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专题复习-直线运动

高考专题复习-直线运动

高考专题复习-直线运动
高考专题复习-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复习目标

1.会熟练的运用有关运动学公式解决专题 2.会解决竖直上抛类专题 3.会解决相遇以及追击专题

一、选择题

1.某同学身高1.8m ,在校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时,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 高处的横杆,据此估算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约为( )

A.2m/s

B.4m/s

C.6m/s

D.8m/s

2.如图2-1所示为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t ,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 和加速度a 是( ) A. v >

20t v v +,a 随时间减小 B. v =20t

v v +,a 恒定 C. v <

2

0t

v v +,a 随时间减小 D.无法确定

3.如图2-2所示,可以表示两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同时落地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t 0表示落地时间)( )

4.用图2-3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 ,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t ∝h B .t ∝

h

1 C .t ∝h D .t ∝h 2

5.一质点沿直线ox 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为x=5+2t 3,其中x 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 ,它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是v=6t 2 ,其中t 的单位是s 。设该质点在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为v 1,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为v 2,则( B )

A .v 1=12m/s v 2=39m/s

B .v 1=8m/s v 2

=38m/s

图2-3

v v

图2-1

图2-2

C .v 1=12m/s v 2=19.5m/s

D .v 1=8m/s v 2=13m/s

6.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1s 、2s 、3s ,这三段路程之比是( )

A .1:2:3

B .1:3:5

C .12:22:32

D .13:23:33

二、非选择题

7.一物体从固定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沿斜面下滑,已知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最初3s 通过的路程为s 1,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最后3s ,通过的路程为s 2,且s 2-s 1=6m ,已知s 1∶s 2=3∶7,求斜面的长度?

8.一个质点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第1s 内加速度为5m/s 2,第2s 内加速度为-5m/s 2

,第3、第4s 重复第1、第2s 内的情况,如此不断运动下去,当t=100s 时,这个质点的位移是多少?当质点的位移达到87.5米时质点运动了多少时间?

9.一筑路工人在长300米的隧道中,突然发现一辆汽车在离右隧道口150米处以速度v o =54千米/小时向隧道驶来,由于隧道内较暗,司机没有发现这名工人。此时筑路工正好处在向左、向右以某一速度匀速跑动都恰能安全脱险的位置。问此位置距右出口距离是多少?他奔跑的最小速度是多大? 10.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km/h 的速度驶人左侧逆行时,猛然发现正前方80m 处一辆卡车正以72km/h

的速度迎面驶来,两司机同时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0m/s 2

,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t ,试问△t 为何值时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11.如图2-4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顶端有一质点A 自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另一质点B 自静止开始由斜面底端向左以恒定加速度a 沿光滑水平面运动,A 滑下后能沿斜面底部的光滑小圆弧平稳地朝B 追去,为使A 能追上B ,B 的加速度最大值是多少?

12.如图2-5所示,天花板上挂有一根长1m 的木杆,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小球的同

2-4

图2-5

时木杆自由落下,0.5s 后球和杆下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再过0.1s ,球和杆上端在同一水平线上,求: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和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

13.一弹性小球自h 0=5m 高处自由落下,当它与水平地面每碰撞一次后,速度减小到碰撞前的7/9倍,

不计每次碰撞时间,g 取10m/s 2

。计算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经时间t 和通过的总路程s.

14.市区内各路口处画有停车线,当信号灯黄灯开启时司机应开始刹车,红灯开启时车不能越停车线,否则违反交通规则。设黄灯开启3秒红灯才开启。一汽车以36km/h 的速度向路口驶来,司机看到黄灯

开启立即操纵汽车减速装置,经0.5s 汽车才开始减速(即反应时间)设刹车加速度大小为5m/s 2

,则黄灯刚亮时汽车距停车线多远开始操纵减速才不会违反交通规则?汽车停在停车线时,红灯亮了吗?

