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基练习题

中基练习题

(二)填空题
122.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板块主要包括 和 。
123.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后世称“四大经
典”它们是 、 、 、 。
124.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其中 为中医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125.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其中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为中医辨证论治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126. 创立药物“性味”理论的现存最早的著作是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___________。
127.金元四大家中, 为“攻邪派”的代表, 为“养阴学派”的代表。
128.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指 ,“补脾派”的代表人物指 。
129.金元四大家中,后世称刘完素为 派的代表人物,朱震亨为 派的代表人物。
130.金元四大家中,后世称张从正为 代表人物,李杲为 的代表人物。
131.明清时期形成的温病学派中,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 创立了“三焦辨证”法则。
132.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 和 。
13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和 。
134.中医学“证”概念,是 ,它包括了 。
135.所谓辨证,是 。
136.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源于中国古代 。
137.《内经》根据相克规律而应用于精神疗法中有“悲胜 ”,“喜胜 ”。
138.《内经》根据相克规律而应用于精神疗法中有“恐胜 ”,“思胜 ”。
139.五行归类中与肾同类的五味、五色是 。
140.五行归类中与肺同类的五化、五气是 。
141.五行归类中与脾同类的五味、五化是 。
142.在五行归类中与心同类的五色、五气是 。
143.在五行归类中与肝同类的五味、五气是 。
144.金之所胜者为 ,所不胜者为 。
145.土之所胜者为 ,所不胜者为 。
146.以药物的四气分阴阳,则 属阳, 属阴。
147.中药以五味分阴阳,其中味 者属阳,味 者属阴。
148.阴阳失调的最基本类型是 和 。
149.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 和 。
150.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 和 。
151.《难经》把相生关系比

喻为 关系。《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 。
152.引起相侮的原因是 和 。
153.引起相乘的原因是 和 。
154.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
155.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
156.五行相侮的次序是 。
157.五行相乘的次序是 。
158.《尚书·洪范》中说:“水曰 ”,“火曰 ”。
159.《尚书·洪范》中说:“金曰 ”,“土爰 ”。
160.《尚书·洪范》中说:“木曰 ”,“土爰 ”。
161.调整阴阳的根本原则是 和 。
162.《内经》在阴阳偏衰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中有“阳虚则 ,阴虚则 。”
163.《内经》在阴阳偏盛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中有“阳胜则 ,阴胜则 。”
164.阴阳交感是指 的过程。
165.对于人体具有 、 、 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166.对于人体具有 、 、 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
167.阴阳的相对性的一方面表现为 而分阴阳的,另一方面,表现于 。
168.阴阳既可标示 ,又可以标示 的两个方面。
169.阴阳是宇宙中 的事物或现象 属性的概括。
170.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其主要来源有二,一是 ,二是 。
171. 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_________________说和_________________
172.气的生成有赖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 等脏腑的关系密切,尤以 的功能活动最为关键。
173.人体之气生成的基本条件有二,一是 ,二是 。
174.气运动的基本形成可概括为 , 为一身气机的枢纽。
175.气的温煦作用,《难经》概括为“ ”,血的濡养作用,《难经》概括为“ ”。
176. 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精为生命的______,气为生命的动力,神为生命的_______。
177. 精与血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____________;津液和血液之间相互渗透转化称为____________。
178.宗气是由 与 相结合,聚于胸中而生成。
179.宗气的分布,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其向上 ;向下 。
180.血液的生成与 等脏腑的功能活动相关, 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
181.血液的正常循行,有赖于全身腑腑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与 的功能活动关系尤为密切, 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


182.血液的生理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
183.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 等脏腑的功能活动综合完成。其中 对津液输布起着主宰作用。
184.“气为血之帅”,是对 的概括。“血为气之母”,是对 的概括。
185.就津与血的而言,由于津血同源于水谷,津液参与血液的组成,故有“ ”之说;又由于汗为津所化,故又有“ ”之说。
186.五脏的共同特点是 ,六腑的共同特点是 。
187.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 。
188.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观察: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胸部的感觉等。
189.肺主气的功能包括: 和 。
190.肺的呼吸均匀和调,是 的生成和 调畅的根本条件。
191.津液布散全身主要依赖于肺的 和 的作用。
192.脾胃为 之本,气血 之源。
193.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
194.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的 、 的生理特点。
195.肝主藏血主要包括 、 和 三个方面。
196.肾所藏的精气包括 和 。
197. 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_______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_______之本。
198.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 、 作用的称为肾阴。
199.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 、 作用的称为肾阳。
200.心,其华在 ,其充在(在体合) 。
201.肺,其华在 ,其充在(在体合) 。
202.脾,其华在 ,其充在(在体合) 。
203.肝,其华在 ,其充在(在体合) 。
204.肾,其华在 ,其充在(在体合) 。
205.胆为 之府,又称 之府。
206.六腑有以 为顺,以 为用之说。
207.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和 胆汁。
208.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与 水谷。
209.小肠位于小腹,上端接 与 相连。
210.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和 。
211.膀胱位于小腹,居 之下, 之前。
212.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 ,二是 之道路。
213.头为 之府,脑为 之府。
214.女子胞是主持 和 的器官。
215.女子胞位于小腹部, 之后, 之前。
216.心和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 和 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217.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 和 方面。
218.心和肾的关系正常称为 ,失常称为 。
219.脾和肺的关系主要表

