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蔡绍洪1,3 徐和平2,3 (1.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0;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 610065;3.贵州财经学院,贵阳 550004)

【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欧美国家上世纪城市更新与重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城市重建与改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从中探寻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对历史文脉保护、社会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发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更新;欧美经验;旅游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F29111 【文献标识码】A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有机体,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其发展进程遵循着产生、发展、兴盛、衰退、更新的历史规律。城市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都要面临的问题,作为城市发展的代谢机能,它不断改善着城市的结构和机能,以适应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更新主要包括重建、改造和修缮三种方式。随着城市发展的演进,旧城区的衰败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区房屋老化、结构失衡、功能衰退、经济迟滞等。城市的衰败及其蔓延会造成城市不动产的贬值。每个城市都将面临着为城市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及保护文化经济遗产的双重任务,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重建和更新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二战后,欧洲与美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重建方法,对城市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也不尽相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无疑可为我国的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美国城市更新及其影响

二战前,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城市的中心区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象征着城市的富裕与辉煌。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这一辉煌逐渐逝去,美国城市出现了衰败现象。导致城市衰败最直接的原因是城市富裕人口大规模向外迁移而引起的房屋向下淘汰。房屋向下淘汰就是城市原住房是为中、上阶层高收入者修建的,经过若干年后,房屋质量下降,功能衰退,这些房屋就淘汰给下层低收入者。产业革命致使西方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加速,城市产业迅速集中,大工业的建立以及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促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人口日渐稠密。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出现了所谓的“城市病”,如:居住环境恶化,市区拥挤混乱,交通拥堵等等,给城市特别是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其次是由于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产生区域就业不平衡状态,失业率明显上升,城市贫民窟问题开始出现。经济衰退降低了个人及家庭收入等,低收入者生活在贫困之中。由于罪恶滋长和社会混乱,导致社区邻里缺乏安全保障和生活稳定,城市社区缺乏安全感,那些希望更好社会和经济状况的有钱人(多数是中产阶级)纷纷离开城区迁移至郊区居住。特别是二战以后,由于汽车的普及与高速公路的发展,美国中产阶级和富裕人口大规模向城市外围的新住宅区迁移,城市中心区的旧住房就通过出售与出租淘汰给低收入者和城市穷人。新来者由于经济拮据,不能对所继承的住房进行更新,甚至连养护与维修也十分困难,旧住宅集中街区的房屋破旧不堪,致使城市衰败现象日益严重,且呈蔓延的趋势。

二战后,美国城市的衰败现象更加目惊心,纽约市的哈莱姆街区就是房屋向下淘汰后造成的典型衰败区。本世纪初,哈莱姆仍然是白人中产阶级居住的街区,20年代以后,贫穷的黑人涌入哈莱姆,白人中产阶级纷纷从哈莱姆迁出,黑人继承的房屋因年代久远而逐渐老化。60年代调查,哈莱姆住宅90%是30年前建筑的,几乎一半以上的是1900年前修建的,所有住房中,11%的失修倒坍,33%的破烂不堪[1]。而且城市街区的外在化影响十分突出,单个

城市化【文章编号】1006-3862(2007)03-0026-06

房主常陷入互相牵制的困境,一旦街区某外房屋衰败,就会引发毗邻的房地产贬值,致使城市衰败地区不断蔓延。房地产贬值极大地打击了城市房地产投资者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引起房主放弃其房屋不动产。在城市街区的衰败过程中,房主仍然需要向城市付出沉重的不动产税,由于衰败地区不动产的贬值,房主已无利可图,许多房主被迫放弃了城区住宅而移往郊区,致使成千上万幢大楼空空荡荡。70年代初,圣路易斯就有一万人放弃了城市住宅,约占该市房地产的4%,致使一些街区80%至90%的大楼无人居住[2]。70年代,纽约市一年放弃住宅竟达四万套。年代久远的住宅大量放弃使城市衰败地区不断扩大。

城市破败不仅使城市生活质量大为下降,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城市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在此背景下,城市的更新与重建在所难免。随着二战后社会的富裕,政府推动城市重建与“再发展”的欲望增强。1949年,美国政府在总结1937年的《住宅法案》实践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并颁布了称为《城市再发展计划》的住宅法案,1954年扩大的法案改称为《城市重建计划》,由此拉开了美国城市重建或更新的序幕。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拆除、清理破旧的贫民窟,改造城市中心区;二是振兴城市经济,吸引更多的居民重返城市,恢复城市活力;三是建设优美市区,美化居住环境;四是消除种族隔离,解决社会矛盾。60年代,民主党人林登?约翰逊入主白宫伊始,就号召全国向城市贫穷开战。美国举国进行更大规模的城市重建,联邦拔出大量的专款用于改造和重建城市衰败地区,城市当局也拔出巨款用于城市重建,这就是美国的城市更新运动。民主党人政府企图通过城市更新来扩大影响,城市政府则试图通过城市更新来重振城市雄风,恢复城市中心功能作用,同时也恢复市民的信心。

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重建,在美化城市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给城市带来一线生机。在更新期间,整片整片的衰败地区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成群耸立的高层建筑,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绚丽多彩的街心花园。城市吸引力渐渐增加,重建后的街区房地产略有升值,大公司总部也开始搬回了城市中心,一些富裕的人口在郊区呆腻了又回到城区建起豪华大厦。最富裕的人口回到了市中心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城市人口在经历了二战之后的长期减少之

后,70年代初开始回升,城市学家把这一流动称为“再城市化”。

这次城市更新运动虽然实现了振兴和繁荣城市经济的部分目标,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始料末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观注。这次城市更新的结果所造成得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破坏了社区固有的社会支持网络。一些研究表明,内城区低收者十分重视以地缘为基础的邻里关系及街坊关系,相互间具有较深的感情,邻里与社区归属意识极强。成片成片的街区夷为平地,原来毗邻的居民各自搬迁到城市边缘公寓式的单元住宅里,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人地生疏,社区和邻里观念的“根”已经消失,因而失去了对精神的寄托。据美国一些学者调查发现,在邻里生活几十年的老人,城市更新迫使其离开后,大大加速了其衰老的进程,许多人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这一迁移对老年的伤害难以言表。

