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七年级下数学 知识点+经典题目

浙教七年级下数学 知识点+经典题目

浙教七年级下数学 知识点+经典题目
浙教七年级下数学 知识点+经典题目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章平行线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结构图】

【知识点归纳】

1、平行线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 1 , a 2 被直线a 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的步骤:

确定前提(三线) 寻找构成的角(八角) 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

知道关系角后,如何找截线、被截线:两个角的顶点所在直线就是截线,剩下的两条边就是被截线。 3、 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特殊情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图形的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到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二、知识巩固

(一)区分三种角各自特征和用途

练习1:如图1-1①∠2和∠5的关系是______;

②∠3和∠5的关系是______;

③∠2和______是直线______、______被______所截,形成的同位角;

练习2:如图2,下列推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1)若∠1=∠2,则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若AB ∥CD ,则∠3=∠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图形的平移

(2-2)

A B

C

D E (二)平行线判定和性质应用

1.已知,如图2-1,∠1=∠2,∠A =∠F 。求证:∠C =∠D 。 证明:∵∠1=∠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2=∠ ( )

∴BD ∥ ( )

∴∠FEM =∠D ,∠4=∠C ( )

又∵∠A =∠F (已知) ∴AC ∥DF ( )

∴∠C =∠FEM ( ) 又∵∠FEM =∠D (已证)

∴∠C =∠D (等量代换)

2.已知,如图2-2,∠1=∠2,CF ⊥AB ,DE ⊥AB ,求证:FG ∥BC 。 证明:∵CF ⊥AB ,DE ⊥AB (已知)

∴∠BED =900,∠BFC =900

( ) ∴∠BED =∠BFC (等量代换) ∴ED ∥FC ( )

∴∠1=∠BCF ( ) 又∵∠1=∠2(已知)

∴∠2=∠BCF ( )

∴FG ∥BC ( ) 3、如图,已知:∠3=125°,∠4=55°,∠1=118°,求:∠2的度数。

4、如图,已知AD ⊥BC ,EG ⊥BC ,∠E=∠AHE ,求证:AD 平分∠BAC

E

A H

B G D C

(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三.知识提升利用添辅助线证明与计算 5、如图,已知AB 求证:(1)AE ⊥BE ;

(2)AE 、BE 分别平分∠BAD 及∠ABC.

(通过这两个例题掌握基本添辅助线的方法,构造熟悉方便的基本图形)

四、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熟练掌握了判断平行线的各种方法,能利用平行线的概念、判定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梳理知识点,掌握基本图形,添辅助先学会图形的转化。

2 1

G

F E D C B A N M

A B C D

E F 4

3 2 1

(2-1) a d b

1 2 3

4 c

(1-1)

E G

五、作业和备选例题

1.例5变式拓展题

(1)如图1-1,若AB?

=

∠36

A?

=

∠120

C E

F∠

-

∠AEF EFD

∠=∠//

AB CD AEF

∠EFD

练习1:已知:如图10,AB

一、选择题:

1、如图,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它们构成的一对角可看成是------()

A、同位角

B、内错角

C、对顶角

D、同旁内角

2.如图,直线a5

1

3

,1

1

=

+

=

+

y

x

y

x?

?

?

=

-

=

+

.

,

2

a

by

x

b

y

x

?

?

?

=

=

.0

,1

y

x

a b

-=A

∠B

∠A

∠B

∠30o A

∠、B

∠的度数分别为

x o、y o,下列方程组中符合题意的是

A.

180,

30

x y

x y

+=

?

?

=-

?

B.

180,

30

x y

x y

+=

?

?

=+

?

C.

90,

30

x y

x y

+=

?

?

=+

?

D.

90,

30

x y

x y

+=

?

?

=-

?

例3、四川大地震后,灾区急需帐篷.某企业急灾区所急,准备捐助甲、乙两种型号的帐篷共2000顶,其中甲种帐篷每顶安置6人,乙种帐篷每顶安置4人,共安置9000人,设该企业捐助甲种帐篷x顶、乙种帐篷y顶,那么下面列出的方程组中正确的是()

A.

42000

49000

x y

x y

+=

?

?

+=

?

B.

42000

69000

x y

x y

+=

?

?

+=

?

C.

2000

469000

x y

x y

+=

?

?

+=

?

D.

2000

649000

x y

x y

+=

?

?

+=

?

考点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应用策略:灵活选择解题的方法

例4、解方程组

1

23

x y

x y

+=

?

?

+=

?

解法1:代入消元法解法2:加减消元法

A B

C D

M N

E

F

H

G

1

2

a

b

(第12题)

17题x=a

y=b

2x-y=1

x+y=2

3x-y=5

x=2

x+2y=3

3x-y=1

2x+4y=6

考点4:考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应用策略:注意把生活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是问题求解的关键。

例5、中央电视台2套“开心辞典”栏目中,有一期的题目如图所示,两个天平都平衡,则与2个球体相等质量的正方体的个数为( )

A .5

B .4

C .3

D .2

例6、暑假期间,小明到父亲经营的小超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天小明随父亲从银行换回来58张纸币,共计200元的零钞用于顾客付款时找零。细心的小明清理了一下,发现其中面值为1元的有20张,面值为10元的有7张,剩下的均为2元和5元的钞票。你能否用所学的数学方法算出2元和5元的钞票的各有多少张吗?

【典例解析】

例1: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

4).1(22=+y x 222).2(x y x x =-+ 6).3(=-y xy y x =).4( 6).5(2=++z y x 81

1).6(=+y

x

例2:在下列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后面给出了x 与y 的一对值,判断这对值是不是前面方程组的解? (1)??

?=+=-)2(7032)1(53y x y x ???==12y x (2)?

??=+=-)2(1147)1(123y x y x ???==11

y x

例3:解方程组?

