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关对对联的心得体会

有关对对联的心得体会

有关对对联的心得体会
有关对对联的心得体会

有关对对联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联的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对联,俗称对子,就字面意思而言它讲究对仗。所以对于对联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对仗工整。对联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就我组翻阅的书籍总结而言,一下有六项对仗格律要求:

1. 字数相等。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否则如果字数不相等就无法成对。这也是对联的基本要求。

2. 句式一致。这里的句式一致是指节奏形式一致,也可表示为音译的停顿。如五言的节律就不止一种:“二三式”“二一二式”“二一一一式”“一四式”。对于稍长的对联,半联不止一句,单上下联的句式也要相同。

3. 词性相当。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名词还分为若干小类,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而宽松的是不需要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

4. 结构相应。这也就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相互照应。就算不能做到结构相同但也要做到结构相似,

5. 平仄相对。这也符合了中国具有抑扬顿挫之感的音乐感。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应该平仄声相对,这样才具有抑扬顿挫之感。而上联必须是仄声而下联则一定要是平声。这会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是多年积淀下的传统。

6. 内容相关。内容相近,相互配合;内容相反,相互衬托。如果上下内容不相连的话就只能是对偶句了。以上就是对联的基本创作方法,也是本组同学通过研究而得到的。

对联的文化研究走进对联,传承文明——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案例山东省泰安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小学张金兰

一、活动背景及总体介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发展至今,更显其精妙与独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逢过年还保留着贴春联的习俗,在一些旅游地也经常能见到对联,但现在的孩子由于对这种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显得莫不关心。小学语文第七册有《春联》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提出来,他们还发现有些人家墙壁上也挂着类似春联的句子,砌新房上梁时也要贴,那么这些是不是也叫春联呢?他们觉得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还想进一步了解。为进一步宏扬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通过活动,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对联,了解中国的文化。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3、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

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6、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7、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选题分组

1、谈话激趣

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这些也是春联吗?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请学生读一读。

3、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

4、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6、整理问题,进行归类,生成研究主题。

7、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

商讨小组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

2、讨论小组分工,聘请指导教师,撰写小组研究计划书。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根据你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你想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你所要的信息。学生交流,自由发言。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

1、上网查资料

2、图书馆找资料

3、书店买一本有关对联的书。

4、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

5、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

6、请专家作讲座。

7、打电话给亲戚、朋友。

老师小结

希望每位同学在研究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分组进行研究。

1、调查访问

、访谈有关老师。

、采访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对联研究访谈记录:

研究主题:对联的用处访谈对象:张老师

访谈时间:XX年10月28日访谈地点:学校办公室具体内容问:张老师,我们如今哪些地方还用对联?它们有什么用?答:用对联的地方还是比较多。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要贴春联;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房门上贴婚联,以祝愿新人幸福美满;再如有老人祝寿时,要在中堂上挂寿联,来祝愿老人与天齐寿。

问:我还看到有些人家在一幅画的两旁挂对联,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堂,主要来显示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对联的内容通常要和画的内容相配。

2、查找资料

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或教学生用“百度”网站搜索有关资料。

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资料。

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

找找身边的对联,到村上把人家贴在门上的春联收集起来。

3、填写研究记录

对联研究记录:

研究主题:妙联巧对

研究人:张亚茹、张瑞琪研究方式:查阅书籍

资料来源:楹联世界、家中的书籍研究时间XX年11月3日研究地点:家中

具体内容: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由数字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对仗工整、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许多妙联巧对,更使人赞叹不已。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心得体会。原来我对对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对联写得非常精采,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对联了,我去公园也看见有些亭子的柱子上写着对联,但那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

阶段性反馈交流

1、各小组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并说说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收集

到的。

3、谈谈在研究中所碰到的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4、调整自己的计划。

5、写反思日记。

6、组织阶段评价。

首先,每位学生对照自评表,对自己在活动是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展开组内交流,同时小组成员对他进行组内评价,并提出建议。然后指导教师根据其表现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你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成果汇报展示

