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移动技术愿景2020+白皮书

中国移动技术愿景2020+白皮书

中国移动技术愿景2020+白皮书
中国移动技术愿景2020+白皮书

中国移动技术愿景2020+白皮书

目录

1前言 (3)

1.1范围 (3)

1.2趋势 (3)

1.3整体概述 (4)

2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服务 (4)

2.1人-人:未来通信服务 (5)

2.2人-信息:数字内容及信息服务 (6)

2.3企-企:企业信息化服务 (7)

2.4企-人:行业应用服务 (7)

2.5企-信息:数据能力开放服务 (8)

2.6物-物:智能物联网服务 (9)

2.7物-人:智能家居和家庭关爱服务 (10)

2.8物-信息:社交化物联网服务 (11)

2.9物-企:产业信息化服务 (11)

2.10信息-信息:数据资产运营服务 (12)

3技术愿景 (13)

3.1终端2020 (14)

3.1.1直观沟通,自然交互 (14)

3.1.2百态终端,智感万物 (15)

3.2网络2020 (16)

3.2.1网随人动,用户定制 (16)

3.2.2软化灵动,绿色运营 (18)

3.2.3安全可信、智能运维 (19)

3.3应用2020 (20)

3.3.1深度挖掘,增值共赢 (20)

3.3.2开放数据,价值提升 (22)

4参考文献 (22)

1前言

1.1范围

本白皮书是中国移动提出的在2020年及其之后的若干年内对产业各方面技术发展的构想,包括行业发展趋势,面向万物的数字化服务和对技术发展的看法。希望产业各方能够在此愿景描绘的场景下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实现美好的愿望。

1.2趋势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从有线到无线,从呼叫位置到呼叫个人,从摩尔斯码到语音及短信,从以网络能力提供为主到以用户需求体验为主的移动多媒体业务(视频业务社交媒体,定位服务,融合通信等)的发展,未来信息网络的发展会呈现出三条主线:新型智能终端,超宽带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化的应用。2020年的到来,信息通信客户需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个人消费者,企业客户以及产业革新方面会呈现何种趋势?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到2020年,先进的交互和显示技术将为用户创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无缝联接(例如:超视听,3D打印,增强现实,体三维等)。用户在消费海量信息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微型企业”,生产出大量的个性(iMade)数字信息。

●企业虚拟化

身处全球各处的企业员工通过身临其境的虚拟网络协作,紧密地工作在一起。公司外包的IT全部依靠云。产业价值链进一步精细划分,多个企业在其中自动、有效的相互作用。

●产业跨界创新

无处不在的移动宽带网络引发了多个行业新一轮的变革(金融、交通、能源电力、教育、医疗等),并且创造了新的e行业,如:车联网,e医疗,e物流等。

根据GSMA预测,2020年全球数据消费量增长11倍,全产业价值增长11000亿美元。到2020年,平均每用户每天至少需要消费1G字节流量,网络容量增加至少1000倍;融合的移动通信业务渗透到各行各业,以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网络变革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体验;运营商会在如下领域面临挑战:

●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持续网络建设投入的同时,如何保障稳定增长的收入

●客户体验成为核心竞争力,如何确保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体验一致性,并在此基础

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业务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同时技术创新也将激发新业务的增长。2020年的信息技术发展主要围绕基础技术的演进、网络系统及终端技术的革新以及支撑数字化新服务的智能应用来展开。

1.3整体概述

到2020年及以后,中国移动将秉承“连接无限可能”(More Than Connecting)的目标,建立精品智慧网络,实现万物互连;打造一流基础设施,提供专业化服务,面向“互联网+”实现传统行业和信息化的连接,助力创新发展。

作为运营商,中国移动将以提供数字化服务、打造无所不在的可靠网络、提供无所不能的支撑能力为目标,希望与行业各方一起,在2020+实现“连接无限可能”的愿景。

2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服务

我们将提供面向万物的数字化服务。面向的对象包括人、物、企业和信息,将提供他们自身及之间的沟通、连接服务,重点包括10大数字化服务(如图1):

●未来通信服务

●数字内容及信息服务

●企业信息化服务

●行业应用服务

●数据能力开放服务

●智能物联网服务

●智能家居和家庭关爱服务

●社交化物联网服务

●产业信息化服务

●数据资产运营服务

图1:万物互联的十大数字化服务

2.1人-人:未来通信服务

据知名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较2010年将增长240倍,全球移动终端数将比2010年增加1倍,达到107亿。到2025年全球将有20到30亿人能够上网社交。预计到2023年,5G全球覆盖率将达到60%,大流量消费成为基本特征,单终端每月流量将达30GB,传统短彩信和语音电话将被多媒体消息及高清视频通话取代[1]。

