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4、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5、中性洗涤纤维:指饲料通过中性洗涤剂浸泡后所提出的纤维。

6、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7、非必需氨基酸:

8、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EAA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EAA之间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中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通常将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缺少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9、蛋白质的互补效应: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10、氨基酸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这就称为氨基酸拮抗作用。

11、氨基酸中毒:由于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12、氨基酸平衡:若某种饲粮的EAA的相互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比最接近。

13、理想蛋白:氨基酸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14、瘤胃降解蛋白:进入瘤胃的且能被降解的蛋白质。

15、瘤胃未降解蛋白:

16、非淀粉多糖(NSP):指饲料中除淀粉以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等。

1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的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18、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9、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20、代谢能: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ME = DE - (UE+ Eg) = GE - FE - UE – Eg

21、真代谢能: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即TME = GE-(FE-FmE)-(UE-UeE)-Eg TME=AME+FmE+UeE

22、净能:能够真正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代谢能扣除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包括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

23、热增耗: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的短时间内,机体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

24、维持净能(NEm):指维持动物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所耗能量。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

35、生产净能(NEp):指饲料能量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劳役做功部分。根据生产目的不同,可分为增重净能、产蛋净能、产奶净能、产肉净能、产毛净能等。

26、常量元素:是指在有机体内含量占体重0.01%以上的元素。Ca、P、K、Na、Cl、Mg、S共7种

27、微量元素:是指在有机体内含量占体重小于0.01%的元素。

28、佝偻病:幼龄动物由于缺乏Ca、P或Ca、P比例失调或缺乏V D导致骨骼不能正常钙化,骨端变粗变大,称为—

29、日粮电解质平衡:是指日粮中每千克或每100克干物质所含主要阳离子(Na、K、Ca、Mg)毫摩尔与主要阴离子(CL、S、PO4)毫摩尔之差,表示为各离子mmol与其化合价(电荷数)乘积的总和(mmol/kg)

30、滑腱症:由于缺乏Mn、V B4、生物素而导致的家禽的腿骨变粗变短的一种现象。

31、曲爪麻痹症:小鸡由于缺乏Vb2,导致小鸡跗关节着地,爪内曲,低头、垂尾、垂翼。

32、多发性神经炎:由于缺乏Vb1导致鸡发生头部抽搐等症状的疾病。

33、采食量:是指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量。有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之分。

34、随意采食量:自由接触饲料,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

35、实际采食量:指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

36、规定采食量: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量的定额。

37、适口性:一种饲料或饲粮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通过影响动物的食欲来影响采食量。

38、抗营养因子:指饲料中本身所有或从外界进入,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和动物生长的物质。

39、饲养试验:在接近实际生产条件下,给动物饲喂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粮或饲料,观测动物的各种反应(如生产性能、理化指标、健康状况等),以此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或饲料养分的利用效率。广义地,消化实验、代谢实验都属于饲养实验.

40、青绿饲料:水≥60%,以富含叶绿素而得名。

41、青贮概念:用高水分含量的青贮饲料在青贮器内控制发酵所调制的一种青绿多汁饲料。

42、粗饲料:自然状态,水分45%以下,干物质中粗纤维18%以上,有机物质消化率在65%-70%以下,消化能不超过2500kcal/kg[DM]。

43、能量饲料:饲料干物质中,CF<18%,CP<20%,DE在2500kcal/kg一类饲料。

44、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大于或等于20%以上的饲料。

45、单细胞蛋白质:单细胞生物产生的细胞蛋白质

46、全价配合饲料:按规定的饲养标准配制,能满足畜禽全部营养物质需要的配合饲料。

47、浓缩饲料: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浓缩饲料的配合范围较大,可由5—50%。它不能直接饲喂动物。

48、精料混合料:用于牛、羊等草食动物的一种补充料,主要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饲料组成,以补充草料中营养不足的部分。

49、添加剂预混料:由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

50、代乳饲料(人工乳):是专门为哺乳幼畜配制的,以代替自然乳的全价配合饲料。

51、奶牛能量单位(NND) :l kg含脂4%的标准乳所含产奶净能3.138MJ作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

52、短期优饲:即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畜提供较高营养水平(一般在维持能量需要基础上提高30~100%)的饲粮以促进排卵,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

53、孕期合成代谢: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54、维持:成年动物或非生产体重保持不变、体内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

55、维持需要:维持状态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56、内源尿氮(EUN):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体蛋白净分解经尿中排除的氮。

57、代谢粪氮(MFN):采食无N日粮后,从粪中排出的数量稳定的N

58、营养需要:指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它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59、饲养标准: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简称“标准”

60、日粮:一昼夜(24h)一头动物所采食的饲料量。

61、饲粮:按日粮的饲料百分比配制的大量混合饲料。

62、全价日粮(平衡日粮):指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例能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则称之。

填空题:

1、能量饲料小麦、大麦中的水溶性NSP有: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

2、通常将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因为后者可以通过亚油酸合成,

所以一般亚油酸为必需氨基酸。

3、常用植物饲料Ca不足,P过量;Na不足,K过量; Cl不足,Mg过量。

4、我国蛋鸡,种鸡总磷需要为0.6%,Ca 3-4%,Ca:P=5-6:1。

5、高温季节Ca、P浓度要比适温、冬季提高10%。

6、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其中以β-胡萝卜素活性最强.转化:一分子β-胡萝卜素

经酶作用可生成两分子视黄醇,可提供动物2/3的维生素A的需要.转化部位:肠道

7、家禽:维生素D3的效价比维生素D2约高30倍。

8、50mg色氨酸可转化为1mg尼克酸,

9、高产奶牛和饲喂高营养浓度饲粮的肉牛,增加对尼克酸的需要。

10、叶酸缺乏症--巨红细胞贫血。

11、V B12只有微生物能合成,植物性饲料不含.

