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板块一鉴赏人物形象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注】①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

★(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下两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

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笔下的“大丈夫”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荣与贵,视寻常”),致力于辅佐君王(“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心系国家和百姓(“事业光施社稷”),志存高远(“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的贤臣形象。

(2)①用典。如“要将尧舜致君王”,“荣比昔人衣锦”。前者用了“尧舜”

的典故,表达大丈夫要辅助君王,使君王与尧舜比肩的理想。后者用“衣锦还乡”的典故,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的荣耀。

②类比。“荣比昔人衣锦”一句,用当今“仕宦至卿相”功成名就,高车驷

马,与“衣锦还乡”的古人进行类比。

③借代。彝鼎,指古代祭祀用的鼎、樽等礼器,文中指史册。

④衬托。以卿相追求归乡之荣耀的行为反衬大丈夫志存高远,辅佐君王,造

福百姓,功载史册的追求。

⑤对偶。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登高望乡,倍感孤独;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

(2)①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

现乡思之浓。

②“黄花”这一重阳节的特定景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

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

③虚实结合,情味悠长。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

亲之情。

(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

深厚强烈。)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②夜榜:夜里行船。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沈德潜评价这首诗说:“不怨而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中塑造了一个被贬的官吏形象。

(2)诗人有亲近自然的机会,所以诗人用“幸”字说明“不怨”,但“来往不

逢人”的孤独,又显出贬官的抑郁,所以又“怨”。

板块二鉴赏事物形象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委婉,而寓意深切”,你

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反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2)①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如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

美。②“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了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③“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表达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

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诗中的“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请从状物和哲理的角度分析本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中的“柳”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第二句在动态上描写,第三句在心态上描写——柳想用飞絮蒙住天地日月,把整个世界都变

成它的。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柳来隐喻某一类人。

(2)状物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早春时节,杂乱的柳枝上刚吐新

芽,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枝条张狂,柳絮狂飘乱舞,铺天盖地。哲理上:在状物拟人的基础上,第四句冷静地指出天地间的大势,转换之间,借物喻理。“不知”一词表面是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实际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燕诗①

[唐]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隋宫燕

[唐]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之后的秋天。

★(1)张九龄的诗中塑造的归燕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否相同?请结合这两首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所咏的归燕一到春天,不知“泥滓”之贱,只要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做巢,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

(2)不相同。《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借归燕表达退隐之意。《隋

宫燕》是一首咏古抒情诗,借物抒情,目睹隋宫盛事的燕子正在双双低语,

像是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一闭风光”之后,几度飞来,人去城荒,一片萧条,令人伤感。此诗以燕衬人,表达吊古伤今之情。

板块三鉴赏景物形象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①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①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简析“摇首出红尘”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词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情景的描写,

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门寺阁

[唐]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①秋。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注】①五湖:太湖的别名。

★(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请作简要赏

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全诗写了寺外之景、寺内之景和梦中之景。诗中先描绘云门寺的周围景象,写出了云门寺的幽静;随后写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及卧床环顾的景象,写出了云门寺的高远与古老。最后描写凌空遨游的梦境,营造了朦胧恍惚、似有若无的境界。

(2)写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写“悬灯”可以烛照千山夜色,写“卷幔”可以

看到(想象)“五湖秋色”;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放笔天地,万物无所隐藏,如此壮美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的宽阔胸怀。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①,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①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1)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营造了一个孤寂凄迷、浩淼清幽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不知是谁吹奏起优美的古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一弯孤单的新月,弥漫江天的愁烟,

使即将与友人分别的词人愁绪满怀。

(2)此句运用了拟人、反衬、寓情于景和想象的手法。这是想象次日分别的情

景。在想象中,词人赋予柳絮和流水以人的情感,借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而江水不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又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景物描写寄托情感,含蓄隽永。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1)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表达了一种凄惶惆怅之情。

(2)这两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上写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

的无情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伤感。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1)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课题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 的形象 授课日期第 3课时 授课类型共 5 课时 单元课标分析古诗文阅读在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中占了约36分,古诗词鉴赏大概占20分左右,题型基本上包括1、选择题 2、简答题 3、阅读延伸题; 考点则包括: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在2014年的高考中,古诗词鉴赏的考查方式有比较大的改变,主要可能呈现出三种形式: 1、延续2013年的方式,针对一首诗词进行理解和鉴赏。 2、两首诗进行对比阅读,进行理解鉴赏。 3、诗和诗论(相关的白话文材料)结合阅读。进行理解鉴赏 单元学情分析 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的鉴赏诗歌形象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是还不够扎实,因此在本课中要让学生打牢基础,能够把古诗词鉴赏的形象鉴赏知识运用到理解鉴赏诗文中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记住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 2、让学生能够把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理解和鉴赏诗文中去。 教学重点让学生记住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把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理解和鉴赏诗文中去。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一、考点解析: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 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 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 思想感情。 二、鉴赏示例: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 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常见的意境有四组: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 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 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 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 凉、冷寂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 让学生明确诗 歌形象的考点 以及本质,识记 相关知识点。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让学生能 够明确诗 歌形象的 考点考查 的关键内 容,以便进 行复习。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教学方法】方法点拨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考纲解读 三、高考导航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对这首诗的一、二句写作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比的手法,诗人颂秋与前人悲秋对比。 B、拟人的手法,将秋天当作一个人来描写。 C、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秋天比喻成古人。 D、运用了对仗的手法,词义词性两两相对。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盛赞秋天的美好,反映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B、借托鹤飞云霄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C、既描绘了秋高气爽,鹤飞云霄美景,又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怀。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秋自喻,以春喻人,表达了强烈的自信。 四、鉴赏诗歌形象 (一) 鉴赏诗歌形象的目标 (二)诗歌形象的含义 (三)人物形象鉴赏: 1、人物形象的含义 2、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方法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把握人物形象。 例题: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简要赏析“我”的形象特点:

方法二: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例题: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的地方。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意象的鉴赏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例题: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全诗描绘了哪些意象? (2)、抒发了什么情感? 2、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例题:明君词(陈昭) 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汉地随行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塞雾,陇日暗沙尘。唯有孤明月,犹能远送人。 [注]明君:王昭君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联通过“拥”“暗”写出了边塞早晨雾气弥漫,大漠黄昏落日暗淡之景。 B、第四联赋予明月以人情,抒写出昭君对汉地无尽思念和在胡地的孤寂哀愁。 C、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名族融合的真诚向往。 D、这首诗歌咏的是王昭君初别汉宫远赴塞外的悲怨离情。 3、把握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例题: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的静寂。 B、诗人将静和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构成动人的意境。 C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 D、全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幽远的山月夜图,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五)、小结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鉴赏事物形象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意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意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感情。1、分析思路一要注意意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为,情为端。 2、总结: 提问式: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涵。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几层寓意。 如鉴赏事物形象——特点

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题依据: (1) 抓物形、色、香、影、声、习性等外在特征。 (2) 抓物的在品质。(正面描写) ⑶抓物所处的环境(侧面烘托)。 答案要点 ①找出刻画物象特征的词句; ②结合诗句,概括其特点(有几点写几点) 鉴赏人物形象 26.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宋]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译诗: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题:请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描写 (前三句“只知”“逐胜”“忽忘”“小立”“最爱”这几个词,从行为和心理面塑造诗人形象。通过这些描写,很容易概括出诗人的形象。 如“只知逐胜”“小立”可见诗人心境悠闲,生活闲适; “忽忘寒”写出了诗人因醉而忘我之态; “最爱”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学生版

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 诗歌鉴赏中应注意的几点: 第一点:诗歌鉴赏易忽视的“三看” 1、看标题。(1)暗示写作目的。(2)提示写作范围。(3)主要内容指向。 2、看作者。反映主流风格、代表性内容。 3、看注释。介绍写作或时代背景、解释诗歌的难点,有助于正确了解诗歌。 第二点:高考中诗歌鉴赏应树立的两个意识 1、“扩展式解释诗句”的意识,也即把诗句换成散文语段。 2、诗歌鉴赏“无简答题”原则的意识。 不能止于答案,比如问某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就不能只回答运用了某种修辞,还应该回答为什么是这种修辞,以及这种修辞的效果或者作用。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人(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中的景) 物(咏物诗中的物)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复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 什么是形象? 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

诗歌鉴赏之鉴赏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鉴赏事物形象 一、解说: 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常见的物象有:菊、竹、梅、柳、蝉、鸟、马等等。 2.特点归纳: (1)咏物。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对比。 二、解题步骤归纳: 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 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C 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 三、考题示意: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歌中的梅是一个什么形象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白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4、(20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2、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建中靖国元年(1101),出了四川,次年(即崇宁元年),又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这时,他已被贬七年。 问: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燕岩垂钓 万里蓝天开俗眼,一江碧水净凡尘。 依依绿柳垂丝饵,且学姜公钓渭滨。 问题:诗中的诗人是一个什么样形象? 5.分析下面诗歌的人物形象。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6.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7.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2020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我”,一般指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人物形象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指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包括意象和意境。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中的“事物”。 人物形象 【例题剖析】 1、阅读《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⑶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的孤傲豪迈相比。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意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评分标准: 开头或结尾简明扼要地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参考答案: 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众鸟皆向高空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了他的孤僻。那孤云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体现出他的高傲。 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设计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设计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鉴赏诗歌形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 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⑴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①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②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理解此含义时应注意:准确地把握形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影”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友人直到“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和留恋。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离愁别绪、伤别情怀等等。 二、技巧点拨: (一)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 1、景象。 诗中的景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遵循“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的思路进行分析鉴赏。 ①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②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什么的意境? (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3 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解析版)

专题03 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考点解读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 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