1、妙联巧对组汇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对联的故事,如:《王羲之妙书春联》讲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一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上。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是此联一贴出,便被人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也不生气,又写一付贴上,内容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没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眼看左邻右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

自家门前空空,急得王夫人催着王羲之想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又写一付,但此次只贴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里又有人来揭了,但一看,这付对联实在不吉利,只能溜走了。早晨刚亮,王羲之亲自把另半截贴上,大家一看,此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我们小组还收集了许多奇联妙对,今天先考考大家,看大家的水平如何。请在下面的对联中填入动物名称,组成对联。

江水腾影,春晖照华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扬鞭策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

一马当先辞旧岁,三开泰贺新年。

啸青山千里秀,风拂翠柳万户春。

风拂杨柳千山绿,影随玉万户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令他十分惊奇,乾隆出了上联,纪晓岚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

2、对联写作组汇报。我们通过活动,已基本掌握了写对联的一些要求,并且也学着写了几幅对联,现展示给大家看,请多提宝贵意见。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

现在把这些对联送给大家: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在学生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他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组织评价。

首先,对照评价内容,让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记录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口头评价;然后通过家长问卷让家长进行评价,接下来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档案袋等作出鼓励性、协商式评价;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作出对自己的终结性评价。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

评价。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但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精心策划、准备、实施,使他们明白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接触社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在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辛酸,困惑的苦恼,获得的艰辛,所有的这些,锻炼了每一位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顽强的毅志力和责任心。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五、学生的收获。

1、发挥了自主探究精神。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知识,而且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主动的探索,去发现和体验。

2、学生学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生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白了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查阅资料、网上查询、实地考察、采访专家等。在收集了许多信息的同时,他们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筛选、分析,并进行归纳。从而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外出活动、课间讨论要交流,课堂上谈自己的方案要交流,对别人的方案提意见或建议要交流。采访对方,要对方合作;制定方案,要小组

合作;课堂上要篇三:对对联用字的研究(校本课程)巧遣妙用绽异彩

对对联用字的研究研究小组成员:林培俊、陈泽宏、陈少娥、陈伟佳、肖焕杰、周圆春节来临,当你路过家家户户的门口时,你是否会对各家门口贴着的红纸产生兴趣呢?或许你知道这做叫对联,可你是否懂得各副对联的含义?是否理解对联中某个字、某些字的用意?是否知道对联中的用字技巧??? 这些疑问使我们对对联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兴趣。经过老师的介绍与讲解,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曾说过,‘对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对联巨大的魅力,使我们对对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引发了我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我们决定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然而,有关对联的知识范围极广,经过讨论,我们把研究的范围定为对联的用字技巧,希望能以此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1、通过研究我国的对联艺术,深入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初步掌握研究对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对对联艺术的鉴赏能力;

3、通过对对联的赏析,对对联用字技巧的研究,学会举一反三,把研究所得运用到学习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准备阶段

1、确立要研究的课题范围,利用bbs进行网上调查,获取相关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利用课余与老师同学进行研讨交流,在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或方向上进行修正,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炼课题,最后确定要研究的课题。

2、制订研究计划,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等途径,开始收集查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与信息,

3、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林培俊

搜集资料:陈泽宏、陈少娥陈伟佳、肖焕杰、周圆撰写报告:林培俊

实施阶段按照阅读——体会——分析——提出见解的程序进行研究。

砥砺敦行虚心求教方能承教学之重

孙瑜指导教师:董焕维

时间过的很快,不给人丝毫喘息。一学期倏忽而过,而我也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对学校环境完全陌生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带着校领导的信任和家长的期待投入教学工作,深感惭愧!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应该是收获和遗憾并存。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了一名教师,角色转变的同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起初,我也

