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客观题易错知识点汇总

政治客观题易错知识点汇总

政治客观题易错知识点汇总
政治客观题易错知识点汇总

政治学客观题易错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部分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价值是商品自然属性,价值才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特有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6)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因为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某企业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决定的,所以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2)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购买力、和发行量(注意: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5)人民币升值只有利没有弊,升得越多越好(注意:人民币升值利进口不利出口,会对国内的外贸行业造成冲击)

(6)央行发行的纪念钞、纪念币本质上都是一般等价物(注意:纪念币=金属货币=一般等价物;纪念钞=纸币=价值符号,记住这两个公式)

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

(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4)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决定生产(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

(4)物价水平决定人们消费的多少。(注意: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5)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注意:盲目从众才不可取,片面追求名牌、明星代言产品属于盲目从众心理)

6.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注意: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4)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注意: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7)股份制都具有公有制性质。(注意:只有国有、集体控股,企业才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8)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注意:当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的支配范围)(9)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地位是平等的。(注意:公有制是主体地位,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地位不同,但是在市场竞争中,二者作为市场主体,是平等竞争的关系,地位平等)

7.关于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错观点

(1)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财务要向社会公开。(注意:股份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可以发行股票,财务公开这一特征是由基本特征决定的。)

(2)股份制是产品的分配方式。(注意:是企业组织形式)

(3)股份制是我国公有制的唯一形式。(注意:是主要实现形式)

(4)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债券,但二者都是有价证券)

(5)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注意: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8.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

(1)劳动者各项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注意:劳动权)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注意:权利可以放弃)

(3)劳动者维权的前提是签定劳动合同。(注意:前提和基础是履行劳动义务,依据是签定劳动合同)

9.投资的选择:(1)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存款业务。(注意:主体业务是贷款、基础业务是存款)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注意:政府债券风险、收益的排列是: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政府债券)

(4)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

10.关于分配制度的易错观点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分配制度不是分配原则)

(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注意:按劳动要素分配)

(4)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的物质基础。(注意:是前提,生产力水平是物质基础、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11.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

(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注意:是小于)

(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

(4)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

12.税收和纳税人

(1)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集体经济。(注意:税收收入)

(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

(3)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4)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

(5)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注意:直接负有)

(6)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注意: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

13.市场经济的易错观点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2)平等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注意:不能将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混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3点)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4)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注意:促进经济增长)

(5)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注意:同步富裕错误)

14.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易错观点

(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对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社会。(注

意:这是21世纪中叶要达到的,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的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3)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注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5.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我国计算汇率,通常以100单位人民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币(注意:以100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3)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注意: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易错知识点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易错知识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注意:公民不等于人民。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注意:错。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9、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注意:不是,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0、“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11、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2、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第29页)

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易错知识点

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注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注意:有效制约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7、政府要提高执政能力。(注意:党要提高执政能力)

8、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注意: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易错知识点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3、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注意: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4、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5、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注意: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组织领导。)

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

7、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决定性因素。(注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上的领导。)

9、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0、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注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11、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注意: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注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15、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注意: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

16、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

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一。)

17、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注意:各级地方人大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全国人大才具有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18、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部问题。(注意: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19、中共中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行政机关(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中共中央不是国家机关)

20、人民政协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注意:中共中央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

21、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注意: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2、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意: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3、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注意:错,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4、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注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通过人大变为国家意志。)

25、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注意:全国人大、国务院是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构。)

26、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注意: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只能参政议政)

2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注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注意: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

29、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注意: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30、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31、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注意: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32、中华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形成的。(注意:自古以来``````)

3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布,界限十分清楚。(注意: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34、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注意: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35、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注意: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36、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

37、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

主义。)

38、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注意: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9、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注意: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40、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现实情况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

4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

4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4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立法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没有立法权。)

46、民族自治地方是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注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7、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48、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注意: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9、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注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5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注意: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

2、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注意: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注意: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4、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注意:共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国家力量会国家关系)

5、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观点。)

6、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注意:是趋势,不是已实现。)

7、弱国无外交,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注意:弱国也可以发展对外交往,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8、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意:我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有原则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

压力,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的。)

9、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意:若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甚至会阻碍或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0、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注意: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诉诸武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如说“维护新秩序”则错误,新秩序尚在建立之中)