中国移动认为,运营商将继续构建并运营新一代极致网络,提供“享你所想”的全方位人人通信服务。作为泛在、高速、安全、智能网络的运营专家和人与人通信服务提供商,中国移动将提供随时、随地、即时、高效、高感知、无障碍的人人通信服务。

人人通信的典型场景包括:

●多手段、多渠道社交沟通:通过超高清音视频通话及富媒体消息,人与人的沟通更

加直观、方便、感觉好

●远程高仿真情境交流:通过虚拟现实、极清视频、增强体感(如嗅觉、触觉)传输

等设备,使人感觉交流的对象就在眼前

●特殊人士的通信:通过特种设备人们可以无障碍的社交沟通,如残疾人(听力、视

觉、肢体的增强设备)

●密集人群通信:在密集人群的场所(如球赛现场、演唱会),人们可以自由、无障

碍的通信,体验与非密集的情况一样好

●脑电波通信:通过新型通信设备,不用通过语音、动作、视频等传统媒介,想到的

东西对方就能感觉并理解

这些场景要求:

●网络速率需要至少960Mbps,支持极清(8K,3D)视频的传输;

●网络端到端时延在10ms以内

●在苛刻环境(如高速移动、密集场所等)下保持一致的通信体验

●在绿色节能方面,端到端每bit所消耗的能量(焦耳/比特)下降超百倍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国移动希望在网络虚拟化(NFV)、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空口(SDAI)、CRAN、下一代前传接口(NGFI)、智能节能网络、网络自组织与自管理、超大规模天线、智能频谱接入、超密集组网、新型网络架构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合作。

2.2人-信息:数字内容及信息服务

据统计,从2012年到2017年,移动视频流量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5%[2],而2013到2017全球游戏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为8.1%,到2016年达到1029亿美元[3],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达到190亿美元[4]。到2020年,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延续,预计全球90%以上的人将主要使用移动设备来获取数字媒体信息,包括音乐、文本、游戏、视频等,平均每个用户拥有3-5个移动设备,其中1-2个是可穿戴设备,全息投影设备和高保真音效设备将成为家庭休闲娱乐的主流设备。

中国移动希望整合优质内容资源,打造震撼视听娱乐新体验。作为云端多媒体内容聚合专家和个性化数字娱乐内容提供商,中国移动将提供引人入胜、引领潮流、多方共赢、私人定制的数字娱乐服务。

数字内容及信息服务的典型场景包括:

●全息家庭影院:通过全息投影设备及高保真音效,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视听感触

●浸入式游戏:基于可穿戴设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视频和音频的立体全方位

交互,实现社交化拟真游戏体验

●个性化文化传播:针对私人定制化内容,由内容提供商制作并直接推送给私人,如

交互式电影、小说等

●5D电影:身临其境的电影交互方式,人在全方位立体的场景中参与,如同就在事

件现场

这些场景要求:

●信息及内容的数字化需要新的展现形式,如全息、高保真、立体影像等

●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接触到数字内容,如可穿戴设备、虚拟或增强现实等

●运营商对数字内容制作和版权进行管理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国移动希望在新一代多媒体编解码、超高速光传输系统、自然语言交互、体感/手势操控、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据隐私保护、可穿戴设备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合作。

2.3企-企:企业信息化服务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运营商服务的对象。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在各行各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据机构预测,企业云服务市场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2017年将达到2442亿美元[5],利用云计算等新ICT技术,传统企业能够将自身更多的内部能力作为一种业务对外销售。

中国移动希望能打造移动ICT生态系统,助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作为企业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移动将提供安全可靠、高效、低成本、可灵活定制的企业级移动ICT服务。

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典型场景包括:

●企业社交化办公:企业的员工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在企业内部甚至企业间进行项

目的协同和经验的分享,提升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虚拟化办公:为企业提供身临其境的虚拟协作、移动办公环境, 帮助企业实现办公

自动化和高效协作

这些场景要求:

●帮助企业能够对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存储、计算等

●帮助企业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内部办公、协助、沟通等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国移动希望在网络安全服务开放与定制化、数据知识化、数据隐私保护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合作。

2.4企-人:行业应用服务

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未来将不仅仅是移动和固定运营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也包括移动互联网、基础通信行业与其他垂直行业的融合,运营商也将参与到各垂直行业的服务提供者的阵营中来。据机构预测,到2017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200亿美元[6],2017年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734亿、1.2亿用户[7]。预计2020年,50%以上的人都将可享受到和健康有关系的可穿戴设备及应用服务,基于互联网的移动教育服务将占50%,医疗保健(包括移动医疗服务)、消费电子、公共事业和汽车将占整个物联网应用市场规模的85%。

