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经典剧目赏析论文

中外经典剧目赏析论文

中外经典剧目赏析论文
中外经典剧目赏析论文

论赏析课程中戏剧

(歌剧,戏曲,电影)艺术

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作者:李超

院系:园艺学院—园艺—11级—2班学号:1119101054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艺术层出不穷,大多数人生活在快节奏当中,整天过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快节奏生活,很多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体会戏剧带来的美感,殊不知,戏剧一直都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去接受戏剧的陶冶,提高自身的修养。

关键词:歌剧戏剧电影审美影响

一、关于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中文戏剧一词的字源来自于“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是在元代以前在中国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政局与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表演艺术,将两者合称则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用法。

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一词将近的词汇囊括的范围不一,例如在印度文中的lila一词除了是戏剧之外,也包含舞蹈、运动竞赛等意义。但是几乎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相关的词汇,几乎具备与“游戏”类似的意义,例如在英文中将一部剧作称为是play(通常指有剧本有对白的戏剧)。中文中“戏剧”的“戏”,也带有“游戏”的意义。

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包括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及中国的戏曲。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被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

如西方戏剧、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能乐、歌舞伎等。

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综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灯光、音效、服装、化妆,以及剧本、导演等的一切总称,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在中国台湾地区,戏剧是一个范围较广的词语,如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等以剧本为核心进行表演的演剧形式都统称为戏剧。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

二、戏剧与人

从古倒进,戏剧在给人应有的愉悦之外,一般都还有给人们以某种更深层的东西,从历史上看,原始戏剧中,无论观,演,人们都热烈的投入,就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纯粹的娱乐;而现代的一些探索性、实验性的先锋戏剧也未必就是完全是称呼语娱乐方面的考虑,仅仅是为了愉悦人们的耳目。那么,除了为人民提供娱乐外,戏剧还能对人有什么样的教益呢?利用戏剧,曾被视为所谓高台教化。即此之谓。而此时的戏剧却难免要采取一种居高临下、训诫他人的姿态,甚至使得戏剧经济成为某些道德教条或宗教教益的图解和说明,而丧失了戏剧应有的艺术品格。

显然,戏剧功能的实现有其文化上的独特性和理事上的具体性。比如说,戏剧在根本上具有一种双重性价值功能:一是给人以快乐,一是使人获得教益,那么,两者却不是属于同一层面上的,而是以娱乐为基础,通过娱乐,我们可以在戏剧中获得一种摆脱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消除或释放社会带来的各种结构性压力——如地位、性别等,可以通过一种自居的心理作用和感同身受的体验,在享受到身心愉悦的同事而获得境界的提升。也就是说,戏剧的功能本质上有一种审美的超越性。戏剧观赏带来的乐趣和快感,是审美主体对日常生活的功利态度、实利意识的一种暂时超脱,是主体对个人情欲、私利意识的不断净化、陶冶,从而体现出一种超然于现实的人生态度和心灵境界。这样,戏剧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快感本身作为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从耳目直观的快乐和心灵领悟的快乐,再到理想人格、心灵境界的快乐。这种由心理机能快乐再到心灵精神快乐的不断超越,走向极致,便是“至乐”、“无乐”的境界,是人与社会的全面的精神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戏剧艺术功能的实现更是属于一项涉及到从个体的精神愉悦到社会的

价值追求的整体性的工程。所以,任何戏剧,首先都是需要吸引人的耳目,打动人的情感,进而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境界,促进人格的养成。其中审美娱乐无疑是其首要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戏剧还可能表现出某种宣传教化的功能、交际引导的功能、心理疏导的功能、个性塑造的功能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功能等;而且,诸如此类,又无不指向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审美文化的构建,因而,说到底,戏剧艺术功能的核心依然可以说是一种审美价值的实现。