现在 和 两个方面。
220.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和 三个方面。
221. 经络是经脉和______________的总称,经络作为人体一种组织结构,其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_____。
222.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经行于 ,太阳经行于
223.足少阳胆经之气血上承 经,下交于 经。
224.手少阳三焦经之气血上承 经,下交于 经。
225.足少阴肾经之气血上承 经,下交于 经。
226.手少阴心经之气血上承 经,下交于 经。
227.行于上肢内侧中中线的经脉是 ,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228.行于上肢外侧前缘的经脉是 ,行于下肢外侧前缘的经脉是
229. 除______________经外,阳经均行于四肢外侧或躯干的背面或侧面,十二经脉中,具有“边舌本,散舌下”循行特点的经脉是______________。
230. 为“阳脉之海”; 为“阴脉之海。”
231.十五别络是由 之别络,以及 之大络所组成。
232.十二经别是 的分支,它可加强 之间的联系
233.经络系统由 、 、 、 、 等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以 为主体。
234.前阴与五腑六腑均有联系,其中与 关系较为密切。 前阴与经脉的关系中,前阴与 密切相关。
235.男性的前阴有 能,并同男子的第二性征有密切联系。女性的前阴,具有 的功能。
236.肛门与脏腑中的 的关系较为密切。肛门与经络的关系中,循行于后阴的经络有 。
237.咽喉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脏腑中的 有关。
238.咽喉的主要功能是 。
239.口、齿、舌与脏腑的关系,表述为
240. 舌的生理功能为 。
241.鼻的生理病理变化与下述经脉皆有联系:
242.鼻与脏腑的关系中,鼻与 有关,但与 的关系为密切。
243.鼻的主要功能有 。
244.以目与脏腑的关系而言,目与 皆有关,但与 的关系最为密切。
245.循行于耳的经脉有: ,因此这三条经脉与耳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246.在耳与脏腑的关系中,耳与 的关系密切,与 也有一定的联系。
247.九窍的内容,包括 。
248.官,是指机体上 ,窍,即 。
249.“ 为筋之府”,“ 为骨之余”。
250.脾与肌肉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
251.骨的生理功

能主要有 。
252.筋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
253.肌肉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
254.皮肤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
255.广义之形体,泛指 。狭义的形体,是指 。
256.体质是通过人体的形态结构、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性表出来的。
257.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58.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 ,推断其病因;二是 。
259.六气,是指 。内生五邪,是由于 所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的五种病因反映的统称。
260.“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导致 。
261.所谓医过是指 。药邪是指 的一种致病因素。
262.水湿痰饮以形质言,其阴阳属性当属于 。其病理变化,在舌苔一般多是 。
263.从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言,“风胜则 ”,“寒则气收”,“燥胜则 ”,“湿胜则阳微”。
264.七情太过首先伤及 ,然后影响到其他脏腑。从临床上看,七情致病以 三脏为多见。
265.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 ;深秋近冬,燥与寒合侵犯人体,病多为 。
266.夏末初秋,燥与热合侵犯人体,病多为 ;深秋近冬,燥与寒合侵犯人体,病多为 。
267.湿性粘滞,表现在两方面,一是 ;二是 。
268.风性“善行“是指风邪具有 的特性;风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 的特点。
269.在发病的基本原理中,邪气影响 与 。
270.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概括起来不外乎病邪作用于人体引起 和 这两方面的矛盾斗争过程。
271.发病,指 ,这是机体处于病邪的 和正气 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272. 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是发病的内部因素。
273.《内经》在说明正气对邪气有防御作用时,有“正气 ,邪 ”之说。
274.《内经》在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和根据时,有“邪之 , 必虚”之说。
275.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 与 。
276.在发病的基本原理中,有“正邪 , 则发病”。
277.正气,即 ,简称为 。
278.邪气,泛指 , ,简称为 。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多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279.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古典医籍是( )
A、《

