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

写人的散文(2013年)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何容何许人也老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①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

②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1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答案】点题;引领全文。(每点2分)

【解析】这句话,是对文题的回答,所以是点题;同时引出后面的“何容兄”,从而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格特点。

【评价】本题属于“作用题”,答案应涉及两大方面——“内容上”和“结构上”,但所给答

案只是结构方面的,不涉及内容方面(当然,有人将“点题”视为内容)。而且“引领全文”似是错误答案,因为若是引领全文,则全文得写“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然而下文却不是这么写的。所以答案应该改为:

内容上:是对何容等一类人是何许人进行回答,并引出“何容兄”。

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格特点。(1点1分)

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答案】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1点1分)

【解析】本题属于概括题,其要点依据题目提示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均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而且都是作者的评价语(议论性语句),只是要答出“矛盾”的双方来,所以审题相当重要。

【评点】此题其实是人物形象题,文章虽在语言表达上有些当时的口语化色彩,与我们相距有点远,但亦是容易读懂的,因而不存在答题难度。

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

【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解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与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是讲何容的性格特点的:第一处划线是言其“不妥协”,第二处划线是言其“不改变”,“何容是何容”暗含“坚持自我”。而“他的微笑”则是讲其能坦然面对一切;对于“好、坏”,“何容是何容”,则还含有“置之不理”之意。能抓住这些或明或暗的信息,此题得分应该相当不错。

【评点】此题有两问:第一问实际是含义题;第二问仍是人物形象题。回答这两问,题干提示联系文中两处画线句,其意在给考生以作答的方向或者说是暗示,因而其难度并不是很大,关键是在审题上是否能审题准确。

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

【答案】①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②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

③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④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解析】探究句子的内涵,首先要考虑句子的含义,而后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意图。

【评点】此题出得是相当巧妙的,因为在必修教材中有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这难道不是一种有意而为之?不过答案①和④应放在一起来答,这样似乎更好些。

【总评】这篇散文选得有点出人意料,甚像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目设置很讲人文关怀,处处给予提示,不设置审题障碍,这是继2012年高考以来的所体现出的命题者越来越广阔的胸襟,值得称赞!但第11题,在答案的设置上是有些问题的,恳请命题人能关注或者深入一线教学,让命题跟实际教与学贴合得更紧一些!

小说(2012年)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邮差先生

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

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1.【解析】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

【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2.【解析】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分析略)

3.【解析】含意: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作用: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4.【解析】①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

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③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解析】读小说尤其要有耐心,而尤其是这样的小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寻找小说的三要素吧,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1题的解答主要抓住环境的描写和背景特点。2题主要抓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

3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表里分析。4题要揣摩写作主题。

【评点】这篇小说入眼很难,入心更难,初看很朦胧,细看有理趣,选文是很有特色的,可以看出命题者很有匠心,也很高妙,打破了以往命题的老路!

小说(2011年)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这是你的战争!”

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

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1.【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解析】问答的内容是志愿者的条件——爱国、英语,照应上文“这是你的战争”、征调的内容,引出下文——工学院、中文系、生物系学生的不同表现。

3.【答案】(1)学生形象:同时高材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

【解析】分别从形象和对话情景上进行分析即可。形象:以学术为名逃避战争的懦夫;为了爱国战争宁愿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情景:动作描写、景物描写。

4.【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解析】(1)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围;(2)暗示情节的发展;(3)衬托人物性

格,刻画人物形象。

小说(2010年)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溜索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1.【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2.【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3.【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4.【答案】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散文2009年)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上善若水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1.【解析】文章开篇三个问句的作用,考查的是规律性的内容,只要考生能够记住这些规律性的内容,答案是很简单的。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对于开篇的部分起的作用,要

从总领全文,为下文铺垫等角度考虑。

2.【解析】回答这一问题,要先回到原文中,找到它的出处,然后结合上下文,来作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理念、方法、功效。然后结合文章语句充实即可。

【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点句子的能力。要回答这一问题,就要带着问题,到原文中找答案,可以用原文中的话,也可以变成自己的话,要言之有物。

