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文件状态:

1 目的

建立工艺质量控制的管理规定,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规范化。

2 范围

适用于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3 责任

3.1质检部负责本制度的制订、修改。

4 内容

4.1生产部的班组长应每天进行工艺查证,并作好记录。

4.2每一生产工艺应有“工艺规程”,内容如有修改,应按文件系统管理标准程序执行。

4.3批记录是该批化妆品生产全过程的完整记录,由生产部技术人员根据原始记录汇总,由质检部审核,经生产部主管校对并签字。

4.4有质量事故管理制度。

4.5有生产车间考核管理条例,经常对生产车间的生产人员进行考核。

4.6对新进生产人员或调入新岗位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方可独立操作,有培训考核记录。对各级生产人员进行定期教育、考核,并有记录。

4.7有更换产品的清场管理制度。清场结果由班组长自查、QA人员检查,检查合格后发给“清场合格证”。

4.8有车间班组长和QA人员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4.9各工艺使用的衡器、仪器、仪表应定期检验并贴有合格证,有专人负责保管。

4.10盛装原辅材料、半成品的容器、桶、盖一致,有明显标记,桶、盖上不得有其他物品的标签。

4.11生产原始记录应按“记录填写标准”的要求填写。

4.12工艺流程的布局合理,无制品的交叉污染、混杂。

4.13设备、管道无跑、冒、滴、漏。

4.14主要设备必须实行定期检修。设备应由专人维护、保养。有检修、维修、清洁记录,交接验收有记录。

4.15每一工序投料前必须仔细校对品名、规格、数量,有班组长复核签字,检查每件原料及半成品是否贴有合格证。

4.16每一工序有质量标准,出工序的半成品每件贴有合格证。

4.17只有符合工艺规程要求的产品,才可进行包装贴签。

4.18标签和说明书由车间专人领取、计数,发给操作人员,并做好记录。

4.19包装结束后,应该核对标签的领取数、实用数、损失数和剩余数。

4.20在一定生产周期,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所制得的质量均一的一组化妆品定为一个批量;一个批量的化妆品编号为一个批号。根据批号应能查明该批化妆品的生产日期和生产记录。批号的划分一定要具有质量的代表性。

5记录

文件状态:

1. 目的

1.1根据对销售部的《订货单跟踪表》进行核算、联系采购结果安排生产,满足客

户要求按时、按量交货。

1.2对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

户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生产各工序的控制、人员、设备、环境的管理等。

3. 职责

3.1生产部:依据客户订货及核算结果制订生产计划,并依据计划组织生产,生

产进度、作业工序、生产现场管理;车间员工负责自检和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

3.2技术部:制订配方、《配料单》文件。

3.3质检部:原料、包材及各工序间的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并收集及分析质量情况。

3.4仓库:原料、包材仓库提供生产所需的物料,成品仓库对所有成品入库、出库。

4. 作业内容

4.1生产工艺流程:见附件。

4.2生产计划安排

生产部依据销售部《订货单跟踪表》进行核算;生产核算员依据仓库的库存数量分别进行包材、原料核算,对差缺物量填写《购物申请单》,报总经理审批后交供应部采购;供应部接《购物申请单》后及时采购,并确定所缺物料到位时间;生产排单员依据核算结果和采购结果,并结合生产进度和生产能力进行排单,在排单中出现不饱和、过饱和情况则上报;生产排单员每日将次日各车间生产计划形成《生产指令》报生产部长审批后再下到各生产车间,备分给质检部;各生产车间主管依据《生产指令》、生产人员、生产设

备、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确保高质、高效完成生产任务。

4.3生产计划调整

生产计划需要调整时,在《生产指令》的“备注”处填写调整原因:

a)物料供应不足:采购人员应时常复核《购物申请单》,及时催促供应商按期

供货,如物料不足,在物料“交货期”前一天,尚未得到供应商明确答复时,应及时通知生产部;物料检验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生产部(包括不良情况),以便调整生产计划。

b)半成品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正常生产:生产部部长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开会,讨

论解决方案。

c)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生产车间人员填写《设备维修单》,检修人员及时排

除,并将情况反馈给生产主管。

d)客户追加订单时,销售部与生产部协商,确定是否能如期交货;如生产安

排确实无法如期交货,由销售部与客户协商,修改交期。

4.4生产进度控制

各生产车间主管依据各车间《生产指令》确定的生产计划实施安排生产。

若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完成生产任务要及时上报,并在《生产报表》上注明原因,如不能按期交货则提前通知销售部,并说明原因。

4.5工序控制

依附件《生产工艺流程图》和《产品生产关键控制点》进行生产。

4.5.1领料:生产配料人员依据《生产指令》和《配料单》领取原料,称料时必

须两个人称量、复核,并及时在《配料单》上做好详细记录。

4.5.2乳化:生产配料人员依据《配料单》上的配料操作工艺进行乳化生产,并

及时填写《配料单》;乳化完毕后对配制出的半成品进行报检,检验合格放料;操作完毕后必须对所有生产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乳化车间主管负责调动配料人员、配料设备进行配制生产,确保高质、高效完成生产任务;并及时填写《配料车间生产报表》交半成品仓对料体签收。

4.5.3静置:配料人员放料后置于已消毒好的放料桶中密封、静置,同时检验员

抽样进行微生物检测,一般48小时后出检验报告,合格后方可用于灌装。

4.5.4包材领用消毒:包材仓库依据《生产工单》配发包材,生产车间依据《生

产工单》接收包材,并对包材进行清洗、消毒、喷码等预处理。

4.5.5灌装:生产灌装人员依据《生产工单》进行灌装生产,灌装班长负责调动

灌装人员、灌装设备进行生产,确保高质、高效完成灌装任务;并及时填写《灌装车间生产报表》交包装间对所灌装半成品签收。

4.5.6包装:生产包装人员依据《生产工单》进行包装生产,包装班长负责调动

包装人员、包装设备进行生产,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包装任务;并及时填写《包装车间生产报表》交成品仓对包装成品签收。

4.5.7成品入库:对包装人员填写的《成品进仓单》及对应包装成品进行验收,

成品仓管在《成品进仓单》上签字确认。

4.6产品质量控制

a)质检部、车间各工序生产人员,根据相关控制文件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

自检、互检和抽检。

b)质检员对各生产工序的质量状况进行巡检,当检验过程中发现工序作业不合

格时,质检员应提醒该工序生产人员改善及纠正。

5. 生产人员的要求

5.1生产人员应按《岗位职责》、《产品生产关键控制点》、《卫生管理制度》

等文件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5.2各职能部门、车间主管监督生产人员按以上的文件作业。

5.3员工需持有“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

6.生产设备、仪器的管理:

详见《设备、仪器管理程序》

7.相关文件

7.1《岗位职责》

7.2《设备、仪器管理程序》

7.3《产品生产关键控制点》

7.4《卫生管理制度》

8.质量记录

8.1《生产指令》

8.2《购物申请单》

8.3《设备维修单》

8.4《配料单》

8.5《配料车间生产报表》

8.6《灌装车间生产报表》

8.7《包装车间生产报表》 8.8《成品进仓单》

生产工艺流程图

附件

编制/日期:审批/日期:

文件状态:

