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布鲁纳及杜威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布鲁纳及杜威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布鲁纳及杜威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布鲁纳及杜威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注重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提倡发现学习,曾对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杜威的理论中,“做中学”原则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和深化中,人们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在这场改革与发展中,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处在一个尤为显眼和重要的位置。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用理性的态度和精神重新审视和感悟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的“做中学”原则,从中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实质,为我们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谋求一些有益的启示。

1.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及“做中学”原则的基本观点

布鲁纳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把认知发展作为有关教学论问题讨论的基础。他指出:“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布鲁纳将其称为“成长科学”。布鲁纳提倡从“发现中学习”,他认为,学习一门学科不是涉及一个人要“知道”的事情,而是涉及“知道怎样处理”的事情。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并且,他以此为依据,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原则。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2.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和“做中学”原则对我们职业教育的启示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及杜威“从做中学”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他的教育思想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奠定了丰富的理论根基。我们应抱着科学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深入探究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为中用,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成功。

2.1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和把握职业教育的实质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存在着“重知轻智”、重视教材忽视学生的经验和活动等不良倾向,教育和社会存在着脱节现象,教育不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和杜威“做中学”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改革来说,需要正确把握知识、技能与智力之间的关系,改变过去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缺乏整合的现状,更好地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及社会、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搞好职业教育是万万不能离开生产劳动的实践的。斯克莱本纳对消费者与牛奶厂雇员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工作任务,给人们提供了学习关于这些产品的不同方面的机会,所学必定是与所做紧密联系的。通过对专家与新手的比较;专家的优势并不在于知识的量,对某些知识的掌握专家可能还不如新手,但专家的知识表征方式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与之相关的知识则以背景的方式存在着。因此,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扣生产劳动实践,只有让知识和技能二者有机地结合,才是一个完善的学习途径。

2.2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职业教育学生来源主要是文化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这些学生对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生烦,对坐在课堂里面“教师讲、学生听”方式生烦。如果我们无视这种实际情况,教学依然是老一套,课程依然是老一套,就算不上“以人为本”,职业教育势必也得不到长足健康的发展。布鲁纳认为教育“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教育旨在发展智力。”杜威认为,用“从做中学”替代“从听中学”,必然会促使学校课堂教材上发生变化,从而使学校的整个精神得到新生。“做中学”原则的应用,使得现代的课堂教学根本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这也必然的引起课堂教材上的变革。并且必将随着课堂教材上的变化以及儿童的心智在能力和知识上的生长,那些工作和活动不仅成为一种愉快的事情,而且越来越成为理解事物的媒介、工具和手段。

2.3有助于我们重新理清和谋划职业教育的出路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作基础,以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作为依托,教育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教育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否则只能是寸步难行。杜威的“做中学”原则在泰国的DSIL学校实践就是很好的说明。在这里,教室里没有黑板,课堂上没有教师,只有忙着完成一个个“项目”的学生(也许这里的孩子们不能称之为学生,他们都是一个个小研究者。)和他们的促学者,这就是泰国的Darunsikkhalai创新学习学校(简称DSIL学校)。

学生们不用死板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着教师来传授知识,他们可以干他们想做的事情;教师们也不是在讲台前侃侃而谈,给学生灌输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只是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辅助。学校的教学是先由学生提出在一学期内要完成的项目,然后学校根据兴趣分组,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预先计划,教师只是去引导、帮助他们。

“比萨饼的顶层是什么?”一位促学者问。“甜椒、火腿、玉米面、比萨调味汁”一个乖巧的小女孩答道。“你是怎么把这些都记住的?”这位促学者继续问道。“因为是我自己做的”小女孩禁不住笑着回答说。这就是DSIL学校的一个缩影。这也是泰国实践杜威“做中学”原则的一个典范。

多年的实践己经证明这种在“做中学”不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公民教育方法。它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确定学生未来的职业兴趣、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我们的职业教育还等什么呢!

