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千年古镇 善美戴埠

千年古镇 善美戴埠

千年古镇  善美戴埠

千年古镇善美戴埠

千年古镇戴埠历史悠久,宋元时称之为“举善镇”,俗称戴埠,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全镇总面积162.99平方公里,人口5.22万人,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是全国千家名镇、江苏百家名镇、溧阳市首家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苏浙皖三省边界的商埠重镇、工业纳税销售百亿镇。

近年来,在戴埠镇党委、政府披荆斩棘的引领下,突破旧“桎梏”,打造新“支点”,在奋进中抢抓机遇,在转型中奋力突破,在赶超中争先进位,千年古镇实现华丽转身。“新园区”崭露头角,“新镇区”分外诱人,“新景区”活力勃发。

如今,戴埠镇又紧紧围绕“凝聚精气神,建设新溧阳”总要求,突出“工业振兴、旅游跃升”两轮驱动,走“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工业强镇”发展之路,在把握大趋势中捕捉大机遇,在顺应新常态中谋求新发展,以绿色发展实践推进整体文明进步,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前行。到“十三五”期末,力争把戴埠镇建设成为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休闲度假胜地、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区。

千年古镇廿八都

千年古镇廿八都 如果仅仅一个地名也能给人一种隔世的味道,那么廿八都就是。在中国的古镇中,廿八都的名字是很奇特很有诱惑力的,光这名字,就强烈地吸引我到此游了一番。 廿八都在浙江衢州的江山市,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得名廿八都,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江山市至今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 廿八都与我国江南的一些著名古镇相比,虽然名气不够响亮,游人不是很多,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有人称它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繁衍着142种姓氏,交流着13种方言,有着浙式、闽式、徽式、欧式等建筑特色,是一个有多种文化特色的小镇。古镇是深沉的 廿八都由战事而起,又因和平而兴。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攻打福建,被浙闽边界的仙霞岭阻挡,于是在崇山峻岭间开辟了仙霞古道,古道边上就是小镇廿八都。人们一直用“东南锁钥,八闽咽喉”来形容廿八都险要的战略位置,这不仅因为它地处闽浙赣三省的交界处,更因为它有安民、枫岭、六石、仙霞四道关口,易守难攻,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1932年公路没有修通前,仙霞古道是福建浙江之间唯一的通道。廿八都镇南的浮盖山,是仙霞古道的入闽端口,《徐霞客游记》中称之为“怪石拿云,飞霞削翠”。由于这里地势险要,各朝代都在此驻军,古镇上至今仍然保留着浙闽枫岭营总府,最多时有马步兵1500多人。 到了清代,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仙霞古道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华)衢(州)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是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

关于千年古镇保护和开发的几点建议

关于千年古镇保护和开发的几点建议 ---从乌镇成功模式中的启示 乌镇地处浙北地区二省三市交界处,隶属于桐乡市。全镇区域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为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乌镇于1999年开发,当初乌镇是(古宅)破坏严重,人员外流严重,尤其是80%的年轻人外出务工。 当时,桐乡市委、市政府对乌镇开发的意见不一,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认为乌镇无开发之价值。当时桐乡市委书记充分认识到乌镇的历史底蕴,文化厚重和发展潜质,敏锐地捕捉到其开发的价值,作出了乌镇开发的决策部署。当时专门将县委办主任派到乌镇担任(党委)书记,统筹协调一度兼任了,农办主任、旅游局长,居委会主任等七个重要岗位。开发之初是由桐乡县级十三个部门各出资100万,共1300万元,成立乌镇保护和开发旅游公司。 工作之初一方面,邀请同济大学主持编制规划,同时组织学者专家挖掘乌镇文化故事,请当地老人()乌镇()联系。同时着手对乌镇“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首先是对东栅水区开始。一是整治车水马桶,二是立面改造,三是管线下埋,四是河道清淤疏浚,五是启动茅盾故居的修缮。同时耗资3.4亿对原来住在东栅内的138户居民房屋进行了改造

改进,在改造中,对于原来木料均(),按一比一修复,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生态上)的布局,2002年对外开放。 2006年为改造西栅,对西栅内2000余户进行整体拆迁,原式改造修建。斥资6亿余元,在于中青旅的的合作中,为乌镇开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保证了资金来源,同时也与中青旅明确了乌镇独有品牌独有经营权,桐乡市委政府拥有一票否决权等条款,到2016年()净税33亿,税收5.4亿。 二、比较分析 当前的***镇千年古镇,与当初的乌镇有极其相似之处。一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但又传承流失,提炼挖掘困难。二是破坏较大,空心化现象严重,()基础建设较差。三是建筑独特,有()的科学价值,四是()。同时,乌镇拥有***镇难以比拟的优势就是乌镇地处杭、苏、沪等二线城市的辐射范围内而***镇周边200公里内务5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但是我们***镇也有乌镇的无法比拟优势是我们***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山水资源。是一个隐世心安之地,是原始古村落,并且这也是当下及未来人们向往之地。 三、***镇千年古镇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苦干中凝聚人心。从乌镇1999年开发之时,当时各方均保持不同意见,甚至反对的意见也不少,但是桐乡市委市政府不争议,不辩