1目的

建立生产批号的管理,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一个批量产品的生产全过程。

3责任

3.1生产部负责本文件的制定、修改,负责生产批号的编制。

3.2生产车间班长负责生产批号管理的实施。

3.3质检部负责对批号编制与管理的确认。

4内容

4.1生产批号的定义:在一定生产周期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所制得的质量均一的

一组产品定为一个批量。一个批量的产品,编为一个批号。因此批号是指专一

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产品生产历史。

4.2按生产批号编制标准编制产品的生产批号。

4.2.1生产批号的编制方法

4.2.1.1配制后形成的半成品,其物料批号编制规则为:生产日期+锅次+车间代

码。

4.2.1.2灌装半成品、成品批号(按生产批次)编制规则:生产日期+锅次+

车间

代码

4.2.1.3灌装半成品、成品批号(按客户要求日期码)编制规则:生产日期(实

际),凡以生产日期编制批号的,质检部要备案相应生产批次的批号。

4.3生产车间对所有原料、原材料的来料批号(即物料批号)及所生产半成品的

批号、生产成品的批号要严格记录在与生产有关的记录中。

5记录

生产批号备案记录

1目的

规范生产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保证生产车间内环境卫生的净化标准。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内所有生产废弃物的管理。

3责任

3.1生产部负责本文件的制定、修改。

3.2生产车间生产人员按本文件的相关规定处理废弃物,生产车间班长监督

本文件的执行。

4内容

4.1废弃物的种类

4.1.1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废弃物:水、工作液。

4.1.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布碎、废纸、胶袋、使用后的手套、不可

重复

使用的物件、容器、卫生清洁工具上废弃的材料,废弃的零配件,破损的玻璃器

皿。

4.2管理方法

4.2.1流动的废弃物:

4.2.1.1流动水可直接排入下水管道。

4.2.2.2无毒无害的工作液符合环保标准的可直接排入下水管道,对下水管

材有

腐蚀作用的工作液,应先稀释至安全浓度后排入下水道。

4.2.2.3带菌的溶液,应用0.5%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液作用24小时后排入

下水管道。

4.2.2不可流动的废弃物

4.2.2.1洁净区产生的无毒废弃物装入不可重复使用的容器内(塑料袋),

由操作

者按洁净区人物流管理程序从洁净区送到一般生产区,由一般生产区卫生

清理员

放到生产区外的垃圾箱内。

4.2.2.2一般工作区产生的无毒废弃物,装入袋内,由卫生清理员按一般生

产区

人物流管理程序放到生产区外的垃圾箱内。

4.2.2.3废弃的零配件,单独放在废弃物袋内由班长送到维修部门处理。

4.2.3废弃物从洁净区转移到一般生产区的时间规定

4.2.3.1洁净区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转移到一般生产区的,转移时间

为每天生产结束后,下班前半小时内,其他时间不可将废弃物从洁净区转移到一般生产区。

4.2.3.2从洁净区转移废弃物到一般生产区的时间段内,不可将用于生产原

料、辅料、包装材料转移到洁净区内。

5记录

文件状态:

1目的

建立清场管理制度及生产操作前的检查确认制度,防止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及混淆现象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化妆品产品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所有岗位操作的清场及生产操作前的检查。

3责任

3.1车间生产人员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在一款产品做完后负责清场清洁工

作,在下一款产品生产前负责操作前的检查。

3.2生产班长负责对以上工作的指挥监督。确保无前次产品遗留物,防

止化妆品

间的交叉污染。

4内容

4.1清场与检查的目的是为防止化妆品混淆、差错事故的发生,防止化妆品之间的交

叉污染,鉴于此目的,清场的时间应安排在生产操作之后,检查的时间应安

排在生产操作之前进行,两生产操作前后连接,前一操作的清场与后一操作

的检查可同时进行。

4.2清场及检查内容

4.2.1物料(原料、半成品、包装材料、成品、样板)。

4.2.2产品档案、工艺通知书、生产记录等书面文字材料。

4.2.3生产中的各种状态标识。

4.2.4清洁卫生工作(设备、容器具、区域卫生、工作服)。

4.3清场范围应包括生产操作整个区域、空间,包括生产设备、工作台、

地面、辅助用具等。

4.4清场的要求

4.4.1地面无积灰、无结垢,门窗、室内照明灯、回风口、墙面等无积

灰,室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

4.4.2使用的工具、容器清洁无异物,无前次产品的遗留物。

4.4.3设备内外无前次生产遗留的物料。洁净室内设备需及时清洁、消

毒处理。

4.4.4非专用设备、管道、容器、工具应按规定拆洗或灭菌。

4.4.5剩余的物料及包装材料的处理

4.4.

5.1剩余的已印批号的标签及包装材料在成品出仓后,由物料员计

数退仓,仓库联络业务部、质检部。销毁处理应在质检部QA人员的监控下进

行。

4.4.

5.2剩余的未印批号的标签及包装材料应计数退仓库,特殊情况下

只允许留用不超过50个的标签及包装材料,暂存在包装周转区,并有明确

标识。

4.4.6剩余半成品按要求封口、贮存或退库,每件上需有使用标记。

4.4.7更换各种状态标识。

4.4.8及时填写清场检查记录。

4.5操作前检查的要求

4.5.1每品种或每批号生产开始前,应认真检查设备、器械、容器是否洁净

或灭菌,以及是否有前次生产的遗留物。

4.5.2应仔细检查每一操作间生产设备、每一盛物容器的状态标示。

4.5.3每品种、规格或每批号包装生产开始前,除认真检查设备,器械洁净

外,应重点核实是否有上次包装生产遗留的外包材和标示材料,对上一批包装生产的外包材和标示材料的使用记录进行确认。

4.5.4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清场检查记录。附在每批生产记录内。

5记录

清场检查记录

文件状态:

1目的

建立洁净区清洁规程,使清洁操作规范化、程序化,确保生产场所符合该

区域清洁卫生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洁净区域。

3责任

洁净区域工作人员

4内容

4.1.清洁周期:每天进行日常清洁,每两周消毒一次,每月进行彻底清洁。4.2清洁工具:洁净拖布、毛巾、塑料清洁桶、玻璃刮。

4.3清洁剂及消毒剂:

4.3.1.清洁剂:洗涤液、去离子水。

4.3.2消毒剂

4.3.2.1 75%乙醇溶液

4.3.2.2 0.5%新洁尔灭水溶液

4.3.2.3 次氯酸钠

4.3.2.4熏蒸用的消毒剂

4.3.2.4.1过氧乙酸 20% 2g/m3

4. 4清洁方法:

4.4.1每日清洁内容:

4.4.1.1取洁净拖布在去离子水中冲洗,拧干洁净拖布擦拭地面,取毛巾及去离

子水擦拭门、窗框、室内桌、椅、柜及设备外壁,擦去门及墙面上污迹。

4.4.1.2水池的清洁见其清洁规程。

4.4.2每两周清洁内容:

取清毒拖把擦拭地面,取洁净拖布、毛巾用消毒剂浸泡清洗后,擦拭门、窗框、

室内桌、椅、柜及设备外壁,擦去门及墙面上污迹;地漏的清洁见其清洁规程。

4.4.3每月清洁

4.4.3.1取毛巾用去离子水冲洗拧干,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横擦一遍,清洁毛巾