15.为研究钢球在液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的阻力常数,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竖直下落进入液体中运动,用闪光照相的方法拍摄出钢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2-6所示。已知钢球在液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kv 2,闪光照相机的闪光频率为f ,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s 0,钢球质量为m ,求阻力常数k 的表达式。

16.一辆长为5m 的汽车以v 1=15m/s 的速度行驶,在离铁路与公路交叉点175m 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离交叉点200m 处有一列长300m 的列车以v 2=20m/s 的速度行驶过来,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司机应采取什么措施?(不计司机的反应时间,要求具有开放性答案)

图2-6

专题预测

17.“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返回舱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按预定轨道返回,返回舱开始时通过自身制动发动机进行调控减速下降,穿越大气层后,在一定的高度打开阻力降落伞进一步减速下落,这一过程中若返回舱所受空气摩擦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空气阻力系数)为k ,所受空气浮力恒定不变,且认为竖直降落。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返回舱的运动v —t 图象如图2-7中的AD 曲线所示,图中AB 是曲线在A 点的切线,切线交于横轴一点B ,其坐标为(8,0),

CD 是曲线AD 的渐进线,假如返回舱总质量为M=400kg ,g=10m/s 2

,求 (1)返回舱在这一阶段是怎样运动的?

(2)在初始时刻v=160m/s ,此时它的加速度是多大? (3)推证空气阻力系数k 的表达式并计算其值。

18.2004年1月25日,继“勇气”号之后,“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再次成功登陆火星。在人类成功登陆火星之前,人类为了探测距离地球大约3.0×105km 的月球,也发射了一种类似四轮小车的月球探测器。它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行走,且每隔10s 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探测器上还装着两个相同的减速器(其中一个是备用的),这种减速器可提供的最大加速度为5m/s 2。某次探测器的自动导航系统出现故障,从而使探测器只能匀速前进而不再能自动避开障碍物。此时地球上的科学家必须对探测器进行人工遥控操作。下表为控制中心的显示屏的数据:

已知控制中心的信号发射与接收设备工作速度极快。科学家每次分析数据并输入命令最少需要3s 。问: (1)经过数据分析,你认为减速器是否执行了减速命令?

(2)假如你是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速度需满足什么条件?请计说 明。

图2-7

专题2.直线运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3.D 4.C 5.B 6.D

二、非选择题

7. 12.5m

8. 250m 35s 9. 75米;7.5米/秒 10.△t <0.3s 11.

2

1

gsin θ 12. 10m/s 6m 13. 20.3m 8s 14.15m 没有 15.mg/4s 02f 2

16.解:若汽车先于列车通过交叉点,则用时s t 10202001=≤ 而11215

5

175t s >=+,汽车必须加速,设加速度为a 1,则51752

12

1111+≥+

t a t v 得2/6.0s m a ≥ 若汽车在列车之后通过交叉点,则汽车到达交叉点用时s t 25203002002=+≥,又2335

15175t s <=,汽

车必须减速,而且在交叉点前停下来,设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17522

2

1≤a v ,2

2/643.0s m a ≥

所以汽车司机可以让汽车以6.0≥a m/s 2加速通过或以643.02≥a m/s 2减速停下。

专题预测

17解:(1)从v —t 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是减小的,所以做的是减速直线运动,而且从AD 曲线各点切线的斜率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为零可知:其加速度大小是越来越小。所以返回舱在这一阶段做的是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

(2)因为AB 是曲线AD 在A 点的切线,所以其斜率大小就是A 点在这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即a=160/8=20m/s 2。

(3)设返回舱下降过程中所受的空气浮力恒为f 0,最后匀速时的速度为v m ,返回舱在t=0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kv 2+f 0-mg=ma

返回舱下降到速度达到4m/s 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由平衡条件可知,kv m 2+f 0=mg 联立求解,k=ma/(v 2-v m 2)=(400×20)/(1602-42)=0.3

18.解:(1)设在地球和月球之间传播电磁波需时为s c

s t t 1,00==月地 (1)