12、胆碱缺乏症(家禽)-- 骨短粗病,滑腱症,贫血

13、V C部分功能:促进机体的防御机构(白细胞、抗体等);参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合成

14、维生素C的添加效应:抗应激

15、动物体所需水的来源:1饮水(主要)2 饲料水(因饲料不同而异) 3 代谢水(有机物代谢产生,占5%-10%)

16、许多动物均喜好甜味;猪特别喜爱甜味;

18、消化N = 食入N-粪N、

沉积N = 食入N-(粪 N+尿N)、

蛋白质(N)消化率(%)=消化N/食入N×100、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沉积N/可消化N×100、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沉积N/食入N×100

19、青贮饲料中含有的有机酸:乳酸、乙酸、丁酸,其中丁酸含量越少越好。

20、在青贮饲料中,当pH 下降到4.2以下时,只有乳酸杆菌存在;pH为3.0时,乳酸杆菌停止活动

22、米糠的营养价值受谷壳含量的影响

23、饲用脂肪的种类:动物油脂、植物油脂、粉末油脂(固体油脂)

24、蛋白质饲料的分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单细胞-----、非蛋白质氮饲料(用于反刍动物)

26、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营养价值:蛋白质高品质好,富含B族维生素与矿物质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如酶等。含未知生长因子。

27、乳中脂肪酸的来源: 1、来自血液和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合成 2、反刍动物合成的原料为乙酸和β-羟丁酸 3、单胃动物主要是葡萄糖

28、日产奶量在15kg以上时,Met和Leu可能是饲料的限制性氨基酸;日产奶量达30kg时,Met、Leu、Lys、His、Thr将成为限制性氨基酸。

29、猪胎重的2/3是在妊娠最后1/4期内增长的。

30、综合法与析因法的比较:综合法确定的需要量 > 析因法;析因法具有更大应用前景;综合法可用于验证析因法结果。

31、饲料添加剂的条件1、安全2、有效3、稳定4、适口性好5、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32、维持动物骨骼健康和发育的矿物质:钙、磷、镁、锰铜、锌

33、引起家禽腿骨粗短症的维生素:A、B2、D、生物素、胆碱

34、造血有关的矿物质:铁、铜

35、造血有关的维生素:C、B6、PP、B12、胆碱、叶酸

问答题:

一、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1)动物年龄(消化酶发育的时间效应)

(2)日粮蛋白质种类与水平(底物诱导效应)

(3)日粮矿物元素水平(酶激活剂)

(4)日粮粗纤维水平(缩短消化时间)

(5)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

(6)饲料加工(热损害)

(7)饲养管理(补饲、饲喂次数、饲喂量)

(8)影响吸收的因素(AA平衡、肠粘膜状态)

二、简述氨基酸的营养生理作用

(1)合成蛋白质——赖氨酸的作用几乎全在于此;

(2)分解供能小肠可能不能降解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组氨酸;

(3)参与免疫调节过程——苏氨酸、SAA、谷氨酰胺、缬氨酸;

(4)Trp 5-HT,调节采食量;

(5)苏氨酸与生糖、维持和采食量调节

(6) 亮氨酸促进骨骼肌蛋白的合成

(7)谷氨酰胺在仔猪肠道发育和供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生长猪、家畜、成年动物必需氨基酸各有多少种?分别是哪些?

生长猪:10种EAA---- 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精氨酸;

成年猪:8种---不包含组氨酸和精氨酸;

禽:13种----包含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四、氨基酸拮抗作用的常见类型

1、拮抗作用的实质:干扰吸收----竞争相同的吸收载体,或影响代谢---影响酶活性

2、常见类型:1、赖氨酸与精氨酸 2、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缬氨酸

五、饲料中的总水分包括哪些:

1、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存在于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

2、结合水(吸附水、束缚水):与细胞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

六、影响CF利用的因素

1、动物因素:种类、年龄、健康状况。

2、营养因素:能蛋水平、CF、微量养分(矿物质,维生素)。

3、饲料加工:物理粉粹;化学加工(高温、高压膨化),煮熟、生物发酵等。

七、简述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及影响因素

(1)VFA种类:乙酸、丙酸、丁酸,其中乙酸是主要酸

(2)影响因素:日粮组成(精粗比)、物理形式(颗粒大小)、采食量和饲喂次数等。

①喂粗料时产量高,喂谷物时丙酸产量高,乙/丙比受日粮处理影响。

②加瘤胃素可提高丙酸比例,有利于肉牛育肥。

③饲料磨粉或制粉可提高丙酸产量。

④VFA的浓度受到吸收和产出的平衡调节。

八、水溶性NSP对禽类有哪些抗营养表现?其机理是什么?如何克服?

(1)水溶性NSP对禽类的抗营养表现

1、降低能量利用效率

2、降低养分消化率

3、降低生产性能

4、产生粘性粪便

(2)家禽日粮中水溶性NSP抗营养机理

1、增加食糜粘性

2、引起动物消化道形态和生理变化

3、和生理活性物质结合

4、和后肠道微生物区系相互作用

(3)克服NSP抗营养作用的措施

1、添加酶制剂

2、水处理

3、添加抗生素

4、其他方法,如日粮中添加燕麦壳

九、我国畜禽各采用什么能量体系?

答:猪多采用消化能体系;代谢能体系主要用于家禽;反刍动物多采用净能体系;奶牛有奶牛能量单位(NND,中国)---1Kg标准乳所含的净能值为1个NND,相当于3.138 MJ 净能(750kcal);肉牛有肉牛能量单位(RND,中国)----1kg中等质量的玉米所含的NE值8.08MJ(中等质量:DM88.5%,CP8.6%,CF2.0%) 。

十、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

1、准确预测动物的营养需要

2、利用理想蛋白质技术配制饲粮,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氮的排出量

3、应用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养分利用和消化率(酶制剂、有机微量元素化合物、微生态

制剂、除臭剂)

4、限制某些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对环境有污染的一些饲料添加剂应限制使用,如高铜、

高锌、砷制剂等。

5、合理调制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十一、提高饲粮适口性的措施

?选择适当的原料

?防止饲料氧化酸败:抗氧化剂

?防止饲料霉变:防霉剂

?添加风味剂

甜味剂:蔗糖、糊精、果糖和乳糖;

