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夏云陶老师《离骚》教学实录

夏云陶老师《离骚》教学实录

夏云陶老师《离骚》教学实录
夏云陶老师《离骚》教学实录

夏云陶老师《离骚》教学实录

个人简介

夏云陶,男,浙江省湖州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浙江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浙江省湖州市青语会副会长,浙江省青年语文教师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曾获“湖州市第七届教坛新秀”“湖州市骨干班主任”等光荣称号。在省、市各类业务评比中获奖近30项,如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在《语文建设》《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篇,并兼任多家刊物的特约撰稿人。教学上主张“教师应该在学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追求“活且实”的教学境界。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本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曾为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他两度被放逐,无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

(学生纷纷朗读)

师:刚才朗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了解到诗人流露的独特情怀呢?

生:其实,没学这首诗也能了解屈原的情怀啊,谁不知道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

师:这首诗情感的起伏,你能体会到吗?

生:好像没感觉。

师:同学们希望老师怎样去教这篇课文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希望得到些什么?

生:我觉得老师最好不要自己或者让我们翻译诗中的句子,因为很难翻,又有方言词,翻译后肯定诗歌的味道就没了,听起来也会很累、很枯燥。但是,我又觉得如果不翻译,这首诗我们很难看懂,而且在积累文言词语方面也会有损失,会学得很心虚。我希望老师能有点新方法。

师:那好,我们就把学习重点放在了解屈原的独特情怀上。因为诗歌字面意思较难理解,所以我们让这首诗尽量变得短些,这样就可以少一点要翻译的字词。请同学们尝试一下,看能否对文中的诗句进行压缩,留下你觉得足以说清作者意图的话。

(学生埋头动笔,然后讨论了一段时间。)

生:我来改改前面几句。我将这些句子压缩,成了“高阳苗裔,皇考伯庸。摄提孟陬,庚寅吾降。皇览余度,锡余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

(学生鼓掌)

师:大家鼓掌是因为他改得不错吧?那么请问他的改动有什么特点?

生:诗歌更简练了,每个句子都只有四个字,那么整齐,比原文更有节奏感了。

师:照你这么说,修改后的诗歌成了四言诗,比原文更好了,是吗?

生:好像不能这么说。

师:请果断些,到底是修改后的好,还是原诗好?我们评价一篇作品有哪些标准?

生:应该以主题的需要、表情达意的效果为标准吧。

师:很好!那么四言诗的形式跟原诗形式相比,到底有什么区别?大家自己读读看。

(学生七嘴八舌地读了起来)

生:四言诗比原诗更整齐,更有节奏感了,但是读起来比原诗要快,显得比较急促。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从作者的心情和朗读的情境去思考问题了。不过我想简单地补充一下,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楚辞》是南方文化系统的源头,而《诗经》是北方文化系统的源头,《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楚辞》则相对比较自由,读起来比较舒缓,所以这两种形式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哪怕是一个语气词都有标志性作用,大家想到什么了吗?

生:“兮”字是楚地方言的体现。

师:所以我们能不能把原诗中的那些虚词、语气词,比如“之”“兮”等随意省略掉?

生:不能。

师:好。但我还是要表扬刚才那位同学,他的提炼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至少帮助我们把诗歌的主要信息了解得更清楚了。

(很多学生点头)

师:如果我们冲着紧缩以求简练的目的去改动诗歌,是否只能改成四言诗?能否再简单些?

生:我来试试,还是改刚才那八句,可以改成“帝裔,考庸。摄提孟陬庚寅降。皇览余度,锡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

(有学生笑了起来)

随情感的起伏变换长短句式,如同泉水缓缓流过,自然形成了舒缓自如的内在节奏师:这位同学,你为什么笑?请站起来说说。

生:他把诗的意思保留下来了,但是读起来真难听。

师:好的,看来你感觉到了,原诗虽然没有第一位同学修改后的四言诗那么整齐,但还是很有韵律的。当韵律与情感和谐时,作品才会给人以恰到好处的感觉。不过,我还是要表扬第二位同学,因为他真的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对于我前面提出的要求,他完成得还是很出

色的吧?

生(七嘴八舌):是的。

师:不过就算求简练,有一个字还是省不得,就是“伯”字。因为屈原的父亲字“伯庸”,称人的字而不称名,本身就是表示尊敬,更何况屈原是想到了死去的父亲而抒发的感情,其中的敬意很浓,怎么可以随便将其父的字给删去呢?

生:对,得把“伯”字添回来。

师:现在我来改给大家看看,我只尝试紧缩前两句,将它改为“帝之苗裔,朕考伯庸”。同学们看看我修改后大意有没有变?和第一位同学的修改相比,谁好些?

