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贮蓄莅.临(lì)莫不关心畏罪潜.逃(quán)

B.静谧蜷.伏(quán)怪诞不经天涯海角.(jiǎo)

C.羞怯缥缈.(miǎo)眉开眼笑神采奕奕.( yì)

D.怂恿酬.劳(chóu)哄堂大笑参差.不齐(c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小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

....的,更增添了节日欢快的氛围。

B.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C.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

D.一些日用品的广告与实际效果大相径庭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命运之神给他的第一个惊喜首先是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

B.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我爱读书”,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C.提高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文化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D.同学们用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议程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 QQ 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A.②①⑤④③B.②⑤④③①C.③①④②⑤D.③①⑤②④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举世瞩目的风云人物。当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统先生不无感慨地表示:这完全得益于中学时代的一次总统模拟活动。。A.从小立大志,定能从此走向辉煌。

B.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实在重要。

C.要想把理想变为现实,就一定要经历生活的磨难。

D.多方面开展模仿活动,对人的成长不无裨益。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①

唐?王建

中庭②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① 郎中:官名。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6.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钱氏据①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②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③,便实钉④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⑤,六幕相联如胠箧⑥,人履其板,六幕相持⑦,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注释:①据:统治。②贻:赠送财物之意。③讫(qì):完毕,终了。④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⑤弥束:全部紧束⑥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⑦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相持:互相支撑。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乃以瓦/布之B.密使其妻/见喻浩之妻

C.但/逐层布板讫D.人/皆伏其精练

9.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患.其塔动:(2)故.如此: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1.“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12.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评价。

四、句子默写

1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2)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6)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15.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16.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17.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18.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第⑥段“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爱如山路十八弯

①她一直比较倔强。倔强,是她用来对付父亲的。她的父亲,是个军人,军人的作风,让他脸上的威严总是多于温和。

②小时,她曾试图用她的优秀瓦解父亲脸上的威严,她努力做着好孩子,礼貌懂事。当她把一张一张的奖状捧至父亲跟前时,她难掩内心的激动,脸上有飞扬的得意。然而父亲只是淡淡看一眼,说,还要继续努力。

③如此的不在意,深深刺痛了她。她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亲亲生的。她跑去问母亲,母亲抚抚她的头说:“怎么会呢?生你的时候,你爸一高兴,从不喝酒的人,喝掉半斤

二锅头呢。”

④回头看父亲,父亲不动声色在翻一份报,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爱她的人。这以后,她总跟父亲对着干,惹得父亲对她频频发火。她不吭声,倔强地看着父亲,最终,是父亲先叹一口气,转身而去,脚步蹒跚。

⑤高中分文理科时,父亲建议她学文,那是她的特长。她偏偏选了学理。大学填报志愿时,父亲要她填师范专业,照父亲的想法,女孩子做老师,是最理想的了,安静又安全。她偏不,而是填了建筑专业,气得父亲干瞪眼。大学毕业那年,她有心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如果父亲很温和地劝她留下,她一定会留下。但父亲没有。她一气之下,跑到千山万水外去了。

⑥一个人在外拼搏,很难。举目的陌生,更是让心多了几层寒冷。好在公司看大门的张伯,总对她关怀备至。下雨天他会为她送伞,家里做了好吃的,他会用半旧的饭盒装着,给她带了来。她好奇地问张伯:怎么对我这么好?张伯笑笑说:你像我女儿啊,我也有个这么大的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呢。那一刻,她想到父亲,心,突然很疼很疼。

⑦那日,张伯过生日,喊她去他家吃饭。在张伯家,她受到张伯老两口最热情的接待。她陪他们一起包饺子,热热乎乎像一家人了。吃饭时,张伯一高兴,喝多了,对她说:丫头,你有一个好爸爸啊,他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打来,拜托我要好好照顾你,说你性格倔,怕你吃亏呐。什么时候他来看你了,我一定要和他喝两盅。

⑧她的惊奇无以复加:“你怎么认识我爸?”张伯摇摇头呵呵乐了,说:也只是电话里认识,还没见过面呢。一个真相,让她的心,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张伯,竟是父亲战友的朋友的朋友。

⑨原来,山路十八弯,通向的是一个叫爱的地方。千万重山水,也阻隔不了一个父亲的爱。

19.请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0.文章开篇说“倔强,是她用来对付父亲的”,请简要概括表现她“倔强”的具体事件。

21.“当她把一张一张的奖状捧至父亲跟前时”,父亲为什么“只是淡淡看一眼,说,还要继续努力”?

