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器官移植中的伦理问题

器官移植中的伦理问题

器官移植中的伦理问题
器官移植中的伦理问题

器官移植中的伦理问题

[摘要] 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是器官移植技术与当代社会文化生命伦理观念交叉的产物。器官移植伦理研究以器官移植的理性问题为其研究对象,以生命伦理学利益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为理论依据,从人类发展的自身利益出发对器官移植进行理性思考,从哲学的高度,考察器官移植的道德价值;从社会公平与正义出发,讨论人体器官这种稀有资源的收集、分配问题;探讨器官移植实施过程中社会、医疗组织、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等。器官移植伦理研究既客观反映社会对器官移植技术使用进行控制的要求,又为这门新的医学技术的发展清除伦理障碍。

[关键词] 器官移植;生命伦理;伦理原则

器官移植是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是人类改变传统药物治疗方式,改变外科只切不建的习惯定势,使衰竭器官恢复功能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它为医学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器官移植是现代医疗技术的重大进步,这种技术能成功地调换身体中失去功能的器官,从而拯救和改善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1990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创造人类器官移植技术的约瑟夫·默里和人类骨髓移植的成功开拓者唐尔·托马斯就是对临床器官移植的肯定。该技术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外科手术、免疫抑制药物、器官和细胞分离保存技术以及抑制免疫学基础的迅速发展,人体器官移植己经成为脏器功能衰竭末期的有效常规治疗手段。现今除了头颅和脊髓不能移植以外,人的全身器官、组织均可移植,甚至多个器官可以同时联合移植,许多以往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的基本都可以得到治疗。在器官移植技术理性力量几乎无所不能的历史境遇中,人们对生命渴望日益强烈,对医学技术的依赖空前高涨。同时,这种渴望与依赖使器官移植技术理性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促进了以异种器官移植和人体干细胞研究为重心的器官移植技术的迅猛发展。

1.器官移植概念的界定

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外科手术、免疫抑制药物、器官和细胞分离保存技术以及抑制免疫学基础的迅速发展,人体器官移植已经成为脏器功能衰竭末期的有效常规治疗手段。现今除了头颅和脊髓不能移植以外,人的全身器官、组织均可移植,甚至多个器官可以同时联合移植,使许多以往被人们认为

是不治之症的基本都可以得到治疗。器官移植是现代医疗技术的重

大进步,这种技术能成功地调换身体中失去功能的器官,从而拯救

和改善一大批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器官移植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

以下这些:1、器官移植指用手术的方法,将整个保持活力的器官移

植到自己或通常是另一个个体体内的某一部位,临床上用来治疗一

些己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治愈的器官致命性疾病⑴。2、器官移植指用手术的方法将一个有活力的器官摘除并将其置于同一个体(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同种异体移植)、或不同个体(异种移植)的相同部位(原位)或不同部位(异位)的医疗手段。被摘除器官的身体称

为供体,接受器官的身体叫做受体,被移植的器官称为移植物⑵。3、器官移植也称脏器移植,即用手术的方法将整个保持活力的器官移植到自己或通常是另一个个体体内的某一部位⑶。4、器官移植是通过手术等方法,替换某一个体体内已损伤的、病态或衰竭的器

官,也指将体内的器官移位⑷。5、器官移植指通过摘除一个身体的器官并把它置入另一个身体中来替代,此器官由于机体疾病、损伤

等原因导致的损坏且无法医治的脏器,以达到抢救、治愈目的的一

种现代治疗方法⑸。6、器官移植是用正常、健康器官置换损坏而无法医治的同类器官,以治疗疾病、延续生命。也是指摘除一个个体

的器官,并将其置于同一个体(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同种

异体移植)、或不同个体(异种移植)的相同部位(原位)或不同部位(异位)⑹。7、器官移植就是指摘取身体某一器官或利用人造器官,并把器官移植入同一个体(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同种异体器官)或不同种个体(异种个体移植)的相同或不同部位,以便达到某种目

的的医学技术手段⑺。8、器官移植就是指摘取身体某一器官或利用人造器官,并把器官移植入同一个体(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同种异体器官)或不同种个体(异种个体移植)的相同或不同部位⑻。理论界对器官移植的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是本质上都体现了该概