第二,导致了贫民陷入更加贫困的状态。这次城市更新影响到城市贫民家庭获得的城市资源,降低了他们的福利,使其生活变得更加困苦。更新前,这些居民利用接近城市中心的地利,出租与开设商店或从事其他职业活动。原来的居住区被夷为平地后,商贸设施、办公楼或豪华的高层公寓取代原来的旧房,原来的居民难以付得起更新后的巨额房租,只好另觅居所,绝大多数人不能从事原来的职业,很多人只好靠国家救济为生,结果使城市贫民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第三,增加了城市道路拥挤和交通成本。城市中心的居民多属于低收入者,他们的工作地点一般在城市中心附近。更新后,他们迁往城市边缘或郊区,他们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距离拉长了。运输线的拉长使大量的人口每天从居住地点向工作地点来回摆动、道路负载因此大大增加。城市更新把旧城区大量低矮的建筑物整片拆除,在原地上建起高层建筑群,容纳的人口倍增。人口密度的增加,也增加了基础设施的负载,尤其是增加道路上车辆的负载。上下班高峰期,汽车在城市街头常常堵塞,给居民和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交通成本,城市为此要承受巨大的经济代价,每年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第四,破坏了城市文明繁荣的历史文脉。不少城市的市长认为,城市高楼越多越现代化,因而不可

避免地破坏城市的协调性。城市传统的建筑群、摩天楼同为城市风光的重要内容。古老的建筑物是城市文明的“根”,代表了城市的风格,成片的街区被夷为平地,古老的建筑物大量消失。这些古老的建筑物代表各州、各城市的过去文明,体现了城市风格和特色。这次更新后的城市,在美化方面也普遍遭到的斥责,结构呆板、单调乏味、缺乏人性、毫无地方物色的高层建筑物,以及千城一面的城区方格布局,毫无欣赏价值,使到城市的旅游者感到沮丧和压抑,城市旅游资源大量丧失。

第五,造成了城市经济财政的巨大压力。城市更新耗资巨大,所需资本大多向企业和个人征税,在更新发生的城市中,税收远高于其他地区。1970年,美国城市平均每人税收高出邻近的郊区40%[3]。重税政策迫使一些制造企业进一步从城市迁出,致使城市经济遭到重创。此外,由于大规模推倒重建要求前期一次性大的投入,城市更新耗资巨大,60、70年代的城市更新花去了数千亿美元,使得城市财政难以承受。纽约市城市更新,在1974年仅短期贷款就达53亿美元,市政当局因此弄得债台高筑、负债累累,市政府因无力偿还而宣布财政破产。更新引起的城市危机是联邦政府始料未及的。

2 欧洲城市建设与规划

欧洲城市的历史更为悠远,其发展也经历了由繁荣到衰败的过程。二战后,欧洲城市也普遍进入衰退时期。由于制造业及富裕人口向外围地区迁移,城市空洞化现象十分突出。在西欧一些城市,古老的建筑群衰败也很严重[4]。尤其是傍晚城里工作的人返回郊区和小城镇的住宅之后,城市中心商业区更显得空空荡荡,成了欧美国家作家笔下的“幽灵城”。在城市更新重建的问题上,美国人犯了将澡盆水和盆里婴儿也一并倒了出去的错误。欧洲人在处理城市衰败采取与美国人截然不同做法,在城市更新重建过程,首先考虑到是确保城市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并通过传统的城市文化带动城市旅游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欧洲人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价值观念方面,欧洲人将城市古老的建筑乃至传统建筑群作为其重要的文化遗产及经济资源[5]。基于这种观念,城市古建筑群或传统建筑群决非是城市的“疮疤”,它们是城市文明的“根”,代表着城市古老的文化沉淀和城市特色,象征一个城市昔日历史的辉煌,是一部古老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这种历史文化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在西欧国家,大自然所赋予的自然景观不多,虽然风景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随处可见,但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却黯然失色,西欧独特的城市文化资源也就成为其重要的经济资源,欧洲人也就小心翼翼地维护它。

第二,制定严格保护措施,确保城市传统建筑得以长期保存。尽管城市传统建筑的衰败不可避免,各国都有古建筑保护的严格法规,极尽全力进行保护。这些法规规定不经地方有关部门同意,任何人都无权对古建筑乃至于传统建筑进行撤迁。不仅如此,现代建筑物拆除的手续也是十分麻烦的,没有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同意,任何人也不能拆除,即使是私人住宅,也得严格遵守这一规定。这一规定避免了开发商借撤破旧建筑之名而拆除传统的古建筑物。在瑞士的巴塞尔、意大利的米兰等城市都有一些成片的衰败和街区保存下来,城市政府及房地产商人没有权力拆除这些衰败建筑。严格的法规对城乡广大地区古老的建筑群起到强有力的保存作用。

第三,对城市及乡村广大地区建筑进行整体规划,防止新建建筑对传统建筑及古建筑群造成破坏。西欧各国对城乡地区现代建筑布局进行严格的规划,防止其对传统的建筑群构成威胁。西欧城市普遍将现代化高层建筑规划在城市外围地区,尤其是郊区的新城镇。瑞士的苏黎士、伯尔尼等的闹市中心,难以见到现代高层建筑物,而其郊区城镇却出现一个个的高层建筑群。即使是小城镇及村庄,为了确保传统的建筑不受新建房屋的冲击,小镇或村的委员会对新建房屋也有极其严格的规定,新建房屋风格类型要与原有的建筑相吻合,规定甚至还包括的建筑材料、门窗的大小、瓦的颜色等等。这些措施使城市与乡村传统的民族建筑风格保存得很好。

第四,政府对古建筑及传统的私人建筑的保护进行补贴。政府拨出大量的专款用于闹市区古建筑物的保护。政府资助对象不仅包括教堂、博物馆等公共建筑,而且还包括年代久远的私人住宅。许多私人住宅已有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这些建筑物已经破败,维修成本极其高昂,要让房屋所有者长年累月地对维修单独付费,实在是得不偿失,他们宁愿放弃破旧建筑而购买新的住宅。无疑,这些私人

住宅是城市古建筑的一部分,也是古色古香的闹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士的伯尔尼闹市区私人古建筑进行维修时,政府给予总维修费用的20%左右的补助。政府的补贴客观上有利于闹市区古老的私人住宅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城市整个古建筑群的保护,对城市衰败地区的蔓延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第五,西欧各城市对古建筑设施的维修也有严格的规定。维修原则是修旧如旧,这一原则使城市闹市区数百年以前的街区保存完好如初。闹市区供电、供水、排污设施的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少城市街道的路面是几百前的石块铺成的,在地下管道施工过程中,工人小心翼翼地将石块取出,然后将管道埋入路面之下,再将石块按原样铺在路面上。政府对私人房屋的维修管理也十分严格,在维修过程中,大到房屋的外观结构,小到房屋的门、窗、瓦的颜色等,都必然保持原样。在数百年的变迁中,中世纪的街道及古建筑群的原始风貌得以世代相传。

古建筑及传统建筑严格的保护法规,使西欧城市闹市区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数百年前的城市风貌,古色古香。在城市中心的广场附近,中世纪的圆顶罗马式教堂或尖顶哥特式教堂象征着古老的庄严;教堂内部以雕刻、绘画装饰得富丽堂皇;教堂四周则是装饰华丽的喷泉及古老雕塑等。通往商业中心狭长的步行街道上保持着中古时期原状,路面不规则的石块经历数百年沧桑,留下了深深印痕;街道两旁则是古老建筑物的长廊,与周边地区的古建筑物混然一体,形成闹市区的古建筑群。在这里,古老的商店、酒吧、旅馆、餐馆、戏院、影剧院等鳞次栉比,窗明几净,优雅谐调。

