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胃镜标准诊断术语之食管部分

胃镜标准诊断术语之食管部分

胃镜标准诊断术语之食管部分
胃镜标准诊断术语之食管部分

胃镜标准化诊断术语之食管部分(哈医大四院消化内科王立国医生)

(一)概述

1食管解剖:成人全长23-28cm,平均25cm,左右径3cm,前后径2cm,距门齿分别为15cm和40cm;

2食管三个生理狭窄:A第一狭窄:距门齿15cm,第6颈椎,咽与食管连接处即食管入口处;B第二狭窄:距门齿23cm,第4、5胸椎,支气管和主动脉弓交叉处;C第三狭窄:距门齿40cm,第10胸椎,横膈食管裂孔处,又称贲门;

3内镜下食管分三段:上段距门齿15-23cm,粘膜光滑,散在纵行毛细血管网;中段距门齿23-32cm,9点至12点处可见主动脉弓与主支气管交叉所致的管腔内凹陷性切迹,即第二个生理性狭窄,3点-4点处可见管壁外脊柱椎体压迫管腔所致的串珠状坡状微隆起,可见密集的树枝样毛细血管网;食管下段距门齿32-40cm,可见贲门齿状线及密集栅状毛细血管网;

4食管定位:分前后左右侧壁,进镜后没有任何旋转时视野上方右侧壁,下方左侧壁,左侧为前壁,右侧为后壁;当有旋转时定位如下:液体潴留及食管中段左心房压迹,并可见搏动为左侧壁,支气管压迹为前壁,椎骨压迫为后壁,食管内不变规律:顺时针左、前、右、后;

5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鳞状交界线SCJ(齿状线)和胃食管连接线GEJ处于同一位置,病理情况下不一致;食管粘膜上见到岛状橘红色粘膜称胃粘膜异位;25%正常人食管粘膜见白色结节或小斑,为上皮棘细胞增厚,称糖原棘皮症。

食管上段食管中段食管中段食管下段

(二)食管疾病分类(按平坦型、溃疡型、隆起型和其他分类)

1食管平坦型病变(<良恶性>充血性、薄膜状、剥脱性病变)

(1)充血性病变:良性充血性病变包括:反流性和非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真菌感染;食管胃粘膜异位。恶性充血性病变包括:食管粘膜内癌和原位癌。

1)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很重要:洛杉矶分级A级,食管可见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度小于5mm(局限于一个黏膜皱襞内);B级,食管可见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度大于5mm(局限于一个黏膜皱襞内),且病变没有融合;C级,食管黏膜破损病变有融合,但是小于食管管周的75%;

D级,食管黏膜破损病变有融合,且大于食管管周的75%。烟台会议分级0级,黏膜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Ⅰ级(轻度),黏膜呈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将洛杉矶A、B级合为一起);

Ⅱ级(中度),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Ⅲ级(重度),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检查报告必须注明:各病变部位(食管上、中、下段)和长度;狭窄部位、直径和程度;Barrett食管改变部位;有无食管裂孔疝。

附:Barrett食管:胃食管结合部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胃粘膜(柱状上皮)所取代。

A概述:必须明确两个线,食管胃连接线(EGJ)和食管鳞状上皮和胃柱状上皮交界线即齿状线(SCJ);正常情况下两条线重合,但有20%正常人二者不一致,发生病变时出现异常,涉及Barrett食管和食管裂孔疝,其中食管下段栅栏状血管对于两个疾病的鉴别很重要(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方为栅状血管,如鳞柱线上移,其下方为柱状上皮,透过柱状上皮见栅状血管为Barrett食管,未见栅状血管为食管裂孔疝)。

B内镜下四大特点:1)齿状线上移不规则;2)Barrett食管内的粘膜色调比胃粘膜浅而粗糙,常呈细沙颗粒状;3)可观察到残存的食管上皮粘膜岛;4)炎症消退期可观察到栅状食管毛细血管网;

C经典描述:对其诊断必须包括,明确描述SCJ和EGJ的位置,病变近端和远端到门齿的距离。

D活检原则:从EGJ到SCJ每2cm四象限活检分瓶装,对于高度异型增生者需每1cm活检,诊断符合率只有50%。

E形态分类:有岛状、舌形和环形;分长节段Barrett食管和短节段Barrett食管,以3cm为界。

2)非反流性食管炎:刺激饮食(辣、热等)后的充血水肿,炎症反应。

3)食管真菌感染:体弱多病、抵抗力下降的老年人,糖尿病、爱滋病、营养不良患者,化疗中的肿瘤患者及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药的患者,容易因体内菌群紊乱而出现食管真菌感染性病变。

4)食管胃粘膜异位:食管粘膜如观察到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粉红或深红色区域,应咬取黏膜活检送病理做组织学检查来诊断食管胃粘膜异位。

5)食管早癌:胃镜检查中遇到糜烂、颗粒样改变、黏膜不光整或剥脱样充血、粗糙、易出血等表现,均提示恶性可能,应注意病变区和临近黏膜的辨认及全貌观察,多方位活检、刷检、咬刷检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阳性率。使用卢戈碘染色,有利于提高确诊率。

(2)薄膜状病变:食管黏膜表面的薄膜状病变多见于局部炎症及真菌感染性病变。

(3)剥脱性病变:剥脱性食管炎的诱因多为进食干硬、过热食物及酗酒或食管异物刺激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致血肿或炎症,食管肌肉挛缩致管型解离有关,因临床少见易被忽视。

反流性食管炎非反流性食管炎(充血)食管真菌病食管胃粘膜异位

食管早癌食管早癌食管薄膜状病变食管剥脱样病变

(标注:图1,食管下段齿状线上1点、4点、7点、11点位可见四条条形红斑(黏膜破损),病灶相互之间有融合,但小于食

管全周的75%;图2,食管中段局部见2条长约2cm、宽约1cm的纵行、条索状不均匀充血痕;图3,食管中段局部4点处可见直径0.3cm的环形白色膜状病变;图4,食管下段齿状线上3cm,9点位可见大小约0.5cm×0.5cm的圆形橘红色黏膜,表面光滑;图5,食管中段5点处见直径0.2cm的微凹陷小片充血红斑,边界清晰,外缘0.1cm宽的周围黏膜水肿性微隆起。活检病理结果证实是:食管鳞状上皮黏膜内癌;图6,食管下段1点-3点处见直径0.3cm的小片,充血红斑,边界尚清晰,边缘呈星状毛刺样,外缘的上皮黏膜似有不均匀灰色微颗粒状小隆起,活检病理结果证实是:食管鳞状上皮黏膜内癌;图7,食管下段3点处见一片,0.3cm×1.0cm的三角形白膜(此图的右上角),活检病理结果:食管黏膜组织呈活动性慢性炎;图8,食管入口处起至齿

状线食管四壁见直径0.1~2.0cm的大小不一的地图斑驳状上皮剥脱性充血、出血、红斑,纵行、放射状向下延伸,另见白色脱落膜状物)

2食管溃疡型病变:

(1)良性溃疡性病变:反流性食管炎溃疡和外因性(烫伤性和药物性)食管溃疡

1)反流性食管炎溃疡:(见上述)可描述为(多条纵行条索状上皮剥脱)充血痕,(断续或连续线状)、(条索状或小片状)浅溃疡形成,表面覆盖薄白苔或被胆汁黄染,(因溃疡融合连成片状者呈)地图斑驳状2)外因性(烫伤性和药物性)食管溃疡:因食管存在生理性狭窄,进食过烫食物或卧位服药少饮水或留置胃管等情况下可致食管局部损伤致食管溃疡,多位于食管中上段,内镜下表现为:局限性或对称性溃疡,周围可呈充血、水肿红斑或环周性食管炎,严重时可形成狭窄,活检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常诊断为伴非特异性炎症的食管溃疡,可排除食管癌。

反流性食管炎溃疡(充血痕)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浅溃疡)药物性食管溃疡外伤性食管溃疡(胃管)

(标注:图1,食管中下段见多条纵行条索状上皮剥脱充血痕,断续条索状浅溃疡形成,表面覆薄白苔;图2,食管下段散在分布小片状浅溃疡,表面覆薄白苔;图3,食管中段后壁见一大小约0.4cm*0.4cm浅溃疡,表面覆薄白苔,周围粘膜充血;图4,食管粘膜上皮呈地图斑驳状不均匀剥脱,表面覆盖薄厚不均的溃疡白苔)

(2)恶性溃疡性病变:溃疡型食管癌,见食管癌章节。

3食管隆起型病变:

(1)食管良性隆起型病变:包括颗粒状、息肉状、血管性、粘膜下隆起型病变

1)食管颗粒状隆起型病变:局部(A)和弥漫分布(B)

A:食管局部鳞状上皮增生:慢性炎症,局部粘膜糜烂后纤维化,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增生,延伸至上皮表面,血管增生,固有层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局部黏膜增厚,胃镜下呈白色颗粒状表现。

B:食管弥漫性颗粒样隆起型病变:包括真菌感染、化脓性改变、鳞状上皮角化等。内镜下可描述为为食管黏膜表面见多量针尖大小的白点、粟粒大的黄色脓点、白色豆渣样颗粒、团块样或环型棉絮样颗粒,连成片者呈纵行、放射状、不均匀条索状分布。

食管局部颗粒样隆起食管真菌感染食管鳞状上皮角化食管化脓性改变

(图1,食管中段6点位见一直径0.2cm孤立性白色半球状隆起小颗粒;图2,食管中段粘膜表面见散在白色豆渣样颗粒,呈不均匀条索状分布;图3,食管管腔粘膜表面见多片直径0.2cm-0.3cm薄棉絮状白色扁平小片状隆起;图4,食管粘膜散在分布直径约0.3cm-0.5cm圆盘状隆起污苔)

2)息肉状隆起型病变:食管息肉和食管乳头状瘤

A:食管息肉:其定义不同于胃息肉,包括来自粘膜上皮或粘膜下层的息肉样外观的良性隆起性病变,由于食管的蠕动可使粘膜下病变呈息肉样改变。食管息肉常以其组成的主要组织而命名,如真性粘膜息肉、纤维息肉、纤维脂肪瘤、脂肪瘤等(此概念有待考证,出自《实用胃镜学》第二版34页,龚均等主编)

内镜描述:大小、形态、有无蒂、表面光滑或颗粒状、颜色等,病理可表现增生、化生或腺瘤。

B:食管乳头样瘤:上皮性良性肿瘤,病因多为粘膜炎症损伤、人乳头瘤病毒或综合因素。病理显示指样或树枝状外形,表层鳞状上皮乳头样增生,上皮分化成熟,部分上皮角化不全。内镜描述: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多为无蒂,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大小约0.5cm-1cm,呈浅桃红色,质软,弹性可;部分可为扁平隆起呈白色或红色,有似在水中观察不清晰感。

3)食管血管病变:食管静脉显露、食管孤立血管瘤、食管静脉曲张。

A:食管静脉显露:未诊断食管静脉曲张。

B:食管孤立血管瘤(静脉瘤常见):食管孤立性蓝色或浅蓝色(部分见橘黄色或红色)黏膜下静脉扩张呈局限性小隆起,并排除潴留性囊肿及门脉高压者。

食管息肉食管乳头样瘤食管静脉显露食管孤立血管瘤

(标注:图1,食管中段见长约2cm桥形条索状息肉,根部稍粗;图2,食管中段见一直径约1cm圆形无蒂息肉样隆起,表面粘膜绒毛样外观;图3,食管管腔5点处见一直径约0.2cm直线形蓝色血管略凸出于粘膜表面;图4,食管管腔5点处见一直径约0.3cm淡蓝色半球状隆起结节,表面可见清晰的食管毛细血管网从上延伸跨越而过,活检钳触之柔软,)

C:食管静脉曲张(EV):内镜诊断标准为中华消化内镜学会2000年昆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包括内镜下描述和内镜下分级诊断。

内镜下描述:部位、形态、色调、红色征、有无食管炎。

部位(L):Ls(上段)、Lm(中段)、Li(下段)、Lg(胃底)

形态(F):F0(已消失,作为治疗后的描述);F1(呈直线形或略纡曲);F2(呈蛇形纡曲隆起);F3(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以数条曲张静脉中最重的一条为代表>

颜色(C):Cw(白色);Cb(蓝色)<以最粗的色调为代表>

红色征(Rc):Rc(-);Rc(+)红斑、红色条纹或血疱征(红斑:亦称樱桃红斑,即曲张静脉表面毛细血管明显怒张、蛇形屈曲,或隆起成小红点;红色条纹:亦称红色鞭痕,即曲张静脉粘膜表

面的红色毛细血管或重叠)

食管炎(E):E(-);E(+)粘膜糜烂或溃疡

内镜下分级(G):轻度:F1+Rc(-);中度:F2+RC(-)或F1+Rc(+);重度:F3+Rc(-或+)或F2+Rc(+)(附:胃底静脉曲张(GV):胃贲门部的静脉曲张(Lg-c);远离贲门部的孤立(或瘤样)的静脉曲张(Lg-f);附记:①有糜烂E(+),无糜烂E(-);②有红色征RC(+),无红色征RC(-))

食管静脉曲张(中度)食管静脉曲张(中度)食管静脉曲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重度)

(标注:图1,距门齿30-40cm食管中下段11点、12点、3点-5点及7点处见四条蛇形蓝紫色曲张静脉,无红色征;图2,食管中下段四壁见四条浅蓝色曲张静脉,略有迂曲,无红色征;图3,距门齿30cm起至齿状线食管中下段四壁粘膜见数条串珠样蓝色曲张静脉,表面可见红色条纹;图4,食管中下段至齿状线食管四壁粘膜见四条串珠样蓝色曲张静脉)

4)食管粘膜下隆起型病变:包括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间质瘤、脂肪瘤、囊肿和血管瘤,少见的食管颗粒细胞瘤。内镜所见圆形、椭圆形粘膜下隆起,伴有宽基底,常有粘膜桥形成,边界清楚,颜色与周围粘膜一致,表面光滑,少数隆起顶部可见充血、出血、糜烂或溃疡,有活动度,多数病理取材困难,需要借助超声内镜。