3.【解析】回答这一问题,涉及到考生对全文的把握,主要是回答都江堰的意义和影响,这种意义和影响都是抽象的,需要考生认真的把握和思考的,并不是生搬硬套的。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解答这一问题,可以从都江堰对人的影响开始谈,然后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这一基础上加以分析即可。

4.【解析】张笑天的作品着重反映当前社会生活,探索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问题。文章主旨切合江苏卷一直秉持的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高度发达的媒体文化可以把我们“娱乐死”(2005年《波兹曼的诅咒》)到对观众农民勤劳朴素积极乐观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赞美(2007《麦天》);从对无限美好的农耕文明的礼赞和依恋以及对其即将消失的无限惋惜(2006《一幅烟雨牛鹭图》)到对中国农村洋溢着的朴素的人情美、亲情美的讴歌(2008《侯银匠》)……,江苏高考语文卷命题者一路走向2009年,对“原始”“原生态”的呐喊,对“生命之泉”“绿洲”的企盼,依旧是本文贲[bēn张(1.扩张突起。2.激奋。现多以血脉贲张形容人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血脉。

【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考点定位】本体主要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理解、归纳概括能力。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小说(2008年)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侯银匠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1、【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题干中“对全文情节展开”是审题的关键,意思是第二段与下文哪些情节有什么样的关联。从下文来看,作者写了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那么,这些情节跟第二段有什么关联呢?笼统地讲,这些情节是由第二段展开来的,换句话说,第二段为下文作了铺垫,或提供了具体构思的依据。具体来说,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一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父女相依为命,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而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事事都做得精到”展开来的,所以作

用之二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侯菊精细能干,为下文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

2.【答案】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第一个画线句,表现了侯银匠又甜又苦的心情,具体地说,侯银匠既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中年丧妻”,把女儿拉扯大很不容易),嫁了个好人家(“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总算还能为女儿提供一点金首饰(“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现在自己可以替女儿打首饰了而感到喜悦,又为女儿出嫁后自己将会很孤独(最后一段就反映了的孤独)和自己只能给女儿这点首饰(虽然女儿说“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但事实上还是有点寒碜)而感到难受。第二个画线句,写侯银匠的糊涂语,虽无理却很妙,因为如果不是对已出嫁的女儿思念如此之深,是不会有如此出人意外的行为的。“才一个人笑道”,既反映了他孤独的处境,又反映了他只好自我安慰的情态。

3.【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小说中的花轿,在改装前“骨架都还是好的”,在改装后“银铃碎响”、“很多人都来看”,在随侯菊陪嫁过去后,“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几处的叙写,都对刻画侯菊这一人物形象有很要的作用:跟父亲要花轿,说明她对此早有打算;改装花轿,说明她心灵手巧;出租花轿,在陆家独当一面,说明她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4.【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F级)

【解析】这道探究题有一定难度,光停留于一些文句和字词,是做不好的,必须要把握准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后者往往服从于前者,因为最能表现作品主旨的那个人物才是主人公)。那么,本文的主旨和主人公是什么呢?小说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都从侯银匠的角度来叙事的。第一段写“侯银匠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下文虽未直接回答是“什么道理”,但仔细玩味,应该是指他作为手艺人,勤劳且灵巧。有其父必有其女,正是因为侯银匠勤劳、精细、能干,才有中间大部分文字中女儿的勤劳、精细、能干。也许是作者考虑到小说的着眼点在于侯银匠,所以倒数第三段又回到了侯银匠的身上,写他无妻而女儿又不在身边,于是对女儿十分思念;最后一段写侯银匠喝酒,写他想起两句唐诗,进一步写他对女儿的深深思念。这把侯银匠这一形象塑造得富有人情美、人性美。如果题目换成“侯银匠的女儿”,恐怕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的叙事角度是要变一变的,但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本意。作家汪曾祺师承他的老师沈从文,对人物所处的更为本质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是非常重视的,而女儿侯菊这枝叶正是侯银匠这棵大树生长出来的,她的勤劳、精细、能干正是源于她父亲同样的品质。