22.“一个真相,让她的心,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这句话的“真相”是什么?23.请赏析题目“爱如山路十八弯”的含义和作用。

六、名著阅读

24.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

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七、作文

25.题目:怀念秋天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少于55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莫不关心——漠不关心,潜——qián;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A.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使用正确;

B.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使用正确;

C.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D.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使用正确;

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A.语义重复,应删去“第一个”或“首先”;

B.成分残缺,应在“我爱读书”后面加“的活动”;

C.语序不当,应把“培养”和“提高”调换位置;

故选D。

【点睛】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4.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这段话围绕“微信”展开,③句引入话题,可作为起始句;①⑤句举例证明“新功能”如何使人眼前一亮,①在⑤前;②④句评价“微信”意义,“这一切”可作为总结句,所以④在②后。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①⑤②④。

故答案为D。

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上句“这完全得益于中学时代的一次总统模拟活动”表达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故选B。

6.C

7.D

【解析】

【分析】

6.本题是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第三句中的“人尽望”是指人望月,即人都在赏月,不是说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故选C。

7.D.“元宵佳节望月”表述错误,全诗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故选D。

8.A

9.(1)担忧,忧虑(2)所以

10.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11.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12.匠师的虚心好学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要面子,不敢(不愿)亲自去请教,这是他欠缺的地方。

【解析】

8.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乃以瓦布之”意为: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根据句意:“以瓦布之”句意完整,结构清晰,不能分开,故句子断为:乃/以瓦布之。故选A。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患其塔动”意思是:忧虑它晃动,由此可判断:患,

担忧,忧虑;“故如此”意思是:所以才这样,由此可判断:故,所以。

点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1)重点词语:如,按照;遂,于是、就。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11.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根据“此易耳”可判断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很简单,他胸有成竹;如此简单的问题匠师却无法解决,所以“笑”还有对匠师嘲笑的意味。

1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可以看出匠师想知道塔动的原因,是虚心好学的,这一点是可取的;但他自己不去而是“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又表现出了他的好面子,这一点不可取。

出处:《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朝代:宋

参考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忧虑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13.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我寄愁心与明月风正一帆悬何当共剪西窗烛人

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类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茂、萧、瑟、烛、愠、博、笃”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14.本文主要讲了: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终于倒下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苦心,他要跟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15.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6.母亲说“好好儿活”--母子两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17.照应前文,含蓄地揭示了主题。从烂漫的菊花中,记起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18.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意近即可)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本文叙述了“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病重的母亲为了鼓励“我”,想推“我”去北海看花,最终未能成行便已去世的事情,歌颂了母亲伟大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全文的中心事件,就是母亲想带我去看花,以此来帮“我”赶走心灵深处的阴霾,给“我”以鼓励,因此“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从而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明白母爱,因此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16.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结合第①段语境,我在自暴自弃的时候,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不希望儿子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也流露出自己也要坚强活着的意思,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第⑥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是在母亲去世后,我终于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为了母亲,我和妹妹都要坚强地活下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

17.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照应了开头“听说北海的花都开

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含蓄的表达出我重拾生活的信心这一主题;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一直想办法让我走出阴影,带我看花是想让“我”散心,结尾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

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明了“我”在烂漫的菊花中,记起了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18.本题是对补写人物心理的考查。首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文中母亲一直想帮“我”走出疾病的阴影,想让“我”好好的活下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后面没有说完的话应是表达对儿子女儿能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和期盼,作答时要用母亲的口吻,语言要通顺。

