起,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基本概念。这些东西弄不清楚,学生做题时读不懂题,错误率高。

好了,就说这两条吧,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老师交流一下,为以后高三复习提供宝贵经验。

只看一年某一套高考题来预测和把握高考复习注意事项未免偏颇。建议楼主细看近三五年的,并横看纵看结合来思考一些趋向。据个人观点:1:明年习应特别注意区域地理的复习安排。2, 自然地理复习难度把握和方向摸准, 像地球运动异非弱化识和原理而是者查侧重点有所

转移。

高考出题就是预测与反预测。还能期待命题专家按常理出牌吗。

我认为唯一不变的是对能力的考察。特别是提取和解读信息,简直到了疯魔的程度。

既然研讨就不要太过激,既然交流就需要裁长补短兼收并蓄。

不太同意一楼1,同意2楼2,不是不考是改变了考试方向(法),回归教学本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以致用,学习终身有用的知识)而不是在应试道上越走越远。反对盲目猜题猜测

考查意图,说更注重等值线不认同,尽管它重要尽管它考的多,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同意1楼2的观点。

对于2楼1的观点,可能朱老师没说太明白,容易误解。区域可能更需注重学习方法当然一些基础还是要有的,但死记硬背肯定不行了。我还是支持庆龙的一轮综合复习法的,希望更完善而非否定,人们期待你的成果呢。

201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评分细则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新课标1卷地理试题及答案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 震动影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

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答案及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 文综地理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B.防噪声 C.防坍塌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精密机械设备组装或加工对精准度要求较高,轻微的误差都会影响产品品质,将此类工厂建在地下,可以减少地表和地面大气温度变化引起的物理膨胀收缩变化,以及地面各类振动引起的轻微变化,从而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第2题,考虑到产品精度和安全需要,地下工厂设计和施工要注意防渗水、防噪声和防坍塌,日本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除了需要考虑以上因素,还需着重考虑地震的影响,而大连相对来说考虑的就较少。第3题,根据第1题的分析,该类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精密度和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品质。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答案】 【解析】第4题,结合题意,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读图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一直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出务工人口大于外来务工人口,同时,读图可知,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在减少,说明务工人员净流出数量变少,由此可推知该直辖市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B、D选项所述内容无法从资料推测得知。第5题,根据该直辖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净流入流出状态,可推知该直辖市是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重庆市。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 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完整版)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12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地理试题高清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地理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地理部分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较高的试题。客观选择题,命题紧抓地理学科本身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数考查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能力。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以区域地理位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评析精选:难度有所下降,却又不失新意 云南地理教材单独采用鲁教版,且作为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满疑虑与期待,从考生走出考场面带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文科综合试题是平和、习惯的试题。从地理科看,试题不偏、不怪、不难,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地理。试题集中考查了工业、农业、气候、河流、等高线、自然灾害、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水源等问题。中等难度题较多,没有特别难的题,试题整体难度比2011年的新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皆有所下降,但试题依然需要学生利用储备知识进行思维判断,虽然有的内容多年考,但依然有新意,也有较好的区分度。 地理试题分四组设11个选择题共44分;分两组各设3个问答题共46分;选做题10分,从“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选做其一。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附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外。20世纪80年代初,省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瓷生产基地。2003年,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围,瓷产业向等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相比,20世纪80年代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吸引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2019年全国三卷高考地理试题(试卷版+详解版)

2019年全国卷Ⅲ地理试题版 解析版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地理试题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2012年高考地理(全国新课标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第I 卷(选择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 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 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 曲线(b 。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 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a 时间/h 流量 b 0 12 24 36 图1 读图2,完成6~7题。 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 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 .T 0年工业基础雄厚 B. T 0ˉ~T 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 1~T 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 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 .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 .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 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a b 图2 铁路 河流城市 剩余劳动 人均工资 0T 2 T 1 图3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卷1地理部分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 震动影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

近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土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ll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lO.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第Ⅱ卷

2012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 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读图2,完成6~7题。 6.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 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 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 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 B. 230米 C. 340米 D. 420米 11.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 B. 310米 C. 360米 D. 410米

2018年度高考地理真命题全国1卷(有规范标准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Ⅰ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 1.【答案】C。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①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可选。②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③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④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故选C. 2.【答案】D。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选D. 3.【答案】B。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故选B.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2010年新课标卷试题解析(地理部分)

