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财政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最基本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远低于欧盟安全警戒线3%,是否说明我国不存在财政风险?我们在对我国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分析的基础上,对财政赤字率、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政府收入赤字率Ⅱ等三种口径的赤字率进行了推算,试图揭示我国转轨时期真实的财政风险。自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都在3%之内,但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围绕10%波动,政府收入赤字率Ⅱ围绕15%波动,存在较大的财政风险。

三种赤字的含义

转轨国家由于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不完整、不规范、不统一,往往可以通过隐性债务和透支收入来转移财政支出压力。隐性债务收入和透支收入成为除国债之外的两种赤字融资方式。隐性债务赤字是指财政应支未支、应付未付的政府开支,比如社保的欠账、国有银行呆坏账的处置,这些支出迟早要由财政负担。透支赤字是指不应收而征收的收入,比如土地出让收入、体制外收入等。真实赤字应该包括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为此,可用三种口径的赤字来衡量财政风险。(1)政府财政赤字。它是指最后由发行国债弥补的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缺口的部分,等于国家财政支出减去国家财政收入之差。(2)政府收入赤字Ⅰ。它是政府财政赤字和隐性债务赤字之和。隐性债务是对特定人群的赤字融资。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国有经济隐性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等三部分。(3)政府收入赤字Ⅱ。它是最广义的政府收入赤字,包括政府收入赤字Ⅰ和透支赤字。政府在现有法律法规之外获取的收入,均相当于对特定人群不合理的征税,是对政府未来收入的提前支取。透支赤字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和体制外收入,它们抑制了创业就业和部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以牺牲政府现有的税收和未来税收为代价获取的,相当于一种以牺牲未来收益换取现在收益的赤字,是一种对未来收入的透支,是一种时间置换赤字。政府收入赤字才是反映转轨国家真实赤字的有效指标,其含义与国际上通用的财政赤字率的含义基本相同。

三种赤字的规模及其构成

从赤字融资方式来分析政府收入赤字,既能对各种赤字进行划分,又能解决由于政府收入和支出数据不全面不能对政府收入赤字直接计算的问题。我们结合各种已有的研究,对各种赤字融资规模进行了推算,并且采取一定方式,对这些融资进行年度化,进而得出三种口径的赤字率。各种赤字融资额与GDP的比重,就是赤字融资率。图1是1980—2008年三种赤字率的变化情况。

1.政府财政赤字及其赤字率。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最重要的方式。我们假定1980—2008年期间政府财政赤字全部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即国债赤字融资额等于政府财政赤字,国债赤字率等于政府财政赤字率。改革开放以来,只有1981年、1985年和2007年存在财政盈余,其他年份均是财政赤字。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除极少数年份外财政赤字率都在1%之内。从1998年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上升,2002年到达2.62%。随着从2002年开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周期,财政赤字率逐渐下降,2007年实现财政盈余0.60%。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财政赤字率上升到0.37%。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低于国际警戒线3%。

2.政府收入赤字Ⅰ和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政府收入赤字Ⅰ是政府财政赤字与隐性债务赤字之和。在转型国家,隐性债务是减轻财政开支压力的主要方式,政府收入赤字Ⅰ远远大于同期财政赤字。比如,2006年隐性债务高达1.9万亿元,是当年财政赤字的11.4倍。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是政府收入赤字Ⅰ与同年GDP之比。在图1中,政府收入赤字率Ⅰ与财政赤

字率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就是隐性赤字率的规模,政府收入赤字率Ⅰ远远高于财政赤字率。1980—2008年期间,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最低值为1981年的3.03%,最高值为2002年的12.66%。

在隐性债务赤字率内部,从图2可知,国有经济债务赤字率在很多年份超过4%,但从1994年开始,总体上保持下降的趋势。国有经济债务赤字率在隐性债务赤字率中占比最大,很多年份它在隐性赤字中的占比超过50%。地方政府债务大部分年份在2%—4%之间,并从1998年以后总体呈现上升态势。本文对1998年之后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进行了统计分析,随着财政对养老保险补贴的增加,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率从2003年开始有所下降。1998年之后,正是由于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赤字率的带动,在地方债务赤字率和国有经济赤字率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的情况下,政府收入赤字率才大幅度增加。

