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施工安全组织措施方案

施工安全组织措施方案

施工安全组织措施方案
施工安全组织措施方案

目录

主要危险点及控制措施、施工工序安排、临时用电不够完善。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四、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五、施工准备及主要施工方案

六、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七、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

八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九安全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十、对跨越架设的特殊安全措施

十一、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一、编制依据

1、杭州市电力设计院设计的《220kV云会变输电线路工程配套—110kV送出云会~长

桥Ⅰ回线路工程》

2、《电业安全工作规定(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

4、《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5、《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6、原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按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7、杭州凯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和相关的程序文件

8、审查批准的《220kV云会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出线初步设计》

9、浙江省电力公司文件:浙电发展[2007]1463号“关于杭州220kV云会变输变电工

程配套—110千伏送出的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10、现场调查资料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1.1工程简述(除去与金渡四回并架部分):

本段线路架空线全长1.217公里,全线采用铁塔架设,线路曲折系数1.05。全线共用铁塔3基。线路走径,从云会变110kV间隔架空出现,直线穿越一条220kV线路右转与金渡线路合为同塔四回架设,至金渡线9#塔后分离为同塔双回架设,双回路塔大角度左转前行再右转跨越一个池塘及绕城高速公路,再左转衔接到崇勾1193线,并入长桥变(将崇勾1193线勾庄变侧线路断开)。

2.1.2工程构造及基本工程量

(1)基础施工:本工程铁塔基础采用C20现浇混凝土刚性台阶式基础。

(2)杆塔数量:新建角钢塔3基。分别为SJ23DL/21、SJ21/18、SJ23/27各一基。导地线:导线型号为LGJX-300/25,选用FDZ-5防振锤;地线型号为

JLB1A-50,选用FDZ-1防振锤。

(3)架线长度:线路全长1.217公里。

(4)绝缘子:全部采用玻璃绝缘子,耐张每串9片,双联安装,且全部采用耐污玻璃瓷瓶FC-70P/146(爬距为450mm)。

(5)接地: 本工程采用逐塔垂直接地,平地接地采用方环形式。铁塔接地装置用ф12镀锌圆钢水平敷设,一般埋深0.8m。

2.2工程特点

2.2.1线路走径地质、地形

(1)地质。沿线塔位地基土主要为淤泥。

(2)线路部分沿线交通条件良好,公路或机耕路基本能通达线路附近。

2.2.3 交叉跨越

2.2.4 交通情况:本工程交通较方便,运输比较困难。小运采用当地机耕路拖拉机运输及人力直接运输。

2.2.5影响施工的主要和特殊因数

1、本工程所经区域政策处理难度大,应做好充分的实际调查工作,为前期的政策处理做准备。

2、线路施工期间气温升高,需做好基础的养护工作。

3、对一些重要的设施,由于施工难度大,存在安全隐患多,所以在施工的时候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需编写专项施工方案。

2.3建设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余杭供电局

设计单位: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浙江省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施工单位:杭州凯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配合单位:四川强波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三、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公司对本工程实行施工项目管理。根据本工程性质及公司企业性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选择事业部式与矩阵式相结合的施工项目组织形式,使项目经理部的工作能迅速适应工程需要,同时能协调好后方各职能部门的关系。项目部门对本工程的设备运输、材料采购清点、施工安装、竣工移交等全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以及

政策处理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3.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3.1.1组织机构关系图(见图3-1):

4)负责本项目工程资金的调配和使用,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图3-1

5)负责项目部机构及施工队的组织协调。确保工期按计划进行。

施工负责人

1)负责本项目工程经营管理工作。按照工程进度计划,负责劳动力和资金的配置管理。2)根据施工进度和资源情况,负责阶段性计划的调整。负责成本分析和管理,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

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作出设备配置计划,并负责组织落实。

4)、负责工程机械设备、车辆的管理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

5)负责与项目法人、供货厂家联系工程材料供货事宜。负责收集工程材料材质证明、试验报告。

6)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加工、接收、保管、发放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工程物资的进货检验工作。

