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学设计一等奖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学设计一等奖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学设计一等奖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学设计一等奖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话题探讨:自读《论度量》,读后讨论后面的问题。

论度量(荣方)

①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有小,也有不大不小的。度量大,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性。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何时没有,又何日没有?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看得破,自然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如前人史晋臣所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阔,眉目清扬。”胸襟狭隘、气量窄小的人则难免遇事恼恼、见人耿耿了,然此恼恼、彼恨恨,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是徒然,是白白的了。

②度量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宋朝的琦一次与仲淹议事,意见不合,仲淹拂袖而去。此时,琦从后面一把拉着的手说:“希文(仲淹字),有何事不可以再议?”此刻的琦和气满面,仲淹见此情景,怒气顿消。

③有琦的这种度量,则何事不能办成?度量源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思永考举时,贫无余钱,持金钏[注]数只住在旅馆,同考者数人来拜访他,请他拿出金钏赏玩,其中有一人悄悄将一只金钏塞入自己袖中,思永瞧在眼里,却不言语。别人都不知情,惊寻失物。却回答:就这么几只,并未丢失。众人离去时,那个偷金钏的人作揖告别,抬手不慎将金钏落在地上。众人此刻都钦佩思永的大度,某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确是厚德大度之举。

④度量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在于人的德行,也在于人的见识,有趣有识者才能有度量,德、识是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有人问程颐:“度量可学否?”程颐回答:“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夏元吉先生也曾结合自己的体验说:我年幼时,有人冒犯我,我没有不发怒的;长大后,开始是在神色上忍让,然后在心里克制忍耐,时间久了自然习惯绝不与人计较,何尝是不学就能有度量的。

⑤然而大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一种识见能力,是一种道德高境,它靠不断的修行、学习才能获得。有人将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所谓慷慨等同视之,其实二者相差甚远!有人以为人的度量是天生的,然“性相近,习相远”,结合上述哲人的现身说法,我们相信度量天生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1、这篇文章围绕“度量”,阐述了哪三方面容?

2、这些观点主要是建立在哪些论据基础上的?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论据?

明确:

二、论据的相关知识:

1.论据是作者用来阐述或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

2.它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①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写作议论文,无论是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还是对方观点的荒谬,都必须让事实说话。如果有了大量的生动的事例,并能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在联系,那么论点就会立于无可争辩的地位,从而大大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的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并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等。

在议论文写作中,能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仅丰富了论证的容,而且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事实胜于雄辩,但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容易出现问题,学习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选择论据

以“挫折中奋起”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你会选择下列哪些事实论据?

第一组:下面两则事例你会选哪个?

1、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王”的音乐大师王洛宾,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困境里。然而他却以“顽强的精神,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2.名臣震,有人半夜送礼,震严词予以拒绝。

结论:

意犹帅也,材料及议论是其兵卒,兵随将转。

看下面的短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之一。自古以来,多少圣人贤士在他们文章和行为都表现出这一美德。可生活中有些人,却学别人碰到麻烦事时公然“悄悄走开”。何也?可能是那些人认为这是最好的一种“处世哲理”。但若你遇到麻烦事,别人悄悄地走开,你又有何感想呢?你肯定说现在人人都自私,不易团结。若此下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就消失了吗?可见,我们中学生一定乐于助人。就如同小新背小牧从小就开始培养。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国祖先从禹开始,他为了使人民免遭洪水的袭击,冥思夜想,终于想出治理洪水的办法。成为人类水利工程的始祖,成为人民世世代代敬仰之人。

到清朝时由于腐败的满朝政府,正在西方帝国主义日益强大,闭目塞听,认为大清帝国地大物博,龙恩四海。就这样长期骄傲自满,于是“悄悄走开”,就使本来强大帝国远远地落后了,于是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丢失了。

到了中华人民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总结失败的教训,乐于向西方寻求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使自己逐步

强大起来,并在1997年7月1日恢复对行使主权,洗涮了百年耻辱。

从上面例子可知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人民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就是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而得到中

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而使国力大大加强。

这个短文有什么问题?

第二组:下面两则材料说服力强吗?

1、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遇到挫折不退缩,我为他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2、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不能在挫折中奋起而自刎乌江。

结论:

作文中要慎写我们班、我们村、我们邻居怎么样的事例,也不要写道听途说的事例。事例一定要准确,涉及到、国籍、事件、时间等不能出错。

第三组:下面三则材料同时用好不好?

1.迁遭受宫刑,忍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而完成《史记》。

2.轼命运多舛,屡次遭贬,却能乐观面对,挫折中奋起,成就文学的大幸。

3.雪芹家道中落,举家食粥、酒常赊,而留下举世名著《红楼梦》。

结论:

同一个角度的事例写的再多,也不能代表普遍意义。选例在精不在多,选例围要广,如果从古今中外选用

不同领域、或正反对比的事例,可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第四组:下列哪些事例更吸引你?

