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

试论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

3试论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

粟显进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摘 要: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必须要以人才培养为最高使命。面对人才培养,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需要用心去做的事业,要想真正理顺人才培养与党建使命的关系,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党建;使命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5-0230-03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粟显进(5),男,湖南常德人,从事党建工作、高职教育管理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高校党建研究专项课题《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党建使命研究》(编号:X K D B )阶段性成果。

蔡元培先生说,“人才为国之元气”。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才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演变为当今世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马尔库赛认为,“观念

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他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1]。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新世纪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要想提升党对高职院校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就必须要以人才培养为最高使命。可以说,人才培养与党建使命是高度统一在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的内在统一体。

一、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历史使命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教育质量降低、教育任务繁重等人才培养方面的严峻挑战。西奥多

W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即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2],“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学校党建工作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4]

可以说,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引导、培养和教育青年大学生,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可靠接班人,是高职院校党建在高等教育方面最根本的历史使命。

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观点看,人是“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5]。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6]就生产力的性质而言,江泽民同志把生产力分成了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而且认为决定社会发展的只能是先进生产力。生产力本身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统一,人是生产力中第一位的生产主体。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

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人是

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7]

在今天的中国,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又是源自于大学生。“培养什么人”,是党在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把握,如果方向错了,那问题就严重了,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在错误的道路上无论跑得多快,都是错的”。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观点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党建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当前及今后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历史任务。

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8]。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是为群众谋利益的事业,也是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完成的事业。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0]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大学生就是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因为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力军,并将成为主力军,更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正在经历大学这个过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7年就已经达到23%,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住半壁江山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不久将来高职大学生将数以亿计,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平均在60%以上,日美等国更是达到80%以上[11]

,由此推测我国大学生规模不断壮大这是大势所趋,从趋势上可以预见大学生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在高职院校,党委是实施党管人才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培养人”,是高职院校党委在人才培养的责任性要求和培养规格上的要求,高职院校能否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党委对高职院校的领导、管理和建设的能力,取决于通过党建工作能否不断提升党对高职院校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能否很好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委是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党建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最重要的历史责任。

20

2010-07-12

198-J 09J 018

二、以人为本: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点

人才培养,是一个事关万代千秋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社会需要什么人,教育才有可能有针对性的培养什么人。那么,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发展需要什么人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两个问题不搞清楚,或不大致地搞清楚,恐怕很难完成党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党建在人才培养方面就很难有突出的成效,因为“在错误的道路上跑得再快,也是错误的”。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来看,马克思在勾勒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时揭示出了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原始社会到工业革命之前,人的发展是以“神”为本的,神有绝对权威和真理性的,人是从属的;工业革命以后到后工业革命之前,人的发展是以“物”为本的,工具理性占住统治地位,人是“物”的奴隶,人还是从属;后工业革命或后现代开始以来,人的发展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开始以人为根据,用人的思维看待一切,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时就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这是一个理想社会向我们提出了培养什么人的终极指向——全面自由发展的人。从终极关怀的角度来说,人只有全面发展,才能“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2]现实的讲,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培养“目的人”,而非“工具人”。因为“一旦人从本体性的目的地位滑落,或者,一旦脱离人之目的地位来把握人,那么,人必将沦为工具性的存在、手段性的存在。”[13]这是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尤其要警惕和避免的。

从技术哲学视角来看,这是一个技术方向的把握问题,作为党对高职教育的领导,首先要把握的是人才发展的方向,而这个方向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方向,也有技术方向。尽管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实施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但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对技术本质的正确认识和对技术知识特点的把握。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分地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于有些学校或地方将高职学生的培养置于“工具人”假设之上,这实质上是实用主义的误读,走入了现实主义的歧途。有的学者提出“按照工作岗位”来培养学生,这是典型的工具主义、教条主义,不要说工作岗位,就是一种技术形态,基本上十年左右就会更新换代一次,更何况培养人才这样一个千秋基业。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专门不等于具体岗位。所谓“专门”,应该指的是某一门(类)技术掌握的系统性和深入化两个方面,而不是肤浅地理解为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岗位。从我国八十年到九十年代,多少熟练工人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技术的更新换代而无法适应,束手无策,更不用说面对今天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一定要避免误入培养“工具人”的陷阱,必须突破对技术本质认识片面性和静态性的局限。事实上,只有当技术的各个要素在一定的技术意志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结构与功能组合发挥作用时,技术才产生,在这个过程之中,关键是人,起主导作用的也只能是人,如果连人都机械化、工具化了,不要说技术创新,就是去适应新技术也很难。所谓高技能人才,“高”就高在不仅能够适应新技术,更能够创造新技术,绝不是基于“工具人”理念培养出来“帮工”、“学徒”所能做到的。因此,高职院校党建应该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和核心任务。高职院校加强党的建设,尤其要注重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引领意义。从党组织的结构调整到功能发挥,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不断增强育人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领导,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突出人的整体性、现实性和面向工作过程(而不是工作岗位)的技能广泛适应性,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与竞争中应对技术的整体性和动态性,才能很好地完成历史赋予的人才培养使命。