(学生反应很激烈,老师挑代表发言。)

生:大意没变。不过在表达作者情感时有差异了。因为根据课下注释,“高阳”帝是楚国君王的远祖,压缩成“高阳苗裔”才可以看出屈原与楚国血肉相连的关系,“高阳”二字用意独特,比光说“帝”好得多,因为这是屈原爱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生:“伯庸”是屈原父亲的字,“朕”是“我”的意思,“朕考伯庸”虽然也是在介绍自己的父亲,但是体现不出作者的意图。当某人说“我的父亲是某某领袖”时,不必加上“伟大”这样的形容词,我们也能体会他说话时的自豪。但是“伯庸”这个人大家都不太熟,似乎没什么名气,只有加了“皇”字作修饰,我们才能比较容易体会到屈原的自豪感,因为“皇”是“伟大”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这样一来,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在翻译,并掌握了一些难字的含义。你们的取舍越来越接近作者情感的需要了。大家再来思考一下,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有没有有意地紧缩呢?

生:有。“皇览揆余初度兮”中的“皇”就是对前文“皇考”的紧缩。

师:谁能告诉我,作者为什么不说“考览揆余初度兮”,而说“皇览揆余初度兮”呢?

“考”是父亲的意思,看起来更明白啊!

生:还是为了突出父亲的伟大,所以保留“皇”字,省去“考”了。

师:有道理。如果同学们始终注意屈原的情感取向,就会对每个字的用意有很贴切的把握。与前面两位同学的修改相比,第一位同学保留得多些,请让我再来重复一下他的修改:高阳苗裔,皇考伯庸。摄提孟陬,庚寅吾降。皇览余度,锡余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板书)希望大家仍从“更贴切地表达情感”这个角度去思考。除了刚才讨论过的句子外,你对其他修改后的语句还有什么看法?

(学生开始讨论,片刻后,教师提问,学生自由发言。)

生:“摄提孟陬,庚寅吾降”这样的改法,只是注意到了其中有三个词语是用来表时间的,出生的时辰交代清楚了,但却让人觉得无法表达作者的语气。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出生时间的巧合、身世的不平凡,其中“贞”是“正”的意思,这个字被抽掉后语气就变得很平淡,简直是流水账式的交代,这个字实在是省不得啊!

生:“皇览余度,锡余嘉名”中的“初”省不得,因为是对前面出生时间等内容的照应,这种照应也是有强调作用的。“肇”字也得保留,因为它是“开始”的意思,屈原的父亲根据前面那么多不平凡的前提才给屈原起了名,这里用“肇”字可以体现非常郑重的态度。

生:“揆”也很重要,我刚才查了一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览”是“看”的意思,“揆”有“揣测、推理”的意思,由“看”到“推理”是一个过程,它也能体现屈原的父亲给儿子取名和字时的慎重。

师:大家把那些可以翻译的提示必要信息的词的作用都分析出来了,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我的说法会重复老师前面的看法,但是我还是要告诉大家,我想把其他被删除的字都补回去,因为它们在调节语速、表达语气、准确表达情感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才学了课文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修改与比较中,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字词的含义,了解了屈原的心理。课下的注释其实已经很详细了,只不过同学们原先不太愿意仔细看,现在看进去了,而且也没有觉得落实字词含义是枯燥的事,我认为大家的收获不小。希望大家能从剩余的内容中任选一段,也用紧缩的方法,体会字里行间的独特意蕴。下课!

师:大家看看黑板,这幅图上是谁呀?

生:(异口同声)屈原

师:大家都觉得是屈原吗?(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回答)你认为他是谁呢?

生:我觉得是屈原吧!

师:那我要和你握握手了,因为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认为是屈原,可是他不是屈原。我可以不认识他,但是大家可一定要认识他呦!它是在泸州郊区8号汉棺里面发现的文物,他是楚地的一个巫师,楚地的东西怎么会在泸州出现呢?(你请坐)这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楚文化影响之深远,流传之广泛。而影响最深远的楚文化代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骚》。离骚选自哪里?(抽一名学生回答)

生:选自《楚辞》,西汉刘向编著,宋代宋玉和其他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编写在里面。师:还知道些什么吗?

生:不知道了!

师:没关系,知之为知之,不知老刘知,我为大家带来了知识卡片,来!大家一起读读,楚辞起

生:齐读卡片。

(卡片内容:楚辞:富有楚地地方色彩的一种文学样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依赖于楚语这种特有的载体。黄伯思《翼骚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师:好,那么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去看楚物,辨楚声,识楚文呀?

生:想!

师:好!那就要看看大家的预习做的怎么样啦!我随机从昨天的预习案中抽调了部分题目。我们来一起读读吧!

生:读!