竖擦一遍)擦拭顶棚、墙面及其它附属装置(先按一个方向擦试一遍,清洁毛巾

再按另一个方向擦试一遍)。使用消毒剂重复操作一次。地面用消毒拖把擦拭。

4.4.3.2照明设施的清洁:将灯罩打开,用毛巾及消毒剂擦试灯罩内壁(横擦一

遍,清洗毛巾后纵擦一遍)及灯管(单一方向擦试一遍,清洗毛巾后相反方向擦

试一遍),安装灯罩,用毛巾及消毒剂对灯罩外壁(横擦一遍,清洗毛巾后纵擦一

遍)进行清洁。

4.4.3.3 送风口的清洁见《送风口清洁规程》。

4.4.3.4回风口的清洁见《回风口清洁规程》。

4.4.3.4对环境进行臭氧熏蒸,每周两次。

4.5清洁工具的处理:清洁工具的清洁按《洁具清洁规程》执行。

4.6填写清洁、消毒记录。

5记录

清洁、消毒记录。

文件状态:

1目的

建立一般生产区清洁规程,确保生产场所规范化、程序化符合该区域清洁卫生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一般生产区

3责任

3.1车间班组长负责监督管理

3.2外包装清洁人员负责一般生产区域卫生清洁

4内容

4.1清洁周期:每日常规清洁;每周、每月进行彻底清洁

4.2清洁用具:毛巾、刷子、塑料清洁桶、扫把、地刮。

4.3清洁剂:自来水、洗涤液。

4.4清洁方法:

4.4.1每日清洁内容

4.4.1.1取拖布在自来水下冲洗,拧干擦拭地面,取毛巾擦拭门、窗框、室内桌

椅柜、设备外壁及水池内外壁,擦去门及墙面上的污迹。

4.4.1.2每日下班前,清除垃圾桶并在流动自来水下用洗涤液及刷子螺旋式刷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将其放置专用地点倒置控干。

4.4.2每周清洁内容:

4.4.2.1每周在日清洁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用扫把将地面,尤其是死角,清扫干净后,用洗涤液和自来水将地面冲洗干净,最后用地刮将积水刮干。

4.4.2.2用毛巾及自来水擦拭玻璃。

4.4.3每月清洗内容:在周清洁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用毛巾从上至下擦拭墙面、顶棚及其它附属设施。

4.5清洁工具的处理与存放。

清洁工具的清洁按《洁具清洁规程》执行。

5记录

清洁记录

包装材料清洁消毒规程

1目的

建立包材的清洁规程,使清洁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包装用包材的清洁清毒操作。

3责任

清洁消毒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此操作规程执行。

4作业程序

4.1玻璃、陶瓷类

4.1.1玻璃、陶瓷瓶的清洁

4.1.1.1 玻璃、陶瓷瓶在自来水中浸泡。

4.1.1.2 用刷子,沾取适量洗涤液,把玻璃、陶瓷瓶内外壁刷洗两遍。

4.1.1.3 用自来水把玻璃、陶瓷瓶冲洗至所冲的水无泡沫为止,然后把玻璃、陶瓷瓶倒立,观察,瓶子内壁应为一层水膜,而无水珠出现,并无其它杂质,则为清洁。

4.1.1.4 如果玻璃、陶瓷瓶不清洁,则重复4.1.2—4.1.3操作,直至清洁。

4.1.1.5 用去离子水把玻璃、陶瓷瓶涮洗一遍。

4.1.1.6 清洁的玻璃、陶瓷瓶,倒放在洁净区专用不锈钢托盘内,晾干水份。4.1.2 玻璃、陶瓷瓶的湿热消毒

4.1.2.1 按湿热消毒烘箱操作、维护及保养规程,操作烘箱。

4.1.2.2 把装满瓶的不锈钢托盘放入烘箱内,将温度控制在112℃---118℃,烘烤时间控制在三小时(烘烤的时间受几个因素的影响,烘烤材料瓶口较大易干或是烘箱本身已经加过热升温快慢可适当调整)要求烘烤后的包装瓶无目测可见的水渍。

4.1.2.4 消毒过的瓶子,只准拿外壁,严禁用手摸内壁,以防污染。

4.1.3玻璃、陶瓷瓶的酒精消毒

4.1.3.1酒精的浓度不得超过75%,不的低于70%。

4.1.3.2采用酒精消瓶时注意印刷有无脱落、变色。瓶身材料有无变脆、透明饱和度变差等。浸泡过程中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4.1.3.3将酒精消毒好的玻璃、陶瓷瓶放于臭氧房内,用抽湿机抽湿晾干。

4.1.3.4玻璃、陶瓷瓶粘肩型包装,不宜有酒精消毒(黏合剂遇到酒精后易分解失效)具体要求由质量控制部确定。

4.1.4臭氧、紫外消毒

4.1.4.1表层喷涂型、烫金烫银型的陶瓷/玻璃材料可以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消毒。

4.1.4.2采用特殊消毒法消毒的包装需用抽湿机及紫外进行消毒,常规时间为90分钟,(确保抽湿后的包装无目测水渍),注意在此段时间内臭氧房的门不得轻易打开,有特殊情况打开后需要重新记时。

4.2塑胶、PET类

4.2.1塑胶、PET类包材的预处理

4.2.1.1拆除外包装只能在洗瓶间操作,各类外包装如:纸箱、卡格等禁止储瓶间。

4.2.1.2拆除外外包装是注意检查包装的盖和瓶身是否是一对一通用。例:真空瓶必须将一对一拆散并分开放置。

4.2.1.3挑选过程中严格按质量控制部给出的挑选标准执行。

4.2.2塑胶、PET类包材的清洁

4.2.2.1先用气泵机将包装的灰尘吹尽,要求吹后包装无可游离杂质。

4.2.2.2在吹尘过程中注意减少包装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磨损,用干净的膜袋装好,

必须放置整齐避免因碰撞及磨损破坏包装瓶的外观。

4.2.3塑胶、PET类包材的消毒

4.2.3.1塑料容器制品采用的酒精消毒方法为常规消毒,用酒精擦拭包材表面。

4.2.3.2酒精的浓度不得超过75%,不得低于70%。

4.2.3.3采用酒精消瓶时注意印刷有无脱落、变形。瓶身材料有无变脆,透明饱和度变差等。

4.2.3.4将用酒精消毒好的材料放于臭氧房内,用抽湿机抽湿晾干。

4.3无纺布、复合袋类

4.3.1无纺布、复合袋类的消毒

4.3.1.1无纺布消毒前先检查包装的膜袋是否干净密闭包装,注意包装膜袋本身是否耐高温并观察该包装是否是再次消毒包材。

4.3.1.2将本批次所有要消毒的包装一次性放入消毒柜中。(要求布类包装尽量和其他的产品包装分开)目的是避免和其他包装消毒时影响布类的质量。

4.3.1.3打开蒸气升温到121℃中间不得再开门或是补加包装消毒,时间控制在1小时。

4.3.1.4确保柜内温度在121℃以上(121℃---128℃)保温时间控制在1小时。

4.3.1.4抽湿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已消毒好的布要求报检。

4.3.1.5复合袋要求在洗瓶间展开,放置于臭氧房内用紫外照射45分钟到1小时方可以进入灌装间。

4.3.1.6要求将已经消毒好的布类放于臭氧房内包装好,必须密闭,并以最快的速度与相对应的负责人按照要求存放,送到对应的储瓶间放置备用。

4.4内配件类

4.4.1内配件的清洁、消毒

4.4.1.1用气泵机将包装材料表层可游离的灰尘吹干净。再用酒精擦布擦拭喷头、吸管及其他触及内容物的位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因喷头的卫生情况影响产品质量。

