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稿《普贤言教》13集: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文稿《普贤言教》13集: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文稿《普贤言教》13集: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总的思维

轮回痛苦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4:24 绿度母心咒来自中国佛教慧日法宝《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传喜法师主讲

第13集《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总的思维轮回痛苦》无等塔波仁波切说:“初时害怕生与死,需如鹿子逃出笼,中期死亦无遗憾,当如农夫勤耕田,最后内心得安乐,应如伟人成大事。最初无暇思余事,应如箭中人要害,中期无散中修行,当似死独子之母,最终了知无所为,如敌赶走牧童牛。”这一段塔波仁波切用很多比喻思维这个死亡不定的无常观,就像是为了怕这个“死”,像鹿从笼子里逃出来一样。“中期死亦无遗憾”就像修行的人,我们这一生纵然没有悟道就死掉了,这也不遗憾,因为什么?我们为了这个生死大事,毕竟努力过了,就是没有了断也不要紧,诸佛菩萨也会垂念加被我们,是这样的,这个里面就种种的比喻。“当如农夫勤耕田,最后内心得安乐。”就像农夫耕田一样,你这样去做了,你的内心将会安宁的,如果没有做,从来没有为你的死亡准备过,到时候心不安的。“应如伟人成大事,最初无睱思余事。”就像一个有伟大志向的人办大事情,没有空闲来思维那些小的事情。“应如箭中人要害,中期无散中修行,当

似死独子之母,最终了知无所为。”就像一个母亲独生儿子死掉一样的那种状态修行。所以我们中国人怎么说呢?修行之人,未悟之前如丧考妣。在没有开悟,没有得到修法利益之前,就像爸爸妈妈都已经去世的那种孝子的心一样,孝子是这样的,父母亲如果去世了,内心里那种悲伤,什么都不会去想的,还去想什么升官、发财,哪里会想那些事情。就像有这种坏人把牧童的牛赶走一样,参禅的人不得力,为什么?就进不了状态,念佛的人不得力,因为也是进不了状态,所以这几句比喻,都是这种状态的比喻,我们要找这种状态。在未生起如是定解之前应唯一观修死亡无常。世尊也说,世尊指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也讲:“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犹如众迹中,大象迹最胜,如是佛教内,所有修行中,唯一修无常,此乃最殊胜。”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段文全部是世尊告诉我们的,我这里念,这个很好理解,所以以后你们这个书要多看,心里面要记住这些!又如《毗奈耶经》云,《毗奈耶经》

是我们出家人的律,戒律这方面的。“我之眷属中,犹如妙瓶者,比丘舍利子,及目犍连等,于如是百人,供斋与供物,不如一刹那,忆念有为法,为无常殊胜。”这个《毗奈耶经》也是佛讲的,说在我的弟子当中,就像如意宝一样的,“妙瓶”是天上的如意宝,就是你想什么,它里面生什么东西

的,我弟子当中像人间的如意宝一样,像舍利子、目犍连尊者他们这样的,如果像他们这样的有一百个,“如是百人”我

们这个世间的人来供养他,供他吃饭,或供养他卧具、衣物,“供斋与供物”,这样的功德大不大?你知道我们阿育王寺,八月份,八月八号要供千僧斋,上次方丈在我们慧日寺就讲,你到时候要来,已经邀请了,要供千僧斋,为什么要供千僧斋?现在供一个千僧斋要好几十万,没有三四十万你想供一堂千僧斋,干什么?请我们出家人吃顿饭,吃一顿饭要花掉三四十万。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请我们吃饭,就是为了在这一千个出家人里面,供到一位阿罗汉,圣者阿罗汉,为什么?供到一位阿罗汉,这个人生,这一辈子不空过了。我们浙江供千僧斋很少,现在五台山,几乎是天天有,不说天天有,隔三差五的就是一个千僧斋。这么多国内国外的信众,佛教信徒带着大捆大捆的钱去供千僧斋,就是为了要供得圣僧。这里佛讲这样的圣僧像目犍连、舍利子这样的,像如意宝一样这样的弟子有百人,我们给他供斋乃至给他供物,这样的功德大不大,很大!但是不如一刹那,忆念有为法为无常,这样子的这种殊胜功德,要超过前面的功德。有一居士问博朵瓦格西:“若专修一法,修何法最为重要?”格

