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探讨

国家保密技术研究所杜虹

引言

2003年9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3]2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了要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2004年1月9日国家召开了全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会议,黄菊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检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相应等级的安全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对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系统,要按照党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保护。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在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主要风险评估的作用、形式、步骤、方法等进行讨论。

一、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它贯穿于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来自内部破坏、外部攻击、内外勾结进行的破坏以及信息系统本身所产生的意外事故,必须按照风险管理的思想,对可能的威胁和需要保护的信息资源进行风险分析,选择适当的安全措施,妥善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因此,对信息系统特别是重要的信息系统进行不断的安全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1.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定义

所谓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可靠性等安全保障性能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估活动。风险评估是识别系统安全风险并决定风险出现的概率、结果的影响,补充的安全措施缓和这一影响的过程,它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风险评估是对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它是确认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即利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确定信息资产的风险等级和优先风险控制顺序。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要关注如下基本要素:

使命:一个组织机构通过信息化形成的能力要来进行的工作任务。

依赖度:一个组织机构的使命对信息系统和信息的依靠程度。

资产:通过信息化建设积累起来的信息系统、信息以及业务流程改造实现的应用服务的成果、人员能力和赢得的信誉。

价值:资产的重要程度。

威胁:对一个组织机构信息资产安全的侵害。

脆弱性:信息资产及其防护措施在安全方面的不足和弱点。脆弱性也常常被称为弱点或漏洞。

风险:某种威胁利用暴露的系统对组织机构的资产造成损失的潜在可能性。风险由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两种指标来衡量。

残余风险:采取了安全保障措施,提高了防护能力后,仍然可能存在的风险。

安全需求:为保证组织机构的使命正常行使,在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的要求。

安全保障措施:对付威胁,减少脆弱性,保护资产而采取的预防和限制意外事件的影响,检测、响应意外事件,促进灾难恢复和打击信息犯罪而实施的各种实践、规程和机制的总称。

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如下(图1)所示:使命是资产来支付的。资产都有价值,信息化的程度越高,组织机构的任务越重要,对资产的依赖度越高,资产的价值就越大。资产的价值越大风险越大。风险是威胁发起的,威胁越大风险越大。威胁都要利用脆弱性,脆弱性越大风险越大。脆弱性使资产暴露,威胁利用脆弱性,危害资产,形成风险。我们对风险的意识,会引出防护需求。防护需求被防护措施所满足。防护措施抗击威胁,降低风险。

图1 风险评估各种要素的相互关系

通过防护措施对资产加以保护,对脆弱性加以弥补,从而降低了风险;此时威胁只能形成残余风险。可能有多个防护措施共同起作用,也可能有多个脆弱性被同时利用。有些脆弱性可能客观存在,但是可能没有对应的威胁。这可能是由于这个威胁不在机构考虑的范围内,或者这个威胁的影响极小被忽略不计外部威胁和系统脆弱性可能造成损失的潜在危险。采取了防护措施能够减低风险,使残余风险限制在能够承受的程度上。(如图2所示)

图2 威胁、资产、脆弱性、风险、保护措施、残余风险的关系

3.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形式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从信息系统拥有者的角度来看可划分为三种形式,即自我评估、委托评估和检查评估。

(1)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是指信息系统拥有者指定的本机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中使用相应的安全风险评估工具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的评估活动。从信息系统拥有者的角度来看是完全主动的行为,其优点是可方便地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及时采取对策降低安全风险,是一种“自查自纠”的方式。这种方式因为是在一个机构内部进行,因此一般不会引入评估带来的新的风险,缺点是专业性和客观性稍较差。

(2)委托评估

委托评估是信息系统拥有者选择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单位按照一定的规范对信息系统进行的独立的评估活动。从信息系统拥有者的角度来看是完全自愿的,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优点是专业性、公证性和客观性较强。需注意的是对于评估可能引入新的风险,要加强控制。

(3)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是信息系统拥有者的上级机关或国家赋予信息安全管理职能的机关授权的评估单位根据一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规范对信息系统进行的独立的评估活动。此种评估带有检查的性质,从信息系统拥有者的角度来看具有某种被动性。其优点是专业性、公证性、客观性较强,一般也不会引入评估带来的新的风险。

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可以有不同的划分形式。

二、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

1.安全风险评估在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在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涉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在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全过程如下(图3)所示:

图3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全过程

第一步要确立安全目标与策略;第二步在风险分析中要进行风险评估;第三步在方案设计中对风险接受度要进行评估;第四步在安全计划实施中要进行系统测评;第五步在系统运行与维护中要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评估,然后从第五步可循环到第一至四步。可以看出,安全风险评估贯穿于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全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形式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我评估和检查评估。一般意义上的委托评估从保密管理的要求来看不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

