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库附答案 (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库附答案 (1)

《民族理论》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

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2.《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的作者是:B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

3.《批判大汉族主义》一文的作者是:A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李维汉

4.《要使各民族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文的作者是:A A.邓小平B.胡耀邦C.江泽民D.胡锦涛

二、多项选择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原始公有制残余的有:ABC A.鄂伦春族B.傈僳族C.德昂族D.羌族

2.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不同政治制度的类型有:ABD A.盟旗制度B.家支制度C.民主制度D.土司制度

3.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因其语言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ACD A.汉藏语系B.乌尔都语系C.南亚语系D.阿尔泰语系

4.我国与周边国家接壤的跨界民族有:BCD

A.土族B.维吾尔族C.藏族D.朝鲜族

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首先提出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时间是 B

A、1912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15年

2、不同部落结成民族的主要因素是 A

A、物质关系和利益

B、共同反抗外来侵略

C、共同族源

D、共同心理认同

3、在民族六要素中,起基础作用的要素是 C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心理认同

4、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相当稳定性、历史连续性和持久性的要素是 A

A、共同心理认同

B、共同文化C共同生产方式D共同风俗习惯

5、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 A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

6、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与民族的 B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

7、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

C A、土家族B、赫哲族C、基诺族D、畲族

1.下列民族中哪个民族是新中国成立后更改族称的?B

A.普米族B.德昂族C.基诺族D.保安族

2.下列民族中哪个是国务院确认的第55个少数民族?C

A.门巴族B.珞巴族C.基诺族D.仫佬族

3.中国近现代“民族”一词的来源 B

A.中国自古固有的B.从国外引进的C.中国近代自造的D.从外文中译造的

4.中国古代历史上较多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A A.族类B.族种C.种类D.部类

5.在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翻译介绍西方的民族定义的是谁?A A.梁启超B.汪兆铭C.李大钊D.王明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民族基本特征的是C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血统D.共同风俗习惯

7.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提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的人是D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8.决定民族性质的属性是C

A.语言属性B.族体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

9.民族结构合理化、优化的标准在于C

A.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的关系长期稳定不变

B.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的关系经常变化

C.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D.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影响

10.下列有关民族素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民族素质就是民族成员的个体素质

B.民族素质不具有传承性

C.民族素质通过传承持续存在,基本不发生变异

D.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综合指标

11.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首先提出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时间是B

A.1912年B.1913年C.1914年D.1915年

12.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A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物属性D.特征属性

13. 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与民族的 B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物属性D.特征属性

14.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C

A.土家族

B.赫哲族

C.基诺族

D.畲族

15.中国古代“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B

A.西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16.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索伦族”更改为C

A.土家族

B.赫哲族

C.达斡尔族

D.畲族

17.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归化族”更改为C

A.土家族

B.赫哲族

C.俄罗斯族

D.塔吉克族

18.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崩龙族”更改为C

A.土家族

B.拉祜族

C.德昂族

D.畲族

19.斯大林在哪篇文章中提出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A

A、《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B、《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C、《论犹太人问题》

D、《崩得在党内的地位》

20.下列哪个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B

A.蒙古族

B.东乡族

C.裕固族

D.土族

21.下列哪个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佛教D

A.满族

B.东乡族

C.赫哲族

D.藏族

22.对民族发展起到精神纽带作用的因素是B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族源

D、共同心理认同

23.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比较稳定并最易于表露于外的民族特征是D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风俗习惯

24.原则上我国公民在年满多少岁时便不可以更改民族成分B

A.18岁

B.20岁

C.没有年龄限制

D.22岁

25.一个村集体要求更改民族成分应该报请哪一级民族工作部门审批B

A.县(自治县、县级市)B.地区(自治州、地级市)C.省(自治区、直辖市)D.国家民委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对民族发展起到精神纽带作用的因素是BCD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族源

D、共同心理认同

2、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比较稳定并表露于外的民族特征是AD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风俗习惯

1.以下选项属于民族基本特征的有ABC

A.共同语言B.共同文化C.共同心理认同D.共同血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命名少数民族名称时考虑了哪些称谓?ACD

A.自称B.泛称C.史称D.他称

3.下列少数民族名称中哪些是解放后改称的?BC

A.京族B.德昂族C.毛南族D.满族

4.下列少数民族名称中哪些是解放后改称的?BCD

A.朝鲜族B.俄罗斯族C.佤族D.壮族

5.下列哪些是民族识别的依据ABCD

A.民族特征B.民族源流C.民族意愿D.就近认同

6.民族六大特征理论的特点包括ABCD

A.内容丰富B.表述通俗C.归纳科学D.符合实际

7.民族基本属性包括ACD

A.民族生物属性B.民族精神属性C.民族自然属性D.民族社会属性

8.民族结构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经济结构B.人口结构C.文化结构D.阶级结构

9.民族结构特点有ACD

A.整体有机性B.相关同步性C.稳定静止性D.调控可塑性

10.民族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人口·身体素质B.思想·政治素质C.科学·文化素质D.知识·审美素质

11.民族素质特点有AB

A.群体性B.积淀性C.不可传承性D.单项指标性

12.下列有关民族结构和民族素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D

A.民族素质是民族结构的反映

B.民族结构更多地表现为有形的、外化的、运动的形式

C.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D.民族素质更多地表现为无形的、内在的、凝固的特质、能量

第二章民族发展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一般来说,民族形成的时间是 B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是 C