西说:“若唯修一法,无常最为要。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也有助于证悟诸法等性。又倘若修行无常,最初断除此生绳索之因,

中间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也有助于趣入涅槃之道。”你看始终就是以这个观修无常贯穿于整个过程,在当初的时候,最初是什么?最初是观修死亡无常,是进入佛法的因,正因;中间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观想这个无常,是勤修善法的助缘。而且修行无常,最初也是断除这一生轮回,此生的绳索之因,什么是这一生的绳索?我们这一生,你因为没有观修死亡无常的缘故,所以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就像绳子把你缚牢了一样,无形的绳索就把你这个人生捆挷住了。自己要看破点,子孙自有子孙福,就会看轻点。中间作为舍弃贪诸轮回的缘,中间修行的过程中,种种轮回的这种贪着也会被放弃。最后也是趣入涅槃之道最有力的、有助的。又最初生起信心之因,中间为精进之缘,最后为生慧助伴。又若修此无常,且于相续中能生起者,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修法之缘,最后有助于证悟法性。又倘若修行此无常,并于相续中能生起无常之念,则初为盔甲精进之因,中为加行精进之缘,后可成为无退精进之助伴。这一段都是一位大格西,博朵瓦格西所讲的,这位佛学大博士所讲的。后面还有另外一位大博士,帕单巴格西也说:“若于相续中,生起此无常,初为入法因,中为精进鞭,最终能获得,光明法身也。”你看,这个就是我们很多出家的、在家的佛弟子,为什么常常入不了法味,得不到佛法的这个滋味,入不进佛法的大海,没有感觉,找不到感觉,这就是对观修

无常不得力。所以这一段文就直指,你说直指人心见性,直指人心,这就是直指你的缺点,你知道那个缺点了,你见到这个缺点了,你会防护这个缺点了,你马上成功的相就现前了,修行的证相马上就会现前,马上就得智慧,马上就得法味,修禅得开悟,修净土信愿行马上就能真实的生起。否则的话,就成为表面上的求法、修法,甚至慢慢久了之后,就油掉了,就成为佛教的油子了。所以单巴仁波切又说:“西藏修法者之中,无有一人修死亡,亦未曾见谁留世。身着僧衣喜积财,岂非供养于阎王?收藏一切妙财宝,岂非企图暗地中,贿赂供养地狱卒?若见西藏修法者,不觉仰天哈哈笑!谁具广闻我慢高,修行好者积财宝,谁依静处多散乱,谁离故乡无羞愧,彼为形象修法者。彼等喜爱造恶业,虽已见到他人死,然却不知自将亡,如是此等修行人,首先应当呵责之。”这位尊者单巴仁波切,正像弥勒菩萨出世的时候,弥勒佛成佛的时候,他赞叹我们这个世界的佛,赞叹释迦牟尼佛什么?释迦牟尼佛大悲之心恳切,所以降生在人寿百岁的时代,以这卑陋的身体而显现在人世间,是为什么?百岁的人的时候,我们人这么矮小,我们现在讲佛丈六金身,但是弥勒菩萨那时候看来,就小的一点点。释迦牟尼佛这时候的袈裟交到弥勒佛的手里,连四个手指都盖不起来这么小。他就说释迦牟尼佛因为悲悯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发愿在恶世里面出来,五浊众生当中出来呵责众生,这是弥勒菩萨,

在《弥勒菩萨下生经》里有,呵责我们的众生,因为我们众生有不对的地方,来指出我们的缺点。所以我们读到这个单巴仁波切这一段呵责,真是就感觉到非常的清凉,就好像骂到我自己头上一样的,特别的清凉,特别的感激这样的大善知识。所以,观修无常是开启一切修行之门的前行。一居士问博朵瓦格西消除恶缘的窍决。博朵瓦格西回答说,“汝当多思死无常,若心生起定死亡,净除罪业无困难,修持善行无困难。倘若在此基础上,汝多修持慈悲心,于自相续能生起,利益有情无困难。倘若在此基础上,多修诸法实相空,于自相续能生起,清净迷乱无困难。”你看,如果一个修行人,一位居士就问博朵瓦格西,他说:怎么样是消除恶缘的?有没有什么窍门?这位格西,这位大博士就这样告诉他,如果你能多思维这个死是不定的,是无常的,如果心能够生起,一定会死亡的这样一种状态,这个人肯定会死的,而且什么时候死,什么方式死却不知道。你这个时候就会,有这样的心态生起来了,净除罪业是不困难的,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你修持善行的时候,平时好好的做人,也是不困难的,因为你知道,人就会晓得了,我们为什么不客客气气的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做做客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永远会活下去的,今天见面了,明天不见面也不一定的,所以哪里还会来那个,大家肯定客客气气。所以有一点什么事情我帮帮你忙,你帮帮我忙,这个相互帮助一点也不

