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教学设计思路课程标准关于本节的内容具体标准为“尝试建构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显然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规律是本节教学的着眼点。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在科学研究中,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角揭示本质的洞察能力,同时通过将生物学知识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此次建构模型能力,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将数的公式和方法引入生物学研究,形成系统的观点,为学生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村在安排种群的特征之后的内容,学生已有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做为铺垫。在整个模块听这是能力要求很高的一节课,根据《课程标准》、《省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对本节内容的要示: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能过举例说明环境容纳量的概念能使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其中能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学生而言是相对有难度的,也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所在,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觖决生物学知识以及解决实际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概念并不陌生,在学习生物学其他内容时,学生已对运用数学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对遗传规律的认识。因此,本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知识──建构揭示生物学规律的数学模型,因此在认知上并不是非常困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增强保拟濒危物种的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突破: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入手尝试建立实验室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并应用于实际,联系实际完成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学习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以渔民捕涝鱼的问题开始引题,再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即以“问题探讨”引入,然后逐步展开教学,将本节的探究活动作为验证性实验活动;该课的教学应当遵循具体→抽象→再具体→再抽象……循环上升的轨迹。

1.具体。教师以“问题探讨”引入,由于学生已有相关的数学知识,不难回答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的数学公式有何生物学意义(说明细菌数量增长具有哪些性质)?

2.抽象。进一步让学生讨论:细菌的数量增长模型是怎样建构的?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由此,总结出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3.再具体。联系实例说明种群增长的两种数学模型。

4.再抽象。结合细菌的数量增长模型,得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数学模型;结合实例讨论“K”值。

5.进一步回到具体。讨论数学模型的生物学意义(说明“J型”和“S型”增长的生物学意义),列举实例。

6.进一步抽象。总结用数学模型揭示生物学现象与规律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启发学生从现象揭示出本质和规律,使学生认同运用恰当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表达某些生物学规律。一定要避免从数学到数学,为计算而计算的教学。

七、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

学生进行思考,但问题比较深奥

导入:有一位渔民经常被这样的问题所捆扰:不捕捞

或者捕捞很少,鱼类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捕捞过多,又会

造成鱼类资源的枯竭,那应当捕捞多少才合适呢?什么时

候捕捞才是最好的呢?

播放细菌分裂的录像或演示细菌分裂的计算机模

拟动画。

提示:在自然界中细菌无处不在,有些细菌的大量

设置问题,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以此引

入课题目

学生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演算。

繁殖会导致疾病。假如现有一种细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下,每20 min 左右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引导学生思考:

1.n 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2.72 h 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后代数量是多少?

3.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活生生的生命现象。

认识细菌种群

数量增长的数学规律。

认识科学是基于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讨论,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1.对细菌种群数量增长而言,在什么情况下2n 公式成立?

2.这个公式揭示了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什么规律?

3.在学过的生物学内容中,还有哪些生物学问题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

提示:数学工具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用数学语言揭示生物学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生物学自

身的特点。 认识到在生物

学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图表,相互交流结果。

请学生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并填写教材中的表格,然后画出细菌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提示:这是在理想条件下对细菌种群数量的推测。

引导学生讨论,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有什么局限性?

认识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另一种表现

形式。 小结: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

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公式、图表等。

学生讨论建立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什么是数学模型?该如何建立

数学模型。

结合本节的问题

探讨,认识建立种群

增长模型的程序和方

法。

学生讨论:

1.野兔种群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野兔种群增长的规律?

3.如果用N0表示野兔种群的起始数量,用λ表示野兔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用Nt表示t年后野兔种群的数量,那么,Nt为多少?

4.根据上述素材,估算1869年时,野兔种群数量为多少?(说明计算方法)

5.列举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与素材中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相类似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以上讨论的是在实验条件下

种群的数量变化,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何?

提供素材:《光明日报》消息

澳大利亚野兔成灾。估计在这片国土上生长着6亿只野兔,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皮,造成大批树木死亡,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兔群繁殖之快,数量之多足以对澳洲的生态平衡产生威胁。

澳洲本来没有兔子,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定居,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他的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一个世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达到6亿只之多。(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播放澳大利亚野兔成灾的录像片。)通过具体实例,

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并用数学语言解释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明确“J”型种群增长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

增长的形式。该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J”

型曲线,或数学公式:

N

t

=N

O

λt

提问:“J”型曲线发生的条件、特点和时期?加深对“J”型曲

线的理解。

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制约着种群数量的增长?

过渡:如果自然界的生物种群都是以“J”型方式

增长,地球早就无法承受了。

从资源和空间

上思考种群增长问

学生讨论。

?呈现高斯实验提出讨论题:

1.为什么大草履虫第二天、第三天增长较快,而第五天

以后数量基本稳定?

2.高斯的实验条件与“问题探讨”中的条件有何区别?

3.如何理解K值的前提条件“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况下”?请举例说明。

小结:经过一定时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种群数

量增长会趋于稳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

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

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

题。

用生物学语言

解释“S”型曲线(数

学模型)。理解该曲

线形成的原因。

学生观察曲线,回答问题。

教师组织讨论:

1、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如何增长?

2、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群如何增长?

3、种群数量小于K/2值时,种群如何增长?

4、种群数量大于K/2值时,种群如何增长?

理解曲线中的斜

率就是增长率。将数

学意义转化为生物学

意义。通过这几个问

题讨论,解决本节课

提出的“捕鱼问题”

学生讨论教材中“思考与讨论”素材。组织学生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去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

如何灭鼠?

