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十五则

《论语》十五则

《论语》十五则
《论语》十五则

《论语》十五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yì)说(yua)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yuàn han),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ji?)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倦怠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xíán)思齐焉(yān),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见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更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hóng yì),任重而道远。仁(r?n)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现实‘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bǎi)之后凋(diāo)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shù)乎!己所不欲(yù),勿施于人。”

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fang)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shī)加在别人身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而且喜欢学习,不认为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所以称他为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看着河水)说:“消逝流失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奔流着)。”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没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心里)默默地记住学习所得的东西,学习而又不自满,教人而又不倦怠,(这三样)我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一起学《论语》15.6卫灵公篇——言忠信,行笃敬

一起学《论语》15.6卫灵公篇——言忠信,行笃敬 一起学《论语》15.6 卫灵公篇——言忠信,行笃敬 【原文】 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白话】 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要忠信,做事要笃敬,即使是不通教化的地方也能行得通了。说话不忠信,做事不笃敬,即使是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就看到这几个字罗列在眼前;坐在车厢里,就看见这几个字倚在衡木上。像这样才能行得通。”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了衣服的大带上。 【释词】 问行:问怎么行得通。《论语稽》:“行,犹行路之行。问行者,问如何而后能行也。” 笃:厚也。张栻:“笃敬者,敦笃于敬也。” 蛮貊:形容教化不通、文明未开化之地。蛮,南蛮。貊,北狄。 州里:此处指本乡本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钱穆:“州里近处,文化风教相同;蛮貊远,文化风教相异。”《注疏》:“必当言尽忠

诚,不欺于物,行唯敦厚而常谨敬,则虽蛮貊远国,其道行矣。” 参于前:累积在前。参即“厽”,累积。 舆:车厢。 衡:车前横扼。韩愈:“人自忠信笃敬,坐立不忘于乘车之间。” 夫然后行:忠信笃敬,念兹在兹,斯臾不去其身,则可以行于天下。《荀子》:“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书诸绅:书,写。绅,大带之垂下者。唐文治:“古圣人造书契,契用刀刊,书用笔录。”钱穆:“以孔子语书绅,欲其随身记诵而不忘。”《注疏》:“佩服无忽忘也。” 【先贤精义】

语文必修1论语名句及解释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译文: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译文: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9、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译文: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论语·颜渊》)★译文: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仁就来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1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15、子曰:“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五年级必读小学生《论语》选择题(有答案)

1.《论语》 1.《论语》中与“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表达道理相同的成语是(C) 适可而止 B.恰如其分 C.过犹不及 D.不疾不徐 2.通过成语学而乐之可以想到《论语》中的哪句话?(D) 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C.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B)。 A.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种东西,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 B.这句话的解释是:吃粗粮,喝温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 C.于:介词,对,对于的意思 D.饭:作动词用,吃的意思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D.士不可不弘毅的弘意思是:广大。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B.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剃” C.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悌” D.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6.子曰:“有教无类”反映了孔子_______,_______的方式论,注重_____,_______教育的教育思想(A)。 A.因材施教,启发式,童蒙,启蒙 B.全民教育,函数论,一视同仁,启蒙 C.经邦济世,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D.因材施教,函数论,童蒙,启蒙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的出处是(D) A.《论语雍也篇》 B.《论语子罕篇》 C.《论语为政篇》 D.《论语季氏篇》 8.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C)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也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自我小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为人móu() 学而不思则wǎng()思而不学则dài() 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子的__________的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

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 (4)不舍.昼夜() 6.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9.选文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2、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

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3、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由啊!井得德的人太少了。” 4、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译文】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5、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

论语《卫灵公篇》全文

论语:《卫灵公篇》全文 【导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国学宝典《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原文翻译 卫灵公第十五【原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读《卫灵公篇第十五》随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卫灵公篇第十五》随感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顾兴乾 作为现今浮躁社会的一员,在读《论语》时,对于孔子相对而言比较散的言论,我也试图找到能代表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能为自己所实践的内容,一直比较困惑,感觉孔子的要求自己难以企及。直到邂逅《卫灵公篇》中这句15·2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清人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时曾在堂内写下这样一副对联:“璧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呀,宽恕是一种风范,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精神一定充实,心灵一定纯洁,灵魂一定美丽。在这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符合一个人的胃口。厨艺如此,做人亦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别人未必都符合自己的胃口,而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如此,做人就应该存宽恕包容之心。 反观孔子的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能有中心灵上得契合之感?他讲的就是宽恕之道。学会宽恕的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更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韩国总统金大中正式就职后,公开在总统府招待了曾经迫害过他的四位前任韩国总统。他为具体的行动化解了政治仇恨,展现了他伟大的恕人之道。当别人伤害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否像金大中总统那样仇敌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 古语有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何不能宽恕呢?宽恕是一种美德。当然宽恕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的确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个胸襟的。由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个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少的女儿,可这位医生仍然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是何等的勇气和胸襟?记得一本书上说过我们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求充满内心:有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就没有容身之处,这就是宽恕,也是一种如此高洁的爱。 其实,爱与宽恕像是一对双胞胎,有宽恕就必然有爱,没有爱也就没有宽恕。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不容易,关键是心灵如何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 人生路漫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君共勉! 2020.6.18于新世纪嘉园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原文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原文 【卫灵公篇】第十五全文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 15 1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zǔ。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

便离开了卫国。 【评析】 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 【原文】 15 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1)愠:音yn,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译文】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评析】 从

论语9-15

第九课 见义勇为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仁者必有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君子义以为上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第十课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患不知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求为可知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第十一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贫而无怨,富而无骄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第十二课 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第十三课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君子固穷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君子有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是东晋著明诗人。 第十四课 君子喻于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泰而不骄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君子坦荡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第十五课 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论语章节翻译-卫灵公篇