困难的。为什么大家彼此不是以善加的交往,就是因为内心里面都执著着“我”,好像没有想到一个“死”字。如果想到一个死亡,那我们大家就会珍惜这个人生了,也就珍惜我们的人缘了。倘若在此基础上,汝多修持慈悲心。下面这段文字,我们上面念了以后要多多的去思维,你看整个的这个贯穿着佛法,从消除恶业是不困难的,从修习善法是不困难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修习慈悲心是不困难的,然后对一切有情的众生能够生起慈悲心,在心里一直安住在慈悲心的状态是不困难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证得诸法实相是不困难的。乃至在自己的心地上,清净种种的迷乱,也就是说种种的迷乱永远地得到清净,是没有困难的。这个就是什么?迷乱都清净了是什么状态?是佛的状态。也就是说你有这个基础的话,思维生命无常,思维这个死亡必定将来临,你有这种基础的话,成佛都是不困难的,不要说我们消除恶业了,所以整个以这个来贯穿我们修行人的始末,来贯穿他。如果于自相续中能对无常生起定解,则能够彻底舍弃对今生世间一切事物的贪执,犹如呕吐症患者不愿取油食一样。我的至尊上师,这个时候我们尊者华智仁波切,他就赞叹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他说也再三说:“我虽看见世间上那些最高贵、有权威、极富裕、具美貌的人,但对他们不起羡慕之心,而注重前辈高僧大德的事迹,这是自己的相续中生起了少许无常定解的缘故。”你看,华智仁波切他的根本

上师怎么说,他说对世间的那些做官的,有钱的,长得很得人缘的这些,我也没什么羡慕别人的,我唯一注重的只是对高僧大德们,对这些修行好的这些人,我关注这些事迹。这是因为我的心里生起了少许的,他很谦虚的,生起了一点点无常定解的缘故,说生起了一点点这个,他就会这样。因此,我除了无常以外没有其他更殊胜的教言传予别人。这个什么教言?观修无常,死亡无常。那么在相续中对无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呢?这里华智仁波切反问,又反问我们了,如果我们内心里生起了死亡无常的这种定解,这种有什么相貌呢?什么相貌,有怎样的征相呢?这里就告诉我们,应像喀喇共穹格西那样。格西在后藏的觉摩喀喇山修行时,岩洞口有一荆棘丛,常常刮到他的衣服。开始他想砍除,但转念一想:唉,我也许会死在此岩洞中,不知能否再有出去的机会,唯有修持妙法为要。他是怎么想啊,因为这位尊者,他住在山洞里面修行的时候,有时候要出去拎水,有时候要拎水回来烧一点茶喝。但是出去拎水的时候,这个洞门口那丛荆棘老是要刮到他的衣服,有时候他一想还是把它砍了吧,但他想一想:唉,我这个水拎进去了之后,到底会不会死在里面,还会不会出来拎水,谁知道?所以说就一直没有砍,一直他门口的这个多少年都没有砍,在这个洞修行了多少年,最后这位尊者格西已经获得成就了,仍然没有砍除荆棘丛。此外持明无畏洲有一秋季,这个秋季七月,