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二、(2019·四川成都上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1)~(2)题。(9分) 满江红·咏竹 陆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①,名淇澳②。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①华胄:旧指贵族的后裔。②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答案】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 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一样的高洁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概括竹的特点,先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如“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性孤高似柏”“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等,然后加以概括即可。这首词是托物言志类的诗歌,作者一是表达对竹的喜爱,二是希望自己能具有像竹一样的品质。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释:莫,莫非。 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解析】楼外杨柳垂下千万条如丝的枝条,好像要系住那春天,但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天空随风舞的柳絮,是否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 一片碧绿。远望着这碁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声,杜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吗。我只好举酒送春归去,春却没有回答。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细雨。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诗歌的人物形象类型。 2、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1、导语:古代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是:(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平时的考试中,我们也做这种题型。那么,你们平时喜欢做诗歌鉴赏题吗?为什么呢?一是读不懂诗歌。诗人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没有掌握做诗歌鉴赏题的方法技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 2、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板书)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板书)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一)分析描写手法 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鉴赏诗歌形象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广东德庆县香山中学阳继伟 鉴赏诗歌形象 一、感性认识诗歌的形象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例1、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了“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例2: 蝉 虞世南 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矮: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请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的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矮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 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

2015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所谓反衬,就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2、(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 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授课人: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王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之美 【教学难点】: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教学重点】: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学生情况】高三理科班学生,文学素养不高,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做题的主要问题是“生搬硬套,捕风捉影”。 【教法和学法】:教师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熟悉到陌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把握规律。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领悟考点 (一)、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古诗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 分类: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品读技巧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诗人形象。 ①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驿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摇曳烛火之下,遥想着家中亲人大约也正在灯下念叨着远行的自己。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①这是一个清高孤傲的钓鱼翁形象。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里,渔翁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虽然孤独,却又在严酷环境的烘托下显出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清高、傲然。③这个被美化的渔翁形象,寄托了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 (三)、答题技巧 常见设问: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入乎其中,出乎其外 在古诗词中,诗人主要是通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鉴赏古诗形象就是要准确分析诗中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情感。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与物象。即为: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中的景象)。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塑造的人物(虚构的)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我)两种。 一、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鉴赏此类诗,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并要知人论世,从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人物形象鉴赏题通常会采用这样几种提问方式: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中的某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在这一人物形象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这类题型的答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题

诗歌鉴赏之形象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①。濯锦古江头①,飞景还如许。 【注】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元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①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遭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曾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容。①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2、(2019·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北塘避暑[注]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3-1-1第一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堂练习

第3篇第1章第1节 一、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

诗歌鉴赏方法五、诗歌中的形象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方法 五、诗歌中的形象分析 (一)、鉴赏人物形象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古诗的形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一是意象,一是诗歌中的人物典型。主要是意象。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 2 )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掌握诗中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情节刻画法。②烘托渲染法。③对比衬托法。④牵引法。⑤寄托法。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例: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开朗外向、热情大方,又略显娇羞的少女形象掌握鉴赏角度,明确答题步骤。 3、掌握鉴赏角度,明确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学案

高考专题——诗歌鉴赏 考纲考点解析 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①鉴赏诗歌的形象。 ②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 的语言风格。 ③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 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 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 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 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 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意象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2意境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例1(鉴赏主人公的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问题】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 【总结方法】 例2(鉴赏物象、作者形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2.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答案】 【总结方法】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练习(及答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 1、阅读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要点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要点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要点三) 2、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说说诗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参考答案】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孤独的游子形象。(要点一)从诗中“逢”、“伴”、“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动作和心理描写上可看出,这位游子在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要点二)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要点三)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词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形象。(要点一)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要点二)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要点三)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形象? 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颈联写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与其前面射猎时飒爽英姿相吻合。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尾联写将军猎归所见之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写出了将军归后的踌躇满志与从容自得的心境。同时抒发了作者人生志远、意气风发的豪情。(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余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试析这首诗塑造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无比喜悦,得意扬扬的及第抒情主人公形象。(以上为第一步“整体界定”)首联即直抒胸臆,从今昔对比中突出及第后的狂喜之情态,次联更敷以“疾”“看尽”等词,夸张地写出了内心的得意。同时有以“春风”兼喻皇恩之意。(以上为第二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塑造无疑还寄寓了作者对皇恩浩荡的赞颂。(以上为第三步“揭示作用”) 8、阅读下面两首同题诗,说说两位作者所塑造的王昭君形象是否一致,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王昭君唐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峨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清刘献廷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参考答案】: 两诗虽都假托王昭君的口吻来写,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但所塑造的形象是不一致的。 白诗塑造了一位思念故土的昭君形象。(要点一)“何日”一问,写出归国之心切;“莫道”一词则将其忧虑、哀楚表现的淋漓尽致。(要点二)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深怜惜之情。(要点三)刘诗则塑造了一位愤世的昭君形象。(要点一)“何足”一词既是对画师讥讽,又把矛头指向汉主以貌取人的做法;三、四两句质问汉主,为像自己一样被埋没的宫女鸣了不平。(要点二)诗人通过王昭君这一形象,将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王朝的后宫制度。(要点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