香味剂:乳香味、香草味等。

十二、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⑴动物因素

1、遗传因素

①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

②不同的动物,其采食习性不同

2、生理阶段:动物的生理阶段对采食量的影响机理既与物理调节有关,也与化学调节(主要是激素分泌的影响)有关。

3、健康状况:患病和处于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常表现出食欲下降。

4、疲劳程度:动物过度疲劳,采食量也会下降。

5、感觉系统:感觉系统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6、学习:利用动物的喜好,后天培养,改变其采食行为

⑵、饲粮因素

1、物理性状:饲料的形式,硬度,颜色等

2、适口性

3、能量浓度

4、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5、脂肪:对于反刍动物,饲粮的脂肪含量高,会干扰瘤胃的正常功能,大大降低采食量。

6、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和消化率是影响反刍动物采食量的重要因素。

7、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8、饲料添加剂

⑶、饲喂技术

1、饮水

2、饲料形态

3、饲喂方式和时间

4、饲喂的连续性

⑷、环境因素

1、温度、湿度、通风及有毒有害气体

2、应激状态

十三、简述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种类

(1)影响蛋白质消化: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皂苷、多酚化合物等

(2)影响矿物元素利用:植酸、草酸、葡萄糖硫苷、棉酚

(3)影响维生素利用:双香豆素、抗维生素B族因子等

(4)影响碳水化合物利用

(5)刺激免疫系统的抗营养因子如抗原蛋白

(6)综合性抗营养因子:如水溶性非淀粉多糖。

十四、指示剂法分为哪几种?各用什么作指示剂?

外源指示剂: Cr2O3

内源指示剂: 2N HCl 4NHCl不溶灰分

十五、简述国际饲料分类方法

饲料类别饲料编码划分饲料类别依据(%)

水分粗纤维粗蛋白质

粗饲料 1-00-000 <45 ≥18-

青绿饲料2-00-000 ≥45--

青贮饲料3-00-000 ≥45--

能量饲料4-00-000 <45 <18 <20

蛋白质补充料5-00-000 <45 <20 ≥20

矿物质饲料6-00-000 ---

维生素饲料7-00-000 - - -

饲料添加剂8-00-000 ---

十六、简述青贮饲料的特点

1.能够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

2.可常年供应

3.消化性强,适口性好

4.体积小,易于贮存

5.调制方法简单,可以扩大饲料资源

十七、简述青贮饲料的原理及青贮的关键技术

青贮原理:在密闭的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作用,使饲料的pH下降,抑制所有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保存饲料;创造条件促使乳酸菌大量繁殖

青贮的关键技术:

?厌氧:为乳酸菌提供生长繁殖的条件;原料切短;装实压紧;密封良好

?饲料中适宜的可溶性糖含量:2%左右

?适宜水分含量:含水50%-75%(一般在65%)

十八、简述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方法

1.色泽

主要影响因素,发酵温度

品质优良,黄绿色或青绿色;中等,黄褐色或暗绿色;劣等,褐色或黑色

2.气味

上等,酸香、喜闻;中等,气味刺鼻;劣等,气味臭而难闻

3.质地

上等,结构完整、松散,略湿润,不粘手

中等,结构部分完整,柔软,水分稍多

劣等,结构破坏,结团,腐烂发黏

十九、简述粗饲料的营养特性与饲喂价值

?营养特性:粗纤维高,25-45%;可消化养分低;有机物消化率70%以下

?饲喂价值:适口性差(质地坚硬);草食动物不可缺少的饲料;对单胃动物有特殊作

用(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消化)

二十、简述粗饲料氨化处理的原理及效果

原理:有机物与氨发生氨解反应,形成铵盐,成为瘤胃微生物氮源,同时存在碱化作用。

效果:CP含量提高100-150%;纤维素降低10%;有机物消化率提高20%;提高适口性,增加采食量

二十一、粗饲料加工调制方法有哪几种?

1、物理加工:粉碎;制粒

2、化学处理:酸碱处理

3、生物学处理

二十二、青、粗饲料营养价值比较

?1、能量:青饲料>青贮料>干草

?2、CP及其它:青饲料能很好的保持;青贮损失10-20%;干草损失20-50%

二十三、玉米有何营养特性?生产实践中利用玉米应注意哪些问题?

营养特性:1.可利用能值高:猪DE14.27MJ/kg,鸡ME13.56MJ/kg,奶牛7.70MJ/kg.

2.脂肪含量高、营养价值高:胚(占85%)

亚油酸 59%

硬脂酸 0.8%

脂肪酸油酸 27%

亚麻酸 0.8%

花生油酸 0.2%

亚油酸含量高达2%,是谷类籽实中最高者

3. 蛋白质含量低 (7%~9%),品质差,缺乏Lys和Trp,Met相对较高。

4. 维生素:VD和VK缺乏;VB1较多;VB2、烟酸少,烟酸为结合态

5. 矿物质钙缺乏,仅0.02%左右;磷约0.25%,植酸磷占50%~60%;铁、铜、锰、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较低。

6.色素:主要是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叶黄素:20mg/kg(13~33mg/kg)

应注意的问题:

1、玉米品质(贮藏期、条件、产地、上市季节)

2、贮藏(水分含量14%以下),以防霉变,玉米皮发霉时首先胚轴变黑,随后胚变色,

最后整粒变黑

3、玉米含抗烟酸因子(烟酸缺乏,鸡---皮炎;猪---糙皮病,注意补充)

4、粗蛋白含量低(与蛋白饲料结合使用)

二十四、简述麦麸的营养特性

(1)蛋白质:含量:优于小麦15%(但变异很大,可达18%以上)

品质:优于小麦,赖氨酸0.57%、Met (亮氨酸)0.1%

(2)粗纤维:9.5% 粗灰分:4.9% 有效能值较低

(3)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但烟酸利用率仅为35%;

(4)矿物质:含量:丰富,铁、锰、锌较高;磷高,植酸磷为主

钙低,钙磷比例不平衡

研究表明,小麦麸的植酸酶活性较高

(5)小麦麸物理结构疏松,有轻泻作用,可防便秘。

二十五、次粉的营养特性

蛋白质:含量与麦麸相似

粗纤维和粗灰分:低于麦麸

有效能值:远高于麦麸,但变异也较大,优质次粉代谢能值和消化能值高达13.77MJ/kg 和15.95MJ/kg,劣质次粉则分别仅有8.25MJ/kg和9.88MJ/kg。