食管平滑肌瘤食管平滑肌瘤食管颗粒细胞瘤食管颗粒细胞瘤

(标注:图1,食管下段近贲门处5点位见一直径约0.3cm半球形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颜色与周围粘膜一致,活检钳触之活动度尚可;图2,同图1,长椭圆形约0.2cm*0.4cm;图3,食管下段5点处见一0.2cm*0.4cm淡黄色椭圆形无蒂扁平隆起,表面粘膜光滑,活检钳夹之略感质硬,病理诊断颗粒细胞瘤;图4同图3描述)

(2)食管恶性隆起型病变:进展期食管癌,见食管癌专论。

4食管癌:广义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腺癌,狭义指食管鳞癌,分为早期(浅表型)和进展期食管癌。

(1)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内镜下特点:1)颜色,色淡,白斑或充血样改变;2)形态,不光滑,糜烂或增生样改变;3)血管,纹理不清;4)染色,淡染区或不染区,范围更清晰,边界不规则;需借超声内镜及病理诊断。

(2)早期癌:病变仅累及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称早期(表浅型)食管癌。

A镜下三种特征性表现:1)颜色:红区和白区(白斑);2)形态,糜烂(60%左右);斑块(局限性灰白色稍隆起于粘膜1-2mm的斑块,表面不光滑,粗糙、微小颗粒或点状糜烂);结节(3-4%,直径在1cm 左右,单个孤立病灶,表面粗糙颗粒状或小糜烂,质脆,易出血);粘膜粗糙(10%,部分或一段食管粘膜粗糙、增厚、不规则或砂纸似的颗粒状形态,易漏诊,在食管收缩和舒张状态对比观察易发现);

3)粘膜增厚、浑浊和血管结构紊乱(很早期表现,正常食管粘膜为半透明,发生病变为浑浊、血管结构紊乱)

B内镜下分型:(五个亚型,0为早期、表浅意思;中国《消化内镜学》第二版主编同意I和II型分类,III型有待商榷,因常规内镜无法判断其浸润深度,需借助超声内镜)

0-I型:表浅隆起型,病灶轻度隆起>1mm,乳头状、丘状或息肉状发白的隆起向腔内突出。

0-II型:表面平坦型,隆起及凹陷均不显著,又分为3型。IIa型,轻度隆起高度小于1mm;IIb型,平坦型,隆起和凹陷均不明显,仅有少许色泽改变;IIc型,轻度凹陷深度在0.5mm以内。

0-III型:表浅凹陷型,凹陷深度>0.5mm

(3)进展期癌:病变累及粘膜肌层。

A诊断描述:内镜对食管癌诊断率达90%以上,诊断应包括癌肿近端和远端的位置,病变的范围及与贲门的关系。

B内镜下分型:病理大体分型法共五型:肿块型;溃疡型;缩窄型;息肉型;蕈伞型(读xun迅,蘑菇的意思,肿物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外翻,中央溃疡,常侵及管腔的一侧)。Borrmann分型法共五型:I 型(隆起型),增生、结节、坏死病灶为主;II型(溃疡型),溃疡为主,周围浸润<溃疡面积;III 型(溃疡浸润型),溃疡浸润面积>溃疡面积;IV型(弥漫浸润型),食管壁隆起,病变与坏死型溃疡交替出现,常致食管腔狭窄

5食管其他病变

(1)食管憩室:是指与食管腔相连接之囊状突起。

A:部位:上段咽食管憩室(Zenker憩室或咽囊),下段膈上憩室(统称膨出性憩室);中段食管中部憩室。

B:原因:上下段与动力异常及括约肌舒张缺乏协调性有关;中段与纵膈内炎症粘连牵拉所致,常在结核后。C:组织:真性憩室(憩室壁包括食管全层);假性憩室(憩室壁缺少肌层)

D:内镜下分型:I型,食管与憩室间有明确的间隔,一个视野内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腔;II型,食管壁的一部分局限地向外膨出,憩室下缘较为明显;III型,局部食管壁向一侧明显的扩张,呈椭圆形或飘形,食管壁与周围器官粘连且较固定。

E:描述:大小、形态、部位及开口情况,有无并发症,如炎症、出血、穿孔、溃疡和癌变,大于5cm为巨大憩室。

(2)食管裂孔疝:部分胃腔或其他腹腔脏器位于横膈上的胸腔时,就出现食管裂孔疝,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以胃膨出状态分为滑动型、食管旁型及混合性,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

A:滑动型:80%-95%最常见,内镜下特点:食管腔内有无潴留液、齿状线上移、贲门口扩大或松弛、胃底变浅、疝囊、食管炎。

B:食管旁型(滚入型疝):5%-10%,无齿状线上移,少见食管炎,反转观察可见食管旁憩室,即贲门旁大弯侧有一疝囊,其内为胃粘膜。

食管憩室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

(标注:图1,食管中段6点位可见一直径约1.2cm龛影样凹陷或囊带样突出于食管粘膜,底覆污秽苔;(食管壁局限性向外膨出,小的如浅凹,大的如囊袋状)图2,食管中段11点位局部粘膜呈囊袋状突出于管腔,大小约1.5cm*1.5cm,底平、粘膜光滑;图3,图4,距门齿37cm见齿状线,贲门口松弛,反转胃镜见胃底侧贲门见直径约1.0cm滑脱型疝囊,胃底变浅)

(3)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征:剧烈呕吐食管与胃交接处,食管远端纵行撕裂痕,多于48h内愈合,诊断需急诊内镜。内镜下特点:食管与胃连接处见线状纵行裂痕,似浅表线状溃疡,常有血凝块覆盖,裂痕周围粘膜充血水肿。

(4)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及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不良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进食时吞咽困难、餐后反食、胸骨后不适或疼痛、体重减轻等。内镜下特点:贲门口收缩狭窄呈玫瑰花样,内镜通过时有阻力,但不难进入胃内,贲门口局部粘膜光滑,部分病例见食管扩张>2.0cm,内见残留食物;倒镜观察贲门唇紧紧包绕镜身,移动镜身时见贲门处粘膜随镜身进退。

(5)食管糖原棘皮症(食管过形成):含有糖原的棘细胞层局限性肥厚。内镜下特点:白色小隆起,大多圆形或椭圆形,也有铺路石样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晰,如接近观察表面有小颗粒,有透明感,表面光滑,直径约4-5mm,一般不超过10mm,其最大特点:芦戈碘染色比正常粘膜浓染,含糖原多。(6)食管气管瘘:内镜特点:食管腔内见食管壁见一小口,仔细观察可见有气体随呼吸由瘘口逸出。(7)食管蹼:是指引起食管腔梗阻的粘膜隔,以食管上段1/3多见。分先天和后天,后天多见于缺铁性贫血,亦可见于类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表层粘膜多伴有慢性炎症,临床表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并伴食物于胸骨后与剑突下停滞感和胸骨后疼痛,也可有食物反流。

内镜下表现:食管腔内蹼状隔膜,表面光滑,有偏心开口的隔膜状孔,隔膜上的食管腔扩张,必要时需活检除外炎症狭窄、肿瘤。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征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蹼