4.1.1.2禁止用水、酒精浸泡泵头、有夹层双层外盖等难干的包装。

4.1.1.3用气泵机将材料(内塞内扣类、PE口垫、亚克力内胆)等表层可游离的灰尘喷吹干净。再过酒精消毒,放置于臭氧房内抽湿晾干。

4.1.1.4将PP垫包材除尘处理后用酒精消毒,并放置臭氧房内抽湿晾干,如有特殊需要:急需生产时可以采用热风筒吹干后即可使用。

4.1.1.5感应片和泡沫垫用气泵机进行除尘处理后放置臭氧房内,用紫外臭氧进行杀菌消毒90分钟后方能使用。

5 记录

包材清洁记录

包材消毒记录

文件状态:

1目的

明确生产过程偏差的范围和处理程序,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产

品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所有偏差。

3责任

3.1生产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改。

3.2车间生产人员执行本制度。

3.3生产车间班长、物料员、QA人员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4内容

4.1生产过程的偏差范围

4.1.1整批物料不平衡;

4.1.2各工序产出率超出控制范围;

4.1.3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发生变化及偏移;

4.1.4生产过程中设备突发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4.1.5产品质量发生偏移(不合格)等;

4.1.6标签使用不平衡;

4.1.7生产中的其它一切异常。

4.2偏差处理原则

确认不能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产品应符合规程标准、安全、有效。

4.3偏差处理程序

4.3.1发生偏差时,由班长填写信息联络单并及时通知生产部部长及有关人员。

4.3.2生产部应会同质检部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4.3.2.1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继续生产。

4.3.2.2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采取补救措施。

4.3.2.2.1在产品灌装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时,怀疑半成品被污染,则故障

排除后的半成品应单独存放,单独送检。

4.3.2.3确认影响产品质量,应报废销毁。

4.3.2.3.1有明显迹象或证据表明半成品已被污染。

4.3.3生产车间物料员将上述结果及时记录于《生产流通单》并纳于批记录中,

交QA人员,采取措施停止相关批次的放行,直至调查确认与之无关方可放行。

5记录

5.1信息联络单

5.2物料平衡单

文件状态:

1目的

防止污染和混淆是化妆品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也是确保化妆品质量必须采取的措施。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生产过程

3责任

生产车间班长、生产操作人员

4内容

4.1环境卫生

4.1.1生产操作区应经常保持整洁,无堆放设备、物料或废料,堆放垃圾应远

离生产操作区。

4.1.2严格执行对生产环境的定期监测工作,生产操作间坚决杜绝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出现不平整、脱落、长霉、消毒不严格的情况。

4.2工艺卫生

4.2.1各车间现场、车间办公室、工序、岗位均应按生产和洁净级别的要求,

并按照设备、容器等的清洁规程进行清洁。

4.2.2生产操作区内不得存放非生产物料,严禁吸烟和带入(或贮存)生活用

品、食品及个人杂物等,杂物、废弃物均不得在生产区内存放。

4.2.3洁净厂房仅限于该区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其物料及人员进入的方式应遵循洁净厂房的卫生管理制度。

4.2.4洁净厂房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原料、辅料、包材、

半成品、成品等产生污染,消毒剂应轮换使用防止产生微生物耐药菌株。

4.3个人卫生

4.3.1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生产操作和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相

适应并不得混用。洁净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无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工作帽必须全部包盖头发,洁净鞋不得裸露脚后跟,不同洁净度等级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

4.3.2进入洁净室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戴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料体,不可避免时手部应及时进行消毒。

4.3.3操作人员应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理发(不留长发、胡须)勤剪指甲、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4.3.4进入洁净区人员不得超过规定人数。

4.3.5人员必须经培训、体检后持证上岗。

4.4生产操作过程

4.4.1每品种或每批号生产开始前,应认真检查设备器械容器等是否洁净或消

毒,以及是否有前次生产的遗留物,否则不得进行新的生产操作。

4.4.2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在生产操作时不得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同时进行,

有数条包装线同时进行包装时,应采取隔离或其它有效防止污染或混淆的设施。

4.4.3生产过程中应防止物料及产品产生的气体、微生物等引起的交叉污染。

4.4.4每条生产线或每台生产用设备、每一容器均应有能够标明正在加工的产

品状态标志。

4.4.5生产设备状态标志,运行设备应标明正在加工何种物料,设备应标明其

性能状况、能用与否,待修或维修。对已损坏的设施,应从生产线上清除。

4.4.6周转箱及其它盛物容器状态标志,标明周转箱或容器内容物的情况,如

品名、规格、批号、状态(半成品,成品)。

4.4.7卫生状态标志,生产前后,生产线、设备、容器等均应有卫生状态标志,标明其卫生状况,如已清洁,已消毒等。

4.4.8生产用的设备、周转箱或容器、输送乳化品管道及其它物品用后应立即

清洗,需消毒处理的应消毒。

4.4.9直接接触化妆品的玻璃瓶清洗后严格按照玻璃瓶消毒操作规程消毒,消

毒后到使用时间不超过48小时。

4.4.10设备和其它附设物品的消毒后到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

4.4.11纯净水从制备到使用不超过48小时。临用前还须消毒处理。

4.5清场管理

4.5.1清场范围应包括生产操作整个区域空间,必须进行认真彻底清场。

4.5.2清场时,必须填写清场检查记录附在批记录内。

5记录

5.1清场检查记录

1 目的

建立半成品、成品首检管理制度,保证半成品、成品质量有效的控制。

2 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半成品、成品批量生产前的检验指引。

3 责任

质检部、生产部。

4 内容

4.1首检规则

4.1.1每班次开始生产或生产过程中因换人、换材料、换品种、换机器设备或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都需要首检。

4.1.2首检数量:开始生产或调整后生产的前三件产品。

4.1.3首检合格,可进行批量生产。

4.1.4首检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首件确认表》中,首检合格时通知操作员继续作业;首检不合格时, QC向操作员指出不合格部位,要求其改进,直至检验

