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史2期末复习重点.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2期末复习重点.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2期末复习重点.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2期末复习重点.doc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12变文:唐代民间创作的新文体,体裁有说有唱,后来被佛讲中的俗讲引用。在敦煌发现

的说唱文学中较多,故又称敦煌变文。变文的体质是散文与韵文相组合而成。

13游仙诗:两晋之交时郭璞所作,共十四首。其南渡之后,深感世途坎坷,祸福难测,而

晋室豪族争权夺利,不思北伐,故作诗明志。游仙诗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名为游仙,实为

咏怀,是南朝诗歌不可多得的佳篇。

简答题:

1.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①讨论了文章与经国的关系,以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

②以为文气即个性,作家的气质个性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强调“文以气为主”

③提出了文体的区分,本同末异、四科八体之分

④论述了文学批评者的态度不应贵远贱近

⑤关于文学的美学特征则主张“诗赋欲丽”

2.左思《咏史》八首的创作成就:

①《咏史》八首,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②充满激情的抒发了作者的志向怀抱、失望愤懑、高蹈遗世的情感

③成功的把历史现象、经验和个人情感体验巧妙结合在诗中,集中体现在其用典的精妙上

④其风格气势雄浑,慷慨淋漓

3 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

①第一个有意致力于七言创作的诗人

②同时也是杂言诗七言歌形体的开创者

③从他以后,七言诗的创作才成为南朝诗人运用的体裁,对李白影响深远

4太康诗风内容特点:

①泰康诗人没有胸还天下的远大抱负,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私情之中

表现绮丽情思

②艺术表现手法上中模仿,缺乏现实内容,部分作品艺术成就表现为更细腻

5 谢灵运的诗歌特点:

善于刻画山水风景,似精美的山水游记,词句生动,辞采飞扬。

工于锤炼字句,讲词彩对偶,多用典。

结构单调,雕琢太盛,带玄言诗的尾巴。

多名句而少佳篇。

6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自然风光之美,而且表现了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语言上,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

体制上多五言四句,短小而又情韵悠扬。

7 杜甫集大成的原因:

虚心学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

其诗风各多样,总体兼备。

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词。

8 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诗是最为人们传颂,成就最高的以无题为名的诗作。

具有朦胧的特点,诗意隐秘。

义山无题诗大多与爱情有关,但并不单一,有的有明显的寄托,有的似有似而无。其抒发

的是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爱情心理,往往与诗人的不幸身世与体验游密切的关系,不能排除其中包含了更深沉的人生隐痛。

9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构思巧妙,结构完整,情节曲折。

人物各具特性,形象生动鲜明。

想象虚构。

书面语与口头语相关结合,文笔生动优美。

10 柳宗元的散文成就:

其散文“雄浑雅键,似司马子长”,最大特点为深。

命意深蕴涵深牢骚深

11 李贺的艺术特色:

虚幻荒诞,幽峭冷艳的诗风。

意象飘忽,构思奇妙,带有很浓的虚幻成分。

意象间的跳跃性很大,常超越时间和空间。

论述题

1 大小谢诗歌的艺术成就比较:

谢朓诗风大体上继承了谢灵运,在结构上亦为写景加抒情说理,不少作品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取法大榭。

大谢诗中的玄言说理到小谢时基本消失。

小谢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镜,改变了大榭诗的繁复典重的风格。

大小谢均具有句无篇的特点。

2 庾信后期的文学创作成就:

南北朝诗歌的大成诗人,其主要成就在后期。

乡关之思时期后其作品的主要内容。

在艺术风貌上,他把南北朝讲求声色,长于骈偶用典的技巧用来描写雄壮肃杀的战争气氛,开阔的北方景色,浑朴质实的边塞生活,从而将南北文风诗风融合起来,形成刚健豪放、苍凉悲壮的风格。

3.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

其词以亡国被俘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词直白的描写了宫廷享乐生活,风格近似花间,后期词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不加掩饰,一任真情流泻,涕泪交流,至情至性,较少有理性写志,而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本色而不加雕琢的白描、口语描写。气质天成。

评述鲁迅认为陶渊明“并非浑身都是静默”?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主要是平淡中有醇美,而在冲淡平和之中,包含着炽热的爱和恨,即“金刚怒目”的一面。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首先是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言语言纯净之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句是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炼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其次,是描绘平淡自然的田园生活,表现作者生活的恬静与作者闲适的心情,所谓“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就描绘了农家生活,一远一近,犹如身临其境。再次,诗人对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由衷歌唱,对置身于古自然怀抱悠然自得进行真实写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法言喻的恬静和愉快之情。而陶渊明诗歌艺术风格不只“静默”一种,诗歌还抒写了忠而被谤,如屈原、贾谊;视死如归,如荆轲;执着不谕,如精卫等等。