自我评估是涉密信息系统拥有者主要进行的日常的评估,是保障涉密信息系统日常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国家保密局指导和相关保密标准的指引下,各部门各单位对所拥有的涉密信息系统进行自我评估应成为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式。

检查评估是国家保密局授权的,经中央批准成立的专门评估机构——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实施的。可以在已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改进方案设计之前进行,作为方案设计的依据;可以在已建涉密信息系统审批运行之前进行,作为保密局审批的依据;也可以在已建涉密信息系统开通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做为控制新的安全风险的依据。

3.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的工作流程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的工作流程如下(图4)所示。

图4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的工作流程

4.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的实施

(1)测评的依据和方法

测评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指南,BMZ3《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指南》;测评的方法是按照BMZ3测评指南所规定的方法,采用规范的工具,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处理信息密级的不同,分为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三个等级,按相应等级安全保密防护要求进行测评。

(2)测评的内容

测评的内容包括安全保密系统的四个方面,如下(图5)所示:

图5 测评安全保密系统的四个方面

(3)测评结果的判据

〈1〉检测项目结果判据

测评项目分为基本要求项和一般要求项,基本要求项关系到涉密信息系统的高安全风险,一般要求项关系到较低的安全风险。它们中的每一大项分为若干小项,每一小项的测评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种情况。大

项的结果判据如下:

a. 如果一个大项中所有小项均为“合格”,则该大项为“合格”;

b. 如果一个大项中“不合格”的小项超过40%,则该大项“不合格”;

c. 除上述a,b以外的其它情况,为“基本合格”。

〈2〉检测结论判据

a. 基本要求项中有一个大项“不合格”,检测结论即为“不合格”;

b. 基本要求项中60%(含60%)“合格”,其它基本要求项为“基本合格”,且一般要求项中60%以上(含60%)“合格”,检测结论即为“合格”;

c. 除上述a,b以外的其它情况,检测结论即为“基本合格”。

〈3〉检测意见、专家评估意见与测评结论的关系

a.检测意见认为“不合格”,待整改复测后,再召开专家评估会进行评估;

b. 检测意见认为“合格”,专家评估意见认为“基本合格”,则测评结论为“基本合格”;

c.检测意见认为“基本合格”,专家评估意见认为“不合格”,待整改复测后,再给出测评结论。

结语

重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化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基本经验。我国当前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如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提高评估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只要我们认识明确、措施得力,实实在在地推进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这项工作,我国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风险评估方法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作者:齐建伟齐润婷,PMU会员 评估这个词并不陌生,但项目风险评估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太广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的应用就更少了。实际上,几乎干什么事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对于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的项目,只不过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了风险而已,而那些没有进行到底而流产的项目,则是典型的风险发作。项目中途流产,一般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时,我们往往把原因归咎于客观,而不从自身的管理、技术条件等方面查找原因。风险评估和天气预测相类似,是 预测项目风险的。 有了风险评估才能更的进行风险跟踪与控制,是现代化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经过风险评估,可以找到项目的中主要风险所在,如果风险过大,没有能力回避,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前放弃该项目,如果风险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我们就可以承接该项目,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评估不只 是简单的凭空想象,必须进行量化后才能方便操作。 对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来说,项目风险的类型可分为项目的大小与范围、数据处理能力、技术能力与经验、管理模式、项目运作环境几大类。风险评估的模型不是固定的,还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计算机公司可根据自身条件制定适合本公司的模式。下面是根据本人的经验并参考国外的经验制作的一套评估模型,供读者参考。 表中提及的“数据处理”是指系统模块开发与代码编写;“公司”是指项目组所属公司;“用户”是指项目完成后的系统用户;“供货商”是指向项目组提供软硬件设备的经销商。 每一项问答都有几个选择答案,答案的后面是风险要素因子,将此因子与该项的系数相乘即可得到该项的风险值。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分别得到各项的风险总和,用分项的合计值所占总数的百分比来衡量项目风险的大小。风险有分项风险和总体风险,一般认为,百分比在40%以下为低风险,40-70%为中风险,70%以上为高风险,各公司可根据自己 的承受风险的能力,来确定具体控制指标。 1、项目大小与范围的风险