中国移动希望引领移动互联网跨界融合步伐,打造民生新生态。作为移动教育、医疗、金融等平台和产品服务提供商,中国移动将提供方便、实惠、开放、有尊严的跨界民生服务。

行业应用服务的典型场景包括:

●慢性病管理:通过家用或可穿戴医疗监控设备及大数据分析,对高血压、糖尿病、

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在居家环境下专业医疗管理

●健康管理:通过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对运动、睡眠、营养/饮食、情绪、社交

等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记录,并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建议

●个性化学习: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及极清视频设备,向用户提供“因材施教”的课

程资源和学习服务

●智能教室:通过教育器材的信息化,实现远程课堂投票、提问、抢答、测试等教育

环节,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可及

●移动互联网金融:基于大数据的个人理财、现金、保险、投资管理咨询,无门槛

这些场景要求:

●提供监测慢性病人病情和普通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的服务,并提供保健、医疗建议

●对医疗传感器端到端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达到毫秒级

●通过各种手段提供个性化、寓教于乐的在线教育,能够进行注意力集中的检测和培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国移动希望在家用医疗精密穿戴设备、超高速光传输系统、实时大数据处理、量子保密通信、增强现实、新一代多媒体编解码、业务和用户的智能感知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合作。

2.5企-信息:数据能力开放服务

面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的海量数据,企业对信息需求程度的不断增加,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无论大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希望能够有能力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同时希望能有跨行业的大数据平台提供跨界的信息指导。据统计,2017年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美元,未来五年市场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1%,2020将达到1124亿美元[11]。预计到2020年,大数据行业的技术和应用将从企业自用走向开放盈利,形成更丰富的数据技术、服务和应用生态环境。

中国移动将推动形成协作共赢的数据开放体系,提供数据增值服务。作为大数据开放平台运营专家和大数据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移动将提供丰富、精选、定制化、实时的数据开放服务。

数据能力开放服务的典型场景包括:

●跨行业数据应用:通过智能管道、终端、业务平台等多渠道获得用户行为等数据,

结合其他行业的融合业务,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精准广告投放:帮助企业进行用户数据分析,及时准确地进行业务推荐和广告推广

●大数据网优:通过在运营商网络各关键点采集信令面、用户面数据,实时分析并挖

掘各数据之间的联系,及时发现网络运行故障并提供优化方案

●数据征信:利用运营商管道用户位置和行为数据、业务数据,帮助金融机构和政府

构建个人和企业的金融征信及社会征信体系

这些场景要求:

●数据存储规模突破1EB(=1024PB)级

●万节点数据处理(交易、查询)速度低于1ms响应

●数据处理成本低于1美分/GB/月

●跨行业数据融合(医疗、教育、金融数据标准化互通)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国移动希望在高性能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知识化、多渠道数据融合、机器学习、移动医疗健康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合作。

2.6物-物:智能物联网服务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移动运营商正在或将要运营的第二张基础网络,随着低成本传感器的迅速普及,连接到网络中的机器数量也迅速增加,网络需要更加的智能化以传输和处理海量的数据、保证服务安全性以及提供更加友好的业务。据机构预测,2020

年全球物联网终端数量将达到260亿,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美元,带动经济总量将超过1.9万亿美元[7]。预计到2020年,超过80%的物品能够实现联网和信息交互,车联网规模将有

爆发式增长。2013年物联网终端数量只有手机电脑等传统联网设备的1/2,而到2020年将

增至传统联网设备的2倍。

中国移动将构建并运营泛在物联网,提供智能感知的万物互联服务。作为安全、高效、智能的物联网运营专家、物联网基础平台及服务提供商,中国移动将提供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自动化、低成本的万物互联服务。

智能物联网服务的典型场景包括:

●智能电网:通过物联网智能传感、通信、控制等技术,实现发输配用各环节的完全

自动化,形成坚强电网

●智能建筑:智能构建物联网监控和协调内外部的环境和设施,提高建筑的安全、舒

适、节能程度

●安全避撞:车辆能自动向驾驶员预警车-车、车-非机动车、车-行人之间的事故危

●智能交通:基于车车及车路通信实现新一代车联网环境下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需求诱导系统,并支持紧急车辆优先通行这些场景要求:

●物联网的安全性和数据传输准确性,具有防篡改、防监听等功能

●车联网实时性要求时延达到毫秒级

●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够确定车车间距、自动避障、拥有机械视觉等

●车载终端成为手机的附件,在行车时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的所有功能,以及车联网特

有功能等

●智能驾驶需对路况、汽车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地获取、处理与分析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国移动希望在实时大数据处理、网络安全服务开放与定制化、智能频谱接入、自然语言交互、车联网通信(V2X)、车载终端操作系统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合作。