化工工艺管理制度

化工工艺管理制度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畴 本制度规定了化工工艺治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适用于全厂化工生产活动中治理事项的治理。 二、化工工艺治理内容及要求 (一)化工操作人员对工艺文件(岗位操作法、岗位责任制等)熟练程度,要求达到工艺操作标准要求。 (二)化工操作人员对现场工艺流程熟练,要求达到工艺操作标准。 (三)化工操作人员对<<化工通用治理标准>>执行情形,要求符合标准。 (四)工艺记录报表、交接班记录填写情形是否按时、准确、整齐,保管妥善,符合原始记录治理标准。 (五)巡回检查制执行情形要求符合化工操作通用治理标准。 (六)工艺治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 (七)工艺指标、定额消耗情形要求符合标准。 (八)工艺事故处理情形要求符合工艺事故治理标准。 (九)工艺台帐要求健全、完整。 (十)化工岗位清洁文明要求达到标准。 (十一)各单位化工工艺纪律执行情形要求直截了当与单位效益挂钩,执行经济责任制标准。 (十二)生产技术部负责每月五日前将上月化工工艺纪律执行情形考核 结果汇总上报。 三、化工工艺纪律检查方式及要求 (一)对化工艺纪律执行情形采取巡回检查。不定期抽查和定期全面检查三种方式。 (二)巡回检查由各化工车间主管生产工艺的副主任负责进行.每周至少一次,负责本车间范畴内所有化工岗位的检查,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操作者有权禁止或停止其操作。

(三)不定期抽查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进行,每月最少四次。检查范畴包括本单位所有化工岗位。对不符合本标准的操作人员有权停止其操作。 (四)定期全面检查由厂组织联合检查组负责进行,每季度一次。范畴包括所有化工岗位。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操作人员有权停止其操作,并责令其所在单位进行批判教育。 (五)当班生产调度、生产班组长必须按点定时检查,生产调度随时抽查。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者应及时纠正或停止其操作。 (六)每次检查必须有检查纪录,作为执行经济责任制考核的依据。 开停车治理制度 为了加大开停车的打算性和严肃性,有效地增加生产时刻,提升开车效率,使全系统生产处于受控状态,做到清理和检修工作安全、及时、高效、完全,使各装置长周期、满负荷、连续、稳固运行,特制定复肥厂开停车治理制度。 一、复肥厂生产系统分为硫酸、磷酸过滤、浓缩、磷铵、一铵五个主统和氟钠、供电、供水、供汽(气)等辅助系统,除氟钠由磷酸车间按照每月的生产作业打算自主组织生产外,其它主辅系统的开停车,均纳入本制度之列。 二、打算开停车的治理制度 (一)辅助系统的开停车由调度室统一和谐和指挥,而主系统的开停车必须严格履行申请、审批程序。 (二)停车时刻在1小时之内,由当班班长电话报告调度室,并经当班

工艺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 gz-scxb-15版本:a修改状态:0 XX年1月1日实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工艺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严肃工艺纪律,以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工艺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基本任务是:组织制定,执行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及其它以此为中心的各项规程,督促、检查以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为中心的各项技术规程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改造生产技术,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并参与组织技术措施的实施;组织工艺查定和对工艺路线、工艺流程的技术经济评审,通过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使各种规程制度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第三条:工艺管理工作要同挖潜,革新、改造,以及新技术应用相结合,必须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相结合;工艺管理还要与搞好环境保护,开展安全无事故活动相结合.第四条:工艺管理的日常工作:1、组织制订或修订产品或生产装置的工艺规程技术文件(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2、组织制订或修订各级工艺控制指标,操作指标,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3、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以及中间控制进行定期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制订原始记录,工艺控制台帐、组织工艺技术分析5、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6、组织和参加工艺查定工作。7、配合技术情报,技术档案部门,收集和整理

国内外有关工艺技术资料。8、开展技术交流和协助开展技术教育活动。9、参加新产品技术鉴定工作。l0、参加制订和修订技术改造计划和长远规划工作。第二章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第五条: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和装置均需制订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分析规程,均应该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并给予受控编号后,方可贯彻执行.第六条:工艺规程是生产的法规,是各级生产指挥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工艺规程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流程图,产品的质量,工艺和主要技经指标等基础资料。岗位操作法是按照工艺规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组织编制的,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基本依据。工艺规程内容:一.产品概述1.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2.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包装贮运方式3.主要用途、使用方法须知二.原辅材料1.原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2.辅助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3.其它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三.生产工艺过程1.工艺沿革(包括装置能力、技术进步等内容)2.化工工艺路线及其技术依据3.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4.主要物料的平衡及流向5.工艺过程及流程图四.生产控制技术 1.配方和配料(可列配方编号、配方另立)2.工艺控制点示意图3.各项工艺操作指标4.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5.中间控制技术及检测手段6.其它五.原材料动力消耗定额六.安全生产技术1.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览表2.易燃易爆工序岗位一览表3.安全生产的贮存、

2020年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产品生产过程必须的标准性作业指导书。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艺装置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生产技术部主管、总经理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技术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工艺配方单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公司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9、工艺管理考核

9.1为了使工艺管理能够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对违犯工艺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处罚。 9.1.1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不按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导致工艺控制指标超标的,检查发现后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按每一超标指标30-50元的标准,对第一责任人、当班长进行处罚。9.1.2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本工序控制指标不合格,并能够及时进行查找原因并调整的不作处罚,否则,则依9.1.1条款进行处罚。 9.1.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指标如出现超标现象,通报批评并一次性处罚100元。 9.1.4因工艺文件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丢失一本罚款100元,私自复印的罚款100元。 9.1.5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3-5次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并下岗培训一周,经培训后仍继续出现指标超标的,再加罚50元后,调离本岗位。 9.1.6因不按规定操作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系统降负荷、停车等严重后果的,依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的大小以及发生经济损失数额多少等要素,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

工艺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生产中的工艺管理。 2 组织职责 2.1 全厂工艺管理由厂技术科管理,其他各部门配合,技术厂长主管。 2.2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工艺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2.3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技术科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QC等活动。 2.4 技术科负责全厂工艺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核,对涉及生产技改工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3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1 本厂各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3.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技术科审核,主管厂长批准实施。 3.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技术科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3.4 技术科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 工艺变更 4.1 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4.2 工艺变更程序 4.2.1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工艺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形式报技术科,并填写工艺变更审批单。 4.2.2技术科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车间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技术厂长审批。 4.2.3工艺变更后,由技术科负责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4.2.4对重大工艺变更,直接由厂技术科制定技术方案,并由工厂技术审定委员会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5 生产过程管理 5.1 技术科为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部门。 5.2 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时由技术科负责评审处置办法,并发放产品质量跟踪单,由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标识控制与跟踪。 5.3 对生产中的不合格品,车间应查明原因,并制订有效纠正和预防措施,技术科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部门。 5.4 关键过程管理 5.4.1关键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不稳定的过程。 5.4.2质量不稳定或重要的产品在必要时由厂技术科设置关键过程,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过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技术科定期检查。 5.4.3关键过程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时,由技术科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建立纠正措施提高过程能力;短期查不出原因的应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保过程能力处于受控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2010—XX—XX 发布2010—XX—XX 实施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风(十堰)特种车身有限公司工艺文件的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东风(十堰)特种车身有限公司技术工艺类文件的管理。 2.定义 2.1本标准所述工艺文件定义为:用于指导公司车身总成生产的技术性文件。 2.1.1本标准所述工艺文件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文件:车型零件清单、工艺流程图、工艺平面布置图、产品物料清单、PFMEA、控制计划、工艺卡(作业指导书)、检验卡、工装检具清单、工艺路线清单、试制通知单、采购技术条件、检测设备操作规程、实验方法规程、工艺技术问题通知单、工艺更改申请单、工艺更改通知单、夹具调整通知单、技术协议等。2.2本标准所述工艺文件使用单位是指:需要依据某一工艺文件所描述的内容开展自身工作 的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单位。 3.职责要求 3.1技术部产品、工艺工程师及分厂工艺质量主管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 3.2技术部资料室负责工艺文件的存档、登记、发放及回收等管理工作。登记内容要包含文 件名称、文件编号、版次号、日期、发放使用单位等,以确保工艺文件受控。 3.3技术部负责对工艺文件的更改提出申请和实施。具体要求可参见《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及 实施细则》2890 DSK n XX-XXX-2010。 3.4各工艺文件使用单位依据工艺文件使用过程的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清晰性、方便 性、严肃性等要求负责对工艺文件进行及时签收、正确实用、妥善保管。使用中发现问题依据本办法要求进行信息反馈。 4.工作流程 4.1工艺文件的编制 4.1.1工艺文件的编制要依据产品设计、TS/16949标准及公司程序文件《工艺设计管理程序》 等要求开展工作。同时,结合公司现状和各使用单位职能,编制的文件要求:内容明确易懂,格式使用方便,可操作性较强。如:尽量使用图示化描述,电子文件格式是用word或excel或其他应尽量由使用单位确定。 4.1.2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确保其一致性、完整性、有效性、适宜性、正确性。一致性:相关 文件同一要求,同一文件前后内容,应统一一致;完整性:文件内容无遗漏相关要求,文件格式符合相关标准;有效性:文件的内容和格式能有效指导使用单位如何顺利的使用文件;正确性:文件内容相关数据和要求准确无误,使用单位依据文件操作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1.3工艺文件的编制完成后发布前要履行工艺文件的设计、校对、审核、批准等手续。