三、戏剧对大学生审美影响

戏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欣赏高雅艺术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感情共鸣的时候,在精彩表演鼓掌喝彩的同时,让大学生自己去感悟道理,提高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训练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真正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大学生在各种轻松、愉快、健康、高雅、富于美的文化活动中,接受真善美的启迪和陶冶,培养潜在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审美情趣。歌剧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是人借以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精神升华功能是人性和人格经过洗礼后的复苏、再生或矗立的一种境界。使大学生在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与审美过程之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高度综合的审美能力,帮助大学生们实现主动地关切人的命运、尊严和价值,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用剧中爱、善、美等教育主题的价值内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给他们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教会他们用爱的眼光看待世界,教会他们以爱美的心,完善对自由、对幸福、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校大学生要学好歌剧艺术相关课程未来会受益无穷。

总之,戏剧对大学生的素质及其个人修养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多了解多学习,不仅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还要做一个有高雅审美情趣的人。

参考文献:1、《高雅艺术进校园》,乔宗玉,中国戏剧

2、《高雅艺术中的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黄文

3、《高雅艺术欣赏应并重艺术和形式》,熊文绯

4、徐大军:中国戏剧起源“傀儡戏说”再思考.明清小说研究

中外动画赏析

中外动画赏析 —动画大师万籁鸣 摘要:万籁鸣是中国动画事业的奠基人,是他推动了中国动画的蓬勃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万籁鸣的动画事业以及他的两部重要作品《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 关键字: 万籁鸣、动画、《铁扇公主》、《大闹天宫》 当今动画,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专利,越来越多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加入到卡通的阵营当中。中国作为动画大国之一,从1926年拍成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 早在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的影院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不但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而且还轰动南亚和日本。 1.动画大师-万籁鸣 万籁鸣(1899.12.18-1997.10.07),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原上海美术电影制品厂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原名嘉综,江苏南京人[1]。 万籁鸣出生于商人家庭,从小就对美术极感兴趣。家里兄弟四个,老二万古蟾、老五万超尘和老六万涤寰,他们在后来也都成为了万籁鸣的得力帮手。 1919年,万籁鸣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几年,万籁鸣先后在美术馆、活动影片部任职,并大胆出版了《人体图案美》等书籍。 20年代初,美国动画片在中国上映,引起了万籁鸣的好奇。在欣赏之余,他和兄弟们共同探索制作“卡通片”的奥秘。经过无数次失败以后,他们绘制的卡通画终于活动起来了!随即万籁鸣和万古蟾为商务印书馆制作了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打字机》,这就是中国动画的雏形和先声。第二年,他又和万古蟾利用业余时间为长城画片公司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1930年为大中华影片公司制作了《纸人捣乱记》,这两部影片都采用真人与动画合拍,这开了中国动画的先河,在片中万籁鸣很注重民族性,两部动画的成功奠定了万籁鸣的艺术风格基础。 抗日战争前夕,万籁鸣和兄弟们又在联华影业公司先后制作了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以及预言篇《龟兔赛跑》等,表达了他们爱国的热情。 抗战时期,万籁鸣进入了上海新华影业公司,与兄弟共同制作了长达八千余尺的中国第一步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影片的艺术形象、拍摄手法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抗战结束后,万籁鸣又开始着手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他的作品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好评,并在国际上频频获奖。随后他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导演,并且成为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这段时期他导演了《野外的遭遇》、《大红花》等彩色动画短片,成为当时电影界的名人。 1961年后,万籁鸣投入到《大闹天宫》的创作中。《大闹天宫》的出世震惊了世界。于1962年获得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78年获英国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1982年获厄瓜多尔第四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非格拉达福兹电影节评委奖,由于这部作品富于装饰性和幽默感,形象夸张生动,情趣盎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万老也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峰。 2.《铁扇公主》