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280.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古典医籍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281.金元四大家中,“主火派”代表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东垣 D、朱震亨
282.金元四大家中,“脾胃学派”的代表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东垣 D、朱震亨
283.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朱震亨 D、李东垣
284.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朱震亨 D、李东垣
285.命门学说的形成年代是( )
A、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近代
286.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创“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土 D、以上都不是
287.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重大贡献。提出“瘟疫” 病因为“异气所感”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土 D、以上都不是
288.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重大贡献。首创“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土 D、以上都不是
289.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了( )
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和环境的统一性 D、以上都不是
290.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
A、症状和体征的概括 B、病因和病位的概括
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 D、以上都不是
291.“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以( )
A、病症为依据 B、病证为依据 C、病位为依据 D、病因为依据
292.属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
A、培土生金 B、金水相生 C、益火补土 D、佐金平木
293.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方法是( )
A、肾实泻肺 B、肝实泻脾 C、心实泻肝 D、肝火泻心
294.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
A、培土制水 B、引火归原 C、扶土抑木 D、佐金平木
295.属于相侮传变的是( )
A、心病及脾 B、脾病及肝 C、肾病及肺 D、肺病及肾
296.下列除何项外,均是说明病理变化。( )
A、母子相及 B、五行制化 C、传其所胜 D、传其所不胜
297.“见肝之病,知

肝传脾”的病理传变是属于( )
A、木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子相及
298.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299.下列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 )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C、金为木之所胜 D、火为土之母
300.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
A、五脏之脾 B、五官之口 C、五气之湿 D、五化之收
301.下列阴阳失调中“阴”的含义为“阴邪”者是( )
A、阴虚则阳亢 B、阳胜则阴病 C、阴胜则阳病 D、阴损及阳
302.属于阴的症状是( )
A、声高气粗 B、多言躁动 C、舌苔黄糙 D、脉象细涩
303.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则是( )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阳盛格阴
30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
A、阴胜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D、阴损及阳之证
305.阴阳不能相互维系可出现( )
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B、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C、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D、阴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306.可用阴阳互根关系解释的是( )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阴病治阳
307.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
A、推动 B、兴奋 C、温煦 D、滋润
308.属于阳的味是( )
A、酸 B、苦 C、涩 D、淡
309.属于阴的味是( )
A、酸 B、辛 C、甘 D、淡
310.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
A、寒热 B、上下 C、水火 D、动静
311.言人身脏腑之阴阳,肺为( )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31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313.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心为( )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314.维持血液的正常循行,下述何项作用最为重要( )
A、肝主疏泄 B、肺朝百脉 C、脾主统血 D、心主血脉
315.中医学强调人身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 )
A、水谷精气 B、宗气 C、营、卫之气 D、元气
316.与津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
A、肺、脾、大肠 B、脾、胃、小肠 C、三焦决渎 D、脾、肾、三焦
317.维持津液的正常运行,下述何项作用最为重要( )
A、脾气散精 B、肺主行水 C、三焦决渎 D、肾主津液
31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为( )
A、津血同源 B、精血同源 C、肝肾同源 D、乙癸同源
319.治疗血虚证时,常配合使用补气之品,这种治疗方法的生理依据是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肝肾同源 D、血能生气
320.治疗血脱证时,常用大剂独参汤止血,其理论依据是(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321.气机的基本形式是( )
A、升降沉浮 B、升降出入 C、升清降浊 D、呼吸出入
322.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
A、肝肺(左升右降)B、心肾(水火既济)C、脾胃(升降相因) D、肺肾(呼浊纳新)
323.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气是( )
A、宗气 B、营气 C、卫气 D、元气
324.《难经》所谓“气主煦之”,是指气的( )
A、推动作用 B、气化作用 C、防御作用 D、以上都不是
325.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之气,是( )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326.《金匮要略心典》曰:“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其生理基础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津能载气 D、气能行津
327.“血府”是指( )
A、心 B、肝 C、脾 D、脉
328.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心主神志的功能B、肝主疏泄的功能C、肺主治节的功能D、脾主运化的功能
329.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
A、化生血液 B、运行血液 C、固摄血液 D、营养血液
330.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 )
A、生成宗气 B、宣发卫气 C、调节全身气机 D、肺的呼吸功能
331.以下哪项不属于肺的肃降功能( )
A、排出体内浊气 B、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C、通调水道 D、津液向下布散
332.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的司呼吸 C、肺主宣发和肃降 D、肺朝百脉
333.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
A、肺与心 B、肺与肝 C、脾与肺 D、肺与肾
334.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
A、脾主升清 B、脾主统血 C、脾为

后天之本 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335.脾统血是通过何项实现的( )
A、气的固摄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气化作用 D、气的卫外作用336.人的视觉功能,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 )
A、心主血脉功能 B、肺主气的功能 C、脾主运化功能 D、肝的藏血功能337.与脾胃升降密切相关的脏器是( )
A、心 B、肺 C、肝 D、肾
338.在肝主疏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 )
A、调畅情志 B、调畅气机 C、调节血量 D、疏通水道
339.“筋之余”是指( )
A、发 B、骨 C、肝 D、爪
347.“骨之余”是指( )
A、齿 B、爪 C、筋 D、发
341.“血之余”是指( )
A、脉 B、筋 C、骨 D、发
342.成人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肾阳虚衰 B、肾阳亏乏 C、命门虚寒 D、肾精亏损
343.促进性机能成熟的物质是( )
A、肾精 B、肾气 C、血液 D、天癸
344.膀胱的贮尿和排尿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
A、脾的运化功能 B、肝的疏泄功能 C、肺的肃降功能 D、肾的气化功能345.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 )
A、血液的营养 B、津液的滋润 C、水谷精微充养 D、肾中精气的充盈
346.肾不纳气主要是由于( )
A、肾阳不足 B、肾阴不足 C、肾的精气不足 D、心气不足
347.“孤府”是指( )
A、胆 B、胃 C、三焦 D、膀胱
348.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 )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349.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是( )
A、三焦 B、脾 C、肾 D、肺
350.称作“中精之府”的是( )
A、脉 B、胃 C、心包 D、胆
351.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脏腑是( )
A、肺脾肾及膀胱 B、肺脾肾及三焦 C、肺脾肾及大小肠 D、肺脾肝肾
352.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血海 D、胃为水谷之海353.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 )
A、心与肺 B、肺与肝 C、脾与肾 D、肝与肾
354.气机升降之“枢纽”是指哪一种升降关系( )
A、肾主纳气,肺主呼气 B、