这些古建筑或传统建筑群在城市旅游扮演主要角色。进入春夏之交的旅游旺季后,来自世界各地游客涌入城市闹市区。他们到城市古老的闹市区参观,出席会议,光顾博览会,参加训练项目等等。特别是一些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城市,游人留连忘返,步行街上游人如潮。城市中大量的人口受雇于旅游业,城市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了大量的收入,旅游服务业成为城市乃至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3 我国城市建设与问题

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区的衰败也是令市政当局感到棘手的问题。在我国不少城市破旧建筑集中地区则以“城中村”形式出现,成为了城市十分刺眼的“疮疤”,极大损害了城市形象。“城市村”是城市年代久远的建筑集中地区,也集中了不少代表城市“根”的民族建筑。近几十年,面对城市衰败地区的蔓延,我国各地开始重视城市更新重建,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工作。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各城市热衷于景观建设,随着城市土地经营理念的深入,各地兴起了大规模的城市重建热。我国大城市中心区高楼林立,商店、事务所鳞次栉比,城市博物馆似的百货商店窗明几净,街心花园绚丽多彩、城市广场规模宏大、气派非凡,充分展示了城市现代景观建设功绩。但城市大规模更新重建给我国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我们正在走美国城市更新之道路,并重犯美国城市更新的错误,甚至规模更为浩大,时间更为持久,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大。

第一,规模巨大的城市重建使我国城市特色逐渐消失。从80年代后期起,我国各地城市进行了规模巨大而持久的旧城改造工作。城市中心及其附近的旧建筑群成片成片地被夷为平地,在原地上建起了现代高层建筑群。随着旧城区传统的衰败建筑群的拆除,城市特有的文化趋于消失,城市文明的“根”也逐渐消失。90年代,北京前门一带具有北京特色的古建筑物被成片拆除后,代之以结构呆板的高层建筑物,但却被当时的北京人称为“现代贫民窟”。北京城市建设对全国影响很大,各地城市不断地将衰败建筑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如四川的西昌市将城市古城墙等古建筑拆除,代之火柴盒式的现代建筑[6]。

第二,景观政绩工程对城市历史文脉造成的冲击更大。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各地城市也兴起规模巨大的景观建设运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城市景观变成了市长个人意志的体现,这样就出现了种种讲究气派、展示豪华和凸显纪念性的城市景观”[7]。城市市长将景观建设作为其十分重要的业绩,体现城市风光的摩天大楼、装饰有抛光大理石和花岗岩的大广场、笔直宽阔迎宾大道、绚丽多彩的街心花园等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城市的华丽程度远远超过欧盟国家。景观建设的目的是美化城市,但其负面影响巨大,一些景观建设对我国城市的古老建筑及传统建筑群造成了空前的破坏。

第三,城市土地经营致使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大量流失。近几年来各城市相继引入了土地经营理念,20世纪90年代起,城市土地的经营理念开始在

各地城市广泛传播,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城市土地的经营销售获取大量收入。市政府与房地产商人在城市中心寻找残存的传统建筑而加以拆除,建起高层建筑群,众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及经济遗产遭到破坏,城市旅游资源大量消失。土地经营抹去了城市最后仅存文化特色,同时也对城市旅游资源造成最深刻的破坏。城市土地经营对城市古建筑和传统建筑的破坏是全面的,它深入到城市各个角落,导致城市土地的投机日益浓厚,城市地价日益高涨。

第四、对我国城市旅游业的产生的负面影响巨大。城市古老的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大量消失,城市文化与经济遗产也随之大量丧失,对我国城市旅游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与欧洲相比,我国的城市旅游很落后。由于城市特色尽失,除少数几个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城市外,旅游资源也主要是自然景观与城市之外的名胜古迹,城市旅游大多与景观旅游分离开来。外国游客大多对城市闹市区兴趣不大,他们大多直奔各景区,很少在城市逗留,城市仅是一暂停的中转站。因此,旅游业在我国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城市会展经济规模与发展远不能与欧洲城市相比,由此而派生出和餐饮、旅馆、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遏制,城市从旅游业中获得的收入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第五、城市大规模重建资金使各地政府不堪重负。大规模的城市重建与更新也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无法承受的。美国这样的富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导致城市财政危机,城市政府苦不堪言。我国大城市在大规模重建过程中,资金大量取之于国家及地方预算;中小城市经济弱小,要进行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却力不从心。大规模的城市重建消耗城市大量经济资源,城市寄希望土地经营获得大量的资金,这种土地经营政策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即使是这样,不少城市还是债台高筑,政府拖欠市政改造建设工程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地方加重对工商业的税收,对城市经济的连锁反应的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土地理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大都市,由于土地高价格高昂,土地持有者希望将手中土地用于新房建设,结果古建筑和传统的低层建筑也就在劫难逃。房地产商与市政当局在城区寻找低层建筑加以拆除,然后在原地修建现代化高层建筑,市政当局从中获得大量的收入,而房地产商则获取高额的利润,结

果传统建筑大量消失。最为典型的范例是北京胡同及四合院的逐渐消失。胡同及四合院是北京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老北京的“根”,进入21世纪之后,胡同及四合院逐渐从北京人的视野中退出,高层建筑群就成了今日北京的象征。2005年,美国建筑师苏解放曾刻薄地批评,北京是“穿了一身土气的洋马褂”[8]。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其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缓,城市政府更是希望出售土地而获得大量的收入,城市传统的民族建筑保护更为困难。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西部城市的传统民族建筑加速消失。西南地区代表滇中文化的昆明古老的建筑群、代表黔中文化年代悠久的贵阳古老建筑群等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综上所述,城市的衰败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城市的更新重建也就成为市政当局重要工作。面对城市衰败,二战后美国与欧洲采取截然不同的方法,其长期的影响也具有很大的不同,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而惨痛的教训更值得反思。近一、二十年来我国也开展了规模巨大的城市更新重建,我们正在重犯美国人的错误,而且问题也更为严重,其负面影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必须汲取前人的经验,不能再犯前人的错误。△

【参考文献】

[1]Rudie W.,T retten,City in Crisis(California,1970),p.32.

[2]Jon C.T eaford,The T wentieth Century American City(Baitm ore&

London,1993),p.115.

[3]John M.Levy,Urban and M etropolitan Economics(New Y ork,1983),p.

291.

[4]Leo van den Berg,Urban Europe A S tudy of G rowth and Decline

(Ox ford,1982),p.