从前两次收到的信号可知:探测器的速度s m v /210

32

521=-=

……(2) 由题意可知,从发射信号到探测器收到信号并执行命令的时刻为9:1034。控制中心第三次收到的信号是探测器在9:1039发出的。

从后两次收到的信号可知探测器的速度s m v /210

12

32=-=

……(3) 可见,探测器速度未变,并未执行命令而减速。减速器出现故障。

(2)应启用另一个备用减速器。再经过3s 分析数据和1s 接收时间,探测器在9:1044执行命令,此时

距前方障碍物距离s=2m 。设定减速器加速度为a ,则有222

≤=a

v s m ,

可得1≥a m/s 2……(4)即只要设定加速度1≥a m/s 2,便可使探测器不与障碍物相撞。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1.2《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训练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1)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三、教学用具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还记得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的5.12汶川大地震吗?这是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二)讲授新课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 (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 【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火山喷发 【景观图】火山喷发。 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播放录像】《发山喷发》 【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片。 (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 (2)覆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 (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片】火山构造示意图。 【提问】(1)简述火山的构造;(2)说明火山与火山喷发的区别。 学生回答。 【提问复习旧知识】

高考专题复习说课:功与能量

高考专题复习说课:功与能量 一 分析本专题的内容特点及其重点、难点,。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基本的客观规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中。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个单元,即:功和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重点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难点是能量综合应用问题。 二 归纳知识结构、方法脉络 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Fs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判断方法有:○ 1用力和位移的夹角α判断;○2用力和速度的夹角θ判断定;○ 3用动能变化判断. (4)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h 有关:W=mgh ,当末位置低于初位置时,W >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则重力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做功与始末状态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系。 (5)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 2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2.深刻理解功率的概念 (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式:t W 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3)功率的计算式:P=Fvcos 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该公式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 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4)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 G =mgV y ,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3.深刻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 (1) 动能221mV E k =是物体运动的状态量,而动能的变化ΔE K 是与物理过程有关的过程量。 (2)动能定理的表述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表达式为W=ΔE K . 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动能定理建立起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这样,无论求合外力做的功还是求物体动能的变化,就都有了两个可供选择的途径。功和动能都是标量,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4.深刻理解势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 ⑴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⑵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①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一定是系统,至少包括地球在内。通常我们说“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其实一定也就包括地球在内,因为重力势能就是小球和地球所共有的。另外小球的动能中所用的v ,也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②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只有一个物体时,往往根据是否“只有重力做功”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由多个物体组成时,往往根据是否“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在该过程中,物体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 ⑴222 121v m h mg mv mgh '+'=+,即k p k p E E E E '+'=+;

圆周运动的问题难点突破

高中物理必修2复习--圆周运动的问题难点突破 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1、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解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 2、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只是了解大概,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 3、圆周运动有一些要求思维长度较长的题目,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全盘皆错。 4、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把握不准。 5、缺少生活经验,缺少仔细观察事物的经历,很多实例知道大概却不能理解本质,更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很好的联系起来。 二、难点突破 (1)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 a.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圆周运动也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因为即使是匀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也是时刻变化的。 b.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有:①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②核外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绕原子核的运动;③带电粒子在垂直匀强磁场的平面里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④物体在各种外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只是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其效果是改变速度的大小。 例1:如图1所示,两根轻绳同系一个质量m=0.1kg的小球,两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轴上的A、B两处,上面绳AC长L=2m,当两绳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当小球随轴一起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4rad/s时,上下两轻绳拉力各为多少? 【审题】两绳张紧时,小球受的力由0逐渐增大时,ω可能出现两个临界值。 【解析】如图1所示,当BC刚好被拉直,但其拉力T2 恰为零, 图1