沐浴的水池没有阶梯,他的弟子就说:师父,我们在这里修个阶梯好不好?但是无畏洲尊者怎么回答,他说谁知道明年还会不会来洗?我们一年就洗那么一次,明年会不会来洗还不知道,算了吧,别弄了吧。他就跟弟子们说,你这样费事以后也不知道怎么样,也不用来费这个事了。所以无畏洲尊者也是经常对弟子们教诫这些观想、观修无常的教言,这个都是现身说法。所以,我们也应如此修持,相续中未生起定解之前,加行发心,正行以各种方便调正自心,乃至在相续未生起真实无常之前反复修持,后行以回向印持。之后追循圣者前辈的足迹,尽力精进修持。现在尊者就布置给我们攻关题目,尊者告诉我们,如果心相续当中没有对无常生起定解,我们应该怎么样,应该常常在加行的时候,就这样发心,加行、正行乃至在回向,都要安住在思维无常,真实无常的当中,反复的修持,从加行到正行到回向,这三个阶段,全部以这个中心思想,观修真实的无常,反复的修持。这个修了之后,然后这个时候你就对往圣前贤,就会对以往的这些圣者们的足迹,他们的事迹,你就会追循他们的这种足迹,就把我们的生命,就会按照他们那样子来实践,这个就是我们修行的。所以说,你看一个修行人,你没有得到真实感觉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如法的这样去修,现在我们听闻了这些道理,就听闻着尊者布置给我们的功课,就这样如是地去观修。这个《普贤上师言教》有时候就是

住在山洞里面,大家有时候住在荒山野地里,住在茅蓬里面,几个弟子跟着师父在一起,讲到哪里修到哪里,讲到这个部分的时候,就这样去观修,已经生起验相来了,然后再继续往下面讲,我也是非常渴望,同时我心里面也是幻想着这种,什么时候也能这样,身边有几个弟子真正地非常渴望解脱的,讲到哪里就真实地修到哪里。以前能海上师的时候,清定上师就是这样的,清定上师刚刚出家,跟着能海上师,白天上师说的什么法,马上回过去,清定上师就如理地这样观修,然后第二天就向上师汇报,就能把这所有的观修重新就能讲解出来,所以不久整个沙弥堂里他做堂主。清定上师出家没多久就做沙弥堂堂主,为什么?而且深得能海上师赞叹,他说像他这样,听闻了马上就去观修的非常难得,大家应该要像这样子,就应该像他那样学。所以像传给我们这个传承的登科活佛,他修这个法修了二十五遍,闭关十几年就修这个,修了二十五遍。华智仁波切也是,修了二十五遍。你看这些,我们平常好像观修无常,你没有深刻的去观修的时候,你怎么有一个心会想修那个。我就看到你们吃过饭了之后,吊儿郎当,跑到那儿吹风去了,干什么去了,我看你们散漫的样子,心里面真的没有这些正念,有了正念,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像前面这个格西所讲的,如果你真观修无常的话,行走的时候会怎么样,自然就会眼看着你的前面,你不会眼光把你的生命耗散到山,耗散到水里去,东看

西看的,东看看、西看看,这都是心里没有正念摄持的这种相,外在显现出来的这种相。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华智仁波切在这里最后以这四句总结了,这个世间,娑婆世界所显现的这些世间众生,就是这么愚痴,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大家所看到的一切也都是无常,但是无常显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反而却执着是常有的。明明一切都是无常显现在你面前,却把这一切好像看不见一样,却偏偏要生起常有的这种执着。老年虽然头发愈来愈白了,皮肤愈来愈皱了,走路也已经愈来愈没劲了,老年虽然已经到来了,但反而以为自己愈长愈小了一样,愈长愈小了。“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华智仁波切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个慈悲的心,他就向三宝,这个祈祷就是什么?就是《楞严经》里面观世音菩萨的境界:“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这一句话就是下与一切这些邪念的诸有情,六道里面的这些轮回当中颠倒愚痴的众生,观世音菩萨就是与这些众生同体一样的大悲心,向十方三世一切三宝祈祷加被。你看就体现出这种心的状态,为什么我们那么多都是认为华智仁波切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呢?因为他所有显现出来的就是这样,所以前面指出我们愚痴的地方:“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就是真实