3.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构想

通过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做中学”原则的学习和分析,我想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不是可以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学习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作为学习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也来个“先行后知,再知再行”,从而来做好我们的职业教育。为此,我想提出的课程改革思路是这样的,实为抛砖引玉之举。

3.1课程改革的主要设想

(1)学习内容是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的载体或学习的中心,实现了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运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同步,学习与就业的同步(学习即工作)。

(2)由于学习的内容是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而工作任务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学生在完成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处理出现的综合问题,这

布鲁纳及杜威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的启示

邱耀李捷张先成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通过大量的实践、考察、探究,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了他的学科结构主义理论。“做中学”原则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布鲁纳课程改革思想和杜威的“做中学”原则,将对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改革;杜威;“做中学”

1077

(上接第1050页)化,所以每个人在竞争都可以无所顾忌,充分自由地施展自己的一切才能。他们所崇尚的自由竞争也是殖民地学院特别是哈佛学院不断革新的一个动力。

殖民地学院强调“学以进德”,也就是为了实现他们所崇尚的“虔诚、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这六大德行。哈佛学院的校徽上用拉丁文写着“真理”一词,这个“真理”最初指的是上帝的旨意。殖民地学院在教学理念上“追求真理”;在办学方针上:务实、与时俱进;并创立了强制式教育制度和普及教育制度;

3.结语

清教主义思想对美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思想中,我们认识到了美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传统。至少在一个层面上,强烈功利色彩的新教伦理孕育出了浓郁世俗目的美国新教育理想,开创了美国教育的历史传统。与欧洲传统高等教育理念不同,美国的高等教育从创立之初就有明显的社会性,民主性,开放性,普及性倾向。同时,北美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它为美国教会事业的发展同样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北美殖民地时期的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宗教、政治、文化的上层人士遍布教会、议会、法庭、学校和商业机构,对美国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后世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尤为广泛和深远。【参考文献】

[1]James Bryce .The American Commonwealth,London,Macmillan,vol.2,1891,

599.

[2]John S .Brubacher &Willis Rudy,Higher Educationin Transition:A Hist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M].Transaction Publishers,New Brunswick,New Jersey,1997,P6.

[3]Durston .Christopher,The Culture of English Puritanism,1560-1700.[M]Macmillan Uk,1996.

[4]J.David Hoevelet .Creating the American Mind Intellect and Politics in the Colonial Colleges [M].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02.[5]刘澎.当代美国宗教[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1.

[6]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P178.[7]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M].上海:三联书店,1993.

[9][美]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5.

[10][美]沃侬路易·帕灵顿.美国思想史[M]陈永国,李增,郭乙瑶,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1]张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J ].高教探索,2006.

[责任编辑:张慧]

必然涉及各种知识,而且各种知识再也不是孤立分散的,而是有机配合的,促进学生横向关联的知识结构的构建。

(3)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再去实际操作,而是真正做到一体化。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无物的东西,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理论支持下的职业实践活动。

(4)学习成为学生自主行为,是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协调员、整个学习的“幕后操纵者”。

3.2课程开发的主要步骤

(1)建立有学校领导、教师、行业专家、企业经营管理领导、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参加的课程开发小组。

(2)根据国家的职业分类标准,应用调查法、内省法、特尔斐等方法在不同企业广泛开展某特定职业(或工种)或职业群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能力的调查,制定该职业(或工种)或职业群的主要职责。

(3)根据某特定职业(或工种)或职业群需要的职责,在相应单位收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

(4)将收集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典型化,即:使选定的工作任务更完整地体现预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目标。

(5)研发教材。①教材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将完成各个工作任务(项目)的学习内容,分步进行编写。②教材内容更应该是象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背景资料,应留给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收集的空间,留出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工作任务产生的余地,并十分注意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学习内容的安排。③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职业实践活动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到教学中。