【简评】所选题材是传统的,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蕴涵着深沉的民族心理和浓厚的人文

精神,歌颂了淳朴的民风和代代传承的民族美德。这种不求时髦、重在厚度的命题风格值得我们称道。另外,最后一道探究题过难,因为答案都与主旨关联,而本文的主旨又是不大容易把握的。

散文:2007年《麦天》(雷抒雁)体现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一种眷恋,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回味,体现着劳动之乐、亲情之美,作者用鲜美生动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情深意长的乡村麦天曲。

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3.“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

4.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

【总体解析】节选后的《麦天》约1200字,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洋溢着一种丰收劳作的喜悦和亲人家庭的和乐,语言鲜活生动。所设题目,较去年切入角度小巧,设问清晰。试题更突出了对文学作品语言、结构的分析和欣赏。比较清楚地体现了新课程对文学作品学习的要求。

1.【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割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了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解析】第一问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层级为C级。答题要抓住“变化”一词在文中进行筛选归纳;第二问则考查学生对这些“变化”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主要为C级,也涉及E级。解答时要联系全文主旨作答。

2.【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时要尽可能答全要点,不能遗漏。

3.【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的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段落内部层次及段与段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所谓结构上的作用,无非有过渡、铺垫、照应、统摄全文、总结上文等几方面。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作仔细考虑。

4.【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解答时,须根据上下文来理解与分析。

纯粹的写景散文(2006年)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

1.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

2.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有什么作用?(5分)

3.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6分4.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

1.【答案】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掌握。描写的方法有:动态描写、静态描写、虚写、实写、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绘声绘色、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等。学生应记住这些术语,并能对应文章去判别。

2.【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

【解析】要注意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一切内容都是为描写对象及中心服务的。“烟雨牛鹭图”是作者描写的对象,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无非是为了表现“牛鹭图”的美,而作者为什么要表现“牛鹭图”的美呢?因为“牛鹭图”反映的古老的农耕文明,所以表现“牛鹭图”的美正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古老的农耕文明的眷念以及知其终将消失的惆怅。而这一中心正体现在后文的抒情议论中。

3.【答案】眷念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

【解析】根据上文“21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惟一财富?”,作者显然不是“渴望它的改变”,而是“期待它的延续”,对它充满了眷念之情,“两难”则表明了想让它延续又无法做到的无奈。因为它“终将消失”,所以作者感情是惆怅的。

4.【答案】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的情思。【解析】要注意文学作品中的写景除了为了表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往往还有有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和烘托人物内心情感等作用。这里的“烟雨”除了有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作用外,还有烘托作者迷茫心情的作用。作者内心迷茫的原因是作者喜欢古老的农耕文明但其终将消失。

贴近现实的议论性散文2005:波兹曼的诅咒周国平(批评娱乐对文化的侵害)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1.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6分)

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3.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

