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内各论02 心系疾病

中内各论02 心系疾病

中内各论02 心系疾病
中内各论02 心系疾病

第二章心系病证

概述

生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藏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与小

肠相表里。

心的阴阳气血是心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

心气心阳是血液循行的动力,心阴心血可濡养心神

病理——主要是血脉运行的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

虚证—气血阴阳亏损

实证—痰、饮、火、瘀阻滞

五脏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其它脏腑病变常累及于心;血脉运行失常也

与其它脏腑有关

如血不循经之血证,肺肾气竭,心阳虚衰之喘脱,心热下移之淋证

等—均可涉及于心,分别归于其它章节

第一节心悸

定义

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反复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病情较轻者—惊悸,病情较重者—怔忡,可呈持续性。

历史沿革

1.关于病名:《内经》有惊、惕、惊骇、惊惑、惊躁等名称,《金贵要略》和《伤寒论》中称“惊悸”、“心动悸”、“心中悸”、“心下悸”。宋?严用和《济生方》首次提出“怔忡”之病名

2.关于病因病机:《内经》认为病因为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素问?平人气象论》:“……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也”。《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诸病源候论》:外感、情志失调:“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府为风邪所乘,或恐悸忧迫,令心气虚,亦受于风邪,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定”。

唐宋以后医家对心悸的认识,一般有以下几种:

认为心悸为水停于心下所致:宋?陈无择:“五饮停蓄,闭于中脘,使人惊悸,属饮家。”

认为心悸是水停于心下及心气虚所致:成无己:“心悸之由,不越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

情志所致:宋?杨士赢:“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

张京岳《京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

心血不足加痰郁:清?李用粹:“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成痰,痰居心位,此惊悸之所肇端也。”《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也责之虚与痰:“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从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痰因火动。”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强调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

3.关于治疗

《金贵要略》提出了基本治则,并以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为后世医家所沿用。

《诸病源候论》强调应用气功治疗。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惊悸怔忡》:“痰则豁痰定惊,饮则逐水蠲饮,血虚者调养心血,气虚者和平心气,痰结者降下之,气郁者舒畅之,阴火上炎者,治其肾则心悸自已,若外物卒惊,宜行镇重。”

王清任首倡活血化瘀治疗本病,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有殊效:“心跳心慌

,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范围

各种原因所致之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房颤、室颤、房扑、室扑、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体虚劳倦

禀赋不足,素质虚弱,久病失养,劳倦过度→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

→心神失养→心悸

心气心阳是心脏赖以维持其生理功能,鼓动血液循行的动力,阴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气亏虚→血脉运行失常→推动无力→心脉瘀阻→心悸

心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液内停→上凌于心→心阳被抑→心悸

心肝肾阴虚→阴虚火旺,水不济心→心火独亢→心神被扰→心悸

心血不足→血不养心→神失所养→心悸

劳累及运动时出现心肌者大多为心脏器质性变化,一般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或者贫血等;相反活动时或者剧烈活动后心肌症状减轻或消失者多为功能性改变。

可见于急性或慢性失血患者,如吐血、便血、咯血、妇女月经过多等都可引起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而致心悸。

2.七情所伤

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触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心悸

《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长期忧思不解→心气郁结→化火生痰→痰火扰心→心神不宁→心悸

→阴血暗耗→心失所养→心悸

大怒伤肝→怒则气逆

大恐伤肾→恐则精却→阴虚于下,火逆于上→心神扰动→心悸

常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疾患、甲亢、贫血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怔

3.感受外邪

风寒湿→人体→痹证→日久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心脉痹阻→血行

风湿热不畅→心悸

《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及瓣膜发生病变或是出现心脏房室大小改变或是心脏功能受损者。

温病、疫毒→灼伤营阴→心失所养→心悸

邪毒内扰心神(风温、春温、暑温、白喉、梅毒)→心悸

可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性心脏病等。

可因于寒冷刺激而发病,大多属于缺血性心血管疾患,常伴有心胸憋闷疼痛等症;外受寒凉导致发热后出现者,又多与心肌炎症、心功能不全等有关。

4.药食不当

嗜食肥甘厚味、煎炸炙博→蕴热化火生痰→痰火上扰心神→心悸

浓茶、浓咖啡、大量吸烟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而出现心心悸。饱餐加重心脏负担,也是冠心病常见诱因之一。

药物过量、毒性较剧→耗伤心气,损伤心阴→心悸

中药——附子、乌头、洋金花、麻黄、雄黄、蟾酥

西药——洋地黄、奎尼丁、阿托品、肾上腺素、锑剂,补液过快、过多

病机

1.基本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

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2.病位——心,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

病位主要在心—心神失养或不宁→心神动摇,悸动不安

脾——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

肾——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

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

肺——肺气亏虚→不能助心行→血心脉运行不畅

热毒犯肺→肺失宣肃→内舍于心→血行失常

肝——肝气郁滞→气滞血瘀→心脉不畅→心神被扰

气郁化火→扰动心神

3.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

虚——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

实——痰火扰心、水饮凌心、瘀血阻脉→气血运行不畅

4.病理演变

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正气耗伤→气血阴阳亏虚

虚症—可因虚致实—兼实证表现

阴虚—常兼火亢或痰热

阳虚—易夹水饮、痰湿

气血不足—血瘀瘀血—兼见痰浊

5.转归与预后

初起——常见心气虚—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脾两虚、心虚胆怯、气因两虚

病久——阳虚:心阳不振、脾肾阳虚、水饮凌心

阴血亏虚:肝肾阴虚、心肾不交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两虚

病情恶化——心阳暴脱—厥脱

现代意义

心神经官能症,系心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心脏血管功能紊乱所引起。病理解剖心脏本身无器质性损伤,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内分泌的影响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高级神经中枢,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组成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心血关系统的正常活动,由于外来和本身内部各种因素作用,使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受自主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的活动也受影响,逐步产生心神经官能症。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主症: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

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2.兼症: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头晕乏力。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诱因: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寒冷刺激、饮酒饱食等。

4.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

二、相关检查

1.心电图:是检测心律失常有效、可靠、方便的手段,它可以区分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是缓慢性心律失常;识别过早搏动的性质,如房性早搏、结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判断Ⅰ度、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2.24小时动态心电活动,即动态心电图检测,也是心律失常诊断的重要方法。

3.食道心房调搏,阿托品试验:对评价窦房结功能,诊断病窦也有重要意义。

4.心室晚电位检测:判断缺血性心脏病与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一定价值

5.其它检查: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病证鉴别

1.惊悸与怔忡

惊悸怔忡

病因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

病机忧思恼怒,悲哀过极过度紧张诱发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作

症状呈阵发性,时作时止,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

病性实证居多虚证居多,或虚中挟实

病势病情较轻病情较重

2.心悸与奔豚

相同点——奔豚发作时,也有心胸躁动不安

奔豚——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心悸——心中剧烈跳动

3.心悸与卑碟

卑碟——为一种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病证,症见“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所歉,爱处暗室,或依门后,见人则惊避,似矢志状。”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变化,其病因为心血不足所致

心悸——以心跳不安,不能自主,但不避人,无情志异常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虚——气血阴阳亏虚;实——痰饮、淤血、火邪上逆

2.辨病位:病位在心,但也可导致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它脏腑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心。

3.辨脉象变化

(1)脉率快速型心悸——一息六至—数脉;一息七至—疾脉;一息八至—

极脉;一息九至—脱脉;一息十至以上—浮合脉。

(2)脉率过缓型心悸——一息四至—缓脉;一息三至—迟脉;一息二至—损脉;一息一至—败脉;二息一至—奇精脉

(3)脉率不整型心悸——促脉—数时一止,止无定数;结脉—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代脉—脉来更代,几至一止,止有定数。

阳盛则促——数为阳热(脉数或促,而沉细、微细,伴面浮肢肿,动则气

短,形寒肢冷,舌淡—虚寒)

阴盛则结——迟而无力为虚寒

迟、结、代—多属虚寒(结:气血凝滞;代:元气虚衰,脏

气衰微)

4.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明确引起原发病的诊断,以提高辨证准确性

功能性心律失常致心悸——多为心率快速性心悸—多为心虚胆怯、心神动摇

冠心病心悸——多为气虚血瘀;或痰瘀交阻

风心病之心悸——心脉闭阻为主

病毒性心肌炎心悸——毒邪外侵,内舍于心——气阴两虚,瘀阻络脉

二、治疗原则

虚证——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养心安神

实证——祛痰、化饮、清火、行瘀+重镇安神

虚实错杂——扶正祛邪兼顾

注意事项:①急性发作者应以西药为主,对于慢性相对平稳者可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②出血性心悸慎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活血止血药物为好。③对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也要注意向患者交代清楚。

三、证治分类

1.心虚胆怯证

症状——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如恐人将捕之—惊则气乱,恐则气下,

心怯神伤,心神不能自主多梦易醒,恶闻声响—心主神志,心脏功能失常,心不藏神,心神不宁

食少纳呆—脾气亏虚,健运失职

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心胆气虚之征

证机概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丹加减本方益气养心,镇惊安神,用于心悸不宁,

善惊易恐,少寐多梦,食少,纳呆者。

常用药——人参、茯苓—益气养心—山药、白术、黄芪(党参、太子参)