中外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作业

不管是富于意向性的中国山水画,还是善用明快色彩的西方油画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扇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门。在欣赏完中国与外国的美术作品后我不经问自己我得到了什麽?粗看之下中外美术绘画作品只是在给我们展示一幅幅山水和人物,并没有向我们展示任何其他的东西,但细想之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超越作品单纯表现之外的含义。那不仅仅在是一幅幅的山水和人物,而是整个世界甚至是无所不包的宇宙了。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我发现了以往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那些东西,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我之所以选了中外美术经典作品赏析这门课其实原因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记得曾经看过一幅油画,画面上描述了优美的风景,当时只是觉得那很美,想要表达些什麽但却又不知如何说起。后来在上完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看过的那幅作品竟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画的代表,作者就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而这幅作品就是他的《孟特芳丹的回忆》。我尝试着用我在这门课上的心得来再次欣赏这幅作品时,从整幅作品的构图、基调、色彩和透视技巧等方面来再次欣赏,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受,整幅作品是那样的动人和生动,柔和的颜色充斥于整个画面,渐渐的我仿佛融到了画面之中许久不能自拔,我想这就是美术的魅力之所在吧。当然我懂的还不是很多,但我能稍微懂得作者的心情与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感情,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在我看来美术作品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我们的身心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犹如一首淡淡的歌一般,美术已经渐渐的融进了我的身体之中了,它给我的身体带来了养料,在欣赏时我可以完全的投入其中暂时不去思考现实之中的种种不快,美术就是拥有这种令人痴迷的魅力。最后感谢胡老师您了,是你带着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并用语言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发现美的事物。谢谢!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

论音乐艺术的思想意义和形式价值 音乐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它从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伴随人类穿越古今。音乐是寄托人情感的媒体,通过声音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有着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声乐到器乐,从钟鼓到交响乐,从传统到现代,古今中外伟大的音乐和音乐人不计其数,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曲曲美丽动人的旋律在不断地感动和感染着你我他。音乐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是唤起情感体验的艺术,是和谐社会的动力源,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确实如此,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音乐是多种魅力的综合体,西洋乐,民族乐等等这众多的选择,给与我们的自然是多元化的听觉美感。也许你从前与那么些音符毫不相识,但它们与你听觉接触的一霎也许心灵便被它俘获。正如音乐人门德尔松的作品《庄严变奏曲》是一首多姿多彩的变奏曲,乐曲由主题和十四个变奏组成。主题是很严肃而且很认真的,充实表现出门德尔松精致的创作技巧。十四个变奏中,包括浪漫时代钢琴演奏的各种技法。有单声部的变奏(第一);也有赋格曲风格的变奏(第十);旋律或由高音声部,或由次中音声部出现的变奏(第十三);柔美断奏式的变奏(第三、第四);还有切分音有趣的变奏(第四、第十一);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拥有门德尔松其他钢琴作品中很难见到的飞跃的和弦等演奏技巧(第六~第九、第十二)。门德尔松并不满足于表现技巧,他在各变奏的主题中,加入了各具特色的微妙的明暗变化,将各变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这首“庄严”的大变奏曲。 音乐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能够舒缓心情,更在于能在听者倾听之时对音乐产生自我的共鸣,将声音阐发为内心的鸣唱,这才是音乐最大的魅力。他的钢琴作品就具有这种魔法的力量。音乐就是如此,只要有机会接触到听者的耳朵,它就有魔力抓摄住你的灵魂。《庄严变奏曲》除了主题表现出门德尔松性格敏感细腻之外,在几个变奏里更是展现出他对各种变奏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第一变奏的单声部变奏、幻想性质的第二变奏、精灵般跳跃的第三、第四变奏的断奏手法、赋格风格的第十变奏、第十一变奏的切分音伴奏、其他的一些变奏无不展现了作曲家的种种娴熟的技巧。 音乐没有国界和民族的区分。音乐可以鼓舞我们的士气,坚定我们的意志。就拿《国际歌》来说吧,伟大的导师列宁曾说过“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唱起《国际歌》,就能找到自己的同志。就能团结在一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士兵听到了《国际歌》受到了感染,团结在一起,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我国的八年抗战中,全国人民在聂耳冼星海《国歌》的感召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赶走了日本侵略者。音乐的力量不可估量,让我们都来热爱音乐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音乐,让音乐为我们人类造福!摘要: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象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在总结音乐艺术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音乐艺术的魅力进行了阐述,并以中外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举例说明。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以情感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它通过表演在时间中展开,最终诉诸于人的听觉的艺术形式。它以不同声音的特殊组合,

