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韩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

韩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

韩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

韩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都设有德育课,这其中的礼节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韩国学校中的礼节教育内容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对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至今韩国的每个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养的家训挂于家中的居室。这使得韩国的青少年大多讲究礼貌、尊重长辈。如果你有机会到韩国人家中做客的话,就会发现不论多小的孩子,都懂得为客人和长辈倒水时双手捧着,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韩国朋友家中吃饭,席中主人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见到家中有客,连忙十分恭敬地过来问候。我的同伴邀请小伙子喝一杯酒,这小伙子看到他父亲点头,才低眉顺眼地双手拿起杯,先是面对客人高高举起表示感谢,然后侧过身掩着杯喝了这杯酒。

韩国是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影响颇深的一个国家,韩国人认为一个不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爱国。

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2012年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方案 江南实验学校 2012.03

2013年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惠州市惠阳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远离网吧,从我做起”的通知,我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工作实际,特制定《南坑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惠州市惠阳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远离网吧,从我做起”的通知,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宣传国家互联网管理、使用及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促进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构建文明、健康、和谐校园。 二、活动安排 1、加强教师网络道德教育宣传,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统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我校每个教师办公室都配备有电脑。目前,我校教师90%以上都会上网,其中不少人会利用网络制作课件或主页。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学校将制订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保证了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2、在小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在三——六年级选拔出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为此,我校成立了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专门给学生印发了一些网络法规或规定,供大家学习、遵循。 3、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使他们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4、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青少年儿童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小学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等,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推动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 三、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

第六章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标: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的心理结构;理解品德的含义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培养良好品德和矫正不良品德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品德概述 一、品德 (一)品德的概念 (二)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所属范畴不同 反映的内容不同 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三)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非常复杂,它是由多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品德的心理成分 迄今为止,人们在对品德心理成分的划分上意见并不一致。影响较大的是“四因素论”,它将品德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我国近年来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大部分都持这种观点。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它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既反映了人们的道德需要,又表现出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二)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 在品德结构中,品德的四种心理成分是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体中。它们的发展虽然是有阶段性的,但严格地说,它们是不能单独地割裂开来的,而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根据对品德结构中诸因素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不同,大体上分为唯知派和行为派,他们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三)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复杂性;整体性;历时性与共时性;稳定性与可变性 第二节品德的发展 一、国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1、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7岁);

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分析

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分析

目录 摘要 (1) 一、网络问题的诱因及青少年生活现状 (2) 二、青少年在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3) 三、对青少年网络教育的建议 (4) 四、加强青少年教育的自身引导 (8) 五、结语 (9)

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并且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教育和管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国国情,网络飞速发展,同时在制度上的不健全,带来了许多新的隐患,迫切需要我们去管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成长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负面影响网络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1世纪,网络实实在在的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浏览新闻/冲浪/玩游戏/看电影等等更是人们一上网就能做到的事情。青少年全体作为网络使用者中的大多数,网络虽然带给了人们许多的便利,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免不了负面影响,对处在人生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很容易在网络营造的虚拟空间中迷失自我,小则荒废学业,大则祸害社会。并且现今网络是最流行的社会元素,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消极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温床。而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并且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因此弄明白影响青少年网络行为的重要因素,遏制青少年沉迷网络,对培育新时代的青少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问题的诱因及青少年生活现状 (一)、青少年网络问题的诱因。网络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其实根源在父母;与其说孩子有心理问题,不与说父母的教育有问题。因为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受到太多的指责,因为需要出口,所以孩子会选择一个虚拟的网络,让他倾吐内心的情感,因为在网络中,没有人指责他,也没有人对他做出评判,所以对孩子来说,网络是一种心理需求。如果我们切断这种心理需求,孩子又会做出其他的叛逆行为,如赌博、偷窃、打架等,这些在上个世纪没有网络时期那些年轻叛逆者的行为。所以心态决定人生,心态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迷恋网络。戈德伯格(Ivan Goldberg, M.D)1995年所提出,网络问题是一种精神错乱,他比照在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上对病态 赌博的定义来比照,定立了有关病态上网的理论,但它不被最新的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收录,IAD认为是否被划为心理障碍仍须研究。 (二)青少年生活方式现状。根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在各个方面(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体育锻炼、娱乐活动、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都达到了比较健康的水平,并且其表现出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均衡。在未成年人的业余活动中,做作业、复习预