3.政府收入赤字Ⅱ和政府收入赤字率Ⅱ。政府收入赤字Ⅱ由政府收入赤字Ⅰ和透支收入赤字组成。在图1中,政府收入赤字率Ⅱ与赤字率Ⅰ之间的距离就是透支赤字率。由于透支收入不需要政府直接偿还,为此政府加大了增加该项收入的力度。2006年透支收入赤字1.2万亿元,是当年财政赤字的12.4倍。政府收入赤字率Ⅱ是指政府收入赤字Ⅱ与GDP的比例,是体制外收入占GDP比重和土地出让收入占GDP比重之和。从图3可知,从1993年开始,体制外收入占GDP的比重维持在2%—3%之间。从2000年开始,土地出让收入占GDP比重较快增加,并且超过体制外收入占GDP比重,带动了透支赤字率Ⅱ较快增加。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基本结论有:(1)转轨以来财政赤字率在3%以内,但反映真实赤字的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和Ⅱ远远超过3%。比如,2006年三个口径的赤字率依次为0.78%、9.74%和15.81%。从财政赤字率看,我国财政没有什么风险,但从真实赤字率看,我国政府收入风险较高。(2)从对赤字率贡献程度看,在20世纪90年代前,透支赤字率高于隐性债务赤字率,在这之后,隐性债务赤字率大于透支赤字率。在隐性赤字率里,国有经济债务赤字率大部分年份占比最高,其次是地方债务赤字率,由于养老保险债务逐渐显性化,其隐性债务赤字率占比并不高。在透支赤字率里,体制外收入赤字率逐渐下降,土地出让收入赤字率大幅度上升,2007年达到4.66%,超过国有经济债务率3.86%和地方政府债务赤字率4.08%。(3)三种口径的赤字率曲线变动趋势大致相同,说明由于地方政府存在激烈的经济竞赛,地方政府赤字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最大化当前收入和最大化当期经济增长,而不是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

我们认为财政风险的研究和应对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真实赤字率的准确衡量是研究财政风险的前提。在转轨期间,地方政府往往采取推迟当期支付和透支未来收入方式维持当前的财政收支平衡,前者构成隐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赤字率,后者构成不可持续收入和透支赤字率。为此,统计计算包括隐性赤字和透支赤字等在内的真实赤字,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财政风险的大小。尽管本文试图去构建这样的指标,但在对国有经济债务、地方债务等推算上,存在不足之处。(2)从我们的分析结论看,化解国有经济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是减轻隐性债务风险的主要举措;要高度关注土地出让收入和体制外收入不可持续的风险,寻找这些收入减少的替代办法,保证政府支出的可持续性。(3)改革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的划分,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是控制隐性赤字和透支赤字增加的基本对策。(4)目前官员激励机制和地方经济竞赛,是导致地方政府贪婪地增加政府收入和扩大资源控制权的深层次原因。改革官员激励机制是化解财政风险的主要对策。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本文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

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08级会计一班高飞2008041106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人通过分析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以及财政赤字的三种重要的弥补方式,初步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的历程中,财政赤字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整体上起到了积极地影响。 关键词: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口径历年滚动结余公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一、财政赤字 (1)财政赤字的概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在总量上的三种对比关系之一,通常被定义为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 (2)财政赤字的不同口径 不同口径的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有着不同的涵义,也会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产生不同的看法,一般情况下,计算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有两种不同的口径: ①口径一:财政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这种口径,政府的债务收入不列入政府的正常财政收入,相应的债务支出也不列为政府的正常财政支出。这种口径下,财政赤字或结余仅表现为政府经常性收入与经常性支出之间的差额,这种口径的赤字成为“软赤字”。 ②口径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 - (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这种口径下,政府债务收入计入当年的财政收入,而债务的还本支出也计入政府当年的正常财政支出。由此计算出来的赤字称为“硬赤字”。 二、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的资源配置方式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占主体转变为市场经济占主体。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都是国家说啥是啥,国家统一管理经济的运行,不准私人经济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之后,自由经济的贯彻,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载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财政赤字也较多地受到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综合看来主要受两大重要方面的影响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原因很简单,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为主,改革后是市场 经济为主。改革前,一切经济运行都是国家说了算,并且有国家统筹大局,不准 个人私办工厂之类的影响计划经济运行的机制,并且国家一直贯彻“当年收支平 衡略有结余”的方针,这也就使我国在改革前极少出现财政赤字。但是经济制度 转变以后就不同了,市场经济的实施使赤字成为了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 象,从1979-2004年的25年间,我国只在1981和1985年出现了财政结余,其余 各年都是财政赤字。 ②财政政策运用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进 行宏观调控成为影响我国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这个也不难理解,改革开放以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商学院班级:2010级市营一班姓名:李谭学号:201042350115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课程名称:金融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学生:李谭 (商学院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01042350115) 摘要:财政赤字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的一系列分析,主要是发现财政赤字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上起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经济效应; 引言: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但是,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是现在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当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了解会计常识的人知道这种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用红字写,这也正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二、财政赤字的重要性和作用 1.重要性 在经济萧条时期,赤字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110506224 张留春) 一、财政赤字含义: 赤字财政(deficit financing),赤字是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差额,赤字财政指国家制定赤字财政政策,实行赤字财政计划。在制定国家预算时,国家有意将当年预算支出安排得大于当年预算收入,不足的预算资金,依靠发行国债、向银行透支、发行财政性货币的办法来应付。资本主义国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财政政策。 二、财政赤字起源: 赤字财政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1929~1933年,发生了世界经济危机,为解释和解救危机,赤字预算论纷纷出现,其中,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的理论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财政收支平衡不是国家理财的原则,负债多少也不是衡量一国财政稳定的尺度。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陷入了长期萧条和危机,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国家为了促进就业和消除危机,应该积极进行经济干预,采用扩大国家预算支出的方式,举办公共工程,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军事订货,支付出口补贴等。国家在实行这些政策中难免会出现赤字,但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业,从而增加国民收入,缓解或消除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许多国家使用了这种政策。但是,赤字财政未能真正消除危机,反而又引起不断的通货膨胀。70年代以后,就业不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严重问题。 赤字,意即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即政府的支出额度比收入的部分多,多花的这一部分预算,就会随着国库的支出流入国内社会当中;贸易赤字,即进口总额比出口总额多,又称入超,多花的这一部分钱,就随着国际贸易流入国际社会当中。因纪录亏损皆是用红笔记录,故名。 三、中国的财政赤字: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长期仍应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为宜。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对市场的补救,只能作为启动力量来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从而恢复市场活力。如果超过启动力量的定位,变成政府代替市场,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产生挤出效应。美国的赤字财政政策本是应对大危机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却不自觉的使之长期化,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足以作为中国的前车之鉴。 中国与美国相比,有许多劣势决定了中国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会更大。首先,中国所处环境与当时的美国不同,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国家失去债务偿还能力,由此带来的金融崩溃危险对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忽隐忽现的阴影。作为通货,美元赤字使美国在国际经济中渔利,而中国只有保持充足的财力才能抵御各种可能的国际风险。其次,中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许多配套政策措施的运行和操作尚不成熟和完善,面对赤字财政可能带来的危害,缺乏应变能力。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只能是短期的。这是因为赤字财政政策以国民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为前提,中国储蓄率高于投资率,银行资金存大于贷,财政用发债方式筹集适量资金,专项用于基建,可直接增加社会需求,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国民收入增加。

