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翻译中的七种意义

翻译中的七种意义

翻译中的七种意义
翻译中的七种意义

翻译中的七种意义

学过翻译的人都知道,翻译是传义。但何为“意义”?有一种说法:“词本无义,义随人生”(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but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意思是说意义具有语境性。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七种意义: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 ning)、反映意义(reflective meaning)、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主题意义(th ematic meaning)。

一、概念意义(具有历史性、多样性)

A good boxer must have science as well as strength and speed.

一名优秀的拳击手不仅要具备力量和速度,而且要具备技巧。

She is having an affair with her husband’s best friend.

她和丈夫最要好的朋友有暧昧关系。

Any st udent of Gate’s mind and methods will find the strategy familiar.

研究盖茨思想和方法的人都会对这种策略有一种似曾相似之感。

二、内涵意义(如比喻义、引申义等)

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the imperialists.

帝国主义者的性格中,既有残暴的一面,也有狡猾的一面。

三、社会意义(文体或语体色彩)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这些同义词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语体色彩不同,即使用场合不同。例如,英语中表示“死”就有die,pass away,kick the bucket,但这些词语的文体意义或语体色彩是不一样的,die属于一般性词语,pass away属于正式用语,相当于汉语的“去世”,而kick the bucket属于极不正式的俚语,相当于汉语的“翘辫子”或“蹬腿了”。下面一句就存在用词语体不当问题: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r grandma has passed away.

四、情感意义(褒贬感情色彩)

英语同义词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感情色彩不同,即褒贬意义不一样,如propagand a与publicity都可表示“宣传”,但在英语中前者是贬义词,含有“不择手段、欺骗”之义,而后者是中性词。以前我国许多单位的宣传部门都翻译成Propaganda Department,是不恰当的。目前,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但在个别地方依然存在。另一对比较普遍的例子是persistence与perseverance。同样地,表示“坚持”,persistence是中性词,perseverance 才是褒义词,所以,如果真正称赞某人应该使用perseverance。

五、反映意义(多义联想)

一词多义是英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所谓反映意义,就是指我们在使用某个词语的一种意义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的该词的其它意义。如White Elephant的字面意义是“白象”,但它可以用作惯用语,意思是“昂贵而无用的东西”。据说,我国的“白象牌电池”采用的就是这种译文,结果其销量可想而知。谁会花钱去买无用的东西呢?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我国电影界有一种著名的奖项,叫“金鸡奖”,那么如何翻译为好呢?是Cock Prize 还是Rooster Prize?当然应该翻译成Rooster Prize,因为cock除了表示“公鸡”之意外,还有“男性生殖器”的意思。

六、搭配意义

英语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即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往往表示不同的意思,如a h andsome man“外表英俊的男子”,a handsome woman“健美的女子”,而a handsome re ward则是“可观的报酬”。

七、主题意义(依靠词序、焦点和强调所传达出的一种意义)

在英语中,同样的意思使用不同的语序,就会产生不同的主题意义。如:I like Danish cheese best与It is Danish cheese that I like best两句话的语言意义是一样的,表达的都是“我最喜欢丹麦奶酪”。但前者强调的是“最”,而后者强调的是“丹麦奶酪”。如果把这两句话作为问题的答案的话,可以分别这样来提问:“你喜欢丹麦奶酪吗?”“你最喜欢什么奶酪?”

由上分析可知,我们所说的意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要把这么多的意义从一种语言再现到另一种语言中,就更加困难,尤其是在属于不同语系的汉英之间进行翻译就更是如此。很多翻译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意义走样。

翻译的作用与意义

翻译的作用与意义 "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J.C卡特福德,1994)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 "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按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E.A奈达,1969) "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沃尔夫拉姆·威尔斯,198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 (吕俊,1997) 诸如众多定义中,哪种更准确、贴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翻译活动本身。 翻译的具体形式很多,有口译、笔译、机器翻译等,从翻译的物质形态来说,它表现为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组合,具体可分为四类:(1)有声语言符号,即自然语言的口头语言,其表现形式为电话通讯、内外谈判和接待外宾等; (2)无声语言符号,包括了文字符号和图象符号,其表现形式为谈判决议、社交书信、电文、通讯及各种文学作品等印刷品; (3)有声非语言符号,即传播过程中所谓的有声而不分音节的"