工艺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组织职责 3.1 全厂工艺管理由厂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其他各部门、生产车间配合。 3.2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主任对本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3.3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生产技术部、总工办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生产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各项等活动。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4.4 生产技术部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5 工艺变更 5.1 工艺变更范围包括: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5.2 工艺变更程序 5.2.1 对于正常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变更,如不影响产品质量、运行安全、生产稳定的情况可由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变更,并将变更内容报总工办、生产技术部核实、备档;如对于影响产品质量、运行安全、生产稳定的,在生产技术部部工艺指标考核监控范围内的工艺变更必须上报公司总工办、生产技术部部审核,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2 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生产车间负责人(或技术员)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形式报生产技术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产品管理产品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产品管理)产品生产工艺 管理制度

产品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产品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管理,使用正确合理的工艺文件来指导 生产是科学管理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障。特此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公司内所有产品所涉及到的生产工艺的管理。 3、工艺编制、审订责任人:由技术部部长担任。 4、职责: 4.1、技术部门: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及发布,监督工艺文件的实施。 4.2、生产部门:工艺文件于生产过程中的贯彻执行,且及时反馈于执行过程 中的实用性信息。 5、内容: 5.1、产品设计时对工艺性要求的管理 5.1.1、零件的结构形状应合理便于加工,装配时应满足工业化要求。 5.1.2、零件的精度及技术要求应符合产品功能要求,且经济合理。 5.1.3、零件于设计时应考虑到便于于加工时基准的选择。 5.1.4、材料的选择应合适、经济。 5.1.5、产品的装配、拆卸应方便,具有维修方便的特点。 5.1.6、零件于设计时应考虑到能利用现有设备、检测工具等方面的条件。 5.1.7、质量特性应能便于测量和判别。 5.1.8、产品的结构和零件应尽量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 5.2、产品技术标准管理 5.2.1、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5.2.1.1、制定产品标准要做到符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5.2.1.2、对同类产品,要进行规格优选和合理分档,形成标准条例。 5.2.1.3、要尽量采用国际上通用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 5.1.2.4、内控标准要优于采用的国际标准或国内标准。 5.1.2.5、产品标准每隔2-3年审核壹次,且根据市场情况作适当修订。 5.2.1.6、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物资及公司内部中间产品,均有必要制 订质量检验标准。 5.2.2、标准的分级、审批和颁布 5.2.2.1、标准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和协议产品标准, 制订时壹律以国家标准为准,其它标准不得和其相抵触,且且要 满足用户要求。 5.2.2.2、公司所采用的企业内控标准由技术部负责起草,经分管工艺副总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 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是工艺管理、生产管理和生产加工的主要依据,本公司的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必须按本管理制度执行。 (一)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 1、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要保证产品工艺的统一性,产品从投料到加工完毕,要由统一的工艺文件来指导,必须符合统一的工艺要求。 2、要保证工艺先进合理,经济可行。文件的编制即要采用先进的工艺,又要从实际出 发,做到先进、合理、经济和切实可行。 3、编制的工艺文件要做到典型和通俗易懂。 4、文件必须贯彻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保证产品达到优质、低耗。 (二)文件编制依据及要求。 1、组装工艺技术文件 1)组装加工工艺文件必须依据书面形式的正式生产计划任务单编制,避免口头或电话通知编制。 2)组装加工工艺文件包括窗型设计、装配工艺及加工数量。 3)装配工艺必须满足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三)工艺文件的分类 1、工艺文件分指导性工艺文件、生产用工艺文件和新产品设计工艺文件。 2、指导性工艺文件是用来指导工艺人员编制各种文件的依据,它包括工程、工序技术文件、原材料质量标准和成品质量标准。 1)生产用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过程各工序互相关联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卡、工序卡、工艺图、工艺守则、原材料消耗定额等。 2)新产品试制文件是用来指导试制新产品或试用新原材料所用的文件。特点是:文件中所规定的参数是未经实践证实,需在生产中继续摸索,该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经 有关人员商定不经审批直接在现场修改,并做修改记录,实验成功后,再形成新的文件。 所以它在试验过程中有效,不能用于试制或批量生产,经试制鉴定后,文件自然失效,批 量生产时,要重新形成正式文件。 3、工艺文件的审批 工艺文件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1)编制生产工艺要广泛争求各方面人员的意见,使之达到切实可行。 2)工艺通知单要履行审批手续,即设计、审核、批准都必须经签字方可实施。设计者对工艺文件的正确性负责,审核者应对工艺文件所有数字、文字和计算是否正确和符合标准负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神华乌海能源西来峰煤化工公司甲醇厂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暂行) 1、目的 为了强化甲醇厂生产管理,严肃生产和工艺纪律,推进技术进步,优化生产过程,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装置运行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各车间要以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为目标,切实做好本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认真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甲醇厂内各车间的工艺技术管理控制。 3、岗位操作规程的管理 ①岗位操作规程由岗位所在车间组织编写,由车间技术负责人校核,经生产设备技术部审核,最后由总工程师(分管生产负责人)批准。 ②各岗位必须有操作规程,并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③每年对岗位操作规程的适用性进行一次评审,做好评审记录。 ④岗位操作规程的发放范围由各车间制定,做好发放记录,相关人员人手一册。 ⑤若采用了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应及时对原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修改,也可以编制补充操作规定。岗位操作规程的修改和补充,应由所在车间提出申请,经生产设备技术部审核,总工程师(分管生产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