曾为这种转变茫然过,但现实容不得我长时间的不适应。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失败,但更多的我想是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心得。角色的转变,自己拥有了学生,然而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也扮演着一名学生的角色,结对子活动让我有了师傅,在我师傅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勤学好问,虚心请教师傅,学习师傅身上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征求师傅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

作为新教师在教学上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基本功不扎实,上课随意性比较大,经验缺乏,因此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学习,而勤学好问应该是一条不错的捷径。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师傅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们经常会就一节课的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尝试各种方式最后确定一种最高效,最受学生喜欢的方式。

讲课思路或者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她总是给予我认真地指导。从她的教导中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也学会了很多处理应急问题的方式。总之自己首先必须做好的就是要在平时不断学习来增强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使自己的讲述更清晰明了,让自己尽快成长。

二、听课既是学习,也是反思。不能为了听课而听课。

学校安排每个礼拜至少听师傅两节课,虽然说是两节课,但是基本只要有空我就会去听。通过听课后确实受益匪浅,更加明确授课思路,目的清晰,条理清楚。有的时候自己对

一节课的重点把握不明确,通过师傅的讲授就更加明朗。对上课的方式也有更多的看法,结合师傅的,自己再上网搜一些资料,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力求一节课高效,新颖,学生喜欢又能学到东西。

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师傅对一些临时状况的处理方法,这是在其他时候学习不到的,最让我感动的是,师傅在帮助我的过程中没有丝毫遮遮掩掩,不遗余力的倾尽所学给我以指导和帮助。

三、备课上的严谨认真,突破常规要做到备学生,备课堂。

工作以来才深感站上讲台不难,但站好讲台不容易。特别是在听了师傅的课之后,发现自己的备课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地方都是自己想不到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我对自己提出必须要按照教材和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准备充分了,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所教的科目是语文,在学习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文章时,可以考虑如何使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穿插一些有趣故事的讲述,或加上一些音频等,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的同时,对这门课程也产生了兴趣。就像我们在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给学生看了很多图片还有视频,发现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讲课的时候很多感情不用分析学生自己就能感受得到。我还准备在今年的教学中

可以开展课本剧,在娱乐中更深入把握其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很多同学还建议老师多搞这样的活动,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我的实践经验很少,一些东西想的也很肤浅,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都是我们语文组集体备课的结晶。但我会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与虚心学习,缩小与优秀教师的差距。现在我还是得扎扎实实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研究透教材,认认真真给学生上课。

四、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修养

通过这几个月的工作,我深知学校里人才济济,要想在这里干出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成绩,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奋进。而我深知自身修养远远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所以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督促自己看书,学习。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网上查找教学资源,利用可利用的时间让自己进步。师傅也在经常看书,深刻理解到了“一桶水,一瓢水”之间的重要联系,而我们要做的不光是一桶水,我们要的是活水。科技飞速发展,信息交流非常之快,老师要如何才

能跟上学生的步伐,甚至走在他们前面,引导着正确的方向,这就对我们要求更严格了。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出来看书,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和学生缩小距离,走进学生才能走出学生,更好的教学。

五、课后反思

一定要及时总结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写好教学反思。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发现不足,才能找到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这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容忽视。及时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认清自己不足的同时,更重要是看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更何况我师傅一直在陪伴着我成长,时刻帮助着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满意的语文老师。在这不到半年的相处中,我体会到做老师的滋味,有伤心,也有感动。怎么说呢,与孩子的相处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学高为师,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有亲和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看你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所以,我会保持着最本真的样子,提高我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争取在教学的路上越走越广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后感谢我的师傅在最对我个人来讲至关重要的一学期的陪伴,接下来还有更长的时间,我会积极汲取师傅身上的优点,充实自己,努力成为师傅骄傲的徒弟,学生尊重的老师,自己满意的自己!

