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什么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docx

为什么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docx

为什么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docx

为什么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口服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效果越来越差的现象,当口服药作用下降时糖友们该怎么办呢?

许多糖尿病病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曾经效果不错的降糖药,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效果越来越差,即便加大用量也无济于事。究竟是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还是有别的原因?遭遇药物失效是不是意味着糖尿病无药可医了?

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见于胰岛素促泌剂中的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等)。此类药物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胰岛-细胞的功能状态。目前认为:长期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磺脲类药物对胰岛-细胞的过度刺激,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是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

其次,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这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明显,由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因而使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疗效大打折扣,治疗应首选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此外还要严格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增加运动。

第三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不注意饮食控制,缺乏体育运动,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药物用法不当(比如将同属磺脲类的两种降糖药物联用),处在应激情况(如感染、急性心脑卒中、严重外伤、大手术等),或同时应用具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避孕药)等。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2708990.html, 第 1 页,共 1 页

糖尿病论文综述1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内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己成为威胁群众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排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富裕程度有关,也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适合院外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执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职责.要加强糖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1]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一磺脲类: (一)作用机制: 1 胰腺内作用机制: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是胰岛素释放的主要机制,磺脲类药物以及葡萄糖(通过转运、磷酸化、氧化代谢产生ATP)均可通过此机制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 胰腺外作用机制: 磺脲类药物除了对β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外,还可使外周葡萄糖利用增加10%-52%(平均29%)。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相比,亲合力低,脂溶性差,对细胞膜穿透性差,需口服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与之相同的降糖效果;第一代比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 3 磺脲类药物的用药特点:磺脲类药物每日使用剂量范围较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超过最大有效浓度后降糖作用并不随之增强,相反副反应明显增加。 4 磺脲类药物的选药原则: (1)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2)老年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3)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4)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5 代表药物有: 格列吡秦(迪沙片、美吡达)格列美脲:万苏平 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甲磺吡脲):达美康 格列苯脲:优降糖甲苯磺丁脲:D860

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能达标时,可以合并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同一患者一般不同时联合应用两种磺脲类药物。 6 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2).体重增加: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过程中出现体重增加。 (3).其他: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等。 7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禁忌证:1型糖尿病患者不可单独使用;有急性严重感染、手术、创伤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有严重的肝、脑、心、肾、眼等并发症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2)注意事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改用胰岛素治疗;老年人使用磺脲类药物剂量要酌情调整;不推荐儿童服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酌情使用。 二双胍类: 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的用药由于它对胃肠道有点刺激,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吃一半,把药送进去,这样做减少对胃的刺激,或者吃饭了以后立马把药吃进去。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DBI);二甲双胍(Metformin)。 1 作用机制: (1)减少糖异生 (2)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用大鼠做试验证明,能使肠葡萄糖的吸收量减少一半。 (3)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4)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氧化。