1、海迪、贝多芬、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并取得一番成就。

2、无臂钢琴师伟为梦想插上隐形的翅膀。

3、澳大利亚青年尼克.胡哲:无胳膊,无腿,无烦恼。

4、博士生因压力大跳楼自杀

结论: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说的就是文章要与时俱进,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作文材料如果总是芝麻烂豆子,谁会喜欢呢?

小结:选择论据的原则

1、2、

3、4、

四、没有合适的论据时怎么办

在考试时,当我们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没有论据似乎只好望文兴叹的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乱写一通,而是要想办法做巧妇,做无米之炊。

(一)以类代个,无中生有。当作文没有合适的论据或一时想想不起好的论据时,不如用类型来代替个体,将某一类人物行为共同点结合起来,按照主题的要求,把一些人的事迹当作大家的事迹来写,会有很好的效果。

例: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2003高考江分作文《放下情感的叶子》)

(二)以喻代例,飞扬文采

当你觉得论据“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不妨以比喻来代替事例作为论据使用,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征服阅卷老师。

例一: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谛;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依然飘落,告别那片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新芽……(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

例二:松树放弃了沃土的安逸,选择陡峭的山壁之后最终有了傲立东风中的雄姿;小溪选择了奔向大海的执著之后最终获得了波澜壮阔的气势;小草放弃了土壤中的温暖之后终于实现了为带来一丝微型机的美好愿望;白云选择了的深邃之后终于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绝唱。——于是我懂得了怎样去寻找并选择事业。(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寻找心灵的故乡》)

(三)化少为多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论证方式,当没有太多事例时,可采取正面论述、反面假设的方式来加强效果,将一个例子化为两个例子。

例:霸王骑着乌骓马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化作了剑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

华的一代霸业。没有他,哪来的骞扶着驼铃铛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四)以假乱真切中肯綮

例: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

而我的选择却是——牢笼。(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择牢笼》)

(五)立足课本就地取材

当你在考试中“寻寻觅觅”却两手空空时,不妨“回首”课本,说不定论据“却在灯火阑珊处”。

例: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壮哉,猛士!》)(六)现身说法置身其中

我们无论据或无好的论据时,不妨从“我”身上挖掘素材。因为“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的一个缩影,一个了望千变万化的社会的“窗口”,一个洞察社会错综交织的现象的“平台”,一个容纳宇宙万象的“细胞”。将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拿来作为说理的材料,我的经历也就反映了这个事理的脉络走向。同时,当我进入到说理的里后,我们的文字就具备了一种令读者信赖的真实。我们在说事的过程中也就与读者建构了对话与共鸣的亲和力。当然,我的进入不是随意的,而要充分考虑我的行为是否与话题给定的涵的意旨很好地统合起来。

很欣赏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实在是一场悖论,人们很难“两全其美”。从小学到现在,我几乎就一直在和自己争斗着。我想在学习上出人头地,就必得加班加点,拼命做题;可是在我累得憔悴不堪时,成绩并非如我想象的那样好。有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另一个声音:不要沮丧,要坚持下去,梅花香自苦寒来嘛。于是我开始振作。可是又一个声音分明在我耳边唠叨: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亮西方亮,又何必非要走高考这条道呢?是的,我记得母亲经常在我耳边唠叨的一句话就是“农民苦啊!”。我知道她是希望我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可是偏偏我的成绩一直不如意,眼看着离大学的门一天天变远,而我还要装着很努力的样子。我就常常这样深陷“二难”处境:我知道我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在徒劳,可是我又没办法放弃;我想寻求别样的道路,可是“路”又在哪里呢?(话题:人性的柔弱与理性的崇高。(节选自《你我别无选择》一文开头。)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陷入抽象的分析“陷阱”中,而是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将自己置放在一个“二难”选择的矛盾怪圈中,表达了一个身为“差生”群落者的心迷惘与苦苦挣扎,使得文章读来亲和感人。更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并没有拘泥于自我的狭小心,而是不断推演开来,推及到广阔的人生境界之上,使主旨宏扬开来,既照应了人类应为自身命运而不懈奋斗,又告诉我们该怎样面对来自自身的诸多弱点、失意乃至不幸。

五、使用论据

选择了论据如何使用呢?能不能全部照抄呢?当然不能,还应对材料进行组织加工。

(一)单个材料的使用:剪裁取舍、概括叙述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剪裁。那依据什么进行剪裁呢?紧扣中心论点剪裁。很好,我们来看一则剪裁示例。

1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中心论点怎样剪裁下面这则材料。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有人在旁边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得出关键句如下:①决心发明炸药。②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③“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诺贝尔完了!”