二十六、简述添加油脂的目的

(一)营养目的

1.提高饲粮能量浓度,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2.脂肪具有额外热能效应,能够提高代谢能的利用率,提高净能量。

3、添加脂肪可缓减环境温度变化对动物造成的应激。

4、添加富含必需脂肪酸的油脂以生产具保健作用的猪肉、禽肉和鸡蛋。

(二)非营养性目的

1.减少粉尘

2.改善饲料的外观,利于销售。

3.减少饲料机械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二十七、添加油脂的不便之处

1、增加饲料的成本投入;

3、油脂的运输、贮存、保管难度大,在用量少的情况下,可能购买的油脂使用期过长;

3、增加抗氧化剂的使用,饲料面临氧化酸败的风险;

4、加油脂需要特殊的设备,生产的饲料需要特殊的包装。

二十八、饲料中添加油脂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油脂种类,必须注意:价格低廉(按单位能值计算)、能量浓度高、不含有害物质(如杀虫剂、棉酚、重金属、二恶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疯牛病病原等)、供货稳定等。

2、应提高饲粮中其他养分的含量动物采食量可能降低

3.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1)饱和/不饱和脂肪酸

大于1.5,猪对脂肪消化率可达85%~92%;

小于1.5,消化率明显下降

饱和/不饱和脂肪酸最佳比例

幼禽 1:2~2.2

产蛋鸡 1:1.4~1.5

生长肥育猪 1:1.5~2.0

2)中短链脂肪酸:14 C以下消化率较高

猪:消化率高达80%~90%

3)添加磷脂

4.添加抗氧化剂和妥善保管

5.避免使用劣质油脂

优质油脂:牛脂、猪脂、羊脂、鸡油、玉米油、

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向日葵油等。

劣质油脂:

高溶点油脂:椰子油、棉籽油

含毒素的油脂:棉籽油、蓖麻油、桐子油等

酸败油脂

6.油脂加量高于6%~7%,影响加工和使用

饲料混合、制粒、饲料流动性过低

7.影响畜产品品质

生长肥育猪:后期、肉质

防止措施:添加维生素E、抗氧化剂

二十九、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特点

–蛋白质含量高(20%-50%),品质优,

–粗脂肪含量差异大,油料籽实达15%-30%,非油料籽实仅1%。饼粕类因加工方法含油从1%至10%不等。

–粗纤维少。

–矿物质中钙少磷多,主要为植酸磷。

–维生素中B族丰富,VA、VD缺乏。

-多数含一些抗营养因子,影响其饲用价值

三十、大豆粕的营养指标和特点

?营养指标:饼CP41%-45%,粕CP43%-48%,CF5%-6%,EE1%,ASH6%。

?特点:

–赖氨酸高2.4%-2.8%,是植物粕类最高,赖氨酸:精氨酸=100:130,缺蛋氨酸。

–代谢能:饼在11.05MJ/kg,粕10.29MJ/kg。

–维生素中B1与B2含量少,烟酸和泛酸含量多、胆碱丰富。

-矿物质:钙少磷多。

三十一、大豆饼粕的品质评价

植物中特别是豆科植物中自然存在一些能抑制某些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抑制剂,或抗酶剂。如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剂、精氨酸酶抑制剂、胆碱酶抑制剂等。这些均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因此,适度进行加热处理可使抗营养因子破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三十二、蛋白酶抑制剂作用

1、抑制动物生长与引起胰腺肿大。

2、胰腺机能亢进导致分泌胰液太多,造成必需氨基酸的内源性损失增加。

3、含硫氨基酸的额外损失加大,造成短缺现象更加严重。

三十三、评判大豆饼粕质量指标有哪些?其判断标准有哪些?

?评定内容:

–粗蛋白质含量:凯氏定氮法。

–脲酶活性测定:酚红法,pH增值法;

–PS(蛋白质溶解度)

–NSI(水溶性氮指数,水溶性氮/总氮)

–感观评定

?尿素酶活性测定:

尿素酶活性在0.05-0.2(pH增值法)(美国大豆粕标准),一般在0.05-0.5为合格。

?蛋白质溶解度(PS)的评定:蛋白质溶解于0.2%KOH中的程度。

PS在75%-85%为好。

PS>85%过生(加热处理不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破坏不完全)。

PS<75%过熟(加热处理过度,发生美拉德反应)。

?水溶性氮指数(NSI) NSI=水溶性氮/总氮

一般最低不低于15%,最高不超过30%。日本要求在25%以下。

感观评定:正常加热为黄褐色,加热不足或未加热色浅呈灰白色,加热过度则暗褐色三十三、棉籽粕含有哪些抗营养因子及毒素?它们又有什么毒副作用?如何克服?

?抗营养因子:棉酚,环丙烯脂肪酸、单宁与植酸。棉酚是主要抗营养因子。

?毒素:1、游离棉酚(毒性很强)

中毒症状:生长发育受阻,生产能力下降,贫血,呼吸困难,繁殖能力下降甚至不育,严重时死亡。

鸡蛋:蛋黄色泽降低,贮藏蛋蛋黄成为黄绿色或暗红色,有时出现斑点,蛋黄PH指升高。饲粮游离棉酚50mg/Kg,蛋黄即会变色。

?2、环丙烯脂肪酸

2种:苹婆酸和锦葵酸

含量:约为棉籽油的1%-2%

效应:鸡蛋品质:1、桃红蛋 2、海绵蛋

蛋鸡饲粮含环丙烯脂肪酸达30mg/Kg以上即可产生。

三十四、菜籽粕含有哪些抗营养因子及毒素因子?它们又有什么毒副作用?如何克服?