高中物理功和能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剖析

功和能 专题要点 1.做功的两个重要因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功的求解可利用θ cos Fl W =求,但F 为恒力; 也可以利用F-l 图像来求;变力的功一般应用动能定理间接求解。 2.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功,求解公式有θcos V F t W P == 平均功率,θcos FV t W P == 瞬时功率,当0=θ时,即F 与v 方向相同时,P=FV 。 3.常见的几种力做功的特点 ⑴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⑵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单个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②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转移,没有机械能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且总为负值,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不仅有相互摩擦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还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路程的乘积。 ③摩擦生热,是指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 4.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⑴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即P G E W ?-= ⑵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即P E W ?-=弹 ⑶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即K E W ?=合 ⑷重力之外的功(除弹簧弹力)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E W ?=其它 ⑸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等于系统中内能的变化,相对Fl Q = ⑹分子力的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变化。 典例精析 题型1.(功能关系的应用)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设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为F 恒定。则对于小球上升的整个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球动能减少了mgH B 。小球机械能减少了FH C。小球重力势能增加了m gH D 。小球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小球动能的减小量等于小球克服重力和阻力F做的功。为(mg+F)H,A 错误;小球机械能的减小等于克服阻力F 做的功,为FH,B 正确;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等于小球小球克服重力做的功,为mgH ,C正确;小球的加速度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看录像、读图及观察景观图,使学生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和周期性问题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和周期性问题 一、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画出运动轨迹、找出圆心、求半径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受力图 4、确定向心力的来源 5、由牛顿第二定律r T m r m r v m ma F n n 222)2(π ω====……列方程求解 二、临界问题常见类型: 1、按力的种类分类: (1)、与弹力有关的临界问题:接触面间的弹力:从有到无,或从无到有 绳子的拉力:从无到有,从有到最大,或从有到无 (2)、与摩擦力有关的弹力问题:从静到动,从动到静,临界状态下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 2、按轨道所在平面分类: (1)、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2)、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三、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1、单向约束之绳、外轨道约束下的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临界问题: 特点:绳对小球,轨道对小球只能产生指向圆心的弹力 ① 临界条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 mg=mv 2/R →v 临界=Rg (可理解为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的速度) 即此时小球所受重力全部提供向心力 ②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Rg ,当v >Rg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V 临界(实际上球还没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做斜抛运动) 例1、绳子系着装有水的木桶,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m=0.5kg ,绳子长度为l=60cm ,求:(g 取10m/s 2) A 、最高点水不留出的最小速度? B 、设水在最高点速度为V=3m/s ,求水对桶底的压力? 答案:(1)s m /6 (2)2.5N

变式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细绳系住,使其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1)若过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小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小球的受力情况分别如何?(2)若小球在最低点受到绳子的拉力为10mg ,则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及受到绳子的拉力是多少? 2、单向约束之内轨道约束下(拱桥模型)的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汽车过拱形桥时会有限速,是因为当汽车通过半圆弧顶部时的速度 gr v =时,汽车对弧顶的压力FN=0,此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做平抛运动, 因为桥面不能对汽车产生拉力. 例2、半径为 R 的光滑半圆球固定在水平面上,顶部有一小物体, 如图所示。今给小物体一个水平初速度0v = ) A.沿球面下滑至 M 点 B.先沿球面下滑至某点N,然后便离开斜面做斜下抛运动 C.按半径大于 R 的新的圆弧轨道做圆周运动 D.立即离开半圆球做平抛运动 3、双向约束之轻杆、管道约束下的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物体(如小球)在轻杆作用下的运动,或在管道中运动时,随着速度的变化,杆或管道对其弹力发生变化.这里的弹力可以是支持力,也可以是压力,即物体所受的弹力可以是双向的,与轻绳的模型不同.因为绳子只能提供拉力,不能提供支持力;而杆、管道既可以提供拉力,又可以提供支持力;在管道中运动,物体速度较大时可对上壁产生压力,而速度较小时可对下壁产生压力.在弹力为零时即出现临界状态. (一)轻杆模型 如图所示,轻杆一端连一小球,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 (1)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0v =.这可理解为恰好转过或恰好不能转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此时支持力mg N =. (2) 当0v << mg N <<0,N 仍为支持力,且N 随v 的增大而减小,