远志、石菖蒲、茯神—安神定志—酸枣仁、柏子仁

龙齿—重镇安神—磁石、琥珀粉

天冬、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

五味子—收敛心气

肉桂—(少许)鼓舞气血生长

加减——兼心阳不振—肉桂易桂枝,加附子

兼心血不足—阿胶、首乌、龙眼肉

心气郁结,心悸烦闷,精神抑郁—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

气虚夹湿—加泽泻,重用术、苓

气虚夹瘀—丹参、桃仁、红花、川芎

自汗—麻黄根、浮小麦、山萸肉、乌梅

临证备要——本证常因惊恐所伤,动摇心神所致,故治疗以重镇安神、益气养心为主,同时提高心理素质,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心气不足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减退,可加人参皂甙片,福寿草甙片或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静滴,或重用黄芪至30克。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朱锡祺):七分益气,三分活血,以党参、黄芪、丹参、益母草、麦冬为基本方。

2.心血不足证

症状——心悸气短—心脾亏虚,心血不足,血不养心

失眠多梦—心失所养,神不守舍,神志动摇,不得安宁

面色无华—血虚不能上荣于面

头晕目眩—血虚不能上荣于脑

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腹胀便溏—脾虚健运失司

舌淡红,脉细弱—心脾气血不足之象

证机概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重在益气,意在生血,

适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之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五味子

当归、龙眼肉—滋阴养血—熟地黄、麦冬

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柏子仁、生龙牡、紫石英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加减——兼阳虚(汗出肢冷)—加附子、煅龙牡、浮小麦、山萸肉

兼阴虚—加沙参、玉竹、石斛

纳呆腹胀—陈皮、谷麦芽、神曲、山查、鸡内金

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莲子心

热病后期损及心阴—合生脉散

备选方——炙甘草汤:适用于气阴两虚者,症见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

烦,舌淡红少津,脉细数。炙甘草汤对顽固性过早搏动,反复出现

二联率、三联率,加茯苓、泽泻,重用炙甘草至30克,长期服用无

副作用,可用至早搏消失一个月后,再缓慢停药。对房颤,用炙甘

草汤合甘麦大枣汤,有报道可使心律转为窦性,但劳累后易复发,

故在心律正常后,仍继用一段时间,复发者再用仍有效。

临证备要——本证多因思虑劳倦过度,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以及心血暗耗所致,

临床常为功能性心律失常,因此起居有节、劳逸有度,睡前避免

不良刺激,为辅助治疗措施。

3.阴虚火旺证明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肝肾阴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火扰神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阴虚于下,阳亢于上

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阴虚火旺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前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心悸不安,虚烦神疲,

手足心热之证

后方清心降火,重镇安神,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亢盛,惊悸怔忡,

心烦神乱,失眠多梦等证

常用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阴清热

当归、丹参—补血养心

天王人参、茯苓—益气补血

补心朱砂、柏子仁、炒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丹五味子—敛心气

桔梗—载药上浮

朱砂朱砂—重镇安神,清心

安神黄连—清心火,除烦热

丸当归、生地—补血养阴

备选方——黄连阿胶汤

加减——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加知母、黄柏、龟板、熟地

阴虚兼瘀热—赤勺、丹皮、桃仁、红花、郁金

临证备要——本证多为甲亢、心肌炎、风心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快

速性心律失常,临床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交通心肾为法,但

应据阴虚与火旺之轻重,以滋阴为主还是清心降火为主。

治疗禁忌:朱砂为汞制剂,不宜用量过大及长期服用。滋阴药物大量适用容易碍胃,注意配合理气药物。

4.心阳不振证

症状——心悸不安—久病体虚,损伤心阳,或胸中阳气不足,日久损及心阳,

以致心失温养

胸闷气短—胸中阳气不足

动则尤甚—动则气耗

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阳虚衰,血液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

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心阳不足,鼓动无力

证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前方温补心阳,安神定悸。适用于心悸不安、自汗盗汗等症

后方益心气,温心阳,适用于心悸气短、形寒肢冷等症

常用药——桂枝、附子—温补心阳

人参、黄芪—益气助阳

麦冬、枸杞子—滋阴(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

炙甘草—益气养心

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定悸

加减——形寒肢冷—重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温阳散寒)

大汗出—黄芪、煅龙牡、山萸肉、浮小麦;或用独参汤

水饮内停—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

夹淤血—桃仁、红花、赤勺、川芎

阴伤—麦冬、玉竹、枸杞子、五味子

心阳不振,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低下)—炙麻黄、补故脂、细辛,

重用桂枝,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

临证备要——桂枝、炙甘草同用,能复心阳,对心动过缓有效,桂枝一般可从10克开始,逐步加量,常用至20克,最多用30克,直服至心率接近正常,或有口干舌燥时再减量,继服以资巩固。

治疗禁忌:①麻黄(尤为生麻黄)用量一般10克,先煎,去上沫,,因含有麻黄碱,可导致血压升高、异位心率增快、期前收缩,需要特别注意。②生附子因含有乌头碱有心脏毒

性,如引起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外收缩一般不用,用量:3-15克,需先煎至口尝无麻舌感为度。③炙甘草大量长期服用易导致水肿,不适宜于湿盛胀满及心功能不全患者。④红参虽可以改善心功能及心律失常,但易致血压升高,对合并高血压者慎用,同时注意另煎兑服。⑤北五加皮性温,能强心、利尿、止痛,常用于心功能不全者,因有毒一般用量3-6克,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以免蓄积中毒,尤其与洋地黄制剂同用时更应谨慎。

5.水饮凌心证

症状——心悸—水饮上干、犯凌心,心阳被抑

眩晕,胸闷痞满—饮停于中,清阳不升,气机阻滞

恶心呕吐,流涎—饮邪上逆

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水为阴邪,赖阳气以化,阳虚则不

能化水,水邪内停

形寒肢冷—阳虚不能达于四肢,充于肌表

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阳虚水盛之象

病机概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通阳利水,适用于痰饮为患,胸胁支满

心悸目眩等症

常用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水

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

人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助阳

远志、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

加减——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

肺气不宣,肺有水湿:咳喘、胸闷—杏仁、前胡、桔梗,葶苈子、

五加皮、防己

兼淤血—当归、川芎、刘寄奴、泽兰、益母草

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尿少浮肿)

—用真武汤加猪苓、泽泻、五加皮、葶苈子、防己

临证备要——本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而伴有浮肿、尿少、夜间阵发

性咳嗽或端坐呼吸等患者,治应温阳利水。对病情危重者,可应

用独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可反复大量应用(不必稀释)

6.瘀阻心脉证

症状——心悸不安—淤血阻于心络,心失所养

胸闷不舒—血瘀气滞,心阳被遏,心胸气机不畅

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心血瘀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

唇甲青紫—脉络瘀阻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心经别络上行于舌,心的气

血上通于舌,心血瘀阻

证机概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前方养血活血,理气通脉止痛,适用于心悸伴阵发性心痛,胸闷不

舒,舌质紫黯等症

后方温通心阳,镇心安神,用于胸闷不舒,少寐多梦等症

常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

桃仁香附、延胡索、青皮—行气和血,通脉止痛

红花煎当归、生地—养血滋阴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以通心阳

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琥珀粉、磁石

加减——气滞血瘀—加柴胡、枳壳

因虚致瘀—气虚—黄芪、党参、黄精

血虚—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

阴虚—麦冬、玉竹、女贞子

阳虚—附子、肉桂、淫羊藿

络脉痹阻,胸部窒闷—沉香、檀香、降香

胸痛甚—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三七粉

夹痰浊(胸满闷痛,苔浊腻)—栝楼、薤白、半夏、陈皮

7.痰火扰心证

症状——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火互结,舍于心

位,扰及心神

痰多、胸闷、食少、泛恶—痰浊中阻,胃失和降

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痰火内郁,津液被灼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痰热内蕴之象

证机概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用于痰热内扰,

心悸时作,胸闷烦躁,尿赤便秘,失眠多梦等症

常用药——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栀子

半夏—辛温,和胃降逆,燥湿化痰

橘皮—理气和胃,化湿除痰

生姜—祛痰和胃

竹茹—涤痰开郁,清热化痰——胆南星、全栝楼、贝母

枳实—下气行痰

甘草—和中

远志、石菖蒲、酸枣仁、生龙牡、珍珠母、石决明—宁心安神

加减——痰热互结,大便秘结—大黄

火郁伤阴—天麦冬、玉竹、天花粉、生地黄

兼脾虚—党参、白术、谷麦芽、砂仁

预防与调护

1.调情志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

2.节饮食饮食宜营养丰富而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忌过饥过饱、辛辣炙博、肥甘厚味之品。

3.慎起居生活规律,注意寒温交错,防止外邪侵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重症卧床休息。

4.长期治疗本病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配合食补、药膳疗法等,增强抗病力;积极治疗原发病:胸痹、痰饮、肺胀、喘证、痹病等;及早发现变证、坏病的先兆症状,结合心电监护,积极准备作好急救治疗。

其它疗法

一、单验方

1.苦参煎剂:苦参、益母草各20g,炙甘草15g。水煎服,适用于心悸而脉数或促者。 2.珍合灵:(每片含珍珠粉0.1g,灵芝0.3g),每次2-4片,日3次。

二、应急措施

1.脉率快速型心悸

(1)生脉注射液20-30ml+50%GS20-40ml,静注,连用3-4次,多能控制病情,继以每日2次巩固疗效。

(2)强心灵0.125-0.25mg,或福寿草总甙0.6-0.8mg,或铃兰毒甙0.1mg.万年青甙2-4ml+50%20-40ml,静注,缓,每日2-4次.