类语言"符号,其常见方式为:说话时的特殊重读、语调变化、笑声和掌声,这类符号无具体的音节可分,语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信息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以传播的,比如笑声可能是负载着正信息,也可能负载着负信息,又如掌声可以传播欢迎、赞成、高兴等信息,也可以是传递一种礼貌的否定等。 (4)无声非语言符号,即各种人体语言符号,表现为人的动作、表情和服饰等无声伴随语言符号,这类符号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比如人的有些动作,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所表示的语义信息完全不同,不仅如此,它还能强化有声语言的传播效果,如在交谈时,如果伴有适当的人体语言,会明显增强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

unit 6.翻译中词语的处理(1)

第三讲实用翻译策略与常用技巧 3.1 实用翻译策略的选择 在实用类语篇的翻译中,除一般翻译技巧外,译者常常必须借助一些传统上不提倡、但从实现译文功能角度来看是必需的翻译方法。其中,删减和改写是比较常用的调整手段。 这里的改写指的是以分析原文为基础,以实现译文功能为目的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并非不负责任的胡乱改写和凭空捏造。 事实上,在翻译实践中,删减和改写早已被广泛运用。倡言“信、达、雅??的严复,其翻译的《天演论》就有大量改写。王佐良先生曾仔细比较过他与赫胥黎的原作,发现“严复是把整段原文拆开照汉语习见的方式重新组句的”,“原文里第一人称I成了译文里第三人称…赫胥黎?”,“译文写得比赫肯黎的原文更戏剧化”,等等(转引自谢天振,2002.4)。另外,译作书名《天演论》对原作书名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字面义为《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做了删减处理。 许多产品商标的译文也都经过了改写。如“实达”(电脑)译为Star;乐凯(胶卷)译为Lucky;“方正”(电脑)译为Founder。 以上所有这些处理显然都是以译文预期功能为决定因素的,是根据译文预期目的采取相应方法第略的典型例证。不少实例证明,只要翻译中的调整是以分析原文为基础,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同时又运用得当,有时确实能起到一般翻译方法难以达到的积极效果。 3.2 实用翻译常用技巧 3.2.1 词语的处理 3.2.1.1 直译 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条件下,在译文中既忠于原文词义以保留原文形式。在实用类翻译和一般翻译实践中,直译都不是生搬字典释义,不是死译,不是机械字译。而是把词义放在其所处的具体环境中加以考虑,结合译文预期功能,对在特定语境中的词汇进行分析,确定词语的本义、隐含意义、语体意义、逻辑意义、临时义等,并在特定译文语境中甄别其得体性。例如: 黑马 随行人员 鲁迅纪念馆如今已成为极富旅游价值的著名人文景观。 如今武夷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点保护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3.2.1.2 直译加补充信息 该翻译技巧也称为“语用增补”或“语用明晰化处理”。指的是对一些特殊的名词和表达,需在保留的同时,用译语读者熟悉的方式加以解释,以求清晰易懂。特别是汉英语言中都很常见的“速记式”词语(short-hand Phrases),即用一个字或一个词组或几个数字把一系列复杂的概念总结起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对源语读者尽人皆知,无须加任何说明,但对译语读者,却有必要做明晰化处理。 汉英翻译中这类例子很多。如: GRK考试被采用来挑选那些适合进修两年制的、竞争性很强的管理学专业严格要求的学生。 Abbreviated to GRK in Chinese, and transliterated as “Guanli Ruxue Kaoshi” (Admission Test for Management),the examin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to pick the students best-suited to the rigors of more than two years?further study in the competitive art-of-management discipline. 民族英雄“郑成功”:Zheng Chenggong,also known as Koxinga,… 在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张学良扣留。

论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Study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of cross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translation cannot serve without context. Contex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lation, because it has a great effect on understanding the text and semantics. That is, the basis of the right translation lies in knowing context well.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context at home and abroad, demonstrates separately through how each part of context affects translation and how to grasp these effect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What’s more,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in deta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xt and translation, and further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No matter in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r translation practices, content should be given enough attention. When translat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meaning of words in different context and different function in different texts. Translation should reproduce the content of original text. Key words:Context; Translation; Importance; Relationship 摘要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可脱离语境。语境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对于理解篇幅,语义具有重大作用。因而正确翻译的基础应在于准确地把握语境。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对语境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与翻译关系密切的语境内容,接着通过大量例子分别论证了语境的各部分内容如何影响翻译及翻译时应该如何把握这些影响,对语境和翻译的关系进行了详尽阐释,进一步说明了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揭示出不论是在翻译理论还是在翻译实践中,语境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翻译中,要注意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具有的不同意义,要注重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的功能,翻译应再现原文情境。 关键词:语境;翻译;重要性;关系 引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个信息系统;它的传输和接受总是发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受环境的影响和支配。这是真正的环境,社会交际的人使用的语言在社会的每一个的时间是在一个特

