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画片赏析论文(95分)

动画片赏析论文(95分)

北京邮电大学

以文明之义成发展之实动画片赏析期末论文

姓名:刘恒鑫

学号:2011210891

时间:2012年12月

以文明之义成产业之实

-----从《千与千寻》透视日本动画

摘要:在自由的召唤下实现人类在迷失中的回归,《千与千寻》以独特的视角为日本动画树立了一座新的丰碑。日本动画在不长的发展时期内,运用其独特的机制和灵活的市场运作体系实现了整体实力的快速发展,并在世界动画市场中独树一帜。其类型化和文化寓意之丰富为其发展铺垫了良好的基础。若能恰当地引为借鉴,能促进我文化产业之发展。

关键词:日本动画个案影片类型化文化寓意

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向无法离开文明的积淀,只有深深植入文明探索和民族理性的土壤中,文化作品才能真正塑造最鲜活的生命与灵魂。

一、影片内容简介

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十岁的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千寻,用童话的隐喻描述了现代社会的危机,用儿童的心灵体验了成年人的世界,向我们讲解了一个关于人类自我迷失与寻找的故事。

千寻离开了倚靠,忽然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并没有被迫害,就已经感到自己被遗弃。自感被遗弃的孩子,在最初的惊慌失措之后,终于认识到这一次不是坐倒在地上哭泣就能等来救援的了,于是她开始倚靠自己仅有的判断和力量,独立面对当前的局面。最后,她渐渐成长起来,解救了化身做猪的父母和其他人。二、影片所获成就及同时期日本动画特点

《千与千寻》自上映以来,创造了无数“神话”,首先在日本创造了史上最高的票房纪录及观影人次,DVD光盘预购也打破了日本音像制品有史以来的记录。同时,《千与千寻》不但风靡亚洲地区,在美国上映短短三天就打入了全美票房第18位,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赞誉。在获票房神话的同时,影片的学术价值也获得了充分的肯定,2002年该片一举获得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同年获得第25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2003年该片又获得第75届奥斯卡长篇动画奖。

此外,该片还在加拿大和西班牙两地奇幻影展同时得奖,还获得了最佳亚洲电影奖等多项奖项。为日本电影动画打破了长期以来该领域被美国动画独领风骚的格局,再度向世界证明了其实力。现在,吉卜力工作室已经和好莱坞的迪士尼公司合作,开拓日本动画电影的海外市场。

在拍摄制作初期,宫崎骏就坚持手工绘画原则,向工作组发出“不要3D”的宣言,他认为技术虽然使人方便,基本的绘画技术却是动画制作者永远不能抛弃的。宫崎骏抵制着机械化生产的泛滥,用自己的方式履行对艺术的信仰。这部2001年出品的电影作为日本动画细化期的杰出代表作,制作技术相较于之前的影片的确有了很大进步。1974年,日本动画进入了成熟期。成熟期的初期,以众多SF类动画(科幻动画)为契机,松本零士、富野由悠季、河森正治、美树本晴彦、宫崎骏等著名动画家开始为观众所熟悉。而以宫崎骏、高畑勋为首的吉卜力工作室则以剧场版动画为媒介,走出了一条与SF动画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在动画界独领风骚。他们的作品不但剧情、画技与制作达到超一流水准,更重要的是,还深触到人类心灵深处,探讨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动画的发展进入细化期,动画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动画题材与制作人员也开始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分化,动画的制作者中既有像浅香守生这样擅长制作《Card Captar Sakura》(1998)、《Chobits》(2002)、《GALAXY ANGEL》(第一部:2001;第二部:2002)等“美少女动画”的监督;也有像大地丙太郎这样对《邪流丸》(1998)、《水果篮子》(2000)这类以“搞笑”为主的动画比较拿手的监督;而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1995)、《人狼》(2000)等作品虽然比较晦涩,但其自成一格的风貌,也已被观众所接受;以《千年女优》(2002)一片而跻身名家之列的今敏在动画中所采用的叙事手法和营造扑朔迷离的气氛的手法,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动画表现方式。

三、日本动画深度思考

处在细化期的日本动画,动画作品具有很明显的类型倾向。类型动画不等同于简单的动画题材分类,虽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类型动画片”是随着动漫和动画的大生产、市场经济的发展,影视作品的功能地位不断上升而出现的。对于类型动画产生的原因及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高度商业化导致高度类型化。首先日本成熟的商业市场造就了良好的类型平台,因为类型就是这种“市场选择”的结果。其次,类型动画片保证他们虚构的故事以某种确定的方式向观众展开,为观众提供他们所期待的满足。然而动画片虽然模式相近,但不代表没有创造性。在无数次复制成功范例的同时,它也会融入新鲜的细节。