技术负责人

1)、负责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作。

2)、负责编制本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

质量、安全技术措施和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

3)、负责日常技术质量管理工程,负责本项目工程的计量管理工程。

4)、负责与设计代表、负责设计变更的管理,负责申请中间验收和转序工作,参加竣工验收。

质检员

1)、组织实施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计划;参与制定和实施项目工程的质量目标和措施。

2)、负责提出质量工作计划和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审查工地上报的质量措施。

3)、负责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平定范围划分。督促工地、班组及时做好自检和复检工作。

4)、深入现场巡视检查,对违规操作及时制止:对质量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纠正;对重大质量问题立即报告项目部领导和相关单位处理。

5)、负责相关工程质量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交接。

6)、监督和指导施工队正确填写各种施工质量检验表和评级表。

安全负责人

1)、监督、检查工地施工场所的按文明施工状况和职工的作业行为。有权制止和处罚违章作业及违章指挥行为;并对现场情况分析决定采取安全措施或设施;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施工,有权指令先行停止施工,并立即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2)、参加本工地重要施工项目和危险性作业项目开工前的安全交底,并检查开工安全文明施工条件,监督按施工措施的执行。

3)督促并协助工地有关人员做好着业防护用品、用具和重要工器具的定期试验、鉴定工作。

4)、参加工地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按“三定”原则督促整改。

5)负责本工地施工机械和车辆交通安全监督工作。

6)、负责对班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考核与奖惩。

政策处理员

1)、负责与当地各级政府、林业、土地管理部门的联系工作,协调与地方的关系,负责处理本项目工程施工中的青苗赔偿等政策处理工作。

2)、负责本项目工程的宣传报道工作

3)、负责劳动保护工作,负责后勤管理工作。

施工队队长

1)根据项目部的安排,合理组织本队施工力量,安全优质按计划完成指定控制段内的施工任务。

2)施工中执行项目部下发的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规定。

3)负责本队区域的环保和文明施工,处理好与驻地政府和群众的关系。

3、施工组织负责人:

1)项目经理:姜全华

2)施工负责人及政策处理员:陈立新

3)技术负责人:高建军

4)安全负责人:闻建平

5)质检员:孙建强

6)基础施工队长:尹雪林

7)立塔、放线施工队长:王涛

四、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4.1项目经理部安排

本工程施工总平面的指导思想是: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施工过程中加强平面管理,搞好文明施工。

4.2.1各级施工机构驻点的布置:

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及该工程的路径走向,我们计划把项目部设在沾桥村附近,这里的交通十分方便,对外联络方便,租房后配置必要的生活设施及办公、通讯、消防、

保卫等设施。

中心材料及施工队驻地设置

1)中心材料站与项目部设置一起,便于项目进行管理。

2)施工队按沿线对施工方便考虑设置。

4.2.2交通、通讯设施:

新建线路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便利,。经理部通过电话及手机与施工班(队)联络,可保持通讯畅通。

4.2.3现场道路:

本工程考虑地形、工程情况及可供使用的场地,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对原机耕路只做括宽和修补使汽车或小型拖拉机能够通行。

4.2.4现场材料堆放:

各种材料按施工进度分期分批运入现场。为加快施工进度,便于材料、机械、机电设备管理,有利于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和节约材料,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的位置堆放,以方便运输至各施工面和施工点。

五.施工准备及主要施工方案

5.1、施工准备

5.1.1 技术资料、材料及施工场地准备

开工前仔细阅读、审核施工图纸,主动与设计单位联系有关施工图事项,参与施工图交底会审,根据标书文件的工期要求,要求施工图及时交付。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根据工程特点,编写有关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及技术措施,视工程具体进展情况及要求,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出版、发放,并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

5.1.2材料准备

(1)施工前将及时办理进入施工地区的各种施工许可证,办理好居民暂住证;选好项目部、施工队驻地;施工前做好政策处理前期工作,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办理有关手续和协议。

(2) 组织施工前期协调工作,以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使工程顺利施工。尊重监理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可能提供各种方便。

