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158]

(1915年)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拉萨尔的《赫拉克利特》一书第3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的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注:见本卷第300页。——编者注]),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说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经常为此绞尽脑汁,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斗争[注:见列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本卷第313页)。——编者注])。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对于辩证法的这一方面,通常(例如在普列汉诺夫那里)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对立面的同一被当作实例的总和“例如种子”;“例如原始共产主义”。恩格斯也这样做过。但这是“为了通俗化”……,而不是当作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数学中,+和—,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术语的差别在这里并不特别重要。在一定意义上二者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在“自已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泉源、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第一种观点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注意:顺便说一下,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

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辩证法在马克思看来只是辩证法的局部情况)。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等等东西开始;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如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茹奇卡是狗[159]等等。在这里(正如黑格尔天才地指出过的)就已经有辩证法:个别就是一般(参看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施韦格勒译,第2卷第40页,第3篇第4章第8—9节:“因为当然不能设想:在个别的房屋之外还存在着一般房屋。”——“ο? ràρ?ν?ε?ημενε?να?τιναο?χ?ανπαρàτòs τινòs ο?χ?αs.”)。这就是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过渡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如此等等。这里已经有自然界的必然性、客观联系等概念的因素、胚芽了。这里已经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因为我们在说伊万是人,茹奇卡是狗,这是树叶等等时,就把许多特征作为偶然的东西抛掉,把本质和现象分开,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可见,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很象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胚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而自然科学则向我们揭明(这又是要用任何极简单的实例来揭明)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揭明个别向一般的转变,偶然向必然的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化、相互联系。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至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更不用说了。

****

不论是黑格尔(见《逻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中现代的“认识论者”、折中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人(他不懂黑格尔主义!)保尔·福尔克曼(参看他的《认识论原理》第……页[160])都把认识看作一串圆圈。

哲学上的“圆圈”:是否一定要以人物的年代先后为顺序呢?不!

古代: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文艺复兴时代:笛卡儿对伽桑狄(斯宾诺莎?)。

近代:霍尔巴赫——黑格尔(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整体的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胡说。相反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berschwengliches(狄慈根)[161]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唯心主义就是僧侣主义。这是对的。但(“更确切些”和“除此而外”)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人的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篇一: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马恩选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智慧结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获得解放的指导思想。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一员有必要认真研读《马恩选集》,一方面以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自然辩证法》是《马恩选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恩格斯思想智慧的代表。《自然辩证法》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该书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意义。而我从中受益最多的也是一种从理论提升出方法论的思想,这种务实的精神、实践的品格将使我受益终身。 结合文本和相关资料,联系大二上学期我们班去杨柳青庄园的学习交流感想,我的收获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图探讨、文本回顾、理论意义、实践感想,最后一部分是行文重点。 一:意图探讨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里,梁赞诺夫发现了恩格斯一部分由四束手稿组成的未完成著作,内容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的哲学论述,没有总标题,写作年代大致在1873至1883年间,这部《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

稿》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自然辩证法》。由于恩格斯《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的未完成性质,这部著作的理论目的向来引起争论,并且因此导致不同编辑者为手稿选取了不同的名称。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表述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种则认为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理论阐明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辩证法。凯德洛夫在他的《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恩格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自然辩证法》设想为对他那个时代的全部自然科学成果的一种总结,”我认为,这正是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题意图。在《反杜林论》序言里,恩格斯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地阐述了他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意图,即“系统地并且在每个领域中都来完成”。从自然界中找出辩证法的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的工作,并且在做这件工作之前,“不言而喻,在我对数学和自然科学作概括叙述时,我在细节上也确信那种对我来说在总的方面已没有任何怀疑的东西,这就是:在自然界,同样的辩证法的运动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最初是由黑格尔全面地,可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而剥去它们的神秘形式,并从它们的全部单独性和普遍性上把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自然辩证法应该是用辩证的观点去探讨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遵循自然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谈谈辩证法问题--原文