抗营养因子:

①硫葡萄糖甙(dai 四声)及其降解产物:硫葡萄糖甙经本身的芥子酶水解或硫酸盐、葡萄糖、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和腈类。

②芥子碱③单宁④植酸

异硫氰酸酯(ITC):刺激粘膜,引起胃肠炎,甚至肺水肿,抑制甲状腺滤泡浓集碘的能力,导致甲状腺肿大,降低动物生长速度。

噁(恶)唑烷硫酮(OZT):阻碍甲状腺素合成,导致甲状腺肿大,动物生长缓慢

硫氰酸酯:和异硫氰酸酯一样,能引起甲状腺肿大。

氰:引起细胞窒息,抑制动物生长,引起肝和肾肿大,其毒性比ITC和OZT大得多。此外,异硫氰酸酯和硫氰酸酯具有辛辣味,严重影响菜籽饼粕的适口性。

去毒方法:1.加热处理:热处理4分钟。

2.水浸泡法去除30%

3.醇类水溶液处理法:醇浸提去除。

4. 氨碱处理去除60%:碱提取去除。

5. 硫酸亚铁:20%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处理。

6. 微生物处理:微生物发酵破坏作用。

7. 培育低毒油菜籽:加拿大(Tower、托尔)和Canola(卡罗拉).双低菜籽品种(低硫葡萄甙和低芥酸)。

三十五、简述鱼粉的营养特性

1、粗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好,lys 5.25%,Met1.7%,CP高。生物学价值高。

2、热能:代谢能进口鱼粉在11.72-12.55MJ/kg 。国产在10.25左右。

3、维生素:B族丰富,尤以B12、B2多。富含VA、VD和VE。

4、矿物质丰富:利用率高。

5、未知生长因子:一类确定其存在并能促进动物生长但尚未能分离鉴定的生物活性物质为之未知生长因子。

三十六、简述营养因素对产蛋的影响

1、动物的因素:A 家禽种类与品种

2、营养因素:能量的影响;蛋白和氨基酸平衡;必需脂肪酸;矿物元素;维生素

3、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水的供应、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温度、湿度、通风和有度有害气体

三十七、简述产蛋禽矿物元素需要特点

1、对钙的需要量在3%以上,Ca/P为5-6:1。

2、常量元素P、Mg、K、Cl的需要量低于肉禽,一般低15-30%。

3、对电解质K+、Cl-、Na+离子平衡要求远高于肉禽,因为产蛋对电解质平衡很敏感。

4、微量元素需要量低于肉禽,而I、Mn、Se尤其低,因为产蛋对微量元素缺乏不如肉禽敏感。

5、蛋禽对高量的Se、I、Zn忍耐力强,而且可以引起蛋中这些矿物质含量提高,这种蛋品对人类健康有保健作用,是健康保健食品。

三十八、在生长肥育阶段影响钙、磷利用率的因素

(1)饲粮钙、磷的形式和溶解性;

(2)肠道的酸性环境;

(3)饲粮适宜的脂肪含量;

(4)钙磷比例;

(5)足够的维生素D有助于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三十九、列举几种常见矿物质饲料名称。

钙补充剂:石灰石粉、蛋壳、贝壳粉、方解石、石膏

磷补充料:磷酸一钙、磷酸二钙、磷酸三钙

钠补充料:食盐

四十、饲料添加剂分为几类?

饲料添加剂可以分为两大类: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

一、营养性添加剂:它包括矿物质、维生素与氨基酸

二、非营养性添加剂:它包括生长促进剂;饲料保藏剂;驱虫保健剂;增色剂;调味剂。

四十一、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1、提高饲料利用率

2、改善饲料适口性

3、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4、改善饲料加工性能

5、改善畜产品品质

6、合理利用饲料资源

四十二、反刍动物NPN利用过程

尿素--------→氨+二氧化碳

碳水化合物--------→酮酸+挥发性脂肪酸

氨+酮酸--------→氨基酸

氨基酸--------→微生物蛋白

四十三、粗纤维的营养作用

1)优点

1、单胃动物用一定量粗纤维,起填充消化道的作用,产生饱感。

2、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

3、提供能量,单胃动物CF在盲肠消化,可满足正常维持需要的10—30%。

4、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

5、降低饲料成本。

2)缺点

1、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

2、消化率低(猪为3-25%),且影响其它养分的消化,与能量、蛋白的消化呈显著负相关。

3、影响生产成绩,实质是影响能量的利用率

论述题:

一、论述反刍动物利用NPN的理论依据?生产实践中如何防止反刍动物NPN中毒?

①理论依据:1、尿素→NH3 + CO2

2、CH2O →VFA+酮酸

3、 NH3 +酮酸→氨基酸→菌体蛋白

②生产实践中防止反刍动物NPN中毒措施:

1、延缓NPN的分解速度

2、增加微生物的合成能力a充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b足量的矿物元素

N:S=15:1 即100g尿素加3gS

3、正确的使用技术

1)用量:不超过总氮的20-30%

不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

不超过精料补充料的2-3%

每100kg体重20-30g

2)适应期:2-4周 3)不能加入水中饲喂 4)制成舔砖 5)不与含脲酶活性高的饲料混合 6)尿素青贮

二、矿物元素一般缺乏症

Ca、P:佝偻病(幼畜);成年:骨质疏松、骨软症;奶牛:产褥热;蛋禽:蛋壳质量下降。Mg :放牧高产奶牛“青草痉挛”。

Fe、Cu:贫血。

Zn:皮肤不完全角质化(皮厚、皮粗、皮炎)。

Cu:贫血、骨折、骨畸形。

Mn:鸡:滑腱症、胫骨短粗(现代鸡培育新概念:胫骨越长,生产性能越高)、关节肿大。Se:肝坏死、肌肉营养不良(苍白)、桑椹心、白肌病。

I:甲状腺肿大。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限制性氨基酸绝食代谢RDP 理想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热增耗(HI)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的周转代谢氨基酸拮抗 二、辨析题(判断并改正) 1.反刍动物消化的特点是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中进行。() 2.碳水化合物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 3.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会下降,生长会受阻,严重时会引起动物死亡。() 4.热增耗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低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5.用TDE反映饲料的能值比ADE准确,但测定较难,故现行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表一般都用ADE。() 6.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但甲状腺肿不全是因为缺碘。() 7. 脂溶性维生素的排泄途径主要经胆汁从粪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从尿排出。() 8.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和改变核酸代谢。() 9. 消化实验与代谢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消化实验在代谢实验的基础上准确收集排粪量,排尿量。() 10.“标准”为了适应动物的营养生理特点,对每一种动物或每一类动物分别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性能制定营养定额。() 11. 妊娠期营养水平对母猪体重的影响:高营养水平下,增重与失重表现明显,妊娠期增重越多,哺乳期失重就越多,其净增重较低;低营养水平下,增重和失重均较小,则净增重较高。() 12. 由于反刍动物能将NPN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宿主的利用,故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不需考虑蛋白质的品质。()