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

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 文学翻译的本质就是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就是将源语文本的艺术形象移植于译语文本之中,这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翻译研究实质上就是探索和分析文本意义诠释与转换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从理论上描述和揭示运用不同的文学语言塑造同一艺术形象时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诠释的学科,诠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实质上也是文本的意义,其根本任务就是探索意义理解和诠释的本质特征。就这个意义而言,当代诠释学所展现出的全新理论视野,理所当然应该视为翻译研究的他山之石。当然,作为不同的理论学科,诠释学与翻译理论针对文本意义的研究在方式和目的上有所不同,各自关注的侧重点并非一样,这也正是我们借助诠释学理论研究翻译问题应该辩证理解诠释学理论内涵的宗旨所在,也是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视域。作为主要针对文本意义语内理解、阐释和研究的诠释学究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哪些基本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为翻译视角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带来了哪些思想洞见,翻译过程涉及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如何借鉴诠释学原理予以解释,文本意义的语内诠释与语际诠释有哪些不同,如何才能将诠释学理论有机地运用于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诠释之中——所有这些都是翻译研究应该思考的问题。正是基于上述这些问题,以诠释学关于文学文本的意义理解为理论基础,将诠释学原理应用性地阐释和阐释性地应用于文本意义的翻译研究中,这是本文最重要的表述方式。同时,在诠释学基本理论框架下,根据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理论进行针

对性的探讨,其基本观点也作为本文探讨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重要理论参照,这是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本文将运用诠释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即文本意义的诠释及其翻译转换,本文始终 将文本意义作为核心概念贯穿于本文的论述之中,其中对所涉及的几个重要方面,譬如意义含义的理解、文本意义的概念内涵以及主客观属性、文本意义的形态结构特征、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主客观因素、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合适度、文本意义翻译转换的特点等诸多问题,尝试以新的视角做出系统全面的探讨和阐述。本文共分前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前言”。这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动机、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研究新意、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所借鉴的语料来源。第一章“绪论:文本意义的诠释学向度”。本章为本文理论阐述的核心部分。首先简要叙述诠释学与翻译研究的内在联系并回顾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引出本文的选题目的以及研究价值。本章阐述的理论重点在于以下几点,1.从哲学层面阐述意义的多层含义及其基本特征;2.基于哲学层面的意义含义,界定诠释学视角文本意 义的概念内涵,进而论述文本意义客观性与主观性辩证统一的本质特征;3.在区分意义与含义异同的基础上论述文本本意与文本意义和作者本意与文本本意之间的辩证关系;4.简述语内诠释与语际诠释的区别,进而提出借助诠释学理论研究翻译问题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第二章“文本意义翻译诠释的客观因素”。本章基于文本意义的开放性与未定性,即文本意义的客观因素,运用文本理论中的“图式论”分析文本意义的形态结构特征。本章重点在于从理论上论述文本的意义具

翻译管理中应用翻译技术的意义

翻译管理中应用翻译技术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日益崛起的背景下,翻译行业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自身也快速发展壮大。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尤其是信息和计算技术的创新带来了翻译模式的转变。翻译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翻译行业从业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有了翻译技术的辅助,现代翻译领域的翻译活动不再是一个孤立而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翻译公司、译者和客户都能参与其中的开放有序的过程。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引入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原则,探讨了翻译模式的发展过程。合作翻译模式经历了从口述加笔受到主译加辅译最后到集体分工协作的翻译模式的发展过程,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于一体的复杂过程。以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作者将现代翻译公司中的翻译模式看成一种项目管理模式,即翻译项目管理。而翻译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部分已经渗透到翻译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翻译的完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技术及其在翻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并且了解翻译市场的现状,作者在当地一家著名翻译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访问了解翻译技术在翻译公司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文献资料和观察所得信息,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翻译市场的现状和一线翻译工作者对翻译技术的直观使用体验。作者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在翻译项目管理中应用翻译技术的意义,得出以下结论:(1)翻译技术提高了翻译质量:翻译记忆、术语库和质检工具的应用确保了翻译的质量;(2)翻译技术,特别是翻译记忆,将翻译工作者从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缩短了翻译所需时间;(3)翻译技术降低了翻译成本: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同样的工作量现在只需更少的人就可以完成;(4)翻译技术优化了翻译流程,翻译文档处理和翻译合作变得更加简单。 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产生以下几点作用:(1)对翻译企业、客户和翻译服务行业以启示;(2)积极推动翻译理论研究;(3)促进翻译流程优化,推动翻译行业发展。