林雪娇-《经典动画片赏析》教学大纲

《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总课时:32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本科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是本科公选课程。 动画片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了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动画片能培养和提高儿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创造力。目前中国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度转型阶段,鱼龙混杂,大量低质、劣质动画片充斥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影片却是凤毛麟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了解儿童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以及动画片对儿童各方面的积极消极的影响;通过观摩分析中外经典动画片,提高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将有效的动画资源用于教学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动画影片实例讲解,幻灯片展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并通过课堂动画影片赏析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动画影片分析,利用其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大纲的使用说明:由于本课程暂时无任何教材可用,故大纲的制定以自编教材为蓝本;在每章的教学纲要中都标明了课时、讲授要点、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授课时可依此为参照;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实际适当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学的相应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动画片概述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动画。了解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掌握动画片的的基本特点。 重点: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 难点:动画片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一、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二、问卷调查

中外经典剧目赏析

河南农业大学20 —20 学年第 学期 《 》考试试卷( 卷) 摘要:曹禺话剧《雷雨》是曹禺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运用了多种创作手法,惟妙惟肖及诙谐的刻画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多角度对该剧的特点、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分析,指出应当注意提高话剧素养,不断提升欣赏水平。 关键词:曹禺; 雷雨; 赏析 曹禺(1910~1996)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曹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曹禺的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1922年入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成为骨干。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6年8月始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戏剧。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随戏校迁至四川。1946年返回上海,后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7年1月回国,应聘于上海实验戏剧学校。1949年初,曹禺接受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安排,由上海经香港抵达北平(今北京)。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与筹备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文代会召开,曹禺被选为主席团成员。1950年、1952年先后被任命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文化大革命中,曹禺遭到迫害,被迫搁笔。1988年11月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执行主席。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杰出作品。曹禺的作品,对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50多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一直是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曹禺的作品除《雷雨》(1933年)、《日出》(1935年)外,还有《原野》(1937年)蜕变》(1939年)、《北京人》(1941年)、《家》(1942年,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艳阳天》(1947 年,电影剧本)、《明朗的天》(1952年)、《胆剑篇》(1961年)、《王昭君》(1978年)。此外,曹禺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W.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一、话剧的含义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中外经典动画赏析论文

中国动画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一)中国动画的过去发展史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最早的动画出现在一九二几年,在那段时间我国拍摄了著名的黑白电影动画《铁扇公主》以及《三毛流浪记》。解放后动画基本都是在长春电影厂和上海美术片厂制作,先是《大闹天宫》(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而后是《小蝌蚪找妈妈》(中国第一部水墨画电影)、《葫芦娃》、《黑猫警长》、《舒克贝塔》、《邋遢大王》、《小猪噜噜》、《哪吒闹海》、《九色鹿》、《魔方大厦》等。可以说从1926年的8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出现了一系列优秀动画作品。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50多年来拍摄了近500部动画片,累计20000多分钟,其中在国内获奖100多次,国际上获奖70多次,并在世界动画业树起了“中国动画学派”的旗帜。然而曾经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二)中国动画的现在状况及问题 如今,中国动画在世界已经失去原有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的发展呈现了缓慢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动漫艺术的质量不高。首先,题材范围狭隘,针对低龄化人群。个人认为经典这种东西是适应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而产生的,记录着一个时代辉煌。旧作翻拍显然失去意义,往往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这些都只是次要因素,重要的是定位问题。中国动画业消费面定位狭窄,成人市场长期被忽视。成年人是一个巨大的尚未得到开发的市场,具有极大地市场潜力。国产动画的服务对象本来就不是10岁以上的孩子,所以10岁以上的观众没有资格评论其好坏。可如今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社会节奏产生巨变,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现在的小孩普遍早熟,也就是说部分国产动画连低龄观众也觉得幼稚。如果中国动画仍将消费群集中在少儿,且过度重视教育感化功能,忽略动画漫画作为传媒产品应有的娱乐功能,导致我国动画产品政治性过强,娱乐性不足,缺乏吸引力。其次,中国制作水平低下,缺乏原创力。中国动画产业涉及面狭窄,大部分题材都与神话、传奇,如《葫芦兄弟》、《哪吒脑海》《封神榜传奇》或者是小动物为主的动画,如《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喜洋洋与灰