肝主升,肺主降
C、脾主升,胃主降 D、心火下降,肾水上承
355.具有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的是( )
A、心与肾 B、肺与肾 C、肺与肝 D、肝与肾
356.脏与脏关系中,主要表现为气机调节的两脏是( )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肝与肺 D、肝与肾
357.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阴阳协调关系的是( )
A、心与肺 B、肺与肾 C、心与肾 D、肝与肾
358.机体阳气的不足与下列哪两个脏器的关系最密切( )
A、心与肾 B、肺与脾 C、脾与肾 D、肝与脾
359.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是( )
A、元气 B、宗气 C、心气 D、肺气
360.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
A、足太阳膀胱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361.下述何项是不正确的( )
A、手三阴经从手走胸 B、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C、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362.“阳脉之海”是指( )
A、冲脉 B、督脉 C、任脉 D、带脉
363.手太阳小肠经之气血上承( )
A、手少阴心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厥阴心包经364.足太阳膀胱经之气血上承( )
A、手太阳小肠经 B、足少阴肾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足少阳胆经365.足少阴肾经之气血上承( )
A、足太阳膀胱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足少阳胆经 D、手厥阴心包经
366.手少阴心经之气血下交于( )
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太阳膀胱经
367.分布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
A、足少阳胆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368.分布于上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
A、手太阳小肠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手阳明大肠经369. 按分经诊断,下牙痛多在( )
A、足阳明胃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少阴肾经
370.“阴脉之海”是指( )
A、督脉 B、冲脉 C、阴跷脉 D、任脉
371.分布于上肢外侧前缘的经脉是( )
A、手太阴肺经 B、手太阳小肠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372. 在人体内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 )
A、浮络 B、皮部 C、经别和别络 D、孙络
373.肌肉和皮肤的

纹理,称为( )
A、气门 B、魄门 C、飞门 D、腠理
374.下列除何项外,均体现了肺与皮肤的关系?( )
A、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B、肺宣发卫气,外达皮毛
C、皮肤感邪,内传于肺 D、腠理致密,邪不得入
375.“气门”系指( )
A、鼻孔 B、喉部 C、咽部 D、汗孔
376.“骨之余”,系指( )
A、髓 B、胃 C、膝 D、齿
377.鼻者,( )
A、肝之官也 B、肺之官也 C、心之官也 D、脾之官也
378.以下表述,何项为错?( )
A、肾开窍于耳 B、心寄窍于耳 C、心在窍为舌 D、脾气通于舌379.“飞门”,系指( )
A、牙齿 B、肛门 C、唇 D、咽
380.《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之“精明”,即指( )
A、脑 B、目 C、心 D、神
381.以五脏与五官的特定联系言之,下列中何项为错?( )
A、肺气通于鼻 B、肝气通于目 C、脾气通于舌 D、肾气通于耳382.鼻之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 )
A、山根 B、天柱 C、面王 D、会厌
383.中医学古籍记载的“项骨”,即指( )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384. 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 )
A、寒化 B、热化 C、燥化 D、湿化
385.脘腹冷痛,或绞痛,得温则减,逢寒增剧。此表现由于( )
A、气滞所致疼痛 B、瘀血所致疼痛 C、湿性粘滞重浊 D、寒性凝滞主痛
386.在七情发病中起主导作用的脏是( )
A、心 B、肝 C、肾 D、肺
387.黎芦与人参合用,会使毒性增加,此属药邪形成中的何种因素?( )
A、用法不当 B、炮制不当 C、配伍不当 D、用药过量
388.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 )
A、外寒 B、内寒 C、伤寒 D、中寒
389.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高热神昏,此属何者的临床表现?
A、风性主动 B、热极生风 C、热易动血 D、热扰心神
390. 症见头痛、耳鸣、咽喉红肿疼痛、唇舌糜烂等是由于( )
A、热邪侵扰心神 B、热邪易生风动血
C、热邪伤津耗气 D、火热之邪燔灼趋上
391.以五脏主五志言,下列中何项为错?( )
A、思为心之志 B、忧