师:纠正谇suì

师:抽查修姱

生:修长的样子

师:不看教学案能够这么流畅的回答出这个问题,看来大家预习做的很好,字词没有什么问题?都说离骚很难,那么这篇我们就简单的读赏。

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是先从诵读来体会一下离骚的语言上的特征,大家拿出笔来,做到手中有笔,心中有书。勾画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Ppt内容二、探究生趣,简单读诗,比较阅读,体楚地之语。

1、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2、将刚才勾出的诗句进行压缩,只留下最核心的字词。

比如我勾的是“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掩涕,民生多艰,那你们勾的是哪句,是怎么压缩呀?

这位女孩,你说说

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压缩为余心所善九死未悔

师:“你觉得那一句更好些?

生:课文中的好

师:为什么呢?

生:课文中的更完整。

师:你的也很完整呀,而且也是四字句。

没关系我们再找一位同学,

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压缩为高余冠岌岌长余佩陆离

师:压缩的好一些还是原句好一些,表情达意上

生:原句好些

师:为什么?

生:回答不出

师:对面那个同学你认为呢?

生:原句更有韵味。

师:其实同学们省去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兮”兮语气助词,相当于我们相当的“啊”比如我说天府中学我爱你,我变为天府中学啊!我爱你。我们一起来读读,你们觉得这两句在语速和感情上有什么差别吗?

师:语速慢了。

生:表达感情更强烈,能体现楚地特色

师:教师板书易于抒情,加强感情,自由,楚地特色。改了虽然意思没变,但是感情上变化明显,而且句式没有以前变化自由。这些正是楚语的特征,楚语传千古,楚韵情更长。我们

看看这些楚语写了哪些楚物?昨天我学案发下来的时候,一位穿着白色衣服的男生说呀,我命休兮。我当时问他怎么呢?他说文中有许多花花草草看不懂,那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的疑惑吗?看着大家迷茫的眼睛我可以看出,大家也一样,没关系,看不懂我们就来看懂它,把这些文章中出现的带有花草的句子,找出来。Ppt (二)揭秘面纱,寻诗歌本意。1、找出文中带有花草的句子。

生:开始寻找

师:这位姑娘你说说?

生:我找到的是“既替……”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解释

师:还有吗?

生:制荷花的

师:解释这一句,他这个打扮很奇怪,为什么采花,并把这些花往身上佩戴呀。

生:因为我感觉古代人认为花草象征精神高尚。

师:还有吗?为什么香草就是精神高尚呀

生:初中学习过《爱莲说》,作者就将自己比作莲花

师:非常好,就用旧知识连联系新知识。这里涉及到一个“比”的概念。那我们谁长的最漂亮,你来用一个句子来比喻姑娘的赞美吧。

生:面若芙蓉,

师:你用了芙蓉,为什么不用狗尾巴草呀?不能,因为两者之间要有一个相似点?香草和精神高尚的相似点是什么呢?

生:香气,那精神高尚呢?

师:香气给人什么感觉?

生:舒服,那精神高尚呢?

生:与精神高尚的人相处也会那样舒服。

师:那么这个抒情主人公是男还是女?

生:我认为是个男人。因为我觉得,他将香草喻指高尚,体现了一种男人的追求。

师:那我们怎么理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这里出现了娥眉,现在不是说美眉,都是指女孩呀。

生:我认为这是一借喻吧,将娥眉比喻美好的品质。众女是指哪些诽谤的人,美人是指屈原吧!

师:美人和我、大臣的相似点在哪里?

生:因为古代的帝王都是既想美人又希望江山,而大臣也是帝王得到江山的依靠,所以他两者都想要。

师:这的确是两者的相似点一

生:其实美人长的美,嫉妒他,屈原有才能也会遭到嫉妒。

师:这位同学的解读也很到位了哈。东汉王逸他对比有一种说明,我们来读一读。Ppt(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东汉王逸

这个字读佞,你看的样子,一个女的在门楣下悄悄说坏话。

我们知道了香草美人这个比喻系统,它是一个含蓄的表达,这个香草美人对以后的文人影响甚大。文人看到草会留意,会用闺中的女子比喻自己。你才会明白“还君明珠双泪垂,”也才会明白张九龄那些兰草的芬芳。作者还用那些比喻, Ppt 在本诗中,作者还用了哪些比喻?找出文中使用了比的地方,圈出喻体,用“诗人以—

—比——,他们都——的句式,分析本体与喻体在文中的共同点。

生:在文中诗人将鸷鸟比作自己,将是俗人比作其他鸟,突出自己的卓尔不群。

师:鸷是什么意思

生:鸷是雄鹰,

师:是鸷指雄鹰还是鸷鸟指雄鹰

生:鸷鸟

师:你看看下面的注解

生:奥,是指鸷

师:还有谁说说?