??=++=)2(62)1(2y x x y

例4:甲、乙两车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在周长为600米的圆形轨道上运动。甲车的速度较快,当两车反向运动

时,每15秒钟相遇一次,当两车同向运动时,每1分钟相遇一次,求两车的速度。

分析:在环路问题中,若两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当第一次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差为一周长;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和为一周长。

例5:张华到银行以两种形式分别存了2000元和1000元,一年后全部取出,扣除利息所得税后可得到利息元,已知这两种储蓄年利率的和为%,问这两种储蓄的年利率各是百分之几?(注:利息所得税=利息全额×20%)。

分析:利率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例6、某家具厂生产一种方桌,设计时1立方米的木材可做50个桌面,或300条桌腿,现有10立方米的木材,怎样分配生产桌面在和桌腿使用的木材,使桌面、桌腿刚好配套,并指出共可生产多少张方桌?(一张方桌有1个桌面,4条桌腿)。

分析:解有关配套问题,要根据配套的比例,依据特定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组)求解。

例7、某市菜牛公司利用草场放牧菜牛代替圈养,公司有两处草场;草场甲的面积为3公顷,草场乙的面积为4公顷,两草场的草长得一样高,一样密,生长速度也相同。如果草场甲可供90头牛吃36天,草场乙可供160头牛吃24天(草刚好吃完),那么两处的草场合起来可供250头牛吃多少天?

分析:若直接设问题求解比较复杂,解决此问题关键是:每天牛吃草量;每公顷草场每天长草多少;同时还要知道每公顷草场的原有草量(此量只参与换算,没有必要求出来,可视为单位“1”)是多少。

解:设原1公顷的草场的草量为1个单位,每头牛每天吃草为x个单位,每公顷草场每天长草为y个单位,则,

又设两处草场合起来可供250头牛吃a天,则。

得a = 28 故可吃28天。

【解题关键】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方法是消元法(化二元为一元最后达到求解的目的)。同学们在初学时常忽视一些运算细节,这些细节虽不是疑难知识点,但如果不注意方法,不养成好习惯,往往会造成会做的题做错,考试中应得的分失去。

1、应重视加与减的区分

例1 解方程组??

?=-=+②

①.

5n m 3,7n 2m 3

错解:①-②,得n =2。 分析与解:①-②,

失误警示: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同学们会感到加减消元法比代入消元法方便好用。但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常常受到符号问题的困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应用等式性质,重视加与减的区分。

2、应重视方程组的化简

例2 解方程组??

?=-=-②

①.

19y 5.0x 2.0,1y x 3.0

繁解:由①得1x 3.0y -=。 ③ 把③代入②,得19)1x 3.0(5.0x 2.0=--。 化简,得5.18x 05.0=。解得370x =。 把370x =代入③,得110y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10y ,

370x

分析与简解:没有把原方程组化为整数系数的方程组,含有小数的计算容易出错。 原方程组可化为

失误警示:这道题解法上并没有错误,但思想方法不是很完美,解题应寻找最简便的方法。把含小数系数的

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整数系数方程组,可以简化运算。

3、应重视方程组变形的细节

例3 解方程组??

?-=+-=-②

①).

2y (24x ),1y (31x

错解:整理,得?

??=--=-.0y 2x ,

4y 3x

分析与解:将原方程组整理为

失误警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往往需要对原方程组变形,在移项时要特别注意符号的改变。

已知方程组233426

x y k

x y k +=??

+=+?的解满足方程x+y=3,求k 的值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3章整式的乘除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点归纳】 预备知识: 1.单项式的概念:

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如:bc a 2

2-的系数为2-,次数为4,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2.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如:122

++-x ab a ,项有2

a 、a

b 2-、x 、1,二次项为2

a 、a

b 2-,一次项为x ,常数项为1,各项次数分别为2,2,1,0,系数分别为1,-2,1,1,叫二次四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注意:凡分母含有字母代数式都不是整式。也不是单项式和多项式。 1、同底数幂的乘法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底数可以是多项式或单项式。如:5

3

2

)()()(b a b a b a +=+?+

②、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n m ,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如:10

2

53)3(=- 幂的乘方法则可以逆用:即m n n m mn a a a

)()(==

◆◆◆ 如:2

33

26

)4()4(4==; 请计算:(-22)3

= _________;(-23)2

= _________ ③、积的乘方法则: 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如:(5

2

3

)2z y x -=5

10

15

5

5

25

35

32)()()2(z y x z y x -=???- 2、同底数幂的除法

①、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a ,,0≠都是正整数,且)m n >,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

不变,指数相减。注意:底数可以是多项式或单项式。如:3

3

3

4

)()()(b a ab ab ab ==÷

②、零指数和负指数;

10=a ,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方等于1。

p

p a a 1

=

-(p a ,0≠是正整数),即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方等于这个数的p 次方的倒数。 如:8

1)21(2

33

==- ③、科学记数法:如:=6

10-?(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前面有几个零就是负几次方) 因为有了负指数幂,我们就可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3、单项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

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注意: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的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 如:=?-xy z y x 323

2_________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mc mb ma c b a m ++=++)((c b a m ,,,都是单项式)

注意:

①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 如:)(3)32(2y x y y x x +-- 4、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的的积相加。

◆◆◆ 如:)

6)(5()

3)(23(-+-+x x b a b a

5、乘法公式

①、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注意平方差公式展开只有两项

公式特征: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 如:))((z y x z y x +--+

②、完全平方公式:2

222)(b ab a b a +±=±

公式特征: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右边有三项,其中有两项是左边二项式中每一项的平方,而另一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2倍。

注意:

ab b a ab b a b a 2)(2)(2222-+=-+=+ ab b a b a 4)()(22-+=- 222)()]([)(b a b a b a +=+-=-- 222)()]([)(b a 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的口诀:首平方,尾平方,加上首尾乘积的2倍。 ③、三项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拓展)

bc a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6、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的除法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注意:首先确定结果的系数(即系数相除),然后同底数幂相除,如果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 如:b a m b a 2

42497÷-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在把所的的商相加,即:()a b c m a m b m c m ++÷=÷+÷+÷. 【历年考点分析】

整式的运算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和整式有关的考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幂的运算;2.整式的乘法运算;3.因式分解。具体分析如下: 考点1:幂的有关运算

例1 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a 4

·a 3

=a 12

(B)a 6

÷a 3

=a 2

(C)(a 3)2

=a 5

(D)(-ab 2)2

=a 2b 4

.

