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

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

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
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

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

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北纬24°7′东径101°14′,海拔2100—2500米高度范围。千家寨古茶树群落总面积达28747.5亩,分布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保护面积最大、植被最完整的中亚热带中山湿性阔叶林。野生古茶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全世界目前所发现面积最大、最原始、最完整、以茶树为优势树种的植物群落。在这个群落中,有第三纪遗传演化而来的亲缘、近缘植物如壳斗科、木兰科、山茶科等植物群。主要分布在千家寨范围的上坝、古炮台、大空树、大吊水(瀑布)头、小吊水、大明山等处。

九甲乡和平村群众很早就知道千家寨有野生茶树,每年春季都有一些人进山采摘野生茶加工自用或出售。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九甲乡政府组织人员在千家寨一带勘测拟建设水库和电站,才发现有大片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图片1—2幅)

1983年春,和平村大黑箐社社员罗忠祥在小吊水头发现了2号古茶王树,县茶叶站负责人杨钊得知后,实地查看了这棵树,并奖给罗忠祥200元人民币。后思茅地委宣传部对2号茶王树进行了电视摄像和摄影。千家寨有野

生古茶树的消息在各种媒体上广为传播。1991年春,大黑箐社的村民罗忠甲、罗忠生两兄弟在千家寨上坝发现1号野生古茶树王,媒体再次注焦千家寨,这里发现最大,最老的野生古茶树的消息一时轰动全世界。

1996年11月12日至17日,中共思茅地委、地区行政公署、思茅地区茶叶学会、镇沅县委、县人民政府在镇沅召开了“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会。”应邀参加论证会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思茅地区行署对外经济贸易局、云南茶叶机械总厂、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思茅农业学校、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的专家、科技工作者共10人,到古茶树群落主要分布点千家寨上坝,和小吊水头进行为期三天的现场考察,采取实地观察、测量、取样、访问、采集标本,并对周围生态环境,植物状况作了调查。在此基础上,专家们一致认为,镇沅千家寨古茶树按植物学特征,属野生古茶树型。专家们根据已掌握的茶树生理生态资料和勐海南糯山大茶树已知确切树龄(800年),结合千家寨古茶树地理纬度,海拔与水热状况等资料综合推算,千家寨上坝古茶树树龄为2700年,定名为千家寨1号。(1号茶王树图片);千家寨小吊水头野生古茶树树龄为2500年,定名为千家寨2号。(2号茶王树图片)。会议形成了《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会纪要》和《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意见》。专家组组长、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张芳赐、副组长、中

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副组长、云南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张顺高代表专家组在《论证意见》上签字确认。其它专家组成员也在考察论证会专家组名单上签字认可。

专家们对千家寨1号、2号大茶树进行了植物学形态的特征分析:

千家寨大茶树1号所在地海拔2450米,乔木树型,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高25.6米,树幅22×20米,基部干径1.12米,胸径0.89米,生长正常。叶片平均大小14×5.8厘米,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花冠大,平均直径5.7×5.6厘米,花瓣白色,每朵茶14瓣(12—15)瓣。抗逆性强,未见冻害,现场未见病虫罹生。

千家寨大茶树2号所在地海拔2280米,乔木型,树枝直立,分枝较稀;树高19.5米,树幅16.5米×18米;最低分枝10米,基部干径1.02米。2700年树龄,也就是说,在公元前七世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在中原叱咤风云的时候,这株茶树就已经破土而出,在莽莽大森林里默默生长。中国茶圣陆羽在谈到大茶树时说:“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其径围至少在3.2米以上,直经至少1米左右,以此推算,当时树龄也仅千年左右,比起千家寨1号,还是孙子辈份。

公元1838年,英国一位穿军装,有少校军街的学者勃鲁士(R.Bruee)在伦敦印发了一本小册子,说他在1824年到印度阿萨姆邦的皮珊发现一些大茶树、其最大者树高43英尺(13.1米)径围3英尺(0.91米)。于是他把胸

脯挺得老高,登上讲坛,温文尔雅地说:我,英国公民勃鲁士,于1824年在阿萨姆邦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野茶树。1753年,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先生不是把茶的学名定为“Tnee.Sinensis”(中国茶树)吗?从我在印度阿萨姆邦发现最古老的茶这件事看来,茶树的原生地并不在中国。林奈先生—愿他在天之灵安息!茶树的学名应该另定,茶叶的历史当改写。现在我郑重宣布:茶叶原产地是英属印度!