(标注:图1,贲门齿状线后壁侧(视野3点处)有0.3cm ×0.4cm 的卵圆形撕裂伤,外缘可见新鲜渗血,胃侧可见长约0.3cm 、向下延伸的裂痕;图2,贲门呈持续收缩状态,不易扩张;图3,食管腔内见一蹼状隔膜,表面光滑;)

【重磅】食管癌教案

食管癌 Esophagealcarcinoma 一、流行病与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每年全世界大约有20余万人死于食管癌,

其中我国有约15万人,占世界食管癌死亡率的绝大部分。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发病率可相差100-200倍以上,国外以中亚一带、非洲、法国北部和中南美为高发,发病率可达150/10万以上,如伊朗的贡巴德地区为515.6/10万,南非的特兰斯开为357.2/10万,欧洲、北美及大洋州为低发区,发病率大多在5/10万以下。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区,其死亡率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其发病率亦有明显的地域差,高发区分布于太行山区、四川盆地、大别山区、闽南及广东潮汕地区。其中年死亡率在100/10万以上的县市有19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食管癌是我国男性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女性为第三位。死亡率为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肺癌死亡率的急剧上升,使食管癌在恶性肿瘤中死亡率的位置发生了变化,1997年的资料显示,中国食管癌世界调整死亡率为20.4/10万,居各种恶性肿瘤第四位,位于胃癌、肝癌、和肺癌之后,其中男性死亡率为27.2/10万,为第四位,女性为13.6/10万,位于胃癌之后为第二位。 另外,食管癌的分布还与年龄、性别、种族、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有关。 (二)病因学 食管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它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可使食管癌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发展为癌。2.真菌和病毒: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病与真菌性食管炎和真菌对食物的污染有关。一些真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少数真菌还能合成亚硝胺。 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似乎也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3.遗传因素:食管癌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在高发区河南林县,食管癌的阳性家族史为60%。 4.营养因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在动物蛋白和维生素缺乏的贫穷阶层,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提示营养不良与食管癌有关。 微量元素钼、硒、铁、锌、锰等的缺乏与食管癌有关。特别是钼的缺乏受到更多重视,调查发现河南林县的饮用水中缺少钼。 5.饮食习惯:进食过热、过快,进粗食可导致食管上皮损伤,增加癌的易感性。吸烟、饮酒亦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6.其它因素:食管慢性炎症,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等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二、病理 (一)食管的解剖分段 了解食管的解剖分段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多采用1987年UICC的分段标准。 1.颈段: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缘平面。距上门齿18cm。 2.胸段食管有分为三段: (1)上段: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叉平面,距上门齿约24cm。 (2)中段:气管分叉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全长的上半,下界距上门齿约32cm。 (3)下段:气管分叉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全长的下半,下界距门齿40cm,包括腹段食管。 食管癌50%发生于中段,30%发生于下段,上段食管癌少见,颈段食管癌更少。 (二)组织学类型 1.鳞状细胞癌:90% 2.腺癌:1~7%(国外报道达30%) 3.未分化癌:常见 4.癌肉瘤:少见 (三)大体病理 食管癌一经发现多为中晚期,此述为中晚期食管癌的大体病理。 1.髓质型:60%,向腔内外发展,管壁增厚,易累及邻近器官,常浸润食管全周。对放疗敏感性差,切除率低,预后不良。 2.蕈伞型:15%,为一椭圆形肿块,向腔内生长,其边缘与正常粘膜分界较清,表面长形成溃疡,外侵少,切除率高。预后较好。 3.溃疡型:15%表现为塌陷而边缘清楚的溃疡。常累及周围组织,梗阻症状轻。预

胃镜标准化操作规范

奥林巴斯电子胃镜标准操作规程 ■适应症 1 ) 有上消化道症状,需做检查以确诊者; 2 ) 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者; 3 ) 疑似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4 ) 需随诊的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病等; 5 ) 需内镜治疗者; ■禁忌症 1 ) 严重心脏病者; 2 ) 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者; 3 ) 严重肺部疾病者; 4 ) 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5.) 咽部急性炎症者; 6 ) 明显主动脉瘤; 7 ) 腐蚀性食管炎急性期; 8 ) 疑有胃肠穿孔者; 9 ) 传染性疾病属相对禁忌症,必须检查者,可用专用胃镜,并严格消毒。 ■使用前准备 1 ) 仪器设备准备 (1) 用拭镜纸沾少许硅蜡将物镜擦拭干净。检查插入端表面是否光滑,弯曲部外皮是否有破损,管道系统是否通通畅,胃镜角度控制旋钮是否正常,光源、监视器工作是否正常; (2) 把电子胃镜与光源、吸引器、注水瓶连接好,注水瓶应装有1/2~2/3的蒸馏水或冷开水 (3) 对电子胃镜进行白平衡调节。打开光源开关,见到光从胃镜头端传出后,将胃镜头端对准内镜台车上附带的白色塑料帽2~3分钟,电子胃镜会自动进行白色平衡; (4) 检查胃镜注气、注水、吸引等功能是否正常,将内镜角度旋钮置于自由位; (5) 将胃镜消毒一遍,弯曲部涂上润滑霜,镜子就可以使用了; (6) 治疗台车上备好几只20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备用,注射器应配钝针头,以备检查术中冲洗,清洁视野。 2 ) 病人准备

(1) 操作前首先要了解病史、检查目的、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禁忌症,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急慢性传染病; (2) 向患者讲清检查目的、必要性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签写《内窥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3) 检查前至少6~8小时,已作钡餐检查者,最好3天后再做该项检查,幽门梗阻者则应禁食2~3天,必要时需洗胃,术前排空大小便; (4) 镇静剂及解痉剂不必常规应用,对个别紧张者或胃肠蠕动特别强烈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注安定5~10mg或山莨菪碱10mg; (5) 咽部麻醉:于检查前10分钟进行,方法有两种:(a)咽部喷雾法:用2%利多卡因或0.5%丁卡因,嘱病人张嘴,对准咽部喷射1~2下,间隔3~5分钟,再喷一次;(b)麻醉霜(含丁卡因)吞服法:予麻醉霜一勺,约5~10ml,嘱病人自己多次一点点吞服。 ■使用操作要求 1 ) 患者取左侧卧位躺于诊疗床上,在病人头下放一次性垫子一个,病人头微曲,两腿屈曲; 2 ) 取下患者活动性假牙,松解领口和裤带;嘱病人张口咬住牙垫。 3 ) 插镜方法 (1) 单手法:操作者面向患者,左手持操纵部,右手在距镜端20cm处持镜,将镜面对准患者舌跟部,将镜端自口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边调节角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后部,嘱患者作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切忌暴力硬插。 (2) 插入后,在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食管-贲门-胃体-胃窦-经幽门-十二指肠。在退镜时依反方向全面观察,观察内容包括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情况及内腔的形状等。发现病变应确定其性状、范围、及部位,并详细记录。必要时可进行摄影、活检及细胞学取材。 (3) 当腔内充气不足而黏膜贴近镜面时,可少量注气,切忌注气过多。需抽气或吸引液体时,应远离黏膜,间断吸引。当接物镜被沾污时,可少量注水,清洗镜面。 (4) 摄影:摄影应在观察完毕、活检前进行。拍摄时应视野清楚,注意要表现目标的特征及有可显示部位的背景做衬托。 (5)活体组织检查(a)由助手按操作者吩咐协助操纵活检钳瓣的开启;(b)操作者右手将钳头自活检阀门孔缓慢送入。当钳头进入视野后,嘱张开钳瓣,操纵内镜,使活检钳命中选定的活检点,稍加压,令关闭活检钳,抽出钳子,即完成一次取材。将取得的标本粘贴于小滤纸片上,置入10%福尔马林溶液内固定,送病理学检查取活检的组织原则,应在病变四周于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1.检查前 (1)患者准备 ①检查前日 22:00后禁饮食,禁止吸烟。 ②为预防肝炎传染,使肝炎患者和非肝炎患者胃镜分开,在做胃镜检查前做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丙肝抗体检查,年龄 50岁以上患者做心电图。 ③检查时需将其他有关检查报告单及预约时所备资料带齐,以备参考。 ④为患者备好利多卡因麻醉胶浆。 ⑤如有药物过敏、出血性疾病、心脏病、肝病等其他病史或检查当日有咽喉痛、心悸、气短、血压升高、胸痛、腹痛等症状,通知医师。 ⑥钡剂可能附于胃肠黏膜,使诊断发生困难,故钡剂检查3d后方可做胃镜检查。 ⑦检查前必须将活动性义齿、眼镜等取下,妥善保管。 ⑧检查前5~10min 口服麻醉胶浆。 (2)用物准备 ①按顺序检查胃镜及附件器械,使计算及主机处在备用状态。 ②准备好纱布、胃镜检查包、50ml空针、一次性小碗、0.9%氯