④:“成功了”。⑤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但这些句子直接抄上就行了吗?不能。意思重复的还需要整合一下。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2同一材料可以提炼不同的论点,同样也可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

例如,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如果要用它论证“基础重要”,我们就要从达芬奇的角度去述料,谈他认识到基础的重要,如何苦练画蛋基本功,以及画蛋与他后来成才的关系;如果要用它论证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就要从达芬奇老师的角度去述料,谈他如何引导,如何教学有方,以及他的引导与达芬奇成才的关系。一般来说,同一则事例会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不同的道理来。因为,我们在概叙这些事例时要着力突出论点所需要的部分,排除那些不相干的或者貌似相关实则无用的部分,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轻重,就会使材料缺乏针对性,削弱文章的论辩力量。

(二)多个材料的使用:列举排比、简短有力

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暧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种忙,就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见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蜜蜂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的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出世而让世人得以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地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人生的精彩篇章。(考生作文《忙,不亦乐乎》)

(三)一材多用:多角度、多层面发掘

写作文要有素材,怎样灵活运用已积累的素材,怎么将一则素材有效用到立意不同的作文中呢?高考优秀作文为我们做了示。

以“轼”为素材

①2004年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惟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②卷话题:买镜

赤壁下的游船上,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叩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深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③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薄、豁达和开朗的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④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⑤2005年卷感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

东坡无疑是一个少有的智者,民生社稷、江山兴废,他牵挂于心,“入”出沉甸甸的责任和举措,“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郎”他不会忘记肩头的重任。然而,力不从心时,他也懂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于当“出”,他的睿智甚至常常表现在这样简洁纯真的话语之中,好一个潇洒豁达的才子。(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

(四)正反对比用据

有意识地选用对比论据,既可以暗示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又能更为有力地佐证论点,何乐而不为呢?同学们要注意根据论证思路,安排正反例的先后顺序,还要通过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的对照,辅之以必要的分析,可使论证雄辩有力。

如《为生命的画板涂色》,作者以“在生命的那一刻,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选择了前行”这样单刀直入的开头段落确立了论述主旨。然后,就接着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桀骜的渊明经过一番世俗的历炼,最终……远离了富贵满堂,抱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一袭布衣,飘然而去。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命运多舛的辛弃疾尽管报国无门,心痛如绞,但依旧心系故土,誓死抗战,哪怕马革裹尸,捐躯沙场。

陵投降匈奴,确是形势所迫,身不由己,但夜幕落下时,他也无时无刻不在遥望关中明月,泪眼婆娑,企盼重归故里的那一刻。

武却选择了义无反顾的信念,忍受着大漠风雪,苦守着边关冷月,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为了那柄汉节,岁岁年年,年年岁岁。

这几段文字,组织得精炼得当,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紧紧地扣住了“逃避”“前行”的论述主旨。(五)复活史实用据

这种用据的方法,适用于长于描写、长于造境的同学选用,使用时注意把握好度,稍加点染即可,不要喧宾夺主。

请体会《诚信——高贵的品格》中的片段:

也许,暮春时节,飞花迷眼,瓦尔登湖边一袭黑衣的卢梭,在苦思着生之真谛;那握着明灯游在白天街道的,还有希腊智者的身影。但无论是谁,都没有忘记,构筑人生基座的乃是“诚信”二字。

诚信乃人格品位的体现。手握权杖,贪图荣誉而尽显人性之奸诈、多变的,定不是品格高贵之人;“高堂明镜”中的白发只应诚实忠信者拥有,捻着胡须,在江边痴待着的,才可“情如潭水三千丈”;在危栏高楼中,守着心的一方净土,望穿秋水的,是爱之“诚信”;哪怕各守长江之头,那快报急书,“白头搔更短”的,是叮嘱的诚信……生,因之成为纯洁的载体。诚信的珍贵,幻化为身中血液,流淌在潺潺的河床,浮露高贵的躯干。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要学会恰当巧妙地运用论据,除了应当学习揣摩一些文、佳作运用论据的技法外,还应当重视平日的积累,要建立一个材料仓库,鲜活论据靠平时阅读和观察生活,把一些有用的事例与正确的言论记录下来,长期坚持,一旦要用,信手拈来,这样,便能取得成功。

六、谋篇成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看下则材料的结构是怎样的?

示例1: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事实论据] 街亭失守(论据的结果),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论点)。[因果分析]

段落结构:

本段运用了的什么分析方法?

示例2:志当存高远,方能成大器。[论点]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事实论据]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

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观点的反面假设);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得出与论据相反的结论)。[假设分析] 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观点]

这则材料和上面那则材料运用的分析方法一样吗?

可见,运用了合适的论据,还要进行适当的分析,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不是把论据一一罗列就万事大吉了。

七、总结:

希望大家谨记三句名言: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多积累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要勤思考

3、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勤练笔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做到:多积累、勤思考、勤练笔,做到这三点,相信在你写作时,就会“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五、作业:

1请以“挫折中奋起”为中心论点,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2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立文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八、结束语:

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时,因拼搏而平稳;

一只海燕在暴雨来临时,因勇敢而矫健;

一株梅花在风雪袭来时,因抗争而艳丽;

一个人在挫折到来时,因奋起而成功。

让我们用感恩的心看待挫折,因为它强化了我们的毅力,丰富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活出了人生的精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