(3)苦参注射液2ml,肌注,每日2-3次;苦参浸膏片3-5片,每日2-3次。

2.脉率过缓型心悸

(1)参附注射液10-20ml+50%GS20-40ml静注,缓,每日2-3次,或以大剂量静滴。

(2)人参注射液10-20ml+50%GS20-40ml,静注,每日2-3次。

(3)附子号注射液2.5-5mg+5-10%GS100-200ml,静滴,每分钟10-25ug,日1次.

3.脉率不整型心悸

(1)常洛林0.2g,每日3-4次,病情控制后,改为每日1-2次.

(2)福寿草片每次1片,病情顽固者每次2片,每日2-3次.病情控制后每次1/2-1/3片.

三、针刺治疗

(1)内关、心俞、神门——安神宁心,调整心率

(2)针刺内关、间使、心俞等穴,可使心率减慢;针刺素寥、通里等穴,可使心率加快。针刺一般用补法。

(3)耳针——心、皮质下、交感、神门

现代研究

为了提高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近年来国内对抗心律失常的中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药理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阻滞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类苦参、缬草、当归、石菖蒲、山豆根、甘松、田七、延胡索、地龙、卫茅等,能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

2.兴奋β受体类麻黄、附子、细辛、吴茱萸、蜀椒、丁香等。能对抗缓慢性心律失常。 3.抑制Na+-K+-ATP酶类福寿草、万年青、罗布麻、夹竹桃、铃兰、蟾酥等。大多具有洋地黄样作用,可对抗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快速房颤心室率。

4.阻滞受体类佛手甾醇甙、淫羊藿、葛根等,能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及降血压、缓解心绞痛。

5.主要阻滞钙通道类粉防己碱、小檗胺等,可能有阻滞组织胺受体及扩张冠状动脉、拮抗喹巴因及氯化钙诱发的心律失常的作用。

6.主要延长动作电位过程类黄杨碱D、延胡索碱Ⅰ、木防己碱,通过延长动作电位过程,抑制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或消除折返而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广东医学 1985;(9):33)名老中医经验

1.功能性心律失常(朱锡祺)心动过速: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淮小麦30g 甘草6g大枣7枚,丹参15g百合15g生龙牡各30g磁石30g。心悸甚—加生铁落30g,便秘加生大黄3-4.5g。

2.阵发性心动过速(费一峰)三参珍灵汤:太子参、丹参各18g 苦参18-24 g 珍珠母30g 磁石30g缬草(可用甘松代)桑寄生各15g 炙甘草6g。阴虚—加生脉饮;胸阳不振,痰浊瘀阻者—加栝楼、薤白、桂枝、半夏等;气滞血瘀—重用丹参,加黄芪、赤芍、桃仁、红花等。

3.过早搏动(夏翔)

(1)活血宽胸汤:丹参15g 川芎、葛根、玄参、麦冬、玉竹各15g。适用于心脉瘀阻,心阴亏损,多属于器质性早搏。

(2)养血宁心汤:当归、党参各12g 麦冬10g 五味子5g 淮山药30g大枣5枚,炙甘草9g 远志5g 茯神9g。适用于气血不足,心神不宁,多属于功能性早搏。

4.房室传导阻滞(顾宣文)麻辛附子汤加味:麻黄30g 熟附子15g细辛9g 肉桂15g 龙骨30g牡蛎30g 檀香9g 郁金12g 红花12g 川芎12g 炙甘草10g。体会:麻黄用量宜大,可由30g增至120g,并采用多次分服法,使药力持续而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在治疗中并无发汗之弊。

专方辨证论治

一、过早搏动

1.心率1号黄芪党参五味子炙甘草当归熟地黄丹参降香(后入)石菖蒲各30g 。水1200ml浓煎成600ml,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功用:益气滋阴,理气活血,养血安神。

药理研究:黄芪、党参调节细胞的代谢功能,促进心肌细胞内cAMP的增加,间接改善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丹参、当归、降香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血量,利于消除局部缺血、损伤、炎症、瘢痕引起的异位自律性;甘草能增强心肌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抑制异位自律点;地黄浸膏中等浓度时有强心作用,并能通过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来抗心律失常;五味子能调节中枢神经及自主神经的功能;菖蒲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合之具有控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改善心肌的传导功能的作用。

2.益气活血温阳补肾方生黄芪党参补骨脂麦冬各15-30g桂枝9-12g炙甘草赤芍淫羊藿鹿衔草各15 g 五味子9 g 红花6 g 生地30-45g 丹参30g水煎服,日1剂,1个月1疗程。功用:益气活血,温阳补肾。

3.养心定搏汤生地30-60g 麦冬12-24g 桂枝15-30g 党参15-30g 炙甘草12-30g 麻子仁10-20g 生姜3-8片红枣10-20枚阿胶10-20g(烊冲)生龙牡各30g 生龙齿130g 川芎10-15g 丹参15-30g 琥珀粉1.0-1.5g(吞)。用水约1500ml,黄酒250-500ml,浸泡30分钟以上,然后煎头汁600ml(或煎头汁400ml,二汁200ml混合)。煎煮到最后几分钟,可将锅盖打开,使酒气散尽,乘药汁热时溶入阿胶,分2-3次服,每次200-300ml,琥珀宜以蜂蜜适量调服,日1剂,症状减轻后可隔日1 剂。

4.三参稳律汤红参6 g 丹参30g 苦参15-30 g 当归30 g 麦冬12 g 五味子12 g 薤白9g 茯苓15 g 炒枣仁30g 琥珀粉3g(冲)。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功用:益气化瘀,养阴宁心。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5g 麦冬12g 黄芪12 g 炙甘草9g 生地12g 五味子10g 阿胶10g(烊)大枣3枚酸枣仁10 g 丹参10g 红花10g。水煎服,日1剂。功用:益气养阴,养血安神。

2.定心汤龙眼肉30 g 酸枣仁15 g 山茱萸15g 柏子仁12g 生龙骨12g 生牡蛎12g 乳香3g 没药3g。水煎服,日1剂。功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3.三参汤苦参20 g 丹参15 g 党参20g 大枣6枚。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功用:益气活血安神。

药理:苦参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黄酮类、甾醇、氨基酸等,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有关。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其作用主要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同时还能抗凝,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并能扩张周围血管而降血压,另外还有镇静、镇痛作用。党参主要成分为皂甙、

糖类及微量生物碱,具有生高红、白细胞,升高血糖,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心肌兴奋性,扩张周围血管而降压等作用。大枣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增加血清蛋白,同时具有营养心肌细胞的作用。

三、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1.复脉散肉桂1.5g 人参2g 三七2g 沉香2g 阿胶5.5g 北五加皮0.5g 大黄0.5g 朱砂0.5 g 珍珠0,5g 川贝3g 元胡5 g 琥珀粉1g.研粉,每剂含生药24克,每日8g,3次冲服,治疗1-4周.温阳复脉,宁心安神.

2.重镇安神方生龙牡(先煎)各24g 首乌藤24 g 鸡血藤24g 紫石英(先煎)18g 紫贝齿(先煎)18g 当归18 g 炒枣仁12g 远志12 g 柏子仁20g 合欢皮20 g 炙百合20g 丹参15g 琥珀粉3g(冲)朱砂1g(冲)水煎服,日1剂。益气养心,安神定悸。

3.宁心复律汤人参9g(另煎)麦冬5g五味子9 g 桂枝6-9 g 赤白芍各6-9 g 丹参30g 甘草9 g 生龙牡各25g(先煎)琥珀粉6-9g(冲)。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双补气阴,调和阴阳,活血通络,安神定悸,通调血脉,调整心率。(银川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董平)

四、房室传导阻滞

1.温通复脉汤党参10-15 g 黄芪10-15g 柴胡10g 干姜10g 升麻10g 肉桂1.5-3g(后下) 白术10 g 当归10g 陈皮10g 麻黄3-6 g 细辛3-6g 制附子10 g 炙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或作丸剂.每次3克,日3次.益气补阳,温经散寒,提高脉率.(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及老年医学研究所陈可冀)

2.强心饮党参黄芪丹参麦冬各15g 益母草30g 附子9-15g 淫羊藿12g 黄精12 g 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温阳益气,活血通脉。

现代研究:附子、麦冬有明显的强心作用。附子注射剂还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的作用,对因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明显;丹参具有抗心肌缺血,扩张冠状动脉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对心率紊乱有较好疗效;黄精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小量益母草碱能增强离体蛙心的收缩力;淫羊藿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能明显缩短肾上腺素或毒毛旋花子甙K所引起的实验性心律失常。

3.参附汤合冠心Ⅱ号加减党参12g 附子10g (先煎)仙灵脾12g 桃仁丹参红花川芎当归各10g。水煎服,日1剂。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均发现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窦房结及房室传导阻滞,希氏束心电图证实附子能缩短A-K 间期,有类似于β受体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

4.生脉饮合补阳还五汤黄芪30-60 g 丹参30-60g 地龙太子参各20-30g 五味子当归各10-15 g 川芎桃仁红花各10 g 水煎服,日1剂。温养心肾,通阳复脉。

第二节胸痹

定义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释义

“心痛”之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后《灵枢五邪》也有心痛之病名,又有“卒心痛”、“厥心痛”(《素问谬刺论》)、“真心痛”(《素问厥论》)“胸痹”首见于《金贵要略》

后世医家或以心痛、或以胸痹称本病。均指以左胸膺或中部发作性憋闷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流行病学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全国每年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约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300人。

历史沿革

1.《内经》对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均有记载。《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素问?厥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2.《金贵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胸痹缓急”(心痛时发时缓)为本病的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以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为治疗大法,并创栝楼薤白白酒汤等9张方剂,为后世医家所宗法。