中财政税收精讲: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中级财政税收精讲: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三、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一)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掌握) 1.增收减支 2.动用结余 3.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易引发通货膨胀。不少国家规定,财政不能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赤字。 4.发行公债——称为债务融资或赤字债务化 一般认为是最为理想的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 【例题1·单选题】(2012年)通过货币发行凭空创造购买力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是()。 A.增收减支 B.动用结余 C.发行公债 D.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通过货币发行凭空创造购买力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是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 【例题2·单选题】(2011年)世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是()。 A.发行公债 B.向银行借款 C.向银行透支 D.压缩支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通常只是购买力的转移,不会凭空增加购买力,所以一般认为是最为理想的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是世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 (二)财政赤字弥补方式的经济效应(熟悉) 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弥补方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增收减支只是改变了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不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 动用结余 如果结余未被信贷部门使用,动用结余弥补赤字就不会增加货币供给; 如果结余已经被信贷部门使用,动用结余弥补赤字就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增加货币供应总量,容易形成通货膨胀 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发 债 ①如果认购者为家庭,不会增加货币供给。 ②如果认购者为企业,通常也不增加货币供给,但企业认购公债后,如果出现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则会增加对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如果商业银行因此而不能实现信贷收支平衡,则会迫使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③如果认购者为商业银行,是否增加货币供给,关键取决于商业银行认购公债后能否实现信贷收支 平衡,如果能实现信贷收支平衡,则不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则增加货币供给。 ④如果中央银行直接认购政府公债,则其与财政向中央银行直接透支一样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2.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1)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由于财政赤字的弥补而导致私人经济部门投资以及个人消费减少的现象。 (2)一般来讲,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否明显主要受货币需求和投资对利率的弹性大小的制约。 影响财政赤字排挤效应的因素 影响排挤效应的因素对排挤效应的影响 利率水平很低,货币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排挤效应小 利率水平很高,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排挤效应大 投资对利率富有弹性排挤效应明显 投资对利率缺乏弹性排挤效应不明显 3.通货膨胀税 政府收入通常分为两部分: (1)GDP正常增量的分配所得; (2)价格再分配所得——西方经济学者所说的通货膨胀税。 【例题·单选题】(2009年)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投资对利率富有弹性时,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A.明显 B.不明显 C.无效 D.中性