生:背绳墨以追曲兮绳墨指准则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知道文中用了很多比,比的运用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那文中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吗?。

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那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就比较多了,来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读

ppt直抒胸臆表白心志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深入研究。分组讨论,找出以上句子中最能表达情感的字,并解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生:思考

师:教师走到其中一组进行指导,进行指导强调文本中找答案

师:好了,大家来说说吧!

生:“长太息……”中间的哀字

师:为什么是“哀”字呢?

生:因为这句话说的是长长叹息掩面哭泣哀怜人民生活,从整个句子来看就是哀

师:他是为人民艰苦生活而来对吧?所以哀叹!

生:亦余心之所善兮……。中的不悔,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只要为了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九死一生也不过如此。材料中说的香草那些东西,也就是他所喜爱的东西,香草比喻高尚,他为了追求这些东西,即使九死也不后悔。

师:嗯,九死是指多次不是实指。

师:那么还有吗?这位男生说说

生:我也是认为亦余心之所善兮……。中的不悔

师:你们都说不悔,可是你们看第四句不是有悔字吗?那这怎么理解?

生:他当初选择当官这条道路是为了造福人民造福百姓,可是楚怀王却听信谣言谗言把他贬黜,他有后悔啦!

师:是呀!他有后悔过!那么最终呢?他是后悔还是不后悔呢?

生:应该是不后悔吧!

师:语气不肯定呦!其实答案就在文本中呦。请读最后一句

生:读

师:屈原在这过程中,遭受了嫉妒谗言,人生路变的坎坷,在这过程难免不会不产生动摇,但是最终理想与追求使他不悔地走上了这条道路。那我现在请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一句,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出坚定的语气呀?

师:让我们深吸一口气,回到两千年前的汨罗江畔,想着自己虽然饱受谗言,但是一想到人民,想到楚国,就算牺牲自己也要坚持理想。一起读

师:楚辞研究学者文怀法先生他对《楚辞》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采用吟诵的方式来读楚辞,让我来给大家吟诵一下。

师:简单读《离骚》的方法:

ppt 1、通过吟咏体会楚辞的语言特点

2、把握比的运用、理解作者对现实的曲折表达

3、通过文中关键字词,知人论世,体会诗中的感情变化。

师:读出自己的理解

Ppt:1、虽死尤不死也。洪兴祖

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班固

洪兴祖的死对头秦桧,他们政见不合最终被贬斥。

班固是史学家,他从历史的角度评价屈原,那么我们学习了《离骚》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呢?Ppt演示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经历,思想见解。读了《离骚》之后,同学们是如何看待屈原的呢?请联系个人经历,以“屈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两分钟的演讲辞。

屈原,我想对你说,虽九死,你不悔,虽体解,你不悔。千年时光飘然而去,你在世人淡漠的目光里沉默,我迷惘时点一盏心灵的烛火,借文字的温暖,细数你的灵魂,任你那荠荷的芬芳,洒满我生命的罅隙,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平静的午后,把你一生的故事讲给我听。

《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表达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统一中国的进步政治思想,以及献身祖国的爱国感情,体现了决不苟且偷安的伟大人格。全诗共93节,课文节选的是第20节至第32节,共13节,52句。课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完整版)《说和做》教学实录

《说和做》教学实录 课堂开始前播放《七子之歌》。 师:同学们,你们对闻一多先生了解多少呢? 生:原名闻家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爱国民主战士。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的一个书香家庭。 师:谁还有补充? 生:他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红烛》、《死水》。 师:那么课前老师梳理了你们的自主学习卡,发现有些同学对这几个问题特别地感兴趣:闻一多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他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一段资料来进行了解。 (齐读PPT材料) 那是一个外敌入侵、社会极其动荡的时代。1925年开始诗歌创作,作品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1932年开始对先秦两汉诗歌的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决心抗战到底。1943年后,面对国民党的恐怖统治,投入到爱国民主斗争工作。1946年7月15日发表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师:那么关于生字词啊,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卡上认为呢这一些比较重要。 指生读(PPT展示) 仰之弥高锲而不舍警报迭起群蚁排衙气冲斗牛校补师:这里的“锲”去掉偏旁,大家知道怎么读吗?(生一同回答qì)另外,“气冲斗牛”为什么读“dǒu”同学们都在翻书,很会学习啊。你来说。 生:这里的“斗”借指天空的意思。 师:你从哪里学到的? 生:课本下面的注释。 师:非常的棒。这里“斗”是指一个星宿,也就是指北斗七星。那为什么又读“校jiào补”,是什么意思呢? 生:文章中指的是闻一多先生的《楚辞校补》,这里我认为应该是校正的意思。师:你的自学能力非常的强。在生字词里面还有一对“双胞胎”(屏幕上出现