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编者:列宁在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思想中,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具体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种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认识中的任何一个简单命题,都包含着辩证法的一切要素,因而认识过程中存在着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同时,认识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坚持辩证法和认识论一致的观点,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拉萨尔的《赫拉克利特》一书第3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的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活①),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说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经常为此绞尽脑汁,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斗争②)。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对于辩证法的这一方面,通常(例如在普列汉诺夫那里)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对立面的同一被当作实例的总和“例如种子”;“例如原始共产主义”。恩格斯也这样做过。但这是“为了通俗化”……,而不是当作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数学中,+和-,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术语的差别在这里并不特别重要。在一定意义上二者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泉源、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第一种观点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注意:顺便说一下,主观主义(怀疑论44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体会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体会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列宁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黑格尔在论述辩证法时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它只反映出认识过程的特点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论述结构表现出来的封闭的圆圈。但是却没有反映出辩证法是开放的系统。 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我们说,看到了唯物与唯心对立性质的确立,而没有看到其同一性质,是形而上学式的观点;把握了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两者的对立性,则是知性辩证法的观点。理性辩证法,是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事物转变为事物的本质,把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具体矛盾中。在知性辩证法看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在辩证法内部则是同一的,没有矛盾的。理性辩证法认为,本质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辩证法的实质。因此,在辩证法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的发展观,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停留在运动的表面形式上,它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有重复,没有转化,因此这种发展观具有片面性。第二种观点深入到运动的本质中,把握了自己运动的源泉,把握了变化的本质是飞跃和质变。这两种观点分别处在不同的认识层次上。它们二者之间属于形式和本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当前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种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有矛盾的存在就肯定既有统一又有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绝对的,不能只强调斗争的绝对性;斗争是绝对的、贯穿始终的,只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能因为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否定其本质的绝对性。那么,对于同一性做这样的理解和说明,从而认为同一性是绝的也未尝不可啊。可见,作为同一相对性前提,也可以构成斗争绝对性的前提,而作为斗争绝对性的前提也适用于证明同一绝对性。这种观点和列宁的观点并不矛盾,单纯的只看这两种观点似乎是相对立的,但任何一种观点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立场,这里,两种观点的出发点和立场是不一样的。列宁说“统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从将两者区别开的角度来说的,将两者表现更加突出的特性提出来加以比较,显然斗争的绝对性较相对性更能体现其特征,而统一的相对性较绝对性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搞清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列宁就这两者的关系作了说明。 “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的差别也是相对的”这句话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相对和绝对是有差别的。“相对”一般指有条件的、特殊的、暂时的等等,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暂时的静止状态、矛盾的特殊性、同一性都指事物的相对性的方面;“绝对”一般指无条件的、普遍的、永恒的等等,如:矛盾的斗争性、普遍性。相对和绝对反映事物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

读书心得谈谈辩证法问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读书心得谈谈辩证法问题 篇一:《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对立统一律 ——读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在文章的开头,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列宁首先提出问题,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问题,列宁明确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 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在为了说明“对立面的统一”这一辩证法的命题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先进成果,首先提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400年以前就说过:“因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列宁还指出:“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他说:“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

命力的根源”,又说:“在对象的本质中发现本质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本来意义上的辩证法)”。最后,列宁还指出亚里士多德经常在这个问题上兜圈子,徘徊动摇甚至反对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列宁批判地继承了哲学思想的先进成果,唯物地而且科学地解决了对立丽的统一问题,并把它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辨证的,认识也当然是辨证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根本规律,当然也是认识的根本规律。辩证法作为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就其内容而言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说:“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旺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这就是说,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是外部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就必须反映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就必须遵循认识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前进。列宁举出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分析事物矛盾运动的典范。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

