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2.(3分)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③用T

2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3分)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4.(3分)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5.(3分)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在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6.(3分)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

1

全部表

现为红花.若F

1自交,得到的F

2

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

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

1

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

2

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

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

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10分)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

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

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其依据是.并可推测,(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

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填“需要”或“不

2

需要”)载体蛋白,(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8.(9分)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其原因是。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

9.(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10.(12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5分)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

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菌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和.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15分)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I、BamHI和Sau3AI 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I、Sau3AI的切点是唯一的)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I酶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

重组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不能表达的原因是。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和,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1)细胞膜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

(2)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与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3)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胞吐,此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解答】解: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种类不同,功能也不同,B错误;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胞吐,此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磷脂、胆固醇属于脂质,磷脂不含有胆固醇,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3分)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

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1、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

来自

2

水。

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

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

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

株的获得。

3、T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2

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

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可使DNA呈绿色,吡罗红可使RNA呈红色,利用甲

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

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

要分布在细胞质。

【解答】解:①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③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T

2

④采用颜色鉴定法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所以,①③采用的都是同位素标记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诱变育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观察

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等相关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

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

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3分)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分析】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A正确;

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但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错误;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

D、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生需明确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4.(3分)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当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零时,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起点应在原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左侧生长速度加快,弯曲角度也越来越大;当生长素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促进作用减弱,与先前相比生长速度减慢,弯曲角度也减小.

分析图示可知,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琼脂块d 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的对侧弯曲生长,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

【解答】解:A、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故胚芽鞘b 侧的IAA含量比b′侧的少,生长较慢,A错误;

B、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相同,B错误;

C、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C错误;

D、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因此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长素的运输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3分)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在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分析】分析题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在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

【解答】解:A、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

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B错误;

C、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

D、鹰的迁入不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依然按照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3分)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

1

全部表

现为红花.若F

1自交,得到的F

2

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

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

1

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

2

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

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

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分析】分析题意:F

1自交,得到的F

2

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

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

1

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其余全

部表现为白花.

【解答】解:A 、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 、aaB_、aabb ,即F 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 错误;

B 、亲本基因型为AABB ×aabb ,得到的F 1(AaBb )自交,F 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

有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B 错误;

C 、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 错误;

D 、F 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4种,D 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比例确定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确定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型,再结合选项准确判断.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10分)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 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 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 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其依据是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并可推测,增加(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四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不需要(填“需要”或(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

2

“不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分析】根据表格可知,对照组、实验组一、实验组二的自变量是相对湿度,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对湿度越大,小麦光合速率越大;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实验组四的自变量是温度,根据实验结果可知,31℃左右时小麦光合速率最大,适当提高温度可增加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

【解答】解:(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其依据是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但相对湿度相同时,小麦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并可推测,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比较实验组二、三、四可推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1℃左右,而第四组的25℃还远低于最适温度,因此若适当提高第四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

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

2

白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ATP.

故答案为:

(1)相对湿度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增加

(2)四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3)不需要不需要

【点评】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

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8.(9分)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升高,其原因是正常人由于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进食后正好相反。(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刚进食后,由于消化道消化吸收,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含量下降;饥饿状态下,血浆中葡萄糖浓度较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2、分析题图可知,在饥饿状态下,血浆中葡萄糖浓度逐渐降低,酮体浓度逐渐升高,又知酮体酸性较高,因此酮体增加,会降低血浆的PH,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人体不能进食注射葡萄糖的目的一是满足人体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二是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正常人在刚进食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而饥饿状态下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因此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升高。

(2)由分析可知,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故答案为:

(1)升高正常人由于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刚进食后正好相反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内环境PH的稳态,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9.(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解答】解:(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

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故答案为: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12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少.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一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三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二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又分为染色体以染色体组倍数的增加或减少及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2、基因突变包括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隐性纯合子发生显性突变,一旦出现显性基因就会出现显性性状;显性纯合子发生隐性突变,突变形成的杂合子仍然是

显性性状,只有杂合子自交后代才出现隐性性状.

【解答】解:(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变化不会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涉及的碱基对数目变化多,会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变化.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化.

(3)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在子一代都出现Aa,最早子一代中观察到显性突变,在子二代中观察到隐性突变;子二代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的纯合子,子三代能分离得到显性纯合子.