3.3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保障条件

(1)课程改革的主力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阻力也来自教师。教师是在学科课程的熏陶下成长的,教师是在学科课程的条件下工作的,原有知识、能力的惯性也使教师留恋学科课程模式。因此要有效的进行课程改革,真正搞好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关键是要广大教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意义、意识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职业教育教师的素养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高。着力形成以工作知识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在岗的教师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到实际工作中切身体验全部的工作过程,使自身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能够按照工作过程逻辑,重新加以编排、组织或增减,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3)教学管理亟待深化。任务教学(模块教学、项目教学)与学科课程相比,有两个特征:一个专业包含的模块数量明显多于学科的数量;二是有明显的知识和能力点遗漏。要考虑课程系统性问题。要有配套的教学材料、学习材料予以补充。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合作。建立教师参与项目课程开发的制度,提供空间,制定指南,专家引领。

(4)完善完善相关法规。要为学校松绑,鼓励学校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出台有关法规,合理、恰当规定教师的监护责任。创造条件,解决安全问题。如: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每一位学生买保险。社会公民应该进一步理解教师的劳动,协同处理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5)应避免几种误区。流于技术的操作,缺乏整体的规划,要处理好针对性与适应性。与知识学习割裂,缺乏探究的深度,避免探究学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事实研究为目标,缺乏价值的关照,注重科学探究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和“做中学”原则作为布鲁纳和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在职业教育教材改革、课程改革方面的启示是巨大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和“做中学”原则不仅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它的强劲生命力。【参考文献】

[1]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李茂,编译.走进泰国的“做中学”学校[J].中国教师报,2004,(12).[3]赵立芹.从做中学美国服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期刊网,2005.

[4]单中惠.“从做中学”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0(3).[5]秦旭芳,庞丽娟.“做中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6).

[6]吴健敏.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1年第6期.

[7]何杨勇,汪刘生.“从做中学”与“以理论为主导”———杜威与赞可夫教学思想比较谈[J].当代教育论坛.

[8]黄志成,等.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邱耀(1974—),男,江西东乡人,教育硕士,中教高级,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建筑学。

李捷(1981—),女,江西九江人,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教育管理。

张先成(1971—),男,江西九江人,教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张慧]

1078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见解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呢?杜威把它概括为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指出:“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他把教育本质生物化了。 2、“教育即生活” 为什么说教育即是生活呢?杜威作了这样的解释: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是生活”。他宣称,他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与斯宾塞关于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依靠文理教科书。“教育即生活”并没有真正反映教育的本质,但在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它

有利于使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杜威在“教育即生活”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生活……” 3、“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文中指出:“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他断定,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学习”。因此,学习,受教育过程实际是使儿童不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造或改组的过程。经验经过改造与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杜威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是有合理因素的;但他把儿童获取主观经验的过程看作是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则是错误的。教育的基本的、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学习,接受间接经验。二、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见解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的教育信条》中都论述了教育目的的问题。他说,教育除了过程之外并无另外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教育过程外无教育目的,根据这种观点,杜威批判了教育的“外在”目的的理论。他认为,如果“遵守”外加的教育目的,青年人的个性就会被忽视,从而会违反儿童本身内在的需要,违反了本能。因此,他认为,教育除了它自身的过程之外,不应有什么外加的教育目的。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教育过程就是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杜威认为有两种教育目的的存在是可能的。一种是教师或家长提出来的。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四)民主与教育教育是为了民主的,同时教育也应是民主的。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杜威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成长和经验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些片面性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生活,而且是儿童当前的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儿童的生长要素,即游戏、讲故事、观察、手工。除了这些生长要素之外,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他却避而不谈.”,可见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重当下,不看未来。活在当下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不能将其极端化、片面化。教育应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教育即社会 杜威认为学校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学校不是准备进入社会参加社会生活,而是在学校过的生活就应该是儿童当前的社会生活。这种认识抹杀了社会与学校的区别。。如果学校教育也像社会教育一般零散,重经验,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而且会有急 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固然不可变成与社会完全脱钩的“象牙塔”,但是学校亦不可

