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转自:经济参考报复合式通胀已成我国宏观经济首要问题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在结构上,则表现出许多深层次的缺陷和失衡,国民经济的恢复还存在明显的脆弱性。由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调整中形成了多重选择和非对称性,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得到了有效的支撑,但复合式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复合式通胀是指在形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中,构成成份是综合而多元的,其表现是多种压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集成效果。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之外,受到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深层次原因和经济政策扭曲的影响,还表现出了货币性、结构性、成本推进性和理性预期型通货膨胀的特征。复合式通胀管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首要问题,也是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

(一)货币性通胀是复合性通胀的基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侵扰,2008年11月,我国紧急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相搭配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央银行在两年内向市场注入了17.65万亿的流动性,短期内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形成了过量流动性,诱发了货币性通胀。至2010年末,我国M 2的存量已经达到72 .58万亿,按照年中汇率核算,接近11万亿美元,为当年度现价G D P规模的182%,为同期美国M2规模88535亿美元的124%。

(二)结构性通胀是复合式通货膨胀压力的具体表现

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重要农产品和关键生产或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

从粮食作物的期货价格来看,波动并不大。在食品中,生鲜食品的价格上涨成为推动食品价格总涨幅达到7 .2%的主因,但其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在短期内获得纠正,一般不会通过原材料市场向重要的制成品领域传递。因此,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仍属于独立结构层面的问题,尚未到引发全面通胀的程度。

居住类价格快速上升是我国当前结构性通胀另一个重要表现。2010年我国居住类价格上涨达到4 .5%,为C PI达到3.2%提供了22%的支撑。而在居住类内部,水、电、气、装修等产品占到了整个居住类的95%以上。考虑到国家发改委暂缓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体系的改革,预计上述价格将在2011年保持基本稳定,尽管会带来一定的扩张性的支出驱动,但总体上尚未形成全面通货膨胀的风险。

(三)成本推进性物价上涨是引发全面通胀风险的主要因素

第4季度,我国重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涨幅达到10%以上,除燃油价格外,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期价格上涨的时间和幅度保持一致。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成本推进性通胀的主要诱发原因来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也即输入性通胀的延伸影响。

随着国内结构性通胀重心的转移,长期未能理顺的资源和能源价格体系的缺陷极易成为下一个结构性通胀的结点,也即,结构性通胀成为引发下一轮成本推进性通货膨胀的重要驱动力量,从而使我国当前的复合式通胀演化为全面通胀。目前,国内游资已经开始进入到价格控制相对宽松的中间产品市场和必需品市场,并开始向上述大宗商品市场转移,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

(四)共同理性预期的形成放大通货膨胀效应

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不同,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感知在2010年第1季度成为社会共同的对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至第4季度,有73.9%的受访者表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而且持物价持续上涨预期的比例达到61.4%。随着CPI的快速走高,我国对通货膨胀的共同理性预期开始形成。理性预期带来的通货膨胀会在短期内改变人们的

消费习惯、偏好、投资选择和社会菲利浦斯曲线,从而给宏观调控和人民生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政策调控的总体思路是:(1)控制货币投入规模和速度,使其进入正常发行范围;(2)提高利率,抑制资本品过度投资和消费品领域的过量游资,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归正常轨道,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资(机);(3)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持财政补贴、贴息、直接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等供给管理手段,对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攸关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予以支持,并防止利率的进一步上升而对上述产业带来的阻碍和损害;(4)在坚持完善外汇市场建设的同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以减缓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5)在维护总需求稳定的同时调整总供给曲线,使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价格水平总体下降,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突破。

2010年我国经济财政状况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结构性矛盾逐步显化

2010年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我国成功地的维护了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达到了397983万亿元人民币,增速高达10.3%。我国就业形势显著改善。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 .7%,增速比上年加快4 .7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 8 8 2 8亿元,同比增长49 .4%。投资规模和结构持续改善,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较快。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 .8%。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48267亿元,增长3 3 .2 %,其中住宅开发投资达34038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的70%以上,增速为32 .9%,略慢于整体房地产投资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区域间保持基本平衡的态势。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收入消费增速比显著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5 4 5 5 4亿元,同比增长18 .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2008年以来我国消费和收入增速比出现大幅改善,居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驱动力层面上的基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收入分配改革向初次分配领域延伸。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 .5%。在重视再收入分配领域公平取向的同时,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初次分