(完整版)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也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的实质。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在列宁看来,对立面是同一的,也即是个别跟一般的联系。个别和一般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般包含但不完全包含个别,个别也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这样,任何个别都能通过一般,在经过或长或短的联系之后和另一个个别联系到一起,这就是社会间事物的联系。而自然科学界也具有这个从个别向一般转变、偶然向必然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换、相互联系的性质。 认可了对立面的同一,就是认可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而这种对立矛盾的倾向,在发展的过程的不断斗争中,它们的对立关系却渐渐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统一。虽然列宁认为事物的对立面是矛盾而又统一的,但并不是一直都是如此。矛盾性是绝对存在的,互相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存在于每一个时间地点,不会消失,但对立面的统一却不然。如同物理学中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一样,虽然对立面的矛盾是绝对的,但对立面的统一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一种存在情况。而这点,也正是客观的辩证法和主观的唯心主义发生分歧的原因所在。客观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的差别是相对的,相对中蕴含着绝对,但主观主义和诡辩论却不认可这种观点,相反,主观主义和诡辩论信奉事物的属性是相对的,即相对的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其实,这点,在我以为,这种排斥却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绝对,就是主观主义绝对性地认为相对性才是真切存在的,排斥绝对性的存在。就像矛与盾的故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何如?”主观主义否认绝对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绝对。 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都普遍存在着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是有重大缺陷的,这种主义一般存在于自然界,而不能看到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本身也具有辩证法的本质特性。因为他们未能看到认识本身是不断发展、不断地去观察客观存在、不断地去接近客观存在,主观和客观无限趋近的过程。在辨证唯物主义者看来,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者

读《谈谈辩证法的问题》有感(张怡航原创)

读《谈谈辩证法的问题》有感(张怡航原创)近日读了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有几处疑问。谈谈读后的感想,就让我先从列宁当时的写作背景说起。 1914年前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同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国际社会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化,无产阶级正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临许多新问题。第二国际大多数党背叛《巴尔塞宣言》,堕落成为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沙文主义的党。一些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为了替自己政治的堕落辩解,用诡辩冒充唯物辩证法,抹煞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欺骗工人参加战争为帝国主义卖命。 列宁为了从理论上评判和揭露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的诡 辩论及其思维方法,阅读了大量有关辩证法的著作,并且做了大量笔记。这些笔记整理汇编后以《哲学笔记》为书名出版。《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列宁在瑞士侨居期间写作的一篇笔记式的短文,完成于1915年。篇幅不大,但内容比较丰富、思想比较深刻,是带有提纲性的文章。它言简意赅地表述了列宁对于辩证法的实质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法问题进行哲学思 考的成果。列宁在这一时期致力于辩证法的研究,不仅是为了解决当时革命斗争所面临的迫切的理论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为了深化和发展唯物主义辩证法这门科学。

本文主要阐释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辩证法的实质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文中原话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辩证法之所以成为辩证法,其最主要的特征或实质实在对立同一中把握对立面,即发现矛盾、研究矛盾、把握矛盾。列宁所提到的关于客观事物对立统一的特性,毛泽东在后来的《矛盾论》中也多次引用过。 第二,阐释了发展的两种观点,并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做出评价。第一种,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这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也叫庸俗进化论。第一种观点的动因、泉源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是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平滑的进化过程,这是对发展的窒息。因此列宁认为这是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发展观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第二种观点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发展观。列宁认为这种观点是活生生的,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也就是说,事物的对立面的渗透、贯穿、转化、统一等都是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刻不停、永不止境地变化的,事物也因此而时时刻刻地变化着、发展着,因此说第二种关于发展的观点是动态的,“活生生”的。

《谈谈辩证法的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1915年,1925年首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合刊上,后编入《哲学笔记》。这是列宁对1914—1915年研究哲学问题的总结,虽然全文只有三千多字,却是是寓意深刻、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标志着列宁的哲学思想从形而上学的认识水平进到辩证法的认识水平。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文章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强调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着重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哲学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提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名论断。这篇论文是列宁研究辩证法问题取得的理论成果的突出表现。它补充和深化了《辩证法的要素》一文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九十年后再读这篇文章,我们理当从更全面的哲学史角度来认识其的意义和思想内涵。由唯物论发展到知性辩证法、乃至于理性辩证法,是世界观哲学的认识发展经历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这是哲学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论发展为辩证法,是世界观哲学认识水平的历史进步,这个进步是思想的飞跃,标志着哲学思想走向成熟,这种成熟使人达到辩证法的自觉。列宁的认识发展,正也经过了这样的过程,但又有所区别。 列宁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黑格尔在论述辩证法时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它只反映出认识过程的特点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论述结构表现出来的封闭的圆圈。但是却没有反映出辩证法是开放的系统。列宁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提到: “不论是黑格尔(见《逻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中现代的“认识论者”、折中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人(他不懂黑格尔主义!)保尔?福尔克曼(参看他的《认识论原理》第……页304)都把认识看作一串圆圈。” 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他说: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的整个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说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我们说,看到了唯物与唯心对立性质的确立,而没有看到其同一性质,是形而上学式的观点;把握了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两者的对立性,则是知性辩证法的观点。理性辩证法,是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事物转变为事物的本质,把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具体矛盾中。在知性辩证法看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在辩证法内部则是同一的,没有矛盾的。理性辩证法认为,本质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辩证法的实质。因此,在辩证法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对比来看,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是封闭的圆圈,它具有极限,即起点和终点;辩证法的特点是开放的系统:它的范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两者的特点恰恰是相互矛盾的。这也正构成了科学认识论的理论体系具有的特点:由相互矛盾的两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 列宁的思想体系是从理性辩证法高度把握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以及逻辑学三者的同一关系,通过这篇文章和其他类似著作,可以确实的说列宁对于辩证法的认识深度已经上升到理性辩证法的高度。