浅谈陶行知与杜威理论的异同

浅谈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理论的异同 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2010级4班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廖茂 学号:20101241051 浅谈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理论的异同 摘要:众所周知,陶行知曾求学于杜威,受后者思想的影响甚深,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而陶行知提出得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但这些绝非杜威思想的简单翻版,而有其符合国情民性的一面。这是他们两者在认识教育本质上的差异。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着独自对教育的思想。两位在教育这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至今影响着教育事业。 关键词:教育本质教育思想影响 引言 在赞叹陶行知在中国师范教育方面推行杜威理论的时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陶行知与杜威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走到一起来的。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友谊,且教育理论方面亦存在联系与区别。 约翰?杜威,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旗帜型人物。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如此不可思议的两个人却在教育这块领域上,有了交叉,彼此对教育的认识,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二者在教育中,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l914年,如果陶行知不到美国的lllinois大学学习政治学,他与杜威可能永远也不会相识。陶行知获得学土学位以后,他就转到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在杜威、孟禄、克伯屈门下学习研究生课程,直至1917年回国。而后,陶行知和杜威都有着联系,在杜威、孟禄和克伯屈这些良师益友的帮助下,他认识到美国是一个先进的民主国家,对帮助中国发展自身的民主体制是有所帮助的。基于种种认识,陶行知也从中获得了许多独到的看法,因此提出了一些似同非同于杜威的观点。 陶行知是第一个发展杜威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中国学者,也是第一个把杜威的理论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人。因此,陶行知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运用是一个分析、批判和革新的过程。他的最显著的成就就是他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转换和实践,即教育是社会改革的工具,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及进步主义的,儿童中心的,实验主义的教育学。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 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个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生活。他说:“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意思是指,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现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他认为通过学校进行的正式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教育形式,如果学校教育能够使儿童“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有利于将复杂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成就传递下去,以克服正式教育与社会隔离带来的弊端。“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即教育原本是为了生活,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引言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因此,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做中学”。“从做中学”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教育思想在给现代美国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五四”以后中国的教育界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人们认识和处理教育上的两难问题提供了思想营养,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以杜威为核心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传入中国后,即对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中国教育实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浅析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浅析 董琳 1044407056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当时美国的教育流行的是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机械呆板,杜威在教学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课程内容贫乏,萌生了进行教育改革的要求并进而成为教育革新的倡导者。他一生著作颇丰,1916年发表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此外还有《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明日的学校》等。 他的教育思想迎合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深刻的影响了美国教育的发展至于更多国家教育思想的变革,综合看来他的教育思想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教育的本质上,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在教学论上,他提倡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强调注重教材与学者的关系、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从“做”中学;最后,他提出了著名的道德教育的理论。 杜威一生中特别重视道德教育,杜威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他把道德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围绕道德价值标准、学校道德教育目的、学校道德教育内容、学校道德教育方法四个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 首先,杜威提出道德教育的用意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人格。他强调学校道德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要同他以前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相联系,既要从社会生活、学习实践中培养道德,又要使所培养出的道德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适应社会生活。杜威认为,从广义上说道德就是教育。他的德育论是以实用主义道德论为基础的,否认客观的永恒道德,把实效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上述看来,他主张学校教育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适应社会道德的需要。 在他论道德教育的著作《道德教育原理》的序言中他说道“每当国家陷入政治危机和道德危机时,人们就会将社会的道德缺陷与盛行的道德标准和公民在学校内外所接受的抑或没有受到的教育联系起来。无乱学校存在于何处,它们一直被指望去加强、补充有时甚至代替儿童在家庭或教堂里所获得的道德教育。”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 教育的启示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怎样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们教学实践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那么,什么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呢?下面就着重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学