4、岗位记录与工艺台帐的管理 ①岗位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岗位主要工艺指标执行情况、生产负荷的变化情况、主要设备的开停时间,停车原因、机电设备仪表运行情况,备车情况、设备检修和试车情况、跑冒滴漏情况、不正常生产和事故处理情况、领导的批示及岗位记录的名称、交接班者的签名等内容。 ②工艺台帐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分析化验台帐》、《工艺事故台帐》、《原材料消耗台帐》、《设备、管道、阀门、盲板设置台帐》、《技改技措台帐》、《生产技术经济查定台帐》、《催化剂台帐》、《原始开停车台帐》等。 ③各生产车间的工艺记录要真实、及时、规范,并每月2日按时间顺序整理交生产设备技术部存放;工艺台帐由车间保管存放,生产设备技术部定期检查,对记录、台帐超过保存期的按程序要求及时销毁处理,作好记录。 ④工艺台帐和记录要求: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无涂改、无超前和滞后现象;原始记录必须字体清楚,仿宋化;记录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 ⑤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 5、工艺指标及工艺变更的管理 ①工艺指标的制定,应以设计工艺参数及岗位操作规程为依据。由生产设备技术部负责制定,总工程师(分管生产的负责人)批准,以生产技术文件下发。工艺指标与实际生产指标不符的,实践证明设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80583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生产工艺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相关定义 生产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设备采购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保证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第3条责任部门 生产工艺管理工作由生产部工艺室(工艺部)具体负责。 第4条生产工艺管理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1、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装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2、以完善工艺手段,使工艺过程更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3、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原则。 第2章工艺文件的编制、执行 第5条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复制,必须依照“先制定完善工艺,贯彻工艺,然后再投产”的原则。 第6条生产部工艺室(工艺部)根据原料的性质、新品种的试验、工艺设计和生产部产量平衡后的情况,提出各项工艺规程的初步意见,送交总裁助理批准。 第7条最终形成的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第8条工艺规程必须在投产前送交车间、车间主任,工艺品必须详细复核,发现与实际不符或由于某些条件限制暂且不能执行的项目,应及时与生产部主管协商解决。 第9条车间主任复核工艺规程后,应在工艺通知单上签字,并且严格执行该项规程,并及时下达给有关生产人员。 第10条各车间、各道工序必须严格施行工艺,按工艺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查,如发现产品不符合工艺要求,应及时向车间、生产主管反映,检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做好记录。 第11条生产过程中,发现工艺与实物不符必须进行工艺调整时,应及时向生产主管反映,并研究解决方案,而不能随意更改和调整工艺。 第12条调整好的工艺须经生产主管签字,总裁助理批准后,才能作为正式生产依据,对旧工艺必须收回存档,并注明变更原因。 第13条下达至车间的已经确定的工艺,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下发的工艺资料,如有损坏和丢失,查明原因后由生产部工艺室(工艺部)补发,各部门必须有专人对工艺进行妥善保管,不准任意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定涵盖了工艺文件的种类与内容及完整性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现行生产中的各类产品。 2引用文件 2.1工艺文件的完整性 2.2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 3 工艺文件完整性要求 3.1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主要依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文件必须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2根据生产类型和产品复杂程度的划分依据、生产工艺条件以及产品需要,规定常用工艺文件种类和内容。 4 工艺文件完整性种类和内容 4.1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4.2工艺方案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和工厂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的具体任务、措施、指导性文件。 4.3产品零、部件工艺路线表 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全部零部件所经过生产的工艺流程。 4.4装配工艺过程卡片。 4.5操作指导卡片 工序质量控制点上指导工人操作的作业指导书。 4.检验卡片 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进行检查(内容、要求、方法和手段)的规定。 4.11工艺守则 专业工种所用的操作规程(包括电器、油漆工艺守则)。 4.12工艺关键件明细表 技术要求严、工艺难度大的工艺关键件的图号、名称和关键内容等一览表。 4.13工序质量分析表

为保证加工质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分析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特性值(人、机、料、法、环)对质量的影响程度。 4.14工序质量控制图 分析、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波动。 4.15产品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设置质量控制点的零件图号、名称和控制点名称一览表。 4.16零、部件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某一零、部件所有质量控制点名称、控制项目、标准和技术要求等内容一览表。 4.17外购工具明细表 生产过程中需购买的刀具、量具(名称、规格、精度)一览表。 4.18工位器具明细表 生产过程中所需工位器具(编号、名称)一览表。 4.19专用工艺装备图样和设计文件 具备完整的设计文件(装配图、零件图、零件明细表、使用说明等)。 4.20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每个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名称、牌号、规格、重量等)一览表,并汇总。 4.21工艺文件标准化审查记录。 4.22工艺验证书 对工艺的验证结果。 4.23工艺总结 经试生产,对工艺准备阶段的工作和工艺、工装试用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的处理意见。 4.24工艺文件目录 产品所有工艺文件目录。

工艺管理制度流程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5.2.5 对重大工艺变更,由车间制定技术方案,交总工办、生产技术部进行审核,并由公司技术审定委员会(有各级工艺主管组成,必要时可外聘行业专家)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6 生产过程管理 6.1 总工办、生产技术部为不合格品的过程管理管理部门。 7.1 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7.2 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7.3 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经管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等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中的工艺管理。 2组织职责 2.1全厂工艺管理由厂技术科管理,其他各部门配合,技术厂长主管。 2.2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工艺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2.3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技术科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QC等活动。 2.4技术科负责全厂工艺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核,对涉及生产技改工

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3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1本厂各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3.2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技术科审核,主管厂长批准实施。 3.3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技术科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3.4技术科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工艺变更 4.1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4.2工艺变更程序 4.2.1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工艺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 产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 职责 3.1 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 程,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 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 序。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 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 内容 4.1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4.1.1生产计划指令和准备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4.1.2资源供给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参数)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革新等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三厂生产中的工艺及参数管理。 2 组织职责 全厂工艺管理由公司生产技术部管理,其他各部门配合,生产分管领导主管。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技术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生产技术部和厂部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QC等活动。 生产技术部负责全厂生产工艺参数的审核,对涉及生产技改工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3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三厂各车间、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

人员组织编写试行报告,由生产技术部门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实施。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厂部、车间技术人员制定,生产技术部组织其它部室配合进行审核。 生产技术部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 工艺变更 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配煤方案)的改变等。 工艺变更程序: 4.2.1 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技术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工艺方案,以书面形式报生产技术部,并按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中要求填写工艺变更审批单。 4.2.2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厂部及车间管理人员共同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分管领导审批。 4.2.3 工艺变更后,由安健环部负责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4.2.4 对重大工艺变更,直接由厂技术负责人制定技术方案,并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厂部技术管理人员及其它配合单位共同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5 生产过程管理 生产技术部为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部门。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持已有技术工艺文件的完整性,统一技术文件的管理标准,确保所编制和管理的技术文件是正确、有效和一致的;有效控制技术文件,使之能完全指导生产,以保证质量和生产正常进行,避免混乱,为使公司的技术文件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生产现场所用的技术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涉及到的所有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图样、工艺图样和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也包括一定范围的外来标准和客户提供的图样等。 三、职权和职责 1.技术部是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并负责所有技术文件编号、发放、回收、归档,以及文件更改、作废的处理。 2.技术文件的编制和管理;技术部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技术部审核,由技术副总经理批准。 3.生产用工艺文件,如工艺路线单、工序卡、过程卡、工艺图纸、作业指导书,由制造中心各生产部专人编制,完成后送技术副总经理审核,由技术总监批准。 4.外来图样、标准由负责人识别、核对,经技术部总监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四、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

