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策略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策略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策略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策略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策略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与保障。

二、小学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策略

现代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容包括: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高尚的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个性。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师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问题。教师应学会调节心态,提高心理素质。教师要实际看待教育事业的意义,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而激烈竞争。在现实中就发现,为追求教学质量奖,有的老师不惜教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有的甚至于帮学生答卷,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名上的高分而不择手段。

针对教师产生的不良心理,有关专家呼吁,学校作为教育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改革的底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积极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提高心理素质的内在环境。关心教师的疾苦,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提供安居乐业的工作环境。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组织、有计划地联合社会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邀请专家讲课,有针对性地采用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措施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输导教师想不通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设置教师心理发泄室,为教师提供宣泄不满情绪的场合,及时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等等。

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如果我们不首先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教师心理异常现象的成因及分析

教师职业是个特殊的职业,在社会上人们的眼里教师几乎近于完美无论做人、工作、生活……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社会群体对他的要求近似于苛刻导致恐惧感;再加上当前职业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而个人学识能力无法适应导致焦虑感;职业劳动强度高可劳动报酬低导致失落感;在考核优、职务晋升中产生的不公正现象导致挫折感;在已逐步实施的淘汰或教师聘任帛导致职业不安定感;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所共同造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导致压力感;部分教师面临恋爱、结婚以及家庭面临子女上学、变业,爱人下岗失业等实际困难导致苦闷感……教师有了心理问题就会出现自卑、精神抑郁不振、嫉妒、敌对等现象,如果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差,就会将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常常会有不适当的教育行为产生。责任心越强的老师,问题越突出,因为他们总是想把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想做的尽善尽美,面对家长的误解,同事的疑惑也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恐惧情绪等,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往往应接不暇,更会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上述种种如果没有很好的释放途径,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除了会影响老师的心境外,必然还会带来心理问题,影响老师的心理健康。

总之,我们应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老师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加强老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解意识,在教师主观努力的基础上,改善客观条件尤其是社会、学校的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优化教师心理素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学校采取的对策

(1)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树立民主平等观点,注意感情投资,注重改善干群关系,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使去向不明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

(2)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教改信息,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

(3)合理运用评价和惩处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这些教师心服口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今后与其他教师一道同心同德地投身于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4)在职权范围内竭尽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问题。如逐年控制班级的学额,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班级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给所有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减少学校内部名目繁多的检查和活动等。

(5)开展各类活动,广开情感渲泄的渠道。一方面组织教师召开联欢会,卡拉OK大赛,假日旅游,体育游戏,业余兴趣小组等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促进同志间很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师心理档案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谈心、交流会、教代会等方式为教师广开情感渲泄的渠道。

(6)关心教师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每当教师生病,休产假等情况校领导都主动探望,问候帮助解决困难。为了减轻教师的家庭负担校工会从本学期开始为教师提供一日三餐,每晚给教师带两菜一饭回家,解决了教师买菜难、吃饭晚的具体问题。

)教师应重视自身心理状态的调适,提高心理素质

1.愉快接受教师身份,热爱教师工作。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热爱教师工作,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教师更应该具备“爱满天下”的基本品德。“爱满天下”首先应该热爱祖国。试想一个连自己祖国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热爱自己的学生,又怎么可能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只有“爱国、爱岗、爱学生”,才能谈得上“敬业奉献,教书育人”。教师只有具备“爱满天下”的基本品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知国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建国之才的合格人才。是教师必须要面对的第三个心理压力。

2.改善自身心理环境。一个教师具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个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厌烦学生,他的情绪、教育行为都会有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教育心理环境的好坏会随着社会大环境、时间、个人阅历、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在自己的主观努力下得到改善。

3.提高承受焦虑能力。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练就“出家门唉声叹气、怒发冲冠,进教室兴高采烈、和蔼可亲”的真本领。如果教师毫无承受教育焦虑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那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承受一定的教育焦虑和提高应对教育焦虑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加强教育责任心,有利于教师心理品质的锻练,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态度温和、乐教普管、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主动承担难度大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或担任差班班主任工作等,来磨炼自己的耐性,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一次次成功的积累,承受教育焦虑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4.改进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是改善教育人际关系的有效途经。在宽松的人际关系中,能更好地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5.加强心理健康防卫。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只有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响、抵制削弱心理健康的影响,正确对待生活上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挫折,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加强心理健康防卫,才能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