3.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对胸痹的证候特征也有论述,并提出”胸痹引背时寒,间使主之。”强调针灸治疗。

4.金元时代丰富了本病的治法:组方配伍多以芳香、辛散、温通之品,每与益气、阳血、滋阴、温阳之品相互为用。

5.明以前医家多将心痛与胃脘痛混为一谈,如《丹溪心法?心脾痛》:“心痛,即胃脘痛”。明?王肯堂《证治准绳》首次明确对心痛与胃脘痛作了鉴别,并强调用大剂的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死血心痛,开活血化瘀治疗心痛之先河。

6.清?陈念祖《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疗心腹诸痛,《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至今沿用不衰。

范围

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绞痛、心肌梗死

其它——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等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状者,也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寒邪伤阳→胸阳不展,

血行不畅→痹阻胸阳→胸痹

《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

《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

本病常因阳虚感寒而发作,如天气变化、骤遇寒冷而卒发。

2.饮食失调

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健→湿→痰浊→上犯心胸,阻遏

心阳→胸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胸痹

痰浊痹阻,留恋日久→痰阻血瘀,痰瘀互结→胸痹遏

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湿热内蕴→湿郁成痰,热郁化火→痰火犯于心胸→心阳被

3.情志失调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痰浊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气滞痰阻→血行不

畅→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

《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

因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乏,故七情太过,是致病的常见原因。

4.劳倦内伤

劳倦、久病→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血亏虚→心脉失养→拘急而痛

积劳伤阳→心肾阳虚→鼓动无力→胸阳不展,阴寒内侵→血脉不畅→胸痹

体力劳动、运动、脑力劳动均可诱发:如走急路,上楼梯,上坡路出现胸痛是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疼痛常发生于劳力当时,,且常在停止劳动后很快消失。

5.年迈体虚

年老→肾气自半,精血渐亏→

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

阻不畅→胸痹

肾阴亏虚→则不能濡养五脏之阴→水不涵木→不能上济于心→心肝火旺,心

耗伤→心脉失于濡养→胸痹

心阴不足→心火炽盛→下灼肾水→进一步耗伤肾阴

心肾阳虚→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

以上诸虚—因虚致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浊→胸阳失运,心脉阻滞→胸痹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因素:①性别、年龄;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40岁以上;②遗传因素;③高甘油三脂或高胆固醇血症;④高血压,不论性别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有同样危险;

⑤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⑥A型性格行为;⑦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⑧肥胖;⑨缺少运动;长期吸烟;⑩精神压力

除了前2种患病危险因素个人无法改变,但后7种危险因素却是可以通过调整个人生活方式改善的。

二、病机

1.主要病机——心脉痹阻

2.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且常相兼为病

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虚—气虚、阴亏、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临床常相兼为病,或表现为本虚表实—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气虚

血瘀、阳虚痰饮、阴虚痰热

3.病位——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心—心主血脉,肺主治节—心肺相互协调→气血运行通畅

心病→不能推动血脉;肺气治节失司→血行淤滞

肝—主疏泄,条畅全身气机

肝病→疏泄失职→肝气淤滞→气滞血瘀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生化无源

肾—肾阴、肾阳为一身阴气、阳气之根本

肾阴亏损→心血失养

肾阳不足→心失温养→心脉痹阻、胸阳不展→胸痹

4.病机转化——可由实致虚,或因虚致实

由实致虚—痰踞心胸→胸阳痹阻,日久不愈→耗气伤阳→心气不足、心阳亏虚

阴寒凝滞→气失温煦→日久寒邪伤阳→心阳虚衰

淤血阻络→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日久心气痹阻,心阳不振

因虚致实—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气滞血瘀

心肾阴虚→水亏火旺→炼液为痰

心阳虚衰→阳虚则外寒→阴寒凝滞

5.转归、预后

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

轻者—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上乘→阻滞气机→胸中气塞、短气

重者—痰瘀交阻,壅塞胸中→气机痹阻→不得卧,胸痛彻背

发病缓急——有缓作与急发之分

缓作—渐进加重,日积月累,始则偶感心胸不舒,继而心痛时作,发作日频,甚则痛引心胸、后背

急作—素无不适之感,或许久不发,因感寒、劳倦、情志所伤而卒发

预后

治疗及时得当——可获较长时间的缓解;反复发作—病情较为顽固

失治或失于调理——病情进一步发展—真心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主症:檀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引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即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2.兼症: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3.年龄:多见于中年以上发病。

4.诱因:劳累过度、抑郁恼怒、饮酒饱食、感受寒冷等。

二、相关检查

1.心电图:能反映心肌缺血,特别是疼痛发作时及缓解后两者心电图对比对诊断有价值。根据ST段或/和T波的异常变化来判断心肌缺血的部位及程度,同时根据相应导联所出现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的表现,来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

2.饱餐试验、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心电图负荷试验,有助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对劳力型心绞痛有价值。

3.心脏超声心动图:依据节段性心肌动力学异常改变,也可间接判断心肌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可作为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的鉴别诊断。可检出室壁运动异常,心肌梗死并室壁瘤、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二尖瓣返流、室间隔穿孔和心包填塞等。

4.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和T波改变,有助于诊断、观察药物治疗作用及有无心律失常。

5.实验室检查:血脂:TC(5.7mmol/l)、TG(>1.5mmol/l)、HDL-C(< 1.2)、TC-HDL-C(<3.8 )、apoAⅠ(<120mg/dl)、apo-AⅠ/apob(1.4)

6.其它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血管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病证鉴别

1.悬饮

相同点——二者均有胸痛

胸痹——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

悬饮——胸胁胀痛,持续不解

2.胃脘痛

近似点——心在胃上,胃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

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易于混淆。

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短暂,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

胃脘痛——与饮食有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

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3.真心痛

真心痛为胸痹的进一步;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

发作期——标实——气滞、痰浊、寒凝、血瘀

缓解期——本虚或本虚标实——阴阳气血亏虚或气虚血瘀、阳虚痰浊

气滞——憋闷重而痛轻,兼胸胁胀满,善太息,憋气,苔薄白,脉弦

痰浊——胸部闷窒而痛,伴唾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细

寒凝——胸痛如绞,遇寒而发,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血瘀——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多发,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结代或涩

心气不足——心胸隐痛而闷,因劳累而发,伴心悸,气短,乏力,舌淡胖嫩,

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结代

心阳不振——绞痛兼见胸闷气短,四肢厥冷,神倦自汗,脉沉细

气阴两虚——隐痛时作时止,缠绵不休,动则多发,伴口干,舌淡红而少苔,

脉沉细而数

2.辨病情轻重

疼痛持续时间短暂——多轻

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者——多重

疼痛遇劳发作,休息或服药后缓解者——顺症

服药后难以缓解者————常为危候

一般而言:疼痛发作次数多少与病情轻重程度呈正比

但也有发作次不多而病情较重者,尤其在安静或睡眠时发作疼痛者

——病情较重

二、治疗原则

源流

汉张仲景奠定了胸痹辨证论治的基础,列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乌头赤石脂丸等方,以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为治。

《备急千金要方》治疗胸痹心痛有内治、外治(熨背散)及针刺、艾灸等法。

宋《太平圣惠方》所列治疗心痛胸痹方药,芳香、温通、辛散之品,每与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之品相互为用,标本兼顾,丰富了本病的治疗内容。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用苏合香丸治卒暴心痛,今仍常用。

明清时代补充了活血化瘀疗法:

王肯堂《证治准绳》用失笑散及大剂红花、降香治死血心痛。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医宗金鉴》用丹参饮治疗胸痹心痛,至今沿用不衰。

1.基本原则:发作期——祛邪治标缓解期——扶正治本

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或虚实同治,标本兼顾

祛邪治标——气滞—疏理气机寒凝—辛温通阳

血瘀—活血化瘀痰浊—泄浊豁痰

扶正治本——气虚—补气血虚—养血

阴虚—滋阴阳虚—温阳

注意事项——①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兼施,不可浪补、猛攻(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

正)②在发病后的3-4天内,警惕并预防脱证的发生,一旦发现脱证之先兆,必须尽早投用益气固脱之品。

三、证治分类

1.心血瘀阻证

症状——心胸疼痛,如刺如绞—淤血阻滞,心脉不通

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瘀血属阴,以阴加阴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瘀血阻于心经之脉络,脉络不通

暴怒或劳累后加重—怒则气逆,气滞血瘀加重;劳则气耗,气虚不能

运血,血行淤滞

胸闷—瘀血痹阻,气机不畅

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血瘀脉络之征

证机概要——血行淤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本方祛瘀通脉,行气止痛,用于胸中瘀阻,

血行不畅,心胸疼痛,痛有定处,胸闷心悸之胸痹

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

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

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生地“逐血痹”《本经》,凉血消瘀《本草

降香、郁金—理气止痛求真》)

加减——①瘀血痹阻重症,胸痛剧烈—加乳香、没药、降香、丹参

②血瘀气滞并重,胸闷痛甚—加沉香、檀香、筚拨

③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伴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桂枝或肉桂、

细辛、高良姜、薤白;或人参、附子

④气虚血瘀(伴气短乏力,自汗,脉细弱或结代)—益气活血:用人

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重用人参、黄芪

临证备要——本证在临床上可选用如下活血化瘀药物:三七、川芎、丹参、当

归、红花、苏木、赤芍、泽兰、牛膝、桃仁、鸡血藤、益母草、

水蛭、王不留行、山楂、丹皮等;并据临床情况配伍益气、温阳、

散寒、化痰、理气药物。活血化瘀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治法,但不

可不加辨证,一味地活血化瘀。其瘀血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寒

凝、气滞、痰浊、气虚、阳虚等,故临床当注意在活血化瘀中配

伍散寒、理气、化痰、益气、温阳等药物。注意选用养血活血之

品,慎用破血攻伐之品,以防伤正气。

2.气滞心胸证脉不和

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作痛无定处—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胸阳失展,血