考点2:整式的乘法运算

例2计算:(a 2

+4)(a-3)-a(a 2

-3a-3).

例3 如图所示,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矩形地面,请观察下图:则第n 个图形中需用黑色瓷砖______块.(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1) (2) (3) …… (n ) 考点3:乘法公式

例4先化简,再求值:(x+y)(x-y)+(x-y)2

-(x 2

-3xy).其中x=2,y=2

1.

例5 若整式142

++Q x 是一个整式的平方,请你写满足条件的单项式Q 是 .(请填出所有的情况)

分析:本题是一道结论开放题,由于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所以可分类讨论可能出现的情况 考点4: 整式的除法运算

例6 先化简,再求值:[(x-y)2+(x+y)(x-y)]÷2x,其中x=3,y=

分析:本题的一道综合计算题,首先要先算括号的,为了计算简便,要注意乘法公式的使用,然后再进行整式的除法运算,最后代入求值。

考点5:找规律的整式

例7 观察下列等式:

12+2×1=1×(1+2);

22+2×2=2×(2+2);

32+2×3=3×(3+2);

……

则第n个式子可以表示为:_________.

【基础能力训练】

一、选择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x2·3x3=6x3 B.2x2+3x3=5x5

C.(-3x2)·(-3x2)=9x5 D.5

4

x n·

2

5

x m=

1

2

x mn

2.一个多项式加上3y2-2y-5得到多项式5y3-4y-6,则原来的多项式为(). A.5y3+3y2+2y-1 B.5y3-3y2-2y-6

C.5y3+3y2-2y-1 D.5y3-3y2-2y-1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a3=a5 B.(a2)3=a5 C.a6÷a2=a3 D.a6-a2=a4

4.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1

2

a+

1

3

a=

1

5

a B.3a2+2a3=5a5 C.3x2y+4yx2=7 D.-mn+mn=0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3

xy2是单项式 B.xy2没有系数

C.x-1是单项式 D.0不是单项式

6.若(x-2y)2=(x+2y)2+m,则m等于().

A.4xy B.-4xy C.8xy D.-8xy

7.(a-b+c)(-a+b-c)等于().

A.-(a-b+c)2 B.c2-(a-b)2 C.(a-b)2-c2 D.c2-a+b2

8.计算(3x2y)·(-4

3

x4y)的结果是().

A.x6y2 B.-4x6y C.-4x6y2 D.x8y

9.等式(x+4)0=1成立的条件是().

A.x为有理数 B.x≠0 C.x≠4 D.x≠-4

10.下列多项式乘法算式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m-n)(n-m) B.(a+b)(-a-b)

C.(-a-b)(a-b) D.(a+b)(a+b)

11.下列等式恒成立的是().

A.(m+n)2=m2+n2 B.(2a-b)2=4a2-2ab+b2

C.(4x+1)2=16x2+8x+1 D.(x-3)2=x2-9

12.若A=(2+1)(22+1)(24+1)(28+1),则A-2003的末位数字是().

A.0 B.2 C.4 D.6

二、填空

13.-xy2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_.

14.一件夹克标价为a元,现按标价的7折出售,则实际售价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

15.x_______=x n+1;(m+n)(______)=n2-m2;(a2)3·(a3)2=______.

16.月球距离地球约为×105千米,一架飞机速度为8×102千米/时,若坐飞机飞行这么远的距离需_________. 17.a2+b2+________=(a+b)2 a2+b2+_______=(a-b)2

(a-b)2+______=(a+b)2

18.若x2-3x+a是完全平方式,则a=_______.

19.多项式5x2-7x-3是____次_______项式.

2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________.

21.若-3x m y5与+1是同类项,则m+n=______.

22.如果(2a+2b+1)(2a+2b-1)=63,那么a+b的值是________.

23.若x2+kx+1

4

=(x-

1

2

)2,则k=_______;若x2-kx+1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

24.(-16

15

)-2=______;(x-)2=_______.

25.22005×()668=________.

26.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一个是x ,则它们的积是_______ . 【综合创新训练】

27.已知2x+5y=3,求4x

·32y

的值.

28.已知a 2

+2a+b 2

-4b+5=0,求a ,b 的值.

29.设a (a -1)-(a 2

-b )=2,求22

2

a b +-ab 的值.

30、已知15x x -

=,那么2

21x x

+=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4章因式分解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点归纳】

(1)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2)常用分解因式方法:

① 提取公因式法:_____________=++mc mb ma .

其分解步骤为:★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公因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因数与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的积;★★

将多项式除以它的公因式从而得到多项式的另一个因式.

② 运用公式法:__________2

2

=-b a ;__________22

2

=+±b ab a .

注意: ★如果多项式中各项含有公因式,应该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运用公式法;★★公式中的字母,即

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或者一个多项式.

(3)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首先看能否提公因式,若不能提,那就套公式. 注: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彻底性) (4)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的区别和联系:互为逆变形 .

多项式

整式的积

【解题指导】 热点:

(1)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结合; (2)应用问题; (3)逆向思维的应用。

趋势:题型一般是重点考查概念和公式的灵活运用,突出“小、巧、活”及“新颖”等特点,探索性问题仍将是重点考查的题型。

因式分解的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查,即看是否彻底分解完. 【例题解析】

例1、①分解因式:a (x -y )-b (y -x )+c (x -y )= ; ②分解因式:481x -= ;

③因式分解:2

2

(21)x x y ++-= . 析解:按照因式分解的三个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解)彻底”进行. 例2 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来分解.

你编写的三项式是_______________,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析解:利用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关系,可以先利用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写出一个等式,在它的两边都乘一个因式.

例3 如图1所示,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____________。 A. a b a b a b 2

2

-=+-()() B. ()a b a ab b +=++2

2

2

2

C. ()a b a ab b -=-+2

2

2

2 D. ()()a b a b a ab b +-=+-222

2

注: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4 计算:=+--???---20191832222222___________.

