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

“认识信息世界”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内容有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信息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因为“信息”这个词虽然平常大家都经常听到,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等等,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学生就讲不清了,而且信息这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必须让学生从感性上去认识,再由信息过渡到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决心。

【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问题导入:

①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

生:信息技术。

②师: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设疑)

生思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回答)

2.播放课件: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报纸新闻摘选、电视宣传广告、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子)

师:从图片和录象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答: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蒙牛、伊利牌等产品的广告。

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对人类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气息,你所想到的问题,你所做过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信息。广义地说,一切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

生:总结。

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师: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

生答:学习生活用品、汽车、交通、动画片、电视剧预告等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

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播放课件: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

学生回答,师补充:依附性

播放课件: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

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

学生回答,师补充:传递。

播放课件: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各一个。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

学生回答:两种思想。

师: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中一个特征:共享性。

师总结:所有的信息都具有这三种特征,是哪三种呢?

学生回答: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

三、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作用

师: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

播放课件:

例1:张三是一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秀。为了寻找合适的工作,他及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渠道了解到今年7月份全省要招考公务员,上网查询招考中正好有符合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位。于是他集中精力学习相关考试科目,通过努力,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例2:90年代随着纺织业的兴盛,棉花的价格上升了很多,给棉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第二年棉农或更多的农民投入棉花种植业。造成今年棉花供大于求,价格,致使大部分棉农亏了本。

学生讨论两个例子的不同作用。

学生:第一个例子张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通过努力获得了工作。第二例子棉农没有经过科学论证,错误的利用了信息致使种植棉花亏本。

师:看来,正确的信息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正面作用,为我们服务。相反,错误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

四、小结布置任务

1.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讨论、汇报结果:

播放课件:

1.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

2.假如现在是2009年,全运会在我省举办,你准备去观看全运会,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学生甲:买电脑首先要了解哪个地方卖电脑,电脑的价格、电脑的配置。

学生乙:这些信息可以从朋友、电脑老师、电视、报纸、网络了解。

学生丙:观看全运会首先了解举办哪些体育项目?在哪个地市举行?这类项目什么时候举行?怎样买票?若去做什么交通工具去等等?

学生乙:这些信息可以从朋友、电视、报纸、网络了解到。

师小结:在信息时代,谁感知到、认识到并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拥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想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备收集、整理、传递、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学好这门课──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一开始就设问:“我们这门课叫什么名称?”,突出信息技术课中的“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关键词。然后从学生感兴趣的一幅图片、一段录像入手,让他们说出从中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引出信息的概念。“一切存在都有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方式的表征”。

接下来给出两个生活中的应用题,让同学们讨论怎样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由此引出“信息技术”这个概念──“信息技术是指能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最后,学生完成作业“信息技术与中学生学习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一、选择题 1. 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 A.学于1946年2月研制成功的ENIAC B.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 C.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EDVAC D.艾伦·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 2. 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 A.查尔斯·巴贝奇 B. 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 冯·诺曼 3. 在下列关于图灵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现代计算机的功能不可能超越图灵机 B.图灵机能计算的问题现代计算机也不能计算 C.图灵机是真空管机器 D.只有图灵机能解决的计算问题,实际计算机才能解决 4. 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 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 机 5. 目前,计算机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浮点运算。 A.几万亿次/S B.几十万亿次/S C.几百万亿次/S D.几千万亿次 /S 6. 目前,被人们称为3C技术是指。 A.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B.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 术 C.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术和计算机技术 D.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 息应用技术 7. 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技术的是。 A.现代信息存储技术 B.信息传输技术 C.信息获取技术 D.微电子技 术 8. 在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 B.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C.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30年来猛速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 D.信息传输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9. 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