三、科学领导: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根本思路

首先,要打破传统理念,树立好人才培养的科学理念。人才培养,是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什么是人才培养的科学理念?笔者以为,它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的人才观;二是变培养“工具人”为培养“目的人”。

其次,要突破体制瓶颈,建立起人才培养的导向机制。1990年7月17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发[1990]12号),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了党委的主要职责是“把好方向、出好主意、用好干部、抓好大事”,1991年以后全国所有高校都实行了这一体制,当前国内各高职院校也正在实行这一体制。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质上是“一元”领导下的治理结构。目前,不少人认为党委不应该管人才培养的具体事,尤其不应参与制定培养规格和过程,认为这是行政方面的工作。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认识。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事,人才培养的方向是高职院校党建的核心任务和历史使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而言,必须突破体制瓶颈,建立起人才培养的导向机制:一是目标导向,即“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的人才,是一个目标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首先加强人才培养的方向导向;二是过程导向,即“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一个人才培养口径或规格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得开展必须要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导向,绝不能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误入歧途——培养一个“工具人”。

因此,党委在谋划科学发展与人才培养上应该要起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要参与到人才培养口径或规格的调研与制定中去,全程跟进,并就人才培养实施阶段性评估与引导。这就给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求参与人才培养的党的基层领导中必须要有专家型的,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建立起一支“双师型”、“双肩挑”的专家型占有相当比例的党建工作队伍。同时,在党的组织建设过程中要逐步建立起关于人才培养调研与导向的组织机构,他们的工作可以主要是以务虚的形式,制定政策、形成相关意见来指导和引领,并通过长期的内部人才培养跟踪评估,实现过程监控,从而真正建立起人才培养的导向机制。

再次,要冲破单一束缚,探索出人才培养的多元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具体表现形式更需要探求、创新和实践尝试。对于一种具体的人才模式的构建,更需要慎重思考,大胆尝试,毕竟培养人

21

3

3Try to discuss Part y-Building And Educa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 ollege

Su Xian-jin

(Hunan projeet professio nal technologycollege,ChangShaHunan ,410451,China )

Ab straet:Educating talents is the centre in hig her vo cational colleg es,educating talents must be the highest mission o f party-building work.The face o f educating talents,stren gthening party -building is a necessary cause and puting y our heart into it.To straighten o ut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educating talents and p arty -building,we must hav e a scientific w ay of thinking

Key words:Educating Talents;Party -building;M ission

[责任编辑:李微]

才,是来不得一点马虎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国外已经形成了一些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日本的“产学合作制”、澳大利亚的“TAFE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从上述国内外典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一是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的国情可以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二是必须注重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三是教学应模拟工作情景或直接进入工作车间或现场。当前,我们可以采用适应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集团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2211”人才培养模式(2个学期的核心平台课教学、2个学期的“1个主岗位+2个辅岗位”式岗位系列课程教学、1个学期的拓展课程与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综合实训、1个学期的毕业综合实践与顶岗实习)、“五个一”工程人才培养模式(1个学年得人文素养与专业基础理论学习、1个学期的岗位群专业综合实训、1个学期的顶岗实习、1个学期的项目设计驱动、1个学期的毕业综合实践与顶岗实习)、分层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企业+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等等。

总的来说,就不必拘泥于一两种具体模式。党委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在进行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学生当前素质、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避免落入培养“工具人”陷阱,盲目扩张和照搬别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切实根据国情、校情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关键在创新,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尔库赛(Ma rc use ,H.).单向度的人[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26.

[2]西奥多W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C].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92.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2-11-8.

[4]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教党[1998]12号).1998-6-2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0.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75.[7]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7-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04.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2.

[11]赫翼成.回望高等教育三十年[J].教育与职业,2009.1.[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13]王啸.教育人学——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M].杭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43.

[14]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273.

2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