的这些相你要看清楚,明明这些都是无常的,你要看清楚这些无常,你心里面要真实的意识到这个无常的紧迫感,而真正的皈依到佛门里来好好的修行,祈祷诸佛菩萨您加持,令这些众生都要生起这样的心,要睁开他明亮的眼,看清楚事实真相就是无常的,所以不要再悠悠荡荡的,再这样子好像跟自己不相干一样的。就像有一个人死了之后,到阎王爷那边,他还骂阎王爷,他说你这个老头子为什么把我带到这里来,给我招呼都不打?阎王爷还是跟他讲:“某某人你别生气,你想想看秋天的叶子黄了,你看到没有?”他说:“我看到。”“那个就是我带给你的消息,你明明看到了,为什么说没收到我带给你的信呢?你隔壁邻居死掉好几个了,你看到没有?”他说:“我看到了。”“那就是我带给你的信,你为什么说你没收到呢?”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尊者说,明明这世间一切显现都是无常的,为什么我们却看不见,却执着是常有呢?真理就是这样子,所以希望我们心当中真正能够有“实事求是”的。毛泽东在延安的工作会议上,就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真理!“实”是什么?是真实,真实的事。“求”是什么?大家要打开你的智慧,看到事实的真实面貌。“实事求是”毛泽东这四个字,是共产党员,更是我们佛弟子要追求的!要看到这个事实的真相,要安住在这个“如是”之中,不要自己给自己打岔,自己给自己打妄想,自已给自己策划。所以说尊者彻底的大悲心的流露,这四句话

总结了这一切。南无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请合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莲花生大士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

文殊师利菩萨顶礼华智仁波切顶礼法王如意宝

顶礼上悟下道大和尚顶礼登科仁波切我们前面在

学习的时候,你看种种的观无常的时候,它是要达到什么样一种目的呢?就像平时我们在念佛,为什么这个佛号不往心里去?为什么参禅的人不得力?为什么学佛的人进入佛门

后也是进不了状态,进不了门?就是因为这个无常的观念他没有,不是很迫切的,没有这样一个清晰的无常的观念。

第七个就是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猛厉希求,希求什么?希求能够生起无常的观念,能够解脱这个无常的世界,是这样的。所以说对无常从七个角度来认识它,这样也就是我们平时用功的时候,当你无常念提起的时候,也是你修行真正的正念生起的时候。譬如说你今天在走路,吃过饭了之后散散步,你忽然一个念头提起来:我不知道明天还有这样的时间吗?在这样的阳光下,在这路两旁翠绿之中,在这青草香当中,明天我还会再这样散步吗? 乃至我们自己坐在那边打坐时想,我在这个世间打坐到底能打多少次,能坐多少次呢?你当这个念头一生起来的时候,你马上就有感觉,你这个念佛就开始入心了。为什么从嘴皮上就那样滑过去,浮浮而修,往往就是这个无常的念没有起现。所以这个修无常,

是我们求解脱,乃至皈依三宝最原始的、最基础的一种鞭策的力量,推动的力量。『轮回过患分二: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轮回方面的过患,轮回的过患。了达轮回诸事无实义,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这里尊者华智仁波切,他以这四句偈颂来总结,他说“了达轮回诸事”,轮回的这些显现,没有实际意义的。那为什么还要在这世间呢?甚至你看,老人家还要处处去弘法,这干什么?“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大悲,什么叫大悲?他知道这个世间是如梦幻泡影的,但是芸芸众生还不知道,所以他以怜悯众生的心这样子,以这样大悲利益有情的状态,作为自己唯一还安住在这个世间的一种动力。“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不贪有寂”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菩萨,他大悲的缘故,不住在涅槃这种状态里,清净涅槃的状态,所以叫不贪有寂。有寂是最好的状态了,包括我们平时天天念“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各种状态里面都是回光返照,进入到这种有寂的状态。但是菩萨,他不贪有寂的这种享受,唯依诸佛菩萨的劝请,这种教法而行持着大乘,什么叫大乘?普度众生的。把这有寂的欢喜不是自己一个人贪著着,偷偷地享用,而是按照教法,按照这个方法,让大家一起沉浸着,一起能够感染到这个有寂的功德,所以这个叫大乘。不贪,这个就是说,我不行在小乘里面,