此论一出,一些学者大喜过望,1877的,英国人拜尔登发表《阿萨姆之茶叶》表示欣然同意;1903年,英国的勃朗、林得莱等人也纷纷撰文,狂热予以拥护。

其实,在勃鲁士1824年“发现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树”之后,18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就组织了科学调查团,去研究这些野生大茶树,参与考察的植学家瓦里茨博士和格里弗博士都断言:勃鲁士的“最古老的野生茶树”与中国传入的茶树国属中国茶树变种,不过未受人工栽培已久,在品质上稍差而已,树龄不超过150年。

由于时空阻隔,也由于傲慢与偏见,把树龄连生长在中国思茅千家寨1号古茶树的重孙辈都不是的茶树认为是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后来成为了茶叶界的千古笑谈。再者陆羽生活在勃鲁士之前1100多年,他所见的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较之勃鲁士所见的大茶树,谁更老一些呢?

镇沅千家寨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和最古老的野生茶王树、对于研究茶树原产地、茶树群落

学、茶树遗传多样性的及茶树资源研究利用都具有重大意义、必将受到国内外茶叶界和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的关注。

2001年初,千家寨树龄2700年的1号古茶王树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的最大的古茶树“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称号。同年4月,中外专家学者共63人云集镇沅,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叶协会、中共思茅地委、行署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荷兰、美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考察了千家寨古茶树及万亩野生茶树群落,与600余名当地群众,在1号古茶树下,为“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纪念碑举行了揭幕仪式。

研讨会上,有7位专家联名撰写的论文《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省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和茶树植物群落的发现及其意义》,以千家寨超大面积野生自然群落与特大古茶树的发现为证,从千家寨古茶树的生态环境茶树植物群落;古茶树的植物学特征、生态适应性、生化性;古茶树的树龄以及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古茶树发现的意义和价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充分论证,再一次肯定了千家寨原始野生茶树森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原生野茶自然群落。再一次肯定了选用净光合值法、类推测算千家寨上坝1号古茶树树龄2700年,千家寨小吊水头2号古茶树树龄2500年,其测算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可信性。

会议期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易德先生、张云芳女士专程赶来参加会议,向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颁发了“最大古茶树”基尼斯证书。

张芳赐教授代表专家组在会上作总结,充分肯定中国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云南澜沧江流域沿岸一带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树及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即是茶树原产地“活化石”特征之一。会议通过了《哀牢山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植物群落保护倡仪书》,千家寨野生茶王树的威名专遍全世界。

2001年10月10日,台湾天福集团天福博物馆有限公司总裁李瑞和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定了领养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合同。天福集团投资20万元人民币,在千家寨小河坝建盖住房,并每年投入3万元人民币雇请4名工人常年守护1、2号古茶王树。对1号古茶王树周围架设了铁丝网,下方支砌了石档墙加以保护。

作者:管理员发布时间: 2007-7-20 16:42:25

走进茶树王国......

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99度27’~102度42’E,22度20’~24度28’N,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澜沧江纵贯全境后流经东南亚五国。全市面积45385km2,辖景东、镇沅、景谷、澜沧、墨江、宁洱、思茅、江城、孟连、西盟10个县(区)。其中的江城、澜沧、孟连、西盟县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全市人口257.3万人。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佤族、布朗族、回族、白族、瑶族、苗族、傈傈族、蒙古族、景颇族14个为世居民族。

普洱市位于横断山脉南部。无量山、哀牢山两大山脉和澜沧江、把边江两大水系相间排列,迂回曲折,自北南倾,地形强烈切割。北部无量山主峰猫头山海拔3371m,南部土卡河海拔317m,两地直线相距264km,垂直高差达3054m。由于属于低纬高原山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8~20℃,年降水量1 087~2739mm,雾日31~135天,无霜期31 8~365天;海拔从低到高具有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三种气候带,全年具有干热、

湿热、温凉三种季节性气候特征。

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全市具有的高等植物就有352科、1688属、5600种,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58种。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07科、730属、1482种,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有187科、798属、1867种。然而在世界上同纬度地方有一大片沙漠或荒漠,被称为“回归沙(荒)漠带”,如中东阿拉伯大沙漠、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墨西哥高原荒漠等。