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制度1

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制度 一、对职工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围绕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切实抓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员工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通过一些扎实有效形式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三、充分发挥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从底层党支部一直延伸到班组,为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依靠骨干力量,建立健全骨干队伍,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带动广大员工学习理论。 四、及时宣传时事政治,安全生产形势,表扬好人好事,启发员工的上进心,增强责任感。发挥文化场馆的作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使员工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长知识。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具有良好整体素质的干部员工群众队伍。 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创造、提供条件,鼓励支持

职工参加读书自学活动,提高员工素质,造就人才。随着形势的发展积极做好创建“学习党支部会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 六、用榜样的力量引导职工,向员工宣传当代工人阶级的楷模等先进典型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宣传本单位的安全标兵,技术能手,和先进集体,宣传新事新风尚,用榜样的力量,启发疏导,开展学习先进,帮后进活动。 七、建立家访,送温暖制度,关心员工生活,帮组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说服力。 八、经常组织党支部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摸底,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各生产一线的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及时掌握员工群众的思想动态。通过召开座谈会、参加生产连队职工会议和思想教育专题会议、到现场等形式,对我矿职工思想动态进行深入的调研。对症下药,增强矿工会抓好职工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九、在做好员工思政教育和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的同时,切实抓好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把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渗透到企业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员工的思想行为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硬约束与软约束有机结合,营造有利于我矿改革发展的思想道德环境。

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方案

南安市诗溪小学 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国家互联网管理、使用及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营造文明健康网络环境,倡导文明上网,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安排 (一)广泛深入开展宣传。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品德课、信息课及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班队会、团队活动等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努力营造健康网络环境。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学校内计算机要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不良信息,确保建设绿色校园网络环境。要密切社区、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手机短信(家校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争取社会、家庭的广泛支持,努力营造关心、支持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加强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要将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内容之中,制定工作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好此项活动。 (四)突出重点。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尤其是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道德判断能力,自觉形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五)注重总结,形成长效机制。及时对此次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注意树立典型,以典型促发展,增强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内容及方式 (一)积极开展“文明网上行”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形成正确的网络认识观,享受着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对沉迷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等现象严加抨击。 (二)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五不”为基础,全面开展网络法制教育。通过讲座、主题讨论的方式,运用正反事例,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与危害,敲响警钟,引起学生的警醒,产生内在的免疫力,自觉远离网络垃圾,抵制不良的上网行为。 (三)开展“文明上网”网络征文等活动,依托吸引力强、参与性高的文娱和益智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活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 (四)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争取广大家长与学校一起有效监控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手机,倡导家长对孩子上网进行合理引导和约束。 我校将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活动,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活动领导,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注重实效,认真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好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3618500.html, 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分析 作者:陈妍 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7期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备受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并且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访谈的方式以两位青少年为对象,收集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道德两难事件,并着重分析了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科尔伯格的哪个阶段,从中也发现他们道德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帮助提升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 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42-02 国家的未来属于青年一代,国家的发展依靠青年一代。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发展情况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从来都不缺少关注。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国家政策都是专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保护他们的权益而制定的。从社会层面看,青少年所享有的社会福利也是其他群体所不能及的。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是他们三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他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等都能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其中道德发展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但也是青少年儿童发展过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事件频发,青少年偷盗、抢劫、性侵等案件屡屡登上社会头条,引發全民关注,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建设刻不容缓。 探寻青少年儿童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清楚他们的道德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助于我们更了解他们的状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从而提升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水平。因此,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状况,希望对道德教育的实施有所帮助。 一、理论依据 20世纪伊始,中西方的心理学家就开始聚焦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并在此领域进行 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低层次认知到高层次认知的转换过程,也就是道德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这一研究为探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状况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最被广泛认可。 三水平六阶段是科尔伯格提出的关于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阶段划分。三水平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处于第一阶段的儿童往往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这一阶段他们往往为避免惩罚从而服从于权威。即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