(3) 项目部设立政策处理专职人员一人,各施工对也指定一名兼职政策处理人员,随时解决施工中的有关政策处理问题。

5.2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整个工程按施工准备→线路复测→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架线施工→验收消缺→竣工移交的总体工序进行安排,各主要工序施工前均进行机具的转运及材料设备的运输工作。

工序流程图

5.3施工工艺要求及施工技术措施

5.3.1线路复测:

5.3.1.1、工艺要求

混凝土试配试验

施工组自检、工程部复检

地材、钢材选场、实

验、采购、运输

基础钢筋 加工

土石方工程

线路复测

复测设计勘测钉立的杆塔位中心桩的位置时:

1)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

2)顺线路方向两相临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的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

的1%。

5.3.2基础施工:

5.3.2.1基坑开挖

工艺要求

杆塔基础坑深的允许偏差为+100mm、-50mm,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在

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

5.3.2.2技术措施

5.3.2.2.1.开挖前应施工图纸核对有关放样尺寸,无误后方可施工。

5.3.2.2.2.本工程开挖的过程中,应注意地质问题,如发现地质情况与施工图不符或同一基础不同地质情况时,软塑类土、淤泥、地下水、等时应及时联系。

5.3.2.2.3.不用挡土板挖坑时,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坡度的大小应视土质特性、地下水位和挖掘深度确定,一般可参照表预留。

各类土质坡度

5.3.2.2.4.挖掘泥水坑、流砂坑时,应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使用挡土板时,应经常检查其有无变形或断裂现象。

5.3.2.2.5.当基础尺寸较大,导致底部互相接近时,应设法将基础隔开,不能将基础底部浇成一块整体。

5.3.2.2.

6.基础施工时,若发现基础与路、地下管线等交叉相碰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

5.3.2.3.超深部分处理:

5.3.2.3.1.杆塔基础坑深的允许偏差为+10cm,-5cm,坑底应平整。

5.3.2.3.2.杆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10cm以上时,应按以下处理:现浇基础,其超深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预制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在+10cm―+30cm时,其超深部分应采用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当不能以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其超深部分按设计要求处理,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按铺石灌浆处理。当坑深超过规定值+30cm以上时,其超深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

5.3.2.3.3.用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每层厚度不宜超过10 cm,夯实后的地耐力不应低于原状土。

5.3.2.4.安全措施

5.3.2.4.1挖基坑时应事先清除坑口附近的浮石;向坑外抛扔土石时,应防止土

石回落伤人。

5.3.2.4.2坑底面积超过2m2时,可由2人同时挖掘,但不的面对面作业。

5.3.2.4.3作业人员不的在坑内休息。

5.3.2.4.4不得站在挡土板支撑上传递土方或在支撑上搁置传土工具。

5.3.2.4.5. 挖基坑时若基坑较深,土质较差,容易塌方的要用机械开挖,并做

好防塌方措施。

5.3.3.混凝土浇注:

5.3.3.1.施工工艺要求

5.3.3.1.1.基础跟开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层厚度:-5mm

2)立柱及各底坐断面尺寸:-1%

3)同组螺栓中心对立柱中心偏移:10mm

5.3.3.2.技术措施

5.3.3.2.1.本工程的重力式基础的混凝土为C20级。其配比为要以做试配时混凝

土配合比通知单为准,在施工时按配合比过磅,严格操作规程,做好混凝土浇制,并按规定做好试块。

5.3.3.2.2.在浇制基础前,应核对并确保基础的底板全部落在设计要求的岩石

层上,若发现边坡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以便采取措施确保杆塔安全。另外基础持力层如有泥炭层应换土,换土时采用2,4,6大小的石子与砂子按1:1级配掺合,间隔500mm分层夯实,避免因换土产生的基础沉降。

5.3.3.2.3.基础垫层为200mm厚的碎石层,用M5级水泥砂浆找平,山丘地区取

消碎石垫层。

5.3.3.2.4.机械搅拌采用混凝土搅拌机,投料顺序一般是先砂、水泥、石、水,搅拌时间不少于1min.搅拌机使用完毕或中途停机时间较长,必须在选种中用清水洗滚筒,然后停机。

5.3.3.2.5.搅拌混凝土用料以重量配比料,其用料误差为:砂、石为-3%—+3%,水泥、水为-2%—+2%。

5.3.3.2.