A.B2B B.B2C C.C2C D.C2B 10. 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______。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CAD/CAM/CIMS 11. 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简称是______。 A.CAD B.CAM C.CAE D.CBE 12.CBE是目前发展迅速的应用领域之一,其含义是______。 A.计算机辅助设计 B.计算机辅助教育 C.计算机辅助工程 D.计算机辅助制造 13.第一款商用计算机是______计算机。 A.ENIAC B.EDVAC C.MARK I D.UNIVAC 14.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的60多年中,按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______个阶段。 A. 4 B. 6 C. 7 D. 3 15. 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的,称为_______体系结构。 A. 艾伦·图灵 B. 罗伯特·诺依斯 C. 比尔·盖茨 D.冯·诺依曼 16.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是按计算机所采用的_______来划分的。 A. 内存容量 B. 电子器件 C. 程序设计语言 D. 操作系统 17. 目前制造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是_______。 A. 晶体管 B. 超导体 C.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8. 在软件方面,第一代计算机主要使用_______。 A.机器语言 B.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BASIC和FORTRAN 19. 现代计算机之所以能自动地连续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是因为_______。 A. 采用了开关电路 B. 采用了半导体器件 C. 具有存储程序的功能 D. 采用了二进制 20. MIPS衡量的计算机性能指标是_________。 A. 处理能力 B. 运算速度 C. 存储容量 D. 可靠性 21.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取名为_________。 A. UNIVAC B. EDSAC C. ENIAC D. EDVAC 22.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的50年中,按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来划分,计 算机的发展经 历了_________个阶段。 A. 4 B. 6 C. 7 D. 3 23. 计算机的不同发展阶段通常是用计算机所采用的_________来划分的。

信息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信息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txt生活是一张千疮百孔的网,它把所有激情的水都漏光了。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邓小平同志早在20年前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胡锦涛同志在许多重要讲话中都要求,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2001年中央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在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行电子政务、发展软件产业、保障信息安全、发展电子商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和战略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信息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信息立法、标准、培训等基础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和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对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不断加深对推进信息化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把我国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既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编发《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比较系统地总结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信息化发展趋势,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国信息化现状和面临的任务,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我相信,《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的编辑发行,必将对促进我国信息化更快更好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是为序。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2005年是我国胜利实现“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全面规划“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我国信息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 正如美国专栏作家说过“地球变平了、地球变小了、地球变热了,地球变体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使得教学模式、组织形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们是否做好了顺应时代变革的体会,是否做好了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的准备,这个都对中国的未来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结合这些课题我想谈四点意见。为了节约时间我就不展开了。 时代变革呈现了三大特征。第一,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 二,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了传统思维的模式。 三,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我想这三大特征简述如下。一,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已成为地球村。我们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实现了全球的流通,时空在压缩,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成为小小的村落,以产品生产为例,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生产,而必须依赖各个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一种产品可能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及十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使得其发挥技术、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最终的产品将是国际性的产品。例如播音747飞机一共由45万个零件组成,他们由6个国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所生产的,其中包括西安生产的飞机尾翼,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必然趋势,他的发展远远超越了经济合作的范畴,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等方方面面,这对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二,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信息化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网络科技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思维和经营模式,以手机为例,现在的手机非常时髦,它有完美的声音、音响功能,不过好景也不会太长,新的手机革命已经拉开了帷幕。英特尔公司宣布已经研究出了一种芯片,他的尺寸跟我们的手指盖大小差不了多少,但是耗电量远远低于我们的家用电器。Google公司已经宣布马上要推出要把计算机的功能移植到手机上,在未来不远的一天一部手机就可以取代所有的银行卡、信息化,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这对教育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加快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之高点。 第三,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创新成为崭新动力。知识成为未来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知识更新和速度不断地加快,根据联合国世界科学情报技术系统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达到12.5%,同时知识跟进的周期不断