中外戏剧鉴赏

中外戏剧鉴赏 课程导读 课程介绍: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人类最具趣味性的精神创造之一,也是人类极具普遍性的娱乐方式。戏剧经历千百年的发展,是人类普遍拥有的文化财富。 本学期主要立足于东西方戏剧的鉴赏,宏观地介绍东西方两国不同时间段的戏剧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加以深入剖析,深入感受经典剧作的华彩与魅力,从而打开戏剧的大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在讲述过程中将运用到大量的案例、图片和影像视频,由于影像资料非常丰富,在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所学课程,从而提高对中外戏剧的鉴赏能力。 主要分为两个篇章:西方和东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戏剧、为什么呢要进行鉴赏?因为看戏仅仅局限于喜欢,事物的表层,缺乏对戏剧更深层次的解读,鉴赏戏剧,却是能够理解戏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丰富内涵,突破对戏剧视听的限制,通过对视听之间的联系方式,戏剧的种种形式规范,乃至现象和隐喻的解读,去破译对戏剧艺术的审美认知。 课程目标 开设中外戏剧鉴赏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在中西方戏剧的对比之中欣赏戏剧艺术的魅力,领略各国丰富的文化景观,健全人格修养和丰富精神生活。通过学习,力图使学生能够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戏剧鉴赏的要素及中西方在不同时期的经典力作,并能够熟练识记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并能够熟练的对作品进行赏析,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戏剧的定义 戏剧的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它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舞蹈等艺术门类。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够引起戏剧美感的艺术。因此,戏剧艺术体现了一种演+观的交流关系。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话剧主要运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在中国,戏剧是戏曲(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的缘起 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源头,也是戏剧发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学界认为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狄俄尼索斯是葡萄之神,当时古希腊酿酒的主要原材料是葡萄,所以称为酒神。 酒神节有两个:①每年3月祭祀的节日称为大酒神节②每年12月份在乡村举办的为小酒神节。那么,戏剧演出都是祭祀的一部分,表示对酒神的崇拜,祭祀的时候还要唱酒神歌,称为酒神颂。 严格意义上的戏剧,普遍认为是从埃斯库罗斯开始的,因为他把演员人数增加到了两个,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增加了戏剧的因素,有了两个演员就有了真正的舞台交流,戏剧因此成型。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综述

《中外经典名曲赏析》课程教学综述 《中外经典名曲赏析》是一门针对成人脱产本科学生的层次特点,进行新的课程整合之后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由于该层次学生的特点是:一部分由本分院培养的音乐教育专科学生升本构成,一部分是来自全疆的需要再深造的音乐专科人才构成,因此,将《中国音乐史》与《西方音乐史》两门课程进行整合,教学中以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为主,相关时期的音乐文化知识讲授为辅。针对学生未来就业需要,通过该门课程的开设,教授学生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注重方法掌握,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下面就对该门课程教学特点、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做详细论述。 一、教材分析 该门课程开设学期是在第一学期,开课总学时为36课时,每周两课时,除去最后两周的复习及考试的4课时,中外音乐史理论知识与经典名曲的赏析内容要压缩在16周完成。针对有限的课时数,及庞杂的课程内容,在教材方面,选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田明俊主编的《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该本教材是适合于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选修音乐方向的学生、参加职后继续教育(音乐方向)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的工作者,以及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学生。因此,就教材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适合目前培养的学生层次特点。该本教材内容包括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两大部分。贯穿以中外史学教授为主线,以中外经典作品赏析为主体,做到古今中外名曲兼容并包的特点。在编写体例上采用“欣赏导引”、“信息点击”、“拓展与探讨”三大板块

的框架,凸显理论知识与审美实践相结合,作品分析与人文内涵相联系,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相融合的特点。 二、教学目的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具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需要重点讲述的理论内容,包括了解包括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等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部分;包括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等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部分;包括世界各地域各历史时期的歌曲、器乐等的世界音乐文化部分。第二,通过对中外各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内容的掌握,通过相关经典作品的赏析,提高对中外音乐鉴赏风格演唱的能力;从理论层面进行作品曲式及音乐美学角度的分析,进而达到具备写作思辨性文章的能力。第三,通过以上两层面的学习,在熟练掌握中外音乐史基础知识、经典作品鉴赏方法的同时,指导学生在未来从事音乐教学及音乐鉴赏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音乐审美实践教学,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音像资料的视听入手,加强音乐审美感受,多唱、多背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目,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作理论分析、总结和归纳。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为目标,注意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相结合。在关注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各历史时期、各民族、各地域音乐的相关知识的同时,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音乐审美价值观。提倡学科知识的综合讲授,注意音乐与文化相结合。在对中外各时期、各民族、各地域音乐的分析中,贯穿“文化中的