据史学家考证,普洱市(古称普洱府,辖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和临沧市部分县)在东汉时期(25~220)已有人工栽培茶树,距今有1800多年;普洱市又是普洱茶的发祥地,唐朝时,普洱茶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藏等地,明清时已大批运往海内外,并形成了“普洱昆明官马大道”、“普洱大理西藏茶马大道”、“普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等被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从此,“普洱府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现今全市有茶园5.59万hmz,产量4.8万t,是云南省茶叶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基地之一。普洱市又号称“中国茶城”、“普洱茶都”。

普洱市处在茶树原产地中心。低纬、高海拔、湿热的自然环境以及长期的人工优化栽培,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境内属于山茶属茶组的种就有大理茶、滇缅茶、老黑茶、厚轴茶、茶、普洱茶、德宏茶和白毛茶等;属于山茶属非茶组植物的有滇南离蕊茶、云南连蕊茶、滇南毛蕊山茶等。今天,在哀牢山和无量山的密林中都有大

茶树生长,例如,有树高25.6m,树幅22.0m×20.0m,最大干围282cm的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大茶树;有树高11.8m,树幅9.0m×8.2m,基部根颈干围358cm的澜沧县邦崴过渡型大茶树;有树高21.0m,树幅9.7m×9.4m,基部干围240cm的孟连县东乃栽培型大茶树。在澜沧江两岸还有成片的古栽培茶园,如1112hmz的景谷县文山茶园、1 095hmz的澜沧县景迈山茶园、883F1mz的镇沅县振太茶园等,它们都是茶叶利用史的真实写照。

普洱市是个多民族聚居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服饰、风俗、信仰。少数民族尤爱茶嗜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古朴自然的饮茶习俗和独具特色的民族茶艺,如哈尼族的土锅茶、傣族的竹筒香茶、佤族的铁板烧茶、拉祜族的糟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以及相伴而生的茶艺歌舞,如彝族的糊米罐罐香茶、盐茶、蜜茶,拉祜族的火炭香茶、大锅茶、陶罐茶,佤族的瓦片茶,布朗族的锅冒茶、煮青竹茶,哈尼族的火罐茶、烤茶、蒸茶,等等,无不充满神奇色彩。当您阅读本书时,仿佛置身于无量山的密林中,跨越在湍急的澜沧江上,进入了神秘的野象谷,品饮着哈尼族的土锅茶,重走着历经沧桑的茶马古道……

本书除论述了上述普洱市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概况、茶叶生产发展以及茶历史探秘和茶文化风情外,着重介绍了各种类型的茶树种质资源,其中野生型茶树55份,栽培型茶树)82份,野生茶树居群和古茶山45处,以及一批主要栽培品种,并配有342幅图片。这是一部融学术性、史料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的专

著。......

作者:普洱市茶叶协会发布时间: 2009-4-15 15:55:51

古茶树论文

宁洱县古茶树(园)分布现状及评价 陈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党政办公室昆明650231) 摘要宁洱县(原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种茶历史悠久。作者通过考察宁洱县古茶树(园),概括了宁洱县古茶树的地理分布、分布类型、古茶树基本生物学特性,古茶树的利用现状等,并分析了古茶树(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古茶树(园)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宁洱县古茶树(园)分布评价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处北纬22 °40′—23°36′,东经100°42′—101°37′之间,横断山脉南段,东西遥对的把边江和小黑江沿县界呈帚状向南扩展,无量山余脉纵贯南北,形成分水岭。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海拔差距大,平均每公里海拔高度下降22米,最高点为梅子乡与景谷县交界的干坝子大山,海拔为2851.1米;最低点为黎明乡窑房把边江与勐野江的合汇口,海拔551.7米。县境面积约91.9%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2℃,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无霜期334天,年降雨量1414.9毫米,5至10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19.4—21.3℃,年积温达7200—7700℃,月平均温度12.6—14.9℃,日照时数1921.2小时。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和季风气候,以及所形成的土壤植被条件,不仅屏障了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保留了不少古老的树种和古茶树,同时也为茶树的起源、茶树种族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一个特有的理想