A、经济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域关系

D、利益关系

3、氏族与民族的根本区别是 B

A、经济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域关系

D、利益关系

4、在民族发展中,“同源异流”现象属于 B

A、民族组合

B、民族分化

C、民族自然同化

D、民族强迫同化

5、在民族发展中,“异源同流”现象属于 A

A、民族组合

B、民族分化

C、民族自然同化

D、民族强迫同化

1.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是D

A.氏族B.胞族C.部落D.民族

2.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是A

A.战争.暴力冲突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私有制的出现D.产品交换的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是A

A.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B.人类产生时

C.原始社会初期D.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

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是(A)的分离。

A.城市和乡村B.农业和手工业C.畜牧部落和其他部落

D.商人阶级和其他阶级

5.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是A

A.氏族-部落-民族B.胞族-氏族-民族

C.胞族-部落-民族D.部落-胞族-民族

6.(D)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人们共同体。

A.氏族B.胞族C.部落D.部落联盟

7.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B

A.从氏族发展成民族B.从部落发展成民族

C.从胞族发展成民族D.从部落联盟发展成民族

8.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下列哪些民族属于异源同流B

A.苗族B.回族C.瑶族D.畲族

9.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

D.经济发展

10.下列实体中哪些不属于人们共同体发展序列?C

A.氏族B.部落C.种族D.民族

11.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个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C

A.氏族B.部落C.民族D.种族

12.人类社会最初的民族是何时产生的?B

A.原始社会蒙昧时代高级阶段

B.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确立时期

C.阶级社会确立以后

D.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13.下列民族中哪个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典型的分化.组合形成的?D

A.藏族B.蒙古族C.日本大和民族D.美国美利坚民族

14.下列社会现象中最先消亡的是A

A.阶级消亡B.国家消亡C.民族消亡D.家庭消亡

15.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是C

A.经济关系B.血缘关系C.地域关系D.利益关系

16.从民族的自然属性来看,民族的发展是A

A.是民族的特征发展(或民族性的发展)

B.是民族的社会发展(或社会性的发展)

C.使民族人的发展(或人口生产的发展)

D.民族的物质发展

17.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内因A

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

18.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性,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是C

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

19.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最终导致民族特征.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的社会现象是D

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

20.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外因B

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民族结构D.民族素质

21.民族结构的核心要素是B

A.人口结构B.经济结构C.政治结构D.文化结构

22.世界各民族经过发展,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自行消失,这属于 B

A.民族组合B.民族消亡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

23.在民族发展中,下列表述哪一个和民族属性无关D

A.民族的发展既是社会的发展.又是自身的发展

B.民族的发展既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又是精神生产的发展

C.民族的发展是民族自身(人口生产)的发展

D.良好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加快发展的动因之一。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民族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途径是BCD

A、中国人式

B、希腊人式

C、罗马人式

D、德意志人式

2、部落的二重性是CD

A、血缘关系

B、地域关系

C、人们共同体形式

D、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CD

A、问题越来越多

B、矛盾越来越尖锐

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

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日益增多

4、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ABC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跳跃式发展

D、滞后式发展

1. 以血缘为纽带的是ABC

A.氏族B.部落C.胞族D.民族

2. 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是ABC

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出现

C.产品交换的发展D.军事冲突

3. 关于民族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

A.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过程

B.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过程

C.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

D.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

4. 原始社会末期三个重要的过渡是ABC

A.野蛮向文明的过渡

B.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

C.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

D.民族向国家的过渡

5.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的民族形成典型途径是BCD

A.易洛魁人式的途径

B.罗马人式的途径

C.德意志人式的途径

D.希腊人式的途径

6.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有ABC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

D.人口发展

7.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经济发展B.政治发展C.文化发展D.人口发展

8.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些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ABC

A.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9.下列关于民族与氏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

A.民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

B.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民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

D.氏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

10.民族素质包括ABCD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政治素质

C.心理意识素质

D.身体素质

11.下列属于影响民族发展的外部因素是CD

A.民族属性B.民族结构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

1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CD

A.问题越来越多

B.矛盾越来越尖锐

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

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日益增多

13.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可以实现民族的消亡ABC

A.民族同化B.民族分化C.民族融合D.民族组合

14.下列属于民族同化的特点是ABCD

A.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B.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

C.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

D.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

15.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是ABC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跳跃式发展D.飞跃式发展

1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和的区别是ABCD

A.发生的时间不同

B.发生的范围不同

C.发生的结果不同

D.实现的途径不同

17.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是ABCD

A.民族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关系

B.国家政权的性质

C.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及其建设

D.社会伦理

18.下列属于民族融合特点的是ABCD

A.民族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民族融合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C.民族融合将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

D.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辨证统一的结果

19.下列属于民族异态发展的表现是ABC

A.民族发展极度缓慢

B.民族发展停滞

C.民族出现暂时倒退

D.民族协调快速发展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一、单项选择

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D 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

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

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D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B

A.新中国的成立

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的开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

二、多项选择

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BCD

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

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BCD

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

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B

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

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

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

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BCD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BCD

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

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

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

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

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BCD

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

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

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BCD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

D.民族和谐

一、判断正误题(先判断,然后改错。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改错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

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正确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即可。每题10分。)

1、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含义及意义。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3分)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2)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4)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逐步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必然要求。(5)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6)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

第四章民族问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B )。

A、民族成员个人之间的关系

B、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C、民族整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D、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2、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C )。

A、民族矛盾

B、民族的社会原因

C、民族差异

D、民族交往

1.民族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这说明发展是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其中(B)是两个重要的平行发展过程。

A.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B.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D.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