2020年市局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

市局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制订了本单位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以道德建设20字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内容,从抓好广大干部职工的“四德”教育入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进一步培养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热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意识。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在职工中大力倡导和努力形成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政廉洁、遵纪守法、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推动者、实践者,树立xxx职工的新形象,为促进发展和构建和谐xxx做出贡献。 二、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主要突出道德建设这个核心,加强对单位文化、法制宣传教育,使之认识到作为事业单位职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坚持发扬,什么该反对,什么该学习,什么该摒弃。同时,以道德建设20字为基本内容,以加强职工道德为重点深入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加强团队效能建设,着力解决在依法行政、提高效能、团队诚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创建和谐团队,在团队内部,形成互帮互助、互谅互让、诚信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1、学习规章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让职工全面了解到单位的发展状况。 2、法制宣传,充分利用班前班后和职工业余时间开展法制教育,让职工充分了解各种法律法规和各项业务规程,自觉遵守各项业务操作规程。 3、社会公德从礼仪教育入手,突出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的主题。通过活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知义明礼、互助友爱、和谐相处、遵纪守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公共行为准则,维护公平正义。为人处事要树立和谐相处的理念,多为他人着想,要热心公益事业。要增强法制意识,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自觉维护公平正义,通过礼仪教育,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 4、家庭美德从和睦教育入手,突出宽容、礼让、孝敬的主题。通过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生活中提倡孝敬老人、爱护子女、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要树立家和万事兴的观念,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宽容礼让,互敬互爱、互信互谅,实现感情和生活上的和谐。反对暴力、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文明简朴的生活方式。 5.职业道德从诚信教育入手,突出诚实守信的主题。通过活动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诚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017-05-13尊敬的党支部: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未来,最近看过一些普法栏目剧,道德与法的教育节目,感触颇深的就是思想道德教育。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近几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愿意到中国来考察中国的教育,研究两千五百年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其精华即在如何教人做人。 孔子教育思想旨在使人的人格完善、他提出君子怀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为仁由已”等,均讲的是有教养的人,最高的道德修养生于自身,应重视自身的品德培养。 思想道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不是抽象的概念。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浩瀚,伦理道德思想和伦理道德教育所累积的理论亦宏富精深。 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关键在汲取传统文化、道德的精髓,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和方法。 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作为人类共同财富,还具有共同性。 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也应该引进大量的西方先进文化和优秀道德。 把外来先进文化同本土传统优秀文化和道德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进步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规范,我们中华民

族才会立于永恒的不败之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后天社会关系对人综合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恩格斯也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为我们探索德育规律奠定了唯物的理论基础,揭示人的社会特质的根源性,揭示了思想道德品质的成因,使我们认识到人们的思想品德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们的社会初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教育科学的的任务是要以这一原理为指导,探索这一原理在德育过程的特点。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这也是是为了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科教兴国固然重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

公共心理学第六章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自发形成的,它的形成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和掌握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将有利于我们在品德教育中提出恰当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本章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品德的心理实质,品德的形成过程及其规律,阐明品德教育途径和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第一节品德概述 一、品德的涵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例如,某个学生一贯诚实友爱、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我们则认为这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与品德密切相关的是道德,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按照这些行为规范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并以此来要求和评价他人的举止。品德和道德固然都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但是却不能相互等同,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1.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人们依据规范来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指导或调节行为。遵守它们会受到舆论的赞许并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并感到内疚。它是以行为规范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形成、发展和变化既受社会规律制约,又受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制约。品德支配和调节着个体的道德行为,属于个体意识形态范畴。 2.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道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是对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的部分反映。可见,从反映内容上看,道德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得多,概括得多。 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物质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发展而制定了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正是这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赋予了道德的力量。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个人为了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社会所接纳,就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是人的这种社会性需要(归属、交往与尊重的需要)促使人们的自觉地按照道德要求发展与完善自我品德。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个体在社会化的 过程中、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道德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品德面貌的变化,品德的形成、发展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前提。可以说,离开了社会道德,品德就无从谈起。 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即众多的个人品德能构成和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面貌和风气。某些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品德可以作为社会道德的典范,对社会风气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离开了社会中具体人的道德品质表现,道德就只能成为无实际意义的行为规范了,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更谈不上发

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方案

2012-2013学年度 松石小学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国家互联网管理、使用及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营造文明健康网络环境,倡导文明上网,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安排 (一)广泛深入开展宣传。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品德课、信息课及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站、班队会、团队活动等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努力营造健康网络环境。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学校内计算机要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不良信息,确保建设绿色校园网络环境。要密切社区、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手机短信(家校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争取社会、家庭的广泛支持,努力营造关心、支持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加强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要将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内容之中,制定工作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好此项活动。 (四)突出重点。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尤其是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道