配领域要素间报酬的分配和增长情况,2010年全国共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

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增长34 .7%。其中,出口1 5 7 7 9亿美元,进口13948亿美元,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 .4%。受到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共同推动,相较于2009年,净贸易条件约提升了1%,是我国近年来首次出现净贸易条件改善的情况。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人民币存贷款增量减少。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 .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 .7%,增幅同比回落8 .0个百分点,超过年初预定的7 .5万亿和17%增速的标准。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共增加外汇储备4481亿美元,其中第4季度单季增加1990亿美元,至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28473亿美元。

二、财政收入良性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

2010年全国实现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比上年增加6554亿元,增长18 .3%;地方本级收入406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08亿元,增长24 .6%。财政收入中的包括扣除出口退税后的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长23%;非税收入9878亿元,增长9.8%。

从规模和增速上看,我国财政收入明显超过了年初预算的73930亿元和8%的增速,形成了高达9150亿元的超收收入,而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国民经济增速超过预期,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税源基础。第二,价格水平上涨超过预期,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增长。第三,全年汽车旺销带动车辆购置税、汽车消费税等大幅增长。第四,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1.7%,基数相对较低,相应抬高了2010年收入增幅。

2010年全年财政支出达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 .4%。分中央地方看,中央财政支出48323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3亿元,比上年增加717亿元,增长4 .7%;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2350亿元,比上年增加3786亿元,增长13 .3%。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以及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地方本级支出73602亿元,比上年增加1 2558亿元,增长2 0 .6 %。预算执行进度有所改善,尽管第4季度仍是支出规模较大的月份,但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效率已有明显好转。

2010年中国经济在面临众多有利因素、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基本态势的同时,也面临众多复杂局面的挑战,下阶段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从未来趋势看,尽管世界经济的全面持续复苏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从国内情况来说,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强化,通货膨胀预期有所上升,持续扩大居民消费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

未来政策取向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密切关注价格走势,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就地方债务而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增长较快的现象不容忽视;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弱,流动负债比例较高;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长,整体债务水平较低,但信用卡预期透支明显上升的情况值得关注。

>>专家点评吴晓求主张中性偏紧

“央行维持了原来的提法,这无非还是一份平稳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称。针对报告在货币政策方向上的核心关键词,他表示,“积极和宽松”稍显不适,“我主张财政及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偏松,不能太宽松,毕竟我们的环境和形势在这里,采取中性稍微带点松度应该合适。”

郭田勇建议提高存款利率

近日愈演愈烈的“加息”传闻,央行在发布的报告中并没有提及。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目前的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要有针对性。他认为在目前我国CPI创新高、负利率等现象出现的情况下,可采取利率政策上适当的调整。加息应采取非对称加息,即存款利率调高,贷款利率不动。存款利率调高幅度不会太大,约为27个基点。

非对称加息主要是补偿储户利益,银行利差会受到影响,从上半年情况来看,银行利润相当不错,同时利差处于高位,有能力消化此次非对称加息。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文案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 基本分析 (1)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2) I 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 一、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简述 (2) 二、200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 三、2004年中国经济分析预测 (4) II 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与分析 (10) 一、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 (10) 二、轻重工业发展分析 (10)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分析 (10) 四、机电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11) 五、能源生产分析 (11) 六、工业产品进出口分析 (12) III 2003年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及预测 (13) 一、全年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13) 二、生产资料效益分析 (16) 三、工业行业效益分析 (18)

