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宿迁市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

宿迁市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

宿迁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

1.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千秋万代世袭帝位,但秦朝最后却短命而亡。下列不属于秦朝灭亡原因的是

A.赋税沉重

B.刑法残酷

C.二世昏庸无道

D.统一文字与货币

2.以下关于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B.汉代,华佗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C.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

D.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下列有关丝绸之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起长安,西达欧洲

B.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量较多的商品

C.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

D.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小明正在探究我国古代在黄河流域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现象,你能告诉他这种办法是()

A.选举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

5.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

6.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禹——建立夏朝B.启——建立商朝C.桀——夏朝灭亡D.纣——商朝灭亡7.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润,草木茂盛,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洞穴B.干栏式房屋C.壕沟D.半地穴式房屋8.下表是李明同学制作的有关中国某个大型工程的知识卡片,由此判断,该工程是

A.都江堰B.长城C.故宫D.灵渠

9.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10.司马迁将汉武帝一生的文治武功概括为:“外攘夷狄,内修法度。”这里的“夷狄”主要是指

A.蒙古B.匈奴C.羌族D.犬戎

11.农民起义中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史实发生在哪个时期()A.西周B.秦朝C.楚汉战争D.西汉

12.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黄帝B.尧C.舜D.禹

1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仁者爱人B.温故知新

C.诲人不倦D.有教无类

14.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文字出现最早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行书

15.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佳方式应该通过()

A.神话传说B.历史记载C.考古发掘D.学者推断

16.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17.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8.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A.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19.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李冰是

A.春秋时期秦国人

B.战国时期秦国人

C.秦朝人

D.西汉人

20.《论语》云:“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齐桓公称霸B.楚庄王称霸C.晋文公称霸D.勾践称霸21.“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禹

D.黄帝

2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

23.有人认为,汉初政治制度在继承秦制的同时,又“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文中的“退一步”是指

A.开始重视儒家学说

B.完全抛弃法家学说

C.部分推行了分封制

D.大杀汉朝开国功臣

2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和爆发地点分别是

A.陈胜、吴广;咸阳

B.陈胜、吴广;大泽乡

C.项羽、刘邦;巨鹿

D.项羽、刘邦;大泽乡

25.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

C.刑法非常严苛D.徭役赋税沉重

二、综合题

26.秦朝是中国极为重要的一个朝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

——毛泽东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回答秦朝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取代了周朝的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周朝的制度相比有何特点。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回答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中央政府官员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3)材料三中哪些措施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由材料三可见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27.农业是提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传说中,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号称神农氏,被认为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材料二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发现,这一时期浙江余姚的古人类活动最具代表性。这群古人类居住着干栏式房屋,农业工具以骨耜(见如图)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材料三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作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材料四奖励农业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新法推行了十年,……家家富裕充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的人是谁?和他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另一位传说人物是谁?

(2)史学界将材料二中的古人类被称为什么人?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中“新法推行”是指中国古代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哪句话属于改革的内容?哪句话属于改革的影响?

(5)综合以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古代社会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学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后也要像汉武帝那样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汉武帝的有关知识。

请回答:

(1)为实现思想上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武帝采取此项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2)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提出了一项建议?

(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什么钱币?(4)为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5)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采取了什么行动?

(6)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什么时期?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请回答:

(1)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谁?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30.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又是哪一项?

材料三

(3)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叫什么?它的修建有何意义?

材料四

(4)材料四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请问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徭役繁重,男子被征发去修长城、陵墓等;刑法残酷,有由于邻居犯罪而受到牵连的连坐、族诛等;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终于引起农民起义,二世而亡;统一文字与货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广泛使用开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故A符合题意。BC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西汉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蔡伦改进而不是发明造纸术。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向西可到达欧洲,叙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丝绸之路以丝绸贸易为媒介而得名,叙述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是为丝绸之路开辟创造了条件,但是本身不标志开辟了丝绸之路,叙述错误,故C符合题意。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叙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部落联盟时期,首领推举方式是禅让制,体现了民主思想,故D符合题意。选举制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分封制是周朝的一种制度,启创立了世袭制,故ABC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出自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故A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启是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故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由于桀的暴政,导致夏朝灭亡。故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纣的暴政,导致商朝的灭亡。故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润,草木茂盛,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命人修筑了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大良造鞅"就是商鞅。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外攘夷狄,内修法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攘夷狄”主要指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西汉司马迁所作《陈涉世家》中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一句话。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禹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三过家门而不入”,专心治水,采用疏导方法,用13年时间成功治理黄河水泛滥。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 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体现了教育公平,故D符合题意。仁者爱人是强调以仁爱之心协调人际关系,与教育无关;温故知新是说学习方法,诲人不倦是说教学态度,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A