记人类的抒情散文(2004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草堂·诗魂(张忠孝)探讨的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的原因。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七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七 (用时:40分钟分值: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分) 冬祭 刘建超 ①我和杨晓敏是朋友,杨晓敏写小小说。体格魁梧、剑眉锐眼的杨晓敏在西北雪域高原 戍边十五年。他的小说散文几乎都与喜马拉雅有着不解的情缘。 ②杨晓敏讲过这样一个经历:在西藏有个最偏远的地方叫“雪域孤岛”,驻扎着海拔最高的哨卡,哨卡周围被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毫无生气。连续几天落雪,一只在哨卡周围时隐 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逮住了这只红狐狸。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光亮柔软,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 烧…… ③杨晓敏说,你知道吗,传说雪域高原的狐狸油可以治疗冻疮,用狐狸皮做的围脖可以 抵住风雪的严寒。几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们不敢大声说话。杀掉狐 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④哨长摸出一把刀,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 一声。士兵们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脸上裂开花的新兵呜咽着说,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 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 腾跃着向雪野掠去…… ⑤杨晓敏说到这里时,刚硬的汉子眼里布满了柔情,吐出一口烟,仿佛那团跳动的火焰 还在眼前闪动。 ⑥我被这个故事感染了,羡慕地说,我有机会一定也要去雪域高原看看,去找找红狐狸。 ⑦杨晓敏说,红狐狸是雪域高原的精灵,哪能你想见就见得着。 ⑧这个故事缠绕了我十几年。去年,我和几个朋友自驾游,首选的路线就是西北雪域高 原,我还给朋友们讲了红狐狸的故事,挑逗得几个哥们儿心里痒痒的,开着两辆越野车,向 着喜马拉雅出发。出发前,我给晓敏发了短信:我去拜访你的....雪域高原了。 ⑨自驾游的乐趣就是随心所欲,几个哥们儿如挣脱了缰绳的野马,自由狂野地消失在冰 天雪地之中。晶莹剔透湛蓝如镜的羊湖,冰挂如柱天地相接的珠峰口,穿越荒凉美丽的无人 区,把哥几个大老爷们激动得泪流满面。昆仑山口遇见的奔腾野驴,公路边旷地上悠然自乐 的野兔,峭壁上优雅挺立的藏羚羊统统收入相机中。还就是没有见到红狐狸。 ⑩夜晚我们来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问寺中僧人,附近可否能见到红狐狸?僧人指着雪山说,以前有,经常可以看到,白雪间,一团火在跳动。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我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完整版)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讲修订

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 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 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

2019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植物的花香

2019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植物的花香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2—17题。 (1)植物的花香有着很多作用。 (2)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 授粉,不但表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 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黏附 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3)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 “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能够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4)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绝大部分还有益 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动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 氧化碳。因为大脑供氧充足,所以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 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 增强。 (5)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 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6)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 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 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 时的迟钝。 12.给加点字注音。 繁衍瞬时

13.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14.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每方面六个字以内) 答:① ② 15.第(4)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16.植物的花香“绝大部分还有益于人类”中的“绝大部分”为什么不能删掉? 答: 17.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

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大全

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大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大全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年仅6岁的四川女童赵慧平,在得知自己患了重病,家里又无钱医治后,竟悄悄留下“遗书”,希望把自己视为“财产”的布娃娃,留给班主任袁老师。赵慧平在3月10日给爸爸妈妈写了一封101个字的“信”,“我知道自己生了白血病……我家住在农村,没有太多的钱来治病,爷爷奶奶还xu要你们来照gu如果我的病治不好,请将我的布娃娃送给我的班主任——袁老师。”隔壁病床的病友刘女士说,她曾目睹小惠平亲手写下这封信。此事经过四川和重庆两地媒体报道之后,立即在全国引发热议,各地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捐款意向,希望媒体能够公布捐款账号。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然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有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愤愤不平,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终于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此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人物”却又不平凡,他们铸就了一个个大写的“人”,赢得了成千上万人的敬重。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以及从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美德,让我们看到了满目光明。可是,也有些“小人物”,让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不幸、失落、怜悯,甚至是丑陋、痛苦和悲哀。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请以“小人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7湖南雅礼中学2012届高三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不能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这句话实在是耳熟能详了,就不知你有怎样的解读,或者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个人体验或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角度自选,题目自拟。8.广东中山一中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自己写好字。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很多人的眼里,“逼”字不是一个好字眼,但不少人的成功却是实实在在被“逼”出来的。关于“逼”,你有什么感受和认识?请以“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9.湖北省八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请以“心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字数不少于800字。10.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长得太偏,必须挖掉》的图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要求:选准角度,拟好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抄袭。11.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调研考试永远面对阳光,阴影自然会抛在后面。————惠特曼请准确理解名句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2.广州市2012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扫把姐”真名叫张秀芳,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工作之余,乐观的“扫把姐”钟情于自己手中的扫把,希望能扫出自己的新生活。每次干完活之后,“扫把姐”就会来一段“扫把舞”。久而久之,“扫把姐”手中的扫把就像是被施了魔法,有了灵性。不曾想,“扫把姐”的炫舞英姿竟被人偷录下来放到了网上。超高的点击率让“扫把姐”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扫把舞”也开始蹿红网络和电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3.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12届高三月考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感