[5]Brian G raham,Heritage as K nowledge:Capital or Cuture?,Urban

S tudies,V ol.39,N os5-6,2002,p1008.

[6]李左人:《四川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民族开发对策研究》

(中国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3)第71页.

[7]俞孔坚:《美化城市还是破坏城市?》《美术观察》2005(2),网址:

w 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9672473.html,ΠpaperΠdetail.asp?id=1765-33k.

[8]韩咏红:《老外看中国———北京人将压力闷心里》,网址:http:Π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9672473.html,ΠcΠ2006-05-08Π144598006831shtml.

作者简介:蔡绍洪(1958-),贵州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现任贵州财经学院副院长,教授,研

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徐和平(1956-),江西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研究生,现任贵州财经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研

收稿日期:2006-12-18

究方向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及其公共政策。

The Occidental’s Experience of Success and F ailure

on The U rban R ene w al and R econstruction

C AI Shaohong1,3 X U Heping2,3

(11Wuha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Wuhan,430070;

21Economic C ollege of S ichuan University,S zechwan,S ichuan610065;

31G uizhou C 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 uiyang550004;P.R.China)

【Abstract】Urban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is one comprehensive s ocial systematic project,and this thesis tries to analyze the occidental’s success ful experiences and abortive less ons about the urban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recollect the problems emerging from our country’s urban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s o as to seek s ome helpful instructive enlightenments in protecting historical context, rehabilitating s ocial environment,exploiting the tourist res ources,integrating the landscapes and communities,clustering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prom oting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 eyw ords】Urban renewal;The occidental’s experience;Res ources protection

(上接25页)

The P ath Choice about the Village Tow n Turns

in G uangxi from the T aiw anese Mode

G UAN X iqiang

【Abstract】Make use of the village industrialization arouses the village town turns,the agriculture industry turns and m odernization in village. The village surplus labor trans ferring make use of the agriculture develops well as foundation,the industry develops well as predominance,and the progress the town turns should contact with the land system reform in agriculture.Realizing the village town turns,we must developing the second industry and third industry,setting up netw ork2economy,and making the village surplus labor force trans fer diversification.Surround the local advantage res ources,the native g overnment can raise the group leader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grow a batch of villages industry gather cluster.At the same time,reform and perfect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er system,creative the land flows to turn system,change the g overnment’s w orking talent and create g oo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K eyw ords】The Village T own Turns;The Scatter about Village Industry;City C ountry Margin;Village Surplus Labor

上海市为什么要提“城市更新”

上海市:为什么要提“城市更新” 新闻背景:《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将在5月正式实施。以往,人们听到较多的是“城市规划”,很少听到“城市更新”。什么是城市更新?巴黎、奥斯陆等西方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尤其是上海借鉴之处?城市更新与“大拆大建”又有何不同? 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更新,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当城市处于生长期,新区建设是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当城市进入成熟期,旧区更新则成为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经历城市更新;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更新成为西方大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主要体现出几方面特点: 1、注重物质环境改造和地区功能转型的有机结合。 滨水地区往往是西方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滨水地区是工业时代的重要产业区位,但在后工业化进程中,滨水地区的航运功能日趋萎缩,码头、仓库和工厂也逐渐衰败。通过城市更新,昔日破败荒芜的滨水地区逐渐转变为居住—工作—休闲一体化的后工业化场所,重新受到居住者、投资者和旅游者青睐,有效提升了所在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伦敦码头区的主要经验是,植入新兴产业,实现地区功能转型;保存和利用工业建筑遗产,形成富有特色的后工业化景观;确保滨水开放空间的公共属性,塑造宜人的公共活动场所;强调混合用途模式,居住—工作—休闲融为一体;加强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与城市其他地区形成便捷联系。又如,奥斯陆的“峡湾之城”也是世界知名的滨水区更新案例。南部滨海地区曾是传统码头区和工业区。如今,“峡湾之城”已经成为颇有影响力的文化走廊,除奥斯陆的四个主要文化设施——国家艺术馆、当代艺术博物馆、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和国家建筑博物馆从内城迁至此地,还新建了国家歌剧院、蒙克(挪威艺术家)博物馆、图书馆、水族馆和一些私人博物馆。这些大型文化项目塑造了滨海地区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奥斯陆的全球城市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城市旧区尽管物质环境日趋衰败,但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之成为地区复兴的独特资源,是城市更新中要着重思考的内容。 例如,巴黎作为世界文化之都,是城市更新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成功案例。巴黎的马莱地区曾经富有特色和充满生机,但在19世纪末开始陷入持续衰败的境地。1964年编制的历史文化保护和价值再现规划,使这里恢复街区肌理、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的历史价值,建立与地区历史遗产相结合的文化体验和特色商业,形成丰富宜人的公共空间和步行网络。此外,马莱地区曾经是巴黎的手工业中心,包括珠宝、钟表、高级时装和艺术花卉商店。城市更新高度重视这些传统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鼓励传统产业活动继续留存。许多历史保护建筑被改造成为重要的文化设施,包括毕加索美术馆、欧洲摄影师之家、瑞典文化中心、法国国家历史档案馆和博物馆等,加上附近的蓬皮杜国家文化和艺术中心,形成巴黎文化活动的集聚地,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马莱地区复兴的主要动力。 3、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体现包容性发展。 不断衰败的城市旧区也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栖息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体现包容性发展的理念,是西方城市更新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随着物质环境的不断改善,通常会出现外来的中高收入阶层取代当地低收入阶层的“绅士化”现象,改善当地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成为公共政策的关注焦点。例如,在伦敦码头区的城市再生中,相当部分的公共投资用于当地社区发展,包括建设和修缮社会住宅,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居民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比如,巴黎市政府将马莱的部分街区划为社会住宅区,通过政府补贴、低息贷款和减税的方式,鼓励中下收入阶层能够继续生活在城市中心地区,尽可能维护社会结构的