化钠溶液、装有固定液的活组织标本瓶、橡胶手套、灭菌活检钳、负压吸引器、氧气等用物。 2.检查中 (1)按照顺序安排患者,提前服用咽部麻醉及胃内去泡药(盐酸利多卡因胶浆)。 (2)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全身放松,左侧卧位,两腿屈曲,松解领口和腰带,服从医护人员指导,密切配合。进镜达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以顺利进镜,进镜后如有恶心嘱其做深呼吸,用鼻吸气,口呼气,可有所缓解。 (3)检查中嘱咬紧牙垫,勿脱出,以防损坏镜身;检查中如有唾液可顺口角流出,勿吞咽。 (4)适时配合医师完成整个检查过程,协助医师做好摄影活检,留取标本。 3.检查后 (1)术后2h内勿进饮食。术中取病理活检者当日进易消化、温凉、半流食,勿进食过热、刺激性食物;做治疗(如息肉切除等)请遵从医师指导。 (2)检查结束后将报告送至患者,行病理活检者需2个工作日后取。 (3)检查结束后,若有咽喉异物感、咳痰、上腹轻微不适等,不必过于紧张,注意勿反复用力咳嗽;如有出血、黑粪、腹痛加剧等特殊不适,请及时来院就诊。

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诊断详述

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诊断详述*导读: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作出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马赛克征,胃黏膜特别是胃底部出现散在红点或多发的重染红点及自发性出血,多能确诊。胃镜活检因取材小且表浅,除有一定程度的充血外,多无明显异常,无助于PHG的诊断,亦有报道有50%的内镜活检标本病理见有毛细血管扩张。 应与各种胃部症状相鉴别诊断。特别应与胃黏膜充血水肿鉴别。胃黏膜充血水肿是因为胆汁、胰液和肠内碱性液体向胃内反流引起。 预防: 1.药物治疗 (1)普萘洛尔(心得安):普萘洛尔能通过收缩内脏小动脉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减少和门静脉压力下降,可获得控制出血、改善内镜下胃黏膜病变及防止再出血的效果。动物试验发现,普萘洛尔能减轻门静脉高压时酒精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对门静脉高压大鼠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研究均显示,普萘洛尔是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及胃黏膜血流量而起作用的。双盲对照实验证实,普萘洛尔为目前预防PHG再出血的惟一药物。也有些患者对普萘洛尔反应差或无反应。国外资料推荐的普萘洛尔初始剂量为10~20mg,

2~3次/d,剂量逐渐增加到80~160mg/d,国外剂量一般偏大。国人的适宜剂量还需摸索,应做到个体化,一般用药后心率较用药前减少25%为宜。PHG 长期应用普萘洛尔治疗者,若中断药物常可导致再出血,应引起重视。 (2) 加压素(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素通过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机制,控制出血。但这类药物在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同时,也减少胃黏膜血流灌注,降低血红蛋白浓度和氧饱和度,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因此,对于PHG出血,一般认为以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为妥。近年合成的血管加压素衍生物特利加压素(叁甘氨酸赖氨酸加压素)有明显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作用,副作用少,虽使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但氧饱和度下降轻微。 (3)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施他宁)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降低肝静脉楔压和胃黏膜血流量,可用于PHG出血的治疗。生长抑素、奥曲肽作用机制以间接作用为主,它们经拮抗高血糖素等血管扩张物质,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的高动力循环状态而起作用。 2.介入治疗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放射介入手段,适用于药物及胃镜不能控制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难治性腹水。由于TIPPS术既能持久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又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与传统的门体分流术相比,TIPS术指征宽,Child C级患者也适用,近年来应用TIPS 治疗PHG的报道在增

食管癌试题[参考提供]

1.一男性食管癌患者,既往无慢性咳嗽史,放疗中出现咳嗽,喝水呛咳,有发热,应警惕() A.放疗气管反应B.肺部感染 C.纵隔穿孔脓肿D.气管食管瘘伴肺部感染 E.放射性肺炎 2.1例下段食管癌患者,病灶长度7cm,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穿孔征象,首选治疗是() A.手术B.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D.中医及免疫治疗 E.术前放射治疗加手术 3.食管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 A.直接蔓延B.淋巴道转移 C.血道转移D.腹腔内种植 E.消化道播散 4.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处是() A.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处及左主支气管处 B.主动脉弓处、左主支气管处与左心室处 C.主动脉弓处、左主支气管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D.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E.食管入口处、左心室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5.食管癌的病变部位分段() A.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 B.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 C.颈段、胸段、腹段 D.上、中、下段 E.颈段、胸段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 A.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内 B.癌块直径在2cm以内 C.癌组织未侵入肌层,且无食管旁淋巴结转移 D.癌块直径在4cm以内 E.癌块直径在10cm以内 7.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晚期食管癌的大体分型() A.髓质型B.缩窄型 C.溃疡型D.蕈伞型 E.菜花型 8.早期食管癌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 A.食管腔内放射治疗B. 食管癌 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的手术禁忌证?A(6. 2.1) A.严重吞咽困难 B.声音嘶哑 C.气管食管瘘 D.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E.严重恶病质者 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D(5.2.2) A.病变长度 B.病变范围 C.有无转移 D.消瘦和贫血程度 E.病理形态和病理切片 3.下列哪项不是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C(3.2.1) A.食管内异物感 B.食物停滞感 C.进行性吞咽困难 D.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E.进食时胸骨后烧灼感 4.下列哪项不是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C(3.2.1) A.声音嘶哑 B.进食时呛咳 C.胸骨后烧灼感 D.持续性胸背痛 E.进行性吞咽困难 5.下列哪项不是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E(4.2.1) A.局限性粘膜皱襞增粗和断裂 B.局限性管壁僵硬 C.局限小的充盈缺损 D.小龛影 E.管腔狭窄和梗阻 6.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重建的常用手术方法?C(6.3.3) A.结肠代食管术 B.空肠代食管术 C.食管胃转流吻合术 D.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 E.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 7.食管癌多发生在C(2.2.1) A.食管上段 B.食管下段 C.食管中段 D.食管肌肉 E.食管软骨 8.食管癌主要发生于:A(2.3.1)