-阅读中翻译的重要性

阅读中翻译的重要性 上一次的文章中提到了在阅读中,如果想要高效的成绩,“同义替换”这个规律就不能忘记。并且不仅不能忘记,还要在替换时表现的非常好。有可能是逻辑上的一点小偏差,也有可能是细节上的一点小误差都有可能造成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那么我们碰到的问题总是要去克服的。在整个过程中,应该明白,唯独多多练习才是上上之策。但是如果能够有一些方法的引导,想必就会效果更佳吧。 在此,我觉得能承担起此项任务的也就只有不断的翻译练习了。基础阶段也有很多的同学想尝试翻译,但估计也是苦于其翻译的任务量之大,目的不明确性也早早地将这个想法夭折了。所以在这里,如果想练习翻译的同学,尤其是想通过翻译对阅读起到比较大作用的学生来讲,有一些翻译中的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性原则,简单叙述下,方便大家参考。很多备战考研的小伙伴都对英语翻译十分的头疼,本文就为大家简单讲解翻译常用且实用的八大技巧,希望对小伙伴们复习考研英语有所帮助。 首先,在英语转化成汉语的时候一定要忠于英语的原意,还要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原则一: 英语重视长句,从句的嵌套,而汉语重短句,所以在做翻译的时候,需要把英语的长句进行拆分处理成多个短句,这样既可以从意思上便于理解,还能够符合汉语的语法逻辑,从而达到真正的到位。那么在划分句子的时候就要有一些参考的东西: 比如: 主句与从句相分离 非谓语修饰结构相分离 介词短语相分离 并列结构相分离 都是可行的方法。 2000年真题中:Declaring that he was opposed to using this unusual animal husbandry technique to clone humans, he ordered that federal funds not be used for such an experiment--- although no one had proposed to do so---and asked and independent panel of experts chaired by Princeton President Harold Shapiro to report back to the White House in 90 day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a national policy on human cloning. 这个句子很长,但是不可能一句话就说完,所以它需要进行断句,并且是断好几次。 原则二: 英语多重被动语态,汉语则重视主动语态 所以这就意味在做翻译的时候更多情况下要将英语中的被动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Scientist should not be distracted by the necessity of keeping one eye on the cash register while the other eye is on the microscope. 但是有一些特殊的英语句型结构在翻译成汉语时有其固定的模式,比如说形式主语,需要在前面加入泛指概念的主语,然后依次按顺序翻译就可以。 It is asserted that… It is believed that… It is well known that… It will be said that…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