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学过程:(1课时) 引入: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进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学生:计算机、通讯、网络等。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IT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什么又是信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 (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大量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前不久的美伊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古战争相信同学们在我们的电影,电视里看过吧,谁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信息,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主动,当然取胜的几率就会越大。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准确的信息,进行高速处理、传递、指挥武器系统,才能克敌制胜。(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体会到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 信息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而人们也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重点) (板书)二、什么是信息(重点) (任务:)学生通过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板书)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网络学习与教育变革 姓名潘亚萍工作单位靖江成校 二、网络社会的特征是什么?网络社会对人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一)网络社会的特征有: 1)开放性:Internet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网络上的每一处信息资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开放的,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可以开放地进行交流、学习。 2)复杂性: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可能面对面交流、沟通。有一句话说:“尽管上网吧,即使屏幕那头是一条狗,也没人会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中,荒废学业,虚度青春。 3)全球性:网络把全球缩小到一台电脑上,通过一根网线,世界就呈现在你面前了。 4)丰富性:网络上的资源丰富多彩,用一个搜索引擎,搜寻到的网页就可达到几十、几百万。 5)虚拟性:网络社会是人们通过网线虚构的一个社会,看不到彼此,却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既真实又虚幻。 (二)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不同,因其虚拟、复杂,所以对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1)网络的道德规范要求:正是因为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复杂性,使得网络到处充满着陷阱,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在这里得到考验。很多人就是因为个人道德意识不够强,对通过网络犯罪存在着侥幸心理,所以他们利用所掌握的网络运用知识攻击他人的网站、偷取他人的帐户密码、制造病毒攻击他人电脑,甚至进行更严重的犯罪。所以我们在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更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对于网络犯罪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使他们不至于走到歪路上去。网络的匿名性同时也导致了随意性。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版权、隐私权等权利的侵犯。未获授权之前甚至根本不考虑授权就发布、登载信息资源,随意下载别人的作品等,无疑违背了法律和道义的精神。在互联网缺乏监督力量和手段的情况下,人们只有依靠法律的、伦理的宣传,只有依靠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则来制约这种现象的发生。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购“计算机伦理十戒”就很有代表性。这“十戒”是:(1)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2)你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3)你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上窥探;(4)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窃;(5)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6)你不应该拷贝或利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7)你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做出了补偿;(8)你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9)你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10)你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你对你同胞的理解和尊敬。 2)对外探索、交流、互动能力的要求: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世界是丰富多彩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 单元说明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要求: 1.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体验社会进步与发展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形成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积极态度。 2.树立遵守通信、网络等相关法律的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爱护通信设施的好习惯。 3.初步学习以积极健康的方式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能力要求: 1.学习使用通信工具与人交往和沟通。 2.学习从电视、报刊中学习知识。 3.学习使用电脑和网络收集信息。 知识要求: 1.了解通信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不同传媒方式的特点。 3.知道不同传媒方式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7 1、怎样与亲友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了解现代通信事业的发展,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乐。2.学会用电话和写信与人沟通,了解有关电子邮件的常识。 3.学习在通信中的文明礼貌。 4.知道与通信有关的法律法规,爱护通信设施,不私拆他人信件。 教学过程: 主题1:打电话啦 一、导入 1.阅读教科书第22页课文。 2.提问:什么是“信息社会”、“传媒”、“网络”、“通信”?”从这段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电话的种类和作用 1.提问。你家或你的亲人使用什么电话?有什么作用? 2.阅读课文。阅读教科书第22、23页课文。 3.讨论。你认识哪些电话?能说说它们的功能吗? 4.利用电话机讲述录音电话、传真机、可视电话的功能,使学生感受到电话的发展。5.拓展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电话?说说你的新发现。”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 23页“我的收获”的填写。 四、阅读课文 1.阅读课本23页“知识窗”。了解电话发明的历史和今天电话的进步。 2.阅读课本24页“开眼界”。 3.讨论。“说说你从‘电话本上的变奏曲’看到了什么。”

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社会 第四节信息化社会 昌平区南口学校范玮 一、教学设计思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爆炸地产生,通信成了信息时代的生命线。现代通信离不开电磁波。从电磁波的发现到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我们仅仅用了100年。可以说,麦克斯韦的伟大预言和赫兹的电火花,照亮了人类利用电磁波的道路。本节课信息化社会是电磁波的应用。本节课知识点不多,结构也比较清晰。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电磁波及其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把物理中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在授课方式上,采取的是以学生交流讨论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双金属温度传感器、光敏电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信息的拾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记录的基础知识。 (3)了解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哪些变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体会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信息化社会的学习,体验科学在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科学的发展 带动社会生活的发展。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双金属温度传感器、光敏电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资 教室多媒体课件图片投影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视频: 日本科学家最新研制的智能机器人,它可以上下台阶,帮人倒水,还可以帮助人类做一些其他的劳动。 过渡:我们现在所处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各种信息和咨询。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了解现代信息就是一种电磁波,但是现代信息是如何进行传输和处理的?刚才我们看到的智能机器人,科学家

优秀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处不在的信息;②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强化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的内化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甄别信息、运用信息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三、设计思路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并能列举身边的信息实例;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甄别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基本特征及应用; 难点: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六、教学方法 以创设《泰坦尼克号》情景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容易理解又乐于思考的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情景角色感受等教学手段突破重点,分解难点。再以学生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信息实例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泰坦尼克号》电影剪辑。 注:(电影剪辑时长1分7秒,包括5个镜头:①豪华的泰坦尼克号在大海上行驶的壮观场景②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的镜头③用烟花发出求救信号的画面④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过程⑤救援人员在飘满遇难者尸体的大海上搜救)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 目录 简介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生产力 信息化建设 简介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