谈谈辩证法问题浅谈

《谈谈辩证法问题》浅谈 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列宁同志开篇便指出辩证法的实质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然后就唯物辩证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面的同一,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斗争”是发展。正确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着重于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第二,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列宁指出,马克思的方法既符合事物的辩证法,也符合人的认识的辩证性质,既是客观辩证法,又是主观辩证法。列宁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认识辩证法是事物客观辩证法的观念形态,所以,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的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一致的;辩证法既是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客观辩证法,又是人的认识活动规律的主观辩证法。因此,“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第三,认识过程是近似于一串圆圈或螺旋的曲线。列宁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认识圆圈的思想,并以此概括说明哲学发展的辩证性质。 第四,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从认识的结构上说,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的某一成分无限夸大而产生的;就认识过程说,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曲线上的某一片断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产生的。唯心主义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它适应了反动统治阶级的需要。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相违背,所以,它们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用唯心主义为其利益和地位作辩护,为其政权和社会制度作论证。 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我认为列宁在这里已经明确地指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内部存在着矛盾双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14013)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 中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英文:Original Marxist Philosophy (二)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 (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与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读懂读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下的哲学原著,是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安身立命的基础。只有学习经典原著,从中提炼出思想观点,才能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哲学的性质、意义,特别是把握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意义,要求掌握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成果、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通过对原文的研读,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增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的把握,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奠定学养基础,坚定学生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六)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七)学时、学分数:32学时,2学分 (八)教学方式及设施要求: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采用复式立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适当配以研读和讨论,依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读”、“析”、“议”相结合,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九)考核方式与要求:开卷考查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时分配表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篇一:《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对立统一律 ——读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在文章的开头,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列宁首先提出问题,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问题,列宁明确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在为了说明“对立面的统一”这一辩证法的命题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先进成果,首先提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400年以前就说过:“因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列宁还指出:“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他说:“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又说:“在对象的本质中发现本质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本来意义上的辩证法)”。最后,列宁还指出亚里士多德经常在这个问题上兜圈子,徘徊动摇甚至反对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列宁批判地继承了哲学思想的先进成果,唯物地而且科学地解决了对立丽的统一问题,并把它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辨证

的,认识也当然是辨证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根本规律,当然也是认识的根本规律。辩证法作为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就其内容而言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说:“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旺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这就是说,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是外部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就必须反映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就必须遵循认识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前进。列宁举出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分析事物矛盾运动的典范。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马克思运用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作为根本方法,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经过分析。马克思指出商品有两重性,即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由此又分析出矛盾具有两重性,即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从而形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就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矛盾的萌芽。接着马克思又分析了价值形态的矛盾运动,指出由于劳动力成