电大考试-中外音乐赏析试题(答案)

电大中外音乐赏析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弦乐家族中音最高的乐器是(小提琴)。 2.肖邦的许多作品带有充满(浪漫性)。 3.《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 4.肖邦是钢琴诗人(浪漫主义乐派)作曲家。 5.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 6.肖邦是波兰民族乐派的伟大(开拓)者。 7.李斯特一生所创作的13首(标题)交响诗。 8.李斯特的标题交响诗的代表作品(前奏曲)。 9.李斯特的前奏曲采用传统(奏鸣曲式)写成。 10·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1.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 2.民歌用朴实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3 4.民歌的体裁形式一般以为(山歌和小调)为主。 5.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称(劳动号子)。 6.号子的歌词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编写出来的)。 7.号子歌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 8.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抒发思想感情。 9.《脚夫调》属于山歌类的(“信天游”)。 10.山歌的唱法一般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 1.音乐是一种(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 2.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3.对音乐音响的(辨别力)。 4.欣赏音乐通常可分为(三个) 阶段。 5.音乐是一种善于(激发感情) 的艺术。 6.音乐是(表情)的艺术。 7.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旋律)进行。

8.音乐的实践活动是(创作)基本环节。 9.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10·音乐实践活动中没有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就不会有(音乐实践活动)。1.施特劳斯是(世纪末)的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 2.交响诗《唐. 璜》是(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 3.李斯特开创的标题交响诗是(印象乐派)继承和发展。 4.德彪西是(八十年代)音乐的代表者。 5.德沃夏克创作上的高峰时期是在19世纪的(十二部)。 6.德沃夏克有(十一部)歌剧。 7.德沃夏克是(捷克)的作曲家。 8.《水仙女》作品的作者是(德沃夏克)。 9.格里格的全部作品中,(钢琴曲)和(歌曲)有特殊的魅力。 二、单选题 1.格里格从5岁在钢琴上发现( A ) A.九和弦B.12岁C.30岁 2.交响曲在创作上越来越( A ) A.自由化B.表现风格C.情绪化 3.奥大利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创作多少音乐作品( A ) A.40多部B.80多部C.60多部 4.音乐的表现上有浪漫主义乐派音乐形式比较( B ) A.表现B.自由性C.D.感觉 5.舒曼在18世纪是30年代音乐创作的( A) A.3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 6.德国作曲家巴赫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 A ) A.埃森纳赫城B.何兰C.新西兰 7.描绘自然风情的交响乐大师( B ) A.门德尔松B.格里格C.莫扎特 8.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兴起时、协奏曲更得到了高速的( A) A.高速B.飞快C.缓慢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课程论文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课程论文《论赏析课程中戏剧(舞蹈、音乐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宋GE 理10XXXxx2X1 摘要: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而舞蹈和音乐可以说是古代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它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区域和时期的生活和精神文化形态。而随着近代人类世界工业革命和文化运动的发展,以舞蹈和音乐为原始基础的戏剧艺术不断发展演变,又形成了歌剧、音乐剧、话剧、戏曲、舞剧、诗剧、电影等,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向人们传播着不同的特色文化、价值观念,当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舞蹈、音乐剧、审美 我们在欣赏舞蹈的过程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要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和标准,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艺术欣赏方式或角度。在欣赏舞蹈时,我们要知道:舞蹈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是通过寻求和抓住人的思想感情最集中、最凝练、最动人、最优美之处,进行加工、创造,从而提炼