19.概括了父亲的特点——威严,引出下文“她”和父亲之间的“斗争”。

20.①高中分文理科时,偏选理科。②填报志愿时,偏填建筑专业。③毕业选择时,偏选外地工作。

21.看到女儿的成绩父亲内心是高兴的,要她继续努力是希望她不要骄傲。

22.张伯一向对我关怀备至是受了父亲的拜托。

23.父爱就像这山路一样的曲折含蓄、绵长、幽远,让人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伟大。点明了文章中心。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她的父亲,是个军人,军人的作风,让他脸上的威严总是多于温和”写出了父亲威严的特点,“她一直比较倔强。倔强,是她用来对付父亲的”表明了“她”倔强的原因,为下文“她”处处和父亲作对做了铺垫,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睛:用在记叙文开头的句子起到如下作用: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根据5段“高中分文理科时,父亲建议她学文,那是她的特长,她偏偏选了学理”“大学填报志愿时,父亲要她填师范专业,照父亲的想法,女孩子做老师,是最理想的了,安静又安全。她偏不,而是填了建筑专业,气得父亲干瞪眼”“大学毕业那年”“她一气之下,跑到千山万水外去了”等关键语句即可概括出答案。

2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从全文看,父亲爱女儿爱的深沉,对女儿的表现不予大力表扬,

是为了女儿不骄傲,能继续努力进步。

2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语境“他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打来,拜托我要好好照顾你”“也只是电话里认识,还没见过面呢”“张伯,竟是父亲战友的朋友的朋友”可知张伯对我关怀备至是因为父亲千方百计找到张伯拜托他照顾女儿。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和作用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含义方面:“爱”点明了父亲对“我”的爱,“如山路十八弯”指父亲曲折的找到张伯并拜托他照顾“我”,表明了父爱的深沉和绵长。作用方面:“爱如山路十八弯”运用了比喻,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生动形象的点明了“父爱深沉”这一主旨。

24.示例:

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②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做此类题要注意扩大阅读量,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了解作者、作品内容、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阅读名著不能只停留在了解名著内容的表面上,更要深入探究其主题和现实意义。本题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围绕“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梳理有关情节,谈阅读感受即可。如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25.参考例文:

怀念秋天

又一片枯叶飘了下来,又一丝思念涌了出来,又是一个令人怀念的金秋。

打开记忆的窗户,一幅幅画面如同电影一般从眼前展现,在那温暖的教室里,留下了我

和她一起共同探讨问题的身影,滴下了我们一起共同拼搏的汗水,泥泞的小路上,留下了我和她肩并肩走过的身影,一个个深深的脚印印在了路上。关闭窗户,脸上已挂满了的泪水。

那个秋天,树上的叶子又落了一大片,那沉闷的天气,仿佛在预兆着什么。踏进教室,来到她身边,就觉得她今天与平时不大一样:脸上带着不自然的微笑,平时整齐的刘海儿,今天却有些凌乱。眼睛有一点红,眼角还似乎留有未擦干的泪痕。

我问她:“你今天怎么不大一样啊,你没事吧?”她用目光瞥了我一眼,缓缓地说道:“我也不瞒你了,这是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不久,我便会离开母校,离开朋友,离开老师,转到集中了好学生的学校——双语学校。”霎那间,我的眼睛模糊了,缕缕惜别之情,使我感到异常的酸楚,我再也忍受不住,迈开步子冲出了教室。

她也跟着我跑到了操场上,我们说了会儿话,最后我说:“你走了,希望你不要忘记我和老师同学们,要常来信,希望你信守你的诺言,15年后,我们带着自己的成就来看望老师。”说这句话的同时,我再也无法抑制离别的悲伤,泪水倏地流了出来,她连声说:“我会永远记住,离别是为了重聚嘛,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说着,我们互相给对方挤出了个美丽的笑脸。

时间匆匆的流逝着,又是一个金秋,那段故事,那份友谊,那个笑脸,我永远不会忘记!【解析】

【详解】

本题为命题作文,“怀念”常用于对已经过去的事、物、人的想念,这就要求写作时要写过去的经历或感受,既然想念,就说明过去的事、物、人有一定的意义,在写作时也要点明为什么怀念。“秋天”限制了时间或季节,要求所写事、物、人要和秋天相关,所以立意为写一件在秋天发生的事情,表达对其中的人或物的怀念之情。思路点拨:怀念在秋天去世母亲,怀念在秋天分别的战友,怀念秋天参加的一次活动,怀念秋天的一次青春萌动。本题适合写记叙文,不适合写议论文,如果写记叙文,文中一定要有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怀念”这一心理情感。

【点睛】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

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