生掌握的所谓“知识”只是一些抽象的、无意义的符号。 3.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真实的解释。 4.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应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判断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同时也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的),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他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和产生这些经验的过程和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的不同,导致每个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迥异不同。所以,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在介绍杜威时说,他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1930年,巴黎大学在授予杜威荣誉博士学位时,称他是“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转引自《新大英百科全书》第5卷,1979年版,第680页)。杜威的教育思想曾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有人说,“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可以认为,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一、杜威的生平和著作 1859年10月20日,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市(Burlington,Vermont)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个零售商。1875年杜威中学毕业后入佛蒙特大学读书,成为杜威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杜威于187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宾夕法尼亚州南方石油城中学任教,1881年转入佛蒙特州一个乡村学校当教师,同时在佛蒙特大学跟托里(H.A.P.Torrey)教授学习哲学史。1882年,杜威到新建的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1884年杜威获得博士学位后,历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4—1888)、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8—1889)、密执安大学哲学系主任(1889—1894)等。杜威从事教育活动和著作,主要是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以后开始的。1896年,他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作为他的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该校只存在8年。后来,杜威因为在学校管理和资金使用问题上与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校长意见不合而辞职,遂于1904年去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退休后又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据杜威自己回忆,芝加哥的十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杜威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并以他的著作和活动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除了学校工作之外,杜威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会长、《初等学校纪事》编辑、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第一任会长、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人民座谈会主席、独立政治联盟全国主席、控诉莫斯科对托洛斯基的审判调查委员会主席等。1936年11月,国民党反动政府公然逮捕了当时救国会的七位领导者,杜威与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致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杜威发表了由陶行知代拟的宣言,号召全世界人民抵制日本的侵略政策,支援中国的抗战,《杜威宣言》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52年6月1日,杜威在纽约去世。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政治、哲学、心理、教育、伦理学、逻辑、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一共有30多部著作和近千篇论文。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等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一般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它是现代世界中理论体系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教育巨著。 二、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杜威的教育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美国在经历了南北战争之后,正处于扩张和大发展的时期。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实验科学和工业技术的最新成就,以及海外市场的开辟等等,美国的经济迅速地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可是,美国工人所受的剥削更加残酷,城市和农村生活激烈变化和严重失调,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因此,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愈益加深。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美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和积极展开活动,构成了对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实际威胁。为了应付这种局面,杜威企图通过教育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所以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综合组研 讨资料 约翰·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生平与经历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 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杜威(John Dewey)出生于一八五九年的十月二十日。这一年也是英国进化论的提倡者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发表其《物种起源》(Ori gin of Species)巨著的一年。杜威诞生在一个中产社会阶级的杂货商家中。由于杜威的家乡,是新英格兰(New England)的维蒙特(Vermont)州的贝林顿(Burlington),人民生活习惯,娴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这些可以说是新英格兰殖民区的传统精神。 杜威小时候,就显得有点害羞,天资并不聪慧,但是,却好学深思,手不释卷,喜爱阅读,是大家所共认的一位书虫。他十五岁从贝林顿当地的中学毕业,因为居家离维蒙特大学很近,加以父母的鼓励,就进入维蒙特大学就读,在一八七九年完成学业。当时的维蒙特大学规模很小,那年跟杜威一起毕业的学生仅仅十八人。 凡是在维蒙特大学就读的学生,都得研修古典语文。他们都要学习希腊文,而且每个学生都要跟维大的每一位教授学习,因为除了工科的教授之外,当时全校只有八位教授。杜威在大学的前两年修读希腊文及拉丁文,西洋古代史,解析几何及微积分。第三年开始涉猎自然科学的课程,包括地质学,动物学,进化理论;他尤其从当时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T.H. Huxley 1825-1895)的生理学教本中,获得不少的启示,特别是关于进化的理论、生物与环境的理论,在在都使他有不少心智上的激动。在大学课程的第四年,他才更为广泛地接触到人类智慧的领域;当时担任讲课的以哲学传授为主的泰锐(H.A.P. Torrey)教授,对杜威初期哲学思想的探究颇有帮助。 一八七九年,杜威从维蒙特大学毕业后,极想谋得中学教职,以发展他的志趣。但因他年纪轻,加以毫无教学经验,到秋季各校已经上课,而他的职业尚毫无端倪。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他一位在宾州南油城(South Oil City)担任中学校长的表兄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当时的月薪是美金四十元;一年之后转往贝林顿自己家乡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并继续研读哲学史,这时他认识了哈锐士教授(W.T. Harris)。