我国财政赤字综合分析

财政赤字问题是现代财政分析的中枢,也是我国当前财政理论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以1979—1988年期间我国的财政赤字作为分析对象,置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之中。分析财政赤字与诸多经济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财政赤字的综合性成因,并力图贯彻理论为现实服务的原则。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的对策。一、财政赤字作为一种世界性现象存在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国家中。表面上财政赤字都是政府财政支大于收的差额。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普遍性的经济难题。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有着本质的区别。财政赤字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产阶级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固有的矛盾决定了财政赤字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政赤字具有本身的特殊性。我国在指导思想上历来对实际赤字政策。财政赤字也绝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制度下财政赤字,无论是产生的原因、发出的过程,还是弥补的方式、以及形成的后果,都明显地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严格地区别两种不同制度下的财政赤字,是分析我国财政赤字的理论前提。在我国,财政赤字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许多经济学论著中列为专题加以论述,。有关财政赤字的专著也陆续出版。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财政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马克思主义原则指导下我国财政赤字理论研究,一直与综合平衡理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结合我国的实践,对赤字的成因、后果、弥补方式及治理对策等多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从中得出许多有益的结论,在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现实服务中使财政赤字理论不断向前推进。然而,目前的赤字理论研究,仍存在种种不足之处,诸如:仅限于政府财政收支范围或至多把财政银行关系当作分析的重点;由于财政赤字分析中的“顾虑”颇多,理论研究中的极端化、定式化的倾向时常出现,甚至以政治定论取代经济分析;侧重宏观分析,缺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忽视企业和家庭部门货币收支对政府财政活动的影响;赤字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薄弱,等等。因此,拓展财政赤字理论研究的视角,转换思路,并确立和选择一种较为科学与全面的赤字理论研究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主要是:跳出单纯的财政收支框架,把财政赤字作为内生经济变量,置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之中,对财政赤字进行全方位的、多视角的考察;运用实证描述的方法,从国民经济四大主体部门入手,着眼于整个社会资金的流动与平衡,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对财政赤字进行综合分析并探寻相应的基本对策;对西方的赤字理论采用批判吸收的态度,借鉴其中对研究我国财政赤字有用的研究成果。本文最终的基本结论是,以短缺为基本特征之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抛弃“财政赤字幻觉”,不能寄托财政赤字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任何“通货膨胀红利”,从指导思想上树立反赤字政策的思想。财政赤字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政府财政收支差额问题,连年的巨额的赤字是国民经济运行出现偏差的结果,是经济生活中诸多的深层矛盾在财政上的综合反映,是宏微观经济效益严重下降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集中表现。因此,抑制和消除财政赤字的根本出路,在于从调整国民经济运行机制入手从事综合治理,通过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尽快确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秩序,将国民经济导向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empirenews.page--] 二、从政府部门入手分析财政赤字,首先剖析了财政赤字的特征,提出时间上多年持续、数额呈扩大趋势、弥补方式单一和赤字债务化是目前我国财政赤字的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财政赤字的成因及其有关的财政问题。(1)政府的支大于收是形成财政赤字的直接原因。 1979年以来,国家财政面临着建国以来罕见的日益增大的支出压力,支出规模刚性增长,支出结构僵化,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而且增幅波动较大,收支增长趋势的综合结果就是赤字的扩大。因此,坚持紧中有活的方针,控制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征管,保持经常性收入的适度增长,是逐步缩小以至消除财政赤字的主要财政政策措施。形成财政赤字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宏微观经济运行的不均衡,经济结构各种内在矛盾相互交织和加剧,国民收入超额分配,“双包干”与“双比例”的冲突,财政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因此,逐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究竟是多少 财政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最基本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远低于欧盟安全警戒线3%,是否说明我国不存在财政风险?我们在对我国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分析的基础上,对财政赤字率、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政府收入赤字率Ⅱ等三种口径的赤字率进行了推算,试图揭示我国转轨时期真实的财政风险。自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都在3%之内,但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围绕10%波动,政府收入赤字率Ⅱ围绕15%波动,存在较大的财政风险。 三种赤字的含义 转轨国家由于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不完整、不规范、不统一,往往可以通过隐性债务和透支收入来转移财政支出压力。隐性债务收入和透支收入成为除国债之外的两种赤字融资方式。隐性债务赤字是指财政应支未支、应付未付的政府开支,比如社保的欠账、国有银行呆坏账的处置,这些支出迟早要由财政负担。透支赤字是指不应收而征收的收入,比如土地出让收入、体制外收入等。真实赤字应该包括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为此,可用三种口径的赤字来衡量财政风险。(1)政府财政赤字。它是指最后由发行国债弥补的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缺口的部分,等于国家财政支出减去国家财政收入之差。(2)政府收入赤字Ⅰ。它是政府财政赤字和隐性债务赤字之和。隐性债务是对特定人群的赤字融资。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国有经济隐性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等三部分。(3)政府收入赤字Ⅱ。它是最广义的政府收入赤字,包括政府收入赤字Ⅰ和透支赤字。政府在现有法律法规之外获取的收入,均相当于对特定人群不合理的征税,是对政府未来收入的提前支取。透支赤字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和体制外收入,它们抑制了创业就业和部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以牺牲政府现有的税收和未来税收为代价获取的,相当于一种以牺牲未来收益换取现在收益的赤字,是一种对未来收入的透支,是一种时间置换赤字。政府收入赤字才是反映转轨国家真实赤字的有效指标,其含义与国际上通用的财政赤字率的含义基本相同。 三种赤字的规模及其构成 从赤字融资方式来分析政府收入赤字,既能对各种赤字进行划分,又能解决由于政府收入和支出数据不全面不能对政府收入赤字直接计算的问题。我们结合各种已有的研究,对各种赤字融资规模进行了推算,并且采取一定方式,对这些融资进行年度化,进而得出三种口径的赤字率。各种赤字融资额与GDP的比重,就是赤字融资率。图1是1980—2008年三种赤字率的变化情况。 1.政府财政赤字及其赤字率。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最重要的方式。我们假定1980—2008年期间政府财政赤字全部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即国债赤字融资额等于政府财政赤字,国债赤字率等于政府财政赤字率。改革开放以来,只有1981年、1985年和2007年存在财政盈余,其他年份均是财政赤字。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除极少数年份外财政赤字率都在1%之内。从1998年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上升,2002年到达2.62%。随着从2002年开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周期,财政赤字率逐渐下降,2007年实现财政盈余0.60%。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财政赤字率上升到0.37%。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低于国际警戒线3%。 2.政府收入赤字Ⅰ和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政府收入赤字Ⅰ是政府财政赤字与隐性债务赤字之和。在转型国家,隐性债务是减轻财政开支压力的主要方式,政府收入赤字Ⅰ远远大于同期财政赤字。比如,2006年隐性债务高达1.9万亿元,是当年财政赤字的11.4倍。政府收入赤字率Ⅰ是政府收入赤字Ⅰ与同年GDP之比。在图1中,政府收入赤字率Ⅰ与财政赤