IV 我国全年居民消费比较分析 (19) 一、居民消费价格简述 (19) 二、分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三、分类别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分析 (21) V 我国前三季度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分析 (24) 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4)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6) VI 2003年上半年三大景气指数走势及分析 (29) 一、国房景气指数 (29) 二、消费者景气指数 (32) VII 2003年宏观经济发展十大事件 (35)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基本分析 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根据有关改革方案,今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年末公布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数,而改在2004年1月中下旬公布。以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 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来之不易。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6.7%。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到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恢复到了非典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同比增长9.1%。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XXXX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XXXX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 分析报告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转自:经济参考报 复合式通胀已成我国宏观经济首要问题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在结构上,则表现出许多深层次的缺陷和失衡,国民经济的恢复还存在明显的脆弱性。由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调整中形成了多重选择和非对称性,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得到了有效的支撑,但复合式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面对后危机时期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国宏观调控已开始转向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搭配的新框架。 全球经济政策的多重调整与输入性通胀压力 2010年第4季度,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进入复苏期,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得到有效支撑。但在总体复苏的背后,由于主要经济体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导国家间的宏观

经济政策出现差异化和不对称性,甚至形成了逆向调节,从而加剧了 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复杂程度,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明显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一)美联储的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与过量美元输出 2010年11月3日,美国启动了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政策的影响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美联储以美国中长期关键期限国债为对象连续在8个月内投入6000亿美元。通过对关键期限国债大规模的投入流动性,可以有效的降低关键期限国债的收益率情况,从而推动市场中长期利率曲线下移,稳定市场对中长期利率的风险预测。第二阶段是美国国内金融市场获得基础货币后,增强了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三阶段是沉淀在美国国内金融系统内部的基础货币开始通过金融、投资和贸易渠道流向国际市场,给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扰动。第四阶段是国际市场上的资金回流阶段。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国际收支盈余通过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或者是购买美国国债或其他形式的证券资产回流美国,进而转化成对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有效支撑力量。 因此,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改善美国金融市场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基本面,但有害于美元和美国经济的长期利益,并对世界经济输出了通货膨胀。 (二)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纠正与欧洲央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欧元区债务危机是典型的主权债务危机,但导致其集中暴发并大规模蔓延的原因并非仅仅由于危机国家国内经济政策的失误,欧元机制内部的两大失衡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最主要原因。 第一类失衡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美欧的政策资源的失衡。在次贷危机暴发的情况 下,美国政府一方面迅速启动了规模庞大而形式多样的财政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及时推 动美联储扩张资产负债表,推行“大规模资产收购计划”。而欧元区国家则难以借助货 币政策的力量来向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提供支持,欧洲央行拒绝了欧元区边缘国家提供 国债融资的要求,使得欧元区国家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处于政策的跛行地位。第二类失衡是欧元区内部主导国家(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间的权利失衡。主导国家可利用投资、贸易和政府债务等手段向边缘国家转移危机和转嫁风险,并导致边缘国家的经

证券投资综合分析报告

证券投资综合分析报告 一、宏观经济分析 (一)当前财政政策分析 1、当前的财政政策 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中国政府强调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主要是考虑到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还需要政策支持。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政府采取该财政政策的理由 由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中国外贸出口急剧下滑,而中国经济处于严重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自然受到严重影响,为保持经济增长,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投资,拉动国内投资,通过优惠的财政政策,刺激和鼓励国内消费来启动国内市场。 3、当前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增长在前几个月得到了恢复,并已经能完成保八的目标,国内的消费也得到稳步增长。但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执行,部分行业的产能及生产过剩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钢铁行业,反而随着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出现了新的过剩问题,这使经济危机过后的去产能化的过程变得比预想的要长,短期对经济的贡献,反倒将变成经济长期稳定复苏的障碍;本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可以在本次经济危机的过程做得更加彻底,但由于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使经济危机对部分需要转型的行业反倒起到了一定拯救和支撑作用,使得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弱化了经济调整的力度。 国内消费虽然在一定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有所恢复,但由于人们的普遍购买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经济刺激政策下更多地还是推高了楼市和股市的资产价格,而对实际大众消费没有产生本质的变化。而资产价格的持续走高,政府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当前货币政策分析 1、当前的货币政策 我国的货币政策围绕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来制定,需要缜密的统筹和权衡。如何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在各宏观调控目标中进行权衡取舍,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稳健货币政策,考验着央行的调控智慧和平衡艺术,今年