伟大的创举读后感

伟大的创举读后感 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是马克思恩格斯所从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的继承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当再一次读起列宁的这篇名著,不仅深为革命导师的博大的胸襟、聪明的才智、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度的政治觉悟所感奋,而且真正懂得了“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的道理。斗争哲学产生于延安时代,我们不知道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艾思奇和陈伯达,还是艾思奇和陈伯达的哲学思想左右了毛泽东,总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来到延安后,与延安的哲学家一起创立了了斗争哲学,《矛盾论》就是斗争哲学产生的标志。从《矛盾论》中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到,毛泽东并非是要建立一种自己的哲学,而是在于阐述马列主义的哲学。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这一斗争哲学的理论原则说成是唯物辩证法,是强加给马克思和列宁的。从《矛盾论》引述的列宁的话就可以看出斗争哲学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来自于对列宁的误解。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决不是列宁的意见。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误解列宁的.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曾引用了列宁的一句话,以证明斗争性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里说:“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列宁的这句话就成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这一斗争哲学基本原则的理论根据。令人不解的是,毛泽东《矛盾论》里引述列宁上述话的同时见,还引用了列宁的另外一句话,这句话却有着与上述的说法有着极为相反的意见:“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看作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列宁在这里明显地表达出“对立面”是“有条件”的意思,与上面的引述将对立面的斗争说成是无条件的,似乎是自相矛盾。 列宁在总结“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意义时说:“后方工人的英雄主义也值得同样注意。在这方面,工人自己发起和组织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具有极大的意义。显然,这还只是开端,但这是非常重要的开端。这是比推翻资产阶级更困难、更重大、更深刻、更有决定意义的变革的开端,因为这是战胜自身的保守、涣散和小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这是战胜万恶的资本主义遗留给工农的习惯。当这种胜利巩固起来时,而且只有那时,新的社会纪律,即社会主义纪律才会建立起来;只有那时,退回到资本主义才不可能,共-产主义才真正是不可战胜的。”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简析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摘要列宁于1915年在瑞士的伯尔尼写成《谈谈辩证法问题》,他集中体现了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列宁在对帝国主义及其战争的综合考察中,在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中心思想是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客观世界和认识的根本规律。《谈谈辩证法问题》严谨的逻辑性与对物质本质深刻的理解与反思,至今仍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关键词辩证法;矛盾;对立与统一 通观全文,在我看来,该文章主要提及的是列宁关于辩证法的一些个人看法。列宁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拥有对立性质的两个方面,这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换句话说,事物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文章的标题是谈谈辩证法问题,但我们可以明显从文章内容中看到列宁对辩证法的推崇与支持。通过对比其他形式的主义以及对辩证法本身的阐述,列宁得出了辩证唯物主义才是真理性质的之一,其他的各种形式主义都有缺陷的结论。 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内容。第二部分论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虽然文章篇幅并不多,却揭示了“辩证法的实质是研究事物的矛盾的”“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辩证法与诡辩论和怀疑论的对立”“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等突破性深刻性观点。 在此,我想谈谈其中对我与比较有启发的两点,一是列宁所述的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而后者为对于前者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以及统一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论述。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列宁所述的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矛盾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各个领域之中。这些矛盾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客观地存在着的。把研究事物自身中矛盾确定为辩证的实质,就是因为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对于辩证法的这种规定的正确性,可以由人类实践以及作为这种实践经验总结的科学史来检验。列宁列举了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事实,来说明物质运动从最简单的形式到最复杂的形式,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着的。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过是对某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的研究,科学史也就是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的历史。人类认识的运动、发展、也是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 矛盾的提出是对立统一的铺垫,及矛盾并非我们客观所认知的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对立,而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离异、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这两种倾向,本来是相反的,可是,它们又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成为对立面的统一,这就构成了事物自身的矛盾。 由此我想结合量子力学中的一个经典理想实验“薛定谔的猫”来谈谈我对与矛盾与对立统一的理解。“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2]。即在盒中的猫既活又死,充分展现了对立统一的两种可能性。打开盒子前对于猫的生死是不确定的、随机的事件决定,这个不确定(后者叫