为肺为志 C、恐为肾之志 D、怒为肝之志392.下述除何项外,均是出于《素问·举痛论》?( )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思则气结 D、惊则气乱
393.面垢眵多,小便混浊,下痢粘液脓血,湿疹滋水秽浊等,属下列中何者的临床表现( )
A、热邪易致疮疡 B、湿性粘滞 C、湿性重浊 D、湿性秽浊
394.眩晕、抽搐、角弓反张,属于下列何者的临床表现?( )
A、火易生风 B、风性数变 C、寒性收引 D、风性主动
395.“三因学说”载于( )
A、《素问·调经论》 B、《金匮要略》 C、《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D、《诸病源候论》
396.以病证临床表现为依据,综合分析,以推求病因的方法,称为( )
A、治病求本 B、辨证论治 C、辨病论治 D、辨证求因
397.不属于正盛邪实的病证是( )
A、实证 B、虚证 C、热证 D、寒证
398.不属于正盛邪实的病证是( )
A、虚热证 B、实热证 C、表热证 D、里热证
399.不属于正盛邪实的病证是( )
A、阴证 B、阳证 C、虚寒证 D、实热证
400.不属于正盛邪实的病证是( )
A、阳证 B、表证 C、里证 D、虚证
401.不属于正盛邪实的病证是( )
A、里证 B、表证 C、虚证 D、热证
402.不属于正盛邪实的病证是( )
A、寒证 B、热证 C、里证 D、虚证
403.不属于正盛邪实的病证是( )
A、表证 B、热证 C、虚证 D、实证
404.邪气是指( )
A、六气 B、清气 C、抗邪能力 D、致病因素
405.正气是指( )
A、康复能力 B、致病因素 C、六气 D、异气
406.发病的内部因素是( )
A、邪气 B、正气 C、疠气 D、中气
407.发病的重要条件是( )
A、正气 B、精气 C、邪气 D、卫气
408.下列除何项外,均为导致病邪“从化”的原因( )
A、体质类型 B、邪侵部位 C、邪气性质 D、治疗不当
409.下述除何项外,均可形成实性病变( )
A、外感六淫 B、痰湿内阻 C、瘀血内停 D、劳倦内伤
410.所谓“实证”的病理是( )
A、邪盛正衰 B、邪盛正未衰 C、正衰邪不盛 D、正虚邪恋


411.“实热伤津”的病理是( )
A、实证 B、虚证 C、虚中夹实证 D、实中夹虚证412.“脾虚水肿”的病证性质是( )
A、实中夹虚证 B、实证 C、虚证 D、虚中夹实证413.下述何项为虚性病理反映( )
A、烦躁不宁 B、二便不通 C、疼痛喜按 D、食积不化
414.“大实有羸状”的病证性质是( )
A、虚中夹实证 B、实中夹虚证 C、真虚假实证 D、真实假虚证415.“至虚有盛候”的病证性质是( )
A、真实假虚证 B、真虚假实证 C、虚中夹实证 D、实中夹虚证416.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
A、阴阳互损 B、阴阳格拒 C、阴阳盛衰 D、阴阳转化
417.“阳盛格阴”,其本质为( )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418. 大出血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晕厥,脉微欲绝,为:
A、气虚失血 B、气随血脱 C、亡阴 D、亡阳
419.影响疾病传变的决定因素是( )
A、邪正盛衰 B、体质类型 C、失治、误治 D、地域、气候420.“阴盛格阳”,其本质为( )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421.以“标”与“本”相对而言,下述何项为错( )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
C、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D、脏腑病为本,肌表病为标
422.“阳胜则热”,治当( )
A、热者寒之 B、热因热用 C、阳病治阴 D、用热远热
423.“阴胜则寒”,治当( )
A、寒因寒用 B、用寒远寒 C、阴病治阳 D、寒者热之
424.素体质虚,反复感冒,治宜( )
A、先治其本 B、先治其标 C、标本同治 D、以上都不是425.脾虚水肿,治宜( )
A、先祛邪后扶正 B、先扶正后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祛邪兼扶正426.“阴中求阳”之法适宜于( )
A、阴虚之证 B、阴盛之证 C、阳虚之证 D、阳盛之证
427.“阳中求阴”之法适宜于( )
A、阴胜伤阳 B、阳胜伤阴 C、阴阳两虚 D、以上都不是428.“寒因寒用”适用于( )
A、阳虚内寒证 B、真寒假热证 C、真热假寒证 D、真寒假热证429.“热因热用”适用于( )
A、真热假寒证 B、真寒假热证 C、阴虚内热证 D、阳胜实热证430.下列除何项外均为反治法( )
A、用热远热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431.“治病求本”之“本”系指( )
A、正气 B、症状 C、病机 D、邪气
432.下列何项为反治法( )
A、用寒远寒 B、通因通用 C、阳病治阴 D、热者寒之(四)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多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所选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433.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有( )
A、比较 B、以表知里 C、类比 D、谋虑
434.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有( )
A、试探 B、反证 C、演绎 D、决断
435.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学“证”的范畴 ( )
A、恶心呕吐 B、肝阳上亢 C、感冒 D、心脉痹阻
436. 区别于辨病论治,辨证沦治的意义体现在( )
A、病同治亦同B、病不同治亦不同C、证同治亦同D、证不同治亦不同
437. 神的具体体现可以包括的内容有:( )
A、言谈 B、眼神 C、应答 D、表情
438.根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属金的有( )
A、五气的燥 B、五色的黑 C、五味的辛 D、五方的西
439.属于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
A、敦土利水 B、抑木扶土 C、调理肝脾 D、佐金平木
440.属于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
A、益火补土 B、抑木扶土 C、佐金平木 D、滋水涵木
441.阳胜则热可出现的病证有( )
A、手足心热 B、面红目赤 C、烦躁 D、脉数
442.阴虚则热可出现的病证有( )
A、潮热盗汗 B、口干舌燥 C、五心烦热 D、脉象细数
443.属于五行相克关系的病理变化有( )
A、木火刑金 B、肝气犯脾 C、水不涵木 D、肝气犯胃
444.根据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有( )
A、佐金平木 B、疏肝健脾 C、泻南补北 D、泻肝清肺
445.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 )
A、滋水涵木 B、益火补土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446.属于阴阳对立原理的治法有(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447.属于阴的表现是( )
A、面色晦暗 B、语声低微 C、腹痛拒按 D、呼吸微弱
448.属于阳的表现是( )
A、语声洪亮