2.民族的发展表现于诸多方面,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 ),它既是支撑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

A.社会政治发展B.社会文化发展C.社会经济发展D.军事发展

3.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民族人口的增长C.民族文化的传播D.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

A.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C.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间的民族关系

D.国家与民族地区形式表现出的民族关系

5.(D )是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A.民族分化B.民族同化C.民族歧视D.民族压迫

6.下列有关民族与阶级关系的看法中正确的是(B)

A.消灭民族压迫并不必然要消灭剥削制度

B.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范围内,民族压迫的内容比阶级压迫的内容广泛和复杂

C.民族压迫主要是由于民族差异性造成的而与阶级关系联系不大

D.阶级问题的存在时间要比民族问题的存在时间要长

7.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是(C )

A.民族分化B.民族组合C.民族差异D.民族融合

8.下列与民族特征有关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 )

A.民族的特征与特点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民族特征会像社会阶级关系和生产方式更替那样急剧迅速地变化

C.民族特征之间的差异问题可以用整齐划一的方法去解决

D.民族的特征仅在阶级社会存在并发生重要作用,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将不再起作用

9.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C)

A.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B.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

C.民族间的差异和发展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灭

D.各民族间在经济生活中还未实现共同富裕

10.(C)是最为直接和有力的社会组织、管理与调控系统,其运行直接影响各民族社会利益的多寡得失及至生存与发展。

A.非政府组织B.相关国际组织C.国家政权D.民间社会团体组织

1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的论述中正确是的(D )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完全消失

B.社会主义时期,在一定条件下尚存的阶级斗争并不会再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

C.社会主义时期,像私有制社会那种造成民族问题的许多社会因素依然存在

D.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已经消失,民族问题的性质和以往已经不同了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A )

A.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B.解决东部地区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问题

C.国家怎样向民族地区给予更多公共财政支持的问题

D.各民族间由于某些思想观念引起的现实的矛盾和纠纷

13.在民族问题上国内与国际问题交织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处理民族问题必须坚持(C )。

A.经济发展优先原则B.人权优先原则C.主权原则D.政治优先原则

14.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每个民族至少有代表(D )人参加。

A.5 人B.3人C.2人D.1人

15.在我国,凡人口在(B)以上的民族均有人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委员。

A.200万人B.100万人C.50万人D.10万人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事务专门机构叫做(C )

A.民族事务委员会B.民族宗教委员会C.民族委员会D.民族工作办公室

1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和思想保障就是(A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B.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ABC)

A、民族利益

B、民族权利c、民族发展问题D、民族矛盾问题

2、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ABCD)

A、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

B、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C、国家

1.民族问题的内涵包括:ABCD

A.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

B.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

C.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D.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2.民族问题产生的两个根源是(CD )

A.文化因素B.经济因素C.自然因素D.社会因素

3.从宏观的层面来看地,民族关系主要包括(BCD )

A.军事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文化关系

4.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CD)

A.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B.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C.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间的民族关系

D.国家与民族地区形式表现出的民族关系

5.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BC )

A.民族认同B.民族利益C.民族权利D.民族意识

6.民族与国家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ABC )

A.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

B.民族与国家长期相依而存

C.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民族将与国家一同消亡

7.要消灭民族压迫,就必须要首先消灭(CD)

A.民族组合B.民族同化C.剥削制度D.阶级压迫

8.下列有关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论点正确的有(ABC)

A.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社会原因

B.民族压迫是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的本质

C.要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问题就是民族问题9.在现实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往往表现为(ABCD)

A.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B.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C.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D.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10.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主要与(BCD)相关

A.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

B.民族的跨国分布

C.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D.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人权的关注与保护

11.在民族问题中,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BCD

A.必须优先解决经济利益问题

B.政治平等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C.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政治问题解决的基础

D.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相辅相成

12.为了使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时代,中国共产党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其中至少包括(ABD )等具体形式。

A.和平改革B.和平协商C.民族自治地方建设D.直接过渡

1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而(ABD )则是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代表表决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复兴的含义必须把握(BCD )

A.中华复兴主要指的是经济发展

B.中华复兴是相对于古代文明的繁荣昌盛而言

C.中华复兴是相对于近代中华文明衰落与中华民族危亡而言

D.中华复兴是针对文明发展的历史延续性而言。

三、判断改错(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改错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

错误。只有在阶级社会中才可以这么看。

第五章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

一、单项选择

1. 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个朝代?A A.秦朝B.汉朝C.元朝D.明朝

2.在少数民族爱国主义的史诗里,D 族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故事光辉灿烂。是18世纪我国民族史上一桩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史上罕见的悲壮义举。A.土家B.赫哲C.苗D.蒙古

3.19世纪70年代,B 族人口原有5000余人,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只剩300多人。

A.土家

B.赫哲

C.苗

D.布依

4.1840年以后,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成中的D 时期。

A.起源时期

B.孕育时期

C.自在发展时期

D.从自发到自觉的联合期

5.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邓恩铭是 B 族的。A.土家B.水C.苗D.布依

6.对西藏社会生活影响很大的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是在下列哪个朝代确定的?A

A.唐朝

B.元朝

C.西汉

D.清朝

7.吐蕃在下列哪个朝代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B

A.唐朝

B.元朝

C.西汉

D.清朝

二、多项选择

1.满族建立了统一全国将近三百年的清王朝,对祖国疆域的开拓和巩固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历史贡献:ABCD

A.统一台湾

B.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乱

C.对西藏的社会进行了改革

D.改土归流统一了西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

2.宋元明清时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与汉族的宋朝相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ABC