13. 一般以水中总可溶性固形物(TDS),即各种溶解盐类含量指标来评价水的品质。() 14. 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15. 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增强养分接近肠黏膜 表面,最终增加养分消化率。() 16. NPN对非反刍动物基本上没有利用价值。() 17. 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大于0.01%。() 18. 只要动物的体重不变,维持需要量就不会改变。()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通常作为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 A、中性洗涤纤维 B、酸性洗涤纤维 C、淀粉 D、酸性洗涤木质素 2.动物对理想蛋白的利用率是()。 A、100% B、90% C、80% D、50% 3.通常,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A、赖氨酸 B、精氨酸 C、蛋氨酸 D、色氨酸 4.下列元素以离子的形式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选项是( )。 A、Na、K、Cl B、Mg、S、Fe C、I、F、Cu D 、Zn、Mn、Se 5.幼龄动物缺钙会造成( );成年动物缺钙会导致( )。 A、骨松症 B、佝偻症 C、骨软化症 D 、草痉挛 6.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哪三类( )。 A、丁酸 B、丙酸 C、戊酸 D 、乙酸 7.下列属于常量矿物元素的是() A、Ca P Mg Cu B、Ca Co Fe Mg C、Ca P Cl Mg D、P Cl Se Mg 8.营养性添加剂包括以下哪些?() A、维生素 B、微量元素 C、氨基酸 D、益生素 9.在蛋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的利用率。() A、N B、P C、Ca D、Mg 10.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以()为主,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以()为主。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4、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5、中性洗涤纤维:指饲料通过中性洗涤剂浸泡后所提出的纤维。 6、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 7、非必需氨基酸: 8、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EAA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EAA之间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中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通常将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缺少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9、蛋白质的互补效应: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10、氨基酸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这就称为氨基酸拮抗作用。 11、氨基酸中毒:由于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12、氨基酸平衡:若某种饲粮的EAA的相互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比最接近。 13、理想蛋白:氨基酸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14、瘤胃降解蛋白:进入瘤胃的且能被降解的蛋白质。 、 15、瘤胃未降解蛋白: 16、非淀粉多糖(NSP):指饲料中除淀粉以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等。 1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的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18、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9、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20、代谢能: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ME = DE - (UE+ Eg) = GE - FE - UE – Eg 21、真代谢能: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即TME = GE-(FE-FmE)-(UE-UeE)-Eg TME=AME+FmE+UeE "

《普通动物学》总结

普通动物学总结 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一般构造和生理 一、对称 动物身体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形状也表示出动物的进化过程和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体制:即动物体的基本形式;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①不对称:体不能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对称部分——变形虫; ②球形对称: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对称面——放射虫、太阳虫、团藻; ③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表壳虫、钟虫、海绵动物、腔肠动物; ④两辐射对称: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珊瑚纲(海葵)、栉水母; ⑤两侧对称:扁形动物及以上的动物都是属于两侧对称的(扁形、环节、软体、棘皮动物等)。 二、胚层 单细胞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最多如团藻一样只有1层细胞。 多细胞动物:两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逆转动物)、腔肠动物。 三胚层动物:扁形动物及以上 三、体腔 体腔是指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腔。扁形动物以下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腔。原腔动物有原体腔(囊胚腔);自环节动物及以上,都有真体腔。真体腔的产生对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大意义,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些高等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的蛭纲、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真体腔退化,形成围心腔、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内腔和生殖管。 节肢动物形成了血腔,即发达的血窦;棘皮动物体腔甚发达,一部分体腔还形成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半索动物有发达的分三部的体腔囊。 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内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 扁形动物:无体腔; 线形动物:具原体腔; 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 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 四、体节和身体分部 身体分节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多,异律分节少;而节肢动物却是异律分节多,同律分节少。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 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它的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半索动物的体腔前后分3部分,也可以说是3个体节。 棘皮动物的成体看不出分节的现象,但从它们胚胎发育中的3对体腔囊看来,可能是由3体节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五、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的质膜很薄(变形虫);有的有加厚的角质膜(眼虫);有的具纤维质的胞壁(植鞭目);有的具角质的外壳(表壳虫);有的还具有石灰质的壳(有孔虫);此外还具有硅质骨针的几丁质中心囊的(放射虫)。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_复习题分析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本科总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理想蛋白:所谓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2.平衡试验:也是代谢试验,它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衡定律,通过测定营养物质食入、排泄和沉积或产品中的数量,并用以估计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常用于研究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和利用情况。 3.妊娠合成代谢:妊娠母猪既使饲喂与空怀母猪相等的维持日粮,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仍可增重,这种现象为“妊娠合成代谢”。即在相同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养分的能力。 4.热增耗:又称特殊的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部分。 5.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称为饲养标准。 6.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的先体物质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7.必需氨基酸:人和动物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很;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或食物提供,营养学上把这种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8. 短期优饲:即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营养水平(一般在维持能量需要基础上提高30~100%)的饲粮以促进排卵,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 9.内源尿能:尿中的能量除来自饲料养分吸收后在体内代谢分解的产物外,还有部分来自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的产物,后者称为内源氮,所含能量称为内源尿能。 10.采食量:通常指动物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分为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 11.维持:是指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相对衡定;生长动物或生产产品动物体重保持不变,体内营养素周转代谢保持动态平衡。动物的这种状态,称为维持。维持需要是指满维持状态下动物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12.饲料添加剂:指在配合饲料中加入的各种微量成分,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防治疾病、减少饲料贮藏中营养物质损失和改善饲料及畜禽产品品质。13.营养需要:动物为了正常生长、健康和理想的生产成绩,在适宜的条件和内容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营养需要是一个群体平均植,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14.限制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日龄的某一种或几种必须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1绪论 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 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生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八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自然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生态种群” 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是现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生动物门 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肌肉组织中骨骼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为随意肌;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自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是不随意肌