财政赤字与积极财政政策

关键词:财政赤字;宏观调控;积极财政政策对于财政赤字的是非利弊,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新中国建国后,奉行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从1951~1978年的28年间,仅有10个年份出现财政赤字,赤字数额比较小,一般在2亿~20亿元之间,只有大跃进和三年灾害期间赤字数额较大,1960年赤字最大,是81 8亿元。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分配制度,分配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除了1985年外,年年有财政赤字。改革开放之前发生财政赤字,主要是中央政府追求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安排的建设规模过于庞大,财政支出脱离实际以至形成赤字。改革开放之后发生财政赤字,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向单位和个人倾斜,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下降,中国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比例也持续下降;然而在财权分散时事权并未同步下放和减少,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以及财政收支结构未能适应经济形势转变而同步转变,财政支出有增无减,其结果是财政捉襟见肘,虽然一直强调财政收支安排适度从紧却难以之间现收支平衡。不过,那时候是有财政赤字而在数量上无论是绝对量还是来字占财政收和的比重,以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与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相比都是比较小的。这也就是说对赤字是控制得比较紧的。虽然年年有赤字,但并非主动实行赤字财政政策,而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收入分配改变快与政府职能转变慢,彼此不够协调而形成的被动无奈的结果。1998年以后发生重大转折,正是从被动无奈的有财政赤字,转变为主动利用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在1982年,为17 65亿元,虽有赤字,为数不大。到1997年时财政赤字为582亿元,而到2002时财政赤字达到了098亿元,如此大幅度地增强财政赤字力度,其目的是应对紧缩压力,弥补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缺口,在有可能出现经济下滑威胁时刺激经济,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家应该不应该以财政赤字来满足其支出的需要?一般认为,国家在面临战争等非常情况的时候,国家应该运用赤字手段,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存在“是”和“非”两种不同的看法。是和非的问题,实质上是好不好的问题。“好”还是“不好”,这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由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对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财政赤字,或者同一社会制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财政赤字,都会形成不同的判断。其中,最主要的判断的评价尺度是财政赤字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财政赤字究竟是促进经济发展还是阻碍经济发展,国内理论界对此大致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赤字有害论,认为财政赤字必然损害经济发展;二是赤字无害论,认为财政赤字只会促进经济发展,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经济增长;三是适度财政赤字论,认为财政赤字是否影响经济发展,关键要看财政赤字的规模,不能绝对地说赤字有害或赤字无害。在1998年之前,理论主流是赤字有害论。探究它的原因,又和财政赤字会不会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相联系。财政赤字会造成国民收的超分配,是指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权力和职工工资高低都由国家直接控制,财政收支的绝对界限接近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那时候财政不能打赤字预算,一旦财政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便意味着原来安排的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已经作出平衡的分配后政府部门又另外增加一块支出;然而当时城乡居民的收水平很低,并无余钱可供储蓄。政府增加的这一块支出没有相应的资金来源,这意味着国民收入分配过了头,出现了超分配,造成了不平衡。这会给当时的短缺经济增添很多麻烦,在价格不能变动情况下会加剧短缺,给经济运行造成紊乱,导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的过渡,可是在普遍的投资饥渴下,社会总需求过旺,在已经安排的国民收分配计划之外再扩大财政赤字,便会加剧求大于供的矛盾,在价格已经放开的情况下便于会刺激物价上升,形成通货膨胀。那时候得出财政赤字有害的价值判断,是实践的总结。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部门倾斜,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余钱日多,储蓄存款日长夜大,政府的财政赤字不一定会引起国民收入的超分配,财政赤字也并非必定有害了。[!--empirenews.page--]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一般有三种: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借债(包括内债和外债)、向银行透支。而财政向银行透支的弥补又有三种方式:压缩一般性贷款、增