行大乘,则进入到大乘里面的意思。“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这是什么,这赞叹什么?赞叹我们自己的上师就是这样的,我们上师就是“了达轮回诸事无实义,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这就是赞叹上师的,尊者在这里说上师就是这样的,所以我顶礼您。下面就是对轮回过患,总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总的思维轮回的痛苦,第二个是分别思维轮回痛苦。总说,分别的细说。『总的思维轮回痛苦』我们现在先学习这个总的思维轮回痛苦。如前所说,虽然已获得了难得的暇满人身,但是不可能长期住留,终将走向死亡。如果死后也如同灯灭或水干一样,那也就没有什么别的了,但是死后不可能了结,而必然要转生,有了转生就离不开轮回。所谓的轮回,总的来说,如同陶师手中的轮盘、井中的水车、瓶中的蜜蜂一样,接连不断的旋转。就像把蜜蜂装在瓶子里面,这个瓶子里面的蜜蜂它就嗡嗡的团团转,一圈再一圈,这个前面尊者告诉我们,虽然我们获得了暇满难得的人身,这么尊贵的人身,但是这样的人身,也依然是无常的。如果死了之后一了百了,人死如灯灭,那倒也算了,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没有一个生命,死了之后不需要继续再去投生的。所以说,既然还要不断的投生,这种进入到生命的轮回当中,这种轮回当中的众生,就像一圈一圈转,就像那个打井的,井水上面摇的轱辘;也像陶师手里那个,那个陶吧里面,现在普及了,你看就像

那个转盘;也就像装到瓶子里面的蜜蜂一样。同样,无论生于善趣或堕入恶趣都超不出轮回的范围。善趣的人间乃至天境都如同瓶内的上面一部分,三恶趣就像这瓶的下半部分一样,下面的空间。如此六道众生以有漏的善业和不善业为因,接连不断投生流转,所以称为轮回。这里面什么意思?前面一句话,六道是以什么?是以有漏的善业或不善业的因所感的果,接连不断的,这个果流转生死,所以称为叫轮回。轮回是一个很形象的,非常形象的,这个有漏。就像这个有漏的善业,譬如说天堂,天堂它是善业所感的,但是天堂不坚固,为什么?天堂是有漏的善业,享受一天天堂的幸福,这个善业就消减一分,所以这样消总有消完的一天。我们中国人讲的,金山银山也有吃空的一天。所以为什么要追求解脱,因为解脱是无漏的,无漏的缘故,它不感受轮回,它就超越出轮回了,这个轮回和超越出轮回,界限就是什么?轮回是以有漏的业为因,超出轮回是什么,以无漏的为因。所以要悟得圣道,我们佛教里面不同的就是说有戒律,戒什么?戒律,你看要止恶是戒,律是行善。但是佛教仅仅就是止恶行善吗?它还有禅定,禅定是什么?禅定能生智慧,智慧才能悟到那个不生不灭的,悟到无漏的。包括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真实义,它就是不漏法,它就是不生不灭法,但是我们前面就是要具足生命无常的观念,寿命无常,安住在闲暇的状态里,这一些都是我们

念佛要修的,要感受的。所以我们祖师,简单扼要的总结,他怎么总结?他说一句阿弥陀佛,要具足欣厌!欣,就是欣欣向求极乐世界;厌,念念厌离娑婆世界,叫欣厌具足。一句佛号欣厌具足,具足这两种内涵,对娑婆世界看破、放下,对极乐世界念念欢喜的、向往的。怎么样来具足这两种呢?我们以前所学习的暇满的状态,思维无常的,寿命无常的,下面我们正在学习的,思维轮回的过患,都是让我们实实在在具足这欣、厌二字,这个才能真正实现到我们念佛也能具足这个欣厌的这种内涵。我们这些人无始以来漂泊于轮回之中,一切众生无有未曾互为父母、亲友、怨敌或平常人的,这个人的母亲又成为那个人的母亲。佛在经中说:如果把整个大地的土抟成像枣核一样大的丸子,其数量可以数尽,但是各个众生互为母亲的次数却不可胜数。怙主龙树菩萨也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众生做母

亲的数量,这个确确实实。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没有不如此转生的,所以以贪心的缘故断过的头和肢体不计其数。如果把曾经生为蚂蚁等小含生的肢体堆集一处,将比须弥山王还高。你看,就是蚂蚁这么小的动物,它那个肢体加起来,无量劫以来因为贪心,什么叫贪心?我们中国人特别这方面,因为中国的文化,历史文化悠久,同时饮食的文化也悠久,所以看到什么东西,脑子里都会浮现出一样吃的东西,你像我们这个溪水边上,一看到那个鱼,有的人禁不住就:“哎呀,