析解:直接计算,我们肯定算不出来,那么结合我们这章所学的知识,肯定是要分解因式之后,找出规律再计算。记住:凡是让我们计算比较大的数,都是要先找出规律。

原式 = 22222223181920+--???--- = 2222

)12(22318

19+--???--- (请你来继续完成)

【基础能力训练】 一、因式分解

1.下列变形属于分解因式的是( )

A .2x 2

-4x+1=2x (x -2)+1 B .m (a+b+c )=ma+mb+mc

C .x 2

-y 2=(x+y )(x -y ) D .(m -n )(b+a )=(b+a )(m -n ) 2.计算(m+4)(m -4)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m 2

-4 B .m 2

+16 C .m 2

-16 D .m 2

+4 3.分解因式mx+my+mz=( )

A .m (x+y )+mz

B .m (x+y+z )

C .m (x+y -z )

D .m 3

xyz 4.20052

-2005一定能被( )整除

A .2 008

B .2 004

C .2 006

D .2 009

5.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ax+xb+x=x(a+b) B.a2+ab+b2=(a+b)2

C.a2+5a-24=(a-3)(a-8) D.a(a+ab)+b(1+b)=a2b(1+b)

6.已知多项式2x2+bx+c分解因式为2(x-3)(x+1),则b,c的值是()

A.b=3,c=1 B.b=-c,c=2

C.b=-c,c=-4 D.b=-4,c=-6

7.请写出一个二次多项式,再将其分解因式,其结果为______.

8.计算:21×+62×+17×=_________.

二、提公因式法

9.多项式3a2b3c+4a5b2+6a3bc2的各项的公因式是()

A.a2b B.12a5b3c2 C.12a2bc D.a2b2

10.把多项式m2(x-y)+m(y-x)分解因式等于()

A.(x-y)(m2+n) B.(x-y)(m2-m) C.m(x-y)(m-1) D.m(x-y)(m+1)11.(-2)2001+(-2)2002等于()

A.-22001 B.-22002 C.22001 D.-2

12.-ab(a-b)2+a(b-a)2-ac(a-b)2的公因式是()

A.-a(a-b) B.(a-b)2 C.-a(a-b)(b-1) D.-a(a-b)2

13.观察下列各式:

(1)abx-cdy (2)3x2y+6y2x (3)4a3-3a2+2a-1 (4)(x-3)2+(3x-9)

(5)a2(x+y)(x-y)+12(y-x)(6)-m2n(x-y)n+mn2(x-y)n+1

其中可以直接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有()

A.(1)(3)(5) B.(2)(4)(5)

C.(2)(4)(5)(6) D.(2)(3)(4)(5)(6)

14.多项式12x2n-4n n提公因式后,括号里的代数式为()

A.4x n B.4x n-1 C.3x n D.3x n-1

15.分解下列因式:

(1)56x3yz-14x2y2z+21xy2z2 (2)(m-n)2+2n(m-n)

(3)m(a-b+c)-n(a+c-b)+p(c-b+a)(4)a(a-x)(a-y)+b(x-a)(y-a)

【综合创新训练】

三、综合测试

16.若x2(x+1)+y(xy+y)=(x+1)·B,则B=_______.

17.已知a-2=b+c,则代数式a(a-b-c)-b(a-b-c)-c(a-b-c)=______

18.利用分解因式计算:1 297的5%,减去897的5%,差是多少?

四、创新应用

19.利用因式分解计算:

(1)2 0042-4×2 004; (2)39×37-13×34 (3)121×+×-12×

(4)20062 006×2008-×2006 (5)

五、综合创新

21.已知2x-y=,xy=2,求2x4y3-x3y4的值.

22.已知:x3+x2+x+1=0,求1+x+x2+x3+x4+x5+…+x2007的值.23.设n为整数,求证:(2n+1)2-25能被4整除.

24. 先化简,再求值

[(3a-7)2-(a+5)2]÷(4a-24),其中a=1 50

25、计算

(1)(x2-10xy+25y2)÷(x-5y) (2)(ab2-a2b)÷(a-b)

26、若x2y+M=xy(N+2y),则M=______,N=______

27、若x2+5x+8=a(x+1)2+b(x+1)+c,则a=______,b=______,c=______

28、如图,现有大正方形纸板甲1张,小正方形纸板乙2张,长方形纸板丙3张,请将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画出图示),并运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将多项式a2+3ab+2b2分解因式

29、阅读下列因式分解的过程,回答问题

1+x+x(1+x) 1+x+x(x+1)+x(x+1) 2=(1+x)[1+x+x(x+1)]=(1+x)2(1+x)=(1+x) 3

(1)上述分解因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共应用了__________次

(2)若分解1+x+x(x+1)+x(x+1) 2+……+x(x+1) 2004,则需应用上述方法______次,结果是___________

(3)分解因式:1+x+x(x+1)+x(x+1) 2+……+x(x+1) n (n为正整数)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5章分式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总览】

本章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乘除(通常是先分解因式,后约分);分式的加减(通常是先通分,后约分);最后的结果一定要是最简的;解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题,都要检验。

【知识点解读】

1:分式的意义

例1.(1)当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要使分式有意义,只要分母不为0即可

(2)已知分式的值是零,那么x的值是()

A.-1 B.0 C.1 D.

分析:讨论分式的值为零需要同时考虑两点:(1)分子为零;(2)分母不为零

评注:在分式的定义中,主要考查分式在什么情况下有意义、无意义和值为0的问题。当B≠0时,分式有意义;当B=0时,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0

2:分式的变形

例2.下列各式与相等的是()

A B C D

解析:正确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形的前提

3:分式的化简

分式的约分与通分是进行分式化简的基础,特别是在化简过程中的运算顺序、符号、运算律的应用等也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3.化简:

x -1x ÷(x -1

x

). 分析:本题要先解决括号里面的,然后再进行计算

4:分式的求值

例4.先化简代数式:,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的值代入求值.

5:解分式方程 例5.解分式方程:

点评:解分式方程能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合情推理等综合能力,解分式方程要注意检验,否则容易产生增

根而致误!