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1997年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为7要素。 信息化的概念 1一般性定义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

信息的主要特征

信息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从多角度理解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3)使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4)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2)通过引导探究,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信息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价值;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能挖掘出信息的价值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信息的含义; (2)分析、鉴别、提炼信息的各种特征。 教学过程: 引入: 当今世界是充满信息的世界,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普遍性 信息不是虚无缥缈的事物,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他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信息的存在可以被人们感知、获取、传递和利用。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和利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结绳记事就是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常用的一种记事方法;近代发明的电报、电话也是为了传递信息;现代的网络技术更为信息的传递带来了便利。因此,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二)依附性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向 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和应用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计算机的发展 §1.1.1 近代计算机 1、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英国剑桥大学教授)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 2、计算机科学奠基人:艾兰·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英国科学家)。为纪念图灵对计算机的贡献,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于1966年创立了“图灵奖”,每年颁发给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领先的研究人员,号称计算机业界和学术界的诺贝尔奖。 3、电子计算机的雏形:约翰·阿塔诺索夫(John V. Atanasoff)和他的研究生克里福特·伯瑞(Clifford E. Berry)于1941年制作成功的ABC(Atanasoff Berry Computer)计算机。 冯·诺依曼(V on Neumann,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和他的同事们研制了第二台电子计算机EDV AC,对后来的计算机在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具有重大影响。在EDV AC中采用了“存储程序”的概念,以此概念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统称为冯·诺依曼机。 §1.1.2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1、ENIAC:大家公认的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2月由宾州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2、UNIV AC:第一款商用计算机是1951年开始生产的UNIV AC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分代 根据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一般将计算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基本特征:⑴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⑵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⑶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4)主要应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1958~1964年)。 基本特征:⑴晶体管;⑵内存所使用的器件大都使用铁淦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有了磁盘、磁带,外设种类也有所增加;⑶计算机软件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语言。(4)主要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处理。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964~1970年)。 基本特征:⑴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Small Scale Integration);⑵这一时期,计算机同时向标准化、多样化、通用化、机种系列化方向发展;⑶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有了很大发展,并出现了操作系统和会话式语言。(4)应用于各

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 “认识信息世界”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内容有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信息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因为“信息”这个词虽然平常大家都经常听到,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等等,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学生就讲不清了,而且信息这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必须让学生从感性上去认识,再由信息过渡到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决心。 【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问题导入: ①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

生:信息技术。 ②师: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设疑) 生思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回答) 2.播放课件: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报纸新闻摘选、电视宣传广告、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子) 师:从图片和录象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答: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蒙牛、伊利牌等产品的广告。 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对人类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气息,你所想到的问题,你所做过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信息。广义地说,一切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 生:总结。 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师: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 生答:学习生活用品、汽车、交通、动画片、电视剧预告等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 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播放课件: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 学生回答,师补充:依附性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名词解释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名词解释 1.信息 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 信息的范围极其广泛,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存储着信息。我们所说的信息,是指人类能够接收和利用的那部分信息。 2.信息的形态 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数据是从信息科学的角度考察,是指电子计算机能够生成和处理的所有事实、数字、文字、符号。 文本是指书写的语言—“书面语”,以示与“口头语”的区别。 声音是指人们用耳朵听到的信息,即说话的声音和音

乐。 图像是指人们能用眼睛看见的信息。 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有关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应用技术的总和,它是信息资源得以广泛开发和利用的基础。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4.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指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大规模地生产和利用信息与知识,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信息将成为社会最重

要的资源和财富;信息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信息社会将是知识密集型社会;人类社会将走向小型化、分散化和多极化。5.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设备和产品生产的产业的统称。它涵盖了信息采集、生产、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众多产业领域。 从狭义上讲,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电信与信息服务业。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印刷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业。 6.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中普遍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使之造福于社会,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并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的历史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基础知识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_____B___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 A. 宾州大学于1946年2月研制成功的ENIAC B.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 C.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EDVAC D.艾伦·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 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___B___。 A.查尔斯·巴贝奇 B.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 3.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______B_______。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 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 4.目前,被人们称为3C的技术是指_______A______。 A.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B.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C.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5.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技术的是_____D________。 A. 现代信息存储技术 B.信息传输技术 C.信息获取技术 D.微电子技术 6.在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A________ 。 A.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 B.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C.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30年来迅猛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 D.信息传输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7.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_____B________。 A.B2B B.B2C C.C2C D.C2B 8.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_____A________。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CAD/CAM/CIMS 9.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简称是_______B______。 A.CAD B.CAM C.CAE D.CBE 10.CBE是目前发展迅速的应用领域之一,其含义是 ________B_____。 A.计算机辅助设计 B.计算机辅助教育 C.计算机辅助工程 D.计算机辅助制造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电子和信息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第一,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发展国民经济、为四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放在首位;第二,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并确定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七五”期间,重点抓了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即邮电通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电网监控系统、京沪铁路运营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航天实时测控与数据处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军事指挥系统,并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贴息贷款,支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和社会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宜速作决断,不可延误”,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