炯炯目光和迥乎不同),同学们来看,你们的自主学习卡老师给呈现在屏幕上了。这里有好多同学将这个字的右侧给写错了,但不要紧,更多的同学写对了。谁写对了举手,我来问问你怎么写对的? 生:从书上找的。 师:读书读得专注。谁还有更好的方法? 生:多写几遍。 师:希望写错的同学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同学们,拿出你的笔一起写一写。好,刚才老师说她们长得像双胞胎,那咱们如何把它们给区分出来? 生:按照部首来进行区分。“炯炯目光”是指眼睛里面泛出目光,就有神。“迥乎不同”是指差别。 师:请同学们看,“炯炯目光”的“炯”是火字旁的,有火自然就明亮。而“迥乎不同”的“迥”与行走相关,意为远也。(屏幕展示二字的甲骨文及《说文》的注解。)让我们通过读再来巩固一下这些生字词。 生齐读字词。 师:1930年的时候,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因三句诗受到闻一多先生的赏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生的情谊。先生牺牲后,臧克家提笔写了一篇文章,表达自己深切的哀悼之情。1980年,臧克家再次提笔写下了本文,下面让我们用回忆的口吻来颂赞的情感来朗读这篇课文。请看朗读分工。(指四个学生个别读)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文章题目为《说和做》,为什么还有副标题?请同学们端起课本。 1-2段:齐读;3段个别读;4-6段:个别读;7-9段:齐读;10-12段:个别读;13-15段:个别读;16-18段:老师;19-20段:齐读 师:感谢你们,你们用声音感动了老师,四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请坐。下面来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文章题目为《说和做》,为什么还有副标题?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闻一多先生的事迹,他的说还有他的做。 师:接着想想文章围绕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呢? 生:做为学者和做为革命烈士的两个方面。 师:说得真好,那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考虑考虑做为学者和做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分别有什么特点呢?抓住关键语句来回答。

离骚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4、掌握文言诗词、虚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屈原及《离骚》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

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 哈24中学于海丰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给大家介绍一幅对联: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一位古人? 生:屈原。 师:因为对联中有一个与屈原死亡密切相关的地点名词“汨罗江”,现在它也成为了一个文化名词。2000多年前的汨罗江水淹没了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缕忠魂,从那一刻起,汨罗江水也就流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屈原汨罗江上的慷慨赴死,换来了精神世界的高贵永生。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就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同时也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有出土的竹简,发黄的纸,珍贵的文物,还有中国式的生命。屈原已经走入了永远的安宁,但他文字中记录下来的那些屈辱与呐喊,美德与真情却需要我们这些后人用真诚的心灵去静静的思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走入一代爱国诗人的精神世界。师板书 师:本文选自《离骚》,它是我国文学史上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长达373句,凝结着屈原的血和泪,体现了屈原思想品德情感的精华。而本文节选部分只有52句,占的比重虽小,但却是感情表达最直接最强烈的部分,那么我们就沿着情感的脉络,来分析学习这篇作品,了解屈原的心世界。请大家立足课本,首先找出或概括出诗中表达情感的词语,并解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找到了请大家举手示意老师。 生1:哀。 师:哀什么? 生1:哀民生之多艰。还有“怨”,怨灵修之浩荡兮。 师:灵修指什么? 生:君王。 师:浩荡什么意思? 生:荒唐 师:也就是昏庸。 生2:忳

师:什么意思? 生:烦恼失意。 师:它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抑郁。 师:你看标题“离骚”什么意思? 生: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师:标题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生:还有悔,悔相道之不察。 师:情感词语找到了,我们离诗人的心世界又近了一层。大家看黑板“怨君王昏庸”,本课对怀王着笔不多,哪里体现了他的昏庸? 生:第一段的“謇朝谇而夕替”早晨进谏,晚上就遭到斥责。反映出皇帝昏庸无能。 师:这个词再斟酌一下。进谏肯定是好意,但能不能听进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师表》中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生: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师:如果把百姓比喻成水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连百姓都不爱戴的君王肯定是不合格的。这里我们能清晰地感觉到怀王的形象。怨贤臣,他肯定要亲小人,那么大家看一下楚国政坛的小人们都有哪些兴风作浪的做法? 生:谣诼谓余以善淫。 师:颠倒是非黑白,打击异己。 生:偭规矩而改错。 师:“错”是什么意思? 生:措施。 师:法令国家大典都敢动,那就叫“枉法”枉法之人必然“贪赃”生: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师;置国家法度于不顾,欺上媚下,这里让我们看到了出国政坛的现象,小人掌握了权利,也就是奸臣当道。那作者肯定是义愤填膺的。品质恶俗,却窃居高位。贪赃枉法,却飞黄腾达!这就让人不禁想起当代诗人北岛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以屈原为代表的高尚之士只能将自己的高尚写进坟墓,因为在楚国政坛没有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对于这种高层腐败,屈原在他的作品《卜居》中有非常形象的而深刻表述。大家齐读