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1

22kx x x

-=

--无实数解,则k= 6:分式方程的应用

例6.A 城市每立方米水的水费是B 城市的倍,同样交水费20元,在B 城市比在A 城市可多用2立方米水,那么A 、B 两城市每立方米水的水费各是多少元?

分析:本题只要抓住两城市的水相差2立方米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

7:综合决策

例7.在我市南沿海公路改建工程中,某段工程拟在30天内(含30天)完成.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从这两个工程队资质材料可知:若两队合做24天恰好完成;若两队合做18天后,甲工程队再单独做10天,也恰好完成.请问:

(1)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各需多少天?

(2)已知甲工程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0.6万元,乙工程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0.35万元,要使该工程的施工费用最低,甲、乙两队各做多少天(同时施工即为合做)?最低施工费用为多少?

浙教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浙教新版七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3.1 同底数幂的乘法(02)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计算:(ab2)3=() A.3ab2B.ab6C.a3b6 D.a3b2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3x2y﹣x2y=3 C.=a+b D.(a2b)3=a6b3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 B.x2?x3=x6C.+=D.(x2)3=x6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5m+2m=7m2 B.﹣2m2?m3=2m5 C.(﹣a2b)3=﹣a6b3D.(b+2a)(2a﹣b)=b2﹣4a2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3﹣1=﹣3 C.(a4)2=a8D.a6÷a2=a3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a+a=3a2B.4﹣2=﹣C.=±3 D.(a3)2=a6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a+4b=12a B.(ab3)2=ab6 C.(5a2﹣ab)﹣(4a2+2ab)=a2﹣3ab D.x12÷x6=x2 8.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a4?a2=a8 B.(a5)2=a7C.(a﹣b)2=a2﹣b2 D.(ab)2=a2b2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3?x4=x12B.(x3)3=x6C.(3x)2=9x2D.2x2÷x=x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3=a5B.2a﹣a=2 C.(2a)2=4a D.a?a3=a4 11.计算(a2)3的结果为() A.a4B.a5C.a6D.a9

12.计算(a2)3的正确结果是() A.3a2B.a6C.a5D.6a 1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b2?b3=b6 C.4a﹣9a=﹣5 D.(ab2)2=a2b4 1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a2﹣2a2=1 B.(a2)3=a5C.a2?a4=a6 D.(3a)2=6a2 15.计算(a2)3的结果是() A.3a2B.a5C.a6D.a3 1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a3=a3B.2(a﹣b)=2a﹣b C.(a3)2=a5D.a2﹣2a2=﹣a2 17.计算(﹣3x)2的结果是() A.6x2B.﹣6x2C.9x2D.﹣9x2 1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1=﹣B.6×107=6000000 C.(2a)2=2a2D.a3?a2=a5 19.计算(﹣a3)2的结果是() A.a5B.﹣a5 C.a6D.﹣a6 20.计算(a2b)3的结果是() A.a6b3 B.a2b3 C.a5b3 D.a6b 21.计算(﹣xy3)2的结果是() A.x2y6B.﹣x2y6C.x2y9D.﹣x2y9 2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x3+x=x4B.(x2)3=x6C.3x﹣2x=1 D.(a﹣b)2=a2﹣b2 23.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5a+3a=8a2B.(a﹣b)2=a2﹣b2 C.a3?a7=a10D.(a3)2=a7 2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a3=a3B.a4+a3=a2 C.(a2)5=a7D.(﹣ab)2=a2b2 2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3?x2=x5B.(x3)2=x5C.(x+1)2=x2+1 D.(2x)2=2x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初一下数学证明经典例题及答案

如图,已知D是△A B C内一点,试说明A B+A C>B D+C D 证明:延长BD交AC于E 在△ABC中,AB+AE>BE,即AB+AE>BD+DE……①在△DEC中,DE+EC>DC……② ①+②,得(AB+AE)+(DE+EC)>(BD+DE)+CD 即AB+(AE+EC)+DE>(BD+DE)+CD 即AB+AC+DE>BD+DE+CD ∴AB+AC>BD+CD 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求证: (1)AB+AC>2AD (2)若AB=5,AC=3,求AD的范围。 (1)延长AD到点G,使DG=AD.连接BG 在△CDA和△BDE中 AD=GD,∠ADC=∠GDB ∵D是BC的中点 D C B A E A B C D G

∴CD=BD ∴△CDA ≌△BDG. ∴BG=AC 在△ABG 中,AB+BG=AB+BC AG=2AD 因为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所以AB+BE >AG ∴AB+BC >2AD (2)AB-AC <2AD <AB+AC 2<2AD <8 1<AD <4 如图,AB=AD,AC=AE,∠BAD=∠CAE=90°,点F 为DE 的中点,求证:BC=2AF. 延长AF 到点G,使AF=DF.连接GD 在△AFE 和△DFG 中 AF=GF,∠AFE=∠DFG ∵点F 为DE 的中点 ∴DF=EF B D C

所以△AFE≌△DFG.(SAS) GD=AE=AC;∠G=∠FAE. ∴DG∥A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则∠GDA+∠DA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BAC+∠DAE=180°. ∴∠GDA=∠BAC.(同角的补角相等). 又∵AD=AB. ∴⊿ADG≌⊿BAC(SAS) ∴AG=BC,即2AF=BC. ∴BC=2AF. 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AB, ∠BAC=∠BCA 求证:AE=2AD 证明: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F,使AD=FD,连接CF ∵AD是中线 ∴BD=CD,AD=FD,∠ADB=∠FDC ∴△ABD≌△FCD (SAS) F E C D B A