财政赤字的利弊及其经济影响

财政赤字的利弊及其经济影响 ××× [摘要]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把财政平衡,没有赤字,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条指标。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国家所做的就是努力的消灭赤字。但改革开放以后,财政赤字却又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国家建国来对财政赤字的态度,及其中的利弊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初步分析,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起到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赤字经济效益危害 一、财政赤字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二)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 自建国以来,国家奉行财政平衡,没有赤字,这一信条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改革开放前实践似乎也证明了一旦出现赤字往往是国家经济中出现了问题,因此“赤字有害”这一看法在中国财政界不是一年两年。那么像中国这么个奉行财政平衡的国家,为什么会产生赤字,甚者在2009年,中国更括增财政赤字至9500亿创造了建国60年之最。综合看起来我国赤字产生的的原因主要受2大重要方面的影响 ①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我们都知道在改革前国家一直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经济的运行由国家统一管理,私人经济根本无法插足。在由国家统筹大局,并贯彻收支平衡的方针的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在改革这前很少出现财政赤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以1978年为风水岭,在这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次年邓小平的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自此市场经济大行其道,市场经济的实施使得赤字成为了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象,从1979-20011年的25年间,我国只在1981年出现了财政结余,其余各年都是财政赤字。 ②国家政策运用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成为影响我国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这个也不难理解,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由直接参加社会经济活动转变为通过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影响经济的运行,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就是使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并不相等,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国民经济处于萧条之中,这时财政应该形成赤字,以增加流通中货币量并提升社会总需求,缓解经济的萧条状态;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产生通货膨胀,这

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适度

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适度 我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适度性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焦点,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出现可喜变化的情况下,更是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可回避的话题。一、对我国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适度性问题的分析论文网 关于我国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适度性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必须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指标入手进行分析。从国民经济大范围看,我国的债务负担率和与国际比较同口径的赤字率都在国际公认警戒线内,继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潜力仍很大;从财政收支角度看,由于国债依存度较高,财政债务规模偏大,进一步拓展的余力十分有限。二是研究赤字与债务适度性问题,没有必要考虑有关财政性指标,只要将赤字率与债务负担率控制在3%和60%范围内即可。绝大多数国家也正是依据总量指标制定财政和债务政策的(在我国,3%和60%两项财政风险预警指标已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推崇)。三是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因经济紧缩采取的“反周期”调控措施,其出台之时财政已面临了多年困境。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不断持续,中央财政赤字增加较多。从长远看,如果继续扩大赤字和国债规模,将损害经济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考虑从现在起逐步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中长期目标仍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毕业论文 上述三种观点都有道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赤字与债务问题在我国财政乃至经济全局中的重要性。但关于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适