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陈铅3292011001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指挥信息系统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六大系统: 1、信息收集分系统 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反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信息传输分系统 主要由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这几部分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可以说通信自动化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3、信息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4、信息显示分系统 主要由各类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显示板等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作战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有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供指挥和参谋人员研究使用。 5、决策监控分系统 主要用于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在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可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决策监控分系统输入指令。此外,决策监控分系统还可用来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6、执行分系统 既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 在新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指导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较为明显的趋势。 一、加快系统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军联合作战。美军认为,未来的作战是在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实施的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全面对抗,因此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某公司信息系统风险评估项目案例介绍 介绍内容:项目相关信息、项目实施、项目结论及安全建议。 一、项目相关信息 项目背景:随着某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面向全国、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业务系统陆续投入使用,对该公司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上述安全需求,需对该公司的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评估,以便更加有效保护该公司各项目业务应用的安全。 项目目标:第一通过对该公司的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找出系统目前存在的安全风险,提供风险评估报告。并依据该报告,实现对信息系统进行新的安全建设规划。构建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平台,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能力。第二通过本次风险评估,找出公司内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缺陷,并需协助该公司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件处置流程、应急服务机制等。提高核心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保障能力。 项目评估范围:总部数据中心、分公司、灾备中心。项目业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系统、销售管理统计系统、内部信息门户、外部信息门户、邮件系统、辅助办公系统等。灾备中心,应急响应体系,应急演练核查。

评估对象:网络系统:17个设备,抽样率40%。主机系统:9台,抽样率50%。数据库系统:4个业务数据库,抽样率100%。 应用系统:3个(核心业务、财务、内部信息门户)安全管理:11个安全管理目标。 二、评估项目实施 评估实施流程图:

项目实施团队:(分工) 现场工作内容: 项目启动会、系统与业务介绍、系统与业务现场调查、信息资产调查统计、威胁调查统计、安全管理问卷的发放回收、网络与信息系统评估信息获取、机房物理环境现场勘察、系统漏洞扫描、系统运行状况核查。 评估工作内容: 资产统计赋值、威胁统计分析并赋值、各系统脆弱性分析、系统漏洞扫描结果分析、已有安全措施分析、业务资产安全风险的计算与分析、编写评估报告。 资产统计样例(图表)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是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的基础,同时给全院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提供了一个工作指导。为了加强我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如下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院校园网和各个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全校教职工和学生,以及其他经学校授权的单位及个人。 第二条我院内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利用校园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校园网延伸至校外或将校外网络引入至校园内。未经批准,任何数据业务运营商或电信代理商不得擅自进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进行工程施工,开展因特网业务。 第四条各部门应按照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第五条各部门要规范信息维护、信息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和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系统运行的日常工作,做好用户授权等管理服务工作。 第二章数据安全 第六条本制度中的数据是指各类信息系统所覆盖的所有数据,包括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以及学院网站等网站和系统的所有数据。 第七条各部门要及时补充和更新管理系统的业务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各部门要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制定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容灾备案措施。记录并保留至少60天系统维护日志。各系统管理员和个人要妥善保管好账号和密码,定期更新密码,防止密码外泄。 第九条保证各系统相关数据安全。各部门和系统管理人员,要对自己所管理的数据负责,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漏。 第十条学校数据信息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申请数据获取的单位有义务保护数据的隐秘性,不得将数据信息用于申请用途外的活动。 第十一条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提供信息系统的内部数据。对于违反规定、非法披露、提供数据的单位和个人,应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章信息安全 第十二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校园网及各系统制作、复制、传播和查阅下列信息: (一)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五)散布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国家稳定的; (六)散步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七)侮辱和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八)含有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九)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的; 第十三条未经批准,任何个人和部门不能擅自发布、删除和改动学院网站和系统信息。凡发布信息,必须经过严格审核。 第十四条校园网用户必须自觉配合国家和学校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用户若发现违法有害信息,有义务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形式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形式 本文介绍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概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要素、原则、模型、方法以及通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提出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剪裁,完成自己的风险评估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类越来越依赖基于信息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产品。然而人们在尽情享受信息技术带给人类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在该领域“潘多拉盒子”已经不止一次被打开。由于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损失、影响不断加剧,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视。 信息安全问题单凭技术是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的,它的解决涉及到政策法规、管理、标准、技术等方方面面,任何单一层次上的安全措施都不可能提供真正的全方位的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更应该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在这项工作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所指的是信息系统资产因为自身存在着安全弱点,当在自然或者自然的威胁之下发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安全风险是指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及事件会造成的影响来进行综合衡量,在信息安全的管理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风险。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所指的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采用科学的手段及方法,对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及面临的威胁进行系统地分析,对安全事件发生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同时提出有针对的防护对策及整改措