结对子”心得体会

东新小学温晓贞

“师徒结对”是促进新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师傅教师的“传、帮、带”加速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我觉得师

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俗话说:要让学生有一碗水,老师就一定要成为一条奔流不止的小溪,因而,只有虚心的向师傅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此也很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这学期我有幸拜林彩金为师,林彩金随和有耐心,她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也让我再次肯定了自己的定位。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扎实“双基”,更应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道理我都明白,但是一到讲台就忘乎所以,往往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上课自己讲得多,课后学生练得多。

经过林彩金的感染和教导,我有以下体会:

一、多学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一旦今日停止学习,明日就将停止教学。”林彩金是一名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从教十几年,她仍在不断地学习着。作为一名课改的年轻教师,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跟上课改的步伐,才能以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二、多听多悟

在林彩金的课上吸取长处。师傅课后,对比自己的教学,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虽然同样把握重点,但是不扎实没有落到实处,使我有种恍然大悟、思路大开的感觉。三、多讲

刚开始我很惧怕被听课,怕被揭短,所以端正态度是第一位。因为让别人听课可以帮助自己发现一些难以注意到的问题,放下了包袱,就会使我在有人听课。比没人听课时的兴奋程度高出很多,讲课也就更加有激情,对学生的感染力就更大。

四、多交流

师傅在她的课中有什么好的举措,有什么难点或容易引起学生歧义的关键点,也都会及时地与我交流,使我的课堂上能够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五、随时充电,优化自我

新时期的教师已不仅仅是教书匠,知识的快速更新使我认识到,现有的知识储藏已无法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脚步。因此,在教学工作的空隙,我努力阅读各类书籍。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我阅读内容的广博性,各类书籍都是我的阅读对象,从点滴积累,促使自己朝着科研型的教师方向进一步发展。

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应该这样。当前社会知识更新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我们不加强自己

的学习,势必落后与社会最终被社会淘汰。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感谢林彩金,正是有这样一位人性化的师傅,才使我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这,我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子这样一个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当然,我更要感谢彩金的栽培,在我走的每一步里都有她的脚印,谢谢林彩金。可以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彩金,有了你精心的指导与教诲,我明天会更好。

识对联 对对联

识对联对对联——综合性专题复习·对联 根据下列对联,说说对联在内容和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①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除夕年尾,新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③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④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⑤福如东海水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1、请标出下列对联的平仄: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发现一:音韵平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2、请标出这幅对联上下联的词性,你发现了什么?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发现二:词性方面: 3、请仔细思考对联的上下联,他们是什么关系? 直登岳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姓家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 串对:对联的上下联是关系,下联是对上联的补充。 4、他们和串对一样吗?上下联分别是什么关系?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登楼看月胸襟阔, 把酒临风感慨多 正对: 5、他们和正对或串对一样吗?上下联分别是什么关系?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反对: 6、上下联的字数与用字方面有何特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发现三:字数方面: 总结:对联的特点: ⑴ ⑵ ⑶

⑷ ⑸ 实战训练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②雨润春树碧连天③腊梅吐芳迎红日④学海无涯勤可渡⑤书山万仞志能攀⑥立志读尽人间书⑦绿柳展枝迎春风⑧风送花香红满地 2、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 3、分小组对对联,看谁对的更多更好 兢兢业业育桃李, 环境清幽,藏古今学术,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4、以“山”“水”为基础,创作一幅对联 如二字对:青山------- 绿水h 四字对: 五字对: 七字对: 5、元旦到了,请你创作一幅对联,送给你的朋友或亲人,表达你对他们的祝福。

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识对联、对对联》课例备课讲稿

《识对联、对对联》 课例

《识对联、对对联》教学课例 湖南省宁乡县第四高级中学胡健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欣赏一些古今妙联。 3、能够仿写对联。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仿写对联 2、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通过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能够仿写对联。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拟写对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缀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楹联作家白启寰 (二)、名联赏析(感性知识储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清代左宗棠作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 ——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1934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出的对联题: 上联: 孙行者下联: (三)、总结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位置相同,词性相同 4、平仄相对,音调相谐 5、对联张贴,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如: 上联:春晖盈大地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仄仄仄平平 现场出示五副写好的对联让学生区分上下联。 有志肝胆壮 无私天地宽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人梯巧搭登攀路 心血勤浇栋梁材 岁月峥嵘须奋斗 年华潇洒莫蹉跎 无情岁月增中减 有味诗书苦后甜 (四)小活动:同桌试对