解析: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出现最早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

始的。甲骨文到商代形成为一种相当进步、相当成熟的文字。因此文字出现最早的是甲骨文。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依据考古发掘,C符合题意;神话传说、历史记载和学者推断都不属于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ABD排除。故选择C。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成立的稷下学宫,在这里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其中机构改革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与光武帝无关。因此,C与史实不符,但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B

解析:B

【详解】

根据题干“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是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因此可知李冰是战国后期秦国人,所以B项正确。春秋时期、秦朝、西汉等与题干“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信息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管仲相齐桓,霸诸侯……”,这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故A符合题意。楚庄王称霸、晋文公称霸、勾践称霸均在齐桓公之后,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可知,此诗句赞扬的是黄帝。传说中的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为人类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D符合题意;尧、舜、禹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2.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汉武帝“罢黜百家”是指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罢黜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大力反击匈奴。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的郡县制时,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在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采取折中主义。他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封建了大批异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因此文中的“退一步”是指汉初部分推行了分封制。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由于秦的暴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在秦军强大的攻势和缺乏后援下,起义失败,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杀害。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刑法非常严苛,轻罪重罚,人民动则就会被治罪,故C符合题意。题干所示现象实际上是说明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刑法严酷,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注意结合秦朝暴政来理解材料中的现象。

二、综合题

26.(1)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并对中央政府负责;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皇帝;御史大夫

(3)统一文字、度量衡;一分为二

【解析】

【详解】

(1)

解析:(1)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并对中央政府负责;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皇帝;御史大夫

(3)统一文字、度量衡;一分为二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指的是分封制,秦朝时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的特点是,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并对中央政府负责。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

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根据材料三“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统一文字、度量衡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根据材料“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可知,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一分为二的原则。

27.(1)炎帝;黄帝(或轩辕氏、公孙轩辕)

(2)河姆渡人;水稻;

(3)铁器(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

(4)商鞅变法;内容:奖励农业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影响:家家富裕充足。

(5

解析:(1)炎帝;黄帝(或轩辕氏、公孙轩辕)

(2)河姆渡人;水稻;

(3)铁器(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

(4)商鞅变法;内容:奖励农业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影响:家家富裕充足。

(5)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改革的推动、统治者的重视、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的人是是炎帝;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从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依据材料二“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发现,这一时期浙江余姚的古人类活动最具代表性。这群古人类居住着干栏式房屋,农业工具以骨耜(见如图)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分析可知,史学界将材料二中的古人类被称为河姆渡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3)依据材料三“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作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分析可知,农业发展的原因是铁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4)依据材料四“奖励农业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新法推行了十年,……家家富裕充足”分析可知,材料四中“新法推行”是指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材料中属于改革内容的是奖励农业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材料中属于改革影响的内容是家家富裕充足。

(5)综合以上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古代社会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改革的推动、统治者的重视、稳定的社会环境等。28.(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2)“推恩令”;

(3)五铢钱;

(4)地方设刺史;

(5)派张骞出使西域;

(6)鼎盛。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

解析:(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

(2)“推恩令”;

(3)五铢钱;

(4)地方设刺史;

(5)派张骞出使西域;

(6)鼎盛。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思想上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采取此项措施把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成功的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地方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9.(1)孔子

(2)儒家;“仁”和“礼”

(3)首创私学

(4)有教无类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孔子。

(2)依据所学可知

解析:(1)孔子

(2)儒家;“仁”和“礼”

(3)首创私学

(4)有教无类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孔子。

(2)依据所学可知,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仁”和“礼”两部分组成。

(3)依据所学可知,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首创私学。

(4)依据所学可知,孔子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30.(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2)奖励耕织;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4)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5)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

解析:(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2)奖励耕织;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4)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5)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改革、水利工程的兴建、制度创新等(言之有理即)。

【解析】

【详解】

(1)观察材料一的两幅图片“铁制农具”“穿有鼻环的牛尊”,我们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有: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得到推广。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奖励耕织”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织。商鞅变法的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项措施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

(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叫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4)依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

要措施,这两项措施是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5)综合题干材料涉及的信息,材料一反映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材料三反映了都江堰,材料四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归纳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先进的生产工具、改革、水利工程的兴建、制度创新等。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图和分析图片信息,历史图片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知识,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图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