德判断能力,自觉形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五)注重总结,形成长效机制。及时对此次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注意树立典型,以典型促发展,增强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内容及方式 (一)积极开展“文明网上行”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形成正确的网络认识观,享受着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对沉迷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等现象严加抨击。 (二)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五不”为基础,全面开展网络法制教育。通过讲座、主题讨论的方式,运用正反事例,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与危害,敲响警钟,引起学生的警醒,产生内在的免疫力,自觉远离网络垃圾,抵制不良的上网行为。 (三)开展“文明上网”网络征文等活动,依托吸引力强、参与性高的文娱和益智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活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 (四)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争取广大家长与学校一起有效监控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手机,倡导家长对孩子上网进行合理引导和约束。 我校将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活动,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活动领导,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注重实效,认真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好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2012.9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振兴中华,而且也是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类合格人才的大事。这是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最终将落在青少年肩上。 关键词:思想品德;提高认识;循循善诱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近几年来,在对青少年进行培养和教育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社会教育,一直都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首先应该看到,现在青少年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他们大都比较聪明,视野宽、懂事多、反应快、思维敏捷,具有成才的基础。但也应看到,较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如,一是娇惯、任性、依赖性强;二是过分地不适当地消费,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责任心不强;三是感情脆弱,缺乏意志,面对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的矛盾冲突,各种思潮的交错起伏和相互激荡,往往容易显得无所适从;四是行为不规范,道德品质差等等。实在有点令人心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如何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认识到提高青

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根基在于教育的重要性。 二、努力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重要环节。当前的重点首先要放在加强师德建设上,要突出教师思德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育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热爱学生,关心了解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公正、平等对待学生。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思想道德教学活动。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要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要学会对教育内容、要求及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探索。通过教育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分析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只要牢牢把握这两点,就能为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提供根本保证。 三、拓展思路,优化环境 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必须有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必备的物质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有三项最基本的工作应当做好: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培养良好的校风;三是优化外部环境。 思想道德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学校环境可以影响师生的心境,所以学校的环境也是教育力量。近年来,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精彩试题(100分)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 1、( D)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A、网络低俗 B、暴力 C、暴戾 D、网络暴力 2、( A )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6、( B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 7、( A )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 A、网络德育方法 B、网络道德 C、网络道德规范 D、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11、( A )意指通过破坏和操纵计算机网络中信息流的办法,对国家国防和基础设施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 A、战略信息战 B、信息疆域 C、虚拟战争 D、信息边界 15、( A )就是社会风尚和社会习气,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习惯势力等形式制约着人们的言论和行动,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社会文化 B、社会风气 C、社会关系 D、道德教育 20、就网络能让更多的个体参与进书写和创造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毫无疑问是有助于

( D )的实现的。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21、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涉及( ABCD )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A、计算机科学 B、网络技术 C、通信技术 D、密码技术 23、我国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条款不够系统、集中,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其主要表现为( ABCD )。 A、分类立法,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 B、缺少必要的基本法 C、已有的立法中有诸多缺陷 D、网络立法较偏重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偏轻 25、网络空间是一个极其自由的世界,网络主体在享受自由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导致诸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包括( ABCD )。 A、孤独 B、冲动 C、暴戾 D、谎言 26、网络低俗文化具有( ABC )等特点,这些都给网络低俗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生存空间。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34、网络德育的特殊方法包括(ABCD )。 A、关注跟踪法 B、取舍应对法 C、数字娱乐法 D、虚拟伦理训练法 37、网络具有(ABD )。 A、无中心性 B、开放性 C、中心性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网络道德 论文摘要: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置于一个毫不设防的虚拟世界,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向题也接踵而来。而对不可阻档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当前我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人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置于一个毫不设防的虚拟世界,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而对不可阻挡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当前我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人网络空间,由于中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使得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 1、学生容易催患“网络综合症” 心理医生认为,“网络综合症”实际上是一种“瘾症”。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疾病,一旦成瘾,后果十分严重。现在已有不少中学生由于过分借助互联网寻求生活变化的补偿

和平衡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在现实生活中行为错位。2、网络信息使用的自由化特性,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正处于发育期的中学生来说,实不足以抵御。据调查,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此外,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有些中学生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快乐原则支配个人欲望,从而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 二、学生上网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学生上网诸多问题的存在,从客观上看,是网络媒体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网上环境比较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从主观上分析,则是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社会化尚未完成,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处于成长期。笔者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网络强大功能下各类信息泛滥。②上网者文明意识薄弱。③网吧经营者素质低下,功利至上,法律意识淡薄。④政府规范管理起步迟、力度小、结构松。⑤政府管理制度不完善,措施落实不到位。⑥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对互联网、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欠缺。⑦学校、家长防范意识不强。⑧适合