度性的预警指标问题,既不宜单纯就财政论财政赤字与债务,也不宜单纯考虑宏观需要而忽视财政面临的困境。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即使依据上述指标计算我国的赤字与债务指标,目前仍得不出赤字与债务规模不适应的论断。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1.从历史的角度和财政与经济的辨证关系认识赤字和债务问题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将财政状况放在整个经济中加以权衡并制定财政政策,很少单纯就财政论财政,在具体分析赤字政策与债务政策利弊时,也着重从财政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来分析,这种置财政问题于宏观经济范畴内的政策选择方式,与这些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强的状况基本吻合。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普遍保持在45%左右;其债券市场较为成熟,管理规范,债券的发行、流通比较顺畅,有助于赤字与债务问题的缓解。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尽管财政赤字年年有,政府债务规模也不小,但不仅未对其经济造成太大影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支撑了其经济发展。简历大全/html/jianli/ 我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总体经济发展实力上的不足,更反映在政府财力尤其是中央政府财力的薄弱。其主要原因在于,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体制改革的每一步推进,相伴而生的是财政收入的相对减少,财政“两个比重”的逐年下降。这种局面并未因新的财税体制改革而根本扭转。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00年为15.0%,比1994年仅提高3.8个百分点,而同期的中央财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是影响一国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但财政赤字并不一定必然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是由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规模决定的。在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不外三种:增加税收、增发政府债券和变动基础货币。1、增加税收。属于紧缩性措施。增加税收包括开增新税﹑扩大税基和提高税率。从短期效果来看,它并不会直接缩减货币供给,因为从个人、公司征收到财政的货币必然要支出,用于转移性支付,最后又会流到个人、公司,货币的总量不变。增加税收会降低投资的积极性,降低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可能成为控制货币增长的因素。 2、增发货币。增发货币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方法,通常情况是:财政部发行债券,中央银行直接收购。财政部用出售债券的收入支付商品、服务或其他支出。公司、个人收入货币存入银行,银行则相应增加了在央行的准备存款。债券出售给公司或商业银行,从而造成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但这些债券或抵押或出售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购买债券的支出又会补足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而财政把出售债券的收入再支出,则仍然成为准备金增加的因素。 3、发行公债。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作法。如果债券的购买者是公众或商业银行,并不直接产生增加供给的效应。因为政府取得货币后,流通中的货币虽以同等金额减少,但是政府将这笔货币再用于购买支出时,这些流通的货币又会回到流通系中。具体过程是:公众开出商业银行的支票或是商业银行开出自己支付的支票,这都使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减少。但财政支出后,这些准备金又会恢复。准备金不变,创造货币的规模也不会变。居民或企业的购买资金不同,具体的货币效应也有所不同。一是用现钞或活期存款购买,意味着M1相应缩减,财政再用于支出,又形成M1的供给,因而M1的供给规模不变;二是用储蓄或定期存款购买,意味着M2中的准货币减少,而财政支出形成M1时,虽然货币供给总规模不变,但M1的规模增加,对市场均衡必将产生一定影响。一、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即在政府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由市场经济中的其他变量与国际收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通常,国际收支的失衡会引起汇率、物价、国民收入、利率的变化,而后者的变化又会改变国际收支的失衡。 1、汇率机制 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变动的实际经济因素之一。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对汇率的预期和资本流动的决策等,都要把国际收支状况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另一方面当汇率发生变动时,不仅一国商品的进出口、服务的贸易会受到显著的影响,而且资本的跨国流动也会出现大规模的变化。 2、价格机制 英国的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最早注意到物价变化同国际收支状况之间的关联,休谟指出,在国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赤字概述 财政:也就是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总会制定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赢余,支出小于收入的经济现象。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但是,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是现在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当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这决不是长久之计。 了解会计常识的人知道,这种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用红字书写,这也正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并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在美国,财政部一般在每月的第17个政府工作日会公布上个月联邦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美国政府一向以财政赤字而闻名,前总统克林顿时代赤字转为赢余,但小布什上台后,适逢经济衰退,又对外连续用兵,导致再次出现高额赤字。 财政赤字的大小对于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是至关重要的。财政政策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而财政赤字则是衡量财政政策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正确衡量财政赤字对于制定财政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常遗憾的是,对于如何正确衡量财政赤字,经济学家并没有达成共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目前通常意义上的财政赤字并不是财政政策状况的一个好指标。这就是说,他们认为按照目前公认的方法衡量的财政赤字既不能准确地衡量财政政策对目前经济的影响,又不能准确地衡量给后代纳税人造成的负担。 [编辑本段]各因素对财政赤字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利率对财政赤字的影响 当研究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时,最重要的理论问题是通货膨胀起什么作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应该按实际值而不是名义值衡量财政赤字和公债,所衡量的赤字应该等于公债实际值的变动,而不是公债名义值的变动。 将公债的名义值调整为实际值公式: 如果D是公债余额的名义值,P代表价格水平,那么实际公债余额就是D/P。将财政赤字的名名义值调整为实际值相对复杂。因为实际的财政赤字(RDEF)等于实际公债余额每年的变化值,因此, RDEF=D(D/P)/Dt=(DD/Dt)/P-[(DP/Dt)/P](D/P) 由上述数学表达式可见,实际赤字就是经过价格调整的名义赤字减去通货膨胀率乘实际公债余额。等式右边的第二项[(DP/Dt)/P](D/P)代表了以前国家债务的贬值额,通货膨