2.7物-人:智能家居和家庭关爱服务

家庭是每个用户生活的主要场所,基于物联网的家庭服务具有个性化强、人和物交互多、终端形态复杂等特点。运营商在家庭网络接入的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提供以家庭为主要场景的物联网个性化服务将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据机构预测,2013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330亿美元,2018年将达到710亿美元[9]。预计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4.85亿台,对应销售规模为190亿美元[4]。预计到2020年,可穿戴设备将进入爆发期,50%以上的人拥有1-2件可穿戴设备并能与手机、计算机联网。

中国移动希望提供贴身暖心的人物交互服务,真正实现移动改变生活。作为智能家居和可穿戴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移动将提供亲切、便捷、个性化、智能化的人物交互服务。

智能家居和家庭关爱服务的典型场景包括:

●家庭安防:通过家用智能传感器的实时监控,人们离开家后可随时远程查看家中情

况,并获取安防告警

●个人居家助理:家中拥有智能机器人,具备语言、推理和抽象思维等能力,能够辅

助实现家庭事务的规划、调度和决策

●家庭节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使用水、电、煤气等能源的家用设施进行智能监控和

节能管理,并向人实时反馈状态信息

●独立养老:通过在家具和家用物品中内置传感器,随身佩戴可穿戴设备等方式,对

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监护

●儿童监护:通过可穿戴或植入式传感器,实时监控儿童的位置、环境状态,及时进

行异常预警或通话

这些场景要求:

●家庭安防方面,需要具备远程监控、自动报警、自动减灾等功能

●智能家居方面,需要具有远程控制、可编程、节能、低功耗、互相连接、定位等功

●家庭机器人方面,需要具有可编程,数据定期采集,自动应对突发事件等功能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国移动希望在精密微型传感器、特征行为安全鉴权、设备直接通信(D2D)、穿戴式设备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合作。

2.8物-信息:社交化物联网服务

在未来物体(机器)将越来越多的具备人的属性,包括身份、智慧、沟通方式等。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物体本身也将有社交的属性,从而在未来的世界中构建起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社交网络。到2020年,全球有500亿的设备将连接到物联网中[9],而此时社交网络的定义将不再仅仅是人与人的社交,而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范围更大的社交网络,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发现和信息传送。

中国移动希望能提供社交化物联网平台,开启万物社交时代。作为社交化物联网平台服务提供商,中国移动将提供主动关注、动态建圈、自动沟通的社交化物联网服务。

社交化物联网服务的典型场景包括:

●救护车避让通行:通过车载终端上报的车辆位置、速度、车型等信息,社交化物联

网平台通过智能分析,自动识别与救护车通行相关的车辆及交通灯,并对相关车辆

发送救护车通行避让信息,同时通过调节交通灯确保救护车的快速通行。

●家居社交化:通过冰箱、空调、门窗、电视、烤箱等物体之间的相互关注和信息分

享,实现智能温控、饮食建议、购物推荐、菜谱分享等功能

●高危协同作业:针对消防、救灾、勘探、高温等高危场景,实现智能机器人的高危

环境协同作业

这些场景要求:

●家庭个人物品的自我沟通、自动发现

●物体间的协同处理,信息沟通、状态查询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国移动希望在微型可编程传感器、物联网身份识别、环境能量采集、机器学习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合作。

2.9物-企:产业信息化服务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迅速融合,传统行业的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资源在不同工业行业和企业配置的比例关系不断优化,产业素质及生产供应结构不断提高,原有的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将被改变,从而推动整个行业适应新的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

中国移动希望能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传统产业再造。作为产业升级业务、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移动将提供安全、低成本、大规模、可灵活定制的产业信息化服务。

产业信息化服务的典型场景包括:

●智能工厂:实现自动化工业全流程,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全程资源

调度和协同,降低生产过程的人工干预,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和环境舒适的人

性化工厂。

●智能生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工序计划实时调整和环境控制,通过模

拟实际应用环境,对制造过程中影响设备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测试,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对整个生产线进行高效管理,达到最优的生产效果

●智能物流:通过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实现配货、运输、分拣等流程的自动化,大

幅提高效率

这些场景要求:

●帮助传统行业进行信息化升级,以信息化促进产业现代化

●帮助实现生产的智能化,促进制造业加快演进步伐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国移动希望在工业传感器、大数据安全态势感知、网络安全服务开放与定制化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合作。

2.10信息-信息:数据资产运营服务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球大数据产业日趋活跃,已出现数据资源供应商,包括数据拥有者和数据流通平台。运营商在产业中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借助现网丰富的数据获取渠道和海量的用户资源,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以及利用数据进行进一步的业务拓展将成为新的价值增长点。无论是企业自身数据,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数据还是第三方机构/平台发