江苏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15篇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Congratulations, Mr. Jones, it’s a girl.” Fatherhood is going to have a different meaning and bring forth a different answer from every man who hears these words. Some feel proud when they receive the news, while others worry, wondering whether they will be good father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men who like children and may have had considerable experience with them, others do not particularly care for children and spend little time with them. Many fathers and mothers have been planning and looking forward to children for some time. For other couples, pregnancy was an accident that both husband and wife have accepted willingly or unwillingly. Whatever the reaction to the birth of a child,it is obvious that the shift from the role of husband to that of father is a difficult task. Yet, unfortunately, few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educate fathers in this remobilization process. Although numerous books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American mothers, only recently has literature focused on the role of a father. It is argued by some writers that the transiti on to the father’s role, although difficult, is not nearly as great as the transition the wife must make to the mother’s role. The mother’s role seems to require complete transformation in daily routine and highly innovative adaptation; on the other hand,the father’s role is less demanding and immediate. However, even though we mentioned the fact that growing number of women are working outside the home, the father is still thought by many as the breadwinner in the household. 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being a father______. A. brings a feeling of excitement to some men B.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for those who have daughters C. makes some men feel proud and others uneasy D. means nothing but more responsibilities 2. It is stated in the passage that______. A. some parents are not prepared to have a child B. young couples do not like children at all C. working couples do not have much time to take care of their children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一 敦刻尔克撤退,英军跑了,法国就完蛋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抵抗了六个星期,就被德国人占领。法国政府、“一战”的凡尔登英雄贝当 元帅,授命向德国投降。 五分之三的法国领土被德国占领,剩下五分之二的残山剩水,以贝当为首,在南部维 希小镇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被称为“维希法国”。法国当时的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次长 戴高乐为伪政权的国防部长。法国宣布投降的当晚,戴高乐将军到机场送一个英国将军回国。两个人握手、拥抱完,英国将军上机了。飞机滑行时,戴高乐将军突然开始拔腿追飞机。送行的人都傻了——将军疯了,这是干吗呢?戴高乐将军身高1.98米,两腿也长,几 步就追上了飞机。英国将军回过味来,探出身子,抓住戴高乐将军的胳膊,一把就将他提 上来了。当晚,戴高乐将军飞到伦敦,立刻发表演说,宣布成立自由法国政府,号召所有 法国内地不愿屈服的人们组成军队抵抗,号召法国所有海外自治领地,那些没被德国占领的,如北非、越南自治领地的法国军人,服从自由法国政府。 戴高乐将军当时只是一名准将,准将是将军当中级别最低的。1944年巴黎光复,将军回到巴黎,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去巴黎圣母院做弥撒,感谢上帝拯救了法国。当他进入 巴黎圣母院的时候,钟楼里面,藏着德国的狙击手。那名狙击手瞄准了戴高乐将军,已经 把他的头部套在了瞄准镜的十字线上。如果这个狙击手扣动扳机,法国的历史肯定要被改写。但是,狙击手在瞄准之后,被戴高乐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召,不但没有开枪,相 反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从钟楼上下来投降了。 接下来,戴高乐将军就开始主持战后法国的政务。他组织自由法国,两次开庭审判贝 当元帅,判处他死刑。而戴高乐在国家光复之后,就功成身退,临时主席也不干了。他下 台之前,签署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特赦了自己的老师贝当元帅。贝当当时已经89岁了,你判不判他死刑已经无所谓了。6年后,95岁的贝当元帅去世。这个时候戴高乐将军回到 家中,在家里待了近13年,直到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又出来 领导人民建立了第五共和国。今天的法国就是第五共和国的延续,戴高乐是开国总统。他 干了10年后辞职。临走的时候,他唯一的要求是带走爱丽舍宫内用了多年的旧书柜。他 问秘书,能不能拿走;问管理人员,能不能拿走。管理人员泣不成声,说,整个法国都是 您拯救的,拿俩书柜算什么?您拿吧!所以,戴高乐将军让秘书按新书柜的价格付了款,把 这两个旧书柜带走了。退休之后,将军拒绝领总统的退休金,他说要用这笔钱去慰问阵亡 将士的家属。 法国光复的时候,国会想授予戴高乐元帅军衔,被他拒绝了。他认为,胜利应该属于 光荣的将士们,我就是准将,最低一级。他领一份退休准将的薪金,极其微薄。他夫人是 不工作的——欧洲国家尤其上流社会,夫人是不工作的。女儿3岁的时候,因为医疗事故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训练讲课讲稿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训练