诗人正是借对刑天和精卫的咏叹来表达他对于时事的愤激之情。有人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对时事毫不关心;有人说,陶渊明尊崇上帝,不敢歌颂与帝斗争之神,这是个误会。陶渊明不仅歌颂精卫、刑天不屈不挠的复仇思想,而且还称赞伯夷、叔齐,颂扬过荆轲。他们有的反对使用“暴力”,有的宣扬惩治“暴君”。所以,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这类诗篇是“金刚怒目”式的。陶诗的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咏史咏怀诗中。这类诗往往表现出他内心的不平与愤激,因而风格偏于豪放。朱熹说:“渊明诗人皆说他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茅坤说:“及读《咏三良》《咏荆轲》《士不遇赋》,其中多呜咽感慨之旨。”都说明了这一点。清代龚自珍一首诗评得好:“陶潜酷似卧龙豪,浔阳万古松菊高。莫谓诗人兢平淡,二分梁父一分骚。”读三海经咏荆轲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儒:《论语》、《孟子》、《荀子》 墨:《墨子》 道:《老子》《庄子》 法:《韩非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 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 《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 《齐论语》《鲁论语》。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 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X“言之无文,行 而不远” 孟子:“亚圣”,他主X“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 兼并战争。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主X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是他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 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 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 3.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 气势 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 出的语言风格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共有诗305篇,另有 6篇笙诗,有目无辞。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 十五国风。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 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 个部分 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 保存下来的XX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一、传统神话对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的作用与思维特征 (一)、共同心理作用 1、深沉的忧患意识 2、厚生爱民意识 3、先民的反抗精神 (二)、思维特征:象征性、隐喻性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2、具体而形象 3、浓厚的情感体验 二、采诗的目的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三、赋诗言志 “赋诗言志”是春秋外交仪式上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当时真正的职业性外交专家是行人,在传统上是由史官充任的,并有采集诗歌的职责。行人采集诗歌的目的是用于朝廷或其他正式场合的礼仪中。诗歌为巫史行人的职业性修养,“赋诗言志”正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诗歌可用于仪式和谣占,被认为具有神秘启示性,所以,可以通过赋诗来观察个人的意志或命运。 四、断章取义 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带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 五、流传:四家诗 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六、变风变雅 诗经学名词。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凡讥刺时政者皆属“变风”、“变雅”。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八、春秋笔法 《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瘅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 九、《左传》的文学成就 (1)善于写矛盾冲突,文章有不少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的情节。 (2)《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叙事虽尚简,但“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左传》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简而奥的辩证统一。刘熙所指出:“《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 (3)善于写战事。《左传》之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采,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并且还以简练形象之笔,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绘声绘色。 (4)、善于写人。古之史官,有所谓记言、记事之分。其实往往言中见事,事中有言,机械区分很难,而记言记事皆必记人。《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5)工于记言,尤长于出色的外交辞令。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鉴于召陵》(末段)、《齐晋鞍之战》等。 十、《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善于选取典型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始有意识地刻画人物,从而使其中的许多篇章具有颇为浓厚的小说色彩。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 3、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1)敷张扬厉,善用铺陈,长于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姿肆”,纵横驰骋,沉而快,雄而隽;气势充沛,如江河直下;词锋逼人,似高屋建瓴的特点。这也是战国时期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情爱诗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东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 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1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南朝诗歌 第二节北朝诗歌 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 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 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魏晋文章 第二节南朝骈文 第三节北朝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第二章盛唐诗歌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顾况,李益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第二节韩愈,孟郊 第三节李贺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 第二节杜牧,许浑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沈约、宋焕志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他们基于当