这么大呀!”我们这时候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他脑子里想这鱼要炖汤挺好吃,油里煎煎蛮好,红烧鱼挺好,脑子里就会想到。看到地上那个鸡,想这个鸡已经长了四两大了,已经长了八两大了,已经长了一斤大了,看到长了多大,他脑子里就会想起来怎么吃的方法。由于这样贪心的缘故,所杀的这些众生,都断他们头、砍他们脚的,这个也是不计其数!也是不得了。就像蚂蚁那样的肢体,无量劫来就像这么小的这样子的,如果把他堆起来,都超过须弥山了。因为我们这个世界里,须弥山最高、最大,所以称为须弥山王,山中之王,比须弥山还要高大。因口中无食,背上无衣,感受寒冻、饥饿、干渴的痛苦,哭过的泪水比海水还多。这下你们知道海水为什么是咸的了吧!海水为什么是咸的?你看,海水可以晒盐的,是哪里来的,我们这个比喻你看。由于我们做众生,有时候身上没有衣服穿,有时候肚子饿了没有吃的,忍饥挨冻,种种的痛苦逼迫的时候,所痛哭的泪水比海水还多,怪不得海水都被染咸掉了。仅仅曾经生于地狱时所喝过的铜汁铁水也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你看这么样子,我们由于造了恶因,感受苦果的时候,堕到地狱里面喝的那个铜汁铁水数量也像海水那么多。现在不仅对此轮回没有生起刹那的出离心,反而为贪执束缚的人们还将在无边轮回中感受比以前更多的痛苦。他说,现在我们众生,不单单没有生起出离心,还没有看明白,你如果不看明白,不觉悟

的这样子的众生,以后在轮回当中所感受的苦比以前的苦还会多。以前很多人,别说世间人了,就是我们佛教徒很多都是;“随缘啦!随缘啦!”随什么缘,你随什么缘?解脱的缘还没有成熟,轮回的缘还没有结束,你怎么随缘,你有什么资格随缘?你看那些祖师的语录,看大乘经典所讲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那句话什么意思?什么东西“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那指的是佛性,众生的如来藏,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个是性德,你有没有修?你没有通过修德来恢复它,你有什么资格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看清楚,没有生起猛厉的出离心,那你以后轮回有没有止尽?所以有一句话叫:苦海无边!苦海是没有边际的,过去我们所轮回的时间,所经历的那么多痛苦,如果不觉悟的话,以后会偶尔的有一天结束吗?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必须要,就像我们前面学习的那些我们祖师华智仁波切告诉我们,猛厉地要把它拉转头来。虽然仅以随福德分的少许善果获得了如梵天和帝释般的长寿、相好、财富圆满的身体,但是最终也摆脱不了死亡,死后将感受恶趣的悲惨痛苦,那么我们这些人现在虽然暂时拥有财富无病等少分安乐,几年或几个月甚至仅仅几天的时间内,善趣的安乐果耗尽后,将会变得非常贫穷极其可怜,或者不愿意也要感受恶趣难忍的痛苦。你看我们经典里也记载了很多那些天人来皈依佛的,天人最多的情况下,是什么时候

来皈依佛、皈依三宝的,你知道吗?他们就是这种五衰相现前了,什么叫衰相?将要堕落了。就是身光变得慢慢黯淡下来了,头上的花朵,两肩上的花朵慢慢地枯萎了,然后自己坐在那边,不喜欢坐在座位上,要离开自己的座位了。还有呢,就是什么,那些天女们,这些天人本来围绕他,大家开心的不得了,但是这些天人们,这些天女们都远离自己了,不愿意靠近你了,看到你老了,没有光了,身上也没有花,花也开始枯萎了,没有香味了。然后不单单这样,身体还会出虚汗,当天人这五种相现前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离死已经不远了,由于天人的神通的缘故,他还能知道,死了之后将堕落到什么地方去,由于他是天人,他能够有这样的能力,把所有的福报都榨尽,生生世世的善根福报都榨尽,所以他一旦堕落就非常的痛苦,非常贫穷,甚至有时候直接堕落到地狱里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