11、国家利益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意: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2、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注意:是影响因素)

《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

一、文化与生活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注意: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注意: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6、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注意: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注意: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注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意: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注意:大众传媒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6、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注意: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8、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

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注意:这个观点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0、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1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错,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15、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16、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注意: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4、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5、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6、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注意: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7、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9、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注意: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不是全部)

四、发展先进文化

1、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注意: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并不

一定是经典。)

2、我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法轮功”,体现了我们严厉打击落后文化的决心。(注意:“法轮功”是腐朽文化,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是不同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注意: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4、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注意: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注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注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

7、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后的事。(注意: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8、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注意: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高理想。)

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母、科学的科学(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而是总结。“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错误,应为:“科学研究之母”)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基本问题包括2个方面:何者为本原;有没有同一性)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把握、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现象不是规律,本质才是规律)

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等同规律)

20、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作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1、鬼神和上帝观念都是人的头脑中自主自生的,说明意识可以脱离物质实际。(鬼神和上帝观念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只不过是错误和歪曲的反映)

【认识论部分】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注意: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注意: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注意: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注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注意: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有用的就是真理。(注意:真理一定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注意: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注意: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注意: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13、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4、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注意: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15、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要在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16、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注意:现象、本质是客观的,认识属于主观的。)

17、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注意: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18、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注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19、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注意: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认识永无止境,追求真理也无止境)

20、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一切常规,敢想敢做。(注意: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敢于打破常规,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

21、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注意: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2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该说法正确)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

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0、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前对后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4、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1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16、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根本观点)

17、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18、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1、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2、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3、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26、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7、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8、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2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是知识的混淆)

30、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

3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注意: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注意: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

于社会存在)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注意: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注意: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看物质贡献,也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存在于阶级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注意: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6、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注意: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7、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注意: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8、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否的两个独立标准。(注意: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9、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注意: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只有在阶级社会中才具有阶级性。)

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革。

(注意:基本矛盾始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整个人类社会,但是在不同社会,其解决方式不同:阶级社会靠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要靠改革。)

11、集体主义和市场经济根本上是一致的。(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2、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注意: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13、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注意:只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才是人民群众。)

14、人民群众是指劳动群众(注意: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15、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注意: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

16、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是价值实现和创造的根本途径。(注意:根本途径是:劳动与奉献)

最新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最新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 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分严重。 1 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二、“基础”、“基石”类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复习全套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

九年级政治易错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易错知识点 1、国家机构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注意: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制度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原则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4、经济地位 (1)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3)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国家的经济政策 (1)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 6、任务 (1)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3)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核心 (1)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2)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8、国策、战略、方略 (1)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 (2)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9、目标

中考政治常见的一些易错知识点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常见的一些易错知识点中考政治知识 点归纳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2.履行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3.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8.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9.我国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1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至20世纪末,我们已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达到 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17.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8.建党100年(2021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19.建国100年(21世纪中叶)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2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什么是国家?它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1)含义:从产生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什么是国家性质?它由什么决定? (1)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不同地位。 (强调谁是统治者,谁掌握国家政权) (2)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国家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其区别是什么? (1)根据国家性质的不同,国家可以划分为: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其中,前三种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4.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分别是什么?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每个特点的表现又有哪些? (1)广泛性: ①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②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提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真实性: ①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②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③还表现在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提示: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A人权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最根本的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有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权利等。 B促进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全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主权高于人权。 C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要性: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D特点: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即一个国家的人权及其实现,是受该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制约的,不可能超越该国的具体国情。所以说,人权不能超越国家主权。 7.我国专政职能的对象、措施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1)对象: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2)措施:①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②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3)目的:①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②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保障人民民主; ④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什么? (1)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 ①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②两者含义也不相同: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专政是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2018年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梳理汇总

1.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 2.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3.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更具有智慧。 4.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5.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6.过渡性是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特征。 7.青春期心里充满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8.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 9.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0.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态度应对。