6.浇注混凝土前应清除坑内淤泥、杂物和积水,检查地脚螺栓、钢筋、模板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5.3.3.2.7听从施工负责人指挥,把混凝土浇注到指定部位,混凝土自由高度不

应超过2m。

5.3.3.2.8.浇筑一个塔腿的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必须停歇时,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严禁停歇时间超过规定植。

混凝土凝结时间表(单位:h)

5.3.3.2.9.下雨时不宜露天搅拌混凝土,如浇筑必须及时覆盖,防止雨水冲刷

和增大水灰比。

5.3.3.2.10混凝土用机械应插入式分层捣固时震动器为作用部分的1.25倍长度。

5.3.3.2.11混凝土在浇注及捣固过程中,应保证地脚螺栓位置正确。

5.3.3.2.12、砼养护:

1)浇完后12小时内应时行浇水养护,表面加遮盖物以表面湿为度。

2)浇水时间:普通水泥>5昼夜。

3)温度低于5℃不得浇水,并应做好防冻措施。

5.3.3.2.13.折摸时间:砼强度>25kg/cm2到砼表面及棱角不损伤原则。

(拆模时间参考表)(天)

5.3.3.3.安全措施:

5.3.3.3.1.人工平直、切剁钢筋时,打锤人应站在扶剁人的侧面,锤柄应楔塞牢固。

5.3.3.3.2.弯曲钢筋的工作台应设置稳固,扳扣与钢筋应配套。

5.3.3.3.3.模板的支撑应牢固,并应对称布置;高出坑口的加高立柱模板应有防止倾覆的措施。

5.3.3.3.4.拆除模板应自上而下的进行;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堆放;木模板外露的铁钉应及时拔掉或打弯。

5.3.3.3.5.人工浇注混凝土时,必须听从坑内捣固人员的指挥,坑口0.8m以内不的堆放材料和工具,捣固人员不的在模板或撑木上走动。

5.3.3.3.

6.机电设备使用前应全面检查,确认机电装置完整、绝缘良好、接地可靠。

5.3.3.3.7.搅拌机应设置在平整坚实的地基上,搅拌机在运转时,严禁将工具伸入滚筒内扒料。

5.3.3.3.9.用手推运混凝土时,倒料平台口应设挡车措施;倒料时严禁撒把。

5.3.3.3.10.混凝土养护应自混凝土浇完后12h内开始浇水养护(炎热和干燥有

风天气为3h),养护人员不得在模板支撑上或易塌落的坑边走动。

5.3.4.接地施工:

5.3.4.1.本工程采用深埋式接地,接地体在敷设时要同混凝土基础保持30cm以

上的距离。

5.3.4.2.敷设接地装置时,水平接地体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5m,受场地限制

水平接地不便的杆塔可改为垂直接地体。

5.3.4.3.敷设时必须确定接地引下线的方向,并检查引下线的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5.3.4.4.接地装置的连接应严密可靠,除必须断开以螺栓连接外,均需焊接。

如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圆钢为直径的6倍,并双面施焊;扁钢为带宽的2倍,并四面施焊。

5.3.4.5.加强埋深和焊接的质量控制,并做好接地引下线的安装,保证工艺。

5.3.5.杆塔组立:(本工程铁塔为自立式铁塔,全部采用内悬浮式抱杆组立)

5.3.5.1.施工工艺要求

5.3.5.1.1螺栓穿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塔脚螺栓及底脚螺栓应紧固。整基塔螺栓拧紧度应达5%以下。