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 4、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 5、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纲,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 6、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 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端细胞法;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体腔。 2、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有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大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为体腔。 5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成体制;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水螅型个体出芽或横裂无性生殖,水母型个体有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 2、腔肠动物的两种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1大小鼠年龄、体重、寿命的比较数据? 成年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较 小鼠大鼠 成年日龄(天)65-90 85-110 成年体重(克)20-28 200-280 平均寿命(年)1-2 2-3 2动物实验的对照类型? (一)空白对照: 不给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观察动物自发变化的规律。家兔白细胞数每天上下午有周期性的生物钟变化。 (二)实验对照: 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操作条件下对照,如给药实验中的溶媒(Nacl),手术,注射以及观察时的抚摩等都可以对动物发生影响。有人报告,针刺犬的人中穴对休克、心脏血液动力学有改变,但采用空白对照(不针刺)不够,应该设有针刺其它部位或穴部的实验对照。 (三)有效(标准)对照: 常用于药物研究。对一新药疗效可用一已知有效药或能引起标准反应药物做对照,可考核实验方法可靠性,又可通过比较,了解新药疗效和特点(普鲁卡因---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弱,用纳塞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快、持久)。(四)配对对照: 同一个体不同眼睛比较对照期和实验期差异(左眼试验,右眼对照);同一种动物后代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对照和实验以比较差异,此法可大大减少抽样误差。实验中可用同卵双胎或同窝动物。 (五)组间对照: 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或几组比较其差异。这种对照个体差异和抽样误差比较大,可用交叉对照方法以减少误差。观察某药物疗效可用两组犬先分别做一次实验和对照,再相互交换,以原实验组做对照组,原对照组做实验组重复第一次实验,观察疗效或影响,切记检查指标和条件要等同。 (六)历史对照与正常值对照: 此种对照要慎重,similar background ---条件、背景、指标和技术方法相同才进行对比,否则得出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结论。 3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制备过程? 转基因动物: 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确定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染色体,其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导入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使其获得人类需要新功能。 技术程序:

普通动物学重点题库

绪论 生物的界级分类 五界系统 Ⅰ.原核阶段 ⒈原核生物界 Ⅱ.真核单细胞阶段 ⒉原生生物界 Ⅲ.真核多细胞阶段 ⒊植物界 ⒋真菌界 ⒌动物界 六界系统 Ⅰ.非细胞生物 ⒈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⒉细菌界 ⒊蓝藻界 Ⅲ.真核生物 ⒋植物界 ⒌真菌界 ⒍动物界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 1、描述法 2、比较法 3、实验法 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 种或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方式。 分类的阶元即动物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由林奈创定的,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的命名方法,是指每一动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拉丁文斜体排版。属名+种名+人名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1、原生动物的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动物。这个细胞具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构造。 2、原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但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这些机能不是由器官系统来完成,而是由细胞器完成的。 3、原生动物除单个细胞个体外,也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一般无细胞的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分化。 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出来的,能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应器官相当的结构部分为类器官。 呼吸和排泄: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但所有的淡水原生动物都具调节体内水平衡的胞器——伸缩胞。 生殖: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1二分法2出芽法3裂体生殖即多分裂法、复分裂。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2接合生殖。) 鞭毛纲---------眼虫(体成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不良环境中形成包囊,出囊前作一次或多次分裂。伸缩泡除调节水中的平衡外,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把水及溶于水的代谢物收集后排入储蓄泡→胞口→体外。主要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排泄。)【鞭毛纲鞭毛作用:1运动2感觉3捕食】肉足纲---------大变形虫(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吞噬作用: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食物裹进细胞内部,叫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食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为胞饮作用。【肉足纲伪足的类型:1叶状伪足2丝状伪足3根状伪足4轴伪足。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孢子纲---------间日疟原虫(世代交替现象:动物体以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完成生活史的现象。在人体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开始,人为中间寄主。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限制性氨基酸绝食代谢RDP 理想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热增耗(HI)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的周转代谢氨基酸拮抗 辨析题(判断并改正) 1.反刍动物消化的特点是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中进行。() 2.碳水化合物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 3.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会下降,生长会受阻,严重时会引起动物死亡。() 4.热增耗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低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5.用TDE反映饲料的能值比ADE准确,但测定较难,故现行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表一般都用ADE。() 6.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但甲状腺肿不全是因为缺碘。() 7. 脂溶性维生素的排泄途径主要经胆汁从粪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从尿排出。() 8.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和改变核酸代谢。() 9. 消化实验与代谢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消化实验在代谢实验的基础上准确收集排粪量,排尿量。() 10.“标准”为了适应动物的营养生理特点,对每一种动物或每一类动物分别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性能制定营养定额。()11. 妊娠期营养水平对母猪体重的影响:高营养水平下,增重与失重表现明显,妊娠期增重越多,哺乳期失重就越多,其净增重较低;低营养水平下,增重和失重均较小,则净增重较高。() 12. 由于反刍动物能将NPN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宿主的利用,故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不需考虑蛋白质的品质。() 13. 一般以水中总可溶性固形物(TDS),即各种溶解盐类含量指标来评价水的品质。() 14. 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15. 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增强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增加养分消化率。() 16. NPN对非反刍动物基本上没有利用价值。() 17. 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大于0.01%。() 18. 只要动物的体重不变,维持需要量就不会改变。() 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通常作为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 A、中性洗涤纤维 B、酸性洗涤纤维 C、淀粉 D、酸性洗涤木质素 2.动物对理想蛋白的利用率是()。 A、100% B、90% C、80% D、50% 3.通常,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A、赖氨酸 B、精氨酸 C、蛋氨酸 D、色氨酸 4.下列元素以离子的形式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选项是( )。 A、Na、K、Cl B、Mg、S、Fe C、I、F、Cu D 、Zn、Mn、Se 5.幼龄动物缺钙会造成( );成年动物缺钙会导致( )。 A、骨松症 B、佝偻症 C、骨软化症 D 、草痉挛 6.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哪三类( )。 A、丁酸 B、丙酸 C、戊酸 D 、乙酸7.下列属于常量矿物元素的是()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原创)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动物营养与饲料第一章复习题