信息化的特征与定义

1.信息化的特征和定义。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识为主要资源、以计算机、数学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观点一: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是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的提高过程,其本质就是知识化。 观点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观点三:信息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转变过程。观点四:信息化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输、交换和利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相对扩大,并最终超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过程。 观点五:信息化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动态过程,它体现了由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观点六: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四化”“四性” 1.智能化 1.综合性 2.电子化 2.竞争性 3.全球化 3.渗透性 4.非群体化 4.开放性 2.数字鸿沟的概念。“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由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不平等,导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甚至个人与个人间产生“拥有(Have)”与“未拥有(Have-Not)”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形逐渐增加。 数字鸿沟是因地理区隔、族群、经济状况、性别,以及技术、知识及能力在使用因特网等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上差异所造成的差距。

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思考与习题 第2章计算机系统结构 思考与习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四、回答问题 1.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的五大功能部件。运算器是计算机对信息或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的部件。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控制中心,它根据指令的要求向计算机各个部件发出操作控制信号,使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能高速、协调、有条不紊地工作。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和存储部件,用来存放信息。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通常又称为外部设备或外围设备。I/O设备是人与计算机直接对话的设备,是人-机相互通信的桥梁。 2.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哪两大类?各自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通常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各种服务性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是指计算机用户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某一专门的应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应用软件包括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可以这样说,哪里有计算机应用,哪里就有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实时控制软件等。 3. 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执行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在所有的程序设计语言中,除了用机器语言编制的程序能够被计算机直接理解和执行外,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都必须经过一个翻译过程才能转换为计算机所能识别的机器语言程序。 4. 什么是BCD码?什么是ASCII码?请查出“B”、“a”的ASCII码值。 答:BCD编码即所谓的“二~十进制编码”,就是将十进制数的每一位数字分别用二进制的形式表示。具体地说,就是用四位二进制数来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字。ASCII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西文领域的符号处理普遍采用的编码,虽然ASCII码是美国国家标准,但它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定为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通用。 5. 简述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思想。 答:为了解决某个问题,需事先编制好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程序。将程序输入到计算机,存放到存储器中,这就叫做存储程序。而控制器依据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全机协调的完成计算任务叫做程序控制。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这就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也是机器自动化工作的关键。 第3章操作系统 思考与习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我对信息时代主要特征的理解

我对信息时代主要特征的理解 摘要:信息时代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开始,我想介绍一下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总结起来,信息时代有5个基本特征。 (1)社会经济结构以服务性行业为主 (2)专业和技术阶层逐渐成为职业主体 (3)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4)人们更加关注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5)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在专业的层面也可以概括为5个。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时信息世道的最显著特征。计算机处理信息、信息高速公路传输信息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生产方式。 (2) 知识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成功的机会取决于能否获取有利的信息并转化为知识应用。信息时代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经济时代。 (3)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竞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缺乏创新,意味着淘汰与死亡,而善于创新,则意味着超越与新生。 (4)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之所以需要合作∕协作,一是因为知识的激增速度成几何数增长,社会分工越来越来细,每个人所知所能非常有限,二是因为信息技术导致全球化社会的诞生,每个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与外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是因为目前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需要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接纳心态。 (5)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信息时代的科学范型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时一种非常复杂动态变化的现象。知识并非完全独立于观察者或学习者之外,它分布式的存在于互动社会,历史和实践的共同体之中,也存在于用来创造与世界互动的工具或人工制品之中。系统是开放性的,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会遭到种种难以预测的偶发变数的干扰,系统是非线性的,因此,因果关系是难以确定性的预测的。 因此在信息时代,将会是一场涉及到人类各方面的变革。其中包括价值观和人们生活方式。当然,变革的主要方面时教育的变革,然后才会推广到其他方面。这其中包括:教育观念的变革。 教育逐渐周向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学习者角色的转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