5.3.5.1.2联板无反装、斜材无扭斜反向等情况。

5.3.5.1.3扩孔处理尺寸不得大于3.0mm,否则应焊后重新钻孔并刷防锈漆。

5.3.5.2.技术措施

5.3.5.2.1分解组立

5.3.5.2.1.1 组立铁塔前对基础砼强度、预偏、根开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施工。

5.3.5.2.1.2塔材吊装时,选择合适的吊点,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防止塔材出现弯曲变形。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

5.3.5.2.1.3组立铁塔应设安全监护人。

5.3.5.2.1.3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

5.3.5.2.1.4组立铁塔时,应及时拧紧塔腿地脚螺栓,其垫片规格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铁塔螺栓不易紧固的部位采用特殊工具,选择合适的力矩,用力矩板手进行复紧,质检人员用力矩板手进行复检,力争螺栓紧固率达到100%。

5.3.5.2.1.5.组立铁塔过程中,吊件垂直下放严禁有人。

5.3.5.2.1.6作业现场除必要的施工人员外,其他人员应离开杆塔1.2倍距离以外。

5.3.5.2.1.7在受力钢丝绳的内角侧严禁有人。

5.3.5.2.1.8使用卧式地锚时,地锚套引出方向应开挖马道,马道与受力方向应

一致。

5.3.5.2.1.9.不得利用树木或外露岩石做牵引或制动等主要受力锚桩。

5.3.5.2.1.10组立的杆塔不得用临时拉线过夜;需要过夜时,应对临时拉线采

取安全措施。

5.3.5.2.1.11.临时拉线必须在永久拉线全部安装完毕后方可拆除,拆除时应由

现场负责人同意指挥。严禁采用安装一根永久拉线、拆除一根临时拉线的做法。

5.3.5.2.1.12.调整杆塔倾斜或弯曲时,应根据需要增设临时拉线;杆塔上有人

时不得调整临时拉线。

5.3.5.2.1.13.拆除受力构件必须事先采取补强措施。

5.3.6、放、紧线及附件安装

5.3.

6.1.施工工艺要求

5.3.

6.1.1展放的导线不得有损坏、断股、缺股等现象。

5.3.

6.1.2弧垂误差不得超过+5%、-2.5%,且误差最大值不超过500㎜,各相相对误差不超过200㎜。

5.3.

6.1.3导线、避雷线紧好后,线上不应有树枝,杂草等杂物。导线无金钩断股等现象。压接缠绕处符合规定。

5.3.

6.1.4耐张线夹两侧U型螺栓应平衡拧紧,导线无散股、变形现象,铝包带露头

30㎜。

5.3.

6.1.5导线架设后,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5.3.

6.16瓷瓶串悬垂线夹安装应与导线顺线路方向垂直,倾斜角不应超过5°且最大偏移不应超过200㎜;铝包带露头20~30㎜,其端头应夹在线夹内,线夹的中心螺栓应拧紧,线夹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5.3.

6.1.7防震锤安装距离误差不大于±30㎜,其端头应在夹板内,防震锤安装后应于导线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且连接两锤头的钢绞线应垂直不得倾斜,防震锤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5.3.

6.2施工技术措施

5.3.

6.2.1.放线

(1)、放线前必须在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后方可开始,对邻近交叉跨越的110kV、35KV、10kV主线停电应提前一个月报计划,并在10天前报具体日期。10KV公线及低压线事前14天和供电所联系。

(2)、如邻近或交叉的线路不能停电,工作时有可能接近带电导线至表1安全距离以内时应做到以下要求:

1)采取有效措施,使人体、导线、施工机具、牵引绳索和拉绳等与带电导线符合下表安全工作规定;

2)牵引的导、地线还应在工作地点接地,绞车等牵引工具应接地。

3)要做好防止导、地线脱落、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

(3)、导线放线采用张力放线牵引放线,地线放线采用张力放线,放线时,前后信号必须明确畅通,展开牵引钢丝绳时由技工担任领线人,展放导、地线应随时注意前后信号,发现问题及时停止。

(4)、牵引绳子与线头的连接必须能够顺利通过放线滑车,连接线在行进和通过滑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