最新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一、基本要求 1、胃镜室应当制定和完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2、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 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3、胃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胃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 洗消毒室和胃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4、胃镜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5、灭菌胃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 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6、工作人员清洗消毒胃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 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7、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胃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1)、胃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有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胃镜的消毒剂、75%乙醇。 8、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凡穿破粘膜的胃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2)、所用胃镜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3)、胃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4)、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5)、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6)、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胃镜进行清洗。 9、胃镜室应当做好胃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胃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事项。 二、胃镜的清洗与消毒 (一)、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水洗 (1)、将胃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水送气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 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 ) 、安装全管道管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 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 ) 、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 ) 、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胃镜附件如活检钳、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方式,清洗刷应医用一消毒。 2、酶洗

胃镜诊断及描述实用模板心得

胃镜心得 胃镜下诊断及描述模板(自己整理,绝无抄袭) 临床胃镜下常见疾病: 食管: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食管白斑(没啥临床意义,基本不报)、Barretts食管、食管裂孔疝、食管癌。 胃: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包括尤状胃炎即痘疹样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粘膜肿物(包括粘膜下肿瘤)、胃癌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球溃疡、十二指肠球霜斑样溃疡、十二指肠球憩室。 疾病镜下诊断模板: 食管炎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条形粘膜破损,长度小于5mm或大于5mm。(有的老师齿状线上虽然没有粘膜破损,有小片状充血也报为食管炎)。 注:根据食管粘膜破损长度及破损粘膜间是否有融合,分为A/B/C/D四级,常用洛杉矶(LA)分级法;食管炎镜下分级:(LA-A/B/C/D)。 如:描述: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条形粘膜破损,长度小于5mm。即可诊断为食管炎(LA-A)。如食管粘膜破损大于5mm,未见融合,即可诊断为食管炎(LA-B)。

Barretts食管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舌形/岛形/环形橘色粘膜。即可诊断:Barretts食管?(注:必须加?,因不能确诊)注:齿状线上原本是粉红色的食管粘膜,齿状线下是橘色胃粘膜(即胃的贲门部),但如果发现齿状线上有一小块或一条橘色的胃粘膜(舌形或岛形临床较常见),说明部分食管粘膜被橘色的胃粘膜所取代了,就怀疑是Barretts食管,是癌前疾病,食管癌的风险较常人高几倍。但小的Barretts食管其实临床意义不大,围比较大的barretts食管就得注意定期复查了。 霉菌性食管炎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食管粘膜见大量白色颗粒样分泌物附着,刷片1片,齿状线清晰。诊断:霉菌性食管炎?(等刷片病理结果方可确诊,凭诊断经验,诊断率常>80%)。 镜下表现:大量白色豆腐渣样白色颗粒物附着,需与食管白斑相鉴别:食管白斑镜下也是白色分泌物附着,但不像豆腐渣样那样明显,分泌物都较规整。 食管裂孔疝诊断模板: 胃底:粘膜欠光滑,翻转胃镜可见一疝囊形成。诊断:食管裂孔疝?诊断食管裂孔疝,需查消化道造影检查,即可确诊,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往往存在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可能会有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癌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食管上段/中段/下段/齿状线上见

浅谈胃镜检查的护理

浅谈胃镜检查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14T14:09:23.8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4期作者:唐瑜林 [导读]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本文首先介绍了胃镜检查的意义,然后介绍了胃镜检查的术前术后护理,心理护理,从术前护理指导、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胃镜检查的意义,然后介绍了胃镜检查的术前术后护理,心理护理,从术前护理指导、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四个方面分析了胃镜检查前后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胃镜检查,术前术后护理,健康教育 胃镜检查是一项先进的腔内诊断技术是确诊消化道疾病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之一,对胃、十二指肠的病变及消化性溃疡有确诊价值,并常规采取黏膜活检以区别良性、恶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但由于电子胃镜检查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胃镜管径粗、镜身长,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惧感。尤其是在胃镜通过咽部时,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适。众多患者对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和痛苦不能忍受,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甚至有些患者为此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而延误诊断,教训深刻。因此,如何做好胃镜检查中的护理工作也就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 1、胃镜检查目的 1.1明确诊断:通过纤维胃镜在胃、十二指肠直视下的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协助诊断胃部恶性肿瘤、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及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等疾病; 1.2观察疗效:对已经确诊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随访或观察疗效; 1.3进行治疗:如上消化道息肉摘除、取出胃内异物、胃内出血患者镜下止血、食管静脉曲张注射硬化剂与结扎及食管狭窄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等。 2、术前护理 2.1环境准备:护理人员应为病人准备一个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室温以18℃-20℃之间为宜,湿度在50%-60%之间[1]; 2.2检查前应禁食水6-8小时,幽门梗阻患者在检查前需持续胃肠减压或洗胃,钡餐检查后患者需在3日后再做胃镜检查; 2.4检查前询问病人病史。详细了解病史可以使操作者做到心中有数,给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尤其要注意询问禁忌症和过敏史[2]; 2.4测血压、脉搏、呼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取下义齿; 2.5检查前10分钟含服利多卡因胶浆,先含在口中1-3分钟,无头晕、心悸等症状再咽下; 2.5体位摆放,插镜是否顺利与患者的体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患者应取左侧卧位,双腿微屈,头略后仰,头部垫治疗巾,口侧放置弯盘,垫好口垫。 3、术中护理 嘱患者含住口垫,并轻轻咬住,以鼻深呼吸,头不能动,全身肌肉放松,切勿吞下口水,让其自然流出,如无法坚持完成检查举手示意医生。在镜身达到食管入口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使镜身顺利通过咽喉部。在检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面色、呼吸等情况。需做活检者,使用活检钳要稳、准、轻巧、小心地钳取病理标本,并按要求放置送检。 4、术后护理 4.1检查完毕应突出唾液。由于检查时需注入一些空气,虽然退镜过程中已吸出,但仍有少数病人有明显腹胀感,嗳气较多,为正常现象; 4.2因咽部麻醉,检查后咽部会有异物感,切勿剧烈咳嗽,咽部不适在短时间内会有好转,不用紧张,也可用淡盐水含漱或含服喉片; 4.3检查结束后1小时可以饮用少量温水,如无不适既可进食软食,如进行病理检查的患者需4小时后进食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避免食物对胃黏膜创面摩擦,造成出血; 4.4检查后1-4天内,可能感到咽部不适或疼痛,但多无碍于饮食,可照常工作,如有呕血,上腹部剧痛、便血等及时到医院就医。 5、心理护理 由于多数患者对胃镜检查的不了解,从而在胃镜检查前心理恐惧,精神紧张,担心检查过程痛苦忧虑检查结果。故而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尽量要做到和蔼可亲、语气轻柔,注意自身的言行,安定患者的情绪,使其减轻心理压力,处于接受检查的最佳心理状态。 6、健康教育 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病,症状较轻时易被患者和家属忽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常见消化疾病的宣传,介绍消化疾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及家属认识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消化疾病的恢复的重要性,坚持长期进行饮食调节,和患者及其家属制定饮食护理方案,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对需要服用药物的患者,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掌握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坚持定期复查,做到有效地预防及自我护理。 7、小结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诊疗中的地位会更加的重要。做好胃镜检查的护理工作,是消除患者紧张等不良情绪,辅助患者完成诊疗过程的最佳途径。