浅谈翻译中意义与意义再生

浅谈翻译中意义与意义再生 发表时间:2018-07-30T11:54:28.2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作者:张雅倩[导读] 意义在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翻译过程就是一个意义传达的过程。笔者从对意义的认识、意义的分类以及意义再生三方面探讨翻译中的意义与意义再生问题,探讨了意义的确定性和客观性,通过这一探讨与探究,也会对今后的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河北传媒学院,073000)摘要:意义在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翻译过程就是一个意义传达的过程。笔者从对意义的认识、意义的分类以及意义再生三方面探讨翻译中的意义与意义再生问题,探讨了意义的确定性和客观性,通过这一探讨与探究,也会对今后的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词:翻译、意义、意义再生Abstract:Mea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lation, it is the core and fundamental of translatio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meaning exchange. The author wrote the article from three aspects: what is meaning, the classify of meaning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meaning and probe into the certainty and objectivity of meaning to guide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the future. 引言 交流是意义的交换,翻译过程也是一个让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读者要想真正读懂作品就需要读懂作品表达的意义,而翻译的根本任务就是意义的再生。翻译什么?这一问题涉及对翻译根本任务的探讨,“意义”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一.对意义的认识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思考翻译什么这个问题。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翻译就是把原文的意义进行传达,所以,我们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意义传达的过程。“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它是翻译的根本与核心。语言的不同只是外在语言符号的差异,或者说只是“名”的差异。因此翻译时只需要将一种语言符号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符号就可以完成翻译任务。在这种语言观的影响下,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方法被许多翻译家当作是最可靠、最可信、最可行的翻译方法。随着人们对翻译的不断研究和认识,诸多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开始对这一方法提出质疑和批评。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记,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它是属于感觉的,我们有时把它叫做‘物质品’,那只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而且是跟联想的另一个要素,一般更抽象的概念相对立而言的。”由此可以看出,之前的传统语言观影响下的字对字、词对词的逐字对译的翻译方法是不科学的。二.意义的分类莫里斯的意义三分法,将意义分为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而乔治·穆南没有系统的意义分类法,他只是用交际学和符号学的理论知识对前人提出的意义观做出了探讨;释意派的最大贡献是区分了潜在的意义和现实化的意义。意义还可以分为,语言意义、言语意义和语用意义。语言意义是词语在语言系统中的概括的、一般的、固有的意义。它们贮存在人的头脑中,或记录在词典里;言语意义是词语在言语交际中所传达的意义;语用意义是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在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以语境作为参照并在一定的语用目的支配下赋予词语的临时意义。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发表主旨演讲,在谈到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时说:“天下兼相爱则治”我们在翻译这句话时要考虑当时的语境,考虑作者说话时的环境。因此,在这样一个语境下这句话可以翻译为“The world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will keep peace.”如果说话者面对的仅仅是一个国家人民则要把“the world”变为“the country”。再如,“There is a story about four people: everybody, somebody, anybody, nobody.”在翻译这句话时就不能把“everybody, somebody, anybody, nobody”简单译为“每个人、任何人、没有人”而要考虑作者的说话意图,了解作者要传达怎样的意义,故译为“甲、乙、丙、丁”。三.意义的再生对翻译而言,最有效、最直接的帮助,就是在理论上明确了意义不是给定的,词语意义不是孤立的,文本的意义不是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维特根斯认为“一个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每一个词语的意义都是死的,只有把它运用到具体的语言中,表达具体的意义,那么这个词语才会是活的。在英语中经常用一个词语来表示一个具体的事物,在做这样的翻译时,我们就应该从其根本意义出发,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翻译出词语的具体意思。例如:(1)香港各界人士热议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在这句话中“热议”不是指热烈讨论,根据上下文,这句话中的热议是认同的附和的意思,所以应该将“热议”翻译成“beacon”或“motivation”之类的词。(2)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the imperialism. 这句话是在描述帝国主义的特性,在翻译这句话时,如果我们将“tiger”和“ape”直接翻译成“老虎”和“袁”,读者就会产生疑惑,不能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原作者是想用这两个词来表达帝国主义的某种特性,即“残暴”和“狡猾”因此这句话应该译为“帝国主义的性格,既残暴,又狡猾” 因此,在一门语言中,词语的运用要在具体的使用情景中,人们对意义的理解也要依赖于使用的环境和语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上下文和语境在意义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翻译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原文词句的意义不是死的,要在语境中加以理解;要特别重视作品意义的整体性,即萨特所说的“有机整体”,在理论上则不能机械地进行词句的转换,而应着力于其有机的结合。直译和意译的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语境来进行分析,不管直译还是意译,都是为了更准确的传达原作者的意思,使原作品中的意义能够在译文中再生出来。四.结论