学习杜威教育思想的收获

学习杜威教育思想的收获 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全面走上现代化的征程。中国教育观念从古典向现代转化过程中,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中美国的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影响尤其重要。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灵魂,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教学方法的革新,引发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杜威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人,我国优秀的教育家们通过诠释发展杜威思想,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暑假期间,我通过学习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且结合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得到了丰富的收获,现特将我的感悟阐述如下: 一、杜威教育思想的辩证理解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从不同侧面解释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教育即生活”确切地讲,并不是说过去的教育(学校生活)就不是生活。畸形的生活,不合时代净胜的生活,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过去体罚盛行的学校中,儿童同样是在生活着。生活无处不在。杜威所讲的生活,实是一种“新生活”,一种“改造了的生活”。这种生活更能和当时整个宏观社会生活得节拍相一致,更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为儿童所喜爱的生活,而不是只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与生长混为一物。他的“教育即生长”实质上解释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天性,“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杜威指出,旧教育消极地对待儿童,不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校的重心在任何地方,唯独不考虑儿童的心理需要与能力。生长论则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

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解_万代吉

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解 万代吉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藏族小学 【摘 要】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有三方面:一是“生活”,二是“儿童”,三是“社会”。关于这三方面,杜威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践行者。“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最核心的一个理论支点。因此,杜威将其总结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关键词】生活 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1-0108-02 在西方学者眼里,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名著。我曾细读过卢梭的《爱弥儿》,觉得确实很有收获,但很费劲,到底不如小说来得轻松,再说,笔者只是一个普通小学教师,没有太高的要求,觉得没有必要那么钻研,所以对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也只是粗枝大叶地了解了一下,便觉满足,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买回来近5年,都没有详细读过,这次参加培训,这本书在必读书之列,故只得认真阅读,越读越感叹:一感叹百年前先人的教育研究成果的先进,许多理念正是现在新课程大力提倡而目前还没有具备的;二感叹教育大家之所以成为教育大家,就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行实践和思考、不断提升,进而造福了社会、影响了人类。三感叹教育教学之学问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没有系统的教育理论框架,读起来难免有些吃力,我并不能完全读懂或读透先人的思想,先人的思想也难以很快内化为我的教育思想,但我感受到这本书如同美酒,要慢慢去品、去思考、去多次地研读。在此,感谢这次培训机会督促我亲近这本书。 本书是杜威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结合生物进化论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及科学实验方法论证适合时代和现实需要的新教育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实施问题及对一些教育理论问题的评价,即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 一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主要观点 1.民主社会和民主教育 民主社会就是社会成员共享利益,能互相依赖、互相关爱、自由交往、平等相待、思想自由、开放式的社会。民主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土壤。在无种族隔阂、无阶级隔阂自由平等的社会,人人得享求学之福,通过教育使人人发挥其开拓创新的才能。这就是民主教育。 2.教育和学校 杜威看来,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并不是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他自称他的教育哲学是“属于经验、操诸经验和为着经验的”教育哲学。在这里,他首先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一切的教育活动要围绕儿童组织起来;社会是教育的归宿;在儿童和社会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这就是教育历程;教师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诱导者;应该彻底改变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教育不是回顾性工作,过去的文化乃是辅助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平台,教育并不是重蹈前人覆辙而亦步亦趋地重演或爬行……杜威教育理论的实施方案是:“学校即社会”,把学校安排成适合儿童生活、生长的环境,使儿童生活生长于其中,借以扩充经验的数量和提高经验的效用。儿童理想的学校不是书斋或学府,而是快乐的生活园地。学校为发扬民治精神而存在,为民众幸福而存在……要求教师支付时间,善于思考,必须具有真知灼见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师只有品德高尚且学问广博,才能安排合适的环境,诱导儿童好好地过生活而改造经验……教育不能忽视受教育者的未来发展,而以现实生活为起点逐步增加生活广度和经验深度,学校就能善尽其责了。 3.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存在于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循序渐进发展过程中。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教育是具有实验性质的,是当前向未来发展而逐步实现的,绝非以否定受教育者当前兴趣与需要为代价。生长和生活无止境,因此也就没有最终的目的。