古代文学史考点汇总

文学史考点汇总(非标准答案) 1.谈谈你对元代文学审美情趣的理解? “自然”与显畅:王国维评元曲之佳处在于“自然”,所谓“自然”,是真实地摹写作者的所见所想,让观众真切地看到“时代之情状”,从而体悟到流注在故事中的旨趣。除“自然”外,元代文学审美情趣还表现出淋漓尽致,饱满酣畅的风格。“显而畅”是指元剧题旨是显露的,能让观众看得明白,而总体风格则呈现出酣畅之美,让观众有痛快淋漓的感受。 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在元代抒情性文学,如散曲和诗词的创作中,自然酣畅之美,同样是最为鲜明而且备受推崇的。 大异于温柔敦厚:传统观念认为作品要使人回甘无穷,而元代作品则让人痛快酣畅,如饮烈酒,表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2.窦娥的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3.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1)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及时“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 (2)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冷热调剂,张弛交替。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 (3)善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他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语言艺术:本色当行) 4.《西厢记》对莺莺故事的创新: 王实甫对董解元所改编的莺莺的故事重新调整,最重要的,是对故事题旨作了新的改造。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他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董解元尽管歌颂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理的一面。他所塑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大家闺秀。 在王实甫笔下,张生莺莺固然是才子佳人,但才与貌并非他们结合的唯一纽带。王实甫强调,这对青年一见钟情,“情”一发难收,受到封建家长的阻碍,便做出冲破礼教的举动。王实甫认为,真挚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的保护色。 在王实甫之前,谁也没有像他那样明确提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他希望所有恋人都能够如愿以偿,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里,这是对封建礼教及婚姻制度的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要点 第一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论 了解宋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基本特征及宋代文学概况(词、诗、文全面繁荣) 宋代文学发展的背景:1、时代背景(宋朝建立,北宋南宋建立)320多年 2、宋代政治的特点:高度集权,崇文抑武,军事孱弱,内忧外患宋代文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化2、道德化 3、理性化 宋代文学概况:词诗文全面繁荣 1、宋词 1)、宋初令词的继续发展和长调的兴起 2)、词的雅化和词的两个流派 3)、南宋词风的转变和苏辛派的确立 4)、词的格律化和南宋后期的词风 2、宋诗 1)、唐宋诗之争 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且其作多各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严明《沧浪诗话》 2)、宋诗的主要倾向 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形式上讲究雕琢,重视技巧,对仗精益,过于人工化 在艺术表现上,炫耀学问,善用典故,无一字无来历,卖弄才学。 3)、唐宋诗的异同 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佚客,辞荣鄙俗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 唐诗偏近风,故动人易,宋诗偏近雅。故入人难张蔚然 4)、宋诗发展的几个阶段 前期:中晚唐诗风的延续 中期:宋诗风格的形成期 南北宋之交 南宋后期:继承晚唐遗风 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诗文 一、宋初的诗文 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方回《送罗寿可诗序》) (一)掌握宋初白体诗人王禹偁的诗文创作概况及代表作 平易流畅,简雅古淡的诗风 王禹稱散文:成通以来,诗文不竞,革弊复古,宜其有闻《送孙何序》 推崇韩柳文章,清丽疏朗的文风 (二)掌握宋初晚唐体诗人:九僧/林逋、魏野等隐逸之士的诗歌概况及代表作 (三)掌握西昆体诗人的创作概况及代表作 西昆派以杨亿编《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西昆派学步李商隐,特点是对仗精工,词采妍丽,缀风月,弄花草,浮华侈丽

大学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提纲及平时积累学习重点汇编

第一章、《诗经》 ?《诗经》概况。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春秋末编定,收入西周初至春秋中约500年的诗歌,305篇,加上《小雅》中6篇,有目无诗的“笙诗”,共计311篇,举其成数,故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构成。收集渠道:采诗和献诗。最初编订:周王朝乐官的筛选、整理、编定,非一人一时之工。最后改定:“孔子删诗”。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风、雅、颂是诗的性质、音乐体制上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的作法上的分类。 ?《诗经》的内容《诗经》从主题来分,可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和农事诗。 ?赞美或讽刺政治,发抒感慨,表达对生活的愤懑和忧伤。 ?(一)百姓对统治者的讥刺特征:形象生动,情感浓郁,题材: ?1、揭露和讽刺宫廷丑闻。 ?2、指斥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鄘风·相鼠》。 ?3、怨刺繁重的徭役。如《王风·君子于役》。 ?4、述写战争带来的痛苦。如《豳风·东山》《邶风·击鼓》。 ?5、抒发对劳动分配不公社会现象的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二)官吏对政治的不满题材: ?1、小吏劳逸不均之怨。如《小雅·北山》。 ?2、高官近臣忧国忧民之情,或对高层统治者昏庸无道的斥责。 如《小雅》之《正月》、《节南山》、《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大雅》之《抑》、《荡》、《桑柔》、《召旻》、《瞻卬》。 (三)人生感慨和郁结情怀特征:深刻的人生哲理。题材: ?1、人不如物的叹息。如《桧风·隰有苌楚》。 ?2、不被理解的悲哀。如《魏风·园有桃》。 ?3、家国沦丧的哀思。如《王风·黍离》。 (四)对贤者的赞美题材: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 ?歌咏爱情,抒写恋爱、婚姻的甜蜜和苦恼,反映周人生活的侧面。(一)爱情诗1、大胆示爱诗。表达男女间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郑风·溱洧》《召南·摽有梅》《郑风·狡童》《郑风·褰裳》《召南·野有死麕》。2、温雅思恋诗。温文典雅地表达出纯真深挚的爱情。如《邶风·静女》《陈风·月出》《秦风·蒹葭》《周南·关雎》。3、情礼悖逆的低吟。描写真情与礼教间的矛盾带来的无奈和感伤。如《郑风·将仲子》《鄘风·蝃蝀》。(二)婚姻诗 1、嫁娶的喜与悲。如《周南·桃夭》与《召南·鹊巢》。 2、夫妻的日常温情。如《郑风·女曰鸡鸣》。 3、久别重逢的惊喜。如《郑风·风雨》。 4、婚变者的反思和哀怨。如《邶风·谷风》《卫风·氓》。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是歌功颂德之作。(一)周人的民族发展史:《大雅》五诗。1、篇目:《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内容:叙述了周人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歌颂周先王领导人民兴建周邦的历史功绩。 (二)周人的农事情状:《豳风·七月》:最著名的农事诗,《诗经·国风》中最长诗。《周南·芣苢》:艺术水平最高。 (三)周人的礼俗观念: 1、叙述婚姻的礼俗。 如《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2、叙述生育的习俗。 3、叙写贵族的生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