施,从而有效地化解及防范信息安全的风险,或把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信息安全及网络保障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作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工作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风险评估工作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充分体现,它能够把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控制关口前移,超前防范。 针对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使用、维护等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这样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各种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再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安全问题。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实行,可以使企业在充分考虑经营管理目标的条件下,对信息系统的各个结构进行完善从而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系统发展的安全需求,有效的避免事后的安全事故。这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它很好地体现了“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可以有效降低整个信息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整个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它确保了信息系统安全、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的基础性、预防性工作。因此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需要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 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 3.1 使命

指挥信息系统复习课程

简述指挥信息系统形成及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二、形成条件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原子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迎来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战争也开始进入了以高技术为基础

的“信息兵器时代”,即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在这种条件下,武装力量构成十分复杂,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作战空间广阔,军队机动迅速,战场攻防转换频繁而剧烈,情报信息量成倍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作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情报的信息量激增,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多种战场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和融合处理;作战力量的构成复杂,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组织密切协同和配合;作战单元的高技术成分增加,要求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精确使用和控制等。因此,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对部队的指挥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为了使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显然仅靠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指挥手段已难以胜任,必须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指挥员智力和体力的延伸,辅助指挥员完成诸如情报收集处理,制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控制高技术信息兵器等手工作业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繁琐的简单作业,事务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决策和指挥控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便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逐渐诞生了。

IT信息管理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信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一、风险评估: (一)一级风险 1.重要信息系统遭到黑客攻击; 2.计算机病毒破坏信息系统; 3.重要信息系统遭性破坏; 4.系统数据库崩溃或者损坏; 5.重要信息信息系统瘫痪、崩溃,影响生产过程。(二)二级风险 1.集团网站或者OA出现非法信息和不和谐言论等; 2.服务器、数据库账号、密码安全风险; 3.各类信息系统及OA账号、密码安全风险,被盗用等。 二、应急预案: (一)应急流程: 1.相关人员发现信息类风险事件发生,第一时间汇报部门负责人和信息中心负责人; 2.相关技术人员和负责人及时赶到现场、并根据风险及故障发生严重情况,及时向集团相关部门及领导通报实情; 3.信息技术人员针对故障和风险情况,及时开展修复和重建工作;

4.故障恢复或风险解除后,系统使用恢复正常,记录故障处理单; 5. 对于故障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调查,对责任人进行考核和问责(严重故障及风险事件); (二)具体措施: 1. 一级风险:黑客攻击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1)相关人员发现业务系统或网站内容被纂改,或通过入侵监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部门、信息中心负责人通报情况。 (2)信息系统技术人员应在三十分钟内响应,并首先应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信息系统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同时向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领导通报情况。 (3)信息系统技术人员负责被攻击或破坏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4)信息系统技术人员会同相关调查人员追查非法信息来源。 (5)信息系统技术人员组织相关调查人员会商后,经领导同意,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公安部门或上级机关报警。 2. 一级风险:计算机病毒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重要系统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应急指挥系统在不同行业、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都具有各自特色。它们的信息系统建设带有浓厚的行业特点。如:交通类应急指挥系统是针对公路信息、各关口车辆实时流量等信息采集、分析,进而形成行动预案;地质灾害类应急指挥系统就要利用国土资源信息、GIS地理信息、各级组织的救援队伍信息等,通过调取各平台数据库信息,用来作为调度依据。虽然各种应急指挥系统信息中心建设多种多样,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选型原则大体相近,下面就此方面进行探讨。 1数据库选型原则及主流数据库分析 1.1选用原则 1.1.1来源可靠性针对一些安全等级要求高、数据保密级别高的系统而言,数据库系统技术来源将是一个首要的考评指标。尤其是在网络安全风险日益高涨,网络后门以及系统软件后门事件屡有发生的情况下。目前,数据库主要有商用大型数据库、国产数据库、云平台数据库。商用大型数据库多为国外企业开发的成熟系统,也是难以彻底的进行安全测试。国产数据库则需要注意其系统代码来源,如IBM 曾经出售Informix源代码给中国软件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国产的数据库系统。此类技术是否已完全掌握而不再需要技术源头公司的支持,是否完全熟悉并加入严格的安全机制,都需要在实施前考察落实。云数据库是一种新型技术手段,通常与云平台打包处理。 1.1.2运行可靠性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中心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否在关键时刻发挥信息中心作用,数据库运行的稳定可靠是整个系统的