宏观经济学分析报告题与简答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分析题 第二章 1.分析下列每组两种行为对GDP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1)企业为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 (2)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车,而不是一辆美国车 (1)前者使投资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2.如果政府雇用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以前得到相当于10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1000美元工资,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并加以解释。 根据等式C+I+G+NX=Y=C+S+TA-TR ①C、I、NX TR 进而使得G增加了TR GDP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②TR TA C、S C+S+TA-TR变成了C+S+TA GDP也变大了。 Tr 平均收益S供给C成本 3.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美国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2)布什总统买了一所新房子。 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3)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4)美国人杰尼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5)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 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净出口增加。 4.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的一块土地 (c)购买的一幅齐白石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没有参与市场交易,不计入GDP 。 b.购买一块土地,由于土地不是统计当期新创造出来的产值,因此,也不计入GDP 。 c.由于绘画真品不是在统计当期生产的,因此不计入GDP。 d.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应计入英国的GDP,同时也应计入中国的GNP,而不是中国的GDP 。 5.考虑下列每一个事件会如何影响实际GDP。 1)佛罗里达的飓风迫使迪斯尼乐园停业一个月。 降低,实际生产服务减少 2)新的、更容易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开发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增加,实际物品增加 3)工会和经理之间对抗的加剧引发了一场罢工。降低 4)全国企业经历着需求减少,这使企业解雇工人。降低 5)更多的高中生辍学从事剪草坪的工作。 增加,未来可能降低 6)全国的父亲减少工作周数,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孩子在一起。 实际GDP降低,可测GDP降低,不可测GDP增加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转自:经济参考报复合式通胀已成我国宏观经济首要问题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在结构上,则表现出许多深层次的缺陷和失衡,国民经济的恢复还存在明显的脆弱性。由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调整中形成了多重选择和非对称性,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得到了有效的支撑,但复合式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复合式通胀是指在形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中,构成成份是综合而多元的,其表现是多种压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集成效果。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之外,受到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深层次原因和经济政策扭曲的影响,还表现出了货币性、结构性、成本推进性和理性预期型通货膨胀的特征。复合式通胀管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首要问题,也是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 (一)货币性通胀是复合性通胀的基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侵扰,2008年11月,我国紧急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相搭配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央银行在两年内向市场注入了17.65万亿的流动性,短期内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形成了过量流动性,诱发了货币性通胀。至2010年末,我国M 2的存量已经达到72 .58万亿,按照年中汇率核算,接近11万亿美元,为当年度现价G D P规模的182%,为同期美国M2规模88535亿美元的124%。 (二)结构性通胀是复合式通货膨胀压力的具体表现 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重要农产品和关键生产或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所

摘要: 2012年是中国经济从“次萧条”到“复苏重现”的一年。在消 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调带来的“刚需”释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稳定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在2012年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十八大政治换届效应、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码等因素的作用下,重返复苏的轨道。2012年前3季度回落超预期,而第4季度复苏幅度也可能超预期。 2013年将延续 2012年第 4季度复苏的势头,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解、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金融困局的缓和以及中期力量的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将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2013年不仅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复苏”向“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 GDP增速将达到 8.0%,比 2011 年回落 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 9时代,增速达到 9.3%,CPI出现反弹,达到 4.1%。 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