散文阅读理解训练 题点对点练7 联系文意,紧扣语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在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

青海历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青海历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I)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喜好翰墨有如相马,初始时必有人教,教一些用笔、结体的要素。笔画太长使之短,结体倾斜扶之正,速度快了使慢,墨汁浓了添水。所谓教与学,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可说的部分,使双方都具有一种 真实不虚的感受。所谓学成毕业,也就是该讲的都讲了。清人宋湘< 说诗》说得好:“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若使自家无 曲子,等闲铙鼓与笙竽。 是啊,拜师学艺,往往看起来这一家那一派学了不少,热闹之余盘点,还都是一些皮毛之相。 清人钱大昕讲得比较辩证:“善相马者,妙在牝牡骊黄①之外,否则团人厩吏②优为之矣。”圉人厩吏成日饲养管理马匹,过眼之 马无数,也算得上对马有知的专业人才了,可是许多年过去.还是成 不了一位善于相马者。因为他留意的只是马匹的增减、生死这一类 琐事,深入不了马的内在。长年与马打交道,处在一种没有递进的 平面认识中,是马堆里的“陌生人”。这很像一些人,把笔时日也 够长了,每日勤苦,可是永远平平。若说笔墨技巧,也合乎矩蠖, 守于常道。可就是要神采没神采,要风骨乏风骨。此时已无人可以 指教,亦无良方,缘于精神方面的不可说、不可教,只能自省、自处。明人董其昌颇有感触:“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 证者,在自起自倒、向牧自柬处耳。”这种属于私有的感悟,即便 公之于众,旁人听起来还是云里雾里。古人强调“自养”,缺什么 养什么。宋人吕本中曾回顾自己:“读三苏进策涵养吾气,他日下笔,自然文字滂沛,无吝啬处。”这一养,时日就长了,和风细雨 孤云淡月,闲中稽古静处观心,缓慢中渐进。何日养成又难以期待 一一也许有一日养成,笔墨渐变:也许养术成,终其一生笔墨依旧。

江苏省近年高考语文阅读类文本题及答案

江苏省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2012年江苏卷)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师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201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哑了的三角琴 巴金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 “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

角琴。 “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典狱冷酷地说:‘给他夺下来。’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我们不能够再帮忙你什么吗?’你母亲悲声地问。 “‘谢谢你们。我只想请你们到布——村的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住了。 “门开了,两个兵把他押了出去;脚镣声愈去愈远。一切回到平静了。 “‘这个拉狄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凄然地问。 “‘有一天教堂中正在举行婚礼,新郎是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拉狄焦夫忽然闯进来,用斧头把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拉狄焦夫并不逃走,他被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从此他的口就永远闭上了。’禁卒一面说,一面望着桌上的三角琴,最后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坏了。’你母亲就花了一点钱向禁卒买来了三角琴。她把它带回圣彼得堡。