关键保障。数据库系统不至于因宕机或承载数据库系统的服务器故障,而影响业务、服务的正常运行。包括数据库系统的灾难备份、错误恢复等方面的性能指标,以及是否有可靠的技术方案降低数据库离线时间。1.1.3可扩展性应急指挥系统的数据库平台一旦建立,必将是日趋完善,所收集的数据也将不断增长。此类数据以及对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将构成日后行动的依据。这些数据将成为建设单位的宝贵的无形资产。所以,我们在建设之处就要考核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实时的可扩展性。数据库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伸缩能力,以及灵活的配置功能。可扩展性注重于能够平滑扩充系统性能,包括对外和对内两方面:对外是接口数量的扩展,能支持更多节点的同时访问,响应时间不受到吞吐量扩大的影响;对内是指数据能够适应存储空间的扩展,考虑在服务器添加硬件磁盘、磁盘阵列硬件在线扩展等情况下,不影响系统的数据,以及查询、存取、备份、还原等功能。 1.1.4安全机制安全性问题是计算机系统都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数据库系统本身就是用户众多、权限分配复杂、数据庞大且重要,使得它的安全指标尤为突出。安全机制主要有系统安全性、数据安全性和网络安全机制。系统安全性指系统级上的使用权限,包括用户的权限分配和管理、角色管理以及行为审计等。数据安全性指数据库用户对具体数据对象的操作,能按既定分配的权限执行。网络安全机制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如数字证书、SSL安全套接字、数字密钥等等。 1.2主流数据库系统比较

指挥信息系统

一、基本概念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二、形成条件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原子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迎来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战争也开始进入了以高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兵器时代”,即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在

这种条件下,武装力量构成十分复杂,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作战空间广阔,军队机动迅速,战场攻防转换频繁而剧烈,情报信息量成倍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作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情报的信息量激增,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多种战场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和融合处理;作战力量的构成复杂,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组织密切协同和配合;作战单元的高技术成分增加,要求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精确使用和控制等。因此,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对部队的指挥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为了使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显然仅靠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指挥手段已难以胜任,必须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指挥员智力和体力的延伸,辅助指挥员完成诸如情报收集处理,制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控制高技术信息兵器等手工作业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繁琐的简单作业,事务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决策和指挥控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便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逐渐诞生了。 三、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格式欧阳歌谷创编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非涉密 信息系统 欧阳歌谷(2021.02.0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 风险评估单位: 年月日 目录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1 1.1工程项目概况1 1.1.1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1 1.1.2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1 1.1.3承建单位基本信息2 1.2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基本情况2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2 2.1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2 2.2风险评估工作过程2 2.3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2

2.4保障与限制条件3 三、评估对象3 3.1评估对象构成与定级3 3.1.1 网络结构3 3.1.2 业务应用3 3.1.3 子系统构成及定级3 3.2评估对象等级保护措施3 3.2.1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措施3 3.2.2子系统N的等级保护措施3 四、资产识别与分析4 4.1资产类型与赋值4 4.1.1资产类型4 4.1.2资产赋值4 4.2关键资产说明4 五、威胁识别与分析4 5.1威胁数据采集5 5.2威胁描述与分析5 5.2.1 威胁源分析5 5.2.2 威胁行为分析5 5.2.3 威胁能量分析5 5.3威胁赋值5

六、脆弱性识别与分析5 6.1常规脆弱性描述5 6.1.1 管理脆弱性5 6.1.2 网络脆弱性5 6.1.3系统脆弱性5 6.1.4应用脆弱性5 6.1.5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6 6.1.6运行维护脆弱性6 6.1.7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6 6.1.8物理脆弱性6 6.2脆弱性专项检测6 6.2.1木马病毒专项检查6 6.2.2渗透与攻击性专项测试6 6.2.3关键设备安全性专项测试6 6.2.4设备采购和维保服务专项检测6 6.2.5其他专项检测6 6.2.6安全保护效果综合验证6 6.3脆弱性综合列表6 七、风险分析6 7.1关键资产的风险计算结果6 7.2关键资产的风险等级7 7.2.1 风险等级列表7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研发安全管理制度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研发安全管理制度4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研发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软件开发过程,有效控制和监督软件开发进度,保证软件开发质量,制定本制 度。本制度限于应急系统研发组执行。 二、团队协作 1.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对部门研发的产品总体认 识,充 分利用部门内部人力资源,提高团队的快速适应能力,部门内部采用矩阵式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将不定期的调配员工的工作岗位。 2.为了加强团队的内部技术交流,及时反映项目的进展情况,增强 内部的沟通力度,扩展员工的知识面,每周定期的召开项目 小组会议,讨论项目进展情况、技术难点和相关的解决方案;每月定期举行技术培训、讨论会,项目组成员轮流主讲,充分调动成员的研发积极性。 三、研发管理 1.确定软件开发架构,文件命名规范,编码规范。 2.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并给出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3.确定软件模块结构及程序模块内的数据流或控制流,对每 个程序