生态环境。同时,古茶树(园)的存在和大面积分布,也为证明宁洱县茶叶种植、产制历史的久远提供了无可辨驳的活体证据,也给讹传“宁洱县历史上不产茶,只是集散地”的道听途说者给予响亮的振聋发聩。为弘扬普洱茶文化,发展普洱茶经济,振兴普洱茶产业,进一步全面掌握宁洱县境内存活的古茶树(园)的分布、面积情况,切实加强对古茶树(园)的保护管理,做好古茶树(园)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经宁洱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于2005年5月20日成立了宁洱县古茶树(园)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作者作为该小组成员,于2005年5月30日至6月20日,分别深入到凤阳乡宽宏村困鹿山、勐先乡雅鹿村茶山箐、小高场、德安乡兰庆村木并栊山王匝二、磨黑镇新寨村白菜地、凤阳乡白草地豹子洞、黎明乡茶源山等发现有古茶树的乡(镇)进行摸底调查、确认、鉴定。同时对相关乡(镇)的古茶树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查明了情况,鉴别了真伪,摸清了底细。据统计,宁洱县目前共发现有古茶树(园)面积约5万亩。宁洱县古茶树(园)分布现状如下: 一、宁洱县古茶树(园)地理分布状况 宁洱县是普洱茶的历史集散地和重要原产地之一,茶文化底蕴深厚。据虞富连、蔡新等专家组对宁洱县古茶树(园)进行现场考察鉴定后认为,宁洱县处于茶组植物起源中心范围,是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宁洱县种植茶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历史悠久,境内古茶树(园)资源较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和调查,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在凤阳、磨黑、德安、梅子、把边、黎明、勐先等7个乡(镇)、12 个村(社)、15处发现基部干径超过40cm、树龄达千年以上的古茶树。从山系来看,宁洱县古茶树(园)主要分布在无量山系所属的三棵桩头、白草地大山、干坝子大山、茶庵坡头、大牛峰包山、团山等山脉,以及

云南普洱茶十大顶级古茶树区

云南普洱茶十大顶级古茶树区 老班章 作为普洱茶中的代表名山,老班章今日依然炙手可热;这是有故事的,作为茶人,对于他的背后和台前应该有了解。老班章的村民或许是在中国农民行列最懒惰的,安常理来说他们应该在高价时多种一些树茶,毕竟这和经济利益有关。但他们偏偏不关心,就关心喝酒,喝完后就睡。今天卖了茶钱,一个星期化完。基本是很满足眼前的,但他们也是幸福的。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今天还能喝到多数是古树茶,而不是小树茶。老班章一路走过来,当地的村民是很意识的,他们满足眼前,不让外地茶入内,不和生意人妥协等等,才有了今日。一年50吨的产量,一年几千万的收入,这些已经足够了。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守他们民族的底线。如果不做假也是一种信仰,那我们真该尊敬他们…… 茶农有时真的很简单,主要是商人太复杂了,所以今日普洱茶才水深! 特点:茶气霸道,苦味入口即化,嘴里持久甘甜 易武刮风寨 首先需要纠正网上一些乱抄文章的人,说黑水梁子,白沙河的茶差,也不知这是谁抄出来的,白河沙方圆几公理,好茶多的是。有的人是把村子旁07年栽培小树当成白沙河了。这是误解。 刮风寨古树茶(气,香,味,韵)都具有,基本代表了好普洱茶的高标准。有的茶友说茶气足,是指苦味,这是不可接受,也是片面的。气,更应该体现在内,就是喝下茶后整个身体感觉有点微热,当然不是全部都有。无法用一个科学数据来衡量。 以上所言,只是茶气的”外气“,刮风寨更为迷人之处在于“内气”,内气者,不是以口鼻欣赏,而是以身体感知。这一点,练气功者、中医、出家人和不嗜荤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归肺经脾经,品饮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甚至有如练气功时得气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内气;而内气,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尽一样,但对内气的深入探讨,似乎从中医理论更能解释清楚。同时,茶若无气,韵就成了空中楼阁。知茶气者,可谓对普洱茶已经登堂入室了。 说到韵,争吵的文章太多了。不想引用太多的文章,用两个字来概括“悠长”,一泡