出来舞蹈形象。也就是说,在精美的舞蹈构思中,把深厚的感情、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统一和融合起来,促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以唤起观众的心灵美感。说到底,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舞蹈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是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的艺术样式,是情感世界到达“极致”的表现。 舞蹈在西方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影响较广的舞蹈剧,其借助表演者的舞蹈技巧和音乐来向观众展现所以表达的故事情节或人物故事,从而反映一定的人文理念或歌颂某些品德。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关系,又有区别。舞蹈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现在以课堂上观看的我印象较深和比较喜欢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为例,以审美欣赏角度分析其对观看者的影响。其中,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这位他们接下来的相知、相恋埋下了伏笔。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这些动作以及头部的转动,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天鹅的形象。让很多观众每每想起《天鹅湖》,脑海中总有这四只小天鹅唯美的动作。 一件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一句

中国经典爱情剧目赏析 (800字)

考试序列号 86号 中国经典爱情剧目赏析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经典爱情剧目赏析-学习心得 课程名称:中国经典爱情剧目赏析 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10级金属材料工程1班 学号:3110006653 姓名:卢树超 任课教师:卜亚丽

2012 年 4 月 22 日 中国经典爱情剧目赏析——学习心得 爱情是人类恒久不变的话题,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捕捉的闪亮元素。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人追求爱情的历程充满了艰辛却又不乏挑战的勇气与毅力!中国古代的爱情,相对现代而言,它忠贞内敛,淡泊隽永,但是一贯深受传统儒家的“礼”的影响和古代社会阶级门第等封建限制,所以古代的爱情故事多以悲剧结束;同时古代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中国古代的爱情多与婚姻无关。而在爱情与婚姻两者之中,女性更是饱尝了身心的双重痛苦! 中国爱情剧中,较为经典且完美结局的有《西厢记》和《牡丹亭》。此外,中间还穿插了相当不错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弱势女性的爱情故事,四大美人的爱情故事,以及负心婚变剧等等! 首先,我更偏向于以团圆结尾的爱情故事,以为例,它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

的感情。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总之,来自于灵魂的爱情就像是一道绚丽的彩虹,总是充满了美好与温馨的故事!不管是古代,或者是现代,还是乃至于未来,任何国度的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永恒不变的!爱情是为自己的另一半谋求最大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好好把握,努力追求,所以各位亲爱的朋友,为爱情努力吧!最后在此,衷心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论文设计)

中外流行音乐文化论文 现在我们所听的歌曲,像是周杰伦、蔡依林、喆等歌手,他们的歌都属于流行音乐。我们熟知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布鲁斯、爵士乐,布鲁斯俗称蓝调,蓝色在美国文化代表着忧郁、忧伤。 真正将R&B引入中国的是喆,也有人称他“中国的R&B之父”。音乐才子喆推出了全新大碟《太美丽》。喆说,这专辑是他在音乐上的一个突破,同时也感觉到现在亚洲流行音乐正在退步,所以他特别想生活在音乐发展最快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忧虑亚洲流行音乐的退步对于喆来说,音乐是他现阶段的全部生命,所以在专访中,喆一再表示了对当前亚洲乐坛流行音乐质量下滑的忧虑。“我觉得现在的音乐圈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那就是一些有品质的歌曲却不能流行,歌迷们越来越不注重音乐本身,这样会造成整体水平下降。”喆说,他现在平时听的音乐都不是音乐排行榜(图片-新闻-网页)上占据高位的歌曲,反而是甲壳虫乐队时期的经典作品。“我觉得那时候的歌儿特别耐听,可以从中回味很多东西,一点儿不肤浅。”喆笑着说,他着实羡慕那个时代的人,生活在一个音乐极速发展的时代里,“我特别想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或者再早一些,比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喆认为,那个时候资讯不像现在这样丰富,人们有足够的时间用心去听音乐。“我觉得其实资讯量过大不见得是好事情,现在人们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筛选资讯上,看什么、听什么都是走马观花!”喆说,对于在音乐上很有洁癖的他来讲,他为现在的乐坛而忧虑。到了用平和心态看社会的年龄喆的这《太美丽》推出后,各界的评价不一。有些听众还表示,《太美丽》专辑没有什么突破,对乐坛不再有指导作用。对此,喆坦然受之,“没有任何一个艺人能够永远领导市场,不管是麦当娜(图片-新闻-网页)还是谁,都不可能做到这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喆说,他永远也不会去揣摩时下流行什么,听众愿意接受什么,“在音乐这方面,我很坚持我自己,我也不期待我的音乐都能让受众接受!”至于有人批评《太美丽》没有创意,喆的音乐已经到了瓶颈期,喆回应,实际上,《太美丽》是有突破的,和过去相比不管是音乐本身还是包装都更加自然、质朴,“我现在做音乐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了,《太美丽》这唱片让音乐整体都宽泛了起来,虽然我可以接受大家对这唱片看法的不同声音,但是我不能认同瓶颈期的说法。”喆还表示,以前他的音乐比较有批判性,比如《太平盛世》等,但是《太美丽》是温和、平静的,“我都过了35岁了,这是一个可以用平和心态看社会的年龄,我希望我的音乐可以反映我的心态!”在喆以往的专辑发行记录中,两三年才推出一唱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不到两年就创作出来的这《太美丽》则创造了喆自己最快的发片纪录。“因为这一年多我没有回美国,”喆这样解释,“我觉得美国和亚洲的生活方式挺不一样的,我在美国就会特别想休息,想放松,但是亚洲的工作节奏就很快,这一年多以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亚洲各地做演唱会,所以亚洲的工作节奏让我比较快地做出了这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摘要:《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命运交响曲》蕴含了贝多芬的精神寄托,反映了人类永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 关键词:经典音乐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作曲家就是高超的建筑师。在《中外经典器乐作品鉴赏》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对贝多芬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命运交响曲》了。 这首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这部作品被称作《命运交响曲》(以下简称《命运》)。《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从1805年开始写作这部作品,直到1808年才得以完成。[1]这部作品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情人离他而去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尔后,他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 [2]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1]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命运》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 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