A.契丹族建立的辽朝

B.党项族建立的夏朝

C.女真族建立金朝

D.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3.新世纪新阶段各族公民要强化“四个认同”:ABCD

A.强化祖国认同,确立中国公民意识;

B.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树立民族整体意识;

C.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4.国家的安全不仅包括领土安全,还包括:ABCD

A.经济安全

B.文化安全

C.科技安全

D.国防安全

5.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的主权原则表现为:ABC

A.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排他的管辖权,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处理,他国不得插手;

B.在具体处理民族问题时政策法律、措施的独立权,不受他国的干预与制约;

C.在因民族问题引发冲突时的自卫权,对内外部势力借民族问题发难、对国家构成威胁时,有权采取必要的一切手段加以自卫。

D.对国外民族问题的干涉权,有权插手别国的民族事务

6.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1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

承的纽带,主要有ABC

A.国家的长期统一

B.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

C.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体戚与共关系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7.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ABCD

A.进行反动的舆论宣传,歪曲历史,混淆视听

B.建立恐怖组织,进行恐怖活动

C.三股势力内外勾结,相互支持、配合,共同进行破坏活动

D.制造事端以引起国际关注,寻求国际支持等

8.在反对分裂、渗透,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统一的斗争中,必须高举的旗帜。ABCD

A.坚定地维护国家的统一

B.坚定地维护民族的团结

C.坚定地维护法律的尊严

D.坚定地维护各族人民的利益

9.为什么说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ACD

A.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共同生存的基础

B.国家统一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

C.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的可靠保障

D.国家统一是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尊严的前提

10.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积极践行以下几点:ABCD

A.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继承和发扬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

B.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C.继承和发扬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D.继承和发扬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第六章中国各民族与国家统一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哪个朝代? A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

2、史传黄帝居于“昆仑之丘”,其祖先活动于羌戎民族居住的地方,那里是 D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陕甘宁一带

D、青藏高原东部

3、麦类的种植技术,首先产生于 B

A、新疆盆地

B、青藏高原

C、黄河流域

D、松嫩平原

4、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包括了各民族地区许多次英勇的反帝斗争,终于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彻底破产;并终于在 A 年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1911

B、1917

C、1919

D、1949

5、 B 族的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位代表之一。

A、土家

B、水

C、苗

D、布依

1. 从民族平等观念的形成过程看,民族平等观念是在 B 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

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C.封建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

D.无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2.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思想是在批判地吸取了A 的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之后的产物。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奴隶主阶级D.封建地主阶级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B 年合著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一文中,对唯心主义民族理论进行了批判。

A.1840 B.1844 C.1855 D.1848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合著的 C 一文中,对唯心主义民族理论进行了批判。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神圣家族,或对批判所作的批判》

C.《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5.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是在 C 一文中。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神圣家族,或对批判所作的批判》

C.《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D.《德意志意识形态》

6.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认为私有制是造成民族剥削和压迫关系的制度根源,马恩曾在 C 一文中提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A.《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共产党宣言》

D.《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7.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与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根本区别在于 A 。

A.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

B.主张和坚持一切民族的平等

C.主张和坚持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

D.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8.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具有特定的阶级内容,其核心是 A 。

A.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

B.同一民族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团结

C.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团结

D.同一民族的无产阶级的团结

9. 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 A 。

A.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B.奴隶主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C.封建地主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D.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10.国家制定了少数民族节日放假制度,建立了每 D 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制度。

A.2年B.3年C.4年D.5年

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 C 年举办一次。

A.2年B.3年C.4年D.5年

12. 《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者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是在 B 年颁布的。

A.1950 B.1951 C.1978 D.1979

13.权利和义务最根本的区别是 A 。

A.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B.权利必须享受,义务可以放弃

C.权利具有广泛性,义务不具有广泛性

D.义务具有广泛性,权利不具有广泛性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满族建立了一统全国将近三百年的清王朝,对祖国疆域的开拓和巩固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历史贡献:ABCD

A、统一台湾

B、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乱

C、对西藏的社会进行了改革

D、统一了西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

2、新世纪新阶段各族公民要强化“四个认同”:ABCD

A、强化祖国认同,确立中国公民意识;

B、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树立民族整体意识;

C、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3、国家的安全不仅包括领土安全、国防安全,还包括:ABC

A、经济安全

B、文化安全

C、科技安全

D、家庭安全

4、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的主权原则表现为:ABC

A、对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排他的管辖权,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处理,他国不得插手;

B、在具体处理民族问题时政策法律、措施的独立权,不受他国的干预与制约;

C、在因民族问题引发冲突时的自卫权,对内外部势力借民族问题发难、对国家构成威胁时,有权采取必

要的一切手段加以自卫。

D、对国外民族问题的干涉权,有权插手别国的民族事务

5、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ABCD

A、进行反动的舆论宣传,歪曲历史,混淆视听

B、建立恐怖组织,进行恐怖活动

C、三股势力内外勾结,相互支持、配合,共同进行破坏活动

D、制造事端以引起国际关注,寻求国际支持等

1.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有ACD 。

A.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

B.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平等,不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

C.主张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

D.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2. 新中国民族平等的含义有ABD 。

A.作为权利主体的各民族一律平等

B.法律面前各民族一律平等

C.允许少数民族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D.在社会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发展方面给予特殊帮助

3.民族平等的意义包括BCD 。

A.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B.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

C.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D.民族平等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标准

4.联合国关于种族和种族关系的三个公约反映了民族平等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这三个公约是ACD 。