遇情志不遂时诱发或加剧—气机郁滞加重

脘胀嗳气,时欲太息,或得嗳气、矢气则舒—肝气横逆,犯其脾胃

苔薄或薄腻,脉细弦—肝郁气滞之象

(临床特征:痛、闷、胀、走)

病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疏肝理气,适用于肝气郁滞,气滞上

焦,胸阳失展,血脉失和之胸胁疼痛等

常用药——柴胡、枳壳—疏肝理气

香附、陈皮—理气解郁

川芎、赤芍—活血通脉

加减——①胸闷心痛明显(气滞血瘀)—合用失笑散或丹参饮

②气郁日久化热(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丹栀逍

遥散加减

③便秘重者—加当归龙荟丸

临证参考——常用芳香理气药物:木香、沉香、檀香、降香、延胡索、砂仁、厚朴、枳实、枳壳。

3.痰浊闭阻证

症状——胸闷重而心痛微—痰浊内阻,痹阻心脉,气血不能正常流通

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湿偏盛

遇阴雨天诱发或加重—痰为阴邪,阴乘阳位,胸阳不展,气机不利

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痰湿困脾,气机不畅,纳运失职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痰湿内盛之象

(痛、闷、胖、痰)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两方均能温通豁痰

前方偏于通阳行气,用于痰阻气滞,胸阳痹阻者

后方偏于健脾益气,豁痰开窍,用于脾虚失运,痰阻心窍者

常用药——栝楼、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半夏、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

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石菖蒲、陈皮、枳实—理气宽胸

加减——①痰浊郁而化热—黄连温胆汤加郁金

②痰热兼有郁火—加海浮石、海蛤壳、黑山栀、天竺黄、竹沥

③大便干—加桃仁、大黄

④痰浊与瘀血并见者—合桃红四物汤

临证备要——①此型常用药物:天竺黄、天南星、半夏、栝楼、竹茹、苍术、桔梗、莱菔子、浙贝母。②痰浊每因过食肥甘,贪杯好饮,伤及

脾胃,聚湿生痰;痰为阴邪,其性粘滞,易伤阳气,阻滞血行,

而致气虚阳虚、湿浊痰阻。治疗应着重健运脾胃,在祛痰的同时,

配伍健脾益气之品,以消生痰之源,痰化气行,则血亦行。必要

时配以益气温阳之品。

4.寒凝心脉证

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阴寒内盛,寒气客于背俞之脉

心脉不通,不通则痛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寒为阴邪

心悸,胸闷气短,手足不温,冷汗出,面色苍白—寒凝胸中,胸阳失

展,心气痹阻,营血运行不畅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阴寒之象

(痛、悸、冷、汗)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两方均能辛温散寒,助阳通脉

前方—重在通阳理气,用于胸痹阴寒证,见心中痞满,胸闷气短者

后方—温经散寒为主,用于血虚寒厥证,见胸痛如绞,手足不温,

冷汗自出,脉沉细者

常用药——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

栝楼、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当归、芍药、甘草—养血活血

枳实、厚朴—理气通脉

大枣—健脾和营

备选方——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胸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剧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乌头赤石脂丸加筚拨、

细辛、高良姜

乌头——雄烈刚燥,散寒通络止痛

附子、干姜——温阳逐寒

川椒——温经下气而开其郁

赤石脂——固涩收敛心之阳气(含丰富的镁离子,能启动Na+-K+

泵,从而加强心肌收缩力)

加减——①胸痛并有瘀血之象—加川芎、赤芍、降香、乳香、元胡、筚拨

②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

临证备要——本证当以芳香走窜、温通行气类药物治疗为主:桂心、吴茱萸、干姜、麝香、细辛、蜀椒、丁香、木香、安息香、苏合香等,近

几年研制的喷雾剂、含化剂等速效、高效制剂,可用于急救。实

验研究证实,芳香温通类药物大多含有挥发油,具有解除冠脉痉

挛,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作用,同

时对血液流变性、心肌收缩力均有良好的作用。但此类药物具有

辛香走窜之弊,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阳气。

5.气阴两虚证

症状——心胸隐痛,时作时止—思虑劳伤,或劳累疲乏,耗损气阴,血行瘀滞心悸气短,动则益身甚—心气不足,动则气耗

伴倦怠乏力,声低气微,面色光白—心脾气虚

易于汗出—汗为心液,气虚不摄

舌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脉细缓或结代—气阴两虚之象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两者均能补益心气

生脉散—长于益心气,敛心阴,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耗者

人参养荣汤—补气益血,安神宁心,适用于胸闷气短,头昏神疲等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

肉桂—温通心阳

麦冬、玉竹—滋养心阴

五味子—收敛心气

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加减——①兼气滞血瘀—加川芎、郁金(行气活血)

②兼痰浊—茯苓、白术、白豆蔻(健脾化痰)

③兼纳呆、失眠(心脾两虚)—茯苓、茯神、半夏曲、远志、柏子仁、

炒枣仁

备选方——①心脾两虚(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纳呆)—养心汤加减:茯苓、茯神、远志、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当归、川芎。②以心气虚

为主者—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或易

桂枝)、丹参、当归、淮小麦、大枣

临证备要——常用补心气药物:人参、党参、黄芪、大枣、太子参。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增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力,对中毒和疲劳而衰竭的心

脏,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尚能使冠状动脉和肾动脉扩张。

生脉散有正性肌力的作用,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缺

血状况,减少心肌耗氧量

6.心肾阴虚证

症状——心痛憋闷时作—素体阴虚,或思虑劳心过度,耗伤营阴,心肾阴虚,

水不济火,虚火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虚烦不眠—虚火扰心,心神不安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阴亏虚

口干便秘—大肠津亏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阴虚火甚

证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扰,心失所养,心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喝炙甘草汤加减

两方均为滋阴养心之剂

前方养心安神为主,治疗心肾两虚,阴虚血少者

后方以养阴复脉见长,主要用于气阴两伤,心动悸,脉结代之症

常用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清热

天王人参、炙甘草、茯苓—补益心气,寓从阳引阴之意

补心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化阴敛汗

丹丹参、当归身—养心活血而通心脉

桔梗、朱砂—引药如经

炙甘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缓急养心

草汤人参—益气健脾

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滋阴补血

加减——①阴不敛阳,虚火扰神(虚烦不眠,舌尖红少津)—酸枣仁汤以清热

除烦安神,不效者,黄连阿胶汤

②风阳上扰—珍珠母、磁石、石决明、琥珀粉

③心肾阴虚兼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心悸不宁,口干咽燥,

—左归饮(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⑤兼气滞—加绿萼梅、玫瑰花、合欢花、金铃子、延胡索、栝楼

7.心肾阳虚证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阻动则更甚—动则气耗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汤第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 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内伤咳嗽 杏苏散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第四、喘证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 或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

中医治疗妇科病的优势 妇科病是一种女性特有的疾病。 有的疾病,如经行感冒,可通过食物调理,休息后就能缓解,但有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月经量少,可发展为闭经;阴道炎、附件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盆腔炎、输卵管炎,甚至影响生育。因此,妇科疾病的治疗成为千万女性关注的问题。对不同的妇科病,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研究,治疗方法不同,疗效也不同。很多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原发性痛经、乳汁不下、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则适合中医药治疗。 实践证明,对于不孕不育的治疗、术后康复和保健、产后康复、女性更年期保健、月经不调的治疗、亚健康、性功能保健等项目,中医调理疗效独特。 因此在治疗方面,针对以上述临床常见病症,选择中药治疗的首要应当选用像妇炎芄一类杀菌性强同时能有不错的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 中医治疗讲究“个性化”,即以辨证施治为原则,因人、因地、因时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根据患者致病因素不同、个体体质差异、居住环境和病程症状不同, 分析归纳,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处方用药也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变化。 中医大夫每次开出的处方都是“原创”,都是为患者量身订做的方药。治疗疾病时,中医不拘泥于一病一方,而是从整体出发,以辩证施治为原则的个性化治疗,是中医治疗的特点。当女性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或多或少患功能失调性疾病,如失眠、焦虑、健忘、四肢乏力、手脚发麻、头晕心悸、食欲下降、面色苍白或萎黄、面部黄褐斑等,而体检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此时应及时用中药调理。中药可充分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治病机制,使人体的失衡状态调整到较好的水平,从而避免了疾病的发生。当您患了妇科病四处求医,而单纯应用西医西药治疗而无明显效果时,不妨求助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收到明显疗效。 优势一:痛经、月经不调等大部分功能性疾病,中药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因为中药大多取材于天然动植物,毒副作用少,有些中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如山药、茯苓、大枣、莲子、苡仁,药食同源,在调节月经、促进排卵中常被使用。特别在因卵巢功能失调所致的月经不调、量多、闭经等疾病时优先使用中药调理,可有效避免用某些激素类药对患者的影响。 优势二:中药能够免除手术给女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减少痛苦,这是中医药治疗妇科病的又一特点。如一些小的子宫肌瘤,对于接近绝经期或未生育的妇女,可用中药理气活血,软坚化瘀治疗。有的患者在治疗粉刺、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同时,还可达到祛斑美容的功效。用天然中药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在手术前后、产后康复、女性更年期保健、亚健康、月经不调的治疗、性功能保健等项目上,中医药有明显优势。 优势三:中医中药在女性人流、药流术后及各种疾病后康复调养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针对女性这一时期耗气伤血、体质虚弱的特点,运用动、植物及血肉有情之品如阿胶、鹿角胶、桂圆、紫河车、鹿茸、红枣、红参、冬虫夏草、西洋参等对机体进行全面调养,调节内分泌,补气养血养颜,使气通血旺,机体得以迅速康复。 优势四:中医治疗除内服中药外,还有针灸、按摩、推拿、灌肠、热敷等多种综合疗法,对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康复与保健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一种绿色纯天然的医疗保健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妇科疾病的防治,是从调理脏腑气血、平衡阴阳入手,从根本上治疗。除中药内服外治之外,从心理疏导、家庭配合、社会调节、生活调摄等方面辅助治疗,防治“未病”,疗效显著。采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任何单一治疗,能发挥各自