七年级数学下经典例题不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 1、 如图(2)所示,1l ∥2l ,AB ⊥1l ,∠ABC=130°,那么∠α的度数为( ) A 、60° B 、50° C 、40° D 、30° 2、 适合C B A ∠=∠= ∠3 1 21的△ABC 就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 3、 一个n 边形的内角与等于它外角与的5倍,则边数n 等于( ) A 、24 B 、12 C 、8 D 、6 4、如图(5)BC ⊥ED 于点M,∠A=27°,∠D=20°,则∠B= °,∠ACB= ° 5、已知如图(8),△ABC 中,AB >AC,AD 就是高,AE 就是角平分线,试说明 )(2 1 B C EAD ∠-∠= ∠ 6、如图(9),在四边形ABCD 中,∠A=∠C,BE 平分∠ABC,DF 平分∠ADC,试说明BE ∥DF 。 7、如图,每一个图形都就是由小三角形“△” 拼成的 : …… ⑴ ⑵ ⑶ ⑷ 观察发现,第10个图形中需要 个小三角形,第n 个图形需要 个小三角形。 8、如图(11),BE ∥AO,∠1=∠2,OE ⊥OA 于点O,EH ⊥CO 于点H,那么∠5=∠6,为什么? 9、 若n 为正整数,且72=n x ,则n n x x 2223)(4)3(-的值为( ) A 、833 B 、2891 C 、3283 D 、1225 10、若2=-b a ,1=-c a ,则2 2)()2(a c c b a -+--等于( ) A 、9 B 、10 C 、2 D 、1 11、计算m m 525÷的结果就是( ) A 、5 B 、20 C 、m 5 D 、m 20 ⑶20 10 225.0? ⑷()[]()()5 32 2 32 3 34b a b a b a -?-?- ⑸( )[]()()522 343 225 x x x x -÷-?-÷ 13、若3-=a ,25=b 。则20052005 b a +的末位数就是多少? 14、 多项式b x x ++2 与多项式22 --ax x 的乘积不含2 x 与3 x 项,则 2)3 (2b a --的值就是( ) A 、8- B 、4- C 、0 D 、9 4- 图(5) C D M B E A 图(8)D B C E A 图(9) E B F C D A 图(11) H O C E B A 6 5 4 3 21

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由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SAS的推论) 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AAS的推论) 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SSS、SAS、ASA、AAS是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推导的。 第2章图形和变换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称轴垂直平分线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由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也叫反射变换,简称反射。经变换所得的新图形叫做原图形的像。 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 内错角是“Z ”型; 同旁内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4、图形平移的性质: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则b a c b a +<<-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 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a 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n=a 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 n a 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a-n=1/a 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3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复习知识点: 1.乘方的概念: a中,a 叫做底数,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n 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第九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乘除法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ac52bc2=(a2b)2(c52c2)=abc5+2=abc7 ★注: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c)=ma+mb+mc ★注:不重不漏,按照顺序,注意常数项、负号 .本质是乘法分配律。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乘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典型例题讲析(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方程2x m-3+3x=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m-3=1,解得m=4.或m-3=0,解得m=3 所以m=4或m=3 警示:很多同学做到这种题型时就想到指数是1,从而写成m=1,这里一定要注意x的指数是(m-3). 例2. 已知2 x=-是方程ax2-(2a-3)x+5=0的解,求a的值. 解:∵x=-2是方程ax2-(2a-3)x+5=0的解 ∴将x=-2代入方程, 得a·(-2)2-(2a-3)·(-2)+5=0 化简,得4a+4a-6+5=0 ∴ a=8 1 点拨:要想解决这道题目,应该从方程的解的定义入手,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样把x=-2代入方程,然后再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例3. 解方程2(x+1)-3(4x-3)=9(1-x). 解:去括号,得2x+2-12x+9=9-9x, 移项,得2+9-9=12x-2x-9x. 合并同类项,得2=x,即x=2. 点拨:此题的一般解法是去括号后将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其实,我们在去括号后发现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合并同类项后系数不为正,为了减少计算的难度,我们可以根据等式的对称性,把所有的未知项移到右边去,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最后再写成x=a的形式. 例4. 解方程 1 7 5 3 2 1 4 1 6 1 8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 解析:方程两边乘以8,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1 351 642 x ?-? ?? ++= ? ?? ?? ?? 同样,方程两边乘以6,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 31 42 x- ?? += ?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

第一章 平行线 一、三线八角 同位角:∠1与∠5,∠2与∠6,∠3与∠7,∠4与∠8 内错角:∠3与∠5,∠4与∠6 同旁内角:∠4与∠5,∠3与∠6 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方法:描线法 注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成对的,且每一对角都有一条公共边,在 三线八角的截线上。 二、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者相交(包括垂直)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这两条平行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 三、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推论一: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论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图形的平移 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平移的距离:对应点连线的长度 画平移后的图形:定方向,画方向,定距离,描点连线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边都是整式 两边都是整式 两边都是整式 只有一个未知数 有两个未知数 一共有两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 两个一次方程 解:只有一个 解:一般有无数个解 解:一般只有一个解(可能无解或无数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代入法(未知数系数是1或-1) 加减法(相同减,相反加) 注意:有括号或分数,先整理(未知数左边,常数右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类型:求两个及两个以上未知数(有几个未知数就需要几层关系) 常见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配套问题,利润问题,利率问题,几何问题,集合问题 {{ { { {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全)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任课教师:闫冠彬 ★ 必考▲重点√了解 ★ 复习重点:七至十单元测试卷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 1. ▲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 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P3 例;P8 2题;P9 7题;P35 2(2);P35 3题 3.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 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 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5. 做直角三角形的高:两条直角边即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只要做出斜边上的高即可。 6. 做钝角三角形的高: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边所对的顶点 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 7. 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 垂线段最短; 9.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0.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 (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 (在 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 (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A C B

P7 例、练习1 1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P17 4 题 13.平行线的判定。P15 例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 线平行。 P15 练习;P17 7题;P36 8题。 14.平行线的性质。P21 练习1,2;P23 6题 15.★命题:“如果+题设,那么+结论。”P22练习1 16.真、假命题P24 11题;P37 12题 17.平移的性质P28归纳 三角形和多边形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重点题目】P76 3 例: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2:3:4,则他们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 2.构成三角形满足的条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判断方法:在△ABC中,a、b为两短边,c为长边,如果a+b>c则能构成三角形,否则(a+b c)不能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的边) 【重点题目】P64例;P69 2,6;P70 7 3.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三角形的任一边:小于两边之和,大于两边之差(的绝对值) 【重点题目】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7,则三角形的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4.等面积法:三角形面积底高,三角形有三条高,也就对应有三条底边,任取其中一组底和高,

初一下册数学经典题型

1. 如果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 例如:方程260x =- 的解为3x= ,不等式组205x x ->????-??-+<-? , 的关联方程是 ;(填序号) (2)若不等式组1144275 x x x ? -?? ?++?<, >-的一个关联方程的根是整数,则这个关联方程可以是 ;(写 出一个即可) (3)若方程21+2x x -=, 1322x x ? ?+=+ ???都是关于x 的不等式组22x x m x m -?? -?<,≤的关联方程,求m 的取值范围.