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思考

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 面改造的思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思考 摘要:本文城市特色在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中反应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造设计原则与方法,以期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 设计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更新;建筑立面;改造设计;西安随着城市的发展,随着街道充满了生活,沿街建筑立面的独立语言体系和街道的期望似乎产生了矛盾,沿街建筑立面难以呈现出本身的风貌,整个街道面貌也发生着秩序的改变。因此,处理好沿街建筑的立面问题,就成为城市街景 整治改造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一、文化背景分析 城市文化决定着一个城市市民的行为方式与城市建设特色。但这并不是说城市建设中必须一味的复古,而是要创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充满活力的国际化、现代化文明古都。城市规划建设中也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交融的特征,城市空间格局的确定也贯彻了保护古城传统形态,向新区疏解功能及人口的理念,将老城人口的疏解与新区功能的完善相结合,彰显城市文 化特色。 二、沿街建筑现状问题分析 (一)沿街建筑外立面广告杂乱无章 无序的广告会给人们视觉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烦躁。在现今充满商业竞争的时代,任何商品都想突出地表现自己,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争取更多的利益。于是,铺天盖地的广告纷至沓来,不断地侵占着街道空间,也侵占着精心设计的沿街建筑立面。同时,由于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之间的“松散性”,大量的广告设计与沿街建筑的造型语言不能很好地和谐出现。店小招大、多层多招、设施重叠、密度过大。这些广告的随意无序存在,无形中在改变着或破坏着原有的沿街建筑立面形象,更影响着城市街道空间印象。 (二)沿街建筑立面本身设计缺乏整体规划设计 尤其是墙面,缺乏色彩规划、文化特色设计等。我们知道,色彩是所有造型中最容易创造气氛和表达感情的要素之一,利用色彩可以打破单调、呆板的格局,产生体量、体块的对比,丰富建筑造型的效果。同时,利用本地文化元素更是传递历史信息和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市的街道正是因为沿街建筑立面有了文化特色设计而让人们难以忘怀的。然而,在许多的沿街建筑立面中,虽然说已经开始注重沿街建筑夜景的设计,多少可以弥补色彩设计的不足,但面对白天的沿街建筑立面,相关的色彩规划设计却是很少,至于说文化特色设 计,在沿街建筑墙面更是不足。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在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 要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那必须清楚地认识它们之间有何相通,又有何不同。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另一方面,我们要承认二者的区别。二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的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提出的。 对于该论题的争论,我们不能以“一边倒”的态度对待,我们小组一致认为要辩证的看待改造和改革的关系,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

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社会主义改革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我们小组是通过电视台(也就是中文TV)的节目流程进行,包括中文乐翻天,中文独播剧场,访谈。 我们以中文乐翻天开场,主要是想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理解我们的论题。该节目是一档娱乐节目,由乐梦凡和付程兰主持,有歌舞并茂、经典老歌回放,以及服装走秀的精彩片段,幽默的主持及逗翻天的嘉宾表演,赢得了“猛烈”的追捧。在这档节目里看到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以实践证明进行改革是科学的。节目中主持人表演外国歌舞,说明实行对外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毛泽东在汲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思想,成为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先导,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和理论,对于推动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有很大裨益。证明了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中文独播剧场分上下两篇,第一篇主要是描述社会主义改造。该篇是由我们组的陈燕同学根据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改编成剧的,讲述了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阶段,由我们小组的表演可知,在农村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表现在合作化,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出现了一批以杨小四为代表的投机取巧的人,但最终会受到人民的批评和指责。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

144.城市更新改造中的问题浅析——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例

城市更新改造中的问题浅析 ——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例 袁鹏洲,王昕宇 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现下业已较为充分发展的一线、二线城市开发建设的主要方式。城市更新改造的最大特征是破旧立新。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块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推动机制各有特点,又基本相同。城市街区改造的意义主要在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在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在上述目的达成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涉及众多群体的利益,在城市内部发生了政府、开发商、城市居民及其他相关人群之间的资本、资源的再分配。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准确把握城市街区更新改造的时机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案例,就城市街区更新改造中的更新时机、利益分配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解析。 关键词:城市更新改造时机研判利益分配社会影响 0.前言 城市建设分为城市外围新增建设用地的初次开发和城市内部建成环境的再开发,在城市由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中,城市中进行初次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土地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可能或必然发生城市土地使用性质的转变、地块人口重新布局、城市空间业态的变迁。由于城市更新牵涉众多利益相关群体和复杂的城市建成环境,因此在土地再开发过程中问题复杂。上海是得到充分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在未来上海中心城区的建设中,更多的是城市的更新改造。 图2 虹口区202号地块卫星影像图资料来源:笔者绘制图3 202号原控规图则土地使用规划资料来源:笔者提供 图1 虹口区202号地块区位图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虹口区202号地块位于海宁路、吴淞路交叉口西南方向,北至海宁路,南至昆山路,西至乍浦路,东至吴淞路。其地理区位优越,临近苏州河和黄浦江,南眺陆家嘴中央核心区。但现状中该地块除海宁路一侧进行了再开发外,其余地块多为上海特色的里弄住宅、沿街餐饮商业。虹口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中,202号地块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其必然性是由于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其范围内的建筑物价值和地块潜在的土地价值相对差距过大,该地段内的里弄住宅和少量的沿街餐饮商业是对地块土地价值的潜在浪费。 1.城市街区更新的时机把握 城市更新的时机主要决定于城市开发的经济考虑和社会考虑。更新的经济动力来源于土地价值的挖掘和利用。个人观点是更新的价值中,公平正义的一面是激发城市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的产业能级,创造就业;除此之外的经济利益多为政府、开发商、原住居民等获取,正义或非正义。社会考虑多是对于地块开发状况的社会认可度,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程度。最佳的时机是追求各方面利益最大化的时机,是追求社会负面影响——即外部成本最小化的时机。 1.1更新中土地使用性质变更对更新时机的影响 判断城市更新的价值时段关键在于掌握城市地块的土地价值、建筑物价值的相对变动。同一地块,进行商业办公性质的开发所获得的土地价值明显高于进行居住性质的城市更新所获得的土地价值,所以二者应该区别对待,在城市更新时机选择上也应有所不同。由于虹口区202号地块优越的地理区位,其商业办公开发的土地价值量已经远远超出其建筑价值量,但对其进行居住性质的城市更新可能时机尚早。这可以从其现状地块建筑价值统计数据中得到结论。 表1虹口区202号地块建筑信息统计列表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汇总 按照虹口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该地块进行商业、居住更新时,以虹口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土地出让成交楼面价分别计算,其土地价值总量为:

城市更新改造类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合同编号: 城市更新改造类项目 合作框架协议 签订日期:年月日

合作框架协议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丙方:(保证人) 地址: (丙方为甲方在本协议项下的义务、责任、承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鉴于: 1.甲乙双方均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合法成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 公司,有权签订并履行本协议。 2.甲乙双方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丰富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经验,双 方一致看好东莞城市更新改造类项目的前景,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东莞开展城市更新改造类项目合作开发,并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3.甲方在东莞储备了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就甲方已储备及将来储备的城市 更新改造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乙方可优先与甲方合作。 基于以上,本着“诚实互信、合作共赢”的原则,经各方友好协商,就在东莞建立城市更新改造类项目的合作相关事宜,签署本协议,以资信守。 第1条合作宗旨 1.1 各方拟通过东莞城市更新改造或其他类型项目的合作,整合优势资源, 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1.2 各方分别发挥各自在城市更新及商品房开发领域的技能及经验优势,各自 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第2条合作项目 2.1 甲方现有储备项目—【】更新改造项目。本协议签订后,双方根据本协议 相关约定积极推进:

【列举项目基本情况】********* 2.2 甲方(将来)其他储备项目由双方按照本协议的约定积极推进。 第3条合作内容 3.1前期公司及前期服务商 甲乙双方于本协议签订后【】个工作日内在东莞市注册成立一家有限责 任公司(以下简称“前期公司”),共计认缴注册资本【】万元,其中甲 方认缴出资【】万元,持有%股权;乙方认缴出资【】万元,持有%股权。 实缴注资时间双方另行约定。 甲乙双方同意,双方拟合作的更新改造项目由甲方主导乙方协助以前期 公司的名义与相关村集体、政府进行沟通,以前期公司名义共同推动相 关村集体和政府通过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选取前期公司成为拟 合作更新改造项目前期服务商。 前期公司参与公开程序成为包括***【】在内的拟合作更新改造项目前 期服务商后,由前期公司与相关村集体签订《前期服务协议》,明确由 前期公司推进更新改造项目相关的前期服务工作。 前期服务相关事项由甲乙双方共同推进,包括但不限于不动产权益核 查和确认、不动产权益人意愿征询、拆迁补偿方案协商、确定政府(集 体)综合收益、改造项目可行性评估、项目环境土壤评估、单一主体挂 牌招商方案编报等工作,前期服务涉及的与政府、相关村集体沟通由甲 方主导并承担相关费用。 3.2项目公司及单一主体 相关村集体和政府通过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选取拟合作更新 改造项目单一主体前,由甲方提供适格的合作主体并经乙方确认,该甲 方提供的合作主体与乙方(或乙方指定的适格主体)共同合作成立项目 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相关事宜参照前期公司执行。 如前期公司符合拟合作更新改造项目单一主体报名条件的,双方同意 通过前期公司直接报名参与拟合作更新改造项目的单一主体挂牌招商, 不再另设项目公司。为免疑义,如以前期公司名义直接报名参与拟合作 更新改造项目的单一主体挂牌招商的,除特别说明外,本协议下文中的 “项目公司”均指前期公司。

20150206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办法

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办法 (试行) (讨论稿) 目录 第一条 (目的) (1) 第二条 (定义和适用范围) (1) 第三条 (工作制度) (1) 第四条 (管理职责) (1) 第五条 (组织实施机构) (2) 第六条 (区域评估) (2) 第七条 (实施方案) (2) 第八条 (规划政策) (3) 第九条 (土地政策) (4) 第十条 (实施管理) (5) 第十一条 (公众参与) (5) 第十二条 (附则) (5) 附: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技术要求(试行)

第一条(目的) 为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有效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是指为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而进行的各类建设活动。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中心城、新城、新市镇已基本建成区域中认定的城市更新地区,已纳入土地征收范围的旧城改造、工业转型、城中村改造地区,应当按其它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工作制度) 城市更新实行区域评估和实施方案相结合的工作制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依法合规地推进实施。 第四条(管理职责) 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城市更新工作,依法制定规划和土地政策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指导、管理、监督区、县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市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制定有关城市更新的配套政策和标准,依法履行相应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责。

住宅建筑细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浅谈中国城市更新大条件下的重要建筑改造设计与实践应用

住宅建筑细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浅谈中国城市更新大条件下 的重要建筑改造设计与实践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城市的变革,城市更新现已成为了一种改造老旧建筑 的普遍活动。在大型城市建设饱和的大环境与倡导绿色节能的大前提下,建筑改 造已经越来越被提倡和发展,并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外立面改造内部空间重组建筑细部延续城市印象 正文 1.城市更新环境背景下的建筑前景 “城市更新”的概念在90年代初期还几乎没有被提出过,在90年代末至2010 年这建筑业城镇化高速蓬勃发展的十余年内,也鲜被提起。据资料记载,第一次 城市更新研讨会是在荷兰召开的。会上提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道路、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 环境的改善要求及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 在目前的中国,大型城市建设饱和的大环境与倡导绿色节能的大前提下,建 筑改造已经越来越被提倡和发展,当然,这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城市更新正成 为现阶段乃至未来中国大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希望通过具体项目的实际经历分 享经验。 2.案例分享与改造重点难点解析 2.1项目背景 中国民航营业大厦办公楼改造工程,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西延线西单商 业区。南临长安街,西邻西单图书大厦;东侧为电报大楼、中南海;南隔长安街 与组织部大楼、电力大楼相望。建设用地内的现状基本成长方形。场地内由A 座、B 座及其围绕的内院组成。本次改造的范围为A、B座办公楼及室外工程。建筑面积共2.8万平方米,其中A座为一类高层民用公建,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B 座为多层民用公建,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由于项目位置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规划条件也十分严格,除了必要的规划条件,还严格要求了本次改造设计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原规划控制要点均不得突破。 2.2设计原则 在充分研究了项目背景、业主需求、各类批文条件、各种资料文献后,项目 设计团队针对该项目做出了设计的三项原则:不变原则、前瞻性原则、个性化原 则及历史性原则。不变原则指的是:A、B 南北两座楼整体改造以维持原有结构不变为第一原则。改造中维持结构形式不动、拆除工程不得对原有结构造成损坏、 翻建中新增荷载轻于拆除的同位置原有荷载;前瞻性原则指的是:设计具有一定 超前性的办公楼,塑造网络化的办公模式,体现高起点、高标准,力求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三者完美结合;个性化原则指的是:本着超前和实用的 原则,运行新理念和新手法,使其成为具有鲜明中国航空企业个性和时代气息的 大楼,展现二十一世纪国航集团的建筑新面貌;历史性原则指的是:根据长安街 的文化积淀,使新设计凸现传统与现代兼具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宏大雄伟气势,在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者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我国现代化的实践,两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合作协议书资料讲解

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合作协议书 协议编号: 甲 方: 股份合作公司 地 址: 邮政编码:电 话: 法定代表 人: □身份证/□护照/□其它证件号 码: 乙 方: 地 址: 邮政编码:电 话: 法定代表 人: □身份证/□护照/□其它证件号 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改变拟更新改造区域[1]----片区老工业厂房/旧住宅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差/产业收益低/ 环境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土地用途和利用效率与规划功能不符等状况,甲乙双方经多次协商,本着“改造增值,优于现状收益,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就------片区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合作事宜订立合同,内容如下,双方共同遵守履行。 第一条项目更新范围及现状 本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纳入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后,项目区域现状见附件一。(本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的申报材料:地块现状一览表、更新单元范围图、现状权属图、建筑物信息图。)