云南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

云南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 云南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 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区有少量分布。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18000公顷以上,多半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有的成片分布,有的单株散生。现将云南省主要地、州、市的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介绍 如下: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古茶园分布海拔从760米到2060米,最低在勐腊县曼腊乡曼乃新寨, 最高在勐海县勐遮镇、巴达乡、打洛镇交界处的大黑山,主要集中在1400 —1800米的山区地带,历史上著名的古六大茶山”就分布在该地。如今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和勐宋乡,勐腊县象明乡和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据2004年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分布在该区的野生茶树和古茶园面积约5300多公顷,以人工栽培的古茶园居多,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 间。 具有代表性的南糯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境内,面积近800公顷,是云南现存面积最大的栽培型 古茶园,树高一般在2-5米,主干直径在0.2米以上,其中有名的栽培型古茶树王”南糯山大茶树就生长在这里。从树型来看,古茶树多为小乔木大叶类型,也有部分乔木型高大古茶树,如勐腊县曼腊乡曼洒村委会杨家寨森林中生长着一株高为23.5米的大茶树,可堪称为 至今世界所发现的栽培型非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中最高的大茶树。 初步鉴定全州茶组植物有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人工栽培的古茶园以普洱茶种(C.assami ca)分布最广,其次在勐腊县分布有约100公顷的茶种(C.sinensis)(当地称倚邦小叶茶),景 洪勐宋和勐海曼糯分布有苦茶变种(C.assamica var. kucha),此外在勐腊县和景洪市还发现 了勐腊茶种(C.manglaensis)、滇缅茶种(C.irrawadiensis)和多萼茶种(C.multisepala)。 野生茶树群落集中分布在勐海巴达贺松大黑山,处于海拔1900米的森林之中,在高大阔叶 林覆盖下,植株生长茂盛,基部围在1米以上高度,超过1.5米有11株,其中著名的野生 茶树王---巴达大茶树就生长在这里。这些野生茶树为大理茶种(C.taliensis),叶片绿色,新叶带红色,芽叶茸毛稀少,树干灰白,多数长满苔藓地衣,松萝垂挂,藤本植物缠绕攀附其上,周围的小茶树参差不齐,繁衍不断,和野生茶树混生的还有近缘植物厚短蕊茶。 (二)思茅市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思茅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海拔在1450-2600米之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野生茶树分布在7个县的29处,多为散生,均生长在原始森林 中。思茅市野生大茶树主要集中在镇沅的九甲千家寨,景谷的困庄大地、大水缸、大黑龙塘,景

敢顶高黎贡山古茶园

敢顶高黎贡山古茶园 敢顶社区西边七公里的磨刀石后面,有个叫七树坪的山岗(位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岗上有一片一千多亩的古茶园,传说是老缅人栽的。当地人一直将它叫做老缅茶。 这片茶园的茶树与众不同,树形如刺蓬,叶是长条形,叶边是刺边(锯齿状),这种茶树不会开花结果,用这种茶树精制成的茶叶泡出的水颜色青如竹叶,味道甘甜,喝了能提神解乏。当地人从旧社会到现在还时有人去采这种茶叶。这片古茶园没有人去管理,虽历经许多次野火和人为砍伐的践踏,仍茁壮成长,生机勃勃。腾冲境内的高黎贡山也发现了大量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古茶树。 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的存在是茶文化的基础。敢顶高黎贡山古茶园的存在填补了“保山从不产茶,野生茶到今未曾发现”的历史空白,从而丰富了国家和省地的茶资源宝库。使保山市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区域。被称为茶祖的先民———德昂族在永昌的存在,也是茶文化的源泉佐证。古茶树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树种。 自古敢顶的风俗都是来人来客首先要“茶水相待”。汉族古曲中有《采茶曲》和《采茶歌》,祭祀时有《茶文》、《茶辞》;彝族有用唢呐吹奏的《采茶调》和《茶吉利》等等。这些茶文化,并非十年八载就能行成,它是通过几千年几十代人才能完成留传至今的。