2.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A,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点B(不与点A重合,且直线AB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过点A作直线m∥x轴,过点B作直线n∥y轴,直线m,n相交于点C.当线段AC,BC的长度相等时,称点B为点A的等距点,称三角形ABC的面积为点A的 等距面积. 例如:如图,点A(2,1),点B(5,4),因为AC= BC=3,所以B 为点A的等距点,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为9 2. (1)点A的坐标是(0,1),在点B1(-1,0),B2(2,3),B3(-1,-1)中,点A的等距点为. (2)点A的坐标是(-3,1),点A的等距点B在第三象限, ①若点B的坐标是 ? ? ? ? ? 2 1 2 9 ,- - ,求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 ② ②若点A的等距面积不小于9 8,求此时点B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 备用图

初一年级数学经典例题

初一,年级,数学,经典,例题,数学,天地,初一,数学天地: 初一年级数学核心题目赏析 有理数及其运算篇 【核心提示】 有理数部分概念较多,其中核心知识点是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乘方. 通过数轴要尝试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把抽象问题简单化.相反数看似简单,但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这个性质有时总忘记用..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它贯穿于初中三年,每年都有不同的难点,我们要从七年级把绝对值学好,理解它的几何意义.乘方的法则我们不仅要会正向用,也要会逆向用,难点往往出现在逆用法则方面. 【核心例题】 例1计算: 分析此题共有2006项,通分是太麻烦.有这么多项,我们要有一种“抵消”思想,如能把一些项抵消了,不就变得简单了吗?由此想到拆项,如第一项可拆成,可利用通项,把每一项都做如此变形,问题会迎刃而解. 解原式= = = = 例2 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如右图).化简. 分析从数轴上可直接得到a、b、c的正负性,但本题关键是去绝对值,所以应判断绝对值符号内表达式的正负性.我们知道“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大数减小数是正数,小数减大数是负数,可得到a-b0. 解由数轴知,a0 所以, = -a-(a-b)+(c-b)= -a-a+b+c-b= -2a+c 例3 计算: 分析本题看似复杂,其实是纸老虎,只要你敢计算,马上就会发现其中的技巧,问题会变得

很简便. 解原式== 分析本题把每一项都算出来再相加,显然太麻烦.怎么让它们“相互抵消”呢?我们可先从最简单的情况考虑.2-22+23=2+22(-1+2)=2+22=6.再考虑2-22-23+24=2-22+23(-1+2)=2-22+23=2+22(-1+2)=2+22=6.这怎么又等于6了呢?是否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原题呢?显然是可以的. =2-22-23-24-……-218+219 =2-22+23 【核心练习】 1、已知│ab-2│与│b-1│互为相反数,试求:的值. (提示:此题可看作例1的升级版,求出a、b的值代入就成为了例1.) 【参考答案】 1、 2、3 字母表示数篇 【核心提示】 用字母表示数部分核心知识是求代数式的值和找规律.求代数式的值时,单纯代入一个数求值是很简单的.如果条件给的是方程,我们可把要求的式子适当变形,采用整体代入法或特殊值法. 【典型例题】 例1已知:3x-6y-5=0,则2x-4y+6=_____ 分析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通常用“整体代入法”,先把条件化成最简,然后把要求的代数式化成能代入的形式,代入就行了.这类问题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可以用“特殊值法”,取y=0,由3x-6y-5=0,可得,把x、y的值代入2x-4y+6可得答案.这种方法只对填空和选择题可用,解答题用这种方法是不合适的. 解由3x-6y-5=0,得 所以2x-4y+6=2(x-2y)+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各章节典型试题

2018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 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 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 =180°;+ =180°;+ =180°;+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90°时, ⊥ 。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 ⊥b 时,=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 ? ?????? ??????????? ? ??? ?????? ???????????????????????????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 1 3 4 2 a b 图3 a 5 7 8 6 1 3 4 2 b c

七年级数学实数经典例题及习题

经典例题 类型一.有关概念的识别 1.下面几个数:0.23,1.010010001…,,3π,,,其中,无理数的个 数有() A、1 B、2 C、3 D、4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其中,1.010010001…,3π,是无理数 故选C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的平方根是±3 B、1的立方根是±1 C、=±1 D、是5的平方根的相反数 【变式2】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做一个正方形,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 A、1 B、1.4 C、 D、 【变式3】 类型二.计算类型题 2.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估算)因为,所以选B 举一反三: 【变式1】1)1.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平方根是__________.2)-27立方根是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2】求下列各式中的 (1)(2)(3) 类型三.数形结合 3. 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则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_