(完整版)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81岁的她,从教近60年,退休近20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

2020年离骚教学分析范文

离骚教学分析范文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 《离骚》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第二单元第二课,屈原借《离骚》痛斥楚怀王的腐败荒淫、听信谗言,众臣嫉妒诽谤、扰乱朝政,整个世俗的投机取巧、阿谀奉承,表达诗人由于失去君王的信任、无法得到大臣支持的“美政”理想破灭的悲痛,以及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仍然砥砺心志、洁身自好、矢志不渝地追求自身道德与人格的完善的崇高意志。整篇课文充满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作者极尽铺成之能事,描绘了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香草美人”的世界,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沉痛而激昂地悲吟。 《离骚》紧接《〈诗经〉两首》之后,编写者意在强调作为《楚辞》的代表作《离骚》在艺术审美上与《诗经》的差别,以及二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法逾越的地位。《离骚》与《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滥觞,就像中国文学天空中的双子星座,闪耀着亘古不变的艺术光芒。二者在各版本教材的选文中互伴而生。而第二单元的另外一篇课文《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诗经》和《离骚》在对诗歌的尝试与创新方面有着相同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同为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离骚》与《诗经》虽然在文学史上处于比肩地位,但是二者在具体的艺术审美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就内容方面,《诗经》的涉猎面很广,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而《楚辞》为文人士大夫

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离骚》就是屈原遭贬之后内心苦闷之情的流露;在艺术风格上,《诗经》作为“平民文学”,无论记叙、抒情、写物都是以平淡、自然、质朴为美,而《楚辞》作为具体文人所作,极尽文采之能事,想象丰富、意蕴深远。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突破,《楚辞》作家们寄情于物,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如《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而《孔雀东南飞》继承了《诗经》的淳朴记叙风格与《楚辞》的铺张手法和浪漫意蕴,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据着一席之地。 《离骚》被选入多家语文教材,由于诗歌较长,各版本教材的选文各有差异,但是共同折射出的独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却是一致的。“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屈原独创的“离骚世界”是教学的抓手,而这个艺术世界中,诗歌通过赋比兴手法形成的语言的浪漫美与极具象征意味的意象美,以及渗透其中的诗人的悲剧美与崇高美,则是语文教师所着力传达给学生的重要而独特的艺术价值。由于《离骚》多在高中低年级开设,加上文字障碍较多,学生会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多讲授文言字词,破解阅读障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方可引领学生进入情感体悟阶段。因此,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以及具体的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以及作业的布置上都要循序渐,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使学生真正走进“离骚世界”,感悟其超凡的艺术魅力。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档

m e n h n s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 李镇西系列[/B]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B]李镇西课堂实录——《荷塘月色》[/B]李镇西老师讲《祝福》[/B]李镇西:我教《沁园春 长沙》[/B]李镇西: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B]李镇西:再别康桥[/B] 李镇西:《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B]李镇西上作文评讲课(课堂实录)[/B] 李镇西老师作文讲评《温馨的记忆》(完整版)[/B]李镇西作文课堂实录[/B] 李镇西专栏[/B](包括:在烈日和暴雨下 冬天 提醒幸福 我教《孔已己》等) 李镇西上《给女儿的信》[/B]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B] 李镇西《提醒幸福》教学实录[/B] 韩军系列[/B] 韩军:我教鲁迅的《药》[/B]韩军:我教李商隐的《隋宫》[/B]韩军教《念奴娇.赤壁怀古》[/B] 韩军:大堰河,我的保姆[/B]《登高》课堂实录[/B](韩军) 韩军:心灵的拜访——《紫藤萝瀑布》教后记[/B]

a i e a A i n 韩军《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B] 致大雁(韩军在新教育实验北京会议上的语文课)[/B] 程少堂系列[/B] 程少堂老师《你是我的同类》教学实录[/B] 程少堂《诗经.子衿》香港教学实录[/B] 程少堂老师《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实录[/B]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B] 好课赏析:程少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实录[/B] 程少堂《听陈蕾士的琴筝》香港公开课教学实录[/B] 程翔系列[/B] 程翔《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B]程翔《散步》课堂实录[/B]程翔《琵琶行》教学设计[/B] 程翔“感动”作文课教学实录[/B]程翔《雷雨》实录[/B] 赵谦翔系列[/B] 赵谦翔课题汇报课实录[/B] 赵谦翔《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B] 程红兵系列[/B] 程红兵: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B]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程红兵[/B] 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B]程红兵《雨霖铃》的教学实录[/B] 于漪系列[/B]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于漪,女,汉族,8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自从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老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基础。