本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专项规划情况见附件二(城市更新单元规划通过审批,可附本城市更新项目的专项规划) 甲方在项目区域内的房地产占地(包括构筑附属物)平方米,建筑面 积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平方米,厂房面积平方米),详细情况见附件三。 第二条项目改造期限: 2.1本协议签订后,应在个月内(建议12个月内)制定房地产收购搬迁补偿安置方案,并通过甲方的股东代表大会表决同意; 2.2本协议签订后,应在个月内(建议24个月内)完成 %以上(建议90%以上)的房地产收购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工作;分期建设的,应在个月内(建议24个月内)完成首期 %以上(建议90%以上)的房地产收购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工作。 2.3本协议签订后,应在个月内(建议36个月内)完成更新改造区域中的房地产收购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建筑物拆除工作;分期建设的,首期应在个月内(建议36 个月内)完成更新改造区域中的房地产收购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建筑物拆除工作,其它期应在个月内(建议60个月内)完成更新改造区域中的房地产收购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建筑物拆除工作。 2.4本协议签订后,从取得本项目(或各期)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之日起3年内完成本项目(或各期)的全部改造建设工作,建设期限内如遇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因素,准许顺延。 第三条合作方式 3.1本项目现已纳入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已完成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审批,还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制定更新单元的实施方案,签订房地产收购搬迁补偿安置协议,拆除建筑物,申请确认项目实施主体,办理房地产证注销,申请建设用地审批,办理土地出让手续,项目建设,房地产预售和规划验收等。 3.2 甲方同意以项目区域内自有的房地产,占地面积约为平方米、建筑面 积平方米与乙方合作进行更新改造。 3.3 甲方负责为合作项目提供非农建设指标约平方米。 3.4乙方应向甲方交纳履约保证金,以甲方自有的房地产占地面积计算,具体金额由双方约定,其中工业项目的履约保证金不得低于每万平方米(土地面积)500万元,商住项目的履约保证金不得低于每万平方米(土地面积)1000万元,共元,本协议签订后十天内支付。 3.5 乙方负责本项目的全部出资,包括拆迁补偿款项、物业拆除及场地平整、本项目报批立项、申请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相关规定缴交地价款、申请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申办开工许可证、工程建设开发及地盘管理、楼宇销售等工作及办理上述工作中所需的费用均由乙方负责,乙方应当保证投资到合作项目的所需资金充足和及时到位。 第四条房地产收购搬迁补偿安置原则 本项目搬迁补偿安置原则为:以政府同类同期补偿安置标准为基线,以周边相同的旧改项目搬迁补偿安置标准为参数,以被搬迁房屋的市场价格为依据,制定搬迁补偿安置方案。在尊重本项目补偿安置标准的基础上,搬迁补偿方式尊重被改造业主的选择权。甲、乙双方协商共同拟定本项目城市更新改造搬迁补偿安置方案。 第五条甲方权利义务

上海城市更新实施细则(试行)

附件1 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土地实施细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实施《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本市城市更新活动,建立科学、有序的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工作原则) 城市更新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规划引领,有序推进。落实区域评估、整体更新的要求,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依法推进试点,实现动态、可持续的有机更新。 注重品质,公共优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都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优先保障公共要素,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魅力。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搭建实施平台,创新规划土地政策,使多元主体、社会公众、多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实现多方共赢。 第三条(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 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组成,负责领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完善配套政策。 第四条(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办法》及本细则的规定负责城市更新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技术规范、管理规程,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市的城市更新工作,指导城

市更新的实施,开展城市更新政策的宣传工作。 第五条(区县人民政府的职责)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办法》及本细则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包括制定城市更新区域评估报告和实施计划;指定相应部门作为专门的组织实施机构,协调本辖区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定期评估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情况,督促更新项目依法合规并按计划落实。 第二章城市更新区域评估 第六条(区域评估的工作要求) 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应会同区县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组织开展区域评估,确定地区更新需求,进行地区公共要素评估,划定城市更新单元(以下简称“更新单元”),明确适用更新政策的范围和要求,形成区域评估报告报审稿。 第七条(区域评估的工作规程) 区域评估工作包括基础准备、编制区域评估报告、审批三个阶段。 (一)基础准备: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启动开展区域评估工作,依据上位规划,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研究区域发展背景和趋势,确定评估范围、完成资料整理和汇总工作。 (二)编制区域评估报告: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意见征询,就评估区域的发展需求、公共要素建设需求等,征询各方意见,形成区域评估报告初稿。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就区域评估报告初稿出具意见,编制单位据此完善区域评估报告,形成报审稿。 (三)审批:由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将区域评估报告报审稿报区县人民政府,经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送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与评价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与评价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与评价 姓名:邓义山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统计学 学号:27