针灸治疗学儿科妇科试卷1603231438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试卷1603231438 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范围:xxxxx 题号一二总分 满分27 73 100 得分 核分人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 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 一、单5选1 (本大题共27小题,共27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 的一项) 1.治疗血虚型月经不调,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中脘 B. 太 溪 C. 膈俞 D. 肾俞 E. 太冲 2.针灸治疗脾虚湿滞型胎位不正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足三里、太冲 B. 阴陵泉、丰隆 C. 脾俞、阳 陵泉 D. 中脘、气海 E. 脾俞、肾俞 3.针灸治疗肾虚寒凝型胎位不正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肾俞、气海 B. 命门、阴陵泉 C. 期门、 太冲 D. 阴陵泉、丰隆 E. 肾俞、肝俞 4.妊娠呕吐选基本处方加灸中脘、天枢、针里内庭是治疗 A. 脾胃虚弱者 B. 痰饮阻滞者 C. 肝 胃不和者 D. 伴神倦嗜卧者 E. 伴厌食较重者 5.治疗气虚型月经不调的针灸处方是 A. 中脘、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 B. 膈俞、太溪、交信、足三里、归来 C. 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胃俞、命门 D. 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肾俞 E. 关元、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 6.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处方中,除肾俞、太溪、三阴交外,还包括 A. 足三里、气海 B. 神门、内关 C. 太冲、 风池 D. 关元、百会 E. 丰隆、中脘 7.下列各项中除( )外皆为治疗百日咳的常用穴

中医内科心系病证2

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一节心悸 1?心虚胆怯证 症状一一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如恐人将捕之,多梦易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 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丹加减本方益气养心,镇惊安神,用于心悸不宁, 善惊易恐,少寐多梦,食少,纳呆者。 2.心血不足证 症状一一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腹胀便溏 ,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一一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一一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重在益气,意在生血, 适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之证 加减一一热病后期损及心阴一合生脉散 备选方一一炙甘草汤:适用于气阴两虚者,症见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 烦,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 症状一一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治法一一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前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心悸不安,虚烦神疲,手足心热之证 后方清心降火,重镇安神,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亢盛,惊悸怔忡,心烦神乱,失眠多梦等 4.心阳不振证 症状一一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一一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前方温补心阳,安神定悸。适用于心悸不安、自汗盗汗等症 后方益心气,温心阳,适用于心悸气短、形寒肢冷等症 加减--- 大汗出一黄芪、煅龙牡、山萸肉、浮小麦;或用独参汤 心阳不振,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低下)一炙麻黄、补故脂、细辛,重用桂枝,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 5.水饮凌心证 症状一一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恶心呕吐,流涎,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 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一一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通阳利水,适用于痰饮为患,胸胁支满 心悸目眩等症 加减一一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尿少浮肿) —用真武汤加猪苓、泽泻、五加皮、葶苈子、防己 6.瘀阻心脉证 症状一一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 涩,或结或代。 治法一一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一一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前方养血活血,理气通脉止痛,适用于心悸伴阵发性心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等症后方温通心阳,镇心安神,用于胸闷不舒,少寐多梦等症 7.痰火扰心证 症状一一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多、胸闷、食少、泛恶,口干 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用于痰热内扰, 心悸时作,胸闷烦躁,尿赤便秘,失眠多梦等症 第二节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3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3 (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 1.患者张某,女性,50岁。症见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倦怠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脉结代。其治法是【score:2分】 【A】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B】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C】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D】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E】益气养血,滋阴安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患者李某,男性,33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遗精滑泄,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其治疗首选方剂是六味地黄丸合用 【score:2分】 【A】黄连温胆汤

【B】安神定志丸 【C】龙胆泻肝汤 【D】交泰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归脾汤 本题思路: 3.患者李某,男性,40岁。症见心悸不宁,胆小易惊,恶闻声响,稍惊即发,遇劳则重,伴有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细略数。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score:2分】 【A】归脾汤 【B】人参养荣汤 【C】安神定志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天王补心丹 【E】生脉散 本题思路: 4.患者李某,男性,65岁。心胸满闷,胀痛时作,善太息,数日前与人争吵后,心胸疼痛憋闷等症状加重,兼见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象细弦。其诊断为胸痹 【score:2分】

【A】心血瘀阻证 【B】痰浊闭阻证 【C】寒凝心脉证 【D】气滞心胸证【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气阴两虚证 本题思路: 5.患者于某,男性,38岁。症见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不得卧,伴有手足欠温,冷汗自出,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沉细。其治疗首选方剂是当归四逆汤合用 【score:2分】 【A】血府逐瘀汤 【B】柴胡疏肝散 【C】右归饮 【D】栝蒌薤自半夏汤 【E】枳实薤白桂枝汤【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患者心痛如绞,且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其疼痛之表现尤为明显,符合寒邪致病的特点,结合其手足欠温,冷汗出,面色苍白等症,可以辨其为胸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某女,69岁,素有"脑动脉硬化"病史,近半年逐渐出现善忘,反应迟钝,表情呆滞,有时痛哭不自止,有时大笑不能自控,近3天终日不语,不思饮食。症见体胖,口流涎沫,舌淡、苔白腻脉滑。 第1题: 其辨病辨证为 A.癫证、痰气郁结 B.癫证、心脾两虚 C.痴呆、髓海空虚 D.痴呆、脾肾两虚 E.痴呆、痰浊蒙窍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治法为 A.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B.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C.豁痰开窍、健脾化浊 D.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E.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首选方剂为 A.温胆汤加减 B.涤痰汤加减 C.还少丹加减 D.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E.七福饮加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4题: 若病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则应 A.改用温胆汤 B.改用龙胆泻肝汤 C.改用黄连温胆汤 D.改制南星为胆南星加瓜蒌、栀子、天竺黄等 E.加黄柏、栀子、龙胆草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5题: 若病人兼眩晕、嗜睡、肢体麻木阵作,脉弦滑应 A.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B.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C.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D.加龙骨、牡蛎、地龙 E.加地龙、桃仁、红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女,52岁,近因操劳过度出现,心前区疼痛,症见心痛阵发,心胸憋闷,失眠心烦,腰膝酸软,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而时有间歇。第6题: 辨证为 A.心血瘀阻 B.气阴两虚 C.心肾阴虚 D.心肾阳虚 E.痰浊闭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治法为 A.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B.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6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6 (总分:68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17,score:34分) 1.狂证火盛伤阴证,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score:2分】 【A】心、肺 【B】肺、肾 【C】肝、肾 【D】心、肾【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脾、胃 本题思路:狂证为火郁、痰壅、热瘀,久延心肾阴伤,水不济火,而致阴虚火旺。 2.下列各项,不属癫狂初期治则的是 【score:2分】 【A】理气解郁 【B】畅达神机 【C】降火豁痰 【D】化瘀通窍 【E】滋阴养血【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癫证痰气郁而化火,可转化为 【score:2分】 【A】痫证 【B】厥证 【C】狂证【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郁证 【E】痴呆 本题思路: 4.狂证之痰火扰神证,若痰火壅盛而舌苔黄垢腻者,首选方剂是 【score:2分】 【A】癫狂梦醒汤 【B】生铁落饮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礞石滚痰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5.狂证之火盛阴伤证,若心火亢盛者,可加【score:2分】 【A】孔圣枕中丹

【B】生铁落饮 【C】温胆汤 【D】朱砂安神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礞石滚痰丸 本题思路: 6.痫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score:2分】 【A】风 【B】寒 【C】火 【D】痰【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瘀 本题思路: 7.强调痰迷心窍引发痫病的医家是 【score:2分】 【A】朱丹溪【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王清任 【C】巢元方 【D】陈无择 【E】张仲景