故答案为:

(1)少

(2)个别染色体

(3)一二三二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5分)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菌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利于乳酸菌的识别和分离.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在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分析】(1)泡菜的制作原理

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3)泡菜的制作

(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操作过程

【解答】解:(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2)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利于乳酸菌的识别和分离;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在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

故答案为:(1)无菌水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2)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利于乳酸菌的识别和分离在平板上有透明圈

(3)甘油

【点评】本题主要以泡菜的制作为前提,考生微生物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15分)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I、BamHI和Sau3AI 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I、Sau3AI的切点是唯一的)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I酶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Sau3AI 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甲、丙,不能表达的原因是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E?coliDNA连接酶

和T

4DNA连接酶,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T

4

DNA连接

酶。

【分析】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

4

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

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

4DNA连接酶来源于T

4

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

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限制酶Sau3AI和BamHI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经BamHI酶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Sau3AI 酶切后的产物连接。

(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这样的基因才能表达。图中甲和丙均不符合,所以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E?coliDNA连接酶

和T

4DNA连接酶,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T

4

DNA连接酶。

故答案为:

(1)Sau3AI 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2)甲、丙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

2016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I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生物试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的是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2016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生物 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生物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9至10页,第Ⅱ卷10至12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7题,每题6分。每题选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叶内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B.H2O生成C.[H]的消耗D.ATP的合成 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 (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 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6.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 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 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案区域内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描清楚。答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无效。

2016-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 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课标Ⅰ)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 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9.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 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 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30.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 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 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 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

2016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山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的是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 的是 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6年高考生物真题 内环境与稳态

1.(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 B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内环境、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综合,在逻辑分析能力上要求比较高。 2.(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A 【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项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压 【名师点睛】(1)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

流方向一致。 3.(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 【考点定位】HIV,体液免疫,抗体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免疫调节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HIV感染机体后结果: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有同学误认为HIV侵入机体后立即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发生特异性免疫而出错,HIV感染初期,HIV含量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进行消灭,但不能全部消灭,继而HIV增殖,破坏人体T细胞。 4.(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名师点睛】与激素相关的解题知识必备:

2016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与答案_全国卷1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 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0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T加入底物T加入缓冲液T保温并计时T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T加入酶T计时T加入缓冲液T保温T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T加入底物T加入酶T保温并计时T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T计时T加入酶T加入缓冲液T保温T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74 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做答。第33~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 分) 29. (10分)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a、卩和Y表示ATP或dATP( 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 a?P3?P Y或dA-P a?P??P 丫)。回答下列问题; (1 )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 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a ” “卩”或Y”)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 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a ” “卩”或Y”)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天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 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

安徽省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安徽省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全卷满分90分.时间40分) 第I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3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4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 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123套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Ⅰ) 理综生物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 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及解析(新课标三)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2.(3分)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3分)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4.(3分)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

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5.(3分)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在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6.(3分)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

2016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全国卷Ⅲ)+Word版

2016全国高考全国理综卷Ⅲ生物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 .分泌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 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 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芽鞘b 侧的IAA 含量与b’侧的相等 B .胚芽鞘b 侧与胚芽鞘c 侧的IAA 含量不同 C .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 而c’侧细胞不能 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 量小于a’的输出量 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 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 1自交,得到的F 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 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自带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 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 .F 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 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9分) 29、(10分)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 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 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 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b ’

2016年海南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6年海南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6年海南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是细胞内水分减少引起的 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的过程 6.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7.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一种细胞器 B.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C.液泡中含有糖和无机盐,不含有蛋白质 D.花瓣细胞液泡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色 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不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B.植物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终产物与无氧条件下的不同 C.种子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 D.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生物试题(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模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的两类核酸 C.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李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手提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慢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 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费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29.(10分) 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a~P b~P y或dA -Pa~P b~P y)。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集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集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和策划功能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和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

2016年 北京市 高考生物 试卷及解析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 1.(6分)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如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框 号 选项 123456 A减数分裂减Ⅱ减Ⅰ同源染色 体分离非同源染 色 体自由组 合 同源染色体非 姐妹 染色单体交叉 互换 B染色体变 异结构变 异 数目变 异 易位重复倒位 C单细胞生 物原核生 物 真核生 物 单细胞真 菌 单细胞藻 类 单细胞动物 D生态系统无机环 境 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

A.A B.B C.C D.D 2.(6分)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 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4.(6分)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5.(6分)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2

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试题附标准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7C 12 N 14 O 16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 NO 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 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

2016高考全国卷一生物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核糖体无膜结构;A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B 志气。蓝藻细胞中无线粒体;C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能通过光反应生成ATP;D错误。 考点:细胞结构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考点:物质跨膜。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酶活力,因此在该实验中,pH(缓冲物质)、温度均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缓冲物质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此在酶和底物结合之前应该加缓冲物质,酶和底物混合后,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为酶促反应提供反应时间;C正确。 考点:酶活力测定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考点:神经传导与传递过程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B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2016年海南省高考生物真题与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 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是细胞水分减少引起的 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 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的过程 6、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7、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在细胞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分泌蛋白从细胞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一种细胞器 B、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C、液泡中含有糖和无机盐,不含有蛋白质 D、花瓣细胞液泡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色 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不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B、植物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终产物与无氧条件下的不同 C、种子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 D、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