这就是趣味教育无目的论……事实上杜威的教育目的就是如祁尔德所说的“民主的生活方式”“科学的思想方法”,杜威视适应社会需要为教育的归宿点,并没有抹杀儿童的社会性,他所论证的教育就是朝民主社会的要求,引导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从而使新生代符合和满足民主社会的希望……教师要有超前性理解,把生长的连续性作为永恒的标语,把儿童现在的生活和他们未来的发展衔接起来,把它们打成一片。 4.教学论 杜威倡导“从做中学”。杜威把人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个人是通过参加社会活动而得到发展的。杜威说“思维起于疑难”就是说人在生活中遭遇难题从而解决,才进行思维。真理和生活需要分不开,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这种实用主义认识论应用在教育上,便是“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应用在教学上,便是“从做中学”。 归纳杜威关于“从做中学”的论证,他强调的是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师应该成为儿童活动的伙伴或参加者,而不是儿童活动的旁观者或监督者。在这种共同参加的活动中,教师也是一个学习的人,学生虽自己不知道,其实也是一个教师,师生愈不分 -108-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 育的影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引言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因此,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做中学”。“从做中学”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教育思想在给现代美国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五四”以后中国的教育界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人们认识和处理教育上的两难问题提供了思想营养,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以杜威为核心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传入中国后,即对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中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摘要: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等教育主张,一直是整个20世纪教育革新的思想源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理论是尽善尽美的,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正确认识杜威的理论思想。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从做中学 一、杜威简介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各个领域。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一般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它是现代世界中理论体系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教育巨著。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长达8 年的教育改革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 它影响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进程。虽然这一教育思想曾经遭到其他学者的猛烈抨击, 但是, 杜威对教育的贡献是空前的。正如美国学者罗思( R.J.Roth ) 所说:“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可是很难想像,它在前进中怎么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过杜威。”① 在西方哲学史上,特别是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杜威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杜威建立了一个十分庞杂、影响广泛、又颇有争议的教育思想体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简介 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无目的”等观点。(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②、“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 也包括社会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他认为, 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的开展及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 而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摘要: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产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在20世纪20年代杜威教育思想影响了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教学方法上的革新,引发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但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没能长久地坚持下去,但它对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发展。 关键词:杜威;教育体制改革;教育; 知识 杜威是西方著名的教育思想大师,是一位激励人们广泛地去思考教育目的、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的教育家。中国人关注和研究杜威已有近90年的历史,这种文化现象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极为罕见。在中国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他亲自到中国讲学,其停留时间之长,所到地域之广,宣扬自己学说之系统,产生影响之广泛,是其他任何一位外国思想家、学者都望其项背的。 一、杜威教育思想与平民教育 20世纪20年代,中国曾经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举世瞩目的平民教育运动,而杜威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直接导致和推动了这场运动的展开,这场运动是民主思潮的产物,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杜威所倡导的平民主义教育,突出强调了在自由平等的民主社会中,不容许少数人垄断受教育的机会,而是要通过教育使一般民众接受现代知识的武装,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培养独立人格和坚强个性。杜威宣扬,中国要想建设一个民主政治的国家,就必须发动一场平民运动,把教育普及到每一位平民身上,同时也应该把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平民运动在我国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功不可没,它大大提高了下层老百姓读文识字的能力,也开创了工农教育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民主建设并推动社会进步。 二、杜威教育思想与新学制的建立 民国初年,教育部颁发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为当时教育的发展政治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废除小学读经;初等教育中男女可以同校;取消了专