课堂教学实录

备忘: 这个世界上没有陌生人,所有的陌生人只是你尚未认识的家人。 当代学生2009年刊中我读鲁迅一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搜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一 导读中的智慧引领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故乡》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 轻松、自然的一堂好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卖油翁》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三 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统筹方法》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四 寓学法与教法之中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鹤群翔空》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五 教是为了学 ——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老王》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六 朴实,名师的魅力所在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提醒幸福》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七 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皇帝的新装》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八 乱云飞渡仍从容 ——著名特级教师程翔《散步》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九 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著名特级教师陈军《登上地球之巅》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 以文明道,另辟蹊径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一 变“讲课文”为“教读法” ——著名特级教师潘凤湘《(梦溪笔谈)二则》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二

明快的视点激荡出丰富的内涵 ——著名特级教师高润华《最后一课》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三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 ——著名特级教师郑逸农《胡同文化》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四 谛听心灵的潮音 ——著名特级教师李卫东《听潮》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五 一曲语文味儿,清歌满乾坤 ——著名特级教师程少堂《世说新语.咏雪》精彩课堂实录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六 亲和,名师的力量所在 ——著名特级教师朱震国《星期一早晨的奇迹》精彩课堂实录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七 精彩从激趣开始 ——著名特级教师曹双英《童趣》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八 找好“读、写、创”切入点 ——著名特级教师许序修《春》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九 一堂富有诗情画意的文言文教学课 ——著名教师容理诚《两小儿辩曰》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著名特级教师吴泓《爱莲说》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一 求“实”的课堂更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张国生《我的母亲》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二 从细节开始转变理念 ——著名语文教师余爱东《绿色蝈蝈》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三 真、实的课堂最精彩 ——著名语文教师赵华《大自然的语言》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四 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 ——著名语文教师郑桂华《安塞腰鼓》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五 回归文本,构建学习新秩序 ——著名语文教师徐社东《口技》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六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巧妙整合 ——著名语文优秀教师吴积兴《水调歌头》精彩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语文《离骚》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离骚》教案设计 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离骚》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 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教师明确: 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 (二)教师补充介绍: 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第二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原高中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

于漪课堂教学实录

于漪课堂教学实录《晋祠》 第一课时[上课] 师: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 生[部分]:首屈一指。 师:首屈一指[竖起拇指)。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速度。我不一个一个叫名字了,请挨着次序讲下去。你先说[示意第一排一位学生)。 生1:青岛八大关。 生2:故宫。 生3:从化温泉。 生4:山西云岗石窟。 生5:西安的大雁塔。 生6:杭州的西湖。 生7:长城。 生8:甘肃的酒泉。 生9:善卷洞。 师:在什么地方? 生9:宜兴。 生10:福建厦门的鼓浪屿。 生11:南翔古猗园。 生12:北京的颐和园。

生13:普陀山的寺庙。 生14:西藏的布达拉宫。 师:好,讲得很响。 生15:河北省的赵州桥。 师:河北省的赵州桥我们什么地方碰到过? 生[部分]:课文《中国石拱桥》。 师:对。 生16:太湖。 生17:西安的大雁塔。 师:重复了。 生18:陕西的兵马俑。 生19:安徽滁县的醉翁亭。 师:醉翁亭,我们这学期要学《醉翁亭记》。生20:承德的避暑山庄。 生21: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 师:岳阳楼,我们这学期还要学《岳阳楼记》。生22: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生23:庐山的大天池。 生24:洛阳的白马寺。 生25:雁荡山。 师:在什么省? 生25:浙江省。 生26:广西容县古经略台真武阁。 生27:河北省保定市的古莲池。

生28:广东肇庆星湖。 生29:广西阳朔。 生30:长白山天池。 生31:济南的大明湖。 生32:扬州的瘦西湖。 生33:北京的天坛。 生34:甘肃的敦煌。 生35:上海名胜豫园。 生36:西藏的拉萨哲蚌寺。 生37:绍兴的东湖。 生38:北京的卢沟晓月。 师:“卢沟晓月”我们也在课文中碰到过。 生39:西双版纳。 生40:四川的乐山大佛。 生41:宜兴的张公洞。 生42:庐山的花径。 生43:中岳嵩山。 师:中岳嵩山,你还能够说出其他的几个“岳”吗? 生43:能。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师:对不对? 生[部分]:对! 师:记得很熟,好。 生44:浙江的瑶琳仙境。 师:刚才我们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初步检阅了一下,已经巍巍乎壮哉!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我们祖国究竟有多少名胜古迹呢?我给你们介绍一本书,[出示书]大家看:《中