浅谈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浅谈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摘要:通过系统总结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构建糖尿病口服降糖药 物用药指导体系,为药师在给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服务时提供助力,更高效地使患 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用药指导 自1980年我国开展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至今,糖尿病患病率已由当时的不足1%增加到10%左右,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们 健康的慢性疾病[1]。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 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2]。其中口服降糖药根据作用效果的 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非促胰 岛素分泌剂(双胍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 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是要保证患者能够正确地服用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得 到良好控制,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药师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进 行合理的用药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但是在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的需求量巨大的同时药品信息量大且杂、药师工 作强调大,这就间接要求药师在准确提供用药指导的前提下提高工作的效率。本 文希望通过系统总结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构建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 用药指导体系,为药师在给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服务时提供助力。 1.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常用的有磺脲类、非磺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酐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根据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指导患者在不同的时段服用。 1.1磺脲类 磺脲类作用机制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由于其进 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服药时间宜选在餐 前30 min左右。我院有格列美脲片[万苏平]、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胶囊、格列吡嗪缓释胶囊[唐贝克]。 结合我院药物特点用药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1)均需整片(粒)吞服,不宜 掰开,不得嚼碎,并以足量的水(约半杯)送服。(2)一天一次即可,建议于 早餐之前服用,若不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之前即刻服用。(3)尤其注意, 服药后不要忘记进餐,若发生服药差错,如漏服一次药量,不可于下次服药时以 大剂量来纠正。(4)注意低血糖反应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1.2 非磺脲类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也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此类药物的特点为刺激胰岛 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我院有瑞格列奈片。用药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在餐前0-30分钟口服,服药后要按时按量进餐,以预防低血糖发生。不 进食不服药。(2)格列奈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需提醒患 者注意。 1.3 双胍类 二甲双胍作用机制是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等)对葡萄糖的作用,抑制肝糖元异生和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使血糖降低。该药物对血糖正常者不起作用,特 别适用于饮食控制效果不佳,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我院有盐酸二甲双胍片。用药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1)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时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糖尿病;不良反应 糖尿病属于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并且最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最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目前全球有超过1.5 亿糖尿病患者,而我国就占到了3000万,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至关重要[1]。本文以本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糖尿病指标。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1.5±8.5)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病程(6.4± 2.1)年;实验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1.9±8.6)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病程(6.6±2.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全面、系统的检查,然后为其提供相关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注射拜糖平25~50 mg/d,随后1周增加50 mg至100~200 mg/次,3次/d,最大剂量为200 mg/次,而实验组患者治疗药物用量同对照组,服药方式由注射改为口服。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①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出现明显好转,血糖水平趋于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未见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

一、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必要性 2 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是由于 2 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发展而决定的。而现在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还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 如上图所示,如果病人刚诊断为糖尿病,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当仅有胰岛素抵抗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酮类的药物,可能会使病人的血糖达到的预期的目标。 当随着病程的逐渐发展,病人的胰岛素抵抗没有太多的变化,而主要发生变化的是患者β细胞功能的下降,随着β细胞功能的下降,病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甚至逐渐衰竭,这

时仅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不能控制血糖,需要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病程发展到最后,可能需要应用外源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所以对于所有糖尿病人,单一的用药常常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 (一) 2 型糖尿病治疗的经验 UKPDS 研究(英国对 2 型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可以看到无论对于肥胖的病人还是非肥胖的病人,其β细胞功能都是在逐渐下降的,无论是饮食控制还是用磺脲类的药物来控制血糖,其细胞功能都是下降的。 UKPDS 研究是从刚刚诊断的 2 型糖尿病人研究开始观察,用磺脲类、二甲双胍来治疗。在第 1 年治疗效果是最好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最显著,以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会逐年升高,到第 6 年又回到治疗前的水平。 (二) UKPDS:2 型糖尿病单一药物疗效 对 UKPDS 研究观察单药治疗的疗效,仅用 8% 来作为目标,三年内如果用磺脲或胰岛素或二甲双胍单一的治疗,仅有一半的人糖化血红蛋白能控制在 8% 以内。到 6 年时 1/3 的左右病人能在 8% 以内,到第 9 年在 8% 的以内的人不足 1% 。随着 2 型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差,并且逐年减退。所以进行早期的药物联合治疗,成为 2 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的必然的选择。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

2017年糖尿病合理用药(执业药师)

2017年糖尿病合理用药 1、下列符合1型糖尿病特征的是 A.多见于中老年 B.起病缓慢 C.症状较轻 D.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E.血C肽测定正常 (标答:D) 2、下列符合2型糖尿病特征的是 A.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B.起病急 C.血胰岛素浓度显著降低 D.对胰岛素敏感 E.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 (标答:E) 3、患者,女,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6.8mmo/L。为确诊糖尿病,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重复测空腹血糖 B.测餐后2小时血糖 C.多次测任意血糖 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E.糖化血红蛋白 (标答:D)

4、患者,女,39岁。有糖尿病史25年,消瘦。实验室检查:C肽降低,GAD—Ab 阳性,尿糖阳性。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妊娠糖尿病 D.继发性糖尿病 E.肾性糖尿 (标答:A) 5、患者,男,18岁。身高170cm,体重75kg。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6.9mmol/L,2次餐后2小时血糖15.3mmol/L,血胰岛素增高。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1型糖尿病 B.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的2型糖尿病 C.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 D.糖耐量减低 E.空腹血糖减损 (标答:C) 6、患者,男,42岁。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5.3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餐后2小时血糖8.9mmol/L。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正常血糖者 B.空腹血糖减损 C.糖耐量减低 D.1型糖尿病 E.2型糖尿病 (标答:C) 7、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是