千年古镇 描一段素色时光

千年古镇描一段素色时光

————————————————————————————————作者:————————————————————————————————日期:

千年古镇描一段素色时光-旅游管理 千年古镇描一段素色时光 文/刘晓岚、郑素琼图/铜梁区旅游局、黔江区旅游局、巫溪县旅游局 部份图片由庞卫真提供编辑/ VITA 袁晨雨 游走在山城古镇的日子,像浸润在三月春雨里的一段素色时光,空气中尽是淡泊与清润, 目光抚过斑驳的吊脚楼、残破的风火墙、描红绘金的古寺庙、光滑的青石板路,以及清幽的老水码头, 像是看到一个个古朴的巴渝魅影,重叠在水气中,伴着山谷的幽响,和清流的呜咽。 闭上眼,那残砖、断瓦、萋草,都传递出古镇沉沉的心跳,似在讲一个遥远的故事,又似在诉说往昔的繁华旧梦。 中山古镇 从千年古街到爱情天梯 古镇标签 地理位置:重庆市江津区 时间:1500年 在重庆江津区南部的笋溪河畔,中山古镇静穆在千年时光里,迷蒙的雾气终年亲吻着这里葱郁的古树、清幽的笋溪河,以及依偎在河边的吊脚楼群。 中山古镇靠山临水,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三合场有可考历史为853年。清康熙33年,这里就设有办事机构,即笋里十二都,有无数现存的岩墓(又称蛮子洞),按史学

考证为汉墓,更证明其历史之亘古。 穿过一段逼仄的窄巷,走入古镇正街,一条700米的青石板路被吊脚楼群左右挟拥向远处延伸,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老槽房、剃头铺、打铁铺等一家挨一家。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吊脚楼尽管显得残破,却难掩昔日风华,褪色后更散发着古老的气息。石板路随坡就势,步移景异,时而跨越水声潺潺的卷洞桥,时而从盘根错结的老榕树底下穿出,昏暗的光影、斑驳的阁楼、歪歪斜斜的灯笼,有着道不尽的沧桑、说不完的故事。 循着轰隆隆的水声走至街口,古镇豁然明朗,碧绿的笋溪河从这里出发奔流致远,河对岸有观音庙、龙塘古庄园、荣卢古庄园,以及绵延十数里的翠竹和遮天蔽日的古树,而连接两岸的则是一些巨型神秘的青石,它们垒在激流中形成天然石桥,天然石桥上方有“明清时修建的古石桥,站在古石桥上极目远眺”,只见吊脚楼群在高高的岩壁上错落有致的铺陈开去,脚下的笋溪河浪花翻飞、欢呼雀跃,半空中,薄雾轻笼、水珠四溅,愈发婉约和灵动。 来中山古镇的人,大都会徒步到15公里外的“爱情天梯”,感受刘国江与徐朝清相濡以沫50年的动人爱情故事。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中山古镇村民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海拔1500米的深山老林,过起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整整50年,凿出6000级阶梯,这些阶梯有的是在山崖和土坡上顺势凿出;有的是用碎石块垒成;还有的是用树头搭就。石阶凿得并不规整,有些只能容下一只脚,还有些是生生在约90度的峭壁上凿出,要手脚并用才能攀上去,只有亲历天梯,才能感受到当年刘国江凿石阶的艰辛,故事爆光后,这6000多级的石阶被人们称为“爱情天