布的公共数据,合理利用这些数据都有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数据将成为货币化的资产,是可以交易和运营的。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数据交易平台有微软的Azure Data Marketplace、被甲骨文收购的BlueKai,以及DataMarket、Factual、Infochimps、DataSift等。在国内,2014年2月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成立,传统IT厂商加快向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云服务商成为大数据处理服务提供商的主体,大数据资源提供商也将应运而生。

同时,未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进一步融合,知识的数字化和基于知识的数字化服务将大量出现,知识将成为数据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方式。传统ICT服务商或软件企业

将向大数据认知转型,整个时代将因此而发生巨大变革。

中国移动希望提供数据资产运营,开启认知计算新时代。作为知识服务提供商,数据资产运营商,中国移动将提供无所不知、实时精确的知识服务及数据资产运营服务。

数据资产运营服务的典型场景包括:

●数据交易: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去掉无用信息、脱敏等)及分析,分析后的数

据作为资产运营,可供企业内部使用也可通过交易提供给外部企业使用,实现数据

资产的变现或增值

●智能客服:客服能够提供模拟真人的语音智能客服服务,能够理解用户提出的问题

并实时回答,支持语音、文字、动画、视频等形式的跨业务增强型人机交互

●知识问答:构建能够自我复制、自我认知、自我修复、自我演进的智能信息及知识

平台(类似于IBM Watson)

这些场景要求:

●数据交易通过大数据中心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以及提供大数据应用,要

求能够对数据进行定价,实现数据资产的交易

●自动客服回答覆盖率达到80%业务,正确率超90%

●知识问答知识点涵盖日常使用及大部分专业领域

●数据可定价,可视,安全有隐私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国移动希望在高性能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定价、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可视化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合作。

3技术愿景

为了支撑构建“连接无限可能”的愿景目标,满足上述十大数字化服务领域对技术提出的需求,依托中国移动现有网络能力,我们需要在终端、网络和应用三个方面加强对若干技术的研究与合作,同时提出终端2020、网络2020和应用2020的技术愿景,表达对技术发展和应用程度的看法。

从技术演进来看,到2020年及以后,网络将呈现云化的趋势,各行业与ICT将深度融合,终端将朝可穿戴和更友好体验的方向发展,应用将更加智能化和开放化。各技术点相互关系以及在中国移动技术愿景Vision 2020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移动技术愿景2020+架构

3.1终端2020

3.1.1直观沟通,自然交互

人机交互是终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芯片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人机交互技术将朝着自然化,更接近于人类原有的自然交流形式发展。用户无需学习和适应,只需使用自然交流方式,如触摸、语音、体感手势操控等便可与计算机交互。另一方面自然用户界面将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如虚拟现实技术建立高度真实的虚拟环境,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信息融合,使人机交互扩展到整个环境,人、机、环境自然和谐统一。人机交互技术的创新使终端具有更加直观,自然而无障碍的和机器交流。

中国移动是全球用户数量最多的运营商,致力于给用户最好的用户体验,我们将促进终端上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带动创新应用的产生。

自然语言交互

自然语言交互依靠语音识别、自然语义理解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人机自然对话,目前处于一定规模使用阶段,但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2020年后,随着嘈杂环境语音输入、

口音问题解决、海量数据语义建模的成熟;终端能随时随地直接接受复杂语言命令操控而不是现阶段的简单指令,终端将成为私人个性化的、智能化的助手。

●体感、手势操控

体感、手势识别利用光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获得人体、手指的形态和动作,目前处于创新迭出的阶段,但识别精度较低或者设备体积较大。到2020年后,相关芯片小型化以及识别算法识别精度增高,体感、手势操控将广泛应用。人们可在隔空操控手势,身体动作来控制用户界面,控制游戏人物动作,远程医疗手术操作,远程1:1体感操控机器人等。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将利用新型交互设备如头戴式显示器来建立虚拟环境、动态模型建立、实时三维图形生成、人体动作捕捉,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到2020年以后,随着图形计算能力提升,设备价格降低,用户动作和视线的捕捉问题解决,超高宽带和低时延网络普及,在网络游戏、线上社交领域迅速普及。人们可以在虚拟场景中,通过可穿戴设备、体感设备进行沉浸式的联网游戏;和朋友虽然远隔万里,但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等。

●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技术利用视觉检索、场景重构及个性化元数据推荐等手段辅助用户感知现实世界,产品目前仍处于市场探索阶段。2020年后,随着物像与声音的特征提取、三维数据编码压缩等关键技术的成熟,物体辨识与信息传递效率更高、网络时延更小,从简单的人面对屏幕交流发展到将自己融合于周围的空间与对象中。与之相关的增强现实游戏、远程实景通信、远程旅游导览等产品将在市场上得到进一步应用。