1.技术文件是公司的核心机密,是公司进行生产和管理工作共同的依据,是公司在同行中保持一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公司的技术文件属于公司所有,每一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保证技术文件的完整性、一致性以及保密性。 2.技术文件的定义 技术文件是指公司的产品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操作规范、客户提供的图纸图样、各种技术标准、技术通知以及技术培训资料等。 3.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结构:或生产;图纸、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外来标准和图样,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 4.技术文件管理包括:技术文件发放、复制借阅、修改、重新发放、收回、作废、外来文件的识别和使用等。 5.技术文件的分类 1)法律法规及标准性文件: a.相关的法律法规; b.国家规定的产品标准及有关管理标准; c.相关的质量标准; 2)作业类文件: a.图纸及各业工艺规程、工艺卡片、作业指导书; b.工序制量表及制量控制点一览表; c.产品使用说明书; d.公司内所有设备使用说明书; e.各种明细表; 3)管理类文件; 公司日常制定的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及计划及规定等。

生产工艺执行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执行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地规定了工艺(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以及贯彻执行等管理要求。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执行情况的管理。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三条生产部经理 (一)主持生产工艺(操作)标准的制订和生产工艺执行情况管理; (二)主持工艺(操作)标准贯彻实施和工艺纪律监督检查; (三)提出在工艺(操作)规程范围内的工艺变更及提报审批。 第四条车间组长 (一)协助生产部主任、经理做好工艺管理和工艺纪律监督工作; (二)制止一切违反工艺纪律的行为。 第三章管理要求 第五条生产工艺管理内容 (一)工艺(操作)规程制(修)订管理; (二)工艺(操作)规程贯彻实施管理; (三)工艺变更管理; (四)临时技术条件管理; (五)工艺及质量信息管理; (六)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第六条工艺、操作规程的制定与修订管理 (一)工艺、操作规程的制定与修订原则 1、工艺、操作规程必须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为前提,当产品质量与产量或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服从质量;

2、工艺、操作规程应力求先进和可靠,对不成熟和尚末掌握的先进技术,应暂缓纳入工艺、操作规程; 3、工艺、操作规程必须保证生产安全和环境不受污染; 4、工艺(操作)规程制(修)订应按照技术中心所规定的格式和应包含的内容进行制(修)订; (二)工艺、操作规程的制订与修订的依据 1、设计和开发可行性论证报告或技术监督报告; 2、小型、中型及扩大型试验报告、评审资料及实验原始记录; 3、引进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说明等资料; 4、从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有关数据等; 5、被采用并经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是可靠的合理化建议和革新成果; 6、用户特定的技术要求。 (三)工艺、操作规程应包含的内容 1、工艺规程应包含如下内容 (1)范围; (2)范性引用文件; (3)辅材料技术规程或技术条件; (4)岗位生产工艺参数; (5)产过程中间产品的技术条件及检查; (6)技术标准及技术检查。 2、操作规程应包含如下内容: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操作细则,包括操作前的准备、正常操作方法及工艺参数控制; (4)故障及事故处理

工艺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工艺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1 范围 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工艺管理工作和工艺纪律的考核。 2 职责 2.1 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制定、修订产品的工艺技术文件和生产现场的工艺纪律日常监督工作。 2.2生产车间各班组负责执行工艺纪律,并按要求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3内容和要求 3.1工艺技术文件的管理 3.1.1工艺技术文件包括产品的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等。 3.1.2生产技术部提供各生产车间有效版本的工艺技术文件,确保其完整性、正确性与统一性。 3.1.3工艺文件的发放、使用、管理应执行《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3.1.4各生产工序班组应有本岗位工艺操作规程的有效版本。 3.1.5生产车间在用的工艺技术文件不得擅自更改,当发现错误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时应及时向生产技术部报告,由生产技术部工艺员负责对原工艺文件进行更改。 3.1.6工艺文件的修改不得采用涂改方式,应将更改部分用实线划去,然后 在附近填写更正的内容。

3.1.7 在更改部位附近标注本次修改所用的专用标记,并在文件更改栏内填写本次更改所用的专用标记、更改处数、更改通知单编号、日期和更改人签字。 3.2生产现场的工艺管理 3.2.1各生产工序的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工艺操作规程。3.2.2在加工前应按工艺规程对本工序的加工条件进行调整以达到规定要求。 3.2.3各工序的生产操作人员、应认真按工艺操作规程要求对产品进行加工。 3.2.4当因生产条件变更或遇有技术疑难问题时,应及时向工艺技术人员报告,由工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调整后方可继续加工。 3.2.5所有设备和工装均应保持良好的状态,计量器具应按周期进行检定或校准,不得超期使用。 3.2.6生产操作人员应坚持“三按”生产(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和“三检”制度(首检中间检完工检)。 3.2.7生产车间要做好“三定”工作,即定人、定机、定工种。 3.2.8生产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持操作证上岗,并按规定保养好使用的设备。 9生产操作人员使用的工艺文件应保持完整、整洁,对在制品、量检 具、工装等要妥善存放,保持工作场地整洁卫生。 3.2.10工艺贯彻率要达到95%以上,计算公式如下:

工艺管理制度范文

gz-scxb-15版本:a修改状态:0 XX年1月1日实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工艺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严肃工艺纪律,以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工艺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基本任务是:组织制定,执行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及其它以此为中心的各项规程,督促、检查以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为中心的各项技术规程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改造生产技术,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并参与组织技术措施的实施;组织工艺查定和对工艺路线、工艺流程的技术经济评审,通过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使各种规程制度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第三条:工艺管理工作要同挖潜,革新、改造,以及新技术应用相结合,必须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相结合;工艺管理还要与搞好环境保护,开展安全无事故活动相结合.第四条:工艺管理的日常工作:1、组织制订或修订产品或生产装置的工艺规程技术文件(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2、组织制订或修订各级工艺控制指标,操作指标,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3、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以及中间控制进行定期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制订原始记录,工艺控制台帐、组织工艺技术分析5、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6、组织和参加工艺查定工作。7、配合技术情报,技术档案部门,收集和整理 国内外有关工艺技术资料。8、开展技术交流和协助开展技术教育活动。9、参加新产品技术鉴定工作。l0、参加制订和修订技术改造计划和长远规划工作。第二章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第五条: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和装置均需制订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分析规程,均应该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并给予受控编号后,方可贯彻执行.第六条:工艺规程是生产的法规,是各级生产指挥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工艺规程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流程图,产品的质量,工艺和主要技经指标等基础资料。岗位操作法是按照工艺规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组织编制的,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基本依据。工艺规程内容:一.产品概述1.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2.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包装贮运方式3.主要用途、使用方法须知二.原辅材料1.原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2.辅助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3.其它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三.生产工艺过程1.工艺沿革(包括装置能力、技术进步等内容)2.化工工艺路线及其技术依据3.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4.主要物料的平衡及流向5.工艺过程及流程图四.生产控制技术1.配方和配料(可列配方编号、配方另立)2.工艺控制点示意图3.各项工艺操作指标4.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5.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