三年高考2015-2017高中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功和能

专题06 功和能 一、选择题 1.【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A.一直不做功B.一直做正功 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答案】A 【考点定位】圆周运动;功 【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知道小圆环在大圆环上的运动过程中,小圆环受到的弹力方向始终沿大圆环的半径方向,先是沿半径向外,后沿半径向里。 2.【2017·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k0E,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 E与位移的关系图线是 【答案】C

【考点定位】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动能定理写出–x 图象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图象斜率描述的物理意义. 3.【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 .216v g B .28v g C .24v g D .22v g 【答案】B 【解析】物块由最低点到最高点有:22111222 mv mgr mv =+;物块做平抛运动:1t ;4r t g =;联立解得:22416v x r r g =-当2 242168v v g r g ==?时,x 最大,故选B 。 【考点定位】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是对平抛运动的考查;解题时设法找到物块的水平射程与圆轨道半径的函数关系,即可通过数学知识讨论;此题同时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 、B 、C 的质量均为m ,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5

专题二:地质灾害之 中国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特点 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3、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4、以某地质灾害为例,提出相应防御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分析,归纳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区域地质灾害产生原因并提出防御措施;联系实际生活,把握地质灾害避险小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利用图表信息,分析问题;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教学重点】 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 的原因 2、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教学难点】 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地质灾害专题学习的第三课时,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 成原理,基本把握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危害,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地质灾害分 布特点,并根据灾害的发生条件和原因,阐述灾害防御措施,聊聊日常生活避险。 ,归纳我国地震灾害分布特点。

结合以上特征,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尤其是青藏和云 (板块交界,构造运动频繁,多 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地质灾害如何防御(提示:可从形成原因入手)归纳 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知识 【布置作业】优化设计:P53、P58,第14题,测评:P4,第24题 【板书设计】专题二地质灾害 二、中国地质灾害 1、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地震:东部和西部板块交界处,西多东少 滑坡、泥石流:地形阶梯交界处,中部季风气候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分析 2、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修筑护坡、固坡工程;保护植被,改善地表条件;完善排水工程建设非工程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减少大型工程对山体的破坏等

(完整版)高中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专题4电场、磁场和能量转化

考点4 电场、磁场和能量转化 山东 贾玉兵 命题趋势 电场、磁场和能量的转化是中学物理重点内容之一,分析近十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可知,这部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的比例约占13%,几乎年年都考,从考试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有实验题和计算题;从试题的难度上看,多属于中等难度和较难的题,特别是只要有计算题出现就一定是难度较大的综合题;由于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已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因而在试题的选材、条件设置等方面都会有新的变化,将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相联系的试题将会越来越多,而这块内容不仅可以考查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知识概要 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一条主线,在电场、磁场中,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物理原理。在电场、磁场的问题中,既会涉及其他领域中的功和能,又会涉及电场、磁场本身的功和能,相关知识如下表: 如果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和磁场力作用,则运动过程中,带电粒子的动能和电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总量守恒;如果带电粒子受电场力、磁场力之外,还受重力、弹簧弹力等,但没有摩擦力做功,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和机械能的总量守恒;更为一般的情况,除了电场力做功外,还有重力、摩擦力等做功,如选用动能定理,则要分清有哪些力做功?做的是正功还是负功?是恒力功还是变力功?还要确定初态动能和末态动能;如选用能量守恒定律,则要分清有哪种形式的能在增加,那种形式的能在减少?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能量守恒的表达式可以是:①初态和末态的总能量相等,即E 初=E 末;②某些形势的能量的减少量等于其他形式的能量的增加量,即ΔE 减=ΔE 增;③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增量(ΔE =E 末-E 初)的代数和为零,即ΔE 1+ΔE 2+…ΔE n =0。 电、磁场中的功和能 电场中的 功和能 电势能 由电荷间的相对位置决定,数值具有相对性,常取无限远处或大地为电势能的零点。重要的不是电势能的值,是其变化量 电场力的功 与路径无关,仅与电荷移动的始末位置有关:W =qU 电场力的功和电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做正功 电势能 → 其他能 电场力做负功 其他能 → 电势能 转化 转化 磁场中的 功和能 洛伦兹力不做功 安培力的功 做正功:电能 → 机械能,如电动机 做负功:机械能 → 电能,如发电机 转化 转化