论语章节翻译-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

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高中材料作文:)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文天祥)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荀子)(6)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坚持信念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在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已为我们说明,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信念在我心中,怎能因外界而受到影响,即使碰到破与立之间幽晦不明的时候,我们心里仍要清楚在做扎根的、长远的、有意义的事,在坚持

着信念,因此心中有一种笃定和从容,不畏惧。 坚持信念,绽放祖国之花。在建国初期,有无数个建设者坚持自己的信念。“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在文革中处于维持自身安定都很难的时期,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哪怕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他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为之所动。终于,经历了艰辛痛苦的日子后,为国家绽放了花朵--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使中国更加强盛。 坚持信念,方能得天下。昔日,刘皇叔刘备,自己一无所有,但仍坚持“宁可天下人负我,也不愿我服天下人”的信念,历尽艰辛,终于在武将关、张、赵等,谋士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国。在此过程中,他打了数次败仗,无数次差点死于非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兴复汉室。因此即使在敌军营垒中仍有一种笃定、从容。终于,他建立了蜀国,成为历史上一个仁义道德的君主。 坚持信念,绽放和平之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他无论出于什么身份,处在什么地位,都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和平而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从事了各种职业,受过无数次伤,忍受过无数次痛苦。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痛苦,都没有打败那个顽强的他,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终于在最后看到和平的曙光。 坚持信念,直至最后一刻绽放理想之花。我们坚持了十几年的信念,在高考中成功取得优异成绩,摆脱自己的宿命,在蓝天中翱翔。如今,到了最后的关头,难道我们能放弃自己的信念吗?再多的日子也熬过来了,再多的苦也收过来了,难道还惧怕几十天的痛苦吗?我们不敢信自己的命运,因此奋斗,拼搏。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吧,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受他人的摆布,相信自己,绽放理想之花。 坚定信念,你将不惧一切,勇往直前;失去信念,你将一无所有。所以,

论语》一二章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③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 (《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指男子。②说:通“悦”。③乐:快乐。④愠:怨恨,生气。⑤君子:指有道德的人,有时也指有地位的人。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B、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 C、“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健康。 D、孔子认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小人学习是为了显示自己,因此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解析:(1)C(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有关教育思想观点的分析与理解。C项应该是“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修养道德。) (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3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解析:(2)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思想。(1分)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提出以学习为乐事、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认为只

有真正做到“人不知而不愠”,才是君子。(2分)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日:“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札,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篇》2.5)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要做到孝,就必须事事都不能违背自己的父母。 B.孔子认为必须按照礼的规范来尽“孝”。 C.孔子认为子女要特别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这才算是尽了孝道。 D.孔子认为替父母做事,供给父母酒食,仅仅做到这些并不足以算是“孝”。 解析:A(“无违”是指不要违背礼,而非不要违背父母。(3分) (2)结合上述选段,联系下面孔子说的话,简要概括孔子的“孝”的思想。(3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解析:(2)不仅要从形式上按礼的规范奉养父母(1分),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2分)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论语15卫灵公篇及翻译

15卫灵公篇及翻译 作者:佚名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完整版)论语(仁、义、礼、智、信分类整理)

仁 《论语学而》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八佾》 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于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里仁》 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雍也》 1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18、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0、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卫灵公》 4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7、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9、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义 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6、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的弟子有若说:所守的诺言符合道义准则,诺言就可以实现;恭敬之心合乎礼仪,就可以避免遭受耻辱;凭借亲近的人,就有了依靠。 8、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9、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无所谓性,无所谓不行,只要符合道义就行了。 11、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不是自己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它,这是献媚。需要见义勇为时而不能挺身而出,这是没有勇气。 12、子曰: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13、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有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素,其使民也义。《公治长》

论语(卫灵公阅读题答案)

《论语》(卫灵公)阅读题 一、(1)A(此句是孔子的托辞。) (2)古人以“六艺”为学,孔子通晓军旅之事,却不与卫灵公谈论,显示了一个有仁爱思想的儒者绝不放弃理想而去阿附有权势的人。原来春秋时代,诸侯国君所关心的只是强兵的事,孔子则主张“仁政”、以礼治国,所以不与卫灵公谈论军事。 二、【解析】(1)子路是有怨言的。【答案】(1)B (2)富而无骄,君子是容易做到的,但面对挫折、困境君子能处之泰然,固守其志向、操守,才是最难的。这也正是君子的修为。 三、 (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错一处即不得分) (2)答案要点: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3分,如与上述观点不同,能自圆其说,酌情给分) 四、 14.B.解析是助词,其他三项都是介词,用、把的意思。 15.答案B 解析文-修饰 16.答案:⑴可惜啊,先生对君子的这种解说!⑵孔子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17.答案:①以仁为己任,不怕任重道远;②既要有纯真的品质,又要注重外表的文饰,做到文质彬彬。 五、(1)答题要点: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②不计较过去的仇怨。(2分) (2)答题要点:“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的意思。(1分)孔子强调自我反省,他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1分)孟子也强调自我反省,他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2分)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②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计较过去的仇怨,(人们对他)怨恨因此就少了。”③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 六、(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2)答案要点:赞同孔子的观点。用恩德来回报仇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自我小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为人móu() 学而不思则wǎng()思而不学则dài() 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子的__________的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 (4)不舍.昼夜() 6.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参考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1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1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论语·子罕》中形容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两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0.《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1. 。《论语·子罕》 2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孔子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论语》,此书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24.在《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5.孔子告诫弟子做学问要实事求是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