财政赤字与利率的关系

政府赤字与利率的关系 摘要:众所周知,政府赤字的根源是支出大于收入,而利率是可贷资金市场上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所决定的。政府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因此当税收数额额小于支出数额时便出现了政府赤字。政府赤字是一个国家的重大经济问题,它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利率水平问题。而利率的变化也将对政府财政造成影响,或增加政府赤字,或减少政府赤字。 财政政策中政府购买的增加是导致政府赤字增加的原因之一。在短期,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模型的IS—LM模型分析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结果。当政府购买增加时,会导致计划支出函数E=C+I+G向上移动,并导致了和实际支出交点的右上方移动,由此导致了IS曲线的向右移动,当IS曲线右移时,我们就会发现在每一收入水平上利率相应的上升。因此,短期中,我们得到了政府赤字增加导致利率水平提高的结论。如果从长期核算的话,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由于Y和C不变,G的增加必然会由I的等量减少作为抵消,这也就意味着政府购买的增加减少了投资。由于投资和利率负相关,这就导致了利率的上升。同理,如果政府使用减税的财政政策,我们也会得到和增加购买相同的结论。至此,我们从IS—LM模型和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得到了相同结论——财政赤字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 虽然适当的财政赤字会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政府常年赤字的话将对国家经济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例如: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财政危机;赤字财政政策孕育着通货膨胀的种子,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当代的财政赤字必然由后人承担,这样会减少下一代人的福利水平。因此政府应控制财政赤字,如果减少政府赤字,那么利率水平必然也会跟着发生变化。由于政府收支是由税收和支出决定,因此,要想减少财政赤字的一种办法是通过

财政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生产 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2转移性支出 是指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国债负担率 通常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之一。 4税收超额负担 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二、简答题 1、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两部分,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政府自身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 (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赢利或低利,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提高国民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投资大型项目或长期项目。 (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农业、能源、通讯、交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内,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2、简述国债的功能。 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它以政府的信誉为担保,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国债具有以下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上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 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第二,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也不能把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这是因为:第一,财政赤字过大,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第二,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筹集建设资金 国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还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可以从以下角

财政赤字与利率的关系

财政赤字与利率的关系 政府赤字与利率的关系摘要:众所周知,政府赤字的根源是支出大于收入,而利率是可贷资金市场上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所决定的。政府的收入主要税收,因此当税收数额额小于支出数额时便出现了政府赤字。政府赤字是一个国家的重大经济问题,它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利率水平问题。而利率的变化也将对政府财政造成影响,或增加政府赤字,或减少政府赤字。财政政策中政府购买的增加是导致政府赤字增加的原因之一。在短期,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模型的IS—LM模型分析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结果。当政府购买增加时,会导致计划支出函数E=C+I+G向上移动,并导致了和实际支出交点的右上方移动,此导致了IS曲线的向右移动,当IS曲线右移时,我们就

会发现在每一收入水平上利率相应的上升。因此,短期中,我们得到了政府赤字增加导致利率水平提高的结论。如果从长期核算的话,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于Y和C不变,G的增加必然会I的等量减少作为抵消,这也就意味着政府购买的增加减少了投资。于投资和利率负相关,这就导致了利率的上升。同理,如果政府使用减税的财政政策,我们也会得到和增加购买相同的结论。至此,我们从IS—LM模型和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得到了相同结论——财政赤字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虽然适当的财政赤字会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政府常年赤字的话将对国家经济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例如: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财政危机;赤字财政政策孕育着通货膨胀的种子,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当代的财政赤字必然后人承担,这样会减少下一代人的福利水平。因此政府应控制财政赤字,如果减少政府赤字,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编号(学号):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我国财政赤字的因素,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经济效应,以及财政赤字的几种重要的弥补方式。初步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的历程中,财政赤字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整体上起到了积极地影响。 关键词:财政赤字,历年滚动结余,公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Fiscal deficit in the economic effect is analyzed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budget deficit become China's socialist economic life of a widespread economic phenomen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fiscal deficit factors, Chinese fiscal deficit economic effect, and the budget deficit to make up for the three important way, it was considered that, in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30 years of history, the fiscal defici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operation, on the whole, have a positive impact. Keywords:fiscal deficit, and the rolling balance, bonds,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财政学答案

财政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生产 就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与单位。 2转移性支出 就是指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与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就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国债负担率 通常就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就是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之一。 4税收超额负担 就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二、简答题 1、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两部分,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由政府自身的地位与职能决定的。 (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评价与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赢利或低利,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提高国民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且资金来源多半就是无偿的,可投资大型项目或长期项目。 (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农业、能源、通讯、交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与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内,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2、简述国债的功能。 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国债就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就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与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就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它以政府的信誉为担保,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国债具有以下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就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上就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就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 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这就是因为:第一,发行国债只就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第二,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就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也不能把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这就是因为:第一,财政赤字过大,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第二,社会的闲置资金就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与消费水平。 (2)筹集建设资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