识对联-对对联

识对联对对联 根据下列对联,说说对联在内容和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①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除夕年尾,新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③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④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⑤福如东海水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1、请标出下列对联的平仄: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发现一:音韵平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2、请标出这幅对联上下联的词性,你发现了什么?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发现二:词性方面: 3、请仔细思考对联的上下联,他们是什么关系? 直登岳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姓家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 串对:对联的上下联是关系,下联是对上联的补充。 4、他们和串对一样吗?上下联分别是什么关系?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登楼看月胸襟阔, 把酒临风感慨多 正对: 5、他们和正对或串对一样吗?上下联分别是什么关系?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反对: 6、上下联的字数与用字方面有何特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发现三:字数方面: 总结:对联的特点: ⑴ ⑵ ⑶

⑷ ⑸ 实战训练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②雨润春树碧连天③腊梅吐芳迎红日④学海无涯勤可渡⑤书山万仞志能攀⑥立志读尽人间书⑦绿柳展枝迎春风⑧风送花香红满地 2、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 3、分小组对对联,看谁对的更多更好 兢兢业业育桃李, 环境清幽,藏古今学术,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4、以“山”“水”为基础,创作一幅对联 如二字对:青山------- 绿水h 四字对: 五字对: 七字对: 5、元旦到了,请你创作一幅对联,送给你的朋友或亲人,表达你对他们的祝福。

识对联,对对联(教案)

识对联,对对联 高州一中附属实验中学张玉婵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有关常识,掌握对联的创作规律。 2.能力目标:运用对联的创作知识,对一些病联做出辨析和修改,并能根 据上联对出下联。 3.情感目标: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自己对对联文化的兴趣,自觉提 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欣赏歌曲知对联 1、欣赏歌曲《声律启蒙上一东》 2、简介《声律启蒙》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二、须知此中有真意 明确学习对联的重要意义: 1、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 2、是高州市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需要。 3、是中考备考的需要。 考题回放——2011年茂名市中考题 13.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了“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对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珍贵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1)上面的锦旗,有一个错别字是,应改为。(1分)

识对联 对对子

识对联对对子 识对联对对子 张海霞 20XX/12/6 识对联对对子 一、课前谈话: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紧张吗?好,同学们都是最棒的,今天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好吗?二、书中对联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我们刚学过的一句爱国名言。谁来读?好,请同学们一起读。 你们知道吗?这句名言它也是一副楹联。楹联又叫对联,俗称对子。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看见过它呢?三、了解对联的分类: 1、这是春节时在门上贴的对联,所以叫做春联。 2、再来看这副对联在什么时候可以看见,那它叫什么联呢?(婚联或喜联) 3、这幅呢?是的,老人过寿的时候贴的对联就叫做寿联。 4、这是写在风景优美的地方的对联,我们把它叫做景联。这是在名胜古迹出现的对联,叫做名胜联。我们教室门

两边也贴有对联,它叫门联。 四、了解对联的特点: 1、师: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短小精炼,充满趣味,我们再来 欣赏几幅对联。 2、细心的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对联都是一副一副的,一副对联有几联呢?(有两联)两个联的字数有什么特点,数一数,两联字数相等。这两个联一个叫上联,一个叫下联。怎么区分它们呢?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都是一声或二声,一声二声是平声。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三声或者四声,我们叫仄声,跟着老师读“三声四声是仄声”。 对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平仄相对,这样对联读起来音韵和谐。贴对联时,上联贴在门的右侧,下联贴在门的左侧。这是有讲究的,可不能贴反了。 对联还有其他的特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再慢慢体会。 3、老师邻居家过年贴着这样一副对联,看看有什么问题吗?上下联贴的对吗?贴反了,我们给它换过来。五、了解对联的创作特点,学习对对子。 快过春节了,我们想不想自己创作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呢?那我们就从最简单对对子学习。这是我们学过的对韵