A.《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B.《防范种族歧视、种族灭绝公约》

C.《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

D.《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5.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一般原则包括BC 。

A.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法律原则

B.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普遍原则

C.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特殊原则

D.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行政原则

6. 我国法律保障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权益,其中包括BCD 。

A.允许各民族公民进行各种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B.允许民族地区享受国家在税收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

C.允许各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D.允许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

7. 我国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经济权利包括ABD 。

A.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的权利

B.民族自治地方在对外经济贸易中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权利

C.民族自治地方无条件地要求上级财政进行照顾的权利

D.民族自治地方为国家生态平衡做出贡献的,国家给予一定利益补偿的权利

8.我国对少数民族平等权益的保障机制具体包括ABC 。

A.政策保障B.司法保障C.行政保障D.立法保障

9.1979年以后,为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我国采取了多项行动,其中包括BCD 。

A.“上去下来”B.“对口支援”C.“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专项行动”D.“兴边富民行动”

10.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存在着以下权益关系ABC 。

A.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权益

B.作为民族成员的公民个体之间的平等权益

C.民族的集体权益与作为民族成员的公民个体之间的平等权益

D.民族的集体权益与作为民族成员的公民个体之间的不平等权益

11.用法律手段调整民族关系,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ABC 。

A.强化各民族公民的法律意识

B.自觉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强化法制观念、依法办事

D.使用所有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判断正误(每题2分。)

1、国家利益是各民族利益的根本所在,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对

2、维护祖国的荣誉,还包括去努力赢得祖国的荣誉。对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对

4、利用民族问题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打开缺口,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是国外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

透、和平演变、干涉威胁的主要手段。对

5、我国的民族问题不仅是我国的内部事务,欢迎一切外部势力帮助我国解决民族问题。错四、判断改错(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改错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台湾本是中国领土,荷兰殖民者趁明王朝衰落之机侵占,郑成功将其收复。郑成功逝世后,其子郑经割据。郑经死后,台湾政局不稳,人心惶惑无定。乾隆收复了台湾,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和建设。

2、从康熙起,历经雍正到乾隆的70年间,清王朝先后在新疆进行了多次捍卫国家统一的战争,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进一步巩固了新疆的统一局面。

3、夏、商、周三族到西周时已有了共同的族称,共同的地域观念,共同的祖先观念,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模式,已具备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经春秋战国的民族大迁徙与大溶合,已由多元的原始族群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华夏民族共同体。

4、当西方许多国家还在中世纪农奴制的时候,我们已进入封建社会繁荣阶段,被称为“天朝”的统一祖国声名远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尊严,这种尊严又成为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精神力量。

5、我国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相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共有邻国13个,陆地边界线22000多公里。维护国家安全就必须是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让,边疆应成为铁壁铜墙。

1、错,将乾隆改成康熙

2、

3、

4、对

5、错,邻国15个

五、判断并说明理由(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民族问题的国际关注或者来自邻国,或者来自大国,或者来自国际组织。邻国或者大国的关注,直接代表着关注国的国家利益、立场。国际组织的关注,往往是在某些大国操纵下发生的,因而也往往是代表一些拥有话语权的国家的利益、立场。

2、国内任何民族、任何公民的正当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国家在具体实现这种保护的同时也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因此,公民个人和民族单元的利益就是国家利益。

3、19世纪70年代,赫哲族人口原有5000余人,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赫哲族只剩300多人。

4、“国际干预”往往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进行,但这种干预并非是对人道主义危机的合法与正当的解决之道。

5、国家主权可能在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可能在错误处理民族问题中受到削弱,甚至完全丧失,我们应顺其自然。

1、对。由于一些国家的利己行为,国际关注往往加剧他国内乱,不仅未能有效地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人权,反而导致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2、错。国内任何民族、任何公民的正当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国家在具体实现这种保护的同时也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但是,无论公民个人还是国内民族单元,都不是国家的全体。因此,公民个人和民族单元的利益都只是国家的局部利益。由各民族共同利益构成的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3、对。说明侵略战争对我国民族的伤害,也说明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安全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4、对。实际上,“国际干预”有时能收到一些客观效果,合法的干预是需要的,但有时却成为西方大国借以干涉他国内政、谋取政治军事利益的一种手段,因而适得其反。无论是对国际秩序的稳定,还是对被干涉国的利益,都有着负面影响,有的甚至造成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很多时候,西方式的“人道主义干预”违背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那些不尊重国家主权的强制干预,不仅不能解决事端、缓和冲突,反而大大激化矛盾,使局势火上浇油,致使世界民族问题更加复杂化,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不安。这些也说明坚持民族问题是一国的内部事务,说明坚持在民族问题上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5、错。国家主权可能在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可能在错误处理民族问题中受到削弱,甚至完全丧失。我们必须在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和捍卫国家的主权。

第七章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D

A、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B、工人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C、封建社会的一般平等观

D、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2、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主张相类似的事物应该受到相类似的对待,不相同的事物应该依据它们的不同而予

以不相同的对待思想家是: C

A、伯纳狄克特·斯宾诺莎

B、约翰·利尔本

C、亚里士多德

D、让·雅克·卢梭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合著的 B 一文中,指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

其他民族”,明确表达了民族平等的思想。

A、《世界人权宣言》

B、《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C、《独立宣言》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4、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 D 革命的产物。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5、在当代中国,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只有 A 才能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只有实现各民

族的平等,国家才能长期稳定和发展。

A、发展

B、和谐

C、团结

D、互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C

A.1979年

B.1952年

C.1984年

D.1956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A

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B

A.124个

B.155个

C.125个

D.145个

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B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A