解析:在数轴上找到A、B两点,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B,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 表示的数是(). A.-1 B.1-C.2-D.-2 [变式2]已知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 类型四.实数绝对值的应用 4.化简下列各式: (1) |-1.4|(2) |π-3.142| (3) |-| 分析:要正确去掉绝对值符号,就要弄清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然后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正确去掉绝对值。说明:这里对|2x-3|的结果采取了分类讨论的方法,我 们对这个绝对值的基本概念要有清楚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变式1】化简: 类型五.实数非负性的应用 5.已知:=0,求实数a, b的值。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x-6)2++|y+2z|=0,求(x-y)3-z3的值。 【变式2】已知那么a+b-c的值为___________ 类型六.实数应用题 6.有一个边长为11cm的正方形和一个长为13cm,宽为8cm的矩形,要作一个面积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的正方形,问边长应为多少cm。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第1章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思考: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 3.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 ...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思考:为什么要经过“直线外”一点? 4.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注意:作图题要写结论)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判断过程:①画出给定的两个角的边(共三条边),公共边就是截线,剩下两条边就是被截线; ②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判断. 同位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在截线的异侧,被截线之间. 同旁内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之间. 练习:如图,∠1和∠2是一对___________;∠2和∠3是一对___________; ∠1和∠5是一对___________;∠1和∠3是一对___________; ∠1和∠4是一对___________;∠4和∠5是一对___________; 6.★★★★★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5)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不必在同一平面内) (6)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练习:如图,要得到AB∥CD,那么可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全部)7.★★★★★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练习:如图,已知∠1=58°,∠3=42°,∠4=138°,则∠2=________°.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相交线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如直线A B、CD相交于点O。ADCOB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出现对顶角。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领补角。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v 1、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180v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二、垂线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baO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垂直的表示: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例如:如图,a、b互相垂直,O叫垂足、a叫b的垂线,b也叫a的垂线。则记为:

a⊥b或b⊥a;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b, 垂足为O、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AOD=90时,AB⊥CD,垂足为O。书写形式:DAO∵∠AOD=90(已知)∴AB⊥CD(垂直的定义)反之,若直线AB与CD垂直,垂足为O,那么,∠AOD=90。C书写形式:∵ AB⊥CD (已知)B∴ ∠AOD=90 (垂直的定义)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垂线的画法:BAl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上的一点A ,作l的垂线、则所画直线AB 是过点A的直线l的垂线、工具:直尺、三角板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3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4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垂线的性质: 1、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F EDCBA87654321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出现在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的情形)同位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同向,另一边在截线同侧的两个角。如∠1和∠5,∠4和∠8。内错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另一边在截线两侧的两个角。(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如∠3和∠5,∠4和∠6。同旁内角:一边都在截线上

初一下册数学经典易错题

初一下册数学经典易错题 一、填空题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16的平方根为,,的平方根等于. 3.已知; ,则。 4.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x-5和x-7,则这个正数为. 5. -1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绝对值为;相反数为. 6. 如图,在数轴上,1,的对应点是A、B,A是 线段BC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7.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8.如果1=80,2的两边分别与1的两边平行,那么2= 。 9.已知点A(1+m,2m+1)在x轴上,则点A坐标为。 10.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的坐标为. 11.点P(a-2,2a+3)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 . 12.将点A(1,-3)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B(a, b),则ab= .新课标第一网 1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的坐标为(-1,3),如果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平移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A 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 15.点P(a+5,a)不可能在第象限。 1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x,y),满足,则点P在 17.方程在正整数范围内的解是_____ 。 18.已知x=1,y=﹣8是方程mx+y-1=0的解,则m的平方根是。 19.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20.如果不等式2x-m0的正整数解有3个,则m的取值范围是。

七年级年级数学经典例题

数学天地: 初一年级数学核心题目赏析 有理数及其运算篇 【核心提示】 有理数部分概念较多,其中核心知识点是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乘方. 通过数轴要尝试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把抽象问题简单化.相反数看似简单,但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这个性质有时总忘记用..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它贯穿于初中三年,每年都有不同的难点,我们要从七年级把绝对值学好,理解它的几何意义.乘方的法则我们不仅要会正向用,也要会逆向用,难点往往出现在逆用法则方面. 【核心例题】 例1计算: 2007 20061 ......431321211?+ +?+?+? 分析 此题共有2006项,通分是太麻烦.有这么多项,我们要有一种“抵消”思想,如能把一些项抵消了,不就变得简单了吗?由此想到拆项,如第一项可拆成 2 1 11211-=?,可利用通项 ()11111+-=+?n n n n ,把每一项都做如此变形,问题会迎刃而解. 解 原式= )20071 20061(......413131212111-++-+-+-)()()( =20071 20061......41313121211-++-+-+- =20071 1- =2007 2006

例2 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C(如右图).化简b c b a a -+-+. 分析 从数轴上可直接得到a 、b 、c 的正负性,但本题关键是去绝对值,所以应判断绝对值符号内表达式的正负性.我们知道“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大数减小数是正数,小数减大数是负数,可得到a-b<0、c-b>0. 解 由数轴知,a<0,a-b<0,c-b>0 所以,b c b a a -+-+= -a-(a-b)+(c-b)= -a-a+b+c-b= -2a+c 例3 计算:?? ? ??-??? ??-????? ??-??? ??-??? ??-211311 (9811991110011) 分析 本题看似复杂,其实是纸老虎,只要你敢计算,马上就会发现其中的技巧,问题会变得很简便. 解 原式= 2132......9897999810099?????= 100 1 例4 计算:2-22-23-24-……-218-219+220. 分析 本题把每一项都算出来再相加,显然太麻烦.怎么让它们“相互抵消”呢?我们可先从最简单的情况考虑.2-22+23=2+22(-1+2)=2+22=6.再考虑2-22-23+24=2-22+23(-1+2)=2-22+23=2+22(-1+2)=2+22=6.这怎么又等于6了呢?是否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原题呢?显然是可以的. 解 原式=2-22-23-24-……-218+219(-1+2) =2-22-23-24-……-218+219 =2-22-23-24-……-217+218(-1+2) =2-22-23-24-……-217+218 =…… =2-22+23 =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 D C O B 对顶角: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 互为领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 1.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180° ?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 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二、垂线 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 垂直的表示: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b a O

例如:如图,a 、b 互相垂直,O 叫垂足.a 叫b 的垂线, b 也叫a 的垂线。则记为:a ⊥b 或b ⊥a ;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 ⊥b, 垂足为O. 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AOD=90°时,AB ⊥CD ,垂足为O 。 书写形式: ∵∠AOD=90°(已知) ∴AB ⊥CD (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AB 与CD 垂直,垂足为O ,那么,∠AOD=90°。 书写形式: ∵ AB ⊥CD (已知) ∴ ∠AOD=90°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 垂线的画法: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 上的一点A ,作l 的垂线. 则所画直线AB 是过点A 的直线 l 的垂线. 工具:直尺、三角板 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D O C B B A 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