江苏语文高考阅读理解题型汇编

江苏语文高考阅读理解题型汇编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5年真题回眸:《比邻而居 -王安忆》 12.文章盂榆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虞段中“孱弱冶的含意。(4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2014年真题回眸:《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13.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14.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 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2013年真题回眸:《何容何许人也 --老舍》 11.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12. 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13. 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 14.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 2012年真题回眸:《邮差先生 - 师陀》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 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何作用?试作探究。(6分) 2011年真题回眸:《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 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 1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2010年真题回眸:《溜索 -阿城》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2020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2020040811135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小通吃 [印度尼西亚]林万里 上午,诊室的门铃响了两下,我就知道看病的人来了。我 一开诊室的门,就看到诊室里坐着三个人。左边的长板凳上 坐着两位年龄都在四十上下的女人,其中一位愁容满面,散 发不梳,身上披着牛仔夹克,我暂时称她为A;另一位呆头傻脑,眼屎未除,颈项上围一条灰色围巾,我姑且叫她为B。这两位女人,从她们邋遢的样子,一眼就能看出是病魔缠身 的人。她们的对面,右边的铁椅上坐着一位明眸皓齿的红装 女人,衣裙、嘴唇和指甲全是红红的,光彩夺目,看上去三 十岁左右,端庄、秀气、俏丽。我敢断定,这种女人肯定人 见人爱。她不像是有病的人,凭经验我心里猜想,她八成是 陪送A、B来的。人们常说宁可做导演,不要做医生。因为 导演是对着漂亮美丽的明星,而医生是对着愁眉苦脸的病 人。今早我可走好运了,总算对着一位美丽的女人,她比明

星还要明星。我注视着她,心里美滋滋的,十分舒坦。医生 和其他人一样都喜欢欣赏美的东西。 “医生,早安。” 一见到我立在门旁,那一位“全是红红的”便开口说。她不 但人长得妩媚,声音也十分悦耳。说了“早安”以后,她转过 头对着A、B说:“你们两位先看吧,你们一起进去吧。”回头又对我说:“医生,她们是我亲戚。先给她们看吧,她们都 病得不轻。等下轮到我,诊费跟我的一起算,由我来付。” 瞧,这美丽的女人,心地多好!A、B进来了,我心不在焉地给她们检查了一下,发现A是患了流行性感冒,B是吃错东西拉肚子。我给她们各打了一针并配了药方,前后不到 几分钟就解决了A、B的问题。她们似乎发现我给她们看病 时的心猿意马,也发觉我是要尽快地把她们打发走。老实说 这时候我脑海里想的是候诊室中正在候诊的那位“全是红红的”,想让她快点进来,好让我好好欣赏。当我开门把A、B 送走,正要招呼那位“全是红红的”的时候,发现我的候诊室 里空无一人。开始以为她上厕所去了,这时厕所的门敞开着,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1、(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 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题型分析】这是道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关键词句。关键词句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为答题提供参考。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意思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明确了这一点,诗歌的主旨就明确。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答: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含解析

(2014)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10.(1) (3 分) 【解析】由“九日驱驰一日闲”中的“驱驰”可看出作者是“乘兴而往”;由“寻君不遇又空还”中的“不遇”和“空还”可看出作者是“怅惘不遇”;由“怪来诗思清人骨”中的“诗思清人骨”可看出作者是“欣赏叹慕”。 (2) (3 分) 【解析】由“城郭休过识者稀”可知此人“城里少有人知”;由“哀猿啼处有柴扉”中的“哀猿啼处”可知此人“家住深山”,由“有柴扉”可知此人“居室简陋”;由“沧江白石渔樵路”中的“渔樵路”可知此人“与渔樵为伍”。结合本题分值,答案可调整概括为三点:①城中识者甚少,②居室偏僻简陋,③混迹渔樵行列。 (3) (5 分) 【解析】第一首诗的结句,是前一句的原因,所以应结合前一句进行赏析;第二首诗的结句可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实写诗人自己,也可理解为续写所访隐者。 【评价】今年诗歌鉴赏题量仍是3道简答题,侧重考查情感和技法,这延续了以前的做法,但分值由10分增加了1分,文本由一首诗改为两首同主题的诗,这些变化还不能说是一种创新,愚以为既然用了两首诗,可设计一道比较阅读题以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2015)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1)联系全诗,简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