摘要: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和国家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适应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个任务的需要;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质,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正是反映了这种情况,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文: 要对社会主义改造作出评价,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转变为;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紧紧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在变革旧有的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和平赎买”的方针,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遗产,保护好这部分生产力,并将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是为了保护和发展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个体农民逐渐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一个几亿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艰难和深刻的的社会变革,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行了毛泽东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 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到1956年,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合作社经济占%,公私合营经济占%,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到%,个体经济则下降到%。总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占%,这表明,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其次,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失或正在消亡。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带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必然引起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剩下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最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事实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在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我们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前提。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28T11:16:29.2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作者:沈辉 [导读] 本文通过对实践和现有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把科学性、合理性作为设计原则,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实现建筑物改造设计的内容和各要素,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造理念与方法。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国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建筑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我国的建筑物要求不断提升,城市建设也逐渐迈入了再开发阶段,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城市的更新。本文通过对实践和现有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把科学性、合理性作为设计原则,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实现建筑物改造设计的内容和各要素,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造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城市更新;建筑改造;设计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由于城市中心区域能够符合再次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不足,而已建成区域内的建筑设施过于老旧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城市更新成为必然结果。采用完全拆后重建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虽然可以根本性的解决城市老旧化问题,但是该方法一方面会造成过度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抹除了老城区承载的文明底蕴,因此该方式的可行性不大。目前我国的城市更新理念是以自然和历史文化发展为基础,对城市进行整体的持续有机更新,避免大范围的拆建给人们生活带来影响,坚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 对原有建筑改造是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主要是将城市中不能满足人们现代化生活需求的区域进行相应的改建,通过对建筑物、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游憩设施等部分进行优化和延续,使该区域重新得到发展[1]。目前国内外对旧城改造都作了很多探索,提出了新陈代谢理论和有机更新理论。 二.城市更新的理论和要求 有机更新理论 有机更新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末吴良镛先生针对北京旧城的规划建设问题提出的,该理论充分研究了中西方的城市发展历史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根据北京的实际改造情况逐渐发展而来。有机更新的主旨是根据房屋现状将改造区域内原有建筑的处理方式进行区分,顺应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完成更新,使更新后的区域形成一种有机的秩序。有机更新是采用合适的规模和尺度,将目前和将来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通过规划设计质量的提升使城区的每一片都能发展地相对完整,进而改善改造区域的整体环境。有机更新的理念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之后的苏州和济南等旧城区的改造中也得到了了广泛应用。 (二)新陈代谢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该理论是将城市的建筑改造设计和技术类比为人的生命的外延,认为城市本身也具有像人一样的新陈代谢的过程,该理论通过在城市的建筑中引入时间对城市各个要素进行区分,将可以移动的周期短的因素配置到周期长的因素上,使得建筑单体在老旧情况便于更换。该理论重点研究的是城市内短期性的可动要素,希望在该方面入手实现建筑与人共同成长,该理论在1971年构想的夏威夷海上城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三)改造的要求 城市更新要求建筑师正确处理建筑物功能与美观、现代化与历史、保留与改造的关系,保证改造后的建筑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此外,居民作为城市改造的参与者与受益者,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概念。改造单位在维护城市居民利益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解决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三.我国城市更新中建筑的改造方法 我国的建筑改造具有时间短、任务重、建筑的色彩和形式不统一以及居民协调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因此有机更新理论符合我国的城市改造实践。有关部门应根据改造的要求,尊重城市的文化底蕴,顺应城市肌理完成改造,要对不同状态的建筑物进行分类别控制,避免资源浪费。现阶段,我国根据各个改造区域的改造力度以及建筑物现状城市改造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保留维护、整建和重建。 (一)保留维护 保留维护适用于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物,这种类型的建筑造型和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可以对其进行立面清洗或局部性的粉刷处理。上海浦东南路在世博会期间的改造项目采用了保留维护的方法,该区段的交通便利,属于商业化用地,其中第一八佰伴建筑的商业功能依旧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其建筑里面具有典型的现代化特征,且该建筑的灰白色彩和建筑造型与周围环境协调,在实际改造过程中采用的是立面清洗方式,建筑改造十分成功。保留维护的改造方法对建筑物变动很小,需要的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小,极大保护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2]。 (二)整建 整建方式是指对建筑物进行部分或全部的扩建,使其满足使用的需要,该方式适用于建筑功能相对完备,但是因为维护问题出现一定的破损的建筑物。整建方式的施工工期比较短,对资金投入的要求不高,并且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整建方式根据建筑的使用和功能在具体执行时有着一定的区别,具体可分为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保持建筑的功能性不变,仅对建筑物立面的局部进行调整,该方式适用于整体结构相对完备,具备一定提升空间的建筑物。该方式保留了建筑物现状比较好的部分,对局部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建筑物的特色,提升其立面的效果。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需要翻新部分或全部的墙面,更换暴露在外的管道线路、遮阳棚、防盗窗等老旧部件,增加一定的灯饰等,选材方面尽量保证其符合长期维护的特性,使建筑的层次更加丰富。 第二种方式是保持建筑的功能性不变,对立面进行全部的调整,该方式适用于颜色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效果陈旧的建筑物。该方式保留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对建筑的色彩进行调整,对一些老旧的材质进行替换。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墙面石材、构筑物等进行大面积的更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 例分析报告 2016-11-16

目录 一、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人文关怀..错误!未定义书签。 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见物不见人”的状态...............错误!未定义书签。 2、以大拆大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建设对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传传承重视不够错误! 未定义书签。 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管理机制:职能配置不清,政策设计滞后................错误!未定义书签。 1、职能配置:纵向职责定位不清,横向权责边界模糊.......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度设计:制度零碎、缺失、缺乏有效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3、操作流程:现行零散、复杂的操作流程给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增添压力错误!未 定义书签。 二、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模式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特区内城中村改造模式—拆除重建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蔡屋围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岗厦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3、渔农村改造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4、大冲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5、鹿丹村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6、模式特征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原集体经济组自改模式——传统旧改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改商更新改造模式——功能改变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集体合法用地的旧改:西乡劳动村.....................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度边界上的预期:未经批准改变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模式——综合整治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沙浦国际艺展中心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笋岗艺展中心综合整治...............................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三期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4、葵涌鸿华印染厂综合整治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5、模式特征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更新项目操作程序

城市更新项目操作程序

————————————————————————————————作者:————————————————————————————————日期:

城市更新项目操作程序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计划 受理部门大致工作及主要审批程序所需材料最终结果 辖区街道办1、申报主体与权利人签订合作开发及相关协议; 2、按政府相关规定多个或单一权利人委托一个公司或个人做为申报主体; 3、权利人或申报主体向街道办提出申请,要求在划定范围纳入城市更新计 划;主要审核权利人的更新意愿及土地权属的真实情况; 3、提交《指引》规定的申报资料预审。 1、拆迁范围内房屋权利人或申报主体致函所辖街道办; 2、提供上述文字图纸及电子版本的相关资料。 街道办审核后致函区旧改办,阐 述街道办对更新单元的意见。 区旧改办1、区旧改办审核更新单元范 围内的建筑物的权属是否清晰;权利人的更新意愿是否符合要求;满足上述 要求,核发复函; 2、将区旧改办的复函连同相 关申报资料报区国土局更新办,核实更新范围内建筑物产权及土地权属情 况;核实该区域是否与法定图则规定相冲突;无异议则给予复函;并转呈市 规土委更新办审批; 1、初步划定拆除重建区域作为城市更新单元范围,并 将该区域内地上建筑物、构筑物逐一拍摄照片,统 计拆除建筑面积等相关数据; 2、委托设计院将初步划定的更新单元范围依据《深圳 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申报指引(试行)》之 规定绘制范围图、现状权属图、建筑物信息图及更 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申报表、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 划申请书、地块现状详细信息一览表、更新意愿表 (包括上述信息的电子光盘)。 审核并确认申报主体。 区旧改办收到辖区街道办同意更新改造的函后,申报主体将《指引》规定的资料呈报 给旧改办。 旧改办主要审核: 1、审核申报区域权利主体权属情况是否清晰; 2、该区域是否与法定图则规定相冲突; 3、该区域是否与其他宗地红线重叠; 4、单一权利主体的申报,区旧改办无需做更新意愿的公示程序; 5、多个权利主体申报纳入更新单元规划计划的,必须做更新意愿的公示 15个自然日。 辖区街道办的批复,同意该更新单元纳入更新单元规划 制定计划及上述文字资料。 区旧改办汇总公示意见呈区规 划国土局更新科。 区国土局更新科旧改办将公示的意见整理汇总并提交给区规土局更新科。 1、区规土局更新科牵头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并会签意见后,提交区规土局 上会审议、批复; 2、市规土委相关部门组织申报主体单位共同委托指定有资质设计院拟订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草案。 草案提交区国土局上会审议并公示; 市城市更新办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45个工作日内形成 审定的规划草案,报请市规划国土委技术委员会审议。 汇总公示后的意见。 上报市规委 区旧改办区旧改办或区规土局牵头组织申报主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更新区凭区规土局同意纳入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的批复。《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