B、呼吸气粗 C、色泽鲜明 D、腹痛拒按
449.属于阴的部位是( )
A、四肢内侧 B、四肢末端 C、背部 D、腹部
450.属于阳的属性有( )
A、推动 B、滋养 C、温煦 D、潜藏
451.属于阴证范围的是( )
A、实证 B、虚证 C、里证 D、寒证
452.属于阳证范围的是( )
A、寒证 B、热证 C、虚证 D、实证
453.能以阴阳互根关系失常说明的是( )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气虚致血虚 D、血虚致气虚454.可用阴阳互根关系来解释者是( )
A、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B、独阴不生,孤阳不长
C、阳在外,阴之使也 D、阴在内,阳之守也
455.属阴的味是( )
A、甘味 B、苦味 C、淡味 D、咸味
456.属阳的味是( )
A、淡味 B、酸味 C、辛味 D、甘味
457、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属于质变 D、偶然的
458. 下列各项中,属于阴阳相互转化的是( )
A、重寒则热 B、重阳必阴 C、阴损及阳 D、阳胜则阴病
459、心为( )
A、神之居 B、脉之宗 C、精之藏 D、血之主
460、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气的温煦 B、脉道通利 C、心气充沛 D、血液充盈
461. 属于气化的具体体现有( )
A、精化为气 B、精与血互化 C、气的生成 D、津液化为汗液
462、肺的宣降对体内津液的哪项功能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
A、排泄 B、输布 C、吸收 D、运行
463、肺主一身之气体现于( )
A、宗气的生成 B、宣发津液 C、通调水道 D、调节全身气机464、脾的生理功能有( )
A、主运化水谷 B、主运化水液 C、主生血 D、主统血
465、肝主疏泄,促进脾胃运化,主要是指肝能促进( )
A、胃受纳腐熟水谷 B、脾气升清 C、胃气降浊 D、胆汁的分泌466、肝主疏泄的功能可体现于下列哪些方面( )
A、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B、调畅气机
C、调畅情志 D、促进男子排精
467、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 )
A、小儿囟门迟闭 B、

小儿骨软无力 C、牙齿松动脱落 D、脑转耳鸣468、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有( )
A、大便滑脱 B、肠液枯涸便秘 C、遗尿 D、遗精
469.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A、主受纳 B、主运化 C、主腐熟 D、主通降
470.胃失和降可出现是( )
A、口臭 B、腹胀 C、便秘 D、腹泻
471.与女子胞功能关系密切的内脏有( )
A、心 B、肺 C、脾 D、肝
472.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肺为气之主 B、肾为气之根 C、肾为封藏之本 D、肾为水脏
473. 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以出现( )。
A、小便失禁 B、流涎 C、四肢不温 D、滑精
474.下述何项说法是正确的( )
A、头为诸阳之会 B、冲为血海 C、督脉为阳脉之海 D、任主胞胎
475.十二经脉的连属部分是( )
A、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 C、十二皮部 D、十五别络
476.下述何项是错误的( )
A、督脉与任脉为表里 B、足厥阴经与足少阴经为表里
C、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为表里 D、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为表里
477.具有“血海”之称者是( )
A、冲脉 B、督脉 C、肝 D、心
478.太阳经在头面的分布部分是( )
A、额部 B、头顶 C、头后部 D、面颊
479.“奇经”不同于“正经”,其具体区别是( )
A、无表里相配关系 B、不与脏腑直接络属
C、上肢部无奇经分布 D、不属经脉
480.分布于腹面的经脉有( )
A、足少阴 B、足厥阴 C、足阳明 D、足太阴
481.下述何项说法是错误的( )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足三阳经从足走头
C、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D、足三阴经从腹走胸
482. 经过“气街”的经脉有:( )
A、冲脉 B、肝经 C、胆经 D、胃经
483. 到达目内眦的经脉有( )
A、阳跷脉和阴跷脉 B、足太阳膀胱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少阴肾经
484.奇经八脉总的功能是( )
A、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系 B、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C、与肝、肾等脏关系密切 D、与女子胞、脑等功能有关
485.经脉包括:( )
A、十二经脉 B、十二经