浅谈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

浅谈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 浅谈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 摘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与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他依据美国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当时的背景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美国及整个世界的现代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美国人肯定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谈到杜威的教学论,“从做中学”是其中心。可以说,“从做中学”渗透教学论的许多方面。下面我就谈谈杜威的主要教育理论。 关键词:从做中学、以问题为中心、课堂与作业活动室、教师主导作用 一、杜威的主要教育著作 杜威在1896――1906的十年间在芝加哥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虽然这个 实验学校只存在了8年,但却构成了杜威全部教育理论的实验基础。1877年发表了他的重要论文《我的教育信条》,1900年在美国出版了名著《学校与社会》,1902年又出版了《儿童与课程》。这三者形成

了杜威早期的重要代表教育著作,他们反映并形成了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杜威在1910年出版了《我们怎样思维》,1913年写了《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1915年与他的女儿合著了《明日之学校》,1916年出版了他的教育哲学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被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视为伯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重要教育著作。 二、杜威教育理论的理论基础 杜威把自己的教育理论建立在一系列的理论基础之上。 实用主义哲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首要理论基础。实用主义哲学的中心概念是“经验”,宜称超越于唯心与唯物的斗争,而只把经验看成是现实世界的基础。正像列宁所批判的:“实用主义既嘲笑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也嘲笑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他宣扬经验而且仅仅宣扬经验。”他说:“自然和经验是和谐地并进的――经验表现为认识自然、深入自然奥秘的方法,并且是唯一的方法。”又提出经验“不承认任何行动与材料、主体与客体的区分,而把双方面都包括在一个不可分析的总体之中。”归论起来就是:自然依据经验而存在,事物依据人的思维而存在。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论是杜威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依据,据以否认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客观的、实践的基础。 杜威的教育理论,同时是以人性论和庸俗进化论为核心的社会学观点为理论基础的。杜威从人性观点出发,吸收了实证主义者的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把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原因看作是带有人类原始本

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文章阐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基础教育启示 一、我国基础教育现状 (一)仍有不少学校的课堂还在进行着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 “知识的获得仅仅是一种量的积累;知识的掌握主要表现为准确的背诵和复写,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应付标准化符号化考试的行为训练。”[3] 社会对知识价值的认识仍然提留在分数数值上,并且有越演越烈之势,教育的目的似乎被简化成了“进大学”。似乎进了大学,就得到了教好生活的通行证,教育也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如果教育的结果是使被教育者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在教育层面上他是一个被判除了死刑的。 (二)基础教育阶段德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从今天的社会现实来看,“传道”应该可以解读为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教育所要培养的是不仅是掌握先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人更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并且能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这是人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这也是社会对教育的希望。就目前的教育而言,考试分数的高低仍然是评判学生的重要标准。学校教育中的这种明显的导向必然在学生中产生重学习轻道德的思想。 (三)教育与现实生活脱离 “成功接受大量系统规范教育者付出的代价,往往就在于失去真实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牺牲受教育时期的丰富生活换取进入保守社会的合法机会。这就是当下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疏远甚至分离带来的现实”。[4] 在我国,基础教育几乎只限于学校和课堂。课堂外的教育,自然界的教育几乎只限于一年两次的春游秋游。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好奇,最贪玩,最热爱生活,最富有创新力的时期。“要让儿童有时间仰望天空”,一位教育者对儿童教育的可怜的希望足以让所有教育者为之深深地思索与自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