A.肾小球硬化症致尿毒症 B.心肌梗死 C.急性脑血管意外 D.感染 E.酮症酸中毒 (标答:A) 8、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是 A.视网膜病变 B.青光眼 C.角膜炎 D.黄斑病 E.结膜炎 (标答:A) 9、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微血管病变之一 B.病程超过10年者多见 C.有微血管瘤为增殖期 D.可见玻璃体出血 E.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标答:C) 10、下列哪项不符合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征 A.冠心病发病率高 B.易发生心肌梗死 C.均为有痛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1]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是患者要保证能够正确地服用口服降糖药物,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因此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解。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4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患者要学会分辨和认识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服用任何种类口服降糖药物均需注意:①服药的时间和间隔应尽可能固定;②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③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促胰岛素分泌剂: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为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波脲(克糖利);第三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美脲(亚莫利))和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不良反应主要是体重增加和低血糖。患者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①为了药物更好的吸收,促胰岛素分泌剂应在餐前或餐中服用;②此类药物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患者应学会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低血糖;③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如果在进餐的时候没有进餐,则不要服药。如果准备增加一餐或进食零食较多,则应该增加药物剂量。 2双胍类:(格华止)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或腹泻。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大多可以自行缓解。通常情况下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有一种严重但很少发生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这种乳酸性酸中毒,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此外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肺部疾病者禁用二甲双胍。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进餐时或进餐后马上服用,每天服药1~3次;②开始服药时选择进正餐时服用,从最小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血糖得到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3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下肢浮肿和体重增加。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此类药物的疗效要在开始服药后1~2个月才能完全体现出来;②服药时间与进餐无关,但应尽可能固定。 4α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倍先)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腹痛、腹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药物剂量有关。此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有:①遵医嘱服药,通常每天服用3次,进餐同时服用(在吃第一口食物时服用);②如果不进餐则不需服药;③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④如果与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发生低血糖时应使用单糖如葡萄糖片、含糖果汁等治疗,避免使用饼干等淀粉类食物。 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如果单独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已经达到临床有效最大剂量3个月,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使作用加强,或者是胰岛素和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如果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后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可添加胰岛素治疗。患者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注意每种药物的服药方法;②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该立即监测血糖,并及时处理,接受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较大。此外在发生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合并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并发症、计划妊娠或已经妊娠、分娩等情况下,不适合继续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此时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或者咨询医生。 口服降糖药与血糖监测: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疗法,单靠一种方法是不能达到目标的,