模块必须确定所有输入、输出和处理功能,并制定软件设计说明 书。 4.写出的代码应满足结构良好、清晰易读、且与设计一致,符合编 码规范。 5.确定测试计划,测试分单元测试和组装测试两个过程进行,制定 测试计划书。 6.单元测试:开发人员按测试计划对自己编写的程序进行测试。 7.组装测试:执行测试计划中所有要求的组装测试。对测试结果进 行分析,生成当前问题列表( BUGLIST ),返回项目组长。程序员经过分析,修复并自测完毕,生成BUG 修复报告。 四、配置管理 1.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有相关代码、可执行文件、文档等必须保存在 SVN 中。SVN 中的数据将作为个人和团队考评的重要依据 之一。 2.修改软件代码前,务必从SVN 中先执行upate 操作。保持 本地开

某业务运维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X X X业务运维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文档控制 版本信息 所有权声明 文档里的资料版权归江苏开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开拓”)所有。未经江苏开拓事先书面允许,不得复制或散发任何部分的内容。任何团体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观看方案将被认为获取了江苏开拓的私有信息而遭受法律的制裁。

目录

1.评估项目概述 1.1.评估目的和目标 对XXX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系统的脆弱性、所面临的威胁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给出安全控制措施建议。 风险评估范围包括: (1)安全环境:包括机房环境、主机环境、网络环境等; (2)硬件设备:包括主机、网络设备、线路、电源等; (3)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监控软件、备份系统等; (4)网络结构:包括远程接入安全、网络带宽评估、网络监控措施等; (5)数据交换:包括交换模式的合理性、对业务系统安全的影响等; (6)数据备份/恢复:包括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的数据备份/恢复机制; (7)人员安全及管理,通信与操作管理; (8)技术支持手段; (9)安全策略、安全审计、访问控制; 1.2.被评估系统概述 1.2.1.系统概况 XXX信息系统主要由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以及医保、大屏、合理用药、折子工程等业务系统、内外网安全服务器、双翼服务器、OA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以及安全控制设备等构成,内外网物理隔离,外网为访问互联网相关服务为主,内网为XXX生产网络。 2.风险综述 2.1.风险摘要 2.1.1.风险统计与分析 经过风险分析,各级风险统计结果如下: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有限公司记录编号005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创建日期2015年8月16日文档密级 更改记录 时间更改内容更改人 项目名称:XXX风险评估报告 被评估公司单位:XXX有限公司 参与评估部门:XXXX委员会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 1.1 工程项目概况 1.1.1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风险评估版 本201X年8日5日更新的资产清 单及评估 项目完成时 间 201X年8月5日项目试运行 时间 2015年1-6月 1.2 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评估单 位名称 XXX有限公司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 2.1 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 描述本次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体系(含评估人员构成)、工作原则和采取的保密措施。 2.2 风险评估工作过程 本次评估供耗时2天,采取抽样的的方式结合现场的评估,涉及了公司所有部门及所有的产品,已经包括了位于公司地址位置的相关产品。 2.3 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 本次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条款有: 序号法律、法规及其 他要求名称 颁布时 间 实施时 间 颁布部门 1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维护互联网 安全的决定 2000. 12.28 2000. 12.28 全国人大常 委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4.1994.国务院第

计算机信息系统 安全保护条例 02.18 02.18 147号令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算机信息网络 国际联网管理暂 行规定 1996. 02.01 1996. 02.01 国务院第 195号令 4 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算机软件保护 条例 2001. 12.20 2002. 01.01 国务院第 339号令 5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信息网络传播权 保护条例 2006. 05.10 2006. 07.01 国务院第 468号令 6 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算机信息网络 1998. 03.06 1998. 03.06 国务院信息 化工作领导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陈泽民:3080604041 信息时代既带给我们无限商机与方便,也充斥着隐患与危险。越来越多的黑客通过网络肆意侵入企业的计算机,盗取重要资料,或者破坏企业网络,使其陷入瘫痪,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要。企业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企业信息的安全。具体来说,也就涉及到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一套科学、合理、完整、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就成为网络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者们追求的主要目标。信息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设计的最终目标,信息系统安全的建立必须以一系列网络安全技术为摹础。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多层次之间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只从网络安全技术的角度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是很网难的,网络信息系统对安全的整体是任何一种单元安全技术都无法解决的。冈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案的设计必须以科学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为依据,才能保障整个安全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 制定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对于建造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系统是举足轻重的。网络上可采用安全技术例如防火墙等实现网络安全,软件开发上可选择不同的安全粒度,如记录级,文件级信息级等。在系统的各个层次中展开安全控制是非常有利的。在应用软件层上设置安全访问控制是整个应用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步骤。此外安全教育与管理也是系统安全的重要方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就是以行政手段对系统的安全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并与技术策略和措施相结合,从而使信息系统达到整体上的安全水平。其实,在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中,技术性安全措施所占的比例很小,而更多则是非技术性安全措施。两者之间是互相补充,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并不仅仅是技术问