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 最新资料推荐------------------------------------------------------ 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 ( ) 一、前言胃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 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十分复杂,并未达成统一意见。 自1985 年Marshall 发现幽门螺杆菌(Hp) 以来,其引起胃炎的致病性已被世界所认同,但除胃镜下经喷洒色素或放大胃镜始可 看到一定表现外,不能直接观察到其特有的征象。 现就胃镜对胃炎的诊断、分型以及笔者的意见加以叙述,供同道参考。 左: 贲门在食管与胃连接处,淡红色的食管黏膜与橘红色的胃黏膜 形成明显的分界线,两者互相交错,构成齿状线。 右: 正常胃底黏膜皱襞排列杂乱,与胃体大弯侧皱襞相连接。 可见少量澄清的胃液聚集于胃底。 图1 正常胃镜图象二、急性胃炎急性胃炎与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之间并无明确区别,只不过急性胃炎病变较轻,而AGML症状及病变程度更重。 此病于1968 年由Katz 及Siegel 首先提出,内镜所见有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溃疡、出血性胃炎。 1973 年川井提出这是一组征候群,胃部症状突发,胃镜及X 1 / 17

线检查见有异常,称为急性胃病变。 病变并不仅限于胃黏膜,可累及深层甚至全层。 1979 年竹本提出定义为急剧突发上腹痛和显性出血,早期内镜检查可见出血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溃疡。 这一急性改变不仅在胃黏膜出现,20 %-30 %还同时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及下行角,称为急性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AGDML。) 图2 急性胃黏膜病变: 有应激史,发病突然;胃黏膜广泛糜烂、充血、水肿,并可见片状棕褐色出血斑,大量病理粘液附着胃壁。 国内以Schindler 分型: ①急性单纯性外因性胃炎。 ②急性腐蚀性胃炎。 ③急性感染性胃炎。 ④急性化脓性胃炎。 若病理改变以黏膜层病变为主,则①与③属急性黏膜病变范畴。 ( 一) 急性胃黏膜病变病因 1. 食入致胃黏膜损害物质。 (1) 药物: 非甾体消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癌药、口服降糖药类等。 (2) 酒精。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第3次修订) 一、检查目的 用于胃部各种病变及某些食道疾病,如食道炎,溃疡,肿瘤,静脉曲张等的确诊、复查、活检以及治疗。如胃内异物夹取、电凝止血、息肉切除及导入激光治疗贲门和食道恶性肿瘤。 二、护理观察要点 【检查前】 1.仔细询问既往病史,注意患者有无高血压、心、肺、脑及精神疾病及麻醉药过敏史。 2.检查前是否按要求禁食禁水。 3.患者有无紧张焦虑的情绪。 【检查后】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为无痛胃镜应特别注意血压、心率、脉搏、神志的变化。 2.密切观察患者又无咽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无痛胃镜患者注意神志、肌力恢复情况,防止发生安全风险。 三、护理措施 【检查前护理】 1.检查前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简要的过程,使患者能配合检查。 (2)检查前8小时禁食禁水。 (3)有活动性单颗假牙者检查前应取下假牙妥善保管。 (4)检查中卧位指导:操作中患者取左侧卧位,两腿微曲,放松腹肌,解松裤带及衣领,头稍向后仰。 (5)嘱患者在操作中不要做过多的吞咽动作,防止唾液吸入起到及引起喉头疼痛。 2.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疏导,向病人介绍胃镜检查的目的、方法、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解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 【检查后护理】 1.告知检查后2小时可先喝一口水,如无呛咳,则可进软食。 2.如进行活检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流质,4小时候可进食半流质。 3.检查1天内避免剧烈活动。 4.检查后如咽喉不适,要尽量避免剧烈咳嗽,以防损伤喉粘膜。 5.如有出血、疼痛、呛咳难忍或其他不适,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胃肠镜检查护理常规

胃肠镜检查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检查前护理】 1.向病人讲解检查目的和过程及注意事项,如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取出活动的假牙,不 咬内镜等。 2.告诉病人检查时应放松,不必精神紧张,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恶心腹胀等反应, 一般均能坚持。 3.说明检查是配合的意义和目的,并指导病人在插镜时配合做吞咽动作。 4.检查前禁食禁饮12小时,有幽门梗阻者在检查前2日次流质,检查前一日晚上应洗 胃,曾作x线钡餐造影者,3日内不宜做胃镜检查。 5.检查前麻醉咽喉部,麻醉前问清楚患者是否有该类药物的过敏史,我科一般使用利多 卡因胶浆或达克罗宁胶浆等药物。 【检查中护理】 1.解除病人恐惧心理,解开衣领放放松腰带,取出活动的假牙。 2.教病人咬好口圈,操作中观察口圈有无脱落,避免咬坏镜子,同时观察病人一般情 况,及时向检查者汇报。 【检查后护理】 1.检查后两小时方能进水、进食,若行内镜下治疗者应于术后4小时后,当日饮食以温 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2.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短暂的咽后壁异物感,患者多有咳痰反射,告诉病人不要反复用 力咳嗽,以免损伤咽喉部粘膜。 肠镜检查护理常规 【检查前护理】 1、说明检查时配合的意义和目的,向病人讲解检查目的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2、检查前1天吃无渣软食(稀饭、面条、面包、蛋糕、牛奶等)禁食大鱼大肉、蔬菜、水果。 3、上午检查患者:当天上午禁食,前一天下午5点左右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每 1盒药兑2斤水,半小时左右喝完后再兑下一盒,3盒共兑6斤水,2小时内服完(喝水时尽量不要坐着喝,可以多走动),解尽大便,直到大便成清水样。 4、下午检查患者:当天早上、中午禁食,6点左右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法同 前,直到大便成清水样。 5、60岁以上、病情特殊及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必须有家属陪同,带好相关资料前来检查。【检查中护理】 1.协助患者摆好体位,一般取左侧屈膝卧位。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腹胀情况。 3.协助医生压腹或调整体位。 【检查后护理】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一、反流性食管炎[1] 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 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a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Ⅰb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 五、慢性胃炎[2] 分类内镜下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 状等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特殊类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注: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二、内镜下溃疡分期[3] 分期内镜下表现 A1 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 活动期 A2 水肿减轻,隆起不著,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 H1 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 愈合期 H2 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 S1 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 瘢痕期 S2 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 A1 A2 H1 H2 S1 S2