A.44个

B.45个

C.46个

D.47个

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C

A.民族乡

B.民族镇

C.自治县

D.自治市

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B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D

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D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民族平等作为一个历史概念,由于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党对它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要求,民族平等在实

践中具有:BD

A、民族性

B、时代性

C、文化性

D、阶级性

2、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AB

A、私有制

B、阶级

C、民族

D、生产力

3、通过立法程序确认民族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其内容主要体现在:AB

A、权利的授予

B、防止权利被侵害

C、义务的授予

D、防止义务被侵害

4、经济权利包括:ABCD

A、各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经济的权利

B、少数民族享有国家赋予的经济发展方面的权利

C、少数民族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的权利

D、少数民族公民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的权利

5、法律确定的我国少数民族所拥有的平等权利包括:ABCD

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文化权利

D、接受教育权利等

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ABC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

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

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

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ABC

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自治地方内部民族关系

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ABC

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

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繁荣

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BCD

A.盟旗

B.自治区

C.自治州

D.自治县

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BCD

A.民族成份

B.民族分布

C.民族关系

D.历史状况

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ABD

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

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

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

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D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

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

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ABCD

A.理论依据

B.实践依据

C.国情依据

D.民族特点

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同ACD

A.两国历史不同

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

C.民族分布不同

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

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ABD

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

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

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

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ABCD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事务的权利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由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

决定、命令和指示,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D.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应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外,对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税

收,经自治区或省批准,自治机关可实行减税或免税。三、判断正误(每题2分。)

1、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对

2、民族平等观念是无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错

3、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赋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对

4、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对

5、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对

四、判断改错(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改错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民族平等的口号是在无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伴随着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并且与通过民族运动力图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直接相关。

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思想是在批判地吸取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之后的产物。

3、资产阶级的民主仅仅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他们的平等是在承认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的合理性前提下而言的,而私有制这种所有制关系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

4、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一切其他权利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5、民族的平等权利包括了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在实践中,民族的集体权利和民族成员的个人权利往往是各自独立的。

1、错误。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民族平等的口号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并且与通过民族运动力图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直接相关。

2、错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思想是在批判地吸取了资产阶级的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之后的产物。

3、4、正确。

5、错误。民族的平等权利包括了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在实践中,民族的集体权利和民族成员的个人权利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集体权利往往要落实在个体身上,要通过公民个人的权利表现出来。比如:选举中按民族成分确定代表名额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国家法律对各民族的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都给予了充分的保护

五、判断并说明理由(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民族的平等权利包括了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

2、民族之间客观存在的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本身就是民族不平等的表现。

3、平等与平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5、平等的结果要求平等的机会。

1、正确。在实践中,民族的集体权利和民族成员的个人权利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集体权利往往要落实在个体身上,要通过公民个人的权利表现出来。比如:选举中按民族成分确定代表名额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国家法律对各民族的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都给予了充分的保护。

2、错误。民族之间客观存在的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本身都并不是民族不平等的表现。但是,这些差异和差距却可以成为产生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尤其是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如果长期不能够解决,这不但会成为民族之间不满和摩擦的根源,而且也将阻碍民族平等的真正实现。

3、正确。平均意味着对于不同的客体无视其条件,不加区别地要求绝对等同,强调结果的绝对一致。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平均主义作为一种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小农经济有密切的联系。

4、正确。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他离不开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和互助的良好关系。

5、错误。事实上的平等与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存在着种种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平等的结果,就不能只停留和满足于形式的平等,有时需要采取不平等的手段实现平等,即平等的结果往往要求不平等的机会。

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C

A、1979年

B、1952年

C、1984年

D、1956年

2、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 B

A、124个

B、155个

C、125个

D、145个

3、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 B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4、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 A

A、44个

B、45个

C、46个

D、47个

5、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 B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6、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A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ABC

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自治地方内部民族关系

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

2、建立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ABC

A、维护祖国统一

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

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3、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BCD

A、盟旗

B、自治区

C、自治州

D、自治县

4、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BCD

A、民族成份

B、民族分布

C、民族关系

D、历史状况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ABCD

A、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的结合

B、自治机关的“二重性、民族化”

C、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

D、民族自治权的广泛性

6、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D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

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

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我国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错误。我国的我国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

治州、自治县三级。

2、选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错误。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

3、“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错误。“散居少数民族”还指居住在自治地方

内,但未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

4、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错误。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应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来

担任,但不能排斥使用其他民族的干部。

5、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错误。只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6、汉族公民可以担任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职务。正确。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

主义制度,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目前我国共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另外有将

近1200个民族乡。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已经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目前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

的64%左右,自治地方人口占全国的13%左右。正确。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即可。每题10分。)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含义?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任何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只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应遵循和体现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民主原则;(2)平等原则;(3)法制原则;(4)实事求是原则(5)团结统一原则(6)发展繁荣原则。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方面?

(1)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2)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3)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4)自治机关的二重性。(5)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1)建立自治地方;(2)设立自治机关;(3)行使自治权利;(4)自治机关的民族化。(每个要点各2.5分)

5、如何看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如何看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民族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4)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每个要点各2分)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1)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2)改变了民族关系的旧面貌,实现了民族团结。(3)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4)调动了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每个要点各2.5分)

第九章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 D

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

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 D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 B

A、新中国的成立

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BCD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文化领域

D、思想领域

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BCD

A、利益

B、权利

C、意识

D、情感

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B

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

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

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

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BCD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BCD

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

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

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

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

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BCD

A、民族分裂势力

B、宗教极端势力

C、暴力恐怖势力

D、民族主义

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互助

D、民族和谐

三、判断正误(每题2分。)

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对

2、“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对

3、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错

四、判断并说明理由(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错误。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若不涉及民族性的

内容,那么只能说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只有当两个民族在交往的时候涉及了民族性的内容,那么才可以

说属于民族关系的范畴。

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错误。新中国成立后,阶级压迫和民族

压迫制度还没有很快被推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尚未建立。当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才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形成。

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负面因素有哪些?