11.学习有压力是正常的,学习压力常常与我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有关。 12.学习压力对我们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13.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14.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正常现象。 15.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只有能够自力才能自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成就伟业,实现人生目标。自强是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坚强意志是人们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16.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17.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的支柱。 18.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19.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20.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21.挫折对人有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22.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2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4.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 25.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26.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政治生活主体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主体知识点归纳 在《政治生活》中,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性质、权责、原则等,涉及到不同的知识,因此,抓住主体这个关键信息,才能调动起相关知识来描述、阐释、论证和探讨。因此,明确不同主体是答好政治生活主观题常见题型的关键。 主体一:公民——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1)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全体人民(人民的范畴)(2)民主内容的广泛性-------政、经、文、社领域等 真实性表现在:(1)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3)国家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上取得重大成就。 4、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公民的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③监督权。 (2)公民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3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4种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7、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8、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舆论监督制、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方式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9、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10、公民应该在享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同时,要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求助于政府、监督政府; 主体二:政府——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是行政部门,一般代表国家。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履行职能:必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原则和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高二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导读:本文高二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1、主要表现: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现实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

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篇二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 2.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 3.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1)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

2016中考政治_常考易错点_专题七_适应社会的发展

专题七 适应社会的发展 易错清单 1. 接触社会越多,越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积极的接触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识别社会生活中的复杂行为和现象,汲取社会的营养,学习真善美的品质,抵制假恶丑的因素,则接触社会越多,越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但是社会是复杂的,还存在着出许多假恶丑现象。少接触社会,会减少不良因素对我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不利影响,从而有利于我们成长。 2. 哥们义气与正义行为 3. 社会正义(正义的制度)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 (1) 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权利,是正义的制度,是实现正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2)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在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3)公平与正义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不会超过公平。失去公平和正义,必将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动荡。失去了正义,必将导致社会的失衡。而失衡的社会,是不稳定的社会,任何的动乱都来自社会的不公平和失衡。 (4)社会发展与社会正义的异同

4. 国家命运与我不相干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到个人的安危荣辱;祖国的前途命运与个人的前途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祖国历史,尤其是近百年来我国所受的屈辱磨难,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永远不能忘记,时时警醒自己,牢记历史,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怀爱国心、报国志,建设伟大的祖国,不准历史重演。 名师点拨 (一)重点 1. 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如果人们感到不公平,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对经济发展不利,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久安。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们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2)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在合作中,没有人可以只享受利益而不分担负担。由一部分人独享利益、而另一部分人只分担负担的合作不可能是互惠的、公平的。这种合作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合作,不可能长久。一种合作之所以会产生负担,是因为合作者必须做一些安排来协调合作活动,使合作的规则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努力减少违反规则的行为的破坏作用,同时抚育和教养新的一代使之将来能够加入合作的行列。所以,应该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地分配利益与负担。公平意味着在参与合作的人们中合理地分配合作的利益与负担,意味着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并承担他应分担的负担。也就是说,公平地参与一种合作要做到不取不应得的利益和不逃避应分担的负担。在此意义上,一个人取得多于应得的利益或承担少于应承担的负担,都是不公平的。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政治生活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积极: 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消极: 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EG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为什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如何做: 1.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政府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民主管理——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⑤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A.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B.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意义: (1)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2021年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思想品德第一轮复习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九年级部分 1、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详细体现,是自立自强必然选取,是走向成熟重要标志。 2、环境和场合变化——角色(身份)变化——责任变化 3、同一种人在同一时间有着不同责任,要学会选取责任,责任随着人毕生; 4、谁对我负责,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5、不负责任必然受到道德谴责,导致严重后果还会受到法律制裁; 3月2日背诵家长签字: 6、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每个公民应备素质; 7、承担责任回报:往往属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更重要是无形精神财富; 8、承担责任,一定会获得回报,固然也一定要付出代价; 9、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富有责任心人共有情感; 10、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集中体现。 3月3日背诵家长签字: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12、制定党基本路线根据和主线出发点 根据:国内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线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主线利益。 13、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月4日背诵家长签字: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内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内容。(也是国内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解决民族关系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华。 15、实现祖国统一基本方针: “一种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政治基本:坚持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 两岸统一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月5日背诵家长签字: 1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国内发展主线基点。 17、国内人口现状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她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18、实行筹划生育,是国内一项基本国策。筹划生育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详细规定: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9.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 20、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究竟是教诲和人才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诲决定一种国家和民族将来,是一种民族最主线事业。 3月6日背诵,家长签字: 21、实现社会主义当代化具备决定意义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22、要进一步推动科教兴国,核心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是提高教诲创新能力。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汇总