常用口服降糖药用法用量表

常用口服降糖药 分类常用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及缓释 片500~2000mg 2~3次随餐服用 (缓释片1~2 次) (缓释片每日1次时推荐随晚餐服用) 磺脲类常用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格列本脲 2.5~15 mg 1~3次餐前30分钟 格列吡嗪 2.5~30 mg 1~3次餐前半小时格列吡嗪控释片5~20 mg 1次早餐时格列齐特80~320 mg 1~3次餐前格列齐特缓释片30~120 mg 1次早餐时格列喹酮30~180 mg 1~3次餐前半小时 格列美脲1~8 mg 1次早餐前或餐时服格列奈类常用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 瑞格列奈1~16 mg 3次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不影响服药效果 那格列奈120~360mg 3次主餐前服药 -糖苷 酶抑制剂 常用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 阿卡波糖100~300 mg 3次随第一口饭嚼服,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伏格列波糖0.2~0.9 mg 3次餐前口服,服药后即刻进餐 米格列醇100~300 mg 3次在每顿正餐开始时服用 噻唑烷二 酮类 常用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 罗格列酮4~8 mg 1~2次进食对总吸收量无明显影响,但达峰时间延迟 吡格列酮15~45 mg 1次与进食无关 DPP-4抑 制剂 常用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 西格列汀100 mg 1次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沙格列汀 5 mg 1次服药时间不受进餐影响 维格列汀50~100 mg 1~2次可以餐时服用,也可非餐时服用 备注:主要联合方案:二甲双胍 + 磺脲类/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备选联合方案:二甲双胍 + 噻唑烷二酮类/DPP-4抑制剂 若患者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可采用其他种类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 磺脲类/格列奈类+ 噻唑烷二酮类/DPP-4抑制剂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继续教育园地?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潘晓黎 作者单位:110001 沈阳市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晓黎:女,大专,主管护师2006204210收稿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是要保证患者能够正确地服用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和教育。 1 患者状态的评估 在对患者进行教育前护士应对具体患者做尽可能详细的评估。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病程、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教育背景、患病后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家庭情况、工作性质、经济状况等。通过评估为患者设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2 用药指导 2.1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4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2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护士要教会患者分辨和认识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 2.2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2.1 促胰岛素分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和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不良反应主要是体重增加和低血糖。 患者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①为了药物更好的吸收,促胰岛素分泌剂应在餐前或餐中服用;②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应尽可能固定;③服药期间要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血糖监测结果;④此类药物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应教会患者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低血糖;⑤如果经常在每天的同一时间 发生低血糖(血糖低于3.9mmol/L ),且持续3d 以上,应嘱患者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医生;⑥服药期间要继续遵守饮食计划;⑦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如果在进餐的时候没有进餐,则不要服药。如果准备增加一餐或进食零食较多,则应该增加药物剂量。 2.2.2 双胍类 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或腹泻。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大多可以自行缓解。通常情况下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有 一种严重但很少发生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这种乳酸性酸中毒,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此外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肺部疾病者禁用二甲双胍。 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进餐时或进餐后马上服用,每天服药1~3次;②开始服药时选择进正餐时服用,从最小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血糖得到控制或达到临床最大有效剂量,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③服药的时间和间隔应尽可能固定;④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⑤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 2.2.3 噻唑烷二酮类 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下肢浮肿和体重增加。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此类药物的疗效要在开始服药后 1~2个月才能完全体现出来;②服药时间与进餐无关,但应 尽可能固定;③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血糖监测结果;④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 2.2.4 α2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腹痛、腹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此类药物不会 引起低血糖。 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有:①遵医嘱服药,通常每天服用3次,进餐同时服用(在吃第一口食物时服用);②如果不进餐则不需服药;③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④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血糖监测结果;⑤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⑥如果与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发生低血糖时应使用单糖如葡萄糖片、含糖果汁等治疗,避免使用饼干等淀粉类食物。 2.3 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 如果单独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已经达到临床有效最大剂量3个月,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联合用 药。联合用药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使作用加强,或者是胰岛素和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选择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时应该考虑以下情况:近期血糖变化;最近的HbA1c 检查结果;患者是否有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以哪种表现为主;患者的病史和目前的药物治疗情况;患者希望如何选择药物。如果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后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可添加胰岛素治疗。

药学用药宣传-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和服用时间

何时服用降糖药物?餐前?餐中?餐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对于一些饮食和运动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医生首先会推荐您选择一些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自己的血糖。但是,目前上市的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不同的降糖药物服用时间也不同,到底是该餐前、餐中还是餐后服用呢?下面就由**医院药师为您解答: 一、双胍类药物 常用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苯乙双胍,主要是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由于对胃肠道有些刺激,故宜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 二、磺酰脲类药物 常用药物主要有: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此类药物可以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宜餐前半小时服用。

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常用药物主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此类药物能够模拟人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快速的使胰岛素分泌,此类药物若在餐后服用不能快速吸收效果减弱,若在餐前30分钟以上服用可能会诱发低血糖,故通常于餐前15分钟内服用,亦可于餐前30分钟内服用。 四、噻唑烷二酮类 常用药物主要有:吡格列酮、罗格列酮。此类药物能促进脂肪组织储存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减少,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此类药物服药时间与进食无关。 五、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此类药物主要通过竞争抑制酶的作用,使糖类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减慢,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该类药物一般是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胶囊剂应于用餐前即刻整粒吞服)。 六、新型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 常用药物主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该类药物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灭活,提高内源性GLP-1和GIP的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该类药物每日服药一次,服药时间与进食无关。