指挥信息系统

的发展方向 xx01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指挥信息系统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六大系统: 1、信息收集分系统 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反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信息传输分系统 主要由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这几部分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可以说通信自动化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3、信息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4、信息显示分系统

主要由各类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显示板等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作战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有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供指挥和参谋人员研究使用。 5、决策监控分系统 主要用于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在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可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决策监控分系统输入指令。此外,决策监控分系统还可用来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6、执行分系统 既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 在新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指导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较为明显的趋势。 一、加快系统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军联合作战。美军认为,未来的作战是在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实施的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全面对抗,因此只有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本身构成了一个完备而严密的整体,才能快速,灵活、高效地组织协调各种作战力量,以形成整体作战优势。为此,美军进一步调整了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领导体制,加强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通过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逐步解决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使各级各类在地理上分散的指挥机构和业务部门,甚至相关的民用系统,能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作战指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各军兵种指挥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和用户互操作,以及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行动。 二、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提高系统综合对抗能力。由于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在现代作战中发挥着中枢神经的作用,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软杀伤和硬摧毁的首选目标。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美军对指挥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更大,他们强烈地意识到,一旦某些关键的节点被干扰或破坏,整个系统受到的影响会更大,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因此,美军在大力开发电子战装备、反辐射导弹等

军队指挥信息运用论文

指挥信息系统的运用 摘要:指挥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网络核心,具有指挥控制、侦察情报、预警探测、通信、安全保密、信息对抗等功能的军事信息系统。即美国习惯上讲的C4ISR系统。指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只有通过系统的综合运用才能体现, 而系统运用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系统效能的发挥。随着指挥信息系统在全军逐步推广应用, 研究指挥信息系统的组织运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讲述指挥信息系统按照功能所划分六大系统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 指挥信息系统; 六大系统;运用; 0.引言:指挥信息系统按照功能来分可分为六大系统,分别是:1、信息收集分系统2、信息传输分系统3、信息处理分系统4、信息显示分系统5、决策监控分系统6、执行分系统 1.指挥信息系统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指挥信息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 其组织运用涉及方方面面, 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战场条件下面临种种挑战: 1.1参战力量多元化, 指挥关系复杂化, 组织与开设难度大。现代信息化战 场中, 参战力量多元、指挥关系复杂、指挥信息系统构成要素多、设备关系复杂以及技术保障任务重, 加大了指挥信息系统组织与开设的难度。 1.2地位作用重要, 使用频繁, 编组与配置要求高。在信息化战场中, 前后 方的界线日趋模糊, 作战编成、任务编组不断发生变化, 这使得指挥信息系统在组织运用时, 既要注重编组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又要注重配置的融合性和安全性。 1.3敌方打击手段多, 软硬兼施, 安全与防护难以组织。目前, 交战双方都 将打击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作为重点, 软硬兼施的打击方式使指挥信息系统在隐蔽、伪装以及安全防护上面临严峻挑战。系统不但要具有抗打击、抗摧毁能力, 还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入侵能力, 只有战术应用与技术保障并重, 才能提高综合防护能力。 1.4作战信息量骤增, 战机稍纵即逝, 机动与转移要求高。信息化战场的信 息量激增, 攻防转换迅速, 部队机动概率较大。指挥信息系统在机动时如何保持基本功能以使作战指挥具有连续性, 在机动到位后又如何迅速恢复主要功能以便实施精确打击,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指挥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2.1信息收集分系统 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反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2信息传输分系统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要求

1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四方面要求: 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保密;安全保密管理。 2 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人员的条件要求是什么?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与境外人员(含港澳台)无婚姻关系。 3 采取不合法手段申请或取得保密资格的法律后果是那些? 1)申请单位在申报过程中隐瞒重要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一年内不予受理申请; 2)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保密资格的,撤销其保密资格,一年内不予受理申请。 4 涉密会议管理中对会议场所有哪些要求? 1)涉密会议应当在具备安全保密的场所召开; 2)会议使用的扩音设备应当符合保密要求,会议设置手机干扰器; 3)会议场所严禁使用带有无线上网功能的便携式计算机; 4)未经批准禁止带入具有摄录功能的设备。 5 涉外保密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既要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要适应对外交流的需要; 2)在对外交流、合作或谈判等外事活动中,应制定保密方案,明确保密事项,采取相 应的保密措施,执行保密提醒制度; 3)对外方提供的文件、资料或物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查;涉及到国家秘密 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6 保密检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单位应该定期进行保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向被检查的部门提出书面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 2)内部涉密部门应当进行保密自查,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对内部涉密部门责任人进行保密检查,保密委员会应当对单位负责人进行保密检查; 3)发现泄密事件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查处情况。 7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私、家、连、留、叉、披) 1)禁止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 2)禁止在家用计算机上处理涉密信息; 3)禁止涉密网与互联网连接或在连接互联网计算机上处理涉密信息; 4)禁止私自留存涉密计算机、十米移动存储介质或文件资料; 5)禁止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6)禁止擅自对外披露单位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