离骚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

《离骚》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到那一天,我国城乡,特别是南方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插艾、挂蒲(两种野草),吃粽子,到江边湖畔看龙舟竞赛。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纪念2200多年前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官名),诗人,由于奸臣的诽谤,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改革内政和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对外主张,反而流放了他。在十五六年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写下了《离骚》、《九歌》等杰出的诗篇,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五月初五,在汨罗江畔的屈原听到这一痛心的消息悲愤至极,遂怀抱石头投江,以身殉国。噩耗传来,人们立刻划着船从四面八方来抢救屈原。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吃,以免鱼虾吃屈原的尸身。这就是民间关于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来历的传说。 其实,早在屈原之前,就有划龙舟的习俗了。民俗学家认为,端午节划龙舟是古代人送瘟神、驱恶鬼一类的宗教迷信活动。只是屈原的崇高品德和伟大的诗篇受到后人的敬仰,于是楚国人关于划龙舟、抛粽子以救屈原的传说,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端午节都纪念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都纪念他。 古往今来人们非常推崇的屈原的诗歌作品《离骚》,从中深切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感受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形象。 ①我们都知道端午节的风俗吧?试描述自己所知道的这一风俗习惯的情形。 ②你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两千多年来,我国人民一直都在纪念屈原? ③你读过人们对《离骚》的评价吗,你是不是也想读读它,形成自己的正确见解?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l 交流作家、作品信息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代表作品,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是表现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奋斗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20-32节。

于漪:《春》教学实录

于漪:《春》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 ]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一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

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一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以下是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一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离骚》教案

离骚 屈原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和《离骚》(历史地位、影响、体裁、重读); 2、诗的鉴赏 [教学重点] 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 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先秦诗歌除了《诗经》外,就是屈原的骚体诗了。1.屈原和《离骚》简介

①《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西汉前期始称之为“楚辞”。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用“骚”来指楚辞。汉代以后,“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②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诗人,政治家。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名平,字原。曾作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两度被放逐,在无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③《离骚》,这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 2.播放《中华文明之光》第15集,北京大学中文系金开诚教授介绍《屈原和他的代表作》。30分钟。要求学生作必要的笔记。看后检查。 3.范读——自读——诵读。 [作业]连排课,下节再布置。 第二课时

4.请一两个同学读诗。 5.讲析选诗—— (1)《离骚》节选的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注释熟悉陌生的字词或多音字,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熟读,甚至初步成诵。 2.仔细阅读书下注释和课文说明,了解屈原的处境和思想感情,理解熟记重点词,重点句的内容大意,在此基上串讲并熟悉其语言特点。 3.在串讲中加深理解,整体把握节选部分的主旨和屈原的思想情感,并分析节选部分13节诗的内在联系,理清思路,在此基础,再读直至熟练背诵。 4.鉴赏品味。 (2)讲、读、背前七节,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情怀。 第一节:前两句发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民生”也可理解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这两句承上启下,后两句极写不为楚君所容。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几个:

于漪教学实录

于漪教学实录春 春 时间:1979年4月2日(星期一,上午第一、二节课) 任课老师:杨浦中学于漪 班级:初一(1)班 第一课时 [上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同学们把讲义拿出来。 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稍停]有同学知道吗?——杜甫的绝句,大家想想看。 [学生举手]X X X。 生(1):[背诵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gè读成guò)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对吧?[生(部分):对的。]——对的?“两”——什么“黄鹂鸣翠柳”?这里怎么读啊? 生(1):两“gè”,不是两"guò"。 师:对啊!两个(gè)。他是从两个黄鹂在青绿色的柳条上鸣啭来描绘春天的美好啊!再想想看,王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谁来背背看。有一个名句,想想看。他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想起来没有?背背看。“京口瓜洲……”预备——起。 生(集体):[齐背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哪一个句子是写春的? 生(集体):“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集体):“绿”。 师:“又绿江南岸”,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啊?——从春风的角度。春风一吹,江南岸边就怎么样? 生(集体):绿。 师:绿——绿满天下!上星期六,X X写我们学校的树的时候,用了一个好的句子啊!——“绿满天下”!他就从这儿学来的。很好。但是,绝句,它只有四句,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或者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也就是选取了春天的一个或者两三个景来写春。 (以上3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其中写春的内容可多啦!我们星期六发了讲义,请同学们看。这里头写了:草、花、风、雨、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我们读的时候要想一想,朱自清在这篇文章当中,他是怎样写这些春天的景物的?他写的春天景物的——姿态啊,气息啊,声音啊……我们想到没有?看到没有?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现在正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里。你说对吧?这正好是阳春三月!对文章中的这些景物,你是怎么观察的?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么写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