千年古镇青村 .doc

千年古镇青村 一、遗迹留痕 1.概说青村史 青村镇在唐宋时代成村,溪水穿村而过,通流大海,两岸芦苇特密翠绿,故古名青溪。清雍正年间称青村港,民国始称青村镇。位于奉贤中部偏南,东与奉城镇为邻,南接海湾镇,西与南桥镇隔金汇港相望,北连金汇镇,辖区面积75.15平方千米。 唐朝至清雍正四年前属华亭县白沙乡,后属奉贤县白沙乡,民国时前、后属江苏省奉贤县第五、第三区,1949年5月,解放后属奉贤县第六区。1957年9月撤区建青村乡、三官乡、钱桥乡,次年3 月更名为英雄乡,9月撤乡建英雄人民公社,三官乡、钱桥乡合并建幸福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24日奉贤县划归上海市管辖后改青村人民公社,1959年2月,幸福人民公社更名为三官人民公社,并析出钱桥、戚仓和近海3管理区建钱桥人民公社。1962年4月,析青村人民公社盐行、墩外、夏家、褚聚、卫季、大门6个大队与奉城人民公社析出的4个大队组建塘外人民公社。1968年2月,三官人民公社更名为光明人民公社。 1983年5月17日,政社分设建青村乡,1984年3月,建光明乡、钱桥乡。1994年2月撤青村乡建青村镇,6月撤钱桥乡建钱桥镇,9月撤光明乡建光明镇。 2001年8月奉贤撤县建区。2003年3月,析光明镇石家村归农业园区,2003年11月撤青村、光明、钱桥镇建新青村镇。2004年8月,析牌楼、杨王、西胡、庙泾、光明5村归南桥镇管辖。至2011年末,辖湾张、和中、石海、申隆一村、申隆二村、西吴、钱忠、南星、北唐、解放、新张、陶宅、工农、张弄、桃园、金王、元通、花

角、吴房、姚家、李窑、朱店、钟家、岳和24个村民委员会共377个村民小组,以及青村、光明、钱桥3个居委会共29个居民小组,2015年建红星居委会。2016年末,全镇常住人口103666人,大部分为汉族,另有回族、满族、壮族、朝鲜族等37个少数民族共1659人。总人口中户籍人口52804人,其中非农户口人,城镇化率%。 当今,青村镇农业形成以“万亩黄桃”、“万亩蔬菜”、“万亩水产”、“万亩生态园林”、“二万亩优质水稻”五大板块构成青村特色农业基地,2016年农业总产值7.18亿元;全镇拥有青港、光明、钱桥、商贸、奉城五大经济园区,有晨光文具、欧格米兰、菲林格尔等1538家企业落户,形成以输配电、化工、机械、电机、文具、服装六大产业的发展格局,2016年工业总产值124.45亿元;在册个体工商户1511户,社会商品销售额30.08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12亿元;2016年财政总收入19.8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7亿元,完成营业税1.30亿元,增值税12.31亿元,企业所得税2.61亿元,个人所得税3.14亿元。2016年,青村镇人均收入33331元。 2004年,青村镇列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市镇完整保存着明清市政古桥6座,以及区级文物保护点、文物保护单位共34处。 2006年,青村镇评为全国优秀乡镇,编入2016年《中国年鉴》,2008年~2016年连续命名为上海市文明镇。 二、古镇文化 1.繁华的青村港 唐初成陆。宋初有移民流徒和盐民、渔民居住,渐成村庄。溪水穿村而过,通大海,两岸芦苇茂密葱绿,故称青溪。 宋元丰元年(1078),朝廷于东皋(今奉城高桥)设青墩盐场(后称青村盐场),青溪逐成海盐盛产区域,大量盐民、渔民、船民集结

千年古镇 魅力草堰

千年古镇魅力草堰 ——寻访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草堰活动纪实 盐城市大丰区草堰小学“草娃”小记者团 【寻访对象】 串场河畔,千年古镇草堰,这片神奇的土地,一千年前,北宋名相范仲淹筑堤捍海,由此,范公堤畔,盐业兴盛,造就古镇一派繁华,千年以后,高速公路、新长铁路跨越时空,再铸时代新篇章!草堰镇是江苏省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近年来,草堰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挖掘古镇旅游资源、围绕“古盐运文化,结合桥文化、井文化、古文化等积极打造“旅游特色镇”,先后获得、江苏省最美乡镇、江苏省法制示范镇、江苏省四星级乡镇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寻访纪实】 7月6日,盐城市大丰区草堰小学少先大队部组织部分留守儿童和“草娃”记者团成员走街串巷,寻访千年古镇草堰留下的历史痕迹和新风貌。亲身体验了家乡草堰从历史走向现代的巨大差异。 草堰—历史之美 了解草堰的历史,那肯定是草堰的盐文化、井文化和桥文化,龙溪古街位于草堰镇西首老居民区。《小海场新志》中称“小海、草堰两场绣错而处,梓埠垛以南,东西大市,百货所集,玉带河环其中,为一场风气所聚”。“中街在场中,三里街自南闸至北极殿”,“长街三里,当典七户”,“店铺行馆,数以百家”,“崇楼杰阁,热闹非凡”。河房