圆周运动的实例及临界问题

圆周运动的实例及临界问题 一、汽车过拱形桥 1.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时,向心力:F 合= mg -N =m v 2 R . 支持力:N =mg -mv 2 R <mg ,汽车处于失重状 态. 2.汽车对桥的压力N ′与桥对汽车的支持N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汽车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就越小. 例1 一辆质量m =2 t 的轿车,驶过半径R =90 m 的一段凸形桥面,g =10 m/s 2 ,求: (1)轿车以10 m/s 的速度通过桥面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是多大? (2)在最高点对桥面的压力等于轿车重力的一半时,车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解析 (1)轿车通过凸形桥面最高点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合力F =mg -N ,由向心力公式得mg -N =m v 2 R ,故 桥面的支持力大小N =mg -m v 2R =(2 000×10-2 000×102 90) N ≈×104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轿车在桥面最高点时对桥面压力的大小为×104 N. (2)对桥面的压力等于轿车重力的一半时,向心力F ′=mg -N ′=,而F ′=m v ′2R ,所以此时轿 车的速度大小v ′=错误!=错误! m/s ≈21.2 m/s 答案 (1)×104 N (2)21.2 m/s 二、圆锥摆模型 1.运动特点:人及其座椅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悬线旋转形成一个圆锥面. 图1 2.运动分析:将“旋转秋千”简化为圆锥 摆模型(如图1所示) (1)向心力:F 合=mg tan_α (2)运动分析:F 合=mω2r =mω2 l sin α (3)缆绳与中心轴的夹角α满足cos α= g ω2l . 图6 例2 如图6所示,固定的锥形漏斗内壁是光滑的,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 和B ,在各自不同的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物理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速度v A >v B B .角速度ωA >ωB C .向心力F A >F B D .向心加速度a A >a B 解析 设漏斗的顶角为2θ,则小球的合力为F 合 =mg tan θ,由F =F 合=mg tan θ=mω2 r =m v 2 r =ma ,知向心力F A =F B ,向心加速度a A =a B ,选项C 、D 错误;因r A >r B ,又由v = gr tan θ 和ω= g r tan θ 知v A >v B 、ωA <ωB ,故A 对,B 错. 答案 A 三、火车转弯 1.运动特点:火车转弯时做圆周运动,具有向心加速度,需要向心力. 2.铁路弯道的特点:转弯处外轨略高于内轨,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斜向弯道的内侧,此支 持力与火车所受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为火车转弯提供了一部分向心力. 例3 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度是不 同的,已知内、外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如图7所示,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为R ,若质量为m 的火车转弯时速度等于gR tan θ,则( ) A .内轨对内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B .外轨对外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C .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等于mg cos θ D .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大于mg cos θ

高考专题复习圆周运动

高考专题复习圆周运动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圆周运动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条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总是和速度方向垂直并指向圆心。 2.描述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物理量 (1)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物理量有线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转速n 、向心加速度a 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多是用半径r 联系在一起的。如:T r r v πω2= ?=,2 2224T r r r v a πω===。要注意转速n 的单位为r/min ,它与周期的关系为n T 60=。 (2)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中,对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均适用的公式有: ωωv r r v a ===22 ,公式中的线速度v 和角速度ω均为瞬时值。只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 的公式有:224T r a π= ,因为周期T 和转速n 没有瞬时值。 例题1.在图3-1中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 ,a 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 ,小轮的半径为2r 。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c 点和d 点分别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 .a 点与b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 点与b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 点与c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 .a 点与d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练习 1.如图3-4所示的皮带转动装置,左边是主动轮,右边是一中皮 个轮轴,2:1:=c A R R ,3:2:=B A R R 。假设在传动过程 图3-1 图3- 4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367)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时间:年月日 活动班级:七()班 活动主题: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班主任:李献华 教育目标: 、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活动过程: 、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