不仅如此,与茶相关的事物应运而生,敢顶社区中,无论是汉族,还是彝族、苗族、白族等,茶叶的广泛应用也足可以看出饮茶历史的久远,如:新建房屋竖柱上梁,亲戚朋友前去祝贺称之为“点茶”,拿茶作贺礼那是不可缺少的。集市、街道上有茶铺;人有茶农、茶友;山上有茶树、茶林、茶园;各族民众的家中有了茶叶和各种茶具,同时也就诞生出了多种烤制、泡制茶叶的方法和饮茶时的诸多礼仪,使茶成为众多饮品中应用最为广泛,最受人青睐的佳茗。 因此,从上述这些民间“茶文化”中,可以看出敢顶植茶饮茶的久远历史和厚重文化,就像一颗颗散落后没入尘土的珍珠,一但将他从尘土中刨出,揩去灰尘,它就会发出令人目眩、绚丽美艳的光彩、让人惊叹。 据有关部门和茶叶专家调查,在隆阳区境内,敢顶社区后面高黎贡山一带所发现的大量野生茶,属于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茶树。这再次证实了千年前敢顶就有人居住的事实。 祁福龙 2013年9月9日

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

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 (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保护古茶树资源,实现古茶树资源的永续利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规,结合临沧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古茶树是指临沧市行政区域内的野生茶树和树龄100 年以上的人工栽培茶树。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临沧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古茶树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城市规划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古茶树保护,同时适用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鼓励和支持古茶树科学研究、就地保护和培育利用。 在古茶树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培育利用、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古茶树保护利用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 第二章古茶树保护 第六条古茶树分为重点保护古茶树和一般保护古茶树。 重点保护古茶树名录及保护范围,由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茶叶管理部门按管理职责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或者撤销;一般保护古茶树名录及保护范 围,由县(区)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茶叶管理部门按管理职责拟 定,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或者撤销

古茶树保护范围,应当明确四至界线,设立保护标志。 第七条在临沧市行政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茶树的责任和义务,有权对破坏古茶树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控告。 第八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古茶树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古茶树的保护和管理。资金主要来源: (一)本级财政预算安排; (二)上级资金扶持; (三)企业投入; (四)社会捐赠; (五)其他资金来源。 第九条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古茶树保护管理。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古茶树的调查、监测、科学研究、建档及保护管理工作。 茶叶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人工栽培古茶树的认定、建档、设立保护标志等工作;建立古茶树种质资源库。 发改、财政、公安、农业、环保、国土资源、住建、旅游、水务、交通运输、科技、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古茶树保护相关工作。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要制定村规民约,切实保护好辖区内的古茶树资源。 古茶树所有者、经营者有直接保护古茶树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条古茶树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云南古茶树分布为世界之最