关于英汉翻译中习语含义的处理

关于英汉翻译中习语含义的处理 在英译汉中,译者优先考虑的是对原文习语含义的处理,并且处理的方式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译者在尊重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其做出综合性的合理加工,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习语的含义。 标签:英汉翻译含义理解译文 某大学英语教材(读写译学生用书)第三册第三单元Reading One课文The Benevolent Children中的第6自然段(P49):He had a warm bed on which to sleep at night,warm clothes to wear during the day,mittens for his fingers,and the shoes for his feet;so that Jack Frost,although ever so maliciously disposed,could not possibly do him any injury.Joseph was about ten years old,and he had a sweet sister two years older. 该教材提供的参考译文如下: 晚上,约瑟夫有一张温暖的床睡觉,白天可以有暖和的衣服、手套和鞋子为他遮风御寒,即便是最凛冽的严寒也对他丝毫无损。约瑟夫大约十岁,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 比较原文与译文后,读者可能会有所思考。思考一:Jack Frost在此像人名,但从译文来看它为什么不指人,而指“严寒”。思考二:sweet sister难道真的是如译文所说的“姐姐”吗? 本文拟就这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其作出合理而又能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关于Jack Frost的讨论 如果脱离语境,读者会把Jack Frost视为人名,甚至还会把它译为“杰克·弗罗斯特”,而非译文中的“严寒”。其实,原文作者为了实现表达生动而使用了修辞手法中的拟人。 拟人在英语中并非少见,在一些作品中作家们经常可以把很多东西写“活”。请看以下几个来自文学作品的例子: (1)How soon hath Time,the subtle thief of youth,stolen on his wing my three and twentieth year! 以上诗歌来自Milton的作品,诗人把“time”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了,目的是要把“Time”(时间)比作人,将其人格化。译文如下:

翻译概论之翻译有什么作用.

翻译有什么作用?

8.1对“译何为”的理论思考 8.1.1“译何为”与翻译目的论 “译何为”即“翻译应该有何作为?”,而更多的是要落在“应该”一词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一些翻译理论流派,其中有尤其是“目的学派”的理论作为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弥补了传统翻译的不足,也为思考“译何为”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译论家弗美儿发展起来的翻译模式。他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动,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视为一种行动。任何行动都必须有目的” 狭义角度下的翻译“目的”: 一是“谈翻译过程时,指过程的目标” 二是“谈翻译结果时,指译文的功能” 三是“谈翻译模式时,指模式的意图”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这个目的有三种因素: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如谋生);目标与环境中译文的目的(如启发读者);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体现某种语言结构的特点而采用的直译法) 弗美尔目的论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原则”。根据目的原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若我们在进一步研究,不难看到,弗美尔所指的“目标”,“功能”与

“意图”与“译何为”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目的,是翻译应该达到的要求,或者说是实现原文的原动力;制定目标,实际上为翻译应有何为确定一个坐标;而“译文的功能”更是翻译行为最终完成到底能起何种作用的具体体现;至于“模式的意图”的确立,直接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采取,涉及到“欲何为”的关键所在。 8.1.2“译何为”与译之“用”——理想与现实之间 如果说“译何为”是对翻译作用的理想期待,那么译之“用”则是对翻译所实际发挥作用的揭示。 首先,翻译之“用”的探讨需以翻译观的确立为前提。翻译观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它决定着对翻译的理论思考以及翻译的实际操作中的价值取向。 其次,翻译之“用”的探讨需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再次,对翻译之用的探讨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应该有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 通过对“译何为”和译之“用”的剖析,我们认识到“译何为”是对翻译理想作用的期待,与翻译的目的紧密相连,而译之“用”则是历史翻译在历史中所真正起到的作用。 8.2翻译的历史定位 8.2.1为翻译定位 特贾斯维尼·尼朗贾纳在《为翻译定位:历史、后结构主义和殖民语境》一书中指出,“在后殖民的情境下,翻译的问题系成了引发有关再现、权力以及历史性这诸多问题的一个意义重大的场点。”尼

unit 6.翻译中词语的处理 (1)