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高中物理复习-常见的圆周运动问题

第十八课时常见的圆周运动问题 [知识梳理] 一.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 1.物体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其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故物体所受的水平合力即为__________。竖直方向的合力为__________。 2.处理匀速圆周运动问题时,一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还要设法确定圆周运动的圆心和半径,这一点在磁场中尤其重要。 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1.运动物体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如果物体带电,且处在电磁场中,此时物体有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2.对没有物体支撑的小球(如小球系在细绳的一端、小球在圆轨道的内侧运动等)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无力作用,则若小球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它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为:V=__________。 3.对有物体支撑的小球(如球固定在杆的一端、小球套在圆环上或小求在空心管内的运动)在竖宜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临界速度为:V=__________。 [能力提高] 火车转弯处的铁轨一般是外轨略高于内轨,试结合作图分析这样铺轨的原因,并说出火车转弯时要求按规定速度行驶的道理。 [典型例题] [例1]长为L的轻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另一端为圆心,使小球恰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小球通过最高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中张力恰好为mg B.小球加速度恰好为g C.小球速度恰好为零 D.小球所受重力恰好为零 [例2]长L=0.5m、质量可忽略的杆,其下端固 定在O点,上端连接着一个零件A,A的质量为 m=2kg,它绕O点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在A点通 过最高点时,求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杆受的力:(1)A 的速率为1m/s;(2)A的速率为4m/s。 [例3]如图所示,一种电动夯的结构为:在固定于夯上的电动机的转轴上固定一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铁块。工作时电动机 带动杆与铁块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则当铁块转至 最低点时,夯对地面将产生很大的压力而夯实地面。

高考专题复习:圆周运动(精选.)

圆周运动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条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总是和速度方向垂直并指向圆心。 2.描述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物理量 (1)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物理量有线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转速n 、向心加速度a 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多是用半径r 联系在一起的。如:T r r v πω2= ?=,2 2224T r r r v a πω===。要注意转速n 的单位为r/min ,它与周期的关系为n T 60=。 (2)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中,对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均适用的公式有: ωωv r r v a ===22 ,公式中的线速度v 和角速度ω均为瞬时值。只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 的公式有:2 24T r a π= ,因为周期T 和转速n 没有瞬时值。 例题1.在图3-1中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 ,a 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 ,小轮的半径为2r 。 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 c 点和 d 点分别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 .a 点与b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 点与b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 点与c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 .a 点与d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练习 1.如图3-4所示的皮带转动装置,左边是主动轮,右边是一个轮轴,2:1:=c A R R ,3:2:=B A R R 。假设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皮带轮边缘上的A 、B 、C 三点的角速度之比是 ;线速度之比是 ;向心加速度之比是 。 2.图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 1,从动轮的半径为r 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 ,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 图3-1 4r 2r r r a b c d 图3-4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材最后讲述地质灾害的防御。教材中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其核心为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减轻灾害的基本途径。对第一点和第三点比较好理解。在防灾、抗灾、减灾的诸多领域中,首先需要对地球