本题思路: 8.痫病发作时间的久暂、间歇期的长短,与下列各项程度有密切关系的是 【score:2分】 【A】痰聚气逆和蔽阻清窍 【B】痰瘀内阻和蒙蔽清窍 【C】体质的强弱和正气的盛衰 【D】痰瘀阻窍和风痰蔽阻 【E】气机顺逆和痰浊内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9.下列各项,不属痫病病因病机的是 【score:2分】 【A】先天因素 【B】外感六淫【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七情失调 【D】脏腑失调 【E】脑部外伤 本题思路:外感六淫是诱因。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 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二章 心系病证 一、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主要在 -------- ,由于 ---------- 或 ---------- ,引起心神动摇,悸动不安。 2 ?心悸以 -------- 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 3. --------- 为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主方。 4.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 ------- ,其病位以 --------- 为主,然其发病多与 ---------- 脏功能失调有关。 5 ?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 ------- 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 血阴阳的亏虚,其中又以 ------- 最为常见。 6 ?《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 --------- ,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7?痴呆的治疗首当分清 -------- ,其实证类型以 ---------- 为基本病因。 8?痫病系指脏腑受伤, -------- ,元神失控所致的一种 ----------- 疾病。 9 .痫病源于《内经》而称“ ------- ”,属“巅疾”范畴。 10 .痰火扰神型痫病选方为 ------- 。 11 .控制 ------- 是防止痫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12 ?痫病发作期尤要注意 ------- ,保护舌头。 13 ?癫病除药物治疗外, ------- 亦格外重要。 14?狂病以动而多怒、 --------- 精神失常为证候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主证 ?( ) A. 心悸气短 B.善惊易恐 C.头晕目眩 D.神疲乏力 2 .归脾汤治心悸哪一型最适宜 ?( ) A. 心虚胆怯 B.心脾两虚 C ?心阳不足 D ?阴虚火旺 3 ?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首选何方 ?( ) A. 桃仁红花煎 B.血府逐瘀汤 C.丹参饮 D.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 脉细略数或细弦。属心悸何型 ?( ) A.心脾两虚 B.阴虚火旺 C.心虚胆怯 D.痰火扰心 5 ?下列除哪项以外,皆是导致胸痹心痛的原因 ?( ) A.寒邪内侵 B.情志失调 C.年老体虚 D.肝阳上亢 6 ?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多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 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不促,属胸痹心痛何仲类型 ? ---------- ( ) A.寒凝心脉 B.痰浊闭阻 C.瘀血痹阻 D.心阳不振 7?瘀血痹阻型胸痹的主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9?痴呆患者若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耳鸣如蝉,舌瘦质红,少苔,脉沉弦数者,选用何 C. 知柏地黄丸合还少丹 D.知柏地黄丸合七福饮 10 ?患者头晕耳鸣,记忆力明显减退,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舌瘦舌淡,苔薄 白,脉沉细弱,可选何方治之 ?( ) A.七福饮 B.洗心汤 C.转呆丹 D.还少丹 11 .痫病的病理以下列哪些最为重要 ?( ) A.脏腑失调 B.气机逆乱 C.痰邪作祟 D.风阳内动 A.心胸疼痛剧烈,痛有定处 C.感寒受热则痛剧 8?下列哪项是寒凝心脉的主要指征 B. 伴有胸闷 D.舌质暗红脉弦涩 ?( ) A.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C. 胸疼灼热,烦闷不适 B.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 D. 胸中闷痛,心悸不A.知柏地黄丸合转呆定智汤 B. 知柏地黄丸合转呆丹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试卷1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患者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不华,倦怠无力,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脉象细弱。上述症状属什么证型 (分数:2.00) A.心血不足证√ B.心阳不振证 C.心虚胆怯证 D.水饮凌心证 解析:解析:上述临床表现的病机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属心悸之心血不足证。故A为正确选项。 2.患者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此证属于 (分数:2.00) A.瘀阻心脉证 B.心虚胆怯证 C.心阳不振证 D.水饮凌心证√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心悸水饮凌心证,病机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故D为正确选项。 3.心悸者应该首先分辨 (分数:2.00) A.阴阳气血 B.外感与内伤 C.属实属虚√ D.以上均不对 解析:解析:心悸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故C为正确选项。 4.痰浊闭阻所致胸痹,其治疗方法是 (分数:2.00) A.祛痰降逆,理气宣痹 B.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C.豁痰理气,化瘀通络 D.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解析:解析:胸痹之痰浊闭阻证,病机为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所以治当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故D为正确选项。 5.《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强调下列哪种治法为主 (分数:2.00) A.宣痹通阳√ B.温阳散寒 C.益气温阳 D.活血化瘀 解析:解析:汉代张仲景《金贵要略》正式提出“胸痹”名称,并进行了专门论述,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在治疗上,以宣痹通阳为主。故A为正确选项。 6.下列哪项为寒凝心脉型胸痹的主要特征 (分数:2.00)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4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4 (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 1.心悸的病名首见于 【score:2分】 【A】《素问》【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景岳全书》 【C】《医学正传》 【D】《丹溪心法》 【E】《伤寒论》 本题思路: 2.首位提出惊悸病名的医家是 【score:2分】 【A】张仲景【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巢元方 【C】张景岳 【D】朱丹溪 【E】孙思邈 本题思路:

3.《丹溪心法》认为怔忡的根本原因为 【score:2分】 【A】心血不足 【B】血虚与痰火【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心阳不足 【D】肝火上扰 【E】瘀血阻络 本题思路:《丹溪心法》认为心悸的发病应责之虚与痰,其有云“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 4.下列各项,不属心悸病因的是 【score:2分】 【A】药物中毒 【B】饮食、外邪 【C】七情所伤 【D】心阳衰弱【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体虚劳倦 本题思路: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

虚,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5.痹证引起的心悸病机当为 【score:2分】 【A】水饮凌心 【B】痰热扰心 【C】瘀血阻络【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阴虚火旺 【E】心阳不足 本题思路:痹证引起心悸,主要是由于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而导致心痹的结果。此病理变化是邪恋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因此瘀血阻络是心痹最主要的病理所在。故标准答案为C。而A、B、D、E所列病机虽在心痹病程的某个阶段中出现,但往往不能贯穿始终,故均可以排除。 6.下列各项,不属心血不足型心悸主症的是【score:2分】 【A】心悸头晕 【B】心悸易惊【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面色无华

中医内科学--第二章 心系病证(试题库)

第二章心系病证 一、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主要在————,由于————或————,引起心神动摇,悸动不安。 2.心悸以————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 3.————为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主方。 4.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其病位以————为主,然其发病多与————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5.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的亏虚,其中又以————最为常见。 6.《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7.痴呆的治疗首当分清————,其实证类型以————为基本病因。 8.痫病系指脏腑受伤,————,元神失控所致的一种————疾病。 9.痫病源于《内经》而称“————”,属“巅疾”范畴。 10.痰火扰神型痫病选方为————。 11.控制————是防止痫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12.痫病发作期尤要注意————,保护舌头。 13.癫病除药物治疗外,————亦格外重要。 14.狂病以动而多怒、————精神失常为证候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主证?( ) A.心悸气短 B.善惊易恐 C.头晕目眩 D.神疲乏力 2.归脾汤治心悸哪一型最适宜?( ) A.心虚胆怯 B.心脾两虚 C.心阳不足 D.阴虚火旺 3.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首选何方? ( ) A.桃仁红花煎 B.血府逐瘀汤 C.丹参饮 D.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 脉细略数或细弦。属心悸何型? ( ) A.心脾两虚 B.阴虚火旺 C.心虚胆怯 D.痰火扰心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二)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二)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某女,21岁,某卫校实习生,在观看手术过程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发凉,平卧后,十余分钟苏醒。查体无异常,应首先考虑的病证为 A.癫痫 B.中风脱证 C.郁证 D.眩晕 E.厥证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某男,30岁,反复出现右上肢抽搐,发作时神志清醒,右上肢自觉阵阵发紧,见手指抽动,历时30~60秒钟不等,发作后无任何不适,首先考虑为 A.厥证 B.癫病 C.狂病 D.痹证 E.痫病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3题: 隋唐以后内伤杂病中"厥"的概念是 A.四肢逆冷 B.四肢抽搐 C.不知人事 D.突然发生的神志改变 E.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4题: 癫病之心脾两虚证,若神气恍惚、心悸易惊较重最宜加何药 A.酸枣仁、柏子仁等 B.龙齿、磁石等 C.朱砂安神丸 D.天王补心丹 E.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瘀血胸痹疼痛的特点为 A.闷重而痛轻,兼胸胁胀痛 B.胸痛如绞,遇寒则发,得冷加剧 C.胸部窒闷而痛,伴唾痰涎 D.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多发 E.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胸痹隐痛时作时止,纠缠不休,动则多发,口干苔少属 A.气滞 B.痰浊 C.血瘀 D.心阳不振 E.气阴两虚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7题: "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证,性所凭也"出自何书 A.《内经》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证》 D.《类证治裁》 E.《医林改错》

中医针灸适合治疗哪些疾病

针灸在我国历史悠久,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了对物质的满足了,更多的要求在精神上了。很多人在面对生活带来的如此大的压力下,会想到用针灸来治疗身体上的不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到底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自己适不适合做针灸呢? 针灸的起源在中国,在医学上的应用也是在中国。工作的压力,结婚的压力让我们这些人的身体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用针灸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施放一些压力,是再好不过的了。 针灸适合治疗哪些疾病 针灸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疗,选择进行针灸治疗的话,就应该坚持,那么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病呢? 1、上呼吸道疾病: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普通感冒,急、慢性扁桃腺炎; 2、呼吸科疾病:多年的久治不愈的哮喘、肺气肿、肺大泡、急、慢性气管炎等; 3、眼科疾病:中心性视网膜炎、白内障、急性结膜炎、近视眼; 4、口腔疾病:牙痛、拔牙后疼痛、齿龈炎、急、慢性喉炎;