别 C、十二经筋 D、奇经八脉
486.经络的基本生理功能是( )
A、运行全身气血 B、联络脏腑器官 C、感应传导信息 D、调节机能平衡487. 小儿的体质特点为( )
A、脏腑娇嫩 B、形气未充 C、易虚易实 D、易寒易热
488. 偏阴质者( )
A、易感风、暑、热邪 B、易感寒、湿之
C、耐寒 D、发热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
489.内伤病因包括( )
A、七情内伤 B、饮食失宜 C、劳逸过度 D、痰饮瘀血
490. 外感病传变形式主要有( )
A、六经传变 B、卫气营血传变
C、三焦传变 D、阴损及阳
491. 内伤病的传变形式主要有( )
A、脏传脏 B、腑传脏 C、脏与腑之间传变 D、形脏传变
492.六淫中归属阳邪的有( )
A、风邪 B、暑邪 C、火邪 D、燥邪
493.药邪致病的因素有( )
A、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 B、用药过量,炮制不当
C、配伍不当,用法不当 D、患者生理因素的差异
494.临床上多见的结石为( )
A、胆结石 B、肾与膀胱结石 C、胃结石 D、脾结石
495.瘀血病症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为( )
A、隐痛,游走性疼痛,喜按,日重夜轻
B、体表青紫肿胀,腹内积,紫绀,舌质紫暗
C、出血,血色紫暗夹块,脉涩或结、代
D、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痛甚
496.水湿痰饮的形成因素有( )
A、外感六淫、疠气 B、内伤七情
C、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D、脏腑功能失调
497.饮食失宜的范围包括( )
A、饥饱失常 B、饮食不洁 C、饮食偏嗜 D、食疗食养
498.“喜则气缓”,其涵义为( )
A、导致脾气郁结 B、导致肝气郁滞 C、缓和精神紧张 D、导致心气涣散499.疠气的致病途径有( )
A、空气传染 B、从口鼻而入 C、随饮食入里 D、通过蚊叮虫咬500.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 )
A、寒易伤阳 B、寒性凝滞 C、寒性收引 D、寒性粘滞
501.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 )
A、外感性 B、季节地区性 C、相兼性 D、转化性
501.下列何项为基本治则( )
A、早治防变 B、治病求本 C、扶正祛邪 D、调整阴阳
503.单独使用扶正,适宜于下列何证( )
A、纯虚证 B、正虚邪不盛

C、真虚假实证 D、虚中夹实证504.下列何项为逆治法( )
A、热者寒之 B、用寒远寒 C、寒因寒用 D、实则泻之
505.下列适宜于“标本兼治”者为( )
A、素体气虚,反复感冒 B、热盛伤津,便结不通
C、脾虚失运,饮食停滞 D、胁痛水臌,腹大胀满
506.“通因通用”适用于下述何证( )
A、食积腹泻 B、脾虚泄泻 C、瘀血崩漏 D、肾虚遗尿
507.调整阴阳的基本原则是( )
A、损其有余 B、补其不足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508.“阴虚则热”,其治法可为( )
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滋补阴液
509.“阳虚则寒”,其治法可为( )
A、阴病治阳 B、扶阳益火 C、寒者热之 D、阴中求阳
510.下列项为反治法( )
A、寒者热之 B、虚则补之 C、热因热用 D、通因通用
511.养生的基本原则( )
A、顺应自然规律 B、重视精神调养 C、注意形体锻炼 D、调和饮食五味512.养生的方法包括下列何项( )
A、顺时 B、调神 C、惜精 D、食养
(五)判断改错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面划线并改正)
513.朱丹溪倡“相火论( ),后世称他为“寒凉派”( )。
514.一种病只有一个证( ),一个证可有多个症( )。
515.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心为阴中之阴脏,肺为阴中之阳脏( )。516.“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的消长关系(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的互根关系( )。
517.木为水之子( ),金为木之所胜( )。
518.“阴病治阳”之“阴病”,系指阳虚致阴寒内盛( );“阳中求阴”,是指在补阳的基础上适当佐以补阴药( )。
519.以药物五味分阴阳,则辛、甘、淡属阴( ),酸、苦、咸属阳( )。520.五行相生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 ),相克则为异常变化( )。521.根据五行生克关系推断,益火补土法是温补命门之水而补脾阳的一种治法( ),命门之火即指肾阳( )。
522.肝病传脾,为木克土( );“木火刑金”,为木乘金( )。
523.七情致病影响气机,一般认为是:怒则气上,喜则气消( ),思则气耗,恐则气下( )。
524.疫疠之邪多从口鼻而入(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异常情志变化( )。
525.风善行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