系统的整体性有更多的认识,寻找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其灾害间的相互联系,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具体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设计和实施,也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对第二点则可以作进一步的解释。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是灾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国家要制定减灾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在其指导下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减灾规划;要制定各级政府重大灾害的应急行动计划,用于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厂矿企业及居民在重大灾害发生后做出紧急反应,协调行动,减轻灾害损失。有了这些法规和措施,减灾工作才有可能纳入法制的轨道,一旦灾害发生,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我国在长期的减灾实践中形成了由政府内灾害管理职能部门、辅助救灾部门、救灾决策指挥机构和临时性协调机构所构成的灾害管理组织体系。在重大灾害发生地区,各级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接受救灾决策指挥机构的领导,实行岗位责任制。我们在有关灾害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灾害,当地政府首长都要亲临现场,指挥抗灾减灾工作,正体现了这种灾害管理组织体系。 在前面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课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这段内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没有的,它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说明了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专题练习

1 / 7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 A 、B 两小球,用长为l 的轻质细线相连,置于高为 h 的光滑水平桌面上, l >h ,A 球刚跨过桌边。若 A 球竖直下落着地后不再反跳,则 A 球刚要着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B 球刚要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 2.如图所示,铜棒ab 长0.1m ,质量为0.06kg ,两端由两根长都是1m 的轻铜线悬挂起来,铜棒ab 保持水平,整个装置静止于竖直平面内,装置所在处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0.5T B ,现给铜棒如ab 中通入恒定电流,铜棒发生摆动.已知最大偏转角为37°,则铜棒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安培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_J ,恒定电流的大小为_________A (不计感应电流影响).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2kg 的小车,小车跟绳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吊一个质量为m =0.5kg 的物体,开始绳处于伸直状态,物体从距地面h =1m 处由静止释放,物体落地之前绳的拉力为______N ;当物体着地的瞬间(小车未离开桌子)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g =10 m/s 2) 4.如图所示,轻质动滑轮下方悬挂质量为m 的物块A ,轻绳的左端绕过定滑轮连接质量为2m 的物块B ,开始时物块A 、B 处于静止状态,释放后A 、B 开始运动,假设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均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当物块B 向右运动的位移为L 时,物块A 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物块A 减少的机械能为_________。

圆周运动专题《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圆周运动专题 (一)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教学目的:理解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特征;掌握圆周运动中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培 养学生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圆周运动中临界问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 线速度 2. 角速度 3. 周期和频率 4. 向心加速度, 5.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的关系 r f T r v ωππ===22 v r T r f r r v a ωππω=====22222244 解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问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二.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1. 作用效果:产生向心加速度,以不断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维持物体做圆周运动。 2. 大小:222 24T mr v m mr r v m ma F πωω===== 3. 产生:向心力是按效果来命名的,不是某种性质的力,因此,向心力可以由某一力提供, 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或是某一个力的分力提供,要根据物体受力的实际情况判定。 4. 特点: (1) 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匀速圆周运动仅是速度方向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故只存 在向心加速度,物体受到外力的合力就是向心力。可见,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2) 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大小都会发生变化, 求物体在某一点受到的向心力时,应使用该点的瞬时速度。在变速圆周运动中,

合外力不仅大小随时改变,其方向也不沿半径指向圆心。合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沿轨道切线方向的分力,使物体产生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 (3)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提供的向心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等于需要的向 心力(F 供=F 需)。当F 供>F 需时物体做近心运动,当F 供

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教案 知识要求: 1、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灾害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基本特点; 2、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智能训练: 培养学生依据图像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阅读要求: 《印度1.26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 教具:投影片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呈现、讨论分析、归纳小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陆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非常剧烈,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灾害,进而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视频资料]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实例过程呈现 一、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1、定义2、分类、成因、特点 ①构造地震定义:由于地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 成因:地应力的积累-释放 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产生震动,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由地下向上传播,引起地表震动。 特点:活动频繁(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90%) 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最强。 ②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和岩浆活动引起。一般震级不大,影响范围小。 ③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洞穴(岩溶区、地下采矿区)、地层滑落等而引起的。一般规模小,为数不多。 [总结]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问题]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地震的分布规律 在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层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要素 [结合插图,讲清各地震要素的概念] 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中距)线。 ②地震波:地震时,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面而引起地面上下颠簸;而后横波到来,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摇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