(二)观众群体多样化导致类型丰富化。不同的观众群体会对某一类型的动画产生特别的爱好,在较长时期内形成对稳定的欣赏习惯和美学趣味日本动画片采用了分级制度,分别针对3~12岁、12~18岁以及18岁以上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题材。日本动漫一直以来都有着庞大的成人观众,它并非只是为小朋友提供娱乐,因此日本动漫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很多成人的视角和思考。总的来看,日本动画都有一个比较成人化的主题。即使是成人味最轻微的宫崎骏作品,其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程度,仍然是大大超出了小朋友的认识范围。所以类型的丰富性使得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如今,日本动画片的类型更具多元化,且类型之间的界限也开始模糊,一部动画也许会具有多种类型。其实,类型之间没有高墙或鸿沟,他们之间不断交叉、不断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包容。如在言情动画中加入魔法情节,在机器人动画中加入言情情节,这使得类型片在克服单一、片面的同时获得了认识的深度。

四、回归个案---《千与千寻》中的自由守望

不可避免地把《千与千寻》归为魔幻类,它有着精彩的内容、庞大的气势、精美的画面、细腻的刻画让看后的人在很长时间里都记忆深刻。宫崎骏凭着他的追求,尽力在影视特效之外融入了更为深刻的亲情表达和人文关怀。魔幻类动画具有超越现实的激情、神秘力量的拥有、对情感的依赖三个特征。类型题材也可以有多种,比如变身题材、奇幻史诗题材、冒险旅程题材、精灵鬼怪题材。宫崎骏比较出名的魔幻类动画电影就有《龙猫》《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同《千与千寻》一样,这几部动画片也大受观众的欢迎与喜爱。

在优秀的动画作品中品位文化,我们可以思索的更多。《千与千寻》这部影片有别于宫崎骏以往的作品,没有善与恶的斗争,没有绝对的是非,然而不改对人类世界的反省与拯救这一永恒主题。其实绝境并不非要是穷山恶水或是危机四伏,

对一个孩子来说,在人海中一时间脱开了妈妈原先紧握的手,就可能是一个绝境。在这个绝境中并非步步杀机,而仅仅只是陌生。当然,陌生中也的确会有邪恶,但更多的只是中立的环境。所幸千寻既没有在溺爱中沉沦,也没有在绝境中沉陷,那一点点的苦难,来得刚刚好。宫崎骏将人性中的仁爱与贪婪以及有悖人之常情地、颠倒地附加在千寻与父母之间。现实生活中,父母大都具有博大的仁爱之心,相对而言,孩子作为弱者更需要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但本片中,宫崎骏让父母承受观众的谴责,让孩子牵挂、担忧,其主题的深刻与耐人寻味前所未见,表现出了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反省和反思。这部影片大胆地运用现代都市背景,营造了外表荒诞而内核真实的城市——油屋。里面的角色代表着当下都市人的不同侧面。他们或许集中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或许是许多人心底的折射。《千与千寻》有着绚丽的色彩和华丽的影像,在人和神灵相互排斥、相互抵制又相互影响的假想城市中,却隐藏着每个人心底的意识。影片中的城市中洗浴、金钱、机械式的工作无疑是现实社会都市的映射。宫崎骏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无面人”,按耐不住的寂寞以及对于金钱的盲目崇拜是现代人的普遍遭遇。其实,故事的每一个角色。无论是无面的神灵还是幽怨的生灵,亦或是贪婪的蛤蟆或是猪都折射着现实中的一类人。

在影片中,被剥夺了名字象征着被剥夺了自由和自我。小千一直没有忘记名字因此没有丢失自我,白龙在回想起自己名字的时候恢复了原本的记忆。战争被隐喻成心灵的磨难,自我的迷失和寻找,这便是心灵的战役。希望现今社会上迷失自我的人以自由之名,打赢这场心灵的战役。

结语

以《千与千寻》为个案研究下的日本动漫其类型化和多元化体现地分外明显,在独特的东方文明催生下的独特市场为日本动画的类型化和复杂多元化奠定基础,而这种特征的形成又推进了日本动画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双向的互动成就了日本动漫市场的高度发达之成果。高度产业化机制运用下之类型化与深刻的文化寓意都值得我国在动画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加以借鉴,以期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我国软实力的实质竞争力之提升,以早日实现文化领域的民族自强。

参考文献:

[1]杨晓林主编《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谭玲殷俊编著《动漫产业》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李彦曹小卉编著《日本动画类型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

[4]齐骥著《动画文化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