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习题册 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 1、动物营养 2、营养物质 3、总能 4、消化能 5、净能 6、蛋白质 7、必需氨基酸 8、非必需氨基酸 9、限制性氨基酸

10、理想蛋白质 11、必需脂肪酸 12、常量矿物质元素 13、微量矿物质元素 14、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 二、填空(每空1分) 1、饲料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除了水分、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和。 2、在物理消化的基础上,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还包括和。 3、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 4、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以分为和。 5、常量矿物质元素除钙、磷、食盐、钾外,还包 括、。 6、动物缺铁的典型缺乏症是。

7、维生素A的特异性缺乏症是。 8、钙、磷及维生素D缺乏,幼畜表现的典型缺乏症是。 9、除饮水外,动物水分的来源途径还有、。 10、动物体内水分的主要去路除排泄粪尿外,还是、。 11、不饱和脂类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从而导致脂类出现。 12、根据动物体内可否合成以及是否需要日粮提供,可将氨基酸分为和。 13、饲料中的粗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三种。 14、粗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等。 15、饲料净能是指饲料中用于和的能量。 16、猪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始于,主要在被消化。 17、按照近似养分分析方案,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由 和组成的。 18、按照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可将矿物质元素划分为 和。 19、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在单胃动物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 和。 20、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在单胃动物小肠中分解的最终产物在 被吸收。 21、饲料中的粗蛋白质通常包括和。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 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简而言之: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 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 动物。 3、【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 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研 究的实验学科。 5、【实验动物的特点】 (1)遗传学要求——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 按照遗传特点分近交系、封闭群或远交群、杂交群。 (2)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控要求——根据控制程度分普通级动物(CV)、清洁动物(C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无菌动物(GF) (3)应用要求——实验动物对试验因素的敏感性强、反应一致,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可比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6、【AEIR】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4个基本条件: A——animal(实验动物) E——equipment(设备) I——information(信息)R——reagent(试剂) 7、【“3R”原则】 替代replacement原则——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 行实验。 减少reduction 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8、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卫协会建立了“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是实验动物学真正 形成的时期。 1988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标志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20XX年,国家科技部在全国推行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制度,大大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技术。

《普通动物学》学习方法

《普通动物学》学习方法 一﹑课堂学习 大学《普通动物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材越来越厚,而教学计划所安排的学时却越来越少,针对这种情况,课堂教学方法必需要有所改变。 由于生物学本身的规律,在教材中不少内容不可避免是重复的,如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部分内容与人体解剖学是重复的;生理机能方面的部分内容与动物生理学是重复的;大学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许多与中学生物教学是重复的;不同纲动物身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不少也是重复的。这些内容又恰恰在《普通动物学》教材中占的篇幅较大。 这些在中学和大学的不同课程以及在同一教材中不同纲的重复内容,系统的结构和生理机能,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了解的。这一部分内容,要突出重点、特点,对最先讲述的代表动物,可以作较细致的讲解;对以后出现的代表动物,应主要讲述其特点。而常规的结构和生理机能可以不讲或少讲。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要应用比较解剖学和比较生理学的方法。通过比较,不但可以了解不同类群的共同特征,还便于了解它们的不同特征;既知道了一个新类群的特征,又复习了已讲过的类群特征。 在动物学教材中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动物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讲门、纲、目及重要科的鉴别特征,而种的鉴别最好放在实验课中对照实物标本学习,如果在理论课中讲解,不但花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好。 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跟着老师转,主要内容一般是能听懂的,但要将老师讲的全部内容在大脑中记下来,是比较困难的。帮助记忆的主要方法是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主要记录老师的板书内容,老师的板书是文字非常简捷的各级标题以及重要的图表和示意图。学生还可以记下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所以课堂笔记是重要的学习提纲,它能给学生在课后复习阅读教材时提供重要的线索,便于抓住重点,节约时间。记笔记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组织思维,避免思想开小差。在笔记中还能记下未搞清楚的问题,留待课后向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学生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模仿老师在板书中概括问题的方式,提高在阅读中概括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效果。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和做笔记应该有正确的看法,老师讲课时不能只顾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满了就擦,擦完了又写,学生难以跟上,没有时间思考;学生不能只是埋头做笔记,而对所记的内容不求甚解。老师应该注意板书的质量,学生应该把做笔记当作学习的一种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断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做好课堂笔记应注意以下几点:大学老师课堂讲授内容多,板书也多,学生要提高记笔记的速度,记笔记的速度要跟上老师板书的速度。要培养边看边写、边听边思考的课堂学习能力;课堂笔记不同于会议记录,不必记录过多的细节,更不必将老师讲的话都记录下来,要是这样,学生就仅是记录员,没有思考的时间。除了记下老师的板书以外,再记下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或弄不清楚的内容;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许多是自己补充进来的,特别是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新发现,可以多记;而教材上有的内容可以少记;老师讲授的内容容易为自己接受的可以少记,而较难懂的内容,可适当多记,有助于课后复习时突破难点;部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记好笔记外,在课后复习中还补充进许多内容,将笔记重新整理抄写,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一份很漂亮的听课和读书的综述资料,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课堂笔记应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因为动物学老师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经验丰富,所讲授的许多专业术语、定义和内容可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学生不可能随意改变。但学生并不见得就一定要机械地照抄板书,他们可适当地对板书加以改变,搞出特色;现在的课堂教学由于信息量大而课时少,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不可能很详细、很连贯的讲解。即使是教学时间够,也不能像对待中、小学生那样进行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