指挥信息系统集成训练对策思考

指挥信息系统集成训练对策思考 指挥信息系统集成训练,技术复杂程度高、组织协调难度大,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摸清指挥信息系统在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中的能力现状,立足装备现状和部队自身实际,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指挥信息系统体系。 标签:信息系统;集成训练;对策思考 推动集成训练落实,规范部队集成训练,促进各种作战力量的有机融合,才能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强训练统筹,深化系统集成,从理论学习、组织培训、实践锻炼三个方面人手构建科学的人才体系;综合运用信道保密、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主机监控、网络信息审计、网络病毒防护、漏洞扫描及补丁分发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训练安全防护体系,有效保障指挥信息系统集成训练安全保密、运行稳定。 1.科学确立集成训练目标体系 1.1确立指挥信息系统体系融合理念。组织指挥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应充分借鉴外军先进经验,更加注重内聚外联,始终把着眼点放在解决诸军兵种作战力量联通、作战要素融合上,通过打通链路谋求信息共享,通过融合作战要素谋求整体联合,通过改进作战方式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1.2确立精确保障理念。组织指挥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和综合保障基地建设的投入,努力谋求保障信息感知由逐级生成向动态聚合转变,保障供应方式由逐级配送向直达保障转变,保障协同模式由计划协同向基于网络的自组织、自适应、自协调转变。 1.3确立弹性防护理念。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保持作战体系的稳定性是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为此,应充分考虑影响指挥信息系统乃至作战体系稳定的各种威胁,按照“后台有防护、节点有备份、手段有补充、链路有冗余”的思路,采取针对性措施,整体筹划、科学施建,提高指挥信息系统抗毁顽存能力。 2.合理构设指挥信息系统集成训练的内容体系 2.1基础技能训练。一是理论知识学习。首长机关主要设置军兵种联合作战训练、信息作战指挥、信息系统集成以及外军信息战理论等内容,重点强化作战对象研究和作战预案推演;指挥人员要加强兵种新装备和信息平台学习应用,熟悉通信要素集成理论和组训方法;侦察、测绘、通信、指挥自动化等信息化武器装备基础知识等内容,技术军官主要设置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管理等内容。二是装备操作运用训练。首长机关主要设置指控车组、卫星、电台、北斗等主战通指装备操作运用等内容,各级机关还应增设本级主战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指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求方案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求方案 一、项目背景 多年来,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在加快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同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采取了很多防范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但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和市政府分别对我局信息系统安全情况进行了抽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局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抽查所暴露的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对我局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在对现有信息安全资源进行整合、整改的同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实施信息安全评估、安全加固、应急响应、安全咨询、安全事件通告、安全巡检、安全值守、安全培训、应急演练服务等工作内容(以下简称“安全风险评估”),形成安全规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二、项目目标 通过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安全服务的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财税系统安全管理策略,实现安全风险的可知、可控和可管理;通过建立财税系统信息安全风

险评估机制,实现财税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的动态跟踪分析,为财税系统信息安全整体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进一步加强财税内部网络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升我局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范能力,极大提高财税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深入挖掘网络与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点,并以业务系统为关键要素,对现有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不断增强系统的网络和信息系统抵御风险安全风险能力,促进我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为财税系统各项业务提供安全可靠的支撑平台。 三、项目需求 (一)服务要求 1基本要求 “安全风险评估服务”全过程要求有据可依,并在产品使用有据可查,并保持项目之后的持续改进。针对用户单位网络中的IT设备及应用软件,需要有软件产品识别所有设备及其安全配置,或以其他方式收集、保存设备明细及安全配置,进行资产收集作为建立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安全评估的过程及结果要求通过软件或其他形式进行展示。对于风险的处理包括:协助用户制定安全加固方案、在工程建设及日常运维中提供安全值守、咨询及支持服务,通过安全产品解决已知的安全风险。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提供安全支持服务,并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安全管理员提供安全培训,遇有可能的安全事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