林立,挑云逗雨。古民居多是草堰的一大特色。东街有单氏举人堂和李氏古民居,老大街有李汝珍书房,龙溪古街有钱氏卷瓦楼和朱氏民居,西渣村还有许氏民居黄氏古屋。 钱氏卷瓦楼建于康熙22年,砖木结构,古瓦盖顶,上下两层,造型精美,尤其是门窗雕刻表现出工匠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抗日战争时期粟裕指挥千军万马,曾把新四军后方医院设在这里,若干名伤病员在这里得到救治,伤愈归队,重返战场。 草堰的古街道真是太美了。 自古丁溪和草堰运盐河道较多,桥也就多了。丁溪有庆丰桥,太平石桥,红板桥,胜驾桥;草堰有永宁桥、北高桥、龙门桥、卧龙桥、董家桥、陶家桥、马桥、庵桥、王家桥。 丁溪庆丰桥建自宋淳熙年间,明崇祯杨大成募修,清乾隆年间冯印重修,道光9年又重建,此桥至今保存完好,现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之中,可望通过。 草堰永宁桥横跨夹河中段,义民邵子正建于明万历36年,1977年拆除改建成平水泥桥,便于汽车直通粮库。拆除后的永宁桥石材被运到夹河北端的北高桥原址,按永宁桥原貌复建成石拱桥,即现在的永宁拱桥,人们仍旧习惯称为永宁桥,现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草堰有星罗棋布的古井,多得有108口。丁溪古井仅次于草堰,双垛村的普陀岭也有。 宋代义井位于草堰镇中心小学西侧。1801年,北京人李汝璜到草堰场担任盐课司大使,身为小说家的李汝珍,跟随哥哥李汝璜来到草堰,住在玉真观二楼,静心长篇小说《镜花缘》前半部的写作,磨

千年古镇 乡愁故园

千年古镇乡愁故园 【鸟瞰归州】(归州古城爆破画面+声音)2002年3月24日,在三峡工程清库的最后一次爆破声里,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归州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代表着归州梦想与辉煌的“葫芦城”现如今也在小镇居民的记忆中逐渐远去。 【现场】主持人谭琳:在我脚下所站立的这块地方就是残存下来的归州古城遗址,站在这里看着四周的断壁残垣,抚摸着老城墙上斑驳的印记,感觉一切都是如此熟悉,仿佛儿时的古城又一次浮现在脑海之中。虽然古老的归州已经消逝,但她的灵魂却得以在新的地方延伸,成为镌刻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归州情结,而这些见证了老归州千年沧桑历史的古城墙,也将继续见证新归州的现在和未来。 【图播】(音乐起,从遗址飞往新镇的航拍画面)在距离古城遗址三公里的西峡江畔,一座峡江新镇已经悄然崛起! 清晨的归州新镇在碧水青山的环绕下,就像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廊,白墙黑瓦,依山就势,层层叠叠,万顷碧波的脐橙园掩映在峡江两岸呈现出高峡平湖的壮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那么恰到好处,却又精细入微,一座独具魅力的小城让人怦然心动。 这里延续着孕育千年的文化密码,屈子衣冠,明妃脂粉,有着诉说不尽的历史神秘;百舸争流、千帆竟渡,峡江小镇令人神往! 这里有美景也有岁月的印记,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仿佛一颗灰色的陶珠,乍一看置身于群山之间没那么

起眼,可是用心体会,它却是一个直击心灵最深处、乡愁气息最浓郁的“人间仙境”。 归州,十五年风雨变迁,十五年故园情深!这座充满无限活力的新镇正以全新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抒写着她新的发展篇章! 【同期声】采访归州镇党委书记罗朝政:归州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杰出的名人志士、优美的山水资源,具备发展旅游的独特优势,我们将坚持以“镇区做服务、镇域做生态、项目做品牌、文化做灵魂”的发展策略,来谋划农业、港口物流业与旅游业,实现农旅对接、文旅对接、乡村建设与旅游对接,构建沿长江、沿香溪河两条风景廊道,建成胡家坪、万古寺、归州古城三个核心景区,创建香溪、万古寺、彭家坡三个旅游特色村,将归州打造成集峡江观光、寻根问祖、运动休闲、乡村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三峡特色风情小镇。 【图播】古镇是归州发展历史上积累的宝贵财富,丰富的文化古迹、民风民俗、建筑典型承载着一代代归州人的成长记忆,见证了千百年来古老归州的风雨变迁,留下的是宁静悠远的美丽乡愁。 【图播】沿香溪河朔流而上,在一处海拔600米的小山坳里,有一个古朴淡雅的村庄——胡家坪古村落。自明清以来,古村已经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村落大多为明清时代建筑,整体风格为两进四合院布局,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青砖灰瓦、红栏白墙、青石铺地,透出浓浓的古风雅韵。 【图播】清澈的香溪水在村下静静流淌,也为这里的田亩和村民提供了生命的源流,古村的村民们至今还保留着延续百年的生活习惯,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