引用 对联对偶句知识大全

引用对联对偶句知识大全 对偶句解答对偶句大全先说说对联的起源及特点对联也称楹联、楹贴、联语、门对等俗称对子是诗园中一朵精美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它以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对联还与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相结合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一千多年来兴盛不衰。尽管在日本、东南亚和欧美都有一些人写对联但也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也是由中国人或汉学研究者写的。外国人见中国人写春联都觉得很新鲜说中国人都是诗人。对联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而且好的对联都带有诗歌的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总之一句话对联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对联虽然短小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副对联都是一束思维的火花。可以说对联短小的文字中蕴含着大智慧多读一些对联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知识训练我们的思维。对联又称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由于对联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句和修辞的所以它典雅、精炼、优美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魅力奇妙。同时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状物写景或咏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缅古叙怀或扬善抑恶等。此外它又是与书法揉和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两者相互映衬更显出一种神秘飞动、瑰丽典雅的艺术美。因而对联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文体从起源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联林奇珍和趣闻轶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宝。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有悠久的历史。对联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由我国的汉字的特点决定的。正如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中所说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产物。汉字书写成方块形一字一个音节才可能出现整齐的句式才可能出现对偶这种修辞手法也才可能出现对联。对联是对偶句的一种形式。由两个对偶句组成。对偶句在对联中叫对仗。对联的格律即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 对联是由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的对仗组成的对偶句。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对联知识及训练题

高考对联知识及训练题 一、对联的相关知识 1.对联的性质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它言简意深,句式整齐,声韵和谐,意蕴丰富,琅琅上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对联的种类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 对联由上联(也叫上句或出句)和下联(亦称下句或对句)两部分组成。其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个字。上下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方式。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如:“神州六号飞天外遨游畅览,环宇双雄瞰地球潇洒归航。”上联写飞船遨游太空,下联写飞船回归地球。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二者相互补充,给人以启迪。 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相反,它们相互映衬,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反一正,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串对,也叫流水对,指上、下联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即上、下联的内容连贯相承,也就是说,上、下两联虽为两句,但却是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意思是说在山中下了一夜雨之后,树梢上像流着几百道泉水。又如:“聚来千亩雪,化作万家春。” 2.对联的特点 ①字数相等。对联的上、下联不论字数多少必须完全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整齐、对称、平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②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对(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颜色词对颜色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叠词对叠词等。在名词中,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诸如天文(日月风雨霜露)、地理(山水江河城镇)、草木(桃李花果枝叶)、建筑(亭台楼阁门户)、人体(手足口耳目)等。如果用同一小类中的名词相对,则叫“工对”,颜色对、数目对也属“工对”;若是用不属于同一小类的名词相对,则叫“宽对”。 ③结构相应。上、下联之间的句法结构必须彼此一致,如主谓对主谓,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递进对递进,判断对判断,等等。 ④节奏相合。对联的上、下联节奏一般必须相合,如上、下联都是二字一顿、三字一顿等。同时,对联要求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对,亦即平仄相反。它的起码要求是:上联最末一字必仄,下联最末一字必平。它的严格要求是:上、下联各自的文字排列一般应以两个字为单位平仄交替出现,不能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 ⑤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的含义必须有一定的关联,做到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互补关系,二是对立关系,三是承接关系。 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对联的高标准。但作为初学者,只要能做到上、下联的字数相等,结构大体相同,词性基本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内容彼此相关,也就可以了。 二、高考对联命题形式 近年来,历经各地高考命题专家的潜心摸索,对联考查题型出现了全新的变化。现列举常见的几种形式,作些简述,以期能为大家的复习备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