政治必修一复习精简版 第一单元 1、商品 ①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用于交换(以物换物或以钱换物,并处于流通领域中)、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③两种属性的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于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P.s. 任何商品都具有这两种属性,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有商品的两种属性,而只能互相让渡,即生产者只能拥有商品的价值,消费者只能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P.s. 凡是说到商品的质量问题的,就是针对商品的使用价值。 2、货币 ①货币也是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能成为货币的只有贵金银(金银纪念币是货币,但纪念钞不是货币,纪念钞在流通时与一般的纸币一样只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时手段的价值符号)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标价)、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p.s.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的比较: 相同点:二者都是给钱出去 不同点: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双方的收付行为是同时进行的;但支付手段一般是提前或延期支付,如赊账、支付利息、地租、债务、税款工资等,双方是收付行为不是同时进行的,具有时间差 p.s.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流通手段是货币的职能之一,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不是货币的职能,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的整个过程P.s.商品流通对生产者的启示: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说到商品的质量问题时,一定要想到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和商品流通的启示。 3、纸币 ①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②纸币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过程中为了方便而产生的一种价值符号,它不能等同于货币本身,纸币只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某些纸币还可以代替货币指向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欧元、日元),纸币不能代替货币行使价值尺度职能。 ③纸币本身的价值很小,甚至可以忽略,所以纸币的面值多少,并不是指制造纸币的这张纸价值多少,而是指纸币能代替多少货币去和对应的商品相交换。 ④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面值、样式,但不可以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⑤纸币发行量应该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即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就发行多少纸币去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是纸币发行量过多,表现是全面(市场上大部分商品)持续(长时间)的物价上涨,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应该通过上调银行利率、上调银行准备金率或者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它。 ②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是纸币发行量过少,表现是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应该通过下调银行利率、下调银行准备金率或者扩张性的财财政政策来抑制它。 5、外汇 ①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外做生意、旅游、购物时要使用的用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 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储蓄卡);其中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属于银行信用

中考政治常见的158个易错知识点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常见的158个易错知识点中考政治知 识点归纳 1.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3.我过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主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 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最大的“实际”。 5.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6.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8.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9.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1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3.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14.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6.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7.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总结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 (1)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内涵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内涵:①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②专政:依靠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两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和对立,民主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对于敌对分子和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 (1)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③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④遵守宪法和法律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7.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以及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2)意义: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要求: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中考政治常见的一些易错知识点

中考政治常见的一些易错知识点 中考政治常见的一些易错知识点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2.履行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3.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8.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9.我国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7.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8.建党100年(2020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19.建国100年(21世纪中叶)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活主观试题 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从本质上讲,什么是国家?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什么?阶级性是否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 3. 从我国国家性质的表述中,总结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4.在我国,人民民主有哪些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5。总结出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6.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政?任何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吗? 7.为什么要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哪些新要求? 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什么为基础和准则的? 2.(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他包括哪些内容? (2) 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什么?政治自由包括哪些内容?政治自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公民的监督权是谁监督?监督谁?怎样去监督? 3.在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4.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哪三项基本原则?如何全面理解这三项基本原则? 5.区分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重要内容? 6.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怎样发展这会主义民主政治? 7.我们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呢? 第二课我们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当前,我国的选举方式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3.目前,我国为什么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到县级,实现普遍的差额选举? 4.我国为什么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5.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二、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1.你赞成精英决策还是民主决策?说说你的理由。 2.假如你是决策者,你会采取哪种方式? 3.你知道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民治决策吗? 4.假如你是决策者,举行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方案听证会,你会召集那些方面的代表? 5.在我国,公民参与决策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什么? 2.发展基层民主有何重要性? 3.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在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在我国,发展基层民主有什么重大意义? 6.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你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对自身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回顾公民的监督权有哪些内容?监督的主体是谁?监督谁? 2. 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哪些合法渠道? 3.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什么意义?公民应怎样行使监督权? 4.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生活有什么区别?如何确保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什么意义? 第二单元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1.我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