(1)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2)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3)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4)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5)民族分裂势力的影响;(6)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7)暴力恐怖势力的影响。

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哪些?

社会主义民族平等的本质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民族互助;(4)民族和谐。(每个要点2分,对每个要点作简单分析2分)

第十章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

A、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各民族一律平等

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B

A、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族素质

B、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C、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资源开发

D、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国家统一

1. A 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2.新世纪新阶段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其精神实质是:A A.要进一步凝聚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B.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C.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

D.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 B

A.民族分裂运动的挑战

B.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强经济、文化发展

C.民族关系不协调、民族冲突频频发生

D.阶级矛盾

4.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B 的钾盐占全国的90%以上。

A.宁夏B.青海C.新疆D.内蒙古

5. A 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展开。

A.2000年B.1999年C.2003年D.1998年

6.西部地区包括我国 B 个省、市、自治区

A.11 B.12 C.13 D.14

7.我党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D.民族和谐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西部大开发地理范围包括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即,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重庆市和ABCDE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E、宁夏回族自治区

F、山西省

2、地处东、中部但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待遇三个自治州是ABC

A、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B、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C、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D、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3、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有ACD

A、西气东输

B、三峡工程

C、青藏铁路

D、西电东送

E、沿边开放

1.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AB

A.共同团结奋斗B.共同繁荣发展C.发展民族经济D.提高民族素质

2.胡锦涛同志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AB

A.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

B.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来

C.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D.切实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ABCD

A.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是现阶段中国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

C.是缩小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需要

D.是缩小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需要

4.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支持,需要:ACD

A.坚持以政策性投入与商业性投入相结合的原则

B.坚持以商业性投入为主的原则

C.坚持以政策性投入为主的原则

D.支持民族地区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5.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的中心任务是:ABC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破除一切阻碍和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

D.破除一切阻碍和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政治体制

6.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内蒙古的AB 占全国的90%以上。

A.稀土B.铌C.钾盐D.煤

7.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包括:ABC

A.建立了以资源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B.建立了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的现代综合农业体系;

C.建立了以铁路为骨架,以公路为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D.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局面

三、判断正误题(先判断,然后改错。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改错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错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如,内蒙古的稀土、铌占全国的90%以上,青海的钾盐也占全国的90%以上,贵州、广西的铝土矿占全国的30%以上,新疆、内蒙古的煤炭远景储量分别占全国的第一、第二位。

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正确。

3、正确。

第十一章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族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少数民族使用语言种类达到 C 种以上。

A.60 B.70 C.80 D.90

2.“锅庄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A

A.土家族B.藏族C.傣族D.汉族

3.改革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所坚持的原则是:A

A.群众自愿的原则B.政府指导的原则C.坚定不变的原则D.应该改变的原则

4.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是:C

A.坚持改革B.扩大开放C.提高教育D.发展经济

5.《玛纳斯》是哪个民族的史诗:C

A.塔吉克族B.维吾尔族C.柯尔克孜族D.蒙古族

6.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哪年举办的?D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7.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隔几年举办一次?C

A.2年B.3年C.4年D.5年

8.以下不属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是:C

A.婚嫁B.丧葬C.语言D.节庆

9.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是:B

A.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B.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C.各民族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改革民族风俗习惯

D.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容改革和侵犯

10.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是:A

A.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B.各民族都有使用或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C.各民族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改革本民族语言文字

D.各民族语言文字不容更改

11.我国哪部法律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开创我国数学史上微积分学研究先声的是:A

A.清代蒙古族明安图

13.对文化遗产提出了真实性、情感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四个方面的是:B

A.《世界自然遗产公约》B.《世界文化遗产公约》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家民委规划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五种丛书的是D

A.《中国少数民族简史》B.《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C.《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D.《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情节严重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

A.一B.二C.三D.四

16.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 C 。

A.少数民族语言文字B.当地通用的一种语言文字

C.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D.汉语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被称为蒙古三大历史文学名著的是:BCD

A.《蒙古史》B.《蒙古秘史》C.《蒙古黄金史》D.《蒙古源流》

2.以下被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是:ABC

A.《格萨尔王》B.《江格尔》C.《玛纳斯》D.《福乐智慧》

3.各少数民族对我国民族传统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哪几部是藏族医典:AD A.《四部医典》B.《脉诀》C.《药王经》D.《晶珠本草》

4.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B.既保护又创新的原则

C.着眼整体的原则D.放眼世界的原则

5.目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基本通用汉语的是哪些民族?AB

A.满族B.回族C.壮族D.苗族

6.建国后,我国本着与的原则为一些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AC

A.自愿自择B.国家安排C.有利于本民族发展D.有利于国家整体社会发展

7.为什么说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途径ABCD

A.教育是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B.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C.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民族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需要

8.以下哪些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ABCD

A.民族性B.群众性C.历史性D.地域性

9.下列几项中哪些属于我们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内容?ABC

A.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B.各民族都有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C.各民族都有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D.各民族都要抛弃自己原有的风俗习惯,选择他民族新的风俗习惯。