合理用药考试题

合理用药知识试卷 姓名: 单项选择(2分/题) 1.呼吸系统感染应用( )时,可能会发生跟腱炎甚至跟腱断裂的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 A、青霉素 B、头孢唑林 C、左氧氟沙星 D、甲硝唑 2.患者男性,52岁,高血压,前壁心肌梗死,现突发胸闷、气促不能平卧。体格检查:BP168/94mmHg,颈静脉怒张;双肺底湿啰音;心率122次/分,律齐。肺楔压26mmHg。紧急选择下列哪一种药物?( ) A、硝苯地平 B、肼苯哒嗪 C、氨氯地平 D、硝普钠 E、氯丙嗪 3.以下抗菌药物中,肾脏毒性最大的是( )。 A.头孢呋辛 B.头孢吡肟 C.头孢唑啉 D.头孢他定 4.易引起低血钾的利尿药是( )。 A.山梨醇 B.氨苯蝶啶 C.氢氯噻嗪 D.螺内酯 E.以上均不正确 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下列哪类病原菌最敏感( )。 A.链球菌 B.革兰阴性杆菌 C.厌氧菌 D.肠球菌 6.按“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原则确定目录的是( )。 A、现代药 B、传统药 C、处方药 D、国家基本药物 E、基本医疗保险用药 7.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 )类抗生素。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8.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宜选用( )。 A、硝苯地平 B、卡托普利 C、普萘洛尔 D、可乐定 9.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奇霉素注射液先后静脉滴注,易发生的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 A 皮疹 B 神经毒性反应 C 戒酒硫样反应 D 肌病 10.( )的抗菌作用靶点不是作用于细胞壁。 A.头孢唑啉 B.万古霉素 C.卡泊芬净 D.阿米卡星 E.美罗培南 11.患者,男,65岁,肾移植术后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建议选择( )治疗。 A.氨曲南 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C.头孢哌酮舒巴坦 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12.患者男性,56岁,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Killip III级)。静脉点滴硝普钠的作用机制为( )。 A.利尿 B.降低心脏前负荷 C.降低心脏后负荷 D.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E.增加心肌收缩力 13.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是( )。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14.普伐他汀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会( )。 A.提高前者的血药浓度 B.降低前者的血药浓度 C.拮抗前者的作用 D.加重前者的不良反应

治疗糖尿病药物综述

糖尿病治疗药物综述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早期可无症状,典型者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候群,50~70岁为患病高峰。糖尿病一般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NIDDM)两类,其Ⅱ型糖尿病占8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正急剧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997年报告,1995年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预测2025年将猛增至2.29亿,在数量急剧增加的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的95%以上。糖尿病若没有及时诊断、正规治疗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据统计,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增生性视网膜病,其中每年有1.2%可能发展到失明;30%~4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15%~2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可由最初出现蛋白尿发展到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最终导致肾衰和死亡,DN的3年生存率仅为53%。糖尿病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第三大疾病。鉴于糖尿病的巨大危害,寻找筛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当今医药学界竞相研究的热点,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降糖药 1Ⅰ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Ⅰ型糖尿病是病毒感染对有遗传倾向的人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胰岛β细胞的异常反应,致使胰岛开始破坏至完全丧失功能。约5%的糖尿病为Ⅰ型。发病时,即把胰岛素给绝大部分的IDDM患者,以获得正常的血糖水平。目前临床应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和动物胰岛素两种,胰岛素的给药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皮下注射。由于给药剂量准确性问题的困扰,喷射注射器、鼻吸剂、透皮吸收和直肠给药尚未成功。经吸入器的肺部给药和通过口服微囊给药正在积极研究中。植入式胰岛素泵、人工内分泌胰腺也正在研究中。目前正在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通过DNA转染制造具有葡萄糖感受能力以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细胞,如果成功将可治愈Ⅰ型糖尿病。 1.1速效胰岛素Insulin Lispro 由lilly公司1996年研制,其是将胰岛素第28,29位上的赖氨酸和脯氨酸位置颠倒的胰岛素类似物。它能快速起效,且可以在饭前15min内注射,而老一代产品需在饭前30-60min给药。Novo nordisk公司最近注册的天冬胰岛素(Insulin Aspart)也是模拟胰岛素饭后迅速起效的短效胰岛素产品。 1.2长效胰岛素普通长效胰岛素制剂皆为结晶悬液,结晶易吸引巨噬细胞并被其吞噬,导致胰岛素每天的作用变化较大。新长效胰岛素制剂注入机体后,在血流中与白蛋白结合,从而延长其活性。随着在血流及靶组织中与白蛋白再结合,进一步延长作用时间,但与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远大于白蛋白。由于与白蛋白结合,防止了抗体的形成,不会被免疫系统当作异物,因此作用平稳[3]HMR公司最近获准注册其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2000年上市, 该药的氨基酸序列与人胰岛素有3 个不同,这一变化改变了其从皮下组织到血液的释放速度,因此每天只需给药1次,保证在24h内持续释药而无峰值变化。Novo nordisk公司开发的长效类似物nn304可使患者在睡前使用较大剂量而不致引起夜间低血糖及早晨醒来血糖较低。目前处于Ⅱ期临床阶段。该公司又将nn304与速效胰岛素混合,开发一种复合型可溶性/ 晶体胰岛素产品novomix正在做Ⅲ期临床,它能快速起效并且疗效持久。 2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Ⅱ型糖尿病少数是胰岛β细胞直接受损,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多数是上述因素造成体内肌肉、肝、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对葡萄糖摄取减少。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为Ⅱ型糖尿病。目前临床治疗NIDDM的药物主要分为:磺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肾