云南以普洱茶最为有名,而该娅普洱茶是普洱中的拉菲,该娅普洱茶以健康为标识。彩云之南红土高原西南部的思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目前,世界上的古茶树、古茶园存活为数不多,特别是树龄在百年,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就更少。而在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古茶树、古茶园最多,古茶树类型齐全,茶树高大、成林、成园、成片,树龄也是最长、最古老。有原始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三种类型的古茶树、古茶树群落的茶树与宽叶木兰和中华木兰等有着垂直系统的遗传演化过程,叶片结构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在水平分布上两者有着明显的重叠,共生在相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相似以及出产地是如此临近,表现了遗传上的亲缘关系。从景谷发现3500万年木兰化石到千家寨、普洱永胜村等野生古茶树群落这一活化石的存在,再一次证明了云南西南部是世界茶树起源,茶的原产地。 思茅市地处横断山脉南部,云贵高原西南边沿,澜沧江水系中下游。山脉属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澜沧江、红河、李仙江流域,是布朗、佤、哈尼、彝、拉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地跨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境内最低海拔317米,最高海拔3370米,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山峦起伏,层林叠嶂,亚热带阔叶雨林中,分布着最原始、古老的成林、成片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原产地的中心。事实说明中国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茶的起源、发现、利用和栽培均始于中国,所以中国被称为“茶的祖国”。 思茅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最早居住在这里的濮人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发现和利用茶叶是由野生茶开始的,初为药用,继而成为祭祀用品并逐步发展为凉拌茶和饮料。思茅的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原始野生古茶树,生长于原始森林中的高海拔地域,未曾受到任何破坏的生态环境,自然生长原始的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二是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于寨子附近,经过驯化逐步从野生型演化为过渡型,也就是说从野生型至栽培型之间的中间类型,这称之为过渡型;三是野生古茶树接近于栽培型的大叶种类型,比邦崴千年古茶树又进化了一个档次,接近于栽培型生殖器管性状的云南大叶种古茶树相似,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在住宅附近,由于采摘、驯化的关系,从野生型逐步演化为接近于栽培型云南大叶种茶树;四是先民们发现茶叶的效用后将深山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苗移植于部落(房前屋后)从一株至数株、连片集中多次繁殖和扩种而形成的景迈、芒景、邦奈、困鹿山、南糯山等地人工栽培型古茶园约300—1300年的历史。在思茅市境内有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古茶园、古茶树、古茶树群落38处,总面积36万亩(2.4万公顷),其中:栽培型古茶园38000亩(2533公顷),野生古茶树群落32.2万亩(21466公顷)。(新茶园70万亩约4.6万公顷)。 一、栽培型古茶园(古茶林)树龄在300-1300年树龄分布如下: 普洱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园,茶树为普洱茶种(cassamica),树龄为400-500年,树高9.8米,树幅5.2×5.9米,基部干径0.53米,最低分枝0.42米。普洱县城清真寺栽培型古茶树,基部围1.35米,胸围1.2米,树高10米,树幅5.5×7.7米,树龄约450年。澜沧景迈村,海拔156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200厘米,基部干径60厘米,树高518厘米,树幅580—605厘米;景东花山,海拔172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基部干径100厘米,树高960厘米,最低分枝80厘米,树幅820厘米;普洱县勐先乡雅鹿村小高场,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树高800厘米,直径68.5厘米,树幅36厘米;普洱县茶山箐,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树高1350厘米,胸围170厘米,普洱县城东北无量山余脉(把边乡、凤阳乡区域内)的古茶树群落;普洱县梅子乡干坝大山古茶树群落;镇沅县振泰乡,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树高680厘米,胸径42.7厘米;镇沅县河头,海拔210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树高960厘米,基部干径80厘米,最低分枝90厘米,树幅670厘米;景东县景福,海拔1940米,树高880厘米,基部干径60厘米,最低分枝100厘

最新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

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 况

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 大理州地处云贵高源与横断山脉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县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最低海拔730米,最高海拔4295米,属低纬高原区,在低北纬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西南季风明显,干雨季分明,冬干夏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雨热同季,干冷同季;光温不同季,冬春季节光照多,夏秋季光照少;立体气候明显,区域差异大,气候变化复杂多样,寒温热三带并有,干湿类型共存。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位于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州府大理市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338千米,是滇西七地州(丽江、迪庆、保山、德宏、怒江、临沧、普洱)的交通枢纽,也是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理州下辖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共12县(市),有110个乡(镇)。全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83.7%,坝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6.3%。2010年末,全州总人口352.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6.64万人。 在大理州茶叶主产区南涧县无量山一带,现还分布有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分布面积较大的群落主要有南涧县碧溪乡回龙山古茶树群落、宝华镇梅树村古茶树群落、大理镇苍山单大人古茶树群落、下关镇感通寺感通茶、永平县杉阳镇古茶树群落;另外,许多村寨还单株散生着一些古茶树,主要生长在山地中,如南涧县宝华镇无量村委会阿葩新村大茶树、南涧县无量山镇新政村委会的木板箐大茶树、南涧无量山镇的小古德大茶树、南涧碧溪乡的斯须乐大茶树等。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批准部门】8;823;82301; 【批准日期】2009.05.27 【发布部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9.07.30 【实施日期】2009.10.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于2009年3月13日经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9年5月27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年7月30日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 (2009年3月13日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9年5月27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 准) 第一条为加强古茶树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古茶树,指分布于自治县境内的野生古茶树、野生近缘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 第三条古茶树的保护范围是: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沙河、勐勐、大文、邦丙等地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冰岛等地的栽培型古茶园;零散古茶树。 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古茶树保护范围设立界标或者保护标识,予以公告。 第四条古茶树是自治县的珍贵资源,属于国家二级珍贵树种。自治县对古茶树实行加强保护,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的方针。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区域内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六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古茶树保护管理机构,配置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做好古茶树保护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制定保护管理措施,报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设立保护管理范围的界标、标识; (四)对古茶树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并建立档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