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2011-2015)

一、建设背景

(一)建设前景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誉,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支柱产业。就国内情况而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眉山地处成都至乐山峨眉山的黄金通道和枢纽,是“成都至攀西一条线”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拥有“一山(瓦屋山)二滩(黑龙滩、槽渔滩)三文化(三苏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和结合新农村建设所开展的“乡村游”等旅游资源,是“成都平原经济圈”西南部旅游资源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因此,眉山市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区域优势明显,文化内涵厚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将旅游业作为眉山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眉山、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专业建设基础

旅游管理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以来,在八年的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与行业主管部门,调研行业发展趋势

与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制定并完善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与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清了专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为旅游企业输送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宽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逐步形成了与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的“三同”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实现了部分课程“工学交替”全过程、全方位覆盖,为打造专业特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近年来,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参加省内外与专业相关的各项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眉山市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加强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中文导游资格与涉外导游资格考试,近年来中文导游资格考试合格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专业建设水平与建设效果成绩突出。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立足眉山、面向四川。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专业的办学定位;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和品牌求发展,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核心,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改革

与教材开发为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依托,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宗旨,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水平。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立足于眉山和四川旅游资源,与旅游行业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完善“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的岗位模块化(导游模块、旅行社经营管理模块、景区服务与管理模块)课程体系;组建专兼结合、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搭建校内外组合、优势互补、功能齐全、深度合作的工学结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群;将旅游管理专业打造成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示范专业。

具体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

“专兼结合,引培并举”,力争五年内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将旅游管理教学团队打造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课程与教材建设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开发一批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项目载体并能满足教、学、做合一的高职教育课程与教材。力争建成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实现核心专业课程网络化。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引入企业,建成一批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逐步将校内外实训基地打造成为省级实践教学实训示范基地。借助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的合作和“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打造,实现眉山与成都旅游资源的共享与旅游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

在巩固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同时,立足眉山,面向四川乃至全国,开拓新的校外实训基地,逐步建立一批层次合理,功能齐全,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群。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平台,积极拓展工学结合的广度与深度,在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和“三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交替循环的培养方式,努力探索出一套既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又满足企业人才要求并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师资队伍建设

1、依托合作企业与行业,引培结合,积极构建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需要的双师结构。

根据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实际,积极引进行业专家

与企业骨干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聘任他们为专业带头人和兼职、兼课教师,到2015年,企业兼职、兼课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50%以上。依靠行业、企业专家的市场洞察力与社会资源,时刻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利用他们的影响力积极寻求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为校内专任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

2、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提升校内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学历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坚持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说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研究开发能力和学历层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各种学术活动、技能比赛,或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开设短期培训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轮流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实训基地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促进校内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形成,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到2015年,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60%。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合作企业与校外实训基地,认真分析旅游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与素质能力要求,科学确定旅游管

理专业学生的岗位工作职责与内容,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岗位分析为基础,职业分析为依据,逐步实现课程内容由“职业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努力构建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突出职业素质的岗位模块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发体现高职特色的教材。

1、课程建设

(1)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按照职业“博文化、知礼仪、善表达、会沟通”的素质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文化修养、身心素质、礼仪修养、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等基本素质与能力,同时为导游资格考试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2)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课程。按照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逐步构建基于旅游企业工作过程的岗位模块化项目课程,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职业拓展能力培养课程。学生在掌握旅游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具备企业一线管理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4)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对《眉山旅游资源实训》,《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进一步完善省级精品课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建设,力争到2015年将其打造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对于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按照省级精品

课程标准进行建设,力争到2015年将《眉山旅游资源实训》、《导游实务》两门课程打造为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网络服务平台,使其成为共享资源,发挥专业核心课程的辐射示范作用。

(5)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

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建立与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相匹配的评价体系,逐步推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企业考核和学校考核、教师考核和师傅考核相结合的校企联考机制。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其中注明“★”的为专业核心课程。

2、教材建设

首先,在课程教材的选用上,严格按照学院规定选择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与优秀获奖教材。其次,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工学交替”的逐步完善,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教材开发的力度。到2015年,完成工学结合教材《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开发,将《眉山旅游资源实训》打造成为具有眉山地方特色的

教材。

(四)实训基地建设

1、组建一批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群。

以校内实训室为基础,以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主体平台,以其他校外实习基地为补充平台,按照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搭建一批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基础平台

着力打造校内实训室,在完善校内现有旅游规划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旅行社服务网点实训室的建设基础上,努力提高校内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在学生实践技能训

练中的作用,逐步将校内实训室建设成为能融“教、学、做”于一体的一体化实训室。

(2)校外主体平台

利用深度合作的校外企业(眉山假日国际旅行社、眉山环球旅行社),搭建工学结合主体平台,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和教学基地,主要用于课程建设、现场教学、师资培训和学生教学实习。课程建设方面,通过企业获得工作过程、实际案例和行业新技术,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提供依据;现场教学方面,学院派专业教师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一起,针对旅行社的不同工作共同开展现场教学,充分利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工作任务,让学生真正实现“学、做合一”;在师资培训方面,通过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与企业业务技术骨干深度交流合作,相互促进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学生实习方面,充分利用此平台进行岗位能力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顶岗能顶用。

(3)校外补充平台

利用学院现有的校外合作企业(眉山远大旅行社、成都市青年旅行社、眉山市青年旅行社、眉山阳光假期旅行社、眉山光大旅行社),作为教学实训与顶岗实习的必要补充,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4)校校合作平台

利用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的合作,通过对于成都、眉山两地旅游资源的整合,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搭建合作平台,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社会服务功能。

2、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上的作用。

在建设好“四个平台”的基础上,以与眉山假日国际旅行社和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的合作为基础,立足眉山,面向四川,选择建立5-8个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势力较强、教学参与积极性较高、能够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真正平台的旅游企业作为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1、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2、通过师资建设,提升师资水平,积极参与眉山旅游资源的规划与旅游产品打造,为眉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咨询。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

本专业在通过建设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将更为科学合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办学的条件得到改善。在整体实力提高的基础上,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质量更高,能很好地满足旅游企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广泛开展技术服务、技能鉴定、社会培训,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四、建设进程

五、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近年来,学院以评估为契机,以质量提升为目的开展了内涵建设,制定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专业建设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经费保障:随着学院的发展,逐步加大了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每年投入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经费不少于50万元,为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打造奠定了相应的基础,提供了发展契机。

(三)组织保障:在本专业所属的商贸旅游系,成立了以教学副主任为组长的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具体指导并参与本系的专业建设工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