念的基本内容。综合起来说,器官移植就是指在医学领域,以拯救

和改善人类生命和生存质量为目的、以手术为实现方式,将整个保

持活力的供体器官移植到受体的医疗手段。

器官移植

这一高科技医疗技术的出现就象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生的希望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焦虑和不安。英国学者兰姆说:“器官移植的历史,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成就史,另一方面也是一部道德焦虑和冷

峻的道德思考史。”⑼。为了更好地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不仅应打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桎梏,而且应该恪守一系列伦理原则。

一、转变传统道德观念,树立人道主义新型道德观

我国器官捐献的伦理难题,主要是深受几千年封建伦理、封建思想的影响。儒家伦理观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使得普通民众“死要全尸”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有人想自愿捐献遗体,其子女、家属、亲友也未必同意;为人子女者,更是不敢想象将长辈过世后的遗体捐献出去所面临的尴尬处境。这种唯心主义生死观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人们捐献器官为他人造福的高尚行为。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观念,站在一个较高的思想起点上来思考器官移植这个问题。器官移植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究竟怎样来处理对自己已经毫无用处而对别人则有大用的各种器官,以便最后尽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类个体对人类本身的存在和发展的责任。在生物界,包括植物和动物在内,个体为同类的延续和发展,作出贡献甚至作出牺牲都是常有的事。人类作为有意识的存在,只要稍加探索,都很容易理解一个个体对整个人类的正确关系。至于相信永生的人,把已经用不着的器官移植到别人身上,这可以说是在现世实现有限地“永生”的一种形式,这就是善。个体与人类正确的关系应该是善的关系。而白白地把有用的器官浪费掉,使原本可以得救的人不能得救,是个体与人类之间的错误关系,这就是我们思考器官移植问题的出发点。有了这样一个出发点,器官移植的供体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然也就能成为一个供体大国,这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医疗资源,把这个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利用起来,会给人类作出很大的贡这是一项真正伟大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工程。自愿捐献器官是高尚的道德行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整个社会应大力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道德,使器官移植、遗体捐献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

二、器官移植应遵循自主原则,

知情同意是首要伦理原则知情同意是器官移植所要遵循的首要伦理原则,也是医患关系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多元的社会中,如果我们还企图用一种公认的道德模式来统一人们的道德评价是不现实的“不涉及别人的行动,别人都无权干涉,而涉及别人的行动则必须得到别人的允许———这就是恩氏著名的‘允许原则’的核心所在。”⑽所谓“允许原则”就是承认在一个道德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涉及他人的行动就要考虑他人利益,道德的权威在于他人允许,这种允许不一定是利他的,但不经过他人允许就不具有道德权威。“知情同意”对于受体而言,既包括病人有权接受或拒绝器官移植,也包括病人对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和对医生的自由委托,

还包括病人在移植器官之前有权了解器官来源,了解可供选择的医疗方案的利弊和风险,并基于对信息的全面了解做出最终选择。对于供体而言,就是强调自愿捐献。从尸体上摘取器官和组织,一定要有生

前自愿捐献的书面或口头遗嘱;对于活体捐献者,知情同意不言而喻,

但目前一般来源于受者的配偶、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和自愿无偿献出

器官的健康者。有效的知情同意与良好的医患关系是相一致的,医生在医患关系中应当始终是病人可以依赖的向导。不过我们必须承认

医生始终是医患关系中的中心,病人是通过医生来分享信息和作出决定的,“知情同意的目的是使病人能够在充分理解他的困境后做出理性的决定。”⑾移植过程中,供受体的担心,未知因素的影响,应该使活体器官移植授权掌握在供受体方面,医生的责任是帮助患者进行最优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授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根据所有的赞

成和担心,使病人决定其行动的过程是最好的选择。”贯彻知情同意原则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它是人的主体性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体现。康德认为“有理性者,被我们称之为人。这是因为人在本性上是作为目的而存在”,“人是一个可尊敬的对象”⑿。病人即便移植了动物的器官抑或安装了人工心脏,他(她)仍不改变人之为人的本性,他(她)作为理性的存在物仍需要受到普遍的尊重。自主性是人这个理性存

在物或目的性存在物的重要方面。随着人的自主意识的增强,人对知情同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医疗模式需要适应这一变化。