《谈谈辩证法》

《谈谈辩证法问题》 一、写作背景和意义 (一)写作背景 本文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1915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为了替他们的沙文主义立场辩解,公然用诡辩论冒充辩证法,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诡辩论,为了解决社会主义革命所面对的新问题,潜心研究辩证法,做了大量的笔记,并在此基础上写了《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谈谈辩证法问题》和《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专门论述辩证法学说的上下篇。上篇即《辩证法的要素》是讲构成辩证法本身的基本内容,列宁在概括十六要素的实质时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的”。作为下篇《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对这个核心的说明和发挥。该文即是阐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要求,也是当时俄国革命运动的实践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奠定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但是没有完成系统阐述辩证法理论的夙愿。列宁通过一系列哲学著作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读,准确的把握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该文就是这一理论努力的成果之一。 (二)意义 在本文中,列宁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说明和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首次阐发了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和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的关键,并提出阐发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的揭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这篇文章文字虽然不多,但却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纲要和精华,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内容简介 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里既包括统一物分解为对立面的客观法则,又包括反映这些矛盾的认识法则,强调客观意义的辩证法实质上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2、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对立统一规律不是“实例的总和”,而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列宁认为为了通俗化而举例说明对立统一规律存在的普遍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像普列汉诺夫那样举例来替代论证,甚至举例来代替对规律的揭示。 3、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对立面的统一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这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具有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二者又统一又斗争构成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不断发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两种发展观根本对立的关键。 对立统一的内涵即统一的过程或现象具有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和斗争才导致事物的发展,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的发展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的根本区别。 5、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列宁认为,两种发展观的对立首先就在于辩证法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而形而上学发展观则否定对立面的统一,而把发展看成简单的量的增减。由于这一根本对立导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小作文 读书笔记

唯物主义的闪光 ——读《辩证法的要素》有感 0215141 姓名:周正轩学号:021514124 阅读了《辩证法的要素》,对于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有了全新的见解,这既是对于上课内容的回顾,也是一种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讲到辩证法,就不得不提到黑格尔。黑格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是《逻辑学》。 在黑格尔之后,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很早就想写一部辩证法的专著,但马克思未能如愿,便去世了。为了完成马克思的夙愿,列宁从1914年——1916年系统地研究了哲学史和马恩的哲学著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其研究成果主要收在《哲学笔记》中,《辩证法的要素》和《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两篇文章是其精华。而我阅读的,正是《辩证法的要素》这篇文章 而谈到这篇文章,我觉得当时的背景,对于理解它也有着不小的意义。 一战前后,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在理论上大搞折衷主义诡辩论,极力抹煞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战争的性质,鼓吹“超帝国主义”论,调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并以“保卫祖国”的口号诱骗各国无产阶级,支持和参加本国政府的非正义战争,让国际无产阶级互相残杀。 列宁为了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矛盾和战争的性质,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形而上学诡辩和社会沙文主义的背叛行为,正确制定无产阶级的战略策略,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著作,研究古希腊朴素的辩证法、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法。 《辩证法的要素》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雏形,突出地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 下面是我对于这篇文章的一些概括与见解: 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特点。 它引导我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本质地看问题,也就是如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而要贯彻考察的客观性,就必须掌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即自在之物本身。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马恩选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智慧结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获得解放的指导思想。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员有必要认真研读《马恩选集》,一方面以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自然辩证法》是《马恩选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恩格斯思想智慧的代表。《自然辩证法》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该书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意义。而我从中受益最多的也是一种从理论提升出方法论的思想,这种务实的精神、实践的品格将使我受益终身。 结合文本和相关资料,联系大二上学期我们班去杨柳青庄园的学 习交流感想,我的收获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图探讨、文本回顾、理论意义、实践感想,最后一部分是行文重点。 一:意图探讨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里,梁赞诺夫发现了恩格斯一部分由四束手稿组成的

未完成著作,内容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的哲学论述,没有总标题,写作年代大致在1873至1883年间,这部《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自然辩证法》。由于恩格斯《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的未完成性质,这部著作的理论目的向来引起争论,并且因此导致不同者为手稿选取了不同的名称。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表述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种则认为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理论阐明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辩证法。凯德洛夫在他的《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恩格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自然辩证法》设想为对他那个时代的全部自然科学成果的一种总结,”我认为,这正是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题意图。在《反杜林论》序言里,恩格斯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地阐述了他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意图,即“系统地并且在每个领域中都来完成”。从自然界中找出辩证法的规律 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的工作,并且在做这件工作之前,“不言而喻,在我对数学和自然科学作概括叙述时,我在细节上也确信那种对我来说在总的方面已没有任何怀疑的东西,这就是:在自然界,同样的辩证法的运动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 律最初是由 __全面地,可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而剥去它们的神

2019-《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推荐word版 (11页)

2019-《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篇一: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 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也 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 的实质。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 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 反映。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 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 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 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 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 由科学史来检验。”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