降糖药的分类及应用

降糖药的分类及应用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 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 200-500 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 型糖尿病。(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奇特。 非磺脲类 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其常用药物有: 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zhi 二:双胍类 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1.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就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就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诊断为糖尿病后不要病急乱投医,尤其就是不能盲目服药,因为糖尿病的治疗个体化很强,患者血糖、血脂、肝功等情况不同,日常饮食与生活习惯不同,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不同,治疗的方案也都就是不同的,所以叫“同病异治”。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索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外,大多数,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在目前来说,糖尿病就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与剂量,注射部位。 1.1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身体部位不同,药物吸收速度也不同。由快到慢的次序就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15—30min内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使药液充分混匀,然后马上注射。 1.2速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诺与锐等。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给药5—10min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3。5h,故应在餐前5min左右注射。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1.3短效胰岛素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与灵R、常规优泌林等。研究表明,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O.5h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3—6h,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中效胰岛素 如诺与灵N、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2~4h起效,作用持续lOh以上。临床一般采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配合睡前注射中

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1-02T15:37:14.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作者:游宋美[导读] 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1]。 游宋美 (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353100)【摘要】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64例联用几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满意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的变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FBG、2h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低血糖反应发生 少。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好,安全性高。【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054-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1]。糖尿病是胰岛 β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不足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各种器官,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血管的损伤、功能缺陷,甚至衰竭[2]。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很多患者联用多种口服降糖药仍血糖控制不满意。在此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控制。获得2006年美国糖尿[3],也获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推荐。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治疗,取得满意控制。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58~84岁,平均(73.25±8.1)岁,病程5年~20年,平均(8.65±4.71)年。在控制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口服2种或以上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等,或其不同组合)治疗,各项指标仍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FBG)≥8.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BG)≥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排除口服降糖药的禁忌症:⑴1型糖尿病,⑵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⑶合并严重肝脏、肾脏功能不全、⑷严重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⑸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选取同批患者自身作为对照组,选取加用甘精胰岛素注射前后FBG、2hBG、HbA1C指标进行对照,疗程3个月。治疗期间食谱不变,活动量大体不变,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300U/支,商品名:来得时,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每晚22:00左右皮下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8U,每2~3天根据血糖值调整用量,FBG≥10mmol/l,增加甘精胰岛素4U,并监测血糖谱,时间为早中晚餐前半小时及餐后2小时、22:00、次日3:00共8次,并制表、记录;直到血糖达到目标值。目标值 3.9mmol/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