三、器官移植的尊重生命原则

荀子说,“仁者,必敬人”。尊重生命是器官移植必须遵循的伦理

准则,包括尊重生命和尊重生命价值两方面。这不仅是因为救死扶伤、减轻乃至消除病人的痛苦是所有医疗活动的基本出发点,而且是因为生命是一切价值的客观基础。生命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内在的固有价值。当人的生命消失了,与人相关的价值也就消失了,

有了人就有其他的可能性。中国人的人命关天的观念本身就包含了

生命的神圣观念。正因为如此,对生命的尊重才成为检验一切价值体系的合理性的最终尺度,强调生命的神圣性和生命质量的统一性。在活体器官移植中,这一原则的中心意思是要求人们不仅要尊重受体生命的神圣性,还要求考虑受体术后的生存时限及生活质量;不仅要尊

重供体的勇于奉献的高尚道德,更应该充分考虑受体生命的神圣性和术后的生活质量。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就是需要严格掌握选择供受

体和移植手术适应症的标准,不做弊大于利的手术。

四、器官移植的分配公正原则

公正是现代社会一个基本要求。器官供应是一种稀缺资源,器官供体分配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个缩影,当器官资源分配能做到公平公正之时,社会的公平公正也才有可能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平等享有利用公共资源医治疾病的权利。器官移植分配公正包括:不同的病人给予相同的对待;不同经济状况的病人给予相同的对待;不同需要的病

人给予相同的对待;相同的病人给予同等的对待。医生面临着受体选择的伦理难题:可供移植的器官和技术,总是有限的,那么谁应该先接受移植手术呢?这是如何选择病人的问题。目前的依据是,一要考虑

医学标准,即由医务人员根据医学发展的水平和自身的技能所能达到的判断标准,主要是适应症和禁忌症。二是社会标准,包括考虑病人

过去的社会贡献,即照顾性原则,和未来对社会作用的社会价值问题,即前瞻性原则,在家庭中地位和作用问题,即家庭角色原则以及个人

经济支付能力的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问题、年龄问题等。我国器官移

植的受体选择一般由各医院掌握,主要依据适应症和禁忌症、支付医疗费用的能力、排队先后顺序等,尚未规范化。今后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原则和政策,建立起相

应的人体器官移植协调机构和器官分配的网络体系,按照申请先后、病情轻重,以及距离远近等原则,全国统一认可、分配捐献器官。这

才可能在器官移植领域形成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局面,杜绝或减少器官买卖现象的发生,并提高尸体器官的利用率。当器官资源分配能做到公平公正之时,社会的公平公正也才有可能实现。

五、器官移植的互助原则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团结互助,和睦同处。在器官移植的开展中我们也必须遵照这些原则。首先,器官移植必须对病人有利,不

能给病人带来更大的伤害。医务人员一定要认真选择适应症,选择所植器官的合适规格和质量,组织得力的手术人员,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作好手术前的一切准备,对术后抗排斥、抗感染等治疗和互利措施均应有详细方案。其次,医生和有关人员应该向病人提供作出理智决定所必需的信息,包括干预措施或实施的目的、程序,可能的预知结果

和面临的风险,让病人对器官移植有充分的理解,并尊重病人自主作

出的决定。对已经实施器官移植的病人,应该注意其保密权和隐私权,不得随意将其作为宣传的对象。对所有等待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必

须公平对待,不能随意选择病人或选择供体进行器官移植。在开展器官移植时,不同单位应该互相团结,共同将这一事业发展光大。

[参考文献]

1.张树峰、刘云章、武菊芳主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2.胡继春主编.医学社会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只005

3.郑文清、涨子龙主编现代医学伦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4.刘邦武主编.医学伦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卢启华、邹从清、阮丽萍主编.医学伦理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 2006博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器官移植及其伦理介入

6.邱仁宗.生命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7.邱仁宗.生命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3

8.邱仁宗、翟晓梅.生命伦理学概论〔M〕.北京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218·

9.孙慕义.新生命伦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0.曾瑞鹏.价值多元化中的生命伦理学[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11.[新西兰]Grant Gillett.病人、医生与知情同意.医学与哲学,2004(2).

1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