3.1.2百态终端,智感万物

未来终端不但能够实现多维度交互,还将具备形态多样化和应用智能化等重要特征,以满足行业和个人用户的精细化需求,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便利、多用途的产品体验。

中国移动将不断推动终端多形态发展,并加强其高效感知的能力。未来将通过高效身份识别技术实现对人和物的身份确认,通过多元化传感器技术实现智能感知和信息提取,通过智能操作系统实现对终端的统筹管理,通过环境能量采集技术获取不间断的续航能力,进而构建以可穿戴、可植入设备为典型代表的多形态智能终端。

●新型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是终端的软件核心,现有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存在运行平台不兼容、可移植性低以及安全性、稳定性和流畅程度不足等问题。预计至2020年,具备平台一致性、灵活可裁剪和高系统安全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将成为主流,并深度融合运营商的网络能力,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和智能电网等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求更高的领域。

●超微型网络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精确获取外界信息,目前已成为各类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构件。未来将实现进一步的多元化、网络化和微型化。预计至2020年,传感器将形成千亿数量规模,超过90%具备网络功能,成为构建高度智能化物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

●物联网身份识别

现有身份识别主要通过RFID、指纹、密码等方式实现,随着图像、声音等智能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预计在2020年,超过80%的终端将通过人脸、声音、眼球等更加多样化的生物特征和电子特征进行身份识别,进而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

●可穿戴医疗设备

与移动医疗健康有关的可穿戴设备分为两类:健康类和医疗类,目前健康类的可穿戴设备较为常见,医疗类设备还处于研发初期。医疗类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包括器件纳米化技术、低功耗技术、嵌入式实时智能处理技术、实现体内和体外间信息可靠传输的人体通信技术等。到2020年,支持上述技术的可穿戴(含可植入人体)医疗设备,如微型生化监测设备、纳米可植入传感器和含有传感器的智能药丸等,应能长期佩戴在人体表面或驻留体内,实时采集分析人体生理心理数据。这些数据与平台的数据分析引擎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环境能量采集

在物联网终端供电方面,环境能量采集目前可通过采集光波、热量、振动、无线电波来产生电能,但仍存在转化效率低、终端体积大等缺陷。至2020年,随着能量采集和转换效率的逐步提高,超过50%的物联网传感器有望实现无供电长期工作,达到生命周期内的免维护,广泛应用于桥梁检测、环境监测、智能农业等领域,超大规模物联网逐步成型。

3.2网络2020

3.2.1网随人动,用户定制

未来网络将具备根据用户位置、业务分布等的变化来自适应配置网络资源的能力,实现无缝高效的网络覆盖,在网络接入、数据速率、时延和可靠性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一致的体验;同时,利用运营商的优势,结合网络智能化、大数据融合、移动云计算等方面的演进与发展,通过对用户行为和业务属性的分析,网络能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部署和使用网络资源,提供定制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为了实现“网随人动,用户定制”的未来网络愿景,可采用大规模天线、智能频谱接入、D2D、超密集组网、超高速光传输技术等,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接入及传输能力,满足一致体验的要求;通过新型的网络架构、车联网通信、业务和用户的智能感知辅助用户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实现。

●超大规模天线

大规模天线通过提升波束赋形增益与多用户复用增益,可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大幅提升频谱效率。目前各大厂商运营商都在积极储备与推进相关技术与标准化工作。低频段与高频段

大规模天线预期分别到2015年底和2018年初能够形成各自完整的3GPP标准,并分别于2018年左右和2022年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同时大规模天线将向着天线小型化,一体化,隐形化,宽带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已完成128天线的小型化一体化天线预商用产品样机和高集成度有源天线模块SmarTile原型。未来可满足高层及深度覆盖需求,实现更多的用户接入和容量的提升,有效抑制干扰等。

●智能频谱接入

未来为追求可以接近光纤的极速体验,将会使用更多的频率资源。目前对低频的使用比较充分,高频段及非授权频段的研究正在开展,各频段之间的协作应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到2020年,将充分利用高频段大带宽来提供大速率的数据业务,而利用低频段提高网络的无缝覆盖能力。同时也将更加充分利用成本低廉的非授权频段,适时的使用空闲的非授权频谱来提高传输速率以及资源分配的灵活度。

●设备直接通信

D2D通信通过网络控制的方式,复用蜂窝无线通信的资源进行近距离的设备之间互相发现或通信。它能够实现面向公共安全的紧急通信,加强终端发现的容量和速度,以及有可能通过网络控制下的近距离终端互联降低网络负荷。相关技术正在3GPP中进行讨论,预计在2017年完成第一批面向公共安全的D2D终端。未来可面向商业应用实现更好的终端发现提升用户体验,和终端通信降低网络负荷。