10.下列几项中哪些属于我们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内容?AB

A.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B.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C.各民族都有随着时代发展必须改革自己的语言文字的义务

D.各民族都有随着时代发展必须学习汉语汉文的义务

一、多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现有国家民委直属高等院校6所,即,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和ABCD

A、中央民族大学

B、中南民族大学

C、西南民族大学

D、西北民族大学

E、云南民族大学

2、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在世界享有很高荣誉的史诗是我国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的。ABC

A、《格萨尔王》

B、《江格尔》

C、《玛纳斯》

D、《四部医典》

E、《饮膳正要》

3、《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以及民间长诗《阿诗玛》、叙事诗《召树屯》、《望夫云》等,在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它们是以下民族的智慧结晶。ABCD

A、白族

B、彝族

C、傣族

D、维吾尔族

E、满族

4、少数民族热情奔放,舞蹈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如,“锅庄舞”、“孔雀舞”、“摆手舞”、“盅碗舞”等。它们分别是以下民族的人民群众所创作。ABCF

A、土家族

B、藏族

C、傣族

D、汉族

E、俄罗斯族

F、蒙古族

5、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大约在唐宋时期。我国共有10个民族中的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是东乡族、保安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和BCDE

A、土族

B、维吾尔族

C、哈萨克族

D、回族

E、撒拉族

6、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完成了五种少数民族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这五种少数民族丛书是ABCDE

A、《中国少数民族》

B、《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

C、《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

D、《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E、《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F、《中国民族理论新编》

7、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活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是增强各族群众体质的重要内容。如ABCDEFG

A、抢花炮

B、珍珠球

C、毽球

D、摔跤

E、秋千

F、射弩

G、打陀螺H、羽毛球I、网球

二、判断正误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3、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有12.4亿多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少数民族人口共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有一个:壮族。

4、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5、我国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和政策。

1、正确。

2、正确。

3、错误。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有12.4亿多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少数民族人口共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有两个:壮族和满族。

4、正确。

5、错误。我国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和政策。

第十二章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资源开发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B)

A、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C、巩固民族关系

D、加强民族团结

2、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A)

A、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B、巩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

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教事业

D、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

3. A 年,延安民族学院创办,成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摇篮。A.1941年B.1942年C.1943年D.1944年

4. B 年,政务院召开会议,决定创建中央民族学院。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5.目前我国共有民族院校 B 所

A.12所B.13所C.14所D.15所

6.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C ”

A.主任B.副主任C.主任或副主任D.所有正职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新时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导方针是(ABCD)。

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2.下列人员中,哪些属于建党初期参加革命并加入党组织的优秀少数民族成员:ABCD

A.邓恩铭B.马骏C.张伯简D.乌兰夫

3.下列哪些民族院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ABC

A.西北第二民族学院B.大连民族学院

C.湖北民族学院D.贵州民族学院

4.下列哪些民族类高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建立的:BCD

A.西藏民族学院B.广西民族学院

C.广东民族学院D.云南民族学院

5.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该方案确定的原则有:BD

A.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

B.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辅

C.以培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主,普通政治干部为辅

D.既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

6.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干部培养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它包括:ABCD

A.相关的正规院校

B.各民族院校民族干部培训班

C.党校、团校、干部院校等培训机构

D.社会办学培训机构

7.民族干部具有的基本政治业务素质应包括:ABCD

A.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政治方向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刻苦学习、勤奋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D.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三、判断改错(先判断,然后改错。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改错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路线是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

3、少数民族干部的革命化是指“德才兼备”中之“才”。

1、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2、正确。

3、错误。少数民族干部的革命化是指“德才兼备”中之“德”。

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 A )1、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侧重依据于民族的。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物属性D.特征属性

( C )2、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B.赫哲族C.基诺族D.畲族

( C ) 3、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是。

A、民族矛盾

B、民族的社会原因

C、民族差异

D、民族交往

( A )4、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

( B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位代表之一邓恩铭是属于。

A、土家族

B、水族

C、苗族

D、布依族

( D )6、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

A、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B、工人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C、封建社会的一般平等观

D、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 C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A、1979年

B、1952年

C、1984年

D、1956年

( B )8、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

A、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C、巩固民族关系

D、加强民族团结

( A )9、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

A、44个

B、45个

C、46个

D、47个

( B )10、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BCD )1、民族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途径是。

A、中国人式

B、希腊人式

C、罗马人式

D、德意志人式

E、美利坚人式(BCDE)2、除东乡族、保安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等外,以下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

A、土族

B、维吾尔族

C、哈萨克族

D、回族

E、撒拉族

(ABCD)3、清王朝在开拓和巩固祖国疆域上的历史贡献为。

A、统一台湾

B、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乱C对西藏的社会进行了改革D、统一了西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E、设立行省制度

(ABCDE)4、法律确定的我国少数民族所拥有的平等权利包括。

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文化权利

D、接受教育权利等

E、社会保障权利(ABC )5、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在世界享有很高荣誉的少数民族的史诗是。

A、《格萨尔王》

B、《江格尔》

C、《玛纳斯》

D、《阿诗玛》

E、《黑白之战》

三、判断正误题(在括号内填写“正确”或“错误”即可,每题1分,共10分)

(错误)1、中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

(错误)2、有了人类就有了民族。

(错误)3、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

(错误)4、民族平等观念是无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

(错误)5、我国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

(正确)6、“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正确)7、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路线是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

(错误)8、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错误)9、“同源异流”属于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错误)10、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