中外经典剧目赏析论文

论赏析课程中戏剧 (歌剧,戏曲,电影)艺术 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作者:李超 院系:园艺学院—园艺—11级—2班学号:1119101054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艺术层出不穷,大多数人生活在快节奏当中,整天过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快节奏生活,很多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体会戏剧带来的美感,殊不知,戏剧一直都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去接受戏剧的陶冶,提高自身的修养。 关键词:歌剧戏剧电影审美影响 一、关于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中文戏剧一词的字源来自于“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是在元代以前在中国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政局与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表演艺术,将两者合称则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用法。 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一词将近的词汇囊括的范围不一,例如在印度文中的lila一词除了是戏剧之外,也包含舞蹈、运动竞赛等意义。但是几乎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相关的词汇,几乎具备与“游戏”类似的意义,例如在英文中将一部剧作称为是play(通常指有剧本有对白的戏剧)。中文中“戏剧”的“戏”,也带有“游戏”的意义。 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包括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及中国的戏曲。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被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 《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悲观,要积极面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要事事激进,学会安慰、鼓励自己。对于我这样学音乐表

音乐鉴赏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 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流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名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外的民歌各有什么特色,为何到现在还处处传唱。 中国民歌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因此在中国民歌的演唱上,我们应该掌握它的风格特点及民歌演唱中的地方色彩,才能唱出味道来。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国风》中的民歌,大部分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了一个音乐管理机构——乐府,从事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入乐的歌谣,被称为“乐府诗”或“乐府”。这些乐府民歌,多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演内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爱恨,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这一时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发展成为长短句和五言、七言体,并开始加进了乐器伴奏,《孔雀东南飞》等长篇叙述歌曲的产生,同时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民歌在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唐代民歌的创作也相当繁盛,到了南宋讽刺性的歌谣多了起来······ 中国民歌的体裁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它们犹如绚丽的百花遍地盛开,美不胜收。 (1)陕北民歌 相信大家熟知《信天游》吧,《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2)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这些地区的民歌。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人民勤劳心细,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江南民歌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和北方的豪爽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说《采红菱》、《杨柳青》、《茉莉花》等。尤其是《茉莉花》被引用,发展,成为世界音乐经典。 (3)四川、湖南民歌 这一代的民歌许多是以劳动号子为形式的,因为那里有一条长江从他们的土地上流过,湖南民歌的特色是音调嘹亮悠长,演唱时真假声运用自如,高声区音高所以多用假声,高腔发挥淋漓尽致。所以要唱好湖南民歌,一定的嗓音条件和演唱技巧是不可少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