●超密集组网

超密集组网通过增加小基站的密度,提升流量密度和用户感受速率,但是超密集部署也将带来干扰管理、成本控制、移动性管理、回程增强等挑战。目前各大厂商运营商都将超密集组网作为5G满足500-1000倍的流量增长需求的关键技术方向之一,并在积极解决超密集组网中的各种问题与挑战。预计到2020年,超密集组网将广泛应用于密集街区、办公区等热点增强的场景中。

●超高速光传输系统

光传送网是重要的基础通信网络。目前100Gbit/s 传输系统已被大规模用于光传送网。各大通信设备厂商都在积极研究400G~1Tbit/s传输系统,以进一步增大传输容量、降低单比特传输的成本和功耗。随着产业链的成熟和标准化工作的推进,预计400Gbit/s和1Tbit/s 传输系统分别在2017年左右和2020年成熟并规模应用。同时,目前国内外主流光纤生产商都在积极研发超低损光纤产品,可以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提高1倍以上。随着标准的完成及成本的降低,预计在2020年之前,超低损光纤将被广泛的应用于长途骨干网。

●新型网络架构

新型网络架构主要是增强协作控制、优化路由管理,支持多网融合与多连接,支撑灵活动态的网络功能和拓扑分布,促进网络能力开放,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灵活性、数据转发性能以及用户体验和业务的有效结合。目前产业各方都在积极研究新型网络架构。预计2020年,未来网络架构会向更扁平、基于控制和转发进一步分离、可以按照业务需求灵活动态组

网的方向演进。运营商将可针对不同的业务、用户的需求,快速灵活按需地实现不同质量业务需求的组网,网络整体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车联网通信

作为安全车联网的核心技术,V2X目前仍面临多用户冲突、通信可靠性低等问题。至2020年,满足高可靠、低时延等安全车联网通信需求的V2X网络将大规模普及,并应用于车辆防碰撞、智能交通控制、车辆与行人交互和自动驾驶等场景。

●业务和用户的智能感知

业务与用户的智能感知,主要是以智能管道为目标,通过引入更精细化的业务与用户区分机制,根据业务场景、用户能力、用户偏好及网络能力等,自适应配置空口技术、系统参数等,实现端到端的精细而多样化的网络连接、业务和内容区分与处理。当前,以DPI和QCI为基础的网络感知能力,正在逐步向基于业务类型、APP和应用提供商、内容属性等方面的细颗粒度感知技术发展。预计到2020年,移动通信网络将能够基于对业务与用户的预测、分析、响应和处理能力,实现自适应的空口接入与管理、端到端的精细而多样化的业务和内容区分与处理,提供更精准、更完备的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资源配置和网络服务,以满足多样化的用户及业务需求,并确保一致的、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3.2.2软化灵动,绿色运营

网络除了需要高速低时延的网络性能,也需要应对未来多样化的需求和网络成本压力,需要网络具备架构灵活性和低成本运营能力,即要求未来网络架构和功能需要灵活定制;未来网络的单位带宽成本降低1000倍,网络能效提升100倍。

中国移动将驱动网络向硬件通用化、资源虚拟化、功能软件化、网络扁平化等方向演进。中国移动将采用NFV、SDN技术打造更加通用可定制的通信基础设施,借助控制转发分离理念和C-RAN、SDAI等技术构建灵活高效的网络架构,引入端到端智能管理技术塑造全网节能体系,实现低成本高效绿色的网络。

●网络虚拟化

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电信网元以软件的形式部署在资源池中,实现网元分层解耦以及网络的灵活部署和运营。NFV标准仍在制定中,业界成立开源组织推动NFV的开源和成熟,部分运营商已准备对NFV进行试点商用。预计2020年,NFV将具备开源版本,具备电信级稳定性、可靠性,届时运营商将能够利用开源产品搭建自有的NFV基础平台,推动网络分层解耦,大幅提升网络灵活性和效率,降低成本。

●软件定义网络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旨在通过控制和转发的分离,实现集中的路由计算和调度。其在IP网络和传输网络中的应用是当前研发的热点,在移动网络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2020年,SDN技术可以商用,移动网络绝大部分设备可以借助SDN做到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从而实现集中的控制和网络连接调度;同时,运营商能够基于用户、网络及