Unit 6 翻译中词语的处理 1 直译 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条件下,在译文中既忠于原文词义以保留原文形式。在实用类翻译和一般翻译实践中,直译都不是生搬字典释义,不是死译,不是机械字译。而是把词义放在其所处的具体环境中加以考虑,结合译文预期功能,对在特定语境中的词汇进行分析,确定词语的本义、隐含意义、语体意义、逻辑意义、临时义等,并在特定译文语境中甄别其得体性。例如: 黑马 随行人员 鲁迅纪念馆如今已成为极富旅游价值的著名人文景观。 如今武夷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点保护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2 直译加补充信息 该翻译技巧也称为“语用增补”或“语用明晰化处理”。指的是对一些特殊的名词和表达,需在保留的同时,用译语读者熟悉的方式加以解释,以求清晰易懂。特别是汉英语言中都很常见的“速记式”词语(short-hand Phrases),即用一个字或一个词组或几个数字把一系列复杂的概念总结起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对源语读者尽人皆知,无须加任何说明,但对译语读者,却有必要做明晰化处理。 汉英翻译中这类例子很多。如: GRK考试被采用来挑选那些适合进修两年制的、竞争性很强的管理学专业严格要求的学生。 Abbreviated to GRK in Chinese, and transliterated as “Guanli Ruxue Kaoshi” (Admission Test for Management),the examin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to pick the students best-suited to the rigors of more than two years’further study in the competi tive art-of-management discipline. 民族英雄“郑成功”:Zheng Chenggong,also known as Koxinga,… 在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张学良扣留。 During the famous“Xi’an Incident”of December 12-25,1936,Chiang Kai-Shek, leader of the then Kuomingtang-ruled central government,was arrested by his second in command,“Young Marshal”Chang Hsueh-liang. “宋庆龄” “义和团运动” “南京大屠杀……” 3 释义 实用语篇中常会出现富有汉语文化特色的词语、成语、比喻、俗语和缩略表达。其中一些或由于其字面意义很难解释,需根据语境而定;或由于比喻形象因文化差异和接受习惯的差异而导致文化冲突、上下文不和谐和信息含义不清;或形象已经淡化而只留下联想意义或语用意义,为了不影响读者对原文信息的正确理解,翻译中经常要根据语境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释义处理,减少译文的“异国情调”,目的在于清晰地表达原意,避免读者误解。 例如,“吃在广州” “高交会”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新中国” “新时期” “闽南金三角”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教案6:意义与翻译

意义的翻译 Translating Meaning 意义的分类(Categories of Meaning ):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含蓄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 文体意义(stylistic meaning) 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 折射意义(reflected meaning) 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 主位意义(thematic meaning) ——Geoffrery Leech: Semantics 意义的分类定义 1.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关于逻辑、认知或外延内 容的意义 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2. 含蓄意义通过语言所指事物所传 递的意义 3. 文体意义关于语言运用的社会环 境的意义 4. 情感意义关于说话人或作者的感 情和态度的意义 5. 折射意义通过与同一个词的另一 意义的联想所传递的意 义 6. 搭配意义通过经常与另一个词同 时出现的词的联想所传 递的意义 7. 主位意义(thematic meaning)组织信息的方式所传递 的意义 1.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概念意义指的是词语本身所表示的概念,也称“词典意义”,也就是词语的本义。例如: “woman”(女人)=“human+female+ adult”; “tiger”(老虎)=“animal+ wild+flesh eating + having a tawny coat striped with black” (1) "properly": 严格地;彻底地 He is not properly speaking a chemist. The boxer was properly beaten by the new world champion.

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其翻译方法

第5卷 第4期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 l .5 N o 42003年12月 JOU RNAL O F AN HU I UN I V ER S IT Y O F SC IEN CE AND T ECHNOLO GY (SOC I AL SC IEN CE ) D ec .2003 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其翻译方法 胡兴文1,2 (1.安徽理工大学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01;2.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上海 200083) 摘 要:文化语境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四个方面:1)历史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2)地域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3)习俗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4)宗教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来探讨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从而说明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文化语境的翻译。 关键词:文化语境;翻译;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101(2003)0420073204 收稿日期:2003—06—07 作者简介:胡兴文(1978—),男,河南光山人,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级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一、引言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张培基,1983)。从交流的角度看,翻译也可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王佐良先生讲“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 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王佐良,1989)。吕叔湘先生也说“翻译必须是一个杂家” (吕叔湘,1980)。“杂”就是指译者要知识广博,对源语(sou rce language )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的文 化语境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语境,并采用合适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二、文化语境的含义及其分类 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形象,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文化还 是一个社会学术语,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将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美国一些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如奥格本、亨根斯以及维莱等人在补充了“实物”的文化形象后把泰勒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可得的能力与习惯”。至于文化语境,它最早由人类学家B .M alinow sk i 提出,英国语言学家J .R .F irth 曾试图解释文化语境,但没有成功,因此文化语境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可依上述的文化定义广义地将文化语境理解为与文化相关的所有文化背景。据此,笔者将文化语境分为:1)历史文化语境,即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语境。2)地域文化语境即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语境。3)习俗文化语境即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语境。4)宗教文化语境即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语境。下面笔者将根据以上分类谈一谈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并涉及文化语境翻译的局限。 三、文化语境及其翻译 1、历史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