理解K值,并解释和说明实际问题。对K 值的应用。并且渗透保护环境,珍惜动物,清洁卫生等情感教育。

学生讨论教材中东亚飞蝗

种群数量的波动。讨论影响种

群数量波动的因素。过渡: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是否总能稳定在K值?

为什么?

从多因素思考种群数量的变化?理解人为因素在种群数量变化中起的作用。渗透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教育。

总结:从具体的生物现象与规律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又用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释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与规律,这是学习本节的要旨。

把握学习方法要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1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脑脊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 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 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 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 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a.渗透压:一般来,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 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b.说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c.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HCO3- d.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 (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 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 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 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 要条件。?(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与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循环 淋巴 注意: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调节: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注意: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属于细胞内液成分。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2.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 3H+ + HCO3- 3. 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 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四、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1. 在右侧照光的情况下,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注:云母片不透水) A.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将④放在匀速转盘上,会弯向光源生长 2.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①生产无籽西瓜②生产无籽番茄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3. 把成熟的苹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释放出了 A.乙烯 B.脱落酸 C.芳香族化合物 D.赤霉素 4.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c点浓度 B.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a点浓度 D.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c点浓度 5.图3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6.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受刺激时,瞬间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 B.兴奋在①②处传导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C.刺激③处,①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A或③处均可使E产生反应 7.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 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C.抑制了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8. 下列有关动物和人血糖平衡的调节,正确的是 A.人体内血糖的平衡是由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B.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三多一少”症状都和血糖不能正常利用有关 C.肝糖元和肌糖元对升高血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D.低血糖下,最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肌肉组织 9.下列哪种激素可影响婴幼儿脑的发育 A.性激素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 10.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 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 葡萄糖液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题专项练习(无答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体液 < ____________ 》内环境 k _____________ 丿 2 ?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 ?血浆组织液淋巴其成分有什么差异?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外液是指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化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 5 ?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______ ?人体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 ______ 禾廿_____ 两种离子。 6 ? 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_ 才能间接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除此之外,还需要其他器官和系统 的协调配合,这些器官和系统都有哪些,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体维持稳态的机制是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_____________ ,也就是在 ____________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 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它由、、、、五部分组成。 2 .兴奋是以________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到的,也叫 ________________ ,而且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是 ___ 向的。 3 .在未受刺激时,由于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特点,两侧的电位差为__________ ,称为 _________ 电位。在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 ,称为 __________ 电位。产生两种电位差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分析说明: 4.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为什么?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小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举出各级中枢并说明他们具有什么作用?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若W区发生障碍不能, V区发生障碍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区发生障碍 不能 _____ , H区发生障碍不能________ 。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二) &激素调节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 温度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 (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 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 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 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 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 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 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生物必修三试题 出卷人:古力布斯旦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68分) 1.(2006上海生物-8)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C 2.(2006广东生物-2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A 3.(2005广东生物-1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 4.(2001年上海生物-17)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 5.(2005年全国理综Ⅱ-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 D 6.(2000年上海生物-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C 7.(2001年上海生物-1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A 8.(2005年全国理综Ⅱ-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D 9.(2002年上海生物-25)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B 10.(2006广东生物-1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 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 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 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 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

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着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3)传导特点:离体神经纤维上为传导,在生物体内或反射弧中为传导。 (4)K+外流、Na+内流属于(运输方式),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段膨大成杯状或球状。 (2)突触: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共同形成,包括、、三部分。 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后膜还可以是的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3)突触小泡:其形成与(细胞器)有关,内含。 (4)神经递质:①种类:可分为递质(如:乙酰胆碱)、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 ②释放的方式:,是否需要消耗能量,跨过层生物膜,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③特点:a、属于信号分子 b、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c、一经作用后就被水解或灭活(若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 碱作用后不能被灭活,引起的即时效应是使突触后膜持续或使肌肉持续。)(5)兴奋传递的过程: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内的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经(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6)传递的特点:。原因: (7)传递过程中突触处信号变化:信号→信号→信号 6.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a点: 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 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②刺激b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③刺激c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中枢受 脑中相应的中枢的调控 (2)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分布有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分布有中枢、的调节中枢,还与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的中枢;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也有排尿、排便中枢(低级中枢)。 8.人脑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CO2+H2O H2CO3H+ + HCO3- 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测试题总结

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2.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B.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C.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D.产生抗体的细胞是T细胞 3.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B.人体由于花粉过敏,会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降低,水分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 C.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 D.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来实现的,其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4.如右下图,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在BD范围内 B.在OA范围内 C.在BC范围内 D.在BA范围内 5.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 象的错误 ..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6.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 A.芽能发育成枝条????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7.梨树上一个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分析该梨被蛀的部位最可能是正在形成的( ) A.果皮 B.果柄C.果肉???D.种子 8.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 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 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9.若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导性免疫 10.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 C.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都是神经—体液调节??? D.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都只是神经调节 11.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应用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双基知识清单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判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物质:HCO3-、HPO42-:例 NaHCO3/H2CO3 和Na2HPO4/ NaH2PO4 6、稳态: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7、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20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C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A 3. 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4.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C 5.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D 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C 7.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A 8.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D 9.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B 1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D 11.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B 12.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B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整理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填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___________中,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直接生活在 _______________中。 2、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3(1)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2)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和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神经元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突起分为_______和______。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向的;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部位。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由于________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____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向的。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等 .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组织液淋巴 ↑淋巴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主要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 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调节机制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规律 (一)内环境成分辨别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于外界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浆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2.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内负外正; 兴奋时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重力影响 ,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8、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1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是,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3、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水壶,缩手反射发生与感觉疼痛的时间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先缩手反射,后感觉疼痛D.依个体不同而不同 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 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6.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是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 7.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