业务信息,通过业务链的方式实现网络及流量处理功能的灵活组合,提供定制的网络服务。

●软件定义空口

软件定义空口(SDAI,Software Defined Air Interface)通过协议栈重构和自适应重组带宽、多址方式、参数配置等空口类型,匹配通信环境和个性化业务需求,实现空口制定化。目前SDAI处于预研阶段,预计在2020年前后,SDAI将为5G空口提供解决方案建议,以支持未来全业务和全场景网络运营需求。

●C-RAN

集中化、协作化、云化及绿色化的接入网(C-RAN)将基带资源集中化和虚拟化部署,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动态分配和管理,可降低网络成本和加快网络部署。现网测试已验证其技术可行性,预计2020前后可商用,C-RAN的应用将更加有利于超密集网络、协作多点传输、Multi-RAT和无定型小区等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无线接入网部署解决方案之一。

●下一代前传接口

下一代前传接口(NGFI)是BBU和RRU之间一种动态可变速率、多对多的包传输前端接口,预计2020年前后,成为5G无线组网解决方案的基础,可应用于C-RAN、室分系统和超密集网络部署中,满足易交换、降带宽、传输汇聚效应、分组传输、以用户数据为单位等方面的前传需求。

●智能节能网络

在网络软化的趋势下,更高能效的端到端节能技术(E2E ES),如网络资源和容量迁移以及设备开关,成为热点。这些技术致力于实现网络能耗与业务负荷精确匹配,最小化网络资源投入与消耗。当前网络节能已在3GPP进行初步标准化。预计2020年前后,E2E ES将为5G网络节能提供解决方案,助力网络低成本运维,并通过ICT服务助力全社会节能减排。

3.2.3安全可信、智能运维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持续丰富和用户规模激增,网络与信息安全将是运营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需要未来的网络更加安全可信,并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层次安全服务。中国移动将积极应用安全智能感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安全挑战,实现安全风险实时预警及异常行为精准可控,营造安全可信的移动数字服务环境。

为了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并能提供可定制网络,一方面基于设备的通用性和易配置管理能够实现全局规划配置自动化、建设成本大幅降低的优点,更好的支持网络的灵活自治,即网络设备的即插即用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网络能够通过自动优化,对网络参数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整,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适配用户和业务需求的目的,即需要网络具备更先进的自我管理与智能优化能力;两者的结合能够进一步的节约人力成本,实现低成本、自动化的精准运维。

●大数据安全态势感知

安全态势感知采用资产发现、脆弱性感知、异常行为监测、安全事件感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安全风险预警速度相比当前有百倍提升,实现自动化预警和自我保护能力,预计在2020年将广泛用于网络信息系统的风险预警与防护,服务于网络的持续健康运营。

●特征行为安全鉴权

基于特征行为的安全鉴权技术采用将密钥信息隐藏在密钥表示中,认证时基于特征行为对密钥表示复现以现实安全鉴权,目前已正处于规模验证阶段。预计2020年后该技术将成为接入安全鉴权的主流技术,解决当前密钥存储不当造成的密钥泄露问题。

●网络安全服务开放与定制化

综合利用智能终端、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开放的网络安全服务平台,具备精细化的安全攻击防护、隐私保护能力,同时可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安全服务的能力。预计在2020年主流运营商均会基于此平台为用户提供精细化多层次防护与个性化安全服务。

●量子保密通信

量子保密通信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实现通信过程,将根本上解决通信安全问题。目前量子通信已开始由理论走向实用,预计2020年,量子通信技术将会形成新兴的通信产业,中国移动会紧密关注该技术的成熟程度。

●网络自组织与自管理

网络能够根据网络容量、业务量需求、覆盖等信息实现自动网络规划,支持网络拓扑的智能设定,实现自动化网络部署,降低人工成本及复杂度,同时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维护、自我协作、自我优化、网络自检与网络自愈。预计到2020年,不同网络设备节点的功能和形态都将发生改变,功能模块化、接口通用化、配置自动化、运行自主化的网络设备将得到广泛使用,以便直接安装在通用的数据接口上,实现自检测、自启动、自配置和自运行,支持热插拔、重配置以及自管理、自维护。另外,网络可根据预设策略、或者设定目标动态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性能和效率,还可通过网元之间的自主协作,实现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完成参数的主动检测与更新配置,动态适应网络环境和业务负载变化,实现网络的精准运维,实现网络运维效率的显著提升以及成本的大幅降低。

3.3应用2020

3.3.1深度挖掘,增值共赢

中国移动拥有大量机器数据、网络通道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优势,在利用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充分挖掘自有数据资源价值的同时,更将致力于融合广泛的跨行业优质数据进行全面数据资产运营。为实现数据的价值化,将结合深度数据挖掘、智能化知识处理、海量媒体内容压缩、移动医疗健康信息处理等技术手段,打造用户3D互动的全新媒体应用体验、增强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