翻译达人解析翻译过程的重要性

翻译达人解析翻译过程的重要性 在翻译业务的开拓中,经常会听到有很多客户说:“翻译那么简单,怎么要那么贵呢”。他们眼中的翻译就是容易、简单,不能收费那么高。而实际翻译却没有那么简单,主要是翻译过程中有严格的流程,每个流程都需要投入翻译进行把控。下面就有翻译达人和大家一起分析下具体的翻译过程。 翻译的过程通常包括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同时,也在选择表达方式;在表达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加深理解。 1.理解 理解是翻译过程的第一阶段。它既包括对语言现象、文化现象的理解,又包括逻辑关系的理解,对有可能发生歧义的语句要善于分析,进而做出正确判断。例如: The police went out in force to control the crowd. 译文1:警察出动武力去控制人群。 译文2:警察大批出动去控制人群。 译文1对于in force的理解是错误的,in force的意思是in large number。所以译文2是正确的。 Some people swap houses for a holiday. 译文1:有的人以房子换假期。 译文2:有的人异地度假互换房子住。 在英美国家,如果甲到乙住的城市度假,乙到甲住的城市度假,在度假期间,

他们可以互换房子住,以节省房租。译文1的译者缺乏对这个文化背景的了解,所以译错了。译文2是正确的。 2.表达 这一阶段是译者把自己从原文所理解的内容用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表达得正确。因此我们必须学习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直译加注释等。译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He is a good sailor.若直译,就是“他是一位好水手。”而原文的实际意思是“他不会晕船。”碰到这种情况,就应该意译,而不能直译。例如: 他卧床不起。 译文1:He was very sick and lay in bed all the time. 译文2:He was bedridden. 译文1虽然基本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但不如译文2简练地道。这说明,理解之后,表达还要靠译者的语言功底。 3.校核 这一阶段是理解与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阶段。它也是使译文能符合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校核时要注意检查译文的格式、文字输入和拼写标点错误;数字有无错漏;人名、地名是否统一;句子、段落有无漏译等。校核一般要二至三遍,先检查内容,后润饰文字,如有可能,请中文较好的人看一遍中文译文,或请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看一遍英文译文。 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编的《著译者必读》,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

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

摘要:奈达的译学思想在中国翻译界一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他本人最近宣布“我的观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奈达学术观点的这一变化无疑会给我们目前译学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从翻译理论的作用、翻译标准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奈达翻译思想的转变加以分析;重新阐述理论在译学框架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 Abstract: Nida?s ideas on translation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translation scholars. His recent statement-”My ideas have changed substantially” -will surel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reasons for Nida?s change of views on transla tion. It will also give a re-evaluation of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s well as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一、奈达思想的转变及对我国译界的影响 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他的功绩在于:1、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2、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3、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 (周仪、罗平,1999:32-33)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国内无数翻译理论研究者与翻译教师对之趋之若鹜,中国翻译界形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这些现象足以表明奈达在中国译界中的地位。 奈达本人对其理论进行了不断修改与发展,从描写语言学阶段到交际理论阶段,进而发展到社会符号学阶段。对理论进行不断的修改与深入,这是理论研究的一条必然的道路。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即可看出,奈达最根本的变化还是在对待翻译学的态度上。1964年奈达在其著作“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中旗帜鲜明地打出了翻译科学的旗号;在1974年,《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认为“翻译远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而且真正理想的翻译说到底是一门艺术”;1991年“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道,“我们不应把翻译变成一门科学……大多数成就显著、富于创造精神的翻译家很少用得着、或者根本用不着翻译理论……”。在“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见张经浩,《中国翻译》2000年第5期,以下简称《笔谈》中,奈达正式宣布“我的观点已发生根本变化”(“My ideas have changed substantially”)。从最初首先提出翻译科学到完全放弃翻译科学,可谓是一个根本上的变化。鉴于奈达在中国译界乃至世界翻译界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他的思想转变对译学理论者至少会在心理上造成一次巨大的震撼,同时给我们正在积极兴建的翻译学科构成一次不小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对奈达的思想转变作以详细的分析,找出造成奈达本人放弃理论及翻译科学的原因迫在眉睫,否则我们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工作就等于后院着火,自己乱了阵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