三、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4] Forrest 分级 内镜下表现 Ⅰ Ⅰa 喷射性 Ⅰb 溃疡底部或周边渗血 Ⅱ Ⅱa 溃疡底血管显露,无活动出血 Ⅱb 溃疡覆盖血凝块,无活动出血 Ⅱc 溃疡底呈黑色 Ⅲ Ⅲ 溃疡底清洁 Ⅰa Ⅰb Ⅱa Ⅱb Ⅱc Ⅲ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第3次修订) 一、检查目的 用于胃部各种病变及某些食道疾病,如食道炎,溃疡,肿瘤,静脉曲张等的确诊、复查、活检以及治疗。如胃内异物夹取、电凝止血、息肉切除及导入激光治疗贲门和食道恶性肿瘤。 二、护理观察要点 【检查前】 1.仔细询问既往病史,注意患者有无高血压、心、肺、脑及精神疾病及麻醉药过敏史。 2.检查前是否按要求禁食禁水。 3.患者有无紧张焦虑的情绪。 【检查后】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为无痛胃镜应特别注意血压、心率、脉搏、神志的变化。 2.密切观察患者又无咽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无痛胃镜患者注意神志、肌力恢复情况,防止发生安全风险。 三、护理措施 【检查前护理】 1.检查前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简要的过程,使患者能配合检查。 (2)检查前8小时禁食禁水。 (3)有活动性单颗假牙者检查前应取下假牙妥善保管。 (4)检查中卧位指导:操作中患者取左侧卧位,两腿微曲,放松腹肌,解松裤带及衣领,头稍向后仰。 (5)嘱患者在操作中不要做过多的吞咽动作,防止唾液吸入起到及引起喉头疼痛。 2.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疏导,向病人介绍胃镜检查的目的、方法、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解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 【检查后护理】 1.告知检查后2小时可先喝一口水,如无呛咳,则可进软食。 2.如进行活检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流质,4小时候可进食半流质。 3.检查1天内避免剧烈活动。 4.检查后如咽喉不适,要尽量避免剧烈咳嗽,以防损伤喉粘膜。 5.如有出血、疼痛、呛咳难忍或其他不适,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慢性胃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

慢性胃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13T10:19:22.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金燕[导读]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 金燕 (山东淄博圣洁医院内科山东淄博 256400)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193-0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病理诊断相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其发生发展与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因素、胆汁反流及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CAG的发展变化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胃癌演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正确诊断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胃癌的重要举措[1]。为了更好地认识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提高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本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胃镜下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12月采用Olympus-V型电子内窥镜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25~84岁,平均年龄58岁;均排除了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肿瘤及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持续数天或数月不等。 1.2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标准[2] 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血管网透见;黏膜变薄;黏膜粗糙不平,颗粒样改变并糜烂。所有患者均由固定的医师进行检查、描述。 1.3 病理诊断 根据悉尼系统的要求取5块标本行常规活检,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诊断标准按修订的悉尼系统及《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的有关诊断标准进行[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EXCEL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 2 结果 (1)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其中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2)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因素多种多样,其发生发展与年龄、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饮食因素、其他胃病及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三个重要的胃镜表现即胃黏膜薄而平滑、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黏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白或灰黄色;黏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有时糜烂[3]。本文90例胃镜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其描述与上述无明显区别,病理组织学检查90例中有55例可见典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即胃黏膜固有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状扩张,部分腺上皮轻、中度肠化;固有膜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小部分可见黏膜肌层增厚[4],其余35例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30%~60%[5],本组病例符合率为61.11%(55/90),稍微超过60%,两者一致性较差(K=0.245,P=0.014),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胃镜医生在操作时对注气量的多少没有客观标准,注气较多时,胃内压力较高,胃黏膜变薄,颜色变淡,血管网当然也容易显露而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在胃镜下表现引起判断差异;②胃窦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呈多灶性分布,如胃镜下未能钳取到病变部位的组织或钳取组织过于表浅或太少、太小,或未达到固有腺体层,都会影响到病理诊断或漏诊[6];③未能很好的结合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B两型,A型罕见,病变大都发生在胃底和胃体部,临床上常伴有恶性贫血;B型最常见,病变多发生在胃窦部[7]。本文10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由于从形态学的角度看A、B型胃炎胃镜诊断难于鉴别,因此,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才能作出诊断;④病理医生用石蜡包埋组织时深浅不一,把病变组织包埋到深部,切片时未能切到病变部位或切片数量太少,同样会影响到病理诊断,甚至漏诊。 内窥镜活检已广泛应用于诊断胃黏膜疾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典型病变的病理诊断并不困难,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病理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胃黏膜活检的病理准确率也越来越高,但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两者一致性较差(K=0.245,P=0.014),因此应了解并掌握胃内窥镜活检中常见疑难病的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胃内窥镜活检诊断的准确率。医生必须熟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类型、病变部位,同时要考虑到病因学、组织学并结合临床等方面;胃镜钳取组织时需在病变部位多点进行,以3 ~ 5个点为宜,要求活检能垂直于黏膜表面,取材达肌层,同时确保足够的活检数量及活检组织足够大;病检石蜡包埋时,把握好组织包埋深浅的一致性,切片应从不同的切面至少切5片;镜检时必须对所有包埋组织进行认真仔细观察。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与胃黏膜的肠化、异形增生有密切关系,由于肠化及异形增生尤其是重度异形增生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8],故应及早诊治并定期复查,有利于胃癌的早期防治。

食管癌

食管癌 食管癌的总概述: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因食管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但确切原因不甚明了,有待研究探讨。 食管癌病理分期:食管癌的TNM国际分期与标准: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判定 T0 未证实原发肿瘤 Tis 原位癌 T1 肿瘤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 T2 肿瘤侵犯肌层 T3 肿瘤侵犯外膜 T4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 区域性淋巴结(N)

NX 区域性淋巴结不能判定 N0 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N1 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判定 MO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多见于年轻女性,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食管钡餐检查可见食管下端呈光滑的漏斗型狭窄,应用解痉剂时可使之扩张。 (二)食管良性狭窄可由误吞腐蚀剂、食管灼伤、异物损伤、慢性溃疡等引起的瘢痕所致。病程较长,咽下困难发展至一定程度即不再加重。经详细询问病史和X线钡餐检查可以鉴别。 (三)食管良性肿瘤主要为少见的平滑肌瘤,病程较长,咽下困难多为间歇性。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食管有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的充盈缺损,边缘整齐,周围粘膜纹正常。

(四)癔球症多见于青年女性,时有咽部球样异物感,进食时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诱发。本病实际上并无器质性食管病变,亦不难与食管癌鉴别。 (五)缺铁性假膜性食管炎多为女性,除咽下困难外,尚可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表现。 (六)食管周围器官病变如纵隔肿瘤、主动脉瘤、甲状腺肿大、心脏增大等。除纵隔肿瘤侵入食管外,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食管有光滑的压迹,粘膜纹正常。 食管癌的病理改变: 食管癌的病变部位,我国各地报告不一,但均以中段最多(52.69%~63.33%),下段次之(24.95%~38.92%),上段最少(2.80%~14.0%)。 (一)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型 1.临床病理分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评定有重要意义。 表18-7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分期病变长度病变范围转移情况 0 不规定限于粘膜层无转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