5、消化系统疾病: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增多症,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急、慢性杆菌性痢疾,腹泻,便秘,麻痹性肠绞痛; 6、肌肉和骨骼系统:肌肉痛和萎缩,坐骨神经痛,肌肉痉挛,关节炎,椎间盘问题; 7、神经系统疾病:脑中风、抽风、脑中风后遗症的功能恢复、顽固性高血压、面瘫、顽固性头痛、失眠、儿童多动症、增高、脑瘫、大小便失禁、帕金森病、精神紧张导致的头颤、手抖、腿抖等、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麻痹、周围神经炎、小儿麻痹症、美尼氏综合征、膀胱机能障碍、夜尿症、肋间神经痛; 8、精神科疾病:由于社会变动、生活不安定引起的精神失常、自闭等症、网瘾、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内分泌失调(像甲亢症等); 9、妇科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妇科炎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10、顽难之症:如皮肤病,精神心理病,免疫失调病,抗衰老,美容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在特殊情况下,针灸还可用于中暑、虚脱、急性疼痛等急症; 各种痛症:长效针灸止痛的效果好; 温馨提示:在经济发展如此快的中国,忙里偷闲的去享受一下是对身体的负责,也是给明天能够更好的创造业绩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缓冲身体的个技能所带来的不适。

中医内科心系疾病

?心悸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宋·严用和《济生方》首次提出“怔忡”之病名。 定义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病因病机虚: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养,而致心悸。 实: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体虚劳倦心 虚 胆 怯 证 主证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兼证少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 舌脉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 用药龙齿、琥珀(镇惊安神)酸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人参、茯苓(益气壮胆)证机概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 心 血 不 足 证 主证心悸气短,头晕目眩。 兼证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 舌脉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 证机概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七情所伤& 药食不当阴 虚 火 旺 证 主证心悸易惊,心烦失眠。 兼证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 舌脉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用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滋阴清热)当归、丹参(补血养心)黄连(清热泻火)证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心 阳 不 振 证 主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 兼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舌脉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用药桂枝、附片(温振心阳)麦冬、枸杞(滋阴)炙甘草(益气养心) 证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水 饮 凌 心 证 主证心悸眩晕,胸闷痞满 兼证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 舌脉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 用药泽泻、猪苓(淡渗利水)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人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瘀 阻 心 脉 证 主证心悸不安,胸闷不舒。 兼证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止痛) 证机概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痰 火 主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 兼证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7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7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患者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多梦易醒,恶闻声响,苔薄白,脉弦细者。治当选用 (分数:2.00) A.安神定志丸√ B.朱砂安神丸 C.天王补心丹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心悸之心虚胆怯证。其病机为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其代表方为安神定志丸。故A为正确选项。 2.心悸者应该首先分辨 (分数:2.00) A.阴阳气血 B.外感与内伤 C.属实属虚√ D.以上均不对 解析:解析:心悸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故C为正确选项。 3.患者心胸满闷,隐痛阵发时欲太息,易受情志诱发,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治当选用 (分数:2.00) A.柴胡疏肝散√ B.血府逐瘀汤 C.桃红四物汤 D.丹栀逍遥散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胸痹之气滞心胸证,治当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当之。故A为正确选项。 4.患者胸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治疗方剂宜选 (分数:2.00) A.乌头赤石脂丸√ B.血府逐瘀汤 C.冠心苏合香丸 D.栝萎薤白半夏汤 解析:解析: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表现为胸痛剧烈,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当用温通散寒之法,方选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要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故A为正确选项。 5.用酸枣仁汤治失眠的是 (分数:2.00) A.《金匮要略》√ B.《景岳全书》 C.《素问》 D.《医宗必读》 解析:解析:《金匮要略》记载有:“虚劳虚烦不得眠者,酸枣仁汤主之。”故A为正确选项。 6.不寐的病位主要在于 (分数:2.00) A.心√

心系病症(中医内科学)

心系病症 概论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心悸、胸痹、不寐病证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2.熟悉心悸、胸痹、不寐病证的病因病机与类证鉴别。 技能要求 1.能够对心悸、胸痹、不寐等心系病证进行正确诊断和具有辨证论治的能力。 2.能够对心病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心系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作用下,心的功能失常所导致的一类病证。临床常有心悸、胸痹、不寐等病证。 一、心的生理病理特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由于心的主血脉和主藏神功能起着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是指心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从而发挥血液对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濡养作用。 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四个方面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而有光泽,脉和缓而有力,胸部舒畅。

心藏神,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心主血脉和心藏神这两种功能可互相影响。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 2.心的病理特征 心的病理表现主要在血脉运行障碍和神志异常方面,可因虚、因实而致。 如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心动失常,血脉空虚,而见心悸怔忡、面舌淡白无华,脉细弱无力; 心脉瘀阻,不通则痛,而见心胸部憋闷疼痛,甚则疼痛放射至肩臂内侧,面舌紫暗或青紫,舌色青紫或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 心神异常,可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或躁狂,甚则神昏谐语等。 心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多为气血阴阳的亏损,实多为痰、饮、火、瘀的阻滞。 如正虚邪扰,血脉不畅,心神不宁,则为心悸; 寒、痰、瘀等邪痹阻心脉,胸阳不展,则为胸痹; 阳盛阴衰,阴阳不调,心肾不交,则为不寐。 3.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①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血的运行依靠气的推动,而气也必须靠血的运载才能输布全身,心与肺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气血正常运行。心肺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若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则运血无力而导致心脉瘀阻,而见胸痛、心悸、唇舌青紫等证候;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方歌

心系疾病 一、心悸 1. 心虚胆怯 安神定志丸6:人参菖蒲二茯(茯苓、茯神)姜远志龙齿。 2. 心血不足 归脾汤12:归脾四君黄芪枣生姜,酸枣仁远志当归龙眼肉木香。(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3. 阴虚火旺 天王补心丹14:天王补心酸枣仁,人参天冬増液茯苓,丹参五味子远志当归,朱砂桔梗柏子仁。(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 朱砂安神丸5:当归生地炙甘草朱砂黄连。 4. 心阳不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4: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参附汤2:人参、炮附子 5. 水饮凌心 苓桂术甘汤4: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6. 瘀阻心脉 桃仁红花煎11:四物青皮丹参乳香香附延胡索。(桃红四物汤6:四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桃仁红花煎中为赤芍)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4: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7. 痰火扰心 黄连温胆汤9:温胆汤6(温胆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甘草竹茹)+黄连、生姜、大枣 二、胸痹 1. 心血瘀阻 血府逐瘀汤11:血府逐瘀,桃红四物,牛膝桔梗枳壳,甘草柴胡。 2. 气滞心胸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3. 痰浊闭阻 瓜蒌薤白半夏汤4:瓜蒌、薤白、半夏、白酒 涤痰汤11:涤痰制南星菖蒲制半夏陈皮甘草,人参茯苓竹茹枳实生姜枣。 4. 寒凝心脉 枳实薤白桂枝汤5: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 当归四逆汤7:当归四逆细辛通草当归,桂枝芍药炙甘草枣。5. 气阴两虚 生脉散3:人参、麦冬、五味子 人参养荣汤12:四君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物4(四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肉桂、陈皮、五味子、炒远志-川芎 6. 心肾阴虚 天王补心丹14:天王补心酸枣仁,人参天冬増液茯苓,丹参五味子远志当归,朱砂桔梗柏子仁。(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 炙甘草汤9:炙甘草汤,火麻仁枣生姜,桂枝生地人参阿胶,麦冬合方。 7. 心肾阳虚 参附汤3:人参、炮附子、生姜 右归饮8:肾气丸[金匮肾气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附子、肉桂]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 三、不寐 1. 肝火扰心 龙胆泻肝汤10:龙胆草泻肝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栀子木通生甘草车前子泽泻推。 当归龙荟丸11:当归龙胆芦荟用四黄(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木香与麝香,和蜜为丸加青黛。 2. 痰热扰心 黄连温胆汤9:温胆汤6(温胆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甘草竹茹)+黄连、生姜、大枣 3. 心脾两虚 归脾汤12:归脾四君黄芪枣生姜,酸枣仁远志当归龙眼肉木香。(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4. 心肾不交 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 交泰丸2:黄连、肉桂 5. 心胆气虚 安神定志丸6:人参菖蒲二茯(茯苓、茯神)姜远志龙齿。 酸枣仁汤5:川芎知母甘草茯苓酸枣仁。 四、癫狂 (一)癫证 1. 痰气郁结 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顺气导痰丸9:导痰汤(二陈汤4:二陈汤用法半夏陈皮,益以茯苓甘草臣+枳实、胆南星、生姜)+香附、木香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6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6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1.患者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质红少津,脉象细数。其治法为 A.清热泻火,安神定悸 B.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C.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D.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上述症状属心悸之阴虚火旺证。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治当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故B为正确选项。 2.患者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不华,倦怠无力,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脉象细弱。治当选用 A.安神定志丸 B.天王补心丹 C.归脾汤√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上述症状属心悸之心血不足证,治当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当选归脾汤。故C为正确选项。 3.痰浊闭阻所致胸痹,其治疗方法是 A.祛痰降逆,理气宣痹 B.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C.豁痰理气,化瘀通络 D.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胸痹之痰浊闭阻证,病机为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所以治当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故D为正确选项。 4.用失笑散及大剂量红花,降香治疗胸痹心痛的是 A.清代王清任 B.元代危亦林 C.唐代孙思邈 D.明代王肯堂√ 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其著作《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故D为正确选项。 5.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医学著作是 A.《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素问》√ C.《景岳全书》 D.《医宗必读》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故B为正确选项。 6.患者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 A.肝火扰心证 B.心肾不交证 C.心脾两虚证 D.痰热扰心证√ 上述临床表现的病机为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治宜清化痰热,和中安神。证属痰热扰心证。故D为正确选项。 7.患者,女性,21岁,学生,近半年因学业压力较大,精神紧张,经常失眠,伴心烦,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其辨证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