“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应当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楚“改革疲劳症”。 关键词:新复苏、新结构、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201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总体较为明朗,然而连续实施了近七个季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因素也开始抬头,主要表现是财政风险的迅速积聚。尽管各国都认识到了重整财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在经济增长和财政安全之间的抉择异常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分析上半年世界经济的运行,在经济增长、金融风险财政化、政策选择、中国作用等四个方面做出了基本判断。2010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增长态势未变,部分指标增速回落,但这种回落在当前环境下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良性的。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财政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支减收的效果明显。本文的最后,在当前的环境和发展阶段下,对公共财政的性质进行重新定位与解读,以此作为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的依据和取向,并提出未来政策建议。 世界经济复苏与财政风险 2010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征是经济复苏与财政风险积聚。欧洲部分国家仍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沼,复杂化了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危机本身发展的进程,但从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来看,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仍是复苏。目前世界经济已经恢复增长这一判断基本得到普遍认可,但对经济持续复苏没有充分把握,因为扩张性的反危机政策从实施到现在,积累了较大的财政风险,对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造成威胁。所以在财政安全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世界各国都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基本上做到了有进有退、松紧搭配,但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美国等发达国家更担忧经济衰退,面对刺激政策退出较为谨慎;发展中国家更担忧宽松政策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刺激政策退出已经渐入日程;欧盟部分国家由于深陷债务危机被迫收紧财政政策,同时保持货币政策宽松以支持增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成效显著,总体上保持了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短期财政风险不突出的良好发展态势,并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推动力量。 1 1 基本判断之一:世界经济初放晴———已经恢复增长 各国官方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经济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日本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经济步入复苏轨道;欧洲尽管身陷债务危机,但总体来看,并未脱离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大趋势,据二季度经济学家调查报告显示,西欧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估连续三个季度回升,欧盟委员会也调高了增长预期,欧盟企业经理人和广大消费者对总体经济变化态势也持乐观态度;亚洲继续扮演着全球经济复苏领跑者的角色,与第一季度相比,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强劲回升,创6年来新高。在亚洲国家中,中国的经济形势变化更为超前,在经历了加速增长的过程之后,部分指标增幅回落,既实现了复苏,又平抑了通货膨胀预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成为平稳着陆的佼佼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的财政问题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国家财政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而且具有促进生产,调节分配,实现社会保障的作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使国家财政更加有效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进步,是我们当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深刻认识和解决现阶段我国财政存在的问题,对于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至关重要。 (二)研究意义 就本文的研究来说,就是要在总结我国财政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得出有利于我国财政发展的建议。 二、论文写作的方法 (一)实证研究的方法 本文是对我国财政研究,自然少不了对我国财政进行描述或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财政的问题与对策,这方面的研究就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 (二)比较分析的方法 所谓比较分析的方法,是将两个或多个同类或相近的事物,按同一法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根据共同点,可依据已知事物的性质和特征来推测未知事物具有同样或近似的性质和特征。具体到本题的研究,对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将占有相当的比重。没有比较,无以知优劣。所以只有通过对发展中国家财政的纵向和横向比较,才能得出各项政策实施的经验与教训,也才能从中总结出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最有利的财政措施。 三、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支撑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又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二战以来,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经济政策目标,特别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一切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掌握的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促进经济增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精心整理

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今天,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报告以“外部压力下的中国经济——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为主题,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风险因素,并为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给出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改革建议。 年中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忧,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上升,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与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相叠加,使得稳增长、防风险的难度加大。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增速持续疲软,虽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高位,基建投资小幅回升,但受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进出口增速下滑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大幅下滑,总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家庭部门杠杆率持续攀升,家庭流动性愈益收紧,普通家庭收入增速持续下降,收入差距未见明显缩小。不断强化的家庭储蓄动机不仅放大了总需求不足的影响,还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迫使企业被动加杠杆,实体部门杠杆率逆势反弹。在财政政策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率亦有所增加。虽金融部门去杠杆成效显著,但宏观杠杆率不降反升。

从更深层次来看,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僵尸企业无法出清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拖延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缓解,对经济发展的桎梏日益凸显。同时,区域间市场化发展不平衡限制了企业对冲各类冲击的工具选项,导致企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疲软,劳动力市场承压。 正如课题组2018年度报告所预测的,受实体部门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的拖累,中小银行风险加速暴露、其系统重要性持续上升,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难度进一步增加。从外部环境看,中美贸易摩擦已对进出口形成拖累,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但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还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改革,如户籍制度改革,能有效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投资,刺激消费,释放增长潜力。