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肺对燥邪有着特殊的易感性( )。
526.风、火、湿邪属阴( ),燥、热、暑、寒邪属阳( )。
527.阳明经行于前额、面部( ),足太阳经行于头侧部( )。
528.足少阴肾经上接足阳明胃经( ),下交手厥阴心包经( )。
529.督脉起于胞中( ),为“阴脉之海”。( )。
530.心与肺的关系,主要反映为气血互根互用的关系( ),脾与肝的关系,反映为先后天互滋的关系( )。
531.肾虚气化失常,既可导致多尿,尿失禁(),又可导致尿少、尿闭( )。532.天癸即指肾精( ),“中精之府”即指脑( )。
533.爪为骨之余( );发为精之余( )。
534.心气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脾为太阴湿土,喜湿恶燥( )。535.脾主升清之“清”,是指水谷精微();胃主降浊之“浊”,主要是指大便( )。
536.由于肺主一身之气,故在气的生成过程中,肺的作用最为重要( ),气的运动,又称气机( )。
537.元气即是真气( );卫气是由水谷精气中精华部分所化生( )。
538.同一疾病,病人不同,治法可有差别( ),同一病人,地区不同,治法可以有异( )。
539.反治法,从本质而言,仍属正治( ),用热远热,属于反治法范畴()
540.标与本的概念是固定不变的( ),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
541.气虚感冒,应先治其本( ),脾虚泄泻,宜通因通用( )。
542.寒因寒用,是指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寒性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由热转寒之证( )。
543.“治未病”,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务在先安
未受受邪之地”,是既病防变法则具体应用的范例( )。
544.阴盛格阳中,邪热内盛是疾病的本质( ),又称其为真热假寒证( 545.阳偏胜的病机特点是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阳偏虚的病机特点是阳虚而相对阴盛的虚热证( )。
546.脾喜燥恶湿,以降为和( ),胃喜润恶燥,以升为健( )。
547.湿性凝滞,易伤阳气(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
548.邪胜正负则发病( ),正邪斗争剧烈,多表现为实证( )。
549.瘀血所致出血,血色鲜红( ),饮留于胸胁,称为“悬饮”( )。550.心与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心肾不交方面(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反映在精血互损方面( )。
551.手太阴肺经从手走头(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 )。
55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气随津泄的病理反映( );“夺血者无汗”是“肝肾同源”的临床应用( )。
(六)简答题〖(回答应简明扼要,符合题意要

求)。
553. 精的施泄有哪几种形式?
554.五行各自特性的引申义如何?
555.归纳事物五行属性的根据和方法是什么?
556.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哪些?
55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常治法有哪些?
558.根据五行相生与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有各有哪些?
559.五行相乘、相侮的次序如何?
560.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次序如何?
561. 何谓五行胜复?其规律如何?试举例说明之。
562.《尚书·洪范》是如何概括五行各自特性的?
563. 在调整阴阳中,“补其不足”是如何运用的?
564.阴阳学说是如何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
565.阴阳学说概括病理变化的最基本类型有哪两个方面?其含义如何?
56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67. 脏与腑的区别如何?请简要阐述之。
568.肾中所藏之精的来源有哪些?
569.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570.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生理因素有关?
571.六腑之间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
572.大肠主津与小肠主液有什么不同?
573.小肠的功能失常为何出现二便异常?
574.胃主通降的生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575.简述脾与胃的生理联系。
576.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的关系如何?
577.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578.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79.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580.脾主统血的含义与机理各如何?
581.脾对饮食物的运化过程分了哪三个阶段?
582.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583.如何理解肺主气?
584.肺气肃降的生理作用如何?
585.肺气宣发的生理作用如何?
586.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587.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88.心藏神有何生理作用?
589.六腑的功能和生理特点如何?
590.五脏的功能和生理特点如何?
59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如何?简述之。
592.简述十二经脉在头面的分布规律。
593.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位的体表循行分布的规律如何?
594.何谓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595.医过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596.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597.药邪是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598.结石有何致病特点?
599.瘀血是如何形成的?
600.水湿痰饮是如何形成的?
60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如何?
602.疠气的致病特点如何?
603.暑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如何?
604.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何?
605.六淫致病有何共同特点?
606. 发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理解?
607.何谓虚与实?实证形成的原因如何?
608.何谓传变?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有哪些?
609.何谓阳偏胜和阴偏胜?其病机特点各如何?
610.何谓阳偏衰和阴偏衰?其病机特点各如何?
611.何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