浅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浅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曾经在我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正在念六年级的李同学,在学校老师、家长眼中都是一个绝对的好学生:他是班干部,学习成绩每次在年级组都排前五名;他又很听话,遵守学校纪律。但直到有一天,家长无意中看了一眼正在上网的小李,发现他竟然是在“认真”地看色情网站,而根本不是先前自己说的查资料!李同学的母亲自己对这样的乖孩子、好学生,很是惊讶。他的母亲向我哭诉:“平时好好的,孩子这是怎么了?”是啊!学校里的好学生为何一到校外,就变成了网络上的“瘾君子”和“破坏神”了呢?有关专家曾进行分析:互联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三个主要方面即黄毒侵害、上网成瘾、陷入虚幻。网络的特殊性还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人格表现不完全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是好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却可能正扮演着“光明破坏神”的角色。 经笔者寻找资料以及和同行们探讨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青少年当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其二,当今社会的家长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青少年便用上网来打发时间。由于我们的传统教育又往往回避正面的性教育,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在网上很容易接触色情内容后,本来就早熟的他们便找到了猎奇和宣泄的场所。 其三,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范。我国的立法相对滞后,在规范互联网这一新鲜事物上显得尤其突出。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这样的世界潮流不能与他们擦肩而过,不能因为不让未成年人到网吧去,就一刀切地让孩子们离开网络。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从正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一方面又要把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反思与建议 1社会方面 政府应该重视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有关部门应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

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制度

资兴市煤炭行业规费征收办公室 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制度 为切实加强我办员工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干部思想道德水平,更好地为我办发展服务。特制定以下思想道德教育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全体员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培育"四有"员工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员工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从员工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

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员工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员工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 三、目标任务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员工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员工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是以品德心理学和德育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揭示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门新设课程。 第一讲品德· 道德· 德育 一、品德、道德与德育 (一)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道德的职能是抑恶扬善。 道德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形式发挥出来的。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品德的内涵 品德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 品德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 品德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 品德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 品德的定义: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个性特征。 二、德育的概念与德育本质 什么是德育 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概念: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一)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德育的本质

道德转化品德 德育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其本质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 如何使学校德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1.德育内容注重思辩性。 2.德育过程突出实践性。 3.德育活动讲究品牌性。 (三)德育的特征 从活动的目标指向看----培养品德 从活动的内容看——传输社会道德 从活动的方式看——强调亲身体验、感悟 从解决的特殊问题看——是态度、情感、价值观 (四)衡量德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标准 标准1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 标准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 标准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 第二讲品德形成的一般特点、规律与教育 一、品德的结构 (一)品德的构成要素(心理形式)——知、情、意、行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习惯 (二)品德各要素的表现形式及作用 1、道德认识 概念——是人们对社会规范的理解、掌握。 表现:道德概念(知识)的理解;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 作用:其它几要素形成发展的基础;行为的先导; 2、道德情感 概念: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规范评价、体验对象时所产生的情感。 表现: 直觉性的情感体验;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伦理性的情感体验, 作用:影响人的选择;调节人的行为——中介 3、道德意志 概念: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道德抉择和行动时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毅力。 表现: 完成动机斗争;选择行为方式;执行道德决定 作用:控制、调节人的行为——调控 4、道德行为(习惯) 概念: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要求作出的外部反映活动。 表现: 顺从行为(他律);认同行为(模仿);信奉行为(自律), 作用:品德形成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其它要素起着巩固、提高的作用——标志 (三)品德的构成要素(社会内容) 社会公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中学生品格教育的研究

中学生品格教育的研究 中学生品格教育的研究 品格教育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核心,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生品格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良好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心理健康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一、中学生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欧文说过:“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布贝尔也在他的《品格教育》中提出:“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品格是生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健康品格形成过程是动力式过程,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健康品格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的培养。品格具有可塑性,这就表明了品格教育的可能性;品格具有高低之差,这就表明了品格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而且应该在提高学生品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品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创造性为学生树立榜样,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思想品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去继续实践,去鞭策未实践者紧紧跟上,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这样在校园里就创建了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品格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情感的教育,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而课题的宗旨实际上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中学生品格的现状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大人们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宠爱,再加上他们学业成绩优秀,受到老师的喜欢。久而久之,在他们身上出现了一些品格失落现象。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优越感特强,虚荣狂妄;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考试成绩一不理想,恨不得寻死觅活;有的学生懒惰成性,被子不叠,鞋袜不洗,让父母代劳。有的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冷漠,嫉妒心强,缺少为他人服务,助人为乐的热情。另据我校心理老师对学生的心理调查发现,当前在学习生活中有孤独感的有百分之十左右,觉得学习压力特重的有百分之六十多,有厌学情绪的有百分之八多一点,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的有百分之十五多。 过去,全社会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科成绩如何,而不注重学生的品格教育,因此,我决定进行中学生品格教育的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