工作报告-2019-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9019 精品 精品 精品

2019-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 篇一:2019-2022年中国商业综合体行业市场分析预测研究报告(目录)2019-2022年中国商业综合体行业市场分析预测研究报告(目录)公司介绍北京智研科研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从事市场调研、产业研究的专业咨询机构,拥有强大的调研团队和数据资源,主要产品有多用户报告、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咨询等,公司高覆盖、高效率的服务获得多家公司和机构的认可。 公司将以最专业的精神为您提供安全、经济、专业的服务。 中国产业信息网()是由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开通运营的一家大型行业研究咨询网站,主要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 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服装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 我们的服务领域2019-2022年中国商业综合体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前景评估研究报告(目录)【出版日期】2019年【交付方式】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编号】478103【报告链接】201912478103报告目录:商业综合体的概念,源自“城市综合体”的概念,但是两者有着明显区别。 城市综合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城市经济聚集体)。 而“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2年中国商业综合体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前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 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 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政策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经济增长“拐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内容提要 ,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卷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我国2008年宏观经济的表现错综复杂,物价水平骤升骤降;进出口形势复杂,贸易顺差出现波动,贸易增长;工业生产增速缓慢,企业利润增幅回落,工业增加值大幅度降低;但投资增长保持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消费需求平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国际收支状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幅波动,人民币汇率市场调节机制得到强化;财政收入将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低速增长。 为推动经济增长,我们提出了宏观经济实现“√形”复苏的方案,认为现阶段应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体系,相关的政策措施既着眼于“保增长”,又必须适时、适度的“促调整”,将克服危机影响和实现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并沿循投资品、耐用消费品、一般消费品的路径向实体经济领域传递,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陡然加大。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贸易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危机通过贸易、投资和心理预期(理性预期)三个主渠道直接作用于我国的实体经济,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突然遭遇“拐点”,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为有效克服经济增长中的困难和风险,我国政府适时调整调控方案,启动了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开始了新一轮反周期调控。 一、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与国别经济状况 2008年,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卷入其中,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趋于严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深陷危机的泥淖,金融危机不仅全面侵袭了各国的金融市场和主要金融机构,而且开始快速向实体经济蔓延,首先是具有投资性质的商品价格急速下挫,进而耐用消费品与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出现大幅度下降,在打击各国内部复苏力量的同时,将危机传递至贸易和投资伙伴国家(地区),导致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危机的影响。与发达国家不同,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首先就作用于实体经济,在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业出现危机,进而传导至非贸易产业和虚拟经济,尽管有中国和印度等国家作为“防火墙”力撑,但金融危机的全球扩张已经导致世界经济处于全面危机的边缘。2008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 F)预测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317%和

行业宏观环境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483724.html, 1

目录 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 一、经济分析 (3)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 (一)工业生产运行在合理区间 (3)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4) 1)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 (4) 2)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4) 3)固定资产投资 (5) 2、相关经济政策对行业影响分析 (5) 二、政策分析 (6) 1、产业政策风险分析 (6) 2、产业准入标准及资质 (6) 3、节能环保政策分析 (7) 2

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一、经济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14年的中国经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很不容易也很不平凡。这一年,中国经济克服了来自改革发展及来自外部环境的诸多压力和挑战,实现了7.4%的增长目标。虽然过去一年的GDP 增速是24年以来的最低,但也符合市场预期,并完成了政府年初确定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值得称道的是,2014年中国GDP突破10万亿美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诚然,中国GDP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一方面说明经济体量庞大且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如此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也带来速度焦虑,比如人口红利减少、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配置及供给的效率下降等诸多瓶颈有待突破,经济结构还有待优化调整并加快转型。从宏观角度来看,过去一年工业经济较为困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明显,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外贸增速也出现多年罕见的回落,进出口比上年仅增长 2.3%;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增速降下来及面临通货紧缩压力增大的同时,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就业情况也有不错表现等等。最令人称赞的是,2014年消费增长稳定,服务业的发展在GDP构成的份量不断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过第二产业。 (一)工业生产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中部地区增长8.4%,西部地区增长10.6%。 从行业板块看,1至11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21.6%,原材料制造业利润仅增长 4.4%,均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而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 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