2010年新课标卷试题解析(地理部分)

2010年新课标卷试题解析(地理部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 I.总体评价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依据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科素养的原则,在考查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与互补,要求考生在扎实掌握重要知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不断深入思考、分析、探究问题,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试卷在难度、阅读量、思维量、区分度等方面实现了良好的考查。试题在保持着较高信度的同时也体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和导向作用。试题质量稳定巾孕育创新。试题的整体难度基本稳定,总卷难度为0.446。 Ⅱ.试题分析 地理部分 一、试题述评 试题设计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要求,整个试卷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渗透新课程理念.彰显地理学魅力,注重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在内容上注重选择真实与鲜活材料、在考查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引导考生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探究和解决现实问题、试题在保持着较高信度的同时,显现出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试题主要特点是: 1选择题的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地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统计数据和图表的运用,考查地理思维能力 试题在保持形式与结构、题型与题量、难度与灵活度的设置基本稳定的同时,注重选取能够反映地理学科规律特征的内容,如新疆北部地区的洪灾、某国人口问题、我国某产业转型、西亚地区水

资源等新材料设计题目,并以文奉、统计数据、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信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运用,也倡导在思维过程中释放地理思辨之美,从而为考生充分展示地理思维搭建了良好平台 2必考题的设计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倡导“地”与“理”的结合,倡导探究问题,鼓励揭示内涵。 试题选材新颖,设问层次梯度分明,答案留有空间既注重激活想象,又强调放飞思维,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知其地、析其因、究其理”的地理思维水平和程度,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综合题的题型。 功能 3选考题的设计突出考核主题,合理把握难度,风格基本一致“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道选考题的设计,在难度、区分度和思维水平的考查上具有可比性。可谓既精致精当,又精美精巧。可以看出命题者对试题的难度进行了合理把握。试题图文信息的呈现方式与设问风格也基本保持一致,其考核内容突出了地理核心技能的运用与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全卷地理试题设计切合各考区考生的实际,不仅难易程度适中,而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考核内容的结构比例也适当。 二、试题分析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一3题。

高考地理真题全国卷

、选择题:本题共 11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国卷I ) 图 1 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 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 3 题。 1. 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2.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 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 先河。至 1930 年,海德堡已成立了 6 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 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 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 4—5 题。 4. 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5. 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 产量大 B. 价格低 C. 款式新 D. 质量优 图 2 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脚杆, 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 但 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 题。 6.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标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远大于 2 000 毫米 B. 约为 2 000 毫米 C. 约为 210 毫米 D. 远小于 210 毫米 7.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 洪积扇 C. 河谷 D. 湖盆 8.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而 ( 右图 ) 。拍摄当日,这些杂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A.用地类型差异 B. 居民爱好差异 C. 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 不断刺 A. 市场营销成本 B. 原料成本 C. 劳动力成本 D. 设备成本 6-8

2012年安徽高考地理试题高清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解析 图7 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23-25题。 23. 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24.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水源 B. 市场 C. 土壤 D. 机械化 【答案】B 25.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①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②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 ③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密林④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孤立林 26.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27.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 28-29题。 28.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2011-2015新课标全国卷1-地理(附答案)讲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读图1,完成6~8题。 图1

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版全国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版全国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着的是()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图1 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读图2,完成6-7题。 图2 6.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图3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B.T0ˉ—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图4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图6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1高清Word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 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 D 防地震 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0 B T1 C T2 D T3 7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T3形成时期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 8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气多 D 两侧村庄多

全国卷高考文综试题地理部分全

绝密★启封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 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同一街道两侧,植被类型不一样,此处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景观规划相同,最可能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 3.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

2012地理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答案】1.B 2.A 3.D 【解析】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3. 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综合评析】 1.B2.A3.D[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了解和掌握。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粮食增长不可能是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我国科技发展快,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粮食在2004年以来连续增长主要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进程更快。太湖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其城市化进程快、水平高,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高品粮生产比重下降,城郊农业发展迅速,花卉、蔬菜、禽畜等产业发展快。河南省与黑龙江省相比,最主要的原因是黑龙江省人口少,所以粮食商品率高。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2012年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及答案(高清版)

2012年高